辽宁省博物馆5辽河文明1

合集下载

辽宁红色六地简介

辽宁红色六地简介

辽宁红色六地简介辽宁省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这里有许多具有丰富红色历史的地方。

辽宁红色六地是指辽宁省内的六个红色旅游景点,它们分别是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沈阳保卫战纪念馆、辽河战役纪念馆、沈阳军区司令部旧址、辽宁抗美援朝纪念馆和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

这些地方都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也是辽宁省红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一座纪念馆,它是为了纪念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而建立的。

这个博物馆展示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真相和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馆内陈列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通过这些展品,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影响。

沈阳保卫战纪念馆是位于沈阳市的一座纪念馆,它是为了纪念1948年11月2日至1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沈阳进行的一场保卫战而建立的。

这场保卫战是解放军建立东北民主联军的重要一战,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抗击美军的重要战役之一。

纪念馆内展示了当时的战斗场景和战斗英雄的事迹,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保卫沈阳的斗争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勇敢精神。

辽河战役纪念馆是位于沈阳市的一座纪念馆,它是为了纪念1948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河地区进行的一场战役而建立的。

这场战役是解放军夺取沈阳的关键一战,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解放战争中的重要胜利之一。

纪念馆内展示了当时的战斗场景和战斗英雄的事迹,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东北的斗争中所展现出的英勇和智慧。

沈阳军区司令部旧址是位于沈阳市的一处历史遗址,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地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的重要地点。

这个旧址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源地。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座红色旅游景点,吸引着许多人前来参观和缅怀革命先烈。

辽宁抗美援朝纪念馆是位于沈阳市的一座纪念馆,它是为了纪念1950年代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朝鲜战争中的抗美援朝斗争而建立的。

沈阳旅游自由行攻略

沈阳旅游自由行攻略

沈阳旅游自由行攻略第一天沈阳故宫牙舞—大帅府—刘老根大舞台1.沈阳故宫。

乘坐117、118、132、140路公交车在故宫站下车,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门票60元。

沈阳故宫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在各个陈列室还藏有大量明清时期的珍贵文物,至今保存完好。

整座皇宫气势巍峨,富丽堂皇,处处彰显着皇族的宏伟气派,内部“宫高殿低”的建筑风格,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绝无仅有。

2.大帅府。

大帅府就在沈阳故宫的边上,步行十分钟左右即可到达,门票50元(门票售卖分好几种方式,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区分购买)。

大帅府是迄今东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名人故居,是北洋政府末代国家元首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将军的官邸和私宅,至今已走过百年风雨。

你可以在奢华的帅府内欣赏大量的石雕、木雕、砖雕和壁画作品以及张氏父子众多的珍贵墨宝;还能在赵四小姐楼内,倾听那段缠绵感人的爱情故事。

3.刘老根大舞台。

位于沈阳中街,在沈阳乃至整个东北都是最火爆的二人转表演场所。

这里是赵本山和他的徒弟们表演的舞台,幽默诙谐的语言,连唱带跳、载歌载舞、火爆通俗的娱乐形态迎合了东北人释放压力的需求,所以在东北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

每晚7点开始演出,门票根据座位价钱不等。

充满喜感的音乐和演员们满口大碴子味儿的“包袱”令台下观众捧腹大笑根本不是事儿!疲劳一天的行程一定要在久违地开怀大笑中落幕才算完美。

第二天北陵--沈阳世博园--辽宁省博物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4.北陵也称清昭陵位于沈阳市区北部约5公里的北陵公园内,是公园内的主体景点。

乘坐136、205、210、213、217路公交车至北陵公园站下车即可,或地铁2号线到北陵公园站下车,公园门票6元,北陵门票旺季60元,淡季30元。

在清初的“关外三陵”中,北陵是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

这里古松参天、楼殿威严,处处透着皇陵的气势,在这些建筑中可以看到明朝皇陵和满族建筑特点的融合。

5.沈阳世博园位于沈阳市东郊,邻近清福陵与棋盘山风景区,曾经是沈阳植物园,2006年为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扩建为世博园,是迄今世界历届园艺博览会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

【2024秋季】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4秋季】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4秋季】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韩非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多),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这种环境决定了远古居民早期的社会形态是()A.制造工具,发展生产B.永居山洞,躲避虫蛇C.原始群居,共同生存D.发明弓箭,追逐野兽2.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要培养的重要核心素养,根据“距今约170万年”“门齿化石”“粗糙的石器”“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判断描述的人类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蓝田人遗址C.北京人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3.下面是北京人遗址出土的石器。

据此可知北京人()A.是我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B.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C.会使用火并会保存火种D.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4.在辽宁省博物馆“古代辽宁”展厅中有关于海城仙人洞遗址的介绍,有一幅图片是穿孔项链。

由此判定与其年代基本重合的遗址是()A.郧县人遗址B.元谋人遗址C.蓝田人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5.在湖北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距今约5100年的规模庞大的史前水利系统,以及大量稻作遗存、磨光黑陶等。

这些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 A.炎黄部落起源B.原始农耕生产C.史前制瓷技术D.大禹治水过程6.《商君书》记载:“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

”下列印证“耕而食”的说法中,可信度最高的是()A.文学作品《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相关描述B.河姆渡遗址出土了骨耜等耕种工具C.《淮南子》记载“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D.民间流传的“神农尝百草”传说7.“民以食为天。

”从对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考古发现来看,我国远古时代农作物种植的基本结构是()A.南稻北粟B.北稻南粟C.东麦西黍D.西麦东黍8.距今约5800—5300年的安徽凌家滩遗址墓葬中出土了玉龙、玉鹰等,距今约5300—4300年的良渚古城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等。

这说明,当时()A.原始农业尚未形成B.社会分化逐渐出现C.禅让制度一度盛行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9.在几千年的中华文化长河中,能工巧匠创造了无数的纹饰图案。

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3篇

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3篇

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3篇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篇一2023年11月18号,我有幸参加浑南一校三年八班辽宁省博物馆游学,跟随孩子们进入博物馆参观。

辽宁省博物馆改迁到浑南后新展厅是原来老馆的。

三倍并成为全国省级博物馆中体量最大的博物馆。

为了协作学校活动博物馆派出多名工作人员帮助效劳。

首先引领孩子们参观《明清玉器展》展厅内,讲解员用诙谐好玩的故事讲解“时作玉”,是泛指全部清代制作的具有时代风格的玉器,这里则特指清代盛行的玉扳指、玉鼻烟壶和玉如意这三个玉器品种。

这三种器物,因深受清代帝王的宠爱,而渐渐脱离了有用功能,成为专供赏玩的工艺品,是清帝馈赠外国使节、赏赐子臣以及王公大臣向清帝进贡的重要礼品,栩栩如生的讲解吸引了同学们的留意,孩子们聚拢上前认真观看,仔细记录。

馆内还给孩子们讲解了玉器是如何发觉制作的过程,孩子们听的聚精会神。

最终引领孩子们参观了《中国古代碑誌展》厅。

孩子们对文字很感兴趣,提出各种好玩问题“这是什么文 .niubb.n et 字,咋看不懂”“这怎么跟现在的文字一样啊?”这是从哪儿找到的啊?”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问题逗笑了讲解员。

历经近两个小时的巡游,孩子们意犹未尽。

我对此次游学感受颇深,以前也参与过学校的公开课,目睹过孩子们课堂上的风采,在课外这个大课堂我看到了孩子们主动动笔记录,学会了更好的倾听,我和孩子们都受益匪浅!浑南一校带着孩子们走出校园走进博物馆、科技馆。

.。

转变学习求知的环境增加孩子们兴趣爱好,让孩子们在博物馆这种环境中了解历史,使孩子们更想深入了解祖国,也更加地喜爱自己的国家。

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篇二我们小组在7月18日去参观了辽宁省博物馆,在那里我们承受了爱国主义教育,使我们当代大学生对待生活与学习有了更深的熟悉。

我们早上穿好雷锋班的班服,前往辽宁省博物馆,那天正赶上是国家宝藏展览,我们几人在博物馆里听着讲解员的奖讲解,不禁对我国的悠久历史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一种荣誉感油然而生。

沈阳人和鸟的远古情

沈阳人和鸟的远古情

在沈阳的市府广场,高高的耸立着一座令人肃然起敬的“太阳鸟”雕塑,它就是沈阳地区的古老居民——新乐人所崇拜的图腾。
发达的渔猎经济
后洼遗址地处辽东半岛黄海沿岸北部的海滨平原上,隶属于辽宁省东港市马家店镇三家子村后洼屯,总面积达17000平方米,距今大约6500年。该遗址在1981年秋由辽宁省丹东市文物普查队发现,1983年——1992年,在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主持下,对该遗址先后做了数次发掘,揭露总面积1800平方米,已发现房屋43座,灰坑20个,生产工具1600余件,复原陶器400多件。该遗址的地层堆积分为4层,其中第四层属于后洼下层文化。
石网坠
网坠是一种渔猎工具,后洼出土网坠达上百件,包括有石网坠、带沟滑石网坠和陶片网坠等。这些网坠的出土说明当时捕鱼技术很先进,已采用网捕,这样可以捕猎到大量的鱼类以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舟形器用夹砂红陶含滑石粉手制,长条椭圆形,类似于后世的独木舟。这种舟形器在黄海沿岸的大连、旅顺地区也有发现,在浙江河姆渡遗址不但发现了舟形器,还发现了木桨,可见这种器物是参照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器物塑造的,说明6000年前在中国的沿海地区便有了舟船。当时的人们乘独木舟到海上撒网捕捞,载鱼而归,过着富足的生活。
当我们寻根问祖,认为中华民族的文明来源于中原的时候,辽河先民创造的原始文化把中华文明史向前提早1000年,从而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化的。辽河民族在漫长的采集、渔猎、农耕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生存,长期的生活生产方式造就了辽河人勇敢、刚毅、豪放的性格,他们大度、热情、爱憎分明的精神融入到生产实际当中,为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注入了勃勃生机。
较早的艺术珍品——雕塑品
后洼滑石半身人像
后洼猪头形坠饰
发达的渔猎、采集经济使得在同样的生活空间内可以供养众多的人口,这样使一部分劳动力能够专心从事其它发明创造。这一点从出土的30件“灵物”可以窥见一斑。

参观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参观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辽宁博物馆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智慧三街157号,为一座综合性博物馆。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一)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了省博物馆参观,使我印象深刻。

辽宁省博物馆是我国著名的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之一。

位于沈阳市中心和平区十纬路二十六号。

馆舍原为奉系军阀热河都统汤玉麟官邸,“9、18”事变后,伪满政府在此设立“国立博物馆奉天分馆”。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

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东北博物馆,于1949年7月7日开放,1959年改名为辽宁省博物馆。

馆藏书法精品有朴实秀砀的传世珍宝晋人书《曹娥诗辞》,刚劲挺秀的唐欧阳询《梦奠帖》及其早年作品《行书千字文》,欧氏真迹堪称寥若晨星,历年为书家之典范。

另外,还有已成为传世孤本的唐武则天时弘文馆钩填的《王羲之一门书翰》和唐狂派创始人张旭《古诗四帖》等,以及两宋时期皇帝赵佶、赵构、赵昚祖孙三代流传下来的真迹。

其中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高宗赵构《书曹植洛神赋卷》两幅作品,处帝王之尊,颇具神韵。

大诗人陆游八十岁时的《自书诗帖》炉火纯青,草法苍劲豪迈,堪称诗书双壁。

绘画精品有中唐开元年间周昉之《簪花仕女图》,其笔下仕女“曲眉丰肌,艳丽多姿”,使人不仅能从中领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也深刻地体味到了唐贞观年间上层贵族们的情趣;五代南唐名家姜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林木阴森山峦起伏,官员待渡,意境幽远”。

显现出中国画的绝佳境地,被称为划时代之杰作,宋徽宋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通过对虢国夫人等贵妇人游春的描述,显露杨贵妃家族骄奢,图中精巧构思,精美的笔法,为后世留下了稀有的瑰宝。

至于馆藏之元、明、清书画更是风格各异,流派纷呈。

这些艺术珍品中的一部分是新觉罗·溥仪,这位清朝末代皇帝从北京携至长春,于伪满州国垮台时散佚,而后辗转得归辽博收藏。

刻丝又名缂丝,是一种通经断纬,正反面纹样相同的艺术织作。

探秘辽河流域史前文明

探秘辽河流域史前文明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记者提前一天抢先探访了于5月18日正式开展的《辽河寻根文明溯源——中华文明起源展》。

该展览是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展览,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辽河流域史前文明研究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展。

一进展馆,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刘宁首先就辽河史前文明在中华文明版图中的地位给记者作了一些知识普及。

她说,2004年正式启动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发现: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早在距今8000年前,这里就已经出现了龙的形象和成熟的玉器,红山文化的“坛、庙、冢”宗教礼仪性建筑群,更是5000年前“古国”的象征。

以后,这里又经历了以夏家店下层文化为代表的“方国”时代,最终汇入统一多民族的秦汉帝国。

辽河流域由古国—方国—帝国的文明起源与发展历程,是中华文明起源多源性的生动体现。

8000年前的“偶像崇拜”走进展览的第一部分“家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套石磨盘和石磨棒。

刘宁介绍说,这是8000年前的先人用来为谷物脱壳用的。

旁边那盘同时代的、已经炭化的谷物也足以证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有了原始农业。

“这上面刻画的是龙。

”刘宁指着一块红色陶片说。

陶片不大,但残存的部分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类似龙的图案。

这说明,早在8000年前,辽河流域已开始出现龙的形象。

一尊十分不起眼的女性石雕“独居”一个展柜,显示出其不凡的身世。

据刘宁介绍,它出土时立于室内中央火塘后面,是一尊与原始宗教密切相关的女神像。

刘宁笑言:“这可是8000年前的偶像崇拜哟。

”据了解,女神崇拜现象在辽河流域的原始居民中流行已久,女神像其实就是神灵的人格化形象。

她往往被赋予“生殖女神”、“家庭守护神”、“灶神”、“火神”等多重神格。

从学术的角度看,从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原始宗教发展到神被人格化阶段,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神秘微笑的红山女神其实在辽河流域的史前文化中,女神的形象一直贯穿着。

在展览第二部分“古国”中,著名的红山女神头像就是不能不看的展品。

辽宁省博物馆自学用ppt

辽宁省博物馆自学用ppt

虢国夫人游春图 北宋 (960-1127) 绢本 设色 纵 51.8、横148厘米
鸭形玻璃注 北燕 (409-436) 长 20.5、腹径5.2里面,重70克 1965年辽宁省北票市.8 高28.4 腹径17厘米 阜新白台沟水库出土器身为一葫芦形, 龙柄,管状短流,塔式钮,底有一孔, 上接管状柱,柱要与流平齐,流上骑坐 一人,圈足瓷胎,全器施乳白釉,上饰 点状铁彩黑花,下腹部雕莲花瓣。
方鼎铭文后面饰还有一亚形框,框内有一“其”字,或说是“其族族徽”。其族铜 器在北京城郊出土的商周之际燕侯诸器中也曾过。这类铜器两次在北方燕地出土, 且都与燕侯有关。这件铜器在辽宁地区的发现,也证实了周初燕侯奉命追击北奔商 网址吴虞的历史记载。(陶亮)
Thank
you!
凤形金耳饰 辽(916-1125) 高5.6、长4.7厘米 1956年辽宁省建平县张家营子乡勿沁图 鲁村出土
龙纹白玉盏+莲瓣纹白玉盏 辽(916-1125) 高3.4、口径6.2厘米 辽宁省阜新市红帽子乡辽塔地官出土
均为白玉,细腻晶莹。一件为圆体敞口,下腹内 敛,直圈足,外壁阴刻云龙纹,龙张口露齿,身 体扭转翻腾,追吞一花球状物,雕刻细腻传神; 另一件为圆体,口沿外侈,腹较深,小圈足底边 外卷,外壁上部阴刻纵向的水波纹,下部浮雕两 层交错排列的莲瓣纹。
商晚期(前13世纪初 - 前11世纪) 长40.8、宽30.5、高51.7厘米 辽宁省喀左县北洞村出土 鼎立耳、方唇、折沿、深腹、柱足。口 沿下装饰雷纹衬地的饕餮纹带,腹部饰 乳钉纹框,口略大于底,柱足粗壮,足 上部浅浮雕饕餮纹,鼎四角皆饰扉棱。 整体造型匀称,纹饰精美。此鼎腹内长 壁及底铸有长篇铭文,记述了赏赐给右 正贝二百朋,为了纪念自己母亲,同事 也是夸示这种荣耀,情人铸造了这尊方 鼎。是商王武丁士气有着与妇好一样权 威的女人。在尚待任右正之职,文献记 载有大正、小正、左正,唯独没有右正, 铭文的发现又为商代职官制度作了填补。 从已知的考古发现来看,方鼎规格较高, 其主人都是高级贵族。

辽宁省博物馆

辽宁省博物馆

查海文化是红山文化的源头,被称之为5000年文明曙光的牛 河梁“女娲庙”就源于这里,从查海遗址的文明起步,到红 山 文化早期国家的诞生,二千年左右的发展历程,查海遗址以 其 8000年的久远年代,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中 先行了一步,起到了勿庸置疑的“龙头”作用,因此,查 海遗 址以其8000年的久远年代,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华文明起源的 过程中先行了一步,起到了勿庸置疑的“龙头”作用, 因此, 查海遗址堪称“中华第一村”。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 认为,查海遗址出土的玉器, 工艺水平较为复杂,已经有了专 门分工,同时,使用者也都是等级身份较高的人物,说明当时社 会分工已导致社会分化,这 同房址,陶器,特别是龙纹出现所 反映的社会生产,社会关系 的进步性相一致的,这正是迈出原 始社会,跨入文明之门,中华文明的起步阶级。为此苏先生为查 海遗址题词:“玉龙故乡,文明发端”。 查海遗址没有其它历 史遗存的干扰,四周没有近代村落, 原始自然风貌保存极好, 这里距阜新市区20多公里,距阜--沈 公路仅3公里。阜新市政府 对文物工作极为重视,为弘扬民族文化,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为 经济建设服务,当您置身于“中华第一村”这片神奇的土地 , 八千年前古老文明会使您产生无尽的遐想。
辽河流域是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多民族多文化的交汇地带。距今 五千年前这里率先出现了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古国,到四千年至三千年间 形成诸多方国,为秦汉帝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此后的鲜卑、契丹、满族 在立国后也先后在此磨砺干戈,立国称王,进而跃马扬鞭,入主中原,在 历代改朝换代中唱过主角。《辽河文明展》分 “文明曙光”、“商周北 土”、“华夏一统”、“契丹王朝”、“满族崛起” 五个专题,汇集了辽 宁地区历年的考古发现与遗存,从旧石器时代的营口金牛山人,到新石器 时代“玉龙故乡”的查海遗址,再到被誉为中华五千年文明曙光的红山文 化、牛河梁遗址以及青铜时代和秦汉以后各个历史时期,以汉族为主体, 包括夫余、鲜卑、高句丽、契丹、女真等民族的文化遗存及稀世珍品。

辽宁省博物馆

辽宁省博物馆

辽宁省博物馆(一)红山文化第一次见到红山玉器,就被它古朴而又抽象的器型所吸引,它仿佛有一种召唤力,吸引我走进它的世界。

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期两处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址,红山文化发现于1935年,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

这种彩陶和细石器共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954年被命名为“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期文化的特征和内涵,即图腾及神崇拜。

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玉雕中最夺目的亮点,其独特而精美的器形以及众多的出土数量使它成为红山文化出土玉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种类。

它头部肥硕,两耳上竖,吻部前突,刻有细纹,很像猪的鼻子,蛇形的身躯蜷曲着呈“C”形,所以被称为猪龙。

大自然的神秘常常使先民们将宗教信仰转向自然中的生命,在原始艺术中,人们力求某些动物具有人物的特征,或者人具有动物的特征,以表现他们所崇拜的祖先或氏族英雄具有超人的能量。

原始畜牧业中,猪的饲养占了了很大的比例,猪除了是主要食物之外,还是主要的祭祀物。

而龙,实际上是蛇,其繁衍活动与季节更替密切相关。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对于已进入农耕时期的红山先民们来说,掌握春种秋收的季节规律是很重要的。

先民们把那些与他们繁衍生息密切相关的动物集合于一体,表达了他们美好的愿望和祈求。

在古人看来,人世间的福祸寿天、丰欠吉凶,都取决于神灵的意志和情绪。

正是因为神灵的态度对于人世有着如此重大的现实意义,所以礼祭神灵、以礼事神就必须尽忠敬诚信之能事,“敬之至也,服之甚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悦神的目的,从而也才有希望得到神灵的福佑。

勾云形玉佩是红山玉器中十分有特点的一种器物,玉佩中部镂孔透雕,云形图案简洁疏郎,中心为旋涡形,四角作卷勾状,玉佩上急剧旋转的涡形纹和勾云纹体现了巫师在同至上神沟通时那种旋狂迷醉的感觉,表达了一种精神向往,即对神的崇拜。

参观博物馆的日记

参观博物馆的日记

参观博物馆的日记参观博物馆的日记1今天我来到辽宁博物馆,该博物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座落在市中心的市府广场南侧,周围有沈阳晚报文化广场和辽宁大剧院。

博物馆主体是一个高大雄伟的建筑物。

墙壁是由淡灰色的磁砖砌成,正中间有“辽宁博物馆”几个金色的大字。

我们进到了博物馆中,博物馆内部呈圆型,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鼎,这个鼎位于博物馆正中央。

博物馆共由三层组成。

第一层,有“清代散佚”,在这里我看到了清朝的许多书画,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清明上河图》。

有“中国古代碑志展”,北魏时代墓碑上的书法作品。

有“古代钱币的历史”,介绍了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有贝壳、刀币、平足布、尖足布、铜板、金_、银票等。

最后我们来了“明清工艺品展厅”,看到了精美的玉器、陶瓷、象牙等工艺品。

看过了这些精美的艺术品,我们来到了二楼。

二楼介绍的是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再到青铜器时代的发展历程。

第一个展厅是“文明曙光”,介绍了有代表性的辽宁地区的金牛山人和他们居住的草房、发明的工具如石斧等和他们的头骨和一些陶制品。

第二个展厅是“商周北土”,这里有青铜制成的刀、矛、剑,因为在这个时代军事发生了很大进步,促进了兵器的发展。

二楼最后一个展厅是“华夏一统”介绍了秦始皇的车,马车的零部件等。

我们又来到三楼,三楼主要介绍了辽河文明,包括“契丹王朝”与“满族的崛起”两个展厅。

其中契丹王朝中展出了王冠、玉猪龙、插手俑、舞马俑、契丹女性的金步摇等饰物。

看完了所有展厅,看到了各种展品,仿佛走进了时光隧道,把我带进了那远古的时代,让我感受到古代文明的脚步。

最后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参观博物馆的日记2星期五,我们经历了一段美妙的旅程,穿越了天文博物馆和糕饼之家,带着香甜的饼干和美好的回忆回家。

一早,我们去天文博物馆,一进去,迎面而来的是抢眼的热气球,五彩缤纷好不美丽。

接着,我们进入了展示区,解说员滔滔不绝的讲解太空宇宙和月球的知识,例如:月球会不会打雷?月球的土质是松软的,还是硬的……等。

辽宁省博物馆调查报告

辽宁省博物馆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辽宁省博物馆调查报告篇一:关于辽宁省博物馆调研报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之辽宁省博物馆利用情况调研报告学院:信息学院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2)班学号:111405211姓名:任课教师:选课班序号:20XX年4月28日序言调研地点:辽宁省博物馆调研对象:辽宁省博物馆的相关工作人员、参展的游客、部分周边居民调研目的:探究辽宁省博物馆的利用情况调研方法:调查问卷、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宣传手册调研时间:20XX年4月15日---20XX年4月21日辽宁省博物馆利用情况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意见,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本人与一名室友自发组成两人小分组前往辽宁省博物馆进行调研。

本人就辽宁省博物馆的利用情况做此调研报告,报告涉及辽宁省博物馆的基本建设情况、发展现状、游客结构、功能效应、未来发展目标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辽省博物馆的基本建设情况和历史回顾(一)历史回顾辽宁省博物馆是我国著名的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之一。

也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

辽宁省博物馆原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十纬路26号,现位于沈阳市中心沈河区市府大路363号。

馆舍原为奉系军阀热河都统汤玉麟之子汤佐荣的住宅。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辟为伪“国立博物馆”。

1939年伪满政府改为“国立博物馆奉天分馆”。

日本投降后,1946年改称为“国立沈阳博物馆”。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

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对该馆进行整修,于1949年7月7日正式开馆,称“东北博物馆”。

1959年改名为“辽宁省博物馆”。

(二)基本建设情况辽宁省博物馆素以藏品丰富、特色鲜明、精品荟萃而享誉海内外。

辽宁博物馆论文

辽宁博物馆论文

从参观辽宁博物馆验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一)、参观时间:2012年11月11日地点:辽宁省博物馆通过对辽宁省博物馆的参观,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了解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学习中发展和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参观介绍:辽宁省博物馆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十纬路26号。

馆址原是奉系军伐汤玉麟之子汤佐荣的住宅。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辟为伪“国立博物馆”。

1939年改为伪“国立中央博物馆奉天分馆”。

日本投降后,1946年改称为“国立沈阳博物馆”。

1948年沈阳解放后,对该馆进行整修,于1949年7月7日正式开馆,称“东北博物馆”,至1959年开始改称为“辽宁省博物馆”。

1992年增建新馆。

新馆主体建筑为三层大楼,以“中国历史陈列”为基本内容,也经常举办各类展览。

该博物馆藏文物相当丰富,包括书画、丝绣、铜器、陶瓷、考古资料、古地图、货币、碑志等18大类。

其中珍品颇多,有《草书四贴》(唐张旭)、《草书千字文》(宋徽宗)等传世之作;还有绘画如唐周《簪花仕女图》、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宋李成《藏林远岫图》等稀世珍品;丝绣方面的,有五代梁贞明二年织成的《金刚经》、元代织成的《仪凤图》、宋代缂丝《紫鸾鹊谱》、米克柔缂丝《山茶图》、明代缂丝《仇英水阁鸣禽图》和刺绣《瑶台跨鹤图》(宋绣)、明顾氏七襄楼《发绣人物》等。

馆内的中国历史陈列,主要以考古发掘出土品和传世工艺美术品组成。

通过这些文物和辅助资料,使人们在了解中国历史概貌的同时,也可看出辽宁地方历史的特点。

在展出的辽宁地方出土文物中,有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短剑,还有汉、匈奴、鲜卑、契丹等民族墓葬出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是研究辽宁历史的重要资源。

(二)、辽宁博物馆今时昔日的变化,体现了我们党在领导文化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断深化对文化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指导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方针和原则。

苏秉琦先生关于辽河文明之红山文化学术思想研究

苏秉琦先生关于辽河文明之红山文化学术思想研究

苏秉琦先生关于辽河文明之红山文化学术思想研究作者:李明华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李明华(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苏秉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新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和考古教育的主要创办者,在苏秉琦先生几十年的考古生涯中,主持或参与了多个著名考古遗址的发掘。

考古实践使苏秉琦先生开始致力于理论研究,使中国的考古学科更加走向成熟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辽河文明特别是对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一系列考古学文化的研究,促成了苏秉琦先生一生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华文明起源课题的诞生。

关键词:苏秉琦;学术思想;红山文化中图分类号:K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006-03苏秉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新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和考古教育的主要创办者,曾担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苏秉琦先生1909年生于河北省高阳县,1934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在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任研究员。

苏秉琦先生在北京大学的考古学专业任教授长达三十年,为培育考古人才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的考古文博部门。

在苏秉琦先生几十年的考古生涯中,主持或参与了多个著名考古遗址的发掘,如陕西宝鸡斗鸡台墓地、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墓地、洛阳中州路遗址、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洛阳王湾遗址等[1],并且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学术成果。

在20世纪30年代对宝鸡斗鸡台遗址的发掘中,苏秉琦先生较早地利用了由欧洲人创立的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出土瓦鬲进行研究,提出了先周文化的渊源;主持在西安附近进行的考古调查期间首次发现了客省庄二期文化遗存,判定了与当地仰韶文化和西周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在洛阳附近主持考古发掘,勘察东周“王城”遗址,建立了中原地区东周墓葬的断代标尺,同时也把考古类型学的理论和实践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

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的作文

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的作文

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哎呀,说起那次去辽宁省博物馆的溜达,那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心情跟坐过山车似的,忽高忽低,兴奋得不行!咱们就从头捋捋,分享点我的小心得吧。

一走进那博物馆的大门,嘿,那感觉就像是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古色古香的建筑,透着股子历史的厚重感。

我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跟小时候过年穿新衣似的,满心的期待和好奇。

首先,我直奔了“古代文明”展区。

1.1部分讲的是辽河流域的远古遗迹,那些石器、陶器,虽然看着简单粗糙,但一想到那是咱们老祖宗智慧的结晶,心里头就油然而生一股敬意。

特别是那件精美的玉琮,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能跟它对话似的,它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再往里走,1.2区域是汉唐时期的瑰宝。

哇塞,那些壁画、佛像,一个个栩栩如生,色彩斑斓,看得我眼花缭乱。

尤其是那尊佛像,慈眉善目,笑容可掬,我站在那儿愣了好一会儿,心里头那个宁静和平和,感觉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

接着,我拐进了“近现代史”的展厅。

二里头,那内容可就丰富多了。

2.1部分是革命先烈的遗物展览,看着那些泛黄的信件、简陋的枪支,我脑海里就浮现出先辈们英勇奋斗的身影,心里头那个激动和敬佩,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2.2则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辉煌与变迁。

看着那些老机器、老照片,我仿佛能听到机器轰鸣的声音,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热血与激情。

老一辈人的艰苦奋斗,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咱得时刻铭记在心啊!最后,我溜达到了“艺术珍品”区。

三里头的好东西可真不少!3.1是书画展,那些名家的作品,每一笔每一划都透着灵气,看得我如痴如醉。

特别是那幅山水画,远山近水,云雾缭绕,简直就像是大自然的缩影,美得让人心醉。

3.2则是工艺品展览,什么瓷器、玉器、金银器,应有尽有。

每一件作品都巧夺天工,让人叹为观止。

我站在那儿,左看看右瞧瞧,恨不得把它们都搬回家去细细品味。

走出博物馆的时候,已经是夕阳西下了。

我心里头那个满足和感慨啊,就像是吃了一顿丰盛的大餐,肚子饱饱的,心里头也暖暖的。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教材第六册第22课《走进辽宁博物馆》。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教材第六册第22课《走进辽宁博物馆》。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教材第六册第22课《走进辽宁博物馆》。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环节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走进辽宁省博物馆》属于欣赏·评述领域。

课标中指出“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更加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本课教学利用我们辽宁当地的文化资源,明确博物馆不仅提供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艺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过程。

在博物馆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也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一种文化生活的学习。

通过欣赏和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辽宁地区的文化起源,了解本土文化,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发展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珍惜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那么欣赏课启发学生的兴趣就更加重要,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对欣赏课并不陌生,已经能够运用一些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因此我从激趣入手,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会观察与思考,在欣赏中学会表达,从而让学生喜欢上博物馆。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了解辽宁省博物馆,欣赏辽宁省博物馆中的重要文物。

过程与方法:学习如何去欣赏博物馆中的文物,通过文物去感受历史。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参观博物馆的好习惯,感受参观博物馆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欣赏辽宁省博物馆中辽河文明展及馆藏重要文物,学会欣赏博物馆中的文物。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文物。

四、教法和学法“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克服以往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

,因此我采取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自主探究、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展示,将学生引入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布在辽河流域的众多青铜文化, 在与中原文化的频繁交流中,
逐步融入了华夏民族“多元一体” 的发展轨道,
并影响到广大东北亚地区。
36
2015/3/26
37
2015/3/26
38
2015/3/26
39
2015/3/26
40
2015/3/26
41
2015/3/26
42
2015/3/26
43
2015/3/26
57
2015/3/26
58
2015/3/26
59
2015/3/26
60
2015/3/26
61
2015/3/26
62
2015/3/26
63
2015/3/26
64
2015/3/26
65
2015/3/26
66
2015/3/26
67
2015/3/26
68
2015/3/26
69
2015/3/26
29
2015/3/26
30
2015/3/26
31
2015/3/26
32
2015/3/26
33
2015/3/26
34
2015/3/26
35
2015/3/26
商周北土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
辽宁是中国青铜文化起源较早的地 区之一。距今4000年前,辽河流域由 古国时代跨进了方国时代,其中辽西夏 家店下层文化与先商文化有着密切的关 系。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燕文化 的扩展及与东北各民族文化的交汇,
辽宁省博物馆(5)
辽河文明(一)
文明曙光
商周北土
2015年3月26日
2015/3/26
1
辽河文明
▲辽河流域是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多民族多文化的交汇地带。距今 五千年前这里率先出现了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古国,到四千年至三千年间 形成诸多方国,为秦汉帝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此后的鲜卑、契丹、满族 在立国后也先后在此磨砺干戈,立国称王,进而跃马扬鞭,入主中原,在 历代改朝换代中唱过主角。 ▲《辽河文明展》分 “文明曙光”、“商周北土”、“华夏一统”、“契 丹王朝”、“满族崛起” 五个专题,汇集了辽宁地区历年的考古发现与遗 存,从旧石器时代的营口金牛山人,到新石器时代“玉龙故乡”的查海遗 址,再到被誉为中华五千年文明曙光的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以及青铜时 代和秦汉以后各个历史时期,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夫余、鲜卑、高句丽、 契丹、女真等民族的文化遗存及稀世珍品。 ▲千余件文物璀璨荟萃,全面昭示了辽河文明所具有的典型性和区域特色, 更说明了辽河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及其对统一多民族 的形成和发展的特殊贡献。
70
2015/3/26
71
2015/3/26
72
2015/3/26
73
2015/3/26
74
2015/3/26
75
2015/3/26
76
2015/3/26
77
2015/3/26
78
2015/3/26
79
2015/3/26
80
2015/3/26
81
2015/3/26
82
2015/3/26
2015/3/26
2
2015/3/26
文明曙光 (距今约28万年——5000年)
辽河水哺育了远古的先民,黑土地积淀了 古国的文明风采。从数十万年起,活动于 辽宁大地的古人类就创造了较为先进的旧 石器文化。他们以蹒跚的步履,穿越漫漫 岁月,告别蒙昧,脱离野蛮,走向文明。
新石器时代,辽河流域的先民们规划聚落, 营建房屋,出现龙崇拜的观念。在辽宁西 部尘封了5000年的红山文化重见天日, 朝阳牛河梁“坛庙冢”三位一体规模宏大 的史前祭祀遗址群以及彩陶和玉礼器等, 昭示了中华民族祖先从氏族到古国的历程, 辽河流域从此升起了第一道文明曙光。
3
2015/3/26
4
2015/3/26
5
2015/3/26
6
2015/3/26
7
2015/3/26
8
2015/3/26Fra bibliotek92015/3/26
10
2015/3/26
11
2015/3/26
12
2015/3/26
13
2015/3/26
14
2015/3/26
15
2015/3/26
16
2015/3/26
17
2015/3/26
18
2015/3/26
19
2015/3/26
20
2015/3/26
21
2015/3/26
22
2015/3/26
23
2015/3/26
24
2015/3/26
25
2015/3/26
26
2015/3/26
27
2015/3/26
28
2015/3/26
83
谢谢共享
制 5年5月15日
2015/3/26
84
44
2015/3/26
45
2015/3/26
46
2015/3/26
47
2015/3/26
48
2015/3/26
49
2015/3/26
50
2015/3/26
51
2015/3/26
52
2015/3/26
53
2015/3/26
54
2015/3/26
55
2015/3/26
56
2015/3/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