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角形面积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合集下载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三角形的面积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性质。

2.掌握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性质。

2.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1.计算三角形面积时的算式推导和步骤归纳。

2.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电子板书。

2.教学实验器材。

3.学生练习用纸及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问:“同学们,你们在学过了哪些图形的面积?”学生答:“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 (2)教师引入角的概念,问:“图形中都有哪些角?这些角又有哪些特点?” (3)教师出示三角形图片,问:“同学们,这是一个三角形,请大家观察它的特点。

”2. 讲授三角形的知识(1)定义:教师讲解三角形是指由三条线段所围成的图形,其中线段称为三角形的边,相交的端点称为三角形的角。

(2)分类:根据三角形的角分类,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性质:教师讲解三角形的性质,例如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3. 讲解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1)教师出示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S=1/2 × 底× 高,讲解公式的来源和含义。

(2)讲解计算方法,将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计算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然后乘以2。

(3)教师出示使用实验器材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4. 练习环节(1)教师出示三角形图片,让学生自行计算三角形面积。

(2)教师出示实际生活中使用到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

5. 总结归纳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讲解公式的推导、计算方法的归纳以及实际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角的概念,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和分类,讲解了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并通过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和互动交流中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北师大版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北师大版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北师大版三角形的面积教案【教案名称】北师大版三角形的面积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形的面积概念,掌握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房间的面积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面积定义和计算方法。

2. 不同类型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3. 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入三角形的面积概念,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解三角形的面积定义和计算方法(20分钟)1.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板书,详细讲解三角形的面积定义和计算方法。

a. 面积定义: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长度乘以高的一半。

b. 面积计算公式:S = 1/2 ×底边长度 ×高。

2. 教师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三、不同类型三角形的面积计算(30分钟)1.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板书,介绍不同类型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a. 直角三角形:S = 1/2 ×直角边1长度 ×直角边2长度。

b. 等腰三角形:S = 底边长度 ×高 ÷ 2。

c. 等边三角形:S = 边长的平方× √3 ÷ 4。

2. 教师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类型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四、实际问题的应用(3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房间的面积、田地的面积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合作,解决教师提出的实际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

3.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点。

2.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辅助工具】1. 幻灯片或黑板、粉笔。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三角形的面积公开课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三角形的面积公开课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三角形的面积公开课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数学五班级上册一、所在班级状况,同学特点分析本校是一所比较偏僻的山村学校,本班有39名同学,男生15名,女生24名,全都是农民的子女。

同学接触的教材是全新的,同学所受到的教育的理念也是全新的,随着信息技术的渐渐普及和同学学习方法的不断积累,同学学习的渠道也是多方位的,多数同学的思维是敏捷的、机敏的。

但是,由于同学个体的差异,尤其是我们偏远山区的孩子,使得已有知识基础、探究新知的程度等也会涌现差异。

二、教学内容分析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学校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同学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究并掌控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为落实这一目标,这部分教材均是以探究活动的形式涌现的,同学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前,已经亲身经受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当同学亲身经受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不仅可以借鉴前面“转化”的思想,而且为今后渐渐形成较强的探究技能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使同学在探究活动中深刻体验和感悟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逐步培育同学归纳、推理和语言表达的技能。

3、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培育同学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难点分析1、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建立;利用分割与旋转进行图形转化2、三家形面积公式的概括;利用分割与旋转进行图形转化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由谈话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还记得它们的面积公式吗?还记得正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平行四边形面积呢?看来,我们所学习过的面积公式,都是在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的基础上,转化推导出来的。

谁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老师调查一下: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举手;不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举手;不但知道公式,而且还知道怎样推导出来的举手。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6页至第58页《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设想】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学生乐学为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动脑、动口,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2.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操作实践与多媒体应用相结合,突破难点。

3.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多形式提高重点和难点的巩固练习,为学生掌握重点、理解难点做好探究、归纳、深化的工作。

4.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紧密结合起来,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为以后学习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奠定了基础,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在此之前,学生已有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基础,加上课前预习,不难想出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引导学生完成探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电脑、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的图片,实物教具,剪刀。

【学具准备】学具袋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

学具袋②: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特性以及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特性以及分类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和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但是,学生对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记忆还不够扎实,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教学难点:对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记忆,以及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来验证和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形的模型、剪刀、彩纸等。

2.教学课件: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物体,如三角板、金字塔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的三角形知识,为新的学习做好铺垫。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探索活动 (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探索活动 (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探索活动(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4.4 探索活动(二)三角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实践性探究活动课。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周长、三角形的特性以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知和操作能力较强。

然而,对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公式死记硬背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原理,而不仅仅是记忆公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推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培养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原理,能灵活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自主发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共同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测量和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加深对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的模型、剪刀、直尺、铅笔、圆规、量角器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两个三角形模型,剪刀、直尺、铅笔、圆规、量角器等。

3.教学课件:教师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用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2)》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2)》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他们能够围绕三角形面积的实际应用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这说明学生们具备了很好的合作交流和问题解决能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需要我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这些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另外,我发现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于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得不够熟练。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对这部分内容掌握得不够扎实。因此,我需要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巩固这方面的知识。
4.探索三角形的面积与底和高的关系;
5.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三角形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提高对图形面积的理解和计算技能;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探究精神;
4.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推理和论证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注意:由于字数限制,此处无法达到2000字,但已尽可能详细地列举了教学难点与重点,并在举例中解释了每个细节。在实际教案撰写中,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扩展和深化每个点的内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2)》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情况?”比如,计算三角形的桌面大小。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三角形面积的奥秘。
5.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创新意识和数学审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P56-57页【学习目标】1.经历三角形面积猜想与验证的探究活动,体验割补等方法在探究中的应用;2.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进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3.能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同学们,学校为了鼓励纪律表现出色的班级,决定制作一批流动红旗,要我们帮忙算算要用多少布料。

大家有没有信心帮学校解决这个问题呢?那么,要做流动红旗必须知道什么?(面积)如何知道它的面积呢?(数方格的方法---不准确;)那该怎么办?流动红旗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怎样才能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并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二、自主发现,探究新知1、寻找思路:(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1)师: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2)我们是如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呢?平行四边形进行割补,转化成长方形(板书:割补、转化)师问:我们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呢?你有什么大胆的猜想?(三角形的面积也许会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关)出示动脑思考:(1)可以将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什么图形?(2)每个三角形与转化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师:同学们,“借助旧知识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那我们上节课学过的方法能不能用到我们今天的课堂上呢?我们一起试试看!那这个结论是你们自己去探索发现呢,还是老师直接告诉你们呢?2、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出示活动一要求:(1)请你先画出三角形的底和高。

然后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摆,能拼出什么图形?(2)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3)和同伴说说你的做法与发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4.4《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中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已给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并记忆这个公式,并能运用它来计算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面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面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计算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过程,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难点:理解并记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课件,包括导入、讲解、练习等环节。

2.学具:准备一些三角形模型,用于学生的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面积计算题目,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见过这些三角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然后,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底和高来计算,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梯形、圆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激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来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动画和实例的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三角形模型和教具。

3.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三角形模型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角形的特点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给定三角形的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有关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应用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和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和反思
三、巩固新知,深化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试一试,及练一练的1.2.3.4题学生认真思考,认真练习
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底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一个平行四边形由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组成,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
2.注意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一方面启发学生把三角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三角形与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样的联系,并通过观察,发现规律,找出面积计算的方法,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面积的计算公式,印象深刻,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
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三角形面积的知识基础是;三角形底和高的认识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知识的增长点是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学情分析
三角形面积的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基础是在前面知识中的割补法,增补法,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过程中的“根据一定的条件和方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1.出示三角形彩纸,让学生猜猜它的
面积是多少2.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3.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形,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
小组讨论时,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课堂气氛不叫活跃1实际操作: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合作研究,看一看,怎样才可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方法一;用数方格的方法。方法二:对拼法。方法三:折一折的方法。2.深入探究,获取新知3.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能运用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四边形面积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部分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不透彻,运用不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运用。

2.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对公式含义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剪刀、彩纸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例题、练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三角形框架,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课件展示公式推导的过程。

让学生初步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三角形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一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题目。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设计思路:三角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放手,引导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现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材料的兴趣,所以本节课我遵循:融入生活找数学,亲身经历学数学,回归生活用数学“这一思路,从学生熟悉的校园搬迁引入,提出绿化校园,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两块空地铺草皮:“哪一块地的面积你能很快很容易地求出来?那三角形的面积你会求吗?”自然引出要解决的问题,而后自主探究问题,最后用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整个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经历过程。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在这节课中,我把主动权交给孩子,给他们提供可探究的学习材料,安排两次合作1:利用手中的一个三角形试试,或与小组同学合作,用两个拼拼,把它转化成学过的会计算面积的图形。

2:两个一组,将完全一样的直角,钝角三角形拼一拼,验证猜想。

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内在联系,在交流,讨论中发现不同方法,同一结论。

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思维得到碰撞,能力得到提高。

既获取了知识,又体验了成功。

三、注重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生命和灵魂,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桥梁,所以本节课我把方法渗透当作一条暗线贯穿始终。

引入时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暗示转化:探究中提倡方法多样,让学生发现不同方法,同一思想;总结时再次认识转化思想的重要性,并让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新问题。

教后反思:本节课我是围绕着:“通过学生发现三角形面积与已学图形的联系,自主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体验和感悟数学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这个重点展开。

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四单元《三角形面积》(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四单元《三角形面积》(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角形面积》的教学设计与思考《三角形面积》的教学设计随着《标准(2022年版)》对学段的调整,图形与几何领域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小学阶段整合为贯穿三个学段的“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大主题。

一二年级学生通过对现实世界的直观了解,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的表面特征,在体验与经历中形成空间观念、量感和推理意识;三年级开始逐渐抽象出周长、面积等概念,并探究常见的直边图形的面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深化联系,增强并发展量感;六年级开始研究曲边图形“圆”的面积。

不仅如此,高学段还将学习一些简单的多面体、旋转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对几何空间的认识从二维拓展到了三维。

一单元分析《三角形面积》隶属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1、会用格子图等不同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2、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3、探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4、能够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本课内容编排的最大特点是突出实践性、研究性,加强了动手操作。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研究,使学生逐渐明白所学图形与已学图形之间的联系,达到将三角形转化为已学图形面积的计算,从而找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将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推理意识、推理能力等渗透在操作实践与探索研究中,突出体现了2022版新课标对于图形与几何部分所承载的培养目标。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计算长、正方形的面积。

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探究手段以及方法意识。

基于此,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学前调研。

通过调研发现:本单元学生最想研究的是三角形的面积(46.9%)。

理由主要集中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可见,学生不借助平行四边形,也具备研究三角形面积经验的。

新的思考与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调研和教材分析,我们的思路是:依然从学生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出发,但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三角形入手,借助已经掌握的探究平面图形面积的经验,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推理意识、推理能力,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特点,以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已经掌握了转换思想,能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进行计算。

因此,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能够通过类比和转换思想,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但部分学生对公式的记忆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转换思想,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三角形的模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PPT,用于讲解和复习。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

提问:你们能想办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1教学目标1.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认识三角形面积必要性,在自主探究中体会有计划、有目的的选择适当的探究方法,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感知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会用数学语言与他人交流,体验数学公式建立的过程,发展视察对照的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及空间想象力。

2学情分析3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三角形面积一、温故孕新,提出问题⒈教师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是怎样探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学生口述,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图形及公式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⒉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教材P56主题图教师创设情境:学校为了鼓励纪律表现出色的班级,决定制作一批流动红旗,要我们帮助算算要用多少布,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帮助学校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流动红旗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探索这个问题。

教师板书:三角形面积教师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动手操作、视察对照”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活动2【活动】三角形面积二、视察对照,假想转化⒈教师提问:你能用什么办法得到三角形面积呢?学生思考口述,估计学生可能提出以下两种方案⑴数方格的办法,(打开教材P56,数出三角形的面积)⑵将三角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平行四边形)⒉教师利用电脑课件再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右图),引导学生与三角形进行视察对照,思考:“怎样将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思考,分组交流,口述自己的或小组的意见。

三、动手操作,体验转化⒈教师谈话:下面同学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进行转化,并思考以下的问题:(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思考题)在转化过程中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⒉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实践,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查,并作适当点拨。

⒊学生汇报探究的成果活动3【讲授】三角形面积估计有以下几种情况:⑴拼:①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提问: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完全相同是什么意思?如果不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呢?完全相同——形状,面积都相等(板书)总结: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时,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节探究活动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依托,引导学生通过剪拼、观察、比较等方法,发现并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发现并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合作交流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实践活动法:教师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剪刀、彩纸、直尺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三角形纸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那么三角形呢?它的面积又是怎么计算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面积。

呈现(10分钟)1.教师分发三角形纸片,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他们的计算方法,并解释他们的思路。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信“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本节课,我将带领五年级的学生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教材,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章《几何图形》中的第二节《三角形的面积》。

主要内容包括: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2. 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记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彩纸。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三角形纸片、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三角形物体,如三角尺、三角形桌面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三角形。

2. 自主探究:让学生用彩纸剪出一个三角形,并用直尺和圆规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已知的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推导。

4. 讲解演示: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讲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题。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 = 底× 高÷ 22.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剪切、拼接等操作,将三角形转化为已知的图形,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师:同学们,如果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生:S=ah÷2。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现在我们就用三角形 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好吗?(好) 教学例1 师:要求出流动红旗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必须知道流动红旗的底和高。 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反馈答案:28×25÷2=350(cm2)
师: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跟大家说说吧! 学生讨论。 老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转化的方法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 样的转化方法还有很多,所以希望同学们在课下也利用这些方法来了解身 边的事物,学习没有学过的数学知识。
板块三、课堂练习 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习题。 一、计算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教师创设的问题要尽可能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 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伙伴合作,找到最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学 生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才能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三、说教学目标
1、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 式,并能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2、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 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通过操作、视察、比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概括能力和推理 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五、说教法学法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 样的。面对问题,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无论哪个学生,凡 是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都是有 效的。为此在教学时我十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 方法的多样化,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眉内容北师大版:三角形面积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基本信息课题探索活动(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27-28页作者及工作单位卢齐桥韶关市武江区东岗小学教材分析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在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它又是学生以后学习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所任教的班级基础好,学习风气浓厚,探索欲望强烈这些都为本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角形面积的知识基础是:三角形底和高的认识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知识的增长点是三角形面积公式。

这一知识是后面学生学习梯形面积计算以及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

其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基础是在《比较图形的面积》和《地毯上的图形面积》两个专题中蕴含的割补法、增补法(分割、平移、旋转),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过程中蕴含的“根据一定的条件和方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能力的增长点在于利用旋转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以及根据一定的条件(平分高或边)利用分割与旋转的方法将一个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一步体验“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本节课的设计着重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将学生的已有知识结合来自生活常识的实例做为重要的课堂生成资源,运用有趣的教学手段,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给学生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渗透数学转化思想方法。

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4、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二、探索交流、归纳新知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提问:你们认识这两个图形吗?说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师:怎样可以求出它们的面积?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原来这是东岗小学的花坛,为了美化校园,今年学校想把这两个花坛平均分成两份,你们能帮忙想想办法吗?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呀,学校最终决定把花坛平均分成两个三角形,你们能帮忙算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吗?(课件出示所需的数据)师:这样计算的理由是什么呢?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求三角形面积的时候是利用原有的图形面积的一半求出来的,那如果只有一个三角形,怎样才能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1、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

师:如何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分小组合作,互相探讨。

有什么办法可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教师到各个小组了解探讨情况并适时指导。

(播放轻音乐)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相应的课件)①割补法:请学生展示剪拼过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高↓↓(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底)(三角形高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②拼贴法。

师:同学们都很积极的开动自己的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

现1、长方形有四条边,而且对边平行且相等;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平行且相等,对角也相等。

3、要求长方形的面积,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4、我知道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知道它的底和高,面积等于底乘以高。

5、把长方形的两条长的中点连接起来,平均分成两个小长方形。

6、也可以把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底的中点连接起来,也平均分成了两个小平行四边形。

7、可以把它们的对角连起来,这样就可以把它们平均分成两个小三角形。

8、列式:8×4÷2=16(cm²)4×6÷2=12(cm²)9、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原来图形面积的一半。

小组合作,互相探讨。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分小组合作,互相探讨。

有什么办法可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1)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实践活动,(2)汇报交流操作结果(请学生将自己的拼图贴于黑板上,对照拼图进行汇报交流,不完整的地方,小组内其他同学补充。

小组1汇报拼法一: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另一条直角边(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面积的两倍,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小组2汇报拼法二: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中学习数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复习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和它对应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的关系,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也为学生自主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埋下伏笔。

设计意图:学生在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的基础上,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动手操作,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在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在请各个小组根据刚才我们想出的办法自己在小组内说一说。

1、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

⑵.认真观察拼贴后的图形。

①.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②.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出三角形的面积?教师小结:我们用割补法、拼贴法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那么,如果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你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2、公式运用(课件出示题目)计算三角形红领巾的面积课件出示:试一试完成课本练习:做一做(教师出示课件)主要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巡视指导,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生。

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小组3汇报拼法三: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引导学生概括:通过动手我们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1、测量有关数据,学生尝试完成。

2、交流做法和结果。

S=ah÷2=100×33÷2=3300÷2=1650(平方厘米)指出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并口算出它们的面积。

(单位:厘米)练习题(课件出示)1、完成课本练习:做一做。

2、让学生说说四个警示标志,再创设情境,求出2个警示标志的面积。

3、计算下面三角形的面积并求出另一条底。

(单位:厘米)4、如图,要在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木板上画一个三角形的图案。

平行四边形的底3.5米,高是1.2米,求三角形图案的面积。

5、思考题。

下图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与图②的设计意图:练习分层次设计,第一层基本练习,旨在巩固、熟练公式;第二个层次,主要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知生活化的数学,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并通过变题练习,训练学生思维四、回顾总结,深化提高师:这节课探究了什么?是怎样探究的呢?(渗透数学方法)三角形面积相等?为什么?你能在图中再画出一个与图②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试试看。

探究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的灵活性与逆向思维能力,同时深化对三角形求积公式的认识。

设计意图:这两问引导学生从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对本课作出总结,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自己获取知识的思路和过程,归纳提炼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应用这些方法去探究问题,自己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探究的精神。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三角形字母公式:S=ah÷2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自我评价表自我评价优秀良好及格待及格我积极参与学习了吗?我与小组成员合作了吗?我听课了吗?我有收获吗?教学反思北师大版:探索活动(二)《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以及平移等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节课中,我觉得比较满意的地方有以下几点:1、创设情境,埋下伏笔。

在课的开始,我让学生回忆对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了解,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再让学生把一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平均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借助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很有兴趣的开动自己的小脑筋,想出了好办法。

学生初步感到三角形的面积和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一定的联系。

为下面的自主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埋下伏笔。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创设实践操作情境,营造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课堂探索的欲望。

在教学中我力求突破传统教学的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对三角形的面积进行探索和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后,我请各小组代表到黑板前进行汇报并说说他们的想法。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方法达到一个目的──发现并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个个都很积极、很投入地动手操作,极大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

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