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模态综合法概念111
第十章 模态综合方法
第十章模态综合方法§10.1 模态综合法的基本原理【为什么要使用模态综合法】★复杂结构自由度多,方程阶数高,计算成本大。
★对整个结构用假设模态法分析难以实现。
★大型复杂结构其主要部件可能在不同地区生产,由于条件限制,只能进行部件模态试验,无法进行整体结构的模态试验。
★结构的响应只由低阶模态控制,不必为少数低阶模态去求解整个结构的高阶动力学方程。
【解决途径】仿照有限元方法,先对各个局部子结构进行分析,然后再通过某种方法进行整体分析,具体讲就是对各子结构进行模态分析,按某种原则得到能恰当描述整个结构振动的“假设模态”,再按假设模态分析方法来求解整个结构的振动。
【模态综合法的基本思想】★按复杂结构的特点将其划分为若干子结构★对各子结构进行离散化,通过动力学分析或试验,得到子结构的分支模态。
★对各子结构的物理坐标——结点位移坐标进行模态坐标变换★对子结构进行“组集”,获得整个结构的模态坐标★通过子结构的界面连接条件,作第二次坐标变换—独立坐标变换,消去不独立的模态坐标,得到一组用独立的各子结构模态坐标组成的描述整个结构运动的独立广义坐标,从而导出整个系统以独立模态坐标表示的动力学方程。
【模态综合法的实质】采用子结构技术,来获得一组复杂结构的品质优良的“假设模态”,以此假设模态作为李兹基底所张成的模态空间,可以很好地覆盖住系统真实的低阶模态空间。
模态综合方法是子结构方法中最成熟、应用最普遍的方法。
【例】 以两端固支梁分成两个子结构为例,来简要说明模态综合法的基本原理 将图示的梁结构分成两个子结构α、β,其物理坐标集}{u 分成内部坐标集}{u 和界面坐标集}{j u ,即⎪⎭⎪⎬⎫⎪⎩⎪⎨⎧=αααj iu u u }{ ⎪⎭⎪⎬⎫⎪⎩⎪⎨⎧=βββji u u u }{ (10-1) 界面位移连续条件:}{}{βαj j u u = 结构动能}]{[}{21}]{[}{21βββαααβαu m u u m u T T T T T +=+= (10-3) 结构势能}]{[}{21}]{[}{21βββαααβαu k u u k u V V V T T +=+= (10-4) 假定已经选出了各子结构合适的模态矩阵][][βαφφ(下面各节中就专门讨论][][βαφφ的求法),则有}]{[}{}]{[}{βββαααφφp u p u == (10-5)通常,][],[βαφφ的个数远少于对应子结构的自由度数。
模态综合法
6.4 子结构模态综合法简介在结构静力分析中,对于大型复杂结构问题往往采用子结构技术,即将结构划分为若干个子结构,先进行局部分析,然后综合组集,再作整体分析。
这种先局部后整体的分析方法是科学研究的普遍方法。
实际上有限元法本身也就是这种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
人们为了克服大型结构动力分析的困难,从60年代以来,不断提出了各种动态子结构的方法。
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动态子结构方法已成为解决复杂结构动力分析的有效方法。
它不仅能够大幅度降低动力方程的阶数,而且能够保证结构分析的精度。
从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方式来看,一般可把动态子结构方法分为模态综合法、界面位移综合法、迁移子结构法和超单元法。
在这四类方法中,模态综合法目前使用得最为普遍。
子结构模态综合法又可称为分支结构模态综合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把一复杂结构,按其结构的特点分成若干个子结构,然后用离散化方法对子结构做各种力学分析(有时也可用实验模态分析的方法)得到各子结构的分支模态,再对各子结构的物理坐标——结点位移坐标进行模态坐标变换,并在此基础上对子结构进行组集——把所有子结构的模态坐标简单组集成整个结构的模态坐标,再通过各子结构的界面连接条件,作第二次坐标变换,消去不独立的模态坐标,即对整个结构的模态坐标进行独立坐标变换,得到一组用独立的各子结构模态坐标组成的描述整个系统运动的独立广义坐标。
由于在进行结构的模态坐标变换时,一般只选用各子结构的少数低阶分支模态,因此,组集后的整个结构的独立广义坐标数目就远小于结构离散化以后的有限元模型的整体自由度数。
由此可导出整个系统的以独立的模态坐标表示的动力方程。
这样,求解此低阶的系统动力学方程就简单多了。
以上的分析过程可以归纳为两个基本步骤:对子结构的分支模态坐标变换;利用各子结构的界面连接条件,进行第二次坐标变换,消去不独立的模态坐标。
最后得到一组独立的广义坐标。
因为模态综合方法实际上是采用子结构技术来获得一组复杂结构的品质优良的“假设模态”,此假设模态作为Ritz基所张成的模态空间可以很好的覆盖住系统的真实的低阶模态空间,所以,用模态综合法不但可以简化复杂结构的动态特性计算,而且也可以简化其响应计算。
结构力学中的力学模态分析
结构力学中的力学模态分析结构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受力情况下的力学性质和结构行为的学科。
在结构力学的研究中,力学模态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用于研究结构的固有振动。
本文将介绍力学模态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1. 概述力学模态分析是通过对结构进行数学模型建立,计算和分析来确定结构的固有振动形式和相应的固有频率。
通过研究结构的固有振动情况,可以了解结构的刚度分布、振动模态和动力特性,对结构在不同外部激励下的响应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模型建立在力学模态分析中,首先需要建立结构的数学模型。
常用的模型包括刚度矩阵、质量矩阵和阻尼矩阵。
刚度矩阵描述结构的刚度分布情况,质量矩阵描述结构的质量分布情况,阻尼矩阵描述结构的阻尼特性。
通过求解结构的特征方程,可以得到结构的固有振动频率和振型。
3. 计算方法力学模态分析中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有限元法和模态超级定位法。
有限元法是一种基于离散形式的数学近似方法,将结构分割成许多小单元,在每个单元上建立基本方程,再根据边界条件求解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模态超级定位法是一种纯数学方法,通过利用结构的特征矩阵和相关矩阵的相似性来计算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4. 分析结果力学模态分析的结果包括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固有频率是指结构在没有外部激励的情况下,自由振动的频率。
固有频率越高,代表结构的刚度越大。
振型描述结构在固有频率下的振动形式,可以了解结构的结点位移和变形情况。
5. 应用力学模态分析在工程实践中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可以通过模态分析来确定结构的固有频率,从而避免共振现象的发生。
在机械设计中,可以利用模态分析来优化结构的刚度和阻尼设计,提高结构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在航空航天领域,可以通过模态分析来预测和减轻飞行器的振动和噪声,提高飞行安全性。
6. 局限性力学模态分析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模态分析建立在结构具有线性特性的假设基础上,对于非线性结构的分析有一定的限制。
其次,模态分析只考虑了结构固有振动的情况,不能准确反映结构在外部激励下的响应情况。
模态综合法
模态综合法模态综合法是一种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结合了多重视角来揭示事物本质和方面。
它为把握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研究其规律性和动态性提供了一种分析模式。
过模态综合法,其内涵已不仅仅可用于科学研究,而且还可以用于社会经济研究、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它是一种开放性的分析方法,提出的目标不受既定条件的限制,而是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
模态综合法把法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理论元素结合到一起,运用了客观科学研究方法,从多个不同的视角审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而综合揭示事物的本质。
式综合法是一种综合性的认识论,它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视角法、解释性法、框架法。
中,视角法指通过结合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从不同视角对问题进行解释,从而实现对问题的综合性分析;解释性法指分析各种问题,找出影响因素,并进行综合比较,以求出解决方案;框架法指多学科结合一起,通过模式分析,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综合分析各种现象和影响因素,从而构成客观真实的分析框架。
模态综合法对于研究并掌握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有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有效地结合客观规律和综合分析,从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促进发展和改善。
它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可控性等特点,一般用于社会经济领域的重大政策研究,以及政策的深化、加强、优化等,对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改善社会的环境质量、保障民生福祉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以社会发展为例,运用模态综合法可以有效地理清社会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多种因素,从宏观层面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从而指导政府应当按照社会发展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和重点改革,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同时,也可以有效发掘社会发展机遇,预测社会发展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变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模态综合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多种领域的研究,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确定问题,研究及指导问题解决,从而促进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掌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改善环境质量,保障民生福祉,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模态分析基本内容简介
模态分析是研究结构动力特性一种近代方法,是系统辨别方法在工程振动领域中的应用。
模态是机械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每一个模态具有特定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模态振型。
这些模态参数可以由计算或试验分析取得,这样一个计算或试验分析过程称为模态分析。
这个分析过程如果是由有限元计算的方法取得的,则称为计算模态分析;如果通过试验将采集的系统输入与输出信号经过参数识别获得模态参数,称为试验模态分析。
通常,模态分析都是指试验模态分析。
概述振动模态是弹性结构固有的、整体的特性。
通过模态分析方法搞清楚了结构物在某一易受影响的频率范围内的各阶主要模态的特性,就可以预言结构在此频段内在外部或内部各种振源作用下产生的实际振动响应。
因此,模态分析是结构动态设计及设备故障诊断的重要方法。
机器、建筑物、航天航空飞行器、船舶、汽车等的实际振动模态各不相同。
模态分析提供了研究各类振动特性的一条有效途径。
首先,将结构物在静止状态下进行人为激振,通过测量激振力与响应并进行双通道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分析,得到任意两点之间的机械导纳函数(传递函数)。
用模态分析理论通过对试验导纳函数的曲线拟合,识别出结构物的模态参数,从而建立起结构物的模态模型。
根据模态叠加原理,在已知各种载荷时间历程的情况下,就可以预言结构物的实际振动的响应历程或响应谱。
近十多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FFT分析仪、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以及振动传感器、激励器等技术的发展,试验模态分析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受到了机械、电力、建筑、水利、航空、航天等许多产业部门的高度重视。
已有多种档次、各种原理的模态分析硬件与软件问世。
用处模态分析的最终目标是识别出系统的模态参数,为结构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振动故障诊断和预报以及结构动力特性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模态分析技术的应用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评价现有结构系统的动态特性;2) 在新产品设计中进行结构动态特性的预估和优化设计;3) 诊断及预报结构系统的故障;4) 控制结构的辐射噪声;5) 识别结构系统的载荷。
各种模态分析方法总结与比较
各种模态分析⽅法总结与⽐较各种模态分析⽅法总结与⽐较⼀、模态分析模态分析是计算或试验分析固有频率、阻尼⽐和模态振型这些模态参数的过程。
模态分析的理论经典定义:将线性定常系统振动微分⽅程组中的物理坐标变换为模态坐标,使⽅程组解耦,成为⼀组以模态坐标及模态参数描述的独⽴⽅程,以便求出系统的模态参数。
坐标变换的变换矩阵为模态矩阵,其每列为模态振型。
模态分析是研究结构动⼒特性⼀种近代⽅法,是系统辨别⽅法在⼯程振动领域中的应⽤。
模态是机械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每⼀个模态具有特定的固有频率、阻尼⽐和模态振型。
这些模态参数可以由计算或试验分析取得,这样⼀个计算或试验分析过程称为模态分析。
这个分析过程如果是由有限元计算的⽅法取得的,则称为计算模记分析;如果通过试验将采集的系统输⼊与输出信号经过参数识别获得模态参数,称为试验模态分析。
通常,模态分析都是指试验模态分析。
振动模态是弹性结构的固有的、整体的特性。
如果通过AHA12GAGGAGAGGAFFFFAFAF模态分析⽅法搞清楚了结构物在某⼀易受影响的频率范围内各阶主要模态的特性,就可能预⾔结构在此频段内在外部或内部各种振源作⽤下实际振动响应。
因此,模态分析是结构动态设计及设备的故障诊断的重要⽅法。
模态分析最终⽬标是在识别出系统的模态参数,为结构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振动故障诊断和预报以及结构动⼒特性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AHA12GAGGAGAGGAFFFFAFAFAHA12GAGGAGAGGAFFFFAFAF⼆、各模态分析⽅法的总结(⼀)单⾃由度法⼀般来说,⼀个系统的动态响应是它的若⼲阶模态振型的叠加。
但是如果假定在给定的频带内只有⼀个模态是重要的,那么该模态的参数可以单独确定。
以这个假定为根据的模态参数识别⽅法叫做单⾃由度(SDOF)法n1。
在给定的频带范围内,结构的动态特性的时域表达表⽰近似为:()[]}{}{T R R t r Q e t h rψψλ= 2-1 ⽽频域表⽰则近似为:()[]}}{{()[]2ωλωψψωLRUR j Q j h r t r r r -+-= 2-2 单⾃由度系统是⼀种很快速的⽅法,⼏乎不需要什么计算时间和计算机内存。
模态综合法
模态综合法模态综合法是一种实用性和解释性之间平衡的研究方法,主要用于政府决策、商业分析和专业咨询。
它是模型和综合方法的结合,旨在解决复杂的系统问题,以便在有限的信息和时间内进行决策分析和结果预测。
当前,模态综合法已被广泛用于社会问题、管理问题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政策的影响和结果。
模态综合法包括三个要素:模型、综合以及解释。
首先,模型的建立是一个模拟的过程,用以描述现实中的事件,并帮助决策者预测不同决策的结果。
其次,综合是利用多种信息和数据,并利用动态系统理论综合信息,建设模型进行决策分析。
最后,解释是当决策分析出现结论之后,根据评估报告,客观地解释和诊断决策结果,以便决策者更加明晰地看待问题和结果。
模态综合法在决策分析中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通过模拟、综合和诊断等方法,可以更客观地反映决策的结果和影响,使决策者以一个开放的思维来看待问题。
其次,它可以根据不同的信息和数据,构建复杂的动态模型,以更直观地方式分析问题,并有效地把复杂的决策问题简化。
第三,它还可以有效地捕捉决策者对环境的变化的不确定性,从而合理的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做出决策。
在社会问题、管理问题和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中,模态综合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政府决策中,可以利用模态综合法,通过模型来模拟政策对社会的影响,综合信息来分析决策结果,以及解释诊断结果,从而帮助决策者更好地识别潜在影响和政策变化。
此外,模态综合法也可以应用于商业策略分析,帮助企业更清晰地了解和评估企业绩效,并预测哪些策略最有可能获得最佳结果。
此外,模态综合法也可用于专业咨询,根据客观的数据和信息,建立模型以分析相关问题,再根据诊断结果提出更加科学的建议。
综上所述,模态综合法是一种实用性和解释性结合的研究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此外,它也被广泛的用于政府决策、商业策略和专业咨询等方面,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把握环境变化,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更加明智的决定。
模态相关概念
弹性力弹性物体因外力产生形变后的恢复力。
简称弹力。
形变也存在于物体内部,因此物体内部的各部分间都有弹性力相作用。
弹性力有各种名称:相互压缩时,称压力,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压力称法向压力;相互拉长时,称张力。
物体给平面或斜面的法向压力的反作用力,称支持力或反力,实质上也是压力。
一定范围内弹性力和变形程度成正比,这个范围称弹性限度。
在限度内,撤去外力,物体能恢复原状;超过这限度,变形程度不再和外力成正比,撤去外力后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
对弹簧来说,弹性力为F=-kx,x表示弹簧终端的位移,k 为弹性力和位移值之比,称刚度系数,负号表示弹性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弹性力也是保守力,弹性力作功可用弹性势能表示,其值为,x为位移的值。
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物体形变后所产生的一种恢复力。
弹性力的特点是它在变形体上所做的功并不转化为热,但可转化为势能。
弹性力是一种保守力。
物体中任何两个质点相对位置的变化,称为物体变形。
当物体的形变很小时,弹性力F和物体中质点M开平衡位置时的位移成正比,其方向指向力图使质点复到平衡位置的方向。
固有振动固有振动是指物质系统在不受到与时间有关的外界作用而阻尼又可忽略的情况下所发生的振动。
又称自由振动、自然振动、本征振动(是天文学专有名词)。
固有振动的振幅决定于振动起始时系统所具有的能量。
固有振动的频率称为固有频率,只与振动系统的固有条件有关(如弹性和惯性,电容和电感等,见振动)。
物理系统(包括机械、电磁或其它类型的振动)从外界取得一定的能量开始振动以后,不再受外界作用而阻力又可忽略的情况下,仅在内部弹性力或准弹性力作用下,以固有频率而保持振幅恒定的振动状态叫“固有振动”。
固有振动的振幅决定于系统开始振动时所具有的能量,但频率则完全取决于系统本身的性质。
例如被击动后鼓膜的振动,弹簧振子偏离平衡位置后无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等都是“自由振动”。
自由振动在外力使弹簧振子的小球和单摆的摆球偏离平衡位置后,它们就在系统内部的弹力或重力作用下振动起来,不再需要外力的推动,这种振动叫做自由振动。
ANSYS_模态综合法技术
表 2 双层框架的频率
阶数 1 2 3 4 5 6
全模型计算 22.413 29.210 72.101 79.336 89.325 115.32
模态综合法 22.346 29.963 72.426 79.937 89.367 115.853
实测 22.6 29.6 73.3 81.6 90.8 115.5
1) 基于子结构技术,可以计算超大模型,计算精度高; 2) 可以节省大量的计算时间和计算机资源,提高效率; 3) 可以灵活修改大系统的子系统设计。修改了子系统的结构后,只需要计算修改
的子系统,然后重新集合各个子系统。而无需对整体结构重新全部计算,减少 计算时间。 因此,对于复杂大型结构,如飞机、车辆、船舶、高层建筑等结构,采用 ANSYS 模态综合法来对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可以在精度和计算速度上得到较好的解决方案。
Z Y X
图 6 双层框架结构图和第一阶振型
图 7 模态综合法计算飞机的模态
3. 模态综合法的应用: 图 7 的飞机模型采用模态综合法来计算结构固有频率。首先是将整机结构分成多个 子结构,机翼部分被分成三个子结构,机身分成三个子结构,尾翼单独作为一个子结构。 然后分别对每个子结构进行求解,将各个子结构集合成整个结构系统。求解方法采用固 定界面模态综合法。
ANSYS-CHINA 媒体文章
表 1 不同方法音叉的频率
阶数
全模型计算
1
204.96
2
654.40
3
1326.91
4
2118.15
5
3023.32
6
3427.11
模态综合法 204.96 654.37 1326.89 2118.13 3023.25 3427.21
高等结构动力学2_模态综合法(动态子结构方法)
Φ
a p b Φ J b {0} p
[C ]{ p} {0}
d行
(n1+n2)个 p a
所以,有:
[C dd ]1[C dI ] { p} { p I } [ S ]{q} [I ]
独立的模态坐标
(n1+n2-d)个
[ M ]* [ S ]T [ M ][ S ], [ K ]* [ S ]T [ K ][ S ]
对于一般的动力学分析问题,也可以得到缩聚方程为:
} [C ]*{q } [ K ]*{q} {R}* [ M ]*{q
[C ]* [ S ]T [C ][ S ], {R}* [ S ]T {R}
动态子结构方法的基本思想:
按照工程的观点或结构的几何轮廓,遵循某些原则要求,把完整的大型复 杂结构人为地抽象成若干个子结构。首先对自由度少得多的各个子结构进 行动态分析,然后经由各种方案,把它们的主要模态信息予以保留,以综 合总体结构的动态特性 总系统(n个自由度) 子结构1 dd ]1[C dI ] [S ] [ I ]
uJ uI
uI
a b u u a b I I {u } a , {u } b u J u J {u a } [Φ ]a { p a }, {u b } [Φ ]b { p b }
{ p} b p d个 pd 设{p}中独立广义坐标为{pI},非独立广义坐标为{pd}: { p} p I (n1+n2-d)个 pd { pd } [C dd ]1[C dI ]{ p I } 可写为: [C dd ] [C dI ] {0} pI
国外转子动力学研究综述
3 转子平衡技术 平衡是转子的实际运 行 中 必 须 经 过 的 环 节。
Kang[41]使用有限元分析,模拟了传感器和飞行条件 下的弹性转子轴承系统的平衡,并通过转子系统的 实验进行 了 验 证。 Zhou[42] 认 为 使 用 的 电 磁 法 平 衡 后转子系统会在加速时存在不平衡,因此提出了一 种主动平衡法来抵消这种不平衡,并建立了相关试 验平台进 行 验 证。 Shin[43] 利 用 了 主 动 平 衡 系 统 传 递函数的正实性,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多平面转子主 动平衡方法。Kim[44]提出了一种电磁式的主动平衡 设备,采用影响系数法研究了其主动平衡方法并进 行了验证。Luo[45]提出了一种检测质量不平衡和冲 击不平衡的方法,可通过迭代算法从同步振动测量 数据获取系统参数参数,并用实验室转子试验台和 发动机 测 试 进 行 了 验 证。 Andres[46] 提 出 了 采 用 双 盘柔性转子的不平衡响应估计转子轴承系统参数的 方法,该方法仅需要两个已知分布和质量不平衡转 子的测试数据( 振幅和相位测量的独立测试) 。综 上所述,国外近年来对转子的平衡提出了很多新方 法,并对传统方法的弊端进行了改进。
模态识别技术
1.1模态分析的基本概念物体按照某一阶固有频率振动时,物体上各个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是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的,可以用一个向量表示,这个就称之为模态。
模态这个概念一般是在振动领域所用,你可以初步的理解为振动状态,我们都知道每个物体都具有自己的固有频率,在外力的激励作用下,物体会表现出不同的振动特性。
一阶模态是外力的激励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相等的时候出现的,此时物体的振动形态叫做一阶振型或主振型;二阶模态是外力的激励频率是物体固有频率的两倍时候出现,此时的振动外形叫做二阶振型,以依次类推。
一般来讲,外界激励的频率非常复杂,物体在这种复杂的外界激励下的振动反应是各阶振型的复合。
模态是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每一个模态具有特定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模态振型。
这些模态参数可以由计算或试验分析取得,这样一个计算或试验分析过程称为模态分析。
模态分析经典定义:将线性定常系统振动微分方程组中的物理坐标变换为模态坐标,使方程组解耦,成为一组以模态坐标及模态参数描述的独立方程,以便求出系统的模态参数。
模态分析方法主要分三类,分别是试验模态分析EMA、工作模态分析OMA和工作变形分析ODS。
(1)试验模态分析(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EMA),也称为传统模态分析或经典模态分析,是指通过输入装置对结构进行激励,在激励的同时测量结构的响应的一种测试分析方法。
输入装置主要有力锤和激振器,因此,实验模态分析又分为力锤激励EMA技术和激振器激励EMA技术。
(2)工作模态分析(Operational Modal Analysis,OMA),也称为只有输出的模态分析,而在土木桥梁行业,工作模态分析又称为环境激励模态分析。
这类分析最明显的特征是对测量结构的输出响应,不需要或者无法测量输入。
当受传感器数量和采集仪通道数限制时,需要分批次进行测量。
(3)工作变形分析(Operational Deflection Shape,ODS),也称为运行响应模态。
模态相关概念
弹性力弹性物体因外力产生形变后的恢复力。
简称弹力。
形变也存在于物体内部,因此物体内部的各部分间都有弹性力相作用。
弹性力有各种名称:相互压缩时,称压力,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压力称法向压力;相互拉长时,称张力。
物体给平面或斜面的法向压力的反作用力,称支持力或反力,实质上也是压力。
一定范围内弹性力和变形程度成正比,这个范围称弹性限度。
在限度内,撤去外力,物体能恢复原状;超过这限度,变形程度不再和外力成正比,撤去外力后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
对弹簧来说,弹性力为F=-kx,x表示弹簧终端的位移,k 为弹性力和位移值之比,称刚度系数,负号表示弹性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弹性力也是保守力,弹性力作功可用弹性势能表示,其值为,x为位移的值。
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物体形变后所产生的一种恢复力。
弹性力的特点是它在变形体上所做的功并不转化为热,但可转化为势能。
弹性力是一种保守力。
物体中任何两个质点相对位置的变化,称为物体变形。
当物体的形变很小时,弹性力F和物体中质点M开平衡位置时的位移成正比,其方向指向力图使质点复到平衡位置的方向。
固有振动固有振动是指物质系统在不受到与时间有关的外界作用而阻尼又可忽略的情况下所发生的振动。
又称自由振动、自然振动、本征振动(是天文学专有名词)。
固有振动的振幅决定于振动起始时系统所具有的能量。
固有振动的频率称为固有频率,只与振动系统的固有条件有关(如弹性和惯性,电容和电感等,见振动)。
物理系统(包括机械、电磁或其它类型的振动)从外界取得一定的能量开始振动以后,不再受外界作用而阻力又可忽略的情况下,仅在内部弹性力或准弹性力作用下,以固有频率而保持振幅恒定的振动状态叫“固有振动”。
固有振动的振幅决定于系统开始振动时所具有的能量,但频率则完全取决于系统本身的性质。
例如被击动后鼓膜的振动,弹簧振子偏离平衡位置后无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等都是“自由振动”。
自由振动在外力使弹簧振子的小球和单摆的摆球偏离平衡位置后,它们就在系统内部的弹力或重力作用下振动起来,不再需要外力的推动,这种振动叫做自由振动。
9连续系统的振动之集中质量法、假设模态法、模态综合法和有限元法
解:
y
P0 sin t
若对第三阶固有频率的精 0
Ma
度要求不高,取 n=3
x
l/2
l/2
模态函数阵:
Φ [1(x),
2 (x),
3
(
x)]
[s
in
x
l
,
sin 2x ,
l
sin 3x ]
l
质量阵:
3 0 2
M
Sl
2
0
1
0
2 0 3
刚度阵:
K
4EI
2l 3
1 0
0 16
0
0
0 0 81
Hale Waihona Puke d 拉格朗日方程的矩阵形式:
dt
T q
T q
V q
Q
T、V、Q 代入拉格朗日方程: Mq Kq Q(t)
L T V
弹性体的受迫振动转换成了 n 自由度系统的强迫振动问题
连续系统的振动 / 假设模态法
梁的近似解:
y
n
y(x,t) i (x)qi (t) Φq
0
i1
动能: T 1
l S y(x,t) 2 dx
注:在采用集中质量法时,计算精度与边界条件有关,例如将同一模型用于 悬臂梁系统,计算精度明显下降
教学内容
• 一维波动方程 • 梁的弯曲振动 • 集中质量法 • 假设模态法 • 模态综合法 • 有限元法
连续系统的振动 / 假设模态法
• 假设模态法 • 动力学方程
• 瑞利法
• 里兹法
利用有限个已知的模态函数来确定系统的运动规律
强迫振动方程: Mq Kq Q(t)
l
Qi (t) 0 p(x,t)i (x)dx
综合法在研究中的应用
综合法在研究中的应用一、引言综合法是一种研究方法,它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研究框架,以解决现实问题。
本文将探讨综合法在研究中的应用。
二、综合法的概念和特点1. 综合法的概念综合法是指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研究框架,以解决现实问题。
2. 综合法的特点(1)跨学科性:综合法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跨越不同学科界限进行研究。
(2)整体性:综合法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研究框架。
(3)系统性:综合法需要对问题进行系统化分析和综合评价。
(4)创新性:综合法需要创新思考,挖掘问题背后潜在的联系和规律。
三、综合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 经济领域经济领域中涉及到多个方面问题,如市场经济、经济政策、国际贸易等。
综合法可以将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研究框架,以解决现实问题。
2. 教育领域教育领域中涉及到多个方面问题,如教育制度、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
综合法可以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研究框架,以解决现实问题。
3. 社会领域社会领域中涉及到多个方面问题,如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治安等。
综合法可以将社会学、法律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研究框架,以解决现实问题。
四、综合法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1. 科技创新过程中需要跨越不同学科界限进行研究。
综合法可以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研究框架,以解决现实问题。
2. 科技创新需要对问题进行系统化分析和综合评价。
综合法可以将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研究框架,以解决现实问题。
3. 科技创新需要创新思考,挖掘问题背后潜在的联系和规律。
综合法可以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研究框架,以解决现实问题。
模态分析的发展与分类
模态分析的发展与分类.txt30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模态分析可分为计算模态和试验模态分析,其结构动态特性用模态参数来表征。
在数学上,模态参数是力学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的特征值和特征矢量,即要知道结构的几何形状、边界条件和材料特性,把结构的质量分布、刚度分布和阻尼分布分别用质量矩阵、刚度矩阵和阻尼矩阵表示出来,这样就有足够多的信息来确定系统的模态参数(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模态振型)。
理论证明,这些模态参数可以完整地描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实验方面,它是从测量结构上某些点的动态输入力和输出响应开始,并且一般还要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转换成频响函数。
理论证明,这些频响函数可以用模态参数表示,因此试验模态分析的第二步就是从测得的频响函数来估计这些模态参数。
模态分析是若干工程学科的综合,涉及到结构动力学理论、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辨识和测试技术等学科。
随着模态分析专题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展,从系统识别到结构灵敏度分析以及动力修改等,模态分析技术已被广义地理解为包括力学系统动态特性的确定以及与其应用有关的大部分领域。
本章将从模态的计算分析和试验分析两个角度来简要介绍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
关于模态分析理论做以下三点基本假设:1.线性假设:结构的动态特性是线性的,就是说任何输入组合引起的输出等于各自输出的组合。
2.时不变性假设:结构的动态恃性不随时间而变化,因而微分方程的系数是与时间无关的常数。
由于不得不安装在结构上的运动传感器的附加质量,可能出现典型的时不变性问题。
3.可观测性假设:这意味着用以确定我们所关心的系统动态特性所需要的全部数据都是可以测量的。
为了避免出现可观测性问题,合理选择响应自由度是非常重要的。
试验模态分析,又称模态分析的实验过程,是一种试验建模过程,属于结构动力学的逆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k ω 2 m)φ = 0
可推广到与多个部件对接。 附着模态和惯性释放(附着)模态: 附着模态和惯性释放(附着)模态: 令A是U的子集,对A集的一个坐标施以单位力,而让其他坐标不受力 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在部件位形空间N中的坐标的静态响应组成附着模 态。当悬浮部件用惯性力来平衡部件的单位力时,其N集坐标的静态响 应组成了附着模态,并称之为惯性释放模态。
2.部件分划和对接界面
模态综合法将结构划分成若干个子结构,两个或几个部件的交界面(线或 点)统称为对接界面。有限元模型中,对接界面离散为节点用j表示部件对 接界面上节点坐标的总集,因此,j中的元素J就是它的对接自由度数,对 接自由度是原始系统对接界面的一致有限元描述。如下图所示:
2.部件分划和对接界面
剩余模态为
Ψ d = Gd FA = Φ d 1ΦT d A
有 有
ΦT mΨ d = (Ψ T mΦ k )T = O k d ΦT k Ψ d = (Ψ T k Φ k )T = O k d
% % % % Gd = Φ E (ΦT k Φ E ) 1 ΦT Φ k 1ΦT E E k k
3.各种模态集的含义及其生成方法
kWW k AW kWA ΨWA OWA = k AA Ψ AA I AA
其中
kWW k AW
kWA k AA
为部件支承在R集上的非异刚度阵,其逆阵是支承在R集上的柔度阵
kWW k AW kWA g = WW k AA g AW
1
gWA g AA
部件之间的对接状况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1)不完全(非静定)对接——部件对接自由度小于刚体自由度 (2)静定对接——部件对接自由度等于刚体自由度 (3)赘余(超静定)对接——部件对接自由度大于刚体自由度
部件分划要求:
(1)尽量割断(施加)较少的联系(拘束和钢化)而获得较多的子 结构,既尽量用较少的修改能取得化整为零的最大效果 (2)各个部件(或分支)的本佂值应能在预定的计算机上进行计算, 或已有现成的计算资料,或在备用试验室中进行测试,以便有效的提取事 后参与综合的子结构模态 (3)尽量使各个子结构的频率大一些,这样可以提高部件模态级数 的收敛率。
可写为:
( B)
u C u = I = IJ u J = Ψ c u J u J I JJ
( 式中,B )CIJ
= K II1 K IJ
3.各种模态集的含义及其生成方法
可得B的缩聚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
(B) (B)
m = Ψ T mψ c = (C T mJI C + mJJ C + C T mII ) + mIJ c k = k JJ C + K IJ
近代模态综合法的一些基本概念
2010年6月21日
近代模态综合法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坐标与坐标变换 二、部件划分和对接边界 三、各种模态集的含义及其生成方法 四、子结构耦合
一般的模态综合发步骤:
步骤1:选择并形成部件的模态基 H = [Ψ | Φ] 。 步骤2:形成各部件的模态质量矩阵和模态刚度矩阵。 步骤3:从装配方程确定耦合系统的独立广义坐标q。 步骤4:形成从无耦合模态坐标p到独立坐标q的变换阵T。 步骤5:确定M和K。 步骤6:从方程 Mq + Kq = 0 确定系统的固有模态。 &&
于是悬浮件在A集上确定的附着模态为:
3.各种模态集的含义及其生成方法
ΨWA gWA Ψ = Ψ = g AA A AA ORA ORA
对于无刚体自由度的外拘束部件,附着模态为
ΨWA gWA Ψ = = Ψ AA g AA A
附着模态等于拘束模态时
1.坐标与坐标变换
模态综合法中,一般,位移表达式为:
u ( x) = H ( x) p
式中 H ( X ) = [h1 ( x), h2 ( x),L hN ( x)] 有限元模型下,离散形式为:
u ( x) = [h (1) , h (2) ,L h ( N ) ] p
其中,u-结点位移阵列,h(j)-第j个假设模态,p(N,1)-模态坐标列阵 这种由已知模态矩阵H,把部件的物理坐标转换为模态坐标的过程称为模 态代入变换。一般这种变换的作用,总是将无限自由度(或n自由度)系 统化为有限自由度(或N自由度,N<n)系统,这意味着坐标数的减缩, 是缩聚变换,如果坐标数不变称为等价变换。 缩聚变换将其余的n-N个模 态丢弃,仅留下N个组成变换矩阵H,这一过程称为模态截断,相当于在 模型上加n-N个拘束。
3.各种模态集的含义及其生成方法
剩余惯性释放附着模态(简称剩余模态): 剩余惯性释放附着模态(简称剩余模态): 在模态综合中应用附着模态时,会产生模态的线性独立性问题 弹性柔度矩阵可分解为
GE = Φ E 1ΦT = (Gk + Gd ) E E
保留柔度阵和剩余柔度阵分别为
Gk = Φ k k 1ΦT k Gd = Φ d d1ΦT d
kVV k CV kVC CVC OVC = kCC I CC FCC
其中,FCC是C集中坐标上的反力,有上式第一分块得:
1 CVC = kVV kVC
约束模态矩阵为
T 1 Ψ C = [CVC | I CC ]T = [kVV kCV | I CC ]T
任何的刚体模态必然能以约束模态线性表出
称为部件的b维模态基,若空间Xr中的每个模态皆能以Xs中的模态线性 表出(r≤s),则称Xr是Xs的特款,并记为:
Xr Xs
由Xr张成的子空间必落入Xs张成的子空间中,当r=s时,称Xr与Xs等价 并记为:
Xr Xs
两个模态等价的充要条件是:(1)他们维数相等(2)一基是另一基的特 款。当两个模态基的维数等于位形空间的维数时,则此两基必定等价。
位移协调条件可写为
( B)
u J = Z ( A)u
Z = [0 | I ], ( A) u = [uIT , u T ]T J
由于 可得
(B)
u=
( B)
ψ c ( A) u J =
(B)
ψ c Z ( A)u
( A) T
( A)
% 1 V= 2 1 = 2
u [ ( A) k + Z T ( B ) ( Ψ T k Ψ c ) Z ] ( A )u C
不完全对接情况,部件固定对接主模态阵Φn包含(R-J)个刚体模态。
3.各种模态集的含义及其生成方法
约束模态: 约束模态: 将部件的位形空间N分割为C集和余集V。依次静态的给予C集中每一位 移坐标以单位位移,而强制C集其余坐标位移为零,如此在空间N中的 坐标的静态位移响应,称为在部件C集上确定的约束模态。 约束模态又下列方程确定:
(a)
近代模态综合法产生背景:
古典模态综合法,在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基本只适用于梁-杆-轴式单连系统。 实际工程结构具有大量内连自由度的赘余对接 系统,用古典模态综合法难以实施且收敛性差。 许多学者对古典模态综合法进行了改进,从而 产生了近代模态综合法
1.坐标与坐标变换
为了确定结构或部件的位形,常用两类广义坐标: 物理(几何)坐标:指示结构上的几何位移 模态坐标:结构假设模态对位移的贡献量 模态综合法中坐标转化: 模态综合法把有限元的运动方程交换到模态坐标空间,并基于频率 准则截尾部件的高阶模态。 各种改进方法都在于尽可能的减弱有截尾引入的拘束度,借以加速 综合收敛率。 模态包括通过结构动力分析获得的主模态,也包括某种静态方式 生成的结构挠曲形状,甚至是任意设定满足几何边界条件的“容许”形 态。
kVV kCV kVC ΨWA OWA = kCC Ψ AA I AA
所以
1 ΨWA = kVV kVC Ψ AA
因此,方程变为
1 ΨWA kVV kVC Ψ = = Ψ AA = Ψ c g AA Ψ AA I CC A
对于外拘束部件附着模态和拘束模态等价
n R E n R E
(n = I + J , n = R + E )
ΦE仅保留其中部件低频端上主模态Φk参与综合,对于赘余或静定对接,部件的 T T 固定对接主模态可写为: Φ n = Φ E = [ Φ nI | O ] , n = E , ( n = E = I )
Φ k = [ Φ kI | O T ]T
3.各种模态集的含义及其生成方法
模态综合使用部件的模态坐标作为运算对象,如果把部件关于对接力 的静态响应计入对接模态集中,因此,近代模态综合法的模态基具有 如下形式:
H = [Ψ | Φ ]
式中,Ψ是部件的静力(对接)模态基,主要类别有:约束模态,附着 模态,惯性释放模态,惯性释放附着模态,和剩余惯性释放附着模态。 Φ是部件的动力模态基,一般由部件的固定对接或自由对接的低阶主模 态组成。 模态综合中必须保持部件模态集H中各列模态的独立性,高度赘余 对接部件H的模态数小于自由度,自由悬浮部件有零频刚体模态,H模 态集中必须包含它,任一刚体模态必须能以H中模态线性表出。
3.各种模态集的含义及其生成方法
物理坐标集的分划形式如下表所示:
赘余对接部件的自由悬浮件的(无阻尼)运动方程可写成分块形式:
mII m JI && mIJ u I k II + mJJ u J k JI && k IJ u I f I = k JJ u J f J
于是
% % % % Ψ d = [Φ E (ΦT k Φ E ) 1 ΦT Φ k k 1ΦT ]FA E E k
( A)
有
( A)
( A) mII % m = ( A) mJI
mIJ ( A) mJJ + ( B ) m
( A)
( A) % = k II k ( A) k 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