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入颗粒物测定复习试题

合集下载

低浓度颗粒物考试题及答案

低浓度颗粒物考试题及答案

低浓度颗粒物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低浓度颗粒物是指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低于()。

A. 100μg/m³B. 200μg/m³C. 300μg/m³D. 400μg/m³答案:B2. 低浓度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不包括()。

A. 工业排放B. 交通尾气C. 家庭烹饪D. 核能发电答案:D3. 低浓度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 皮肤问题B. 呼吸系统疾病C. 消化系统疾病D. 神经系统疾病答案:B4. 低浓度颗粒物的监测方法中,不包括()。

A. 重量法B. β射线吸收法C. 光散射法D. 核磁共振法答案:D5. 低浓度颗粒物的控制措施中,不包括()。

A. 工业减排B. 交通管制C. 增加绿化D. 增加核能发电答案:D6. 低浓度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分析中,不包括()。

A. 有机碳B. 元素碳C. 重金属D. 放射性物质答案:D7. 低浓度颗粒物的粒径分布主要在()。

A. 0.1-10μmB. 10-100μmC. 100-1000μmD. 1000-10000μm答案:A8. 低浓度颗粒物的环境影响评估中,不包括()。

A. 空气质量指数B. 能见度C. 温室效应D. 酸雨答案:C9. 低浓度颗粒物的采样器类型中,不包括()。

A. 高流量采样器B. 中流量采样器C. 低流量采样器D. 超声波采样器答案:D10. 低浓度颗粒物的国际标准中,不包括()。

A. 美国EPA标准B. 欧盟标准C. 世界卫生组织标准D. 国际原子能机构标准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低浓度颗粒物的环境影响包括()。

A. 空气质量下降B. 能见度降低C. 温室效应增强D. 酸雨形成答案:ABD12. 低浓度颗粒物的人体健康影响包括()。

A. 呼吸系统疾病B. 心血管疾病C. 皮肤疾病D. 神经系统疾病答案:ABD13. 低浓度颗粒物的监测技术包括()。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解读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解读

产生导致电晕电流密度大大降低,进而严重影响干扰粒子荷电和捕集。

克服方法:保持电极表面尽可能清洁;采用较好的供电系统、烟气调质以及发展新型电除尘器4、袋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及效率影响因素答:原理:含尘气流从下部进入圆筒形滤袋,在通过滤料的孔隙时,粉尘被捕集于滤料上,透过滤料的清洁气体由排出口排出,沉积在滤料上的粉尘,可在机械振动的作用下从滤料表面脱落,落人灰斗中。

效率影响因子:粉尘负荷、滤料类型、过滤速度、清灰方式、初次粘附层5、除尘设备的发展方面答:除尘效率趋向高效率;发展处理大烟气量的除尘设备;着重研究提高现有高效除尘器的性能;发展新型除尘设备;重视除尘机理及理论方面研究6、低NO x燃烧技术答:低氧燃烧技术、降低助燃空气预热温度、烟气循环燃烧、分段燃烧技术、再燃技术、浓淡燃烧技术7、烟气脱硝技术答:选择性催化还原法、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吸收法、吸附法8、汽油机、柴油机产生污染物的机理及不同点答:汽油机排气中的有害物质是燃烧过程产生的主要有CO、NO和HC以及少量的铅、硫、磷的污染。

汽油机发动机为火花点火的四冲程汽油机,包括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由于柴油的黏度比汽油大,不易蒸发且自燃温度比汽油低,故四冲程柴油发动机的混合气体形成和燃烧方式都和汽油机有所不同,柴油机的燃烧可分为着火落后期,速燃期,缓燃期和后燃期。

汽油机以降低CO、NO x和HC为主要控制目标;柴油机主要是以控制微粒(黑烟)和NO x排放目标。

五、计算1、蒸发量为20t/h 的燃煤锅炉,已知锅炉热效率=75%,空气过剩系数为1.2,燃煤的低位发热量为20939KJ/Kg,水的蒸发热为2570.8KJ/Kg,烟尘的排放因子为30%,燃煤的组成(质量比)为:C=65.7%,灰分=18.1%,S=1.7%,H=3.2%,水分=9.0%,O=2.3%(含N 量不计),原子量分别为:C=12,S=32,H=1.008,O=16,空气中N2 的比例为79%,O2 的比例为21%,试计算该锅炉的燃煤量、理论烟气量、实际烟气量、烟气中二氧化硫与烟尘的浓度。

环境空气采样试题

环境空气采样试题

环境空气采样试题一、填空题1.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um旳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um旳颗粒物。

2.氮氧化物是指空气中重要以和形式存在旳氮旳化合物旳总称。

3.从环境空气监测仪器采样口或检测光束到附近最高障碍物之间旳距离,至少该是障碍物高出采样口或监测光束距离旳倍以上。

4.气态污染物旳直接采样法涉及采样、采样、和采样。

5.气态污染物旳有动力采样法涉及法、法、法。

6.影响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和存在形态旳气象参数重要有、、、湿度、压力、降水及太阳辐射等。

7.环境空气颗粒物旳采样措施重要有:法和法。

8.在环境空气采样期间,应记录采样、、气样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二、判断题1.我国规定气体旳原则状态是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kpa时旳状态。

()2.监测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时,要获得1h旳平均浓度,样品旳采样时间应不少于30min。

( )3.环境空气采样时,使用气袋采样时可不用现场气样来洗涤气袋,直接采样即可。

( )4.环境空气采样时,只有当干燥器中旳硅胶所有变色后才需要更换。

()5.用注射器采集旳环境空气样品寄存时间不适宜太长,一般要在2d内分析完。

( )三、简答题1.环境空气24h持续采样时,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2.简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旳一般原则;填空1.100 102.NONO23.两4.注射器采气袋固定容器法5.溶液吸取填充柱采样低温冷藏浓缩6.风速风向温度7.滤料自然沉降8.流量时间判断1.√2.×3.×4.×5.×简答1.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由采样探头、采样总管。

采样支管、引风机、气体样品吸取装置及采样器等构成。

2.(1)点位应具有较好旳代表性,应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畴内旳空气污染水平和变化规律。

(2)应考虑各监测点之间设立条件尽量一致,使各个监测点获得旳监测资料具有可比性。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及答案空气和废气重量法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及答案空气和废气重量法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

一、填空题1.根据《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2-1995),大流量采样法采样、进行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样品称重时,如“标准滤膜”称出的重量在原始重量± mg范围内,则认为该批样品滤膜称量合格。

①答案:52.《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2-1995)方法的最小检出限是 mg/m3。

①答案:0.0013.重量法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要经常检查采样头是否漏气。

当滤膜安放正确,采样后滤膜上颗粒物与四周白边之间出现界线模糊时,应更换。

①答案:滤膜密封垫二、判断题1.飘尘是指空气动力学粒径为10μm以下的微粒。

( )②答案:正确2.根据《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GB 6921-1989),采集大气飘尘是要求采样器所用切割器在收集效率为90%时的粒子空气动力学直径D50=10±lμm。

( )②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采集大气飘尘是要求采样器所用切割器在收集效率为50%时的粒子空气动力学直径D50=10±1μm。

3.根据《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2-1995),采集样品的滤膜为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聚氯乙烯等有机滤膜。

( )①答案:正确4.根据《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2-1995),采集样品的滤膜性能应满足如下要求:对0.3g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在气流速度为0.45m/s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kPa等。

( )①答案:正确5.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法,不适用于TSP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15kPa的情况。

( )①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法,不适用于TSP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10kPa的情况。

6.重量法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时,对于每批滤膜,需要从中抽取20%滤膜,用X光看片机进行检查,以查看滤膜有无针孔或缺陷。

颗粒物上岗考核试题

颗粒物上岗考核试题

重量法测定颗粒物考试题一、填空题1.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的颗粒物。

2.影响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和存在形态的气象参数主要有、、、湿度、压力、降水以及太阳辐射。

3.当滤膜安放正确,采样系统无漏气时,采样后滤膜上颗粒物与四周白边之间界限应清晰:如出现界线模糊时,则表明有,应检查滤膜安装是否正确,或者更换滤膜密封垫和滤膜夹,该滤膜样品作废。

4.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 194-2017),获取环境空气污染物小时平均浓度时,如果污染物浓度过高,或者使用直接采样法采集瞬时样品,应在1h 内等时间间隔采集个样品。

5.环境空气滤膜法采样前,应使用经检定合格的温度计对采样器的温度测量示值进行检查,当误差超过℃时,应对采样器进行温度校准。

6.本公司使用的环境空气综合采样器的流量范围为L/min。

7.HJ 1263-2022 标准中要求恒温恒湿设备(室)内空气湿度应控制在℃任意一点,控温精度±1℃湿度应控制在%RH 范围内。

8.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布点时,当多台采样器同时采样时,中流量采样器相互之间的距离为左右,大流量采样器相互之间的距离为。

9.总悬浮颗粒物的计算结果保留到数位。

10.滤膜采集后,应及时称量,若不能及时称量,应在不高于采样时的环境温度条件下保存,最长不超过。

二、简答题1. 简述HJ 836-2017中采样前的称量步骤。

2. 环境空气中颗粒物采样结束后,取滤膜时,发现滤膜上颗粒物的边缘轮廓不清晰,说明什么问题?应如何处理?3. 简述HJ 1263-2022中滤膜的称量过程。

4. 简述HJ 836-2017 低浓度颗粒物采样后处理方式。

5. 简述HJ 1263-2022 总悬浮颗粒物测定的质控措施?。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简答题专项基础练习(答案解析)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简答题专项基础练习(答案解析)

一、解答题1.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的环境信息,可及时准确地反映空气质量状况,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

下表为某日我国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日报内容:城市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A可吸入颗粒物111Ⅲ轻度污染B可吸入颗粒物104Ⅲ轻度污染C二氧化硫61Ⅱ良D24Ⅰ优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1)当日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是____ (填序号)。

(2)当日影响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是____、____。

(3)想一想,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从哪儿来的?____。

(4)为防止空气污染,保护蓝色美丽的天空,你有什么好的建议?____。

解析:D 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使用清洁能源等(1)由表可知,D城市的空气质量是优,是当日空气质量指数最好的城市。

(2)由表可知,当日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

(3)化石燃料中含有较多的氮、硫等元素,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故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

(4)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使用清洁能源、绿色出行等都可以防止空气污染。

2.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是,质量分数最大的非金属元素是,它们所形成的化合物是(填名称).解析:铝,氧,氧化铝.【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分析回答.解: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是铝,质量分数最大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它们所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故答为:铝,氧,氧化铝.3.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粒子的结构.请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1)A 图示表示原子,其最外层上电子数为 (填数字);(2)以上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序号).解析:6;BC ;AD .【解析】试题分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其最外层上电子数为=8﹣2=6;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B 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C 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BC 属于同种元素.AD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故化学性质相似,答案:6;BC ;AD .4.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采样培训答案

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采样培训答案

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采样
培训考题
姓名:分数:
1.PM
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10μm的颗粒物,使用中流量采样器进行采集,采10
切割器收集到已恒重的滤膜上,根集时以100L/min的流量抽取空气,通过PM
10
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算出其质量浓度。

2.采样时,采样器入口距地面高度不得低于1.5m,采样不宜在风速>8m/s等天
气条件下进行,采样点应避开污染源和障碍物。

3.采样时,用滤膜夹将已编号且称重的滤膜放入洁净采样夹内的滤网上,滤膜毛
面应朝进气方向。

4.采样时,需记录采样期间现场平均环境温度和平均大气压。

5.采样结束后,应将滤膜采样面向里对折,放入滤膜袋中,如不能及时称重,应
在4℃下冷藏保存。

2015员工培训试题3(空气和废气)

2015员工培训试题3(空气和废气)

第一节环境空气采样试题姓名一、填空题1、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um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um的颗粒物。

2、氮氧化物是指空气中主要以和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的总称。

3、影响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和存在形态的气象参数主要有、、、湿度、压力、降水以及太阳辐射等参数。

4、在环境空气采样期间,应记录采样、、气样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5、在环境空气颗粒物采样时,采样前应确认采样滤膜无,和滤膜的毛面向上;采样后应检查确定滤膜无,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清晰,否则该样品膜做废,需要重新采样。

6、短时间采集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样品时,U形玻板吸收管内装10ml吸收液,以0.5L/min的流量采样;24h连续采样时,多孔玻板吸收管内装50ml吸收液,以 L/min的流量采样,连续采样24h。

7、短时间采集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样品时,取两支内装10.0ml 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和一支内装5-10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瓶(液柱不低于80mm),以 L/min的流量采气 L。

二、选择题1、环境空气采样中,自然沉降法主要用于采集颗粒物粒径( )um的尘粒。

A50 B25 C30 D452、在进行二氧化硫24小时连续采样时,吸收瓶在加热槽内最佳温度为( )。

A20-25 ℃ B23-29℃ C25-30℃ D18-25℃3、用皂膜流量计进行流量计校准时,皂膜上升的速度不宜超过( )cm/s,而且气流必须稳定。

A4 B6 C5 D74、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平均浓度要求每日至少有()h的采样时间。

A24 B18 C20 D125、采用重量法测定TSP时,若TSP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 )Kpa,本方法不适用。

A15 B20 C10 D20三、问答题1、简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的一般原则。

2、用塑料袋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如何进行气密性检查?3、新购置的采集气体样品的吸收管如何进行气密性检查?2015年员工培训试题 3五、计算题空气采样时,现场气温为18℃,大气压力为85.3KPa,实际采样体积为450ml。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颗粒物试题考核及答案1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颗粒物试题考核及答案1

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弧中打“√”,错的打“×”,每题1分)1、重量法测定PM2.5时,已采集PM2.5样品的滤膜,在使用感量0.01mg的分析天平称重时,两次重量之差应小于0.4mg。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使用感量0.01mg的分析天平称重时,两次重量之差应小于0.04mg。

2、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中标准温度和压力是25℃和760mmHg。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标准状态指温度为0℃,压力为101.325kPa3、PM10采样管之所以要加热主要是为了防止冷凝水的产生影响采样结果。

()答案:正确4、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

﹙﹚答案:正确5、膜动态测量系统(FDMS)是通过测量已挥发颗粒物的质量,对最终测量结果进行补偿。

()答案:正确6、手工方法是PM2.5浓度测量的基准方法,可用来衡量在线仪器数据的准确性。

()答案:正确7、量值溯源的目的是使所有测量结果或标准的量值都能最终溯源到国家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

()答案:正确8、按照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PM2.5)自动监测手工比对核查技术规定,颗粒物手工采样流量误差≤±5%。

()答案:错误9、颗粒物采样器采样流量不准,可能导致所收集微粒的尺寸改变。

()答案:正确10、当设置多个采样口时,为防止其他采样口干扰颗粒物样品的采集,颗粒物采样口与其他采样口之间的水平距离应大于1m。

()答案:正确11、PM2.5手工采样滤膜称量过程中应同时称量标准滤膜进行称量环境条件的质量控制。

()答案:正确二、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弧中,每题1分)1、自动监测仪器每天零点校准时间应避开当地污染物浓度的时间,最好是在进行。

()A.高峰;午夜时分B.高峰;日出时分C.高峰;上班高峰D.高峰;下班高峰答案:A2、空气自动监测站房室内使用面积应不小于()。

A 10 m2B 15 m2C 20 m2D 25 m2答案:B3、在规定膜面流速下,PM10采样滤膜对0.3μm颗粒物的截留效率应大于等于﹙﹚。

90.可吸入颗粒物复习试题

90.可吸入颗粒物复习试题

可吸入颗粒物测定复习试题一、填空题1.国家颁布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标准方法是,方法的国标号码为。

答:重量法;GB6921—86。

2.测定可吸入颗粒物常采用法。

采样器按采样流量可分为、、采样器。

采样器按采样口抽气速度规定为 m/s,单位面积滤膜在24小时内的气体量应为。

答:重量;中流量;小流量;0.30;2<至<4.5[m3/(cm2·24h)]。

3.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的颗粒物,称为总悬浮颗粒物,简称;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简称。

答:≤100微米;TSP;≤10微米;PM10。

4.采集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时,通常用滤膜,同时应注意滤膜的向上。

答:超细玻璃纤维;毛面。

5.称量中流量大气采样滤膜时应使用感量为 mg 的分析天平,称量范围,再现性(标准差)。

天平室或恒温恒湿箱的温度应维持在℃之间,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

答:0.1mg;≥10g;0.2mg;15—30;50±5。

二、选择题1.以1.1—1.7m3/min的流量采样24小时的最低检测限为。

A、0.5μg/m3;B、1μg/m3;C、1.5μg/m3;D、2μg/m3答:B2.采集可吸入颗粒物时,采样前将滤膜在干燥器内放置小时。

A、12;B、24;C、36;D、48答:B三、判断题1.在同样条件下,用三台采样器同时测定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测定结果分别为0.17、0.18、0.22mg/m3,表明采样器的性能指标是符合要求的。

()2.用二台采样器同时测定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之间的距离为2.8米,测定结果分别为0.17、0.23mg/m3,经判断测定结果是可靠的。

()3.测定无组织排放时,经估算预测无组织排放的最大落地浓度位置在周界外15米处,但根据有关规定监控点应布设在周界外10米范围内。

()答:1. √ 2.√ 3. ×四、问答题1.重量法测定可吸入颗粒物的原理是什么?答: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经过采样器时被收集在己称重的玻璃纤维滤膜上,采样后,将滤膜按使用前的控制条件处理后再称重。

(完整版)0822空气和废气采样考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0822空气和废气采样考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0822空气和废气采样考试题及答案空气和废气采样试题一一20015年8月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2分)1、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______ 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的颗粒物。

2、采集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样品时,小时均值采样时,U型吸收管内装10ml吸收液,以 ___ L/min的流量采样;24h连续采样时,多孔玻板吸收管内装50ml吸收液,以_____ L/min流量采样。

3、我国规定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温度为____ ,压力为____ 时的状态。

4、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平均浓度要求每日至少有 ____ h的采样时间。

5、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要求每日至少有_____ h的采样时间。

6、测定锅炉烟尘时,测点位应尽量选择在垂直管段,并不宜靠近管道弯头及断面形状急剧变化的部位。

测点位臵应在距弯头、接头、阀门和其他变径管段的下游方向大于________ 倍直径处,特殊情况下,最小—倍直径处。

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 ______ 的原理是:将烟尘采样管由采样孔插入烟道中,采样嘴正对气流,使采样嘴的吸气速度与测点处气流速度相等,并抽取一定量的含尘气体,根据采样管上捕集到的颗粒物量和同时所取的气体量,计算排气中颗粒物浓度。

&按等速采样原则测定锅炉烟尘浓度时,每个断面采样次数不得少于—次, 每个测点连续采样时间不得少于______ min,每台锅炉测定时所采集样品累计的总采气量应不少于_____ m3,取3次采样的_____ 作为管道的烟尘浓度值。

二、选择题(每题3分)1、应使用经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的大气采样器,使用前必须经过流量校准,流量误差应()。

A.大于5%B.不大于5%C.10%D.小于10% 2、当选用气泡吸收管或冲击式吸收管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应选择吸收率为()%以上的吸收管。

环境空气采样理论考试题A

环境空气采样理论考试题A

环境空气采样理论考试题(A)
一、填空
1、新的吸收管必须做()和()检查。

吸收管在0.2L/min的流量下,要求阻力在( )kPa,吸收效率要求()。

2、测SO2用()吸收管采样,测NO2用()吸收管采样,测氨用()吸收管采样,测硫化氢用()吸收管采样。

3、采集空气中颗粒物样品时,一般使用(),采样时滤膜()向上,严禁用手()滤膜。

4、监测空气污染常用的布点方法有()、()、()、()。

5、采集后的样品,NO2 0~4℃可保存()天,20℃可保存()小时,SO2 0~4℃可保存()天。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采集NO2可以用无色吸收管。

()
2、测定环境空气中的B(a)P,是指存在于可吸入颗粒物中的B(a)P。

()
3、当采样器的流量明显减少时,说明仪器出现故障,应检修。

()
4、采集NO2吸收管前不用加氧化管。

()
三、问答题
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几类?各包括哪些地区?
2、什么是可吸入颗粒物?
3、什么是二次污染物?
四、计算题
用手动采样器采集SO2样品时,气温28.5℃,气压99.6kPa,以0.50L/min的流量采样1小时,计算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是多少?。

环境空气质量颗粒物手工监测及比对考试题库

环境空气质量颗粒物手工监测及比对考试题库

环境空气质量颗粒物手工监测及比对选择题1. 颗粒物手工采样器的参比方法比对测试中,当采样流量低于200L/min时,参比采样器与待测采样器安放位置距离应在左右。

()A. 1mB.2mC.3mD. 4m答案:A2. 当颗粒物手工采样器测量的流量与规定的工作点流量的偏差超过,()且持续时间超过s时,采样器应停止抽取空气样品,同时停止采样时间累计。

A.5% 60B. 10% 60C. 5%, 120D. 10% 120答案:B3. 颗粒物手工采样器在采样过程中,釆样滤膜处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偏差应控制在℃以内。

()A. ±2B. ±3C. ±4D. ±5答案:D4. 颗粒物手工采样器为保证采集的颗粒物粒径符合要求,一般使用配套的切割器与,以此确保采集的样品符合要求。

()A. 工作点流量B. FID检测器C. PID检测器D. ECD检测器答案:A5. 对照《环境空气颗粒物(Pmo和Pm2s)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93-2013),对于颗粒物手工采样器没有明确的技术要求。

()A. 环境温度B. 流量C. 大气压力D. 加标回收率答案:D6. 当多台采样器平行采样时,若采样器的采样流量≤200Lmin时,相互之间的距离为m左右:若采样器的采样流量>200Lmin时,相互之间的距离为m。

A. 1,1~2B. 1,2~4C. 2,1~2D. 2,2~4答案:B7. 颗粒物手工法比对采样前对仪器进行和。

()A. 气密性检査,流量校准B. 采样泵检查,流量校准C. 校准膜校准,流量校准D. 气密性检査,校准膜检査答案:A8. 采样器切割器与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器切割头应尽可能位于同一水平面,一般垂直距离不能超过,所有颗粒物监测仪器(包括手工比对仪器和自动监测仪器)采样头相互距离在为宜。

()A. 1. 0m,1. 5~3. 0mB. 1. 5m,1. 5~3. 0C. 3. 0m,1. 5~3. 0mD. 没有具体要求答案:A9. 开展手工比对前后应该清洗切割器及釆样管路,对采样器环境温度、环境大气压和进行检查,当超过规范要求时进行校准。

PM2.5知识与试题

PM2.5知识与试题

关注PM2.5颗粒秋冬交界时节,我国北方地区灰霾天气频发,被称为灰霾“元凶”的细颗粒物(PM2.5)受到空前关注,有关我国现行的空气质量分级标准也引发了一系列热议,PM2.5和PM10这两种空气监测标准也进入公众视野。

从民间到专家都在呼吁政府尽早出台PM2.5的检测标准,并及时公布对其的监测结果。

一、什么是PM2.5颗粒PM2.5颗粒在空气动力学中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专家们表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价标准,如果将PM2.5纳入国家环境质量监控体系,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会从现在的80%下降到20%。

二、PM2.5颗粒物的危害与来源可吸入颗粒物是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颗粒物质,可吸入颗粒物直径越小就越危险。

直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即PM2.5颗粒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当大量细颗粒物浮游在空中,大气能见度就会变小,天空看起来灰蒙蒙的,气象学把这一现象叫做“灰霾天”,而 PM2.5正是形成灰霾天气的最大元凶。

PM2.5来源广泛、成因复杂,主要为人为排放,包括燃煤、烧秸秆、烧烤、机动车出行、餐饮油烟、建筑施工扬尘、喷涂喷漆装修等,都会为增加PM2.5做“贡献”,一些排放出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也会转化成PM2.5。

室内空气质量培训试题答案

室内空气质量培训试题答案

室内空气质量培训试题姓名部门分数一、名词解释室内空气质量参数:指室内空气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参数。

二、填空题1、可吸入颗粒物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

2、标准状态指温度273K,压力101.325kpa 时的干物质状态。

3、室内空气质量应无毒、无害、无异常嗅味。

4、采样点的数量根据监测室内面积大小和现场状况而定,已期能正确反映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水平。

原则上小于50m2的房间应设 1-3个点,50-100m2的应设 3-5个点,100m2至少设 5个点。

在对角线和梅花式均匀分布。

5、采样点应避开通风口,距离墙壁应大于0.5m 。

6、采样点高度应与人的呼吸带高度相一致,相对高度 0.5m-1.5m 之间。

7、采样方法包括筛选法采样、累积法采样。

采样前应关闭门窗 12h ,采样时关闭门窗,至少采样 45min 。

采用瞬时发采样时,一般采样间隔时间为 10-15min ,每个点位应至少采集3次样品,每次的采样量大致相同,其监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点位的小时均值。

8、室内空气物理性参数的测定,除了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流速,还有新风量的检测。

9、有动力采样器,在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进行气密性检查,不得漏气。

采样系统流量要保持恒定,采样前和采样后要用一级皂膜计校准采样系统进气流量。

误差不超过 5% 。

10、精装修的室内环境,采样应在装修完成 7d 以后进行。

一般建议在使用前采样监测。

年平均浓度至少连续或间隔采样3个月,日平均浓度至少连续或间隔采样 18h ,8h平均浓度至少连续或间隔采样6h,1h平均浓度至少连续或间隔采样 45min 。

11、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对4 类19 项室内空气参数的标准值作了规定。

12、室内空气采样时,以年平均浓度评价的项目至少采样 3 个月,以日平均浓度评价的项目至少采样18 个小时,以1小时平均浓度评价的项目至少采样45 分钟。

环境监测复习题

环境监测复习题
2.使用大流量采样器(1.05m3/min)采集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采样期间现场 平均大气压为101.5kPa,平均温度为130C,采样器累积采集时间为23h,在采 样前调整采样器使其工作在正确的工作点上,采样结束后,滤膜增重436mg。求
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3.有一氟化物的标准水样浓度为100mg/L,经测量7次,其值为103mg/L、10样中的三价铬用高锰酸钾氧化成六价铬, 过量 的高锰酸钾用亚硝酸钠分解, 过量的亚硝酸钠用尿素分解, 加入二苯碳酰二肼显色, 分光光 度测定。
3.
答:通过底质监测,可以了解水环境污染现状, 追溯水环境的污染历史, 研究污染物的沉积、 迁移、转化规律和对水生生物特别是底栖生物的影响, 并对评价水体质量, 预测水体变化趋 势和沉积污染物对水体的潜在危险提供依据。
6.叠氮化钠修正法测定水中溶解氧,主要消除()的干扰,
高锰酸钾修正法主要消除()的干扰。
7.贝克生物指数BI>10时,为()水域;BI=1-6时,为
()水域;BI=0时,为()水域。
8.含酚废水的保存用磷酸酸化,加CuSO4的作用是
9.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w100^m的颗粒物,称为(),简称
();PMio即(),是指当量直径()
采样后经脱水、筛分,冷冻保存备用。
4.
答:功能区布点法,适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网格布点法,适用多个污染源,且分布较均匀;
同心圆布点法(放射式布点法),适用多个污染源,且大污染源较集中;扇形布点法,适用
孤立的高架点源。
5.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TSP中苯并芘为例,说明测定多环芳烃的 几个主要步骤及其原理。
1•下述中属于特定环境监测的是()。
A.污染事故监测B.仲裁监测C.考核监测D.新建企业周围环境

《大气颗粒物污染与控制》复习题答案版

《大气颗粒物污染与控制》复习题答案版

《大气颗粒物污染与控制》复习题答案版复习题〔答案版〕1、大气颗粒物PM10、PM2.5、PM1.0和PM0.1的粒度范围如何?它们分别可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呼吸系统的哪些部位或器官?假设在大气中漂浮,这些颗粒物的漂浮时间和漂浮距离分别在什么范围?答:〔1〕 PM10:粒径范围在10μμμμm或以下的细悬浮微粒。

〔2〕10微米以上鼻腔2.5~10微米咽喉、气管 0.1~2.5微米气管支气管 0.1微米以下肺泡、血管〔3〕PM10 局地和区域范围 PM2.5区域和大陆范围 PM1.0全球范围 PM0.1全球范围二、大气颗粒物的2种来源分别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答:1、根据作用的主体不同,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

人为源:人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沙尘,随风进入大气中;机械破碎、研磨、爆破、矿山开采……林木和农业废弃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尘;大都市城区由光化学反响形成的烟雾。

自然源:由自然作用引起的颗粒物污染源。

随海浪飞沫产生的海盐颗粒;大风扬起的地面沙尘。

2、自然源的特点:(1)大尺度、大范围的面源;(2)分布较均匀,可在较长时间内近似认为不变; (3)随季节和地理位置变化。

人为源的特点:(1)排放总量较自然源少,但排放量在逐渐增加,且影响越来越严重; (2)分布区域集中〔点源〕——如人口密集的工业区或城市;在特定地区排放量可超过自然源三、大气颗粒物根据粒径、状态及来源划分,可分为哪8种?并请简单描述其特性。

答:按粒径、状态及来源划分〔8种〕 1、粉尘〔微尘、Dust〕颗粒直径:1~100μm,固体。

机械粉碎的固体微粒,风吹扬尘,风沙。

2、烟(烟气,Fume)颗粒直径:0.01~ 1μm ,固体。

生成、现象:由升华、蒸馏、熔融及化学反响等产生的蒸气凝结而成的固体颗粒。

如熔融金属、凝结的金属氧化物、汽车排气、烟草燃烟、硫酸盐等。

3、灰〔Ash〕颗粒直径:1 ~200 μm;物态:固体;生成、现象: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不燃性微粒,如煤、木材燃烧时产生的硅酸盐颗粒,粉煤燃烧时产生的飞灰等。

环境空气采样试卷

环境空气采样试卷

环境空气采样试卷一.填空题1.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μm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M⒑)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μm的颗粒物。

2.气态污染物的直接采样法包括采样、采样和采样3.影响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和存在形态的气象参数主要有、、、湿度、压力、降水以及太阳辐射等。

4.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采样方法主要有:法和法。

5.在环境空气采样期间,应记录采样、、气样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6.短时间采集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样品时,取两支内装10.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和一支内装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瓶(液柱不低于80 mm),以L/min的流量采气L。

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一1996)中的铅(Pb)是指存在于中的铅及其化合物。

8.短时间采集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样品时,U形玻板吸收管内装10ml吸收液,以L/min的流量采样;24 h连续采样时,多孔玻板吸收管内装50 ml吸收液,以L/min的流量采样,连续采样24 h。

9.一般用于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采样的多孔玻板吸收瓶(管)的阻力应为±kPa。

要求玻板2/3面积上发泡微细而且均匀,边缘。

10.在地球表面上约km的空间为均匀混合的空气层,称为大气层。

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地球表面上空km范围,叫对流层,特别是地球表面上空2km的大气层受人类活动及地形影响很大。

二. 判断题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 l4—1996)中所指的特定工业区包括1998年后新建的所有工业区。

()2.监测环境空中气态污染物时,要获得1 h的平均浓度,样品的采样时间应不少于30min。

()3.环境空气采样中,使用气袋采样时可不用现场气样来洗涤气袋,直接采样即可。

()4.环境空气采样时,只有当干燥器中的硅胶全部变色后才需要更换。

()5.一般情况下,环境空气中臭氧浓度在中午至下午3点钟左右达到最高,夜里最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吸入颗粒物测定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1.国家颁布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标准方法是,方法的国标号码为。

答:重量法;GB6921—86。

2.测定可吸入颗粒物常采用法。

采样器按采样流量可分为、、采样器。

采样器按采样口抽气速度规定为 m/s,单位面积滤膜在24小时内的气体量应为。

答:重量;中流量;小流量;0.30;2<至<4.5[m3/(cm2·24h)]。

3.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的颗粒物,称为总悬浮颗粒物,简称;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简称。

答:≤100微米;TSP;≤10微米;PM10。

4.采集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时,通常用滤膜,同时应注意滤膜的向上。

答:超细玻璃纤维;毛面。

5.称量中流量大气采样滤膜时应使用感量为 mg 的分析天平,称量范围,再现性(标准差)。

天平室或恒温恒湿箱的温度应维持在℃之间,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

答:0.1mg;≥10g;0.2mg;15—30;50±5。

二、选择题
1.以1.1—1.7m3/min的流量采样24小时的最低检测限为。

A、0.5μg/m3;
B、1μg/m3;
C、1.5μg/m3;
D、2μg/m3
答:B
2.采集可吸入颗粒物时,采样前将滤膜在干燥器内放置小时。

A、12;
B、24;
C、36;
D、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