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有限制条件间接平差的虚拟观测算法

合集下载

第八章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第八章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 w1 ⎤
⎢⎢v
2
⎥ ⎥
⎢ ⎢
0
0
1
⎢⎢⎢vv43
⎥ ⎥ ⎥
=
⎢−1 ⎢⎢− 1
1 0
0 1
⎢ ⎢
v5
⎥ ⎥
⎢ 0 −1 1 ⎢
⎢v6 ⎥ ⎢ 0 −1 0
0 0 0 0 1

⎥ ⎥ ⎥ ⎥ ⎥ ⎥
⎡ ⎢ ⎢ ⎢ ⎢ ⎣
xˆ1 xˆ 2 xˆ3 xˆ 4
⎤ ⎥ ⎥ ⎥ ⎥ ⎦


⎢ ⎢
w2
⎢ ⎢ ⎢
⎤ ⎥ ⎥ ⎥ ⎥ ⎥ ⎥⎦

σ0 = ±
V T PV = ± r
19.75 = 2.2mm 4
⎢⎢⎢⎡σσXX∧∧12
⎤ ⎥ ⎥ ⎥
=
⎡ ⎢ ⎢ ⎢

σ0

σ0

0.5320= ±1.6mm⎥⎤ 0.7739= ±1.9m⎥ ⎦
⎢⎢⎣σ0 1.1432= ±2.35mm⎥⎥⎦
+ W
CT x=
K 0
s

BT
Pl
=0
矩阵表示:
⎡ ⎢ ⎣
N bb C
CT 0
⎤ ⎡ xˆ ⎤
⎥ ⎦
⎢ ⎣
K
s
⎥ ⎦

⎡ B T Pl
⎢ ⎣
Wx
⎤ ⎥ ⎦
=
0
⎡ ⎢

x
⎢⎣ K s
⎤ ⎥ ⎥⎦
=
⎡ ⎢ ⎣
N bb C
C T ⎤ − 1 ⎡ B T Pl ⎤
0
⎥ ⎦


⎣ Wx ⎦
N cc

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

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

V T PV
l T Pl
W
T x
K
s
W T xˆ
xˆT CT (Cxˆ)T
2021/3/11
8
1.什么是传统机械按键设计?
传统的机械按键设计是需要手动按压按键触动PCBA上的开关按键来实现功能 的一种设计方式。
传统机械按键结构层图:
按键
PCBA
开关键
传统机械按键设计要点:
1.合理的选择按键的类型,尽量选择 平头类的按键,以防按键下陷。
BE 4 2
14 16
G
(1)选定参数。
1 17
A
n=18, t=8, u=10, s=u–t=2 方程总数:r+u=n+s=20 误差方程数:n=18 B 限制条件方程数:s=2 详见课本 P147
(2)计算近似坐标、计算近似边长和近似方位角。
(3)组成误差方程系数和常数项。 (4)列立条件方程。
2.开关按键和塑胶按键设计间隙建议 留0.05~0.1mm,以防按键死键。 3.要考虑成型工艺,合理计算累积公 差,以防按键手感不良。
二、精度评定
2. 协因数阵 基本思想是把其它变量表示为已知协因数阵的量的线性函数。
L L,
W BT Pl BT PL W 0 ,

X0

X0
(
N 1 bb
2021/3/11
2
5.2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如图测角网,n=18 ,又高精度观测了 P1~P2的边长和P3~P4边的方位角,
P2 10 8
P1 75
t= 2×5-2=8 ,
P4 11
但在平差时,一般仍然选择各待定点的
13
坐标平差值为参数,即:

第四章 间接平差

第四章 间接平差

参数的选取
在水准网中,常选取待定点高程作为参数,也 可选取点间的高差作为参数,但要注意参数的 独立性。当选取待定点高程作为参数时可以保 证参数的独立性。 在平面控制网、GPS网中选取未知点的二维坐标 或三维坐标作为未知参数,可以保证参数之间 的独立性,也可以选取观测值的平差值作为未 知数。 因此如上所述,采用间接平差,应该选定刚好t 个而又函数独立的一组量作为参数。至于应选 择其中哪些量作为参数,则应按实际需要和是 否便于计算而定。
测量平差
太原理工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系
第四章
间接平差
第四章 间接平差
§4-1
§4-2 §4-3 §4-4 §4-5 §4-6
间接平差原理
误差方程 精度评定 间接平差公式汇编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间接平差估值的统计性质
§4-1
间接平差原理
间接平差法(参数平差法)是通过选定t个 与观测值有一定关系的独立未知量作为参 数,将每个观测值都分别表达成这t个参数 的函数,建立函数模型,按最小二乘原理, 用求自由极值的方法解出参数的最或然值, 从而求得各观测值的平差值。
0 xt Li f i X 10 , X 2 ,, X t0 ˆ 0



f f a i i bi i X X ˆ ˆ 2 0 1 0
f i ti X ˆ t
0
T
T
1
2
t
ˆˆ XX
1 bb
1 Q F T QXX F F T Nbb F ˆˆ ˆˆ
参数函数中的误差
一般,设有函数向量
ˆ ˆ FT x
m ,1 m ,t t ,1
ˆ

测绘中级工程师职称答辩题库

测绘中级工程师职称答辩题库

测绘中级工程师职称答辩题库以及数字化测图软件;2、确定数据的精度和准确度要求,选择合适的内业数据处理软件;3、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途径,如野外数字采集、原图数据采集、数字摄影测量等;4、考虑数据共享和管理的问题,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5、注意数据安全和保密问题,加强数据备份和加密措施。

答:地面上等级控制点的平面坐标(x,y)是通过测量该点的水准高程和与已知控制点的水平距离来计算得出的。

其中主要理论包括高程测量理论和平面测量理论,技术包括水准测量技术和导线测量技术,方法包括三角测量法和交会测量法等。

这些控制点的坐标可以用于制作地图、规划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等工程项目,以及进行地质勘探和环境监测等应用。

和数据。

2)异: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更广阔的地理范围,可以获取更高分辨率的数据,同时可以获取多时相、多光谱、多角度的数据;而摄影测量技术则更加精确,可以获取更为详细的地形信息和三维几何信息。

优势: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面积的数据,可以进行长时间序列的监测和分析,适用于大规模的地理信息获取和应用;摄影测量技术则适用于需要高精度的地图制图、工程测量等领域。

答:地图制作的方法有手工绘制、计算机辅助绘图和数字化制图。

手工绘制的基本过程是先进行地形测量,然后在纸张上绘制地图;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基本过程是将地形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绘图软件进行绘制;数字化制图的基本过程是将卫星遥感数据或其他数字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地图制作软件进行绘制和编辑。

答:GIS是一种集成了空间分析、数据管理和地图制作等功能的软件,它不仅可以处理地图数据,还可以进行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

而一般数字测图软件只能进行地图制作和简单的数据处理,缺乏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的能力。

另外,GIS还具有更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和可视化效果。

答:响隧道贯通的主要误差是隧道两端的偏差和高程误差。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这个问题:1)严格控制隧道两端的偏差和高程误差,尽量减小误差;2)采用高精度仪器进行测量,提高测量精度;3)在隧道贯通前进行多次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比对和分析,确保贯通的准确性;4)在贯通后进行检查和调整,及时纠正误差。

8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8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aik xˆ i + bik ˆyi aik xˆ k bik ˆyk w2 0
w1
X
0 k

X
0 i
2
+
Yk0 Yi0
2
Sik
w2
arctan
Yk0
X
0 k
Yi0

X
0 i
aik
§8-1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原理
二、基础方程
已知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的函数模型
K
s ,1
k1
k2
ks T
称为联系数向量。组成极值函数

V T PV

2K
T s
Cxˆ Wx
将对 求xˆ 一阶导数,并令其为零,得:


2V T P V xˆ

2
K
T s
C

2V
T
PB

2
K
T s
CLeabharlann 0转置得 BT PV C T K s 0
§8-1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原理
§8-2 精度评定
三、平差值的精度评定
DLˆ Lˆ

ˆ
Q 2
0 Lˆ Lˆ
DXˆ Xˆ

ˆ
Q 2
0 Xˆ Xˆ
§8-2 精度评定
四、参数平差值函数的精度评定
设参数平差值函数为:
ˆ

G(
Xˆ )
G(

1,Xˆ

2


u
线性化得权函数式为:


G Xˆ 1
X0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第八章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第八章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Q XX Q XL B T ˆˆ ˆ QLL BQXX B T ( B E ) ˆˆ Q ˆ Q E LX LL
(1)根据具体问题,按(1)式列出误差方程和条件方 程。
(2)由误差方程和条件方程列出法方程(3)式。
(3)按(4)式计算参数的改正数 x 。 ˆ
(4)按(5)式计算观测值的平差值和参数的平差值。
教材:8-1
第八章——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4、举例
水准网如图所示,同 精度观测值为: L1 0.008m
观测值的平差值(略)
习题:8.1.10,8.1.11
第八章——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8-2 精度评定
(1)、单位权中误差 在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中,单位权中误差的估值仍为
V T PV ˆ2 0 r
(2)、基本向量的协因数矩阵 在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中,基本向量为:
ˆ ˆ L, W , X , K s , V , L
求解法方程,得
ˆ xC 1.8505 , yC 0.6653 cm ˆ cm ˆ x D 0.1399 , y D 2.4593 cm ˆ cm k S 28.9655
第八章——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改正数为:
V 2.4 5.7 5.7 8.0 0.0 0.0
第八章——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误差方程和条件方程如下:
1.786 1.031 1.786 1.031 2.24 ˆ 0 2.063 xC 4.62 1.786 1.032 0 y 6.62 2.063 1.786 1.032 ˆ C V x 0.38 0 2.063 ˆ D 1.786 1.032 0 y 1.38 2.063 1.786 1.032 ˆ D 1.786 1.032 1.786 1.032 6.24 ˆ ˆ 0.500x D 0.866y D 2.20 0

第5章 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

第5章 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

测量平差太原理工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系第五章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5-1 基础方程和它的解§5-2 精度评定§5-3 各种平差方法的共性和特性§5-4 平差结果的统计性质§5-1 基础方程和它的解条件平差、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间接平差、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等四种经典平差方法,除条件平差不增选参数外,其它三种方法都要增选数量不等的参数参与平差,其未知参数的个数分别是u<t,u=t,u>t,且要求参数间彼此独立,在u>t 的情况下,也要求必须包含t个独立参数,从函数模型上看,四种平差方法总共包含如下四类的方程:基础方程和它的解前三类方程中都含有观测量或同时含有观测量和未知参数,而最后一种方程则只含有未知参数而无观测量,为了便于区别起见,特将前三类方程统称为一般条件方程,而最后一类条件方程称为限制条件方程。

~0)~(0=+=A L A L F ,线性形式为:dX B L X F L +==~~)~(~,线性形式为:0~~0)~,~(0=++=A X B L A X L F ,线性形式为:0~0)~(0=+=ΦC X C X ,线性形式为:基础方程和它的解在第二章中介绍过附有条件的条件平差的模型建立方法,该方法也要增选u 个参数,方程的总数为r+u 个。

如果在u 个参数中有s 个是不独立的,或者说在这u 个参数中存在着s 个函数关系式,则建立平差模型时应列出s 个限制条件方程,除此之外再列出c=r+u-s 个一般条件方程,因此方程总数也可以认为是c+s 个,形成如下的函数模型若为线性形式,则为0)~,~(1=⨯X L F c 0)~(1=Φ⨯X S 0~~1011=++⨯⨯⨯⨯⨯c u u c n n c A X B L A 0~101=+⨯⨯⨯s u u s C X C基础方程和它的解无论线性模型还是非线性模型,按照第二章介绍的线性化方法和结论,并考虑到则可写出其线性化后的函数模型为以和的估值和代入上式,则∆+=L L ~x X X ~~0+=0~111=-+∆⨯⨯⨯⨯⨯c u u c n n c W x B A 0~11=-⨯⨯⨯s x u u s W x C ∆x ~V x ˆ0ˆ111=-+⨯⨯⨯⨯⨯c u u c n n c W x B V A 0ˆ11=-⨯⨯⨯s x u u s W xC基础方程和它的解式中以上式作为函数模型而进行的平差,称为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有的文献也称其为概括平差函数模型。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建筑大学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建筑大学

第一章测试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A:对B:错答案:A2.构成观测条件的要素有哪些A:外界条件B:计算工具C:观测者D:测量仪器答案:ACD3.对中误差属于那种误差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不是误差D:粗差答案:B第二章测试1.两随机变量的协方差等于0时,说明这两个随机变量A:相关B:互不相关C:相互独立答案:B2.观测量的数学期望就是它的真值A:错B:对答案:A3.衡量系统误差大小的指标为A:精确度B:准确度C:不确定度D:精度答案:B4.精度是指误差分布的密集或离散程度,即离散度的大小。

A:错B:对答案:B5.若两观测值的中误差相同,则它们的A:测量仪器相同B:真误差相同C:观测值相同D:精度相同答案:D第三章测试1.设L的权为1,则乘积4L的权P=()。

A:1/4B:4C:1/16D:16答案:C2.有一角度测20测回,得中误差±0.42秒,如果要使其中误差为±0.28秒,则还需增加的测回数N=()。

A:25B:45C:20D:5答案:A3.在水准测量中,设每站观测高差的中误差均为1cm,今要求从已知点推算待定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5cm,问可以设25站。

A:对B:错答案:A4.已知距离AB=100m,丈量一次的权为2,丈量4次平均值的中误差为2cm,若以同样的精度丈量CD的距离16次,CD=400m,则两距离丈量结果的相对中误差分别为( 1/5000 )、(1/20000 )。

A:错B:对答案:B5.A:29B:35C:5D:25答案:D第四章测试1.当观测值为正态随机变量时,最小二乘估计可由最大似然估计导出。

A:对B:错答案:A2.多余观测产生的平差数学模型,都不可能直接获得唯一解。

A:对B:错答案:A3.在平差函数模型中,n、t、r、u、s、c等字母各代表什么量?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n观测值的个数 )(t必要观测数 )(r多余观测数,r=n-t )(u所选参数的个数 )( s非独立参数的个数,s=u-t )( c所列方程的个数,c=r+u )A:对B:错答案:A4.A:对B:错答案:A5.A:错B:对答案:B第五章测试1.关于条件平差中条件方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这r个条件方程应彼此线性无关B: 应列出r个条件方程C: r个线性无关的条件方程必定是唯一确定的,不可能有其它组合。

第2讲附有条的间接平差

第2讲附有条的间接平差
第五章 平差综合模型
5.2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如果在某平差问题中,选取 u>t 个参数, 其中包含t个独立参数 ,则多选的 s=u-t 个参 数必定是 t个独立参数的函数,即在 u个参数 之间存在着 s 个函数关系式。
方程的总数 r+u=r+t+s=n+s 个,建立模 型时,除了列立 n个观测方程 外,还要增加 参 数之间满足的s个条件方程 。
x?T C T ? (Cx?)T
二、精度评定
2. 协因数阵
基本思想是把其它变量表示为已知协因数阵的量的线性函数。
L ? L,
W ? BT Pl ? BT PL ? W 0 ,
X?
?
X0
?
x? ?
X0
?
(
N
?1 bb
?
N
C ?1
bb
T
N
c?c1CN
?1 bb
)W
?
N
C ? 1
bb
T
N
W ?1
cc x
,
Ks
?
N
c?c1CN
W ? 1
bb
?
N
W ? 1
cc
x
,
V ? Bx? ? l,
L? ? L ? V .
QLL ? Q QWW ? BT PQPB ? BT PB ? N bb
二、精度评定
2. 协因数阵
X?
?
X0
?
x? ?
X0
?
(
N
?1 bb
?
N
C ? 1
bb
T
N
c?c1CN
?1 bb
)W

6.5 第二十讲 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资料

6.5 第二十讲 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资料

QWW BT PQPB BT PB N bb ,
1 1 T 1 1 1 1 T 1 1 T QX ( N N C N CN ) Q ( N N C N CN ˆX ˆ bb bb cc bb WW bb bb cc bb )
1 1 T 1 1 1 1 T 1 1 ( N bb N bb C N cc CN bb ) N bb ( N bb N bb C N cc CN bb )


T
Av W 0 W ( AL A0 )
2018/11/1
v B~ x l l L ( BX 0 d )
2
第二十讲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看成是特殊的间接平差; 特殊在所选参数个数要比 间接平差时个数多; 参数个数u:u>t 函数模型的个数: c=n+(u-t)=n+s 函数模型的类型: 1.按间接平差的观测方程、 2.未知数之间的条件方程(限 ~ ~ 制条件式)。 L F(X ) ~ 函数模型可表示为: ( X )0
u ,1 u ,s s ,1
ˆ Wx 0. C x
s ,u u ,1 s ,1
2018/11/1 12
第二十讲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u ,u
法方程解法一(显性形式): 用
1 CN bb
ˆ CT Ks W 0 N bb x
u ,1 u ,s s ,1 u ,1
左乘(1)-(2)得:
s ,u u ,1 s ,1
B PB x C T K s B T Pl 0,
T
u,n
B
T
n , n n ,1
P V C Ks O.

测量平差复习资料

测量平差复习资料

测量平差复习资料一、证明题
1、Z与W的协方差
(1)
2、告诉条件平差公式告诉(1)条件平差的公式;推论出Q VV 及Q LL
(2)间接平差
3、水准测量(1)按测站
(2)按路线
二、推导题
(1)
(2)
填空题
1、u = 0 条件平差;u = t 间接平差;u<t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u>t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注:t为必要观测,u为参数的个数)
2、正态分布参数μ、σ,μ确定了曲线中心位置,σ越小f(x)值越大曲线越陡峭。

3网中只有一个已知高程点称为自由网,其必要观测为网中水准点的总数减一。

符合水准网,网中已知高程点大于等于2个,其必要观测为网中待测水准点的个数。

(p69)
3、测量误差的种类主要平定那种误差
粗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主要平定的误差)
4、精度(p15)精确度(p19)
5、偶然误差的特性:有界性聚中性对称性、抵偿性
6、协方差p27
计算题
P67(例5-1) p99(例6-1) p109(例6-4)。

第4章间接平差原理

第4章间接平差原理
第四章 间接平差
第一节 间接平差原理
ˆ 间接平差法(参数平差法)是通过选定 v1 = x1 − ( L1 − X 10 ) 间接平差法(参数平差法) t个独立未知量作为参数,将每个观 v2 = x2 − ( L2 − X 20 ) 个独立未知量作为参数, ˆ 测值分别表达成这t个参数的函数, 测值分别表达成这t个参数的函数, v3 = − x1 − x2 − ( L3 + X 10 + X 20 − 180) ˆ ˆ 建立函数模型,按最小二乘原理, 建立函数模型,按最小二乘原理, T 用求自由极值的方法解出参数的最 要求 V PV = min X1 或然值, 或然值,从而求得各观测值的平差 值。
− ˆ x = N bb1W
ˆ x = ( B T PB ) −1 B T Pl
5.求观测值改正数 5.求观测值改正数
ˆ ˆ X = X0 +x l = L − ( BX 0 + d )
ˆ V = Bx − l
6.求平差值 6.求平差值
L = L +V,

ˆ V = Bx − l
3.组成法方程 3.组成法方程
3
第四章 间接平差
第一节
二、计算步骤 1.确定t,选 个独立量为参数X. 1.确定t,选t个独立量为参数X. 确定t, 2.列立误差方程 2.列立误差方程 ˆ L + V = BX + d 或
ˆ 或L + V = f ( X )
间接平差原理
4.解算法方程 4.解算法方程,求参数的改正数 解算法方程,
平差值
ˆ ˆ X = X0 + x ∧ L = L +V
∧ ∧
平差值方程为: 平差值方程为: 令:nL1 = [L1 ,

四种经典平差模型的分析与设计

四种经典平差模型的分析与设计

3。

四中经典平差模型的分析与设计在生产实践中观测的数据可以通过以最小二乘原理为基本原理进行平差提高测量精度,但由于所设参数个数与观测个数和非必要观测个数的关系不同,可以分为条件平差、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间接平差、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四种。

通过对它们的分析,可以很好地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亦可为以后的某些理论推导作必要的准备。

3。

1条件平差模型条件平差的函数模型:A V+W=0其中A=⎥⎥⎥⎥⎦⎤⎢⎢⎢⎢⎣⎡n n n r r r b b b a a a 212121,W=⎥⎥⎥⎥⎦⎤⎢⎢⎢⎢⎣⎡r b a w w w ,V=⎥⎥⎥⎥⎦⎤⎢⎢⎢⎢⎣⎡n v v v 21 随机模型:D=Q 20δ法方程:0=+W K N aa其中:T aa AQA N =解之得 K=W N aa 1-- 误差方程 : V=K QA T观测量平差值: V L L +=平差值函数:)(21n L L L f+++=ϕ 其权函数式为⎪⎪⎭⎫ ⎝⎛∂∂+++=i i n n Lff L d f L d f L d f d ,***2211ϕ 单位权方差的估值:rPVV r PV V T T ==020,δδ平差值函数ϕ的协因数阵:AQf N AQf Qf f Q aaT T 1)(--=ϕϕ 条件平差的基本向量的协因数和互协因数3。

2附有限制参数的条件平差模型在一个平差问题中,如果观测值个数为n ,必要观测数为t ,则多余观测数r=n —t.若不增选参数,只需列出r 个条件方程,这就是条件平差方法。

如果又选了u 个独立量为参数(0<u 〈t )参加平差计算,这就可建立含有参数的条件平差作为平差的函数模型,这就是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方法。

0**1,1,,1,,=++c u uc n nc W x B V A②式中,V 为观测值L 的改正数,1,u x为参数近似值0X 的改正值,即x X X V L L +=+=0,随机模型:D=12020-=P Q δδ为了求出能使min =PV V T的一组解,按求函数条件极值的方法,组成函数)(2W x B AV K PV V T T ++-=Φ式中,K 是对应于条件方程②的联系数向量,为求Φ的极小值,将其分别对V 和x求一阶导数并令其等于零,则有02022=-=∂Φ∂=-=∂Φ∂B K xA K P V VT T T由两式转置之后第一式左乘1-P ,再加②式得其基础方程解算此基础方程,通常是将其中的改正数方程代入条件方程,得到一组包含K 和1,,u x的对称线性方程组,即⎪⎭⎪⎬⎫==++00K B w x B K AQA T T令Ta a AQA N =,,上式也可写成:⎪⎭⎪⎬⎫==++00,K B W x B K N T a a③ 上式称为附有参数的的条件平差的法方程。

第八章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第八章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第八章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知识点1、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的概念依据几何模型,针对具体的平差问题,确定观测值个数n ,必要观测数t ,则多余观测数r=n-t 。

如果又选了u 个量为参数(而u>t 且包含t 个独立量)参加平差计算,则u 中存在s 个限制条件式,则根据几何模型中的几何关系,将n 个观测值的平差值利用所选u 个参数表示出来,列出s 个函数式,共可列出n+s 个函数式,即为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的函数模型。

然后转换为误差方程的形式⎭⎬⎫=+-=0ˆˆx W x C l xB V ,然后按求自由极值的方法,解出使V T PV=min 的V 、xˆ,最后计算出X ˆ,L ˆ; 2、公式汇编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Φ+=0)ˆ(ˆˆX d X B L ,转化后⎭⎬⎫=+-=0ˆˆx W xC l x B V ,12020-==P Q D σσ其中 )(0X F L l -=,)(0X W x Φ= 。

法方程⎭⎬⎫=+=-+0ˆ0ˆx s T BB W x C W K C xN式中PB B N T BB =,Pl B W T= 。

其解x CC T BB X X x CC T BB BB CC T BB BB W N C N W Q W N C N W CN N C N N x 11ˆˆ111111)(ˆ---------=--=)(11x BB CC s W W CN N K +=--式中TBB CC C CN N 1-= 。

观测值和参数的平差值x X Xˆˆ0+=,V L L +=ˆ单位权方差的估值su n PVV T +-=20ˆσPV V T 的计算:(1)PV l PV B x PV V T T T -=ˆ;(2)x PB l Pl l PV V TT T ˆ-=;参数平差值函数)ˆ(ˆX Φ=ϕ平差值函数的权函数式 x F X d F d T T ˆˆˆ==ϕ协因数: F Q F Q X XT ˆˆˆˆ=ϕϕ;方差:ϕϕϕϕσˆˆ20ˆˆQ D =; 3、按附有限制条件按的间接平差求平差值的计算步骤:(1)确定n 、t ,选u (u>t 且包含t 个独立量)个量为参数参与平差;得出s 个参数是相关的(2)列出n+s 个方程,即先将n 个观测值的平差值利用所选参数表示出来,再列出s 个函数式:即先列出平差值形式,再转化为误差方程形式,最后矩阵形式⎭⎬⎫=+-=0ˆˆx W xC l xB V ;(3)确定权阵P ;(4)依据以下公式计算,PB B N T BB =,Pl B W T=,TBB CC C CN N 1-=,x CC T BB BB CC T BB BB W N C N W CN N C N N x 111111)(ˆ--------=,x X Xˆˆ0+=,V L L +=ˆ;(5)检核;(6)精度评定。

08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

08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
n1 nu u 1 su u 1 s1
n1
s1
ˆ C x Wx 0
2 2 D 0 Q 0 p 1 nn
s1
随机模型为: 平差原则:
V PV min
T
组成新函数
ˆ V T PV 2 K sT (Cx Wx ) ˆ
对取偏导数并令其为零
解联系数和参数:
1 1 K s NCC (CN BBW Wx ) 1 1 1 1 1 1 ˆ x ( N BB N BB C T NCC CN BB )W N BBC T N CCWx 1 ( N BB BT PB,W BT Pl , N CC CN BBC T )
求参数和观测值的平差值:
ˆ L L V ˆ ˆ X X0 x
平差计算步骤:
1)选个数大于必要观测数的参数(包含t个独 立); 2)列出误差方程和限制条件方程;
3)组法方程,解
ˆ x

Ks


4)求改正数V,最后求
ˆ L
ˆ X

8-2 精度评定
一、单位权方差的估值公式
T T
V PV V PV ˆ r n (u s)
得到的法方程以及基本向量的自(互)协因 数阵公式有所不同!
8-1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原理
若选P1,P2点高程以及第四段高差的平差值为参数 进行最小二乘平差,该如何作?
在作间接平差时多选了未知数(例1)、或者有 时为了列立误差方程方便而多选了未知数(例 2);
这样,未知数之间会存在条件式,这种情况下所 作的平差方法就是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T V 2VP 2 K sT C 2V T PB 2 K sT C 0 ˆ ˆ x x

第六章-具有约束条件的间接平差2009

第六章-具有约束条件的间接平差2009
以上公式中的省略号表示的是常数向量。根据协因素阵传播定律可推导有关随机向量的自协因素阵 和互协因素阵,例如
Q WW = B T PQPB = N bb
119
−1 −1 T −1 T −1 Q K S K S = N CC CN bb B PQPBN bb C N CC −1 −1 T −1 = N CC CN bb C N CC
即可推求各基本向量的自协因素阵和两两向量的互协因素阵。由于
L=L W = B T Pl = B T P(BX 0 + d − L) = −B T PL + L
−1 −1 −1 −1 T K S = N CC W + WX ) = −N CC CN bb B PL + L ( CNbb
−1 T −1 −1 −1 −1 T −1 ˆ = (N bb x C N CCCN bb − N bb C N CCWX )W − N bb
T
n× n
−1 −1 T −1 −1 C N CCCN bb )B T P Δ ⎤ = E ⎡ tr Δ T I − PB(N bb − N bb ⎢ ⎥ n × n ⎣ ⎦ −1 bb −1 bb −1 T −1 −1 C N CCCN bb − N bb −1 T −1 −1 C N CCCN bb − N bb
§6.1 平差原理
具有约束条件的间接平差的函数模型,一共有 n + s 个方程;而未知数有 n 个观测值的残差和所 选择的 u 个参数,即一共有 n + u 待求未知量。由于方程个数 n + s < n + u ,因此(6.1.1)式是具有 无穷多组解的一组方程。为此应在无穷多组解中求出使 V PV = min 的一组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方程。
令Ⅳcc=cⅣ品cT,由(7)、(8)两式可求得
●X●|x“-Xn
#x{
K=磁(czv;"w+吼)
(9)
i=(以一聪矿磁cⅣ二)W一蚝-1LTzv∞-1吼(10)
将未代入公式(3)可得y,最后可求出观测量和参数
的平差值
£=L 4-V
(11)
譬=Xo 4-;
(12)
3附有限制条件间接平差的虚拟观测算法
science,2006b,16(8):833-837. 1 1 Yang Y and Gao W.An optimal adaptive Kalman filter
[J].Journal of C,eedesy,2006a,80:177—183 [12]Yang Y and Gao W.Influence comparison of adaptive fac—
[9] Yang Y,Gao W.Comparision of adaptive factor in kal— man filters on navigation results[J].The Journal of
Navigatin,2005.58:471-478.
[10]Yang Y,Gao W.A new learning statistic for adaptive fiI- ter based on Predicted residuals[J].Progress in natural
第33卷第2期 2008年3月
测绘科学
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VoL 33 No.2 Mar.
附有限制条件间接平差的虚拟观测算法
赵海涛,郭广礼.查剑锋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摘 要】提出了附有限制条件间接平差的虚拟观测算法,该算法计算简单,易于理解,讨论了虚拟观测值的权
的取值问题,最后用一算例验证了附有限制条件间接平差的虚拟观测算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关键词】附有限制条件的问接平差;虚拟观测方程;虚拟观测值的权
【中图分类号】P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07(2008)02-0033-03
DOI:10.3771/j.isstr 1009-2307.2008.02.012
参考文献
[1]黄维彬.近代平差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解放军 出版社,1992.
[2]隋立芬,宋力杰.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
[3]杨元喜.抗差估计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八一出 版社,1993.
[4]杨元喜.相关观测抗差最小二乘估计[J].测绘通 报,1995,(3):36-38.
在水准网(图1)中,A和B是已知高程的水准点,矾 =5.016m,以=6.016m,并设这些已知点高程无误差。图 1中C,D和E点是待定点。A和B点高程、观测高差和相 应的水准路线长度见表1。试按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 求各待定点的平差高程。
表1观测值与起始数据
路线号高銎?量,蒌船

+1.359
1.1
观测法与使用一般算法求得观测值的改正数若保留小数点
后两位,其结果相同;虚拟观测值的权取至1000,1000
时,使用虚拟观测法与使用一般算法求得观测值的改正数
若保留小数点后三位,其结果相同。由此可以看出,尽管
理论上虚拟观测值的权P’一∞,但是在使用虚拟观测法进
行计算时虚拟观测值的权取得足够大而且毋须取的非常大
此后即可采用间接平差的算法求解。
法方程为:
N,188 i.一甲=0
法方程系数Ⅳ么为满秩矩阵,解得
;.=Ⅳ船。1矿
公式(17)、(18)中,胪船=B胛册”,
(16)xl
(17) (18)
万方数据
测绘科学
第33卷
㈤黑㈦:活玎嬲∥朋。
将公式(18)代入,公式(16)可得v,r,即y和y,的
值,矿一定等于零。 观测量和参数的平差值:
两种算法求得的待定点的高程相同,巩=6.3748m,Ho =7.0279m,%=6.6121m。
表2两种算法所求改正数对照表
改0正姗数D
一般 算法
设未知参数墨=//c,丘=‰,墨=也,丘=J|l,,墨 =丘,取各未知数的近似值为
霹=6.375m,雹=7.025m,霹=6.613m,冠=1. 359m,霹=1.012m。
tors on navigation results[J].The Journal of Naviga· tion,2005,58(3):471-478. [13]Yang Y,He H and Xu G Adaptively robust filtering for kinematic geodetic positoning[J].Journal of Geodesy, 2001,75(2/3):109-116. [14]吴生武.自适应序贯抗差估计[J].测绘通报,2006, (1):14. [15]杨元喜.动态Kalman滤波模型误差的影响[J].测 绘科学,2006,31(1). [16]王穗辉.顾及起算数据误差的附加基准平差[J].大 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5,24(1):72—.75. [17]陶本藻,许海威.大范围GPS水准拟和模型误差的平 差补偿[J].测绘通报,2005,(7):8-10. [18]宋力杰.测量平差程序设计[M].北京:解放军出版 社.1999.
The compensation with adjustment and influence of the outliers in the prior parameters Abstract:The sequential adjustment probably makes parameters and their posterior eovariance unreliable if there are oufliers in the prior parameters.In this paper,after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outliers on parameters in the prior parameters,and in order to control their influence,the author conduct an adjustment compensation method in detaiL The extra-parameters are added in the fune- tion model if outliers in the prior parameters a肥found.A GPS ease is given to show that the compensation method Can control the influ·
本题n=7,t=3,r=4,u=5,列误差方程和限制条 件方程:
一1 1 O —l 0 l
. ro、
甄驯,
O 0 一l
巴: O 一1 0O
萝 (?3)=o
以每公里观测高差为单位权观测,A=百1,观测值的
注:为对一般算法和虚拟观测算法所求结果进行精确比较,各改 正数取至小数点后四位。
由表2可以看出:
1)当虚拟观测值的权取至100000,100000时,虚拟
选取的虚拟观测值的权是否合适的依据:V’≠O,说明选取
的虚拟观测值的权偏小,应增大虚拟观测值的权,再求解;
矿=0,说明虚拟观测值的权取值合适,所求未知参数的解
是正确的。为减少计算次数,虚拟观测值的权尽量取的大
一些。
4算例分析
取参考文献[1]例5-7的数据来验证附有限制条件的 间接平差虚拟观测算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求解结果就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
(下转第37页)
万方数据
第2期
曾安敏等参数先验信息异常的影响与平差补偿
37
加参数的函数模型补偿方法,先对参数先验信息进行异常 判断。如某个参数先验信息有异常,则在误差方程中有针 对性地引入新的附加参数,从函数模型予以补偿,然后再 进行平差计算。采用附加参数的函数模型补偿法能很好地 控制异常信息对参数估值的影响,在控制异常先验信息的 同时,解出异常改正量,从而获得可靠的参数估值。
l 引言
在一个平差问题中,多余观测数r=,I—t,如果在平差 中选择的参数Ⅱ>t个,其中包含了t个独立参数,则参数 间存在s=扯一‘个限制条件。平差时列出,1个观测方程和s 个限制参数间关系的条件方程,以此为函数模型的平差方 法。就是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附有限制条件的间 接平差的一般算法,推导较为繁琐,公式较为复杂,本文 简述了计算简单,易于理解的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的 虚拟观测算法,并进行了算例分析。
£=L+V
(19)
譬=r+;(20、
附有限制条件间接平差的虚拟观测算法的关键是确定
虚拟观测值的权阵P’。P’内元素不相关,P’是一个对角阵。
因为每一个虚拟观测值的改正数等于零,方差等于零,所 以其权趋于无穷大,即.P7—00【4声J。在实际计算时,每一
个虚拟观测值的权取足够大的有限值即可求出所有未知参 数的正确解。I,’是否等于零(在一定精度内)可以作为判断
作者简介:赵海涛(1982.),男,山东 济宁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工程测量、 开采沉陷及其控制方面的研究。
E·mail:zht2002412@163.oom
收稿日期:2006.12—11
由公式(13)、(15)得总的误差方程
。。嚣。。。瓢。曼一。。量 (n+,)
(n+J)×Ⅱn xl
(n+1) xl
观测值改正数等于零(保留小数点后四位),使用虚拟观测
法与使用一般算法求得的观测值的改正数相同,说明使用
虚拟观测法进行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是合理的和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