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沉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4 沼泽环境 黄河三角洲平原上分流河道间的沼泽沉积主要类型有滨岸潮坪沼泽、河漫滩 沼泽、黄河故道沼泽( 图2) 和湖泊沼泽。沼泽环境中以生长芦苇和杂草为主,主 要沉积暗色淤泥,水平或波状层理被植物根破坏。芦苇地仅占黄河三角洲总面积 的3.1%, 地层剖面中,沼泽化沉积形成的泥炭层或腐植泥层很少见。 黄河三角洲平原沼泽沉积不发育的主要原因有:(1) 气候因素. 本区属于 温带半湿润气候区,降水量少,年平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6 倍,不利于沼泽沉 积;(2)黄河三角洲的快速推进和快速沉积.1976 至1984 年间清水沟平均推进 速度为2.8~5.5 km/a,滨岸或何漫滩上的沼泽沉积被快速掩埋,造成沉积物中植 物的含量相对较少,不易形成泥炭层或腐殖层;(3) 盐碱滩发育.盐碱滩和沼泽 沉积互为消长关系。 .
分流河床中偶尔也可见到 心滩。在建林等地河床中发现 较大型的心滩,此种心滩多见 于河道宽、弯度小、坡降缓的 河段。心滩沉积物比边滩稍粗, 泥质沉积物相对较少,分选差, 粒度概率图呈两段式,跳跃总 体发育,可见波痕和交错层理 以及向上变细变薄层序。心滩 长达几公里,宽度可占河道宽 的70%-80%。
1855年以来,黄河决口改道50余次,其中较大的改 道12次。10次大的改道摆动冲淤沉积泥沙都基本形成一 个黄河亚三角洲堆积体。每个黄河亚三角洲堆积体,即 三角洲叶瓣的演化与其尾闾河道的演化相对应,遵循 “叶瓣开始生长——向海中伸展——横行扩展——废弃 蚀退成堤”的规律。黄河尾闾河道一般遵循“淤积—— 延伸——抬高——摆动”发育规律,这个过程主要受黄 河输入水沙的影响,其中也包含人为因素的干扰。同时, 在三角洲叶瓣的发育演化过程中,河口区的潮汐、潮流、 波浪对塑造三角洲形状和沉积特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风暴潮有时对三角洲海岸地貌和三角洲沉积均有较大的 影响。
3.2 黄河三角洲的特征
三角洲体系是最复杂的沉积体系之一,黄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是由许多种沉 积环境和沉积相所组成的。黄河三角洲由于其独特的沉积环境条件,构成了独 特的沉积模式。
根据气候条件,可以分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湿热的热带和亚热 带气候三角洲,如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尼日尔河三角洲、巴生一郎加塔三角洲 等;另一种是干旱或半干旱气候三角洲,如尼罗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地处温 带半湿润气候区,其平原部分与尼罗河三角洲有类似之处,平原也有部分沼泽 相沉积,所占面积不大,在地层剖面中保存下来的腐植层或泥炭层很少,而盐 碱滩所占面积较大,还可见风成沉积。 根据三角洲形态和成因不同,可将其划分为鸟足状或扇形建设性河控三角 洲、鸟嘴状浪控或港湾形潮控破坏性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属于高建设性的河控 扇形三角洲,其前缘部分由于黄河尾闾河道游荡不定,以及河口区水动力作用 特点等原因,而未能像现代密西西比河那样形成指状砂坝。
2.1.3 堤岸沉积 堤岸沉积主要包括天然堤和决口扇沉积。洪水期河水漫越河床,在靠近河床 两侧均形成天然堤,沉积物以粉砂为主,近河床一侧沉积物较粗,远离河床沉积 物逐渐变细,可见水平层理,缓坡状斜层理等,植物生长好。岩体总体上呈楔 状,近河床一侧厚,远离河床逐渐变薄。天然堤起保护河床的作用,但有时在薄 弱地带发生决口,形成决口扇。沉积物多以细--粉砂和泥混杂为特征,具冲刷构 造,岩体呈J 扇形,可见向上变粗层序。
2.2 三角洲前缘
三角洲前缘指海岸线以下、波基面之上的岸地带, 可以进一步划分 为: 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和决口扇Baidu Nhomakorabea分流间湾、河口砂坝、远 砂坝和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等微环境。
2.3 前三角洲
前三角洲位于波基面之下的浅海地区,沉积物来自黄河漂浮扩散物质,由 于黄河口潮流方向平行于海岸,漂浮扩散的泥砂大部分被带入烂泥湾。沉积物 主要由粘土组成,偶夹风暴砂层,厚度较小, 约1~ 3m,分布较广而均匀,与 浅海相沉积逐渐过渡。海相生物化石及生物遗迹丰富,生物扰动强烈。
黄河三角洲
二、沉积环境及其沉积特征
•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沉积环境和沉积层序 特征比较复杂,所以长期以来都是学者们重 点研究的对象。通过历史资料和钻井资料 可知黄河三角洲自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地 层与海平面上升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表现 为海相沉积与陆相沉积交替出现的地层序 列。
黄河三角洲可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 和前三角洲等三种亚环境。 2.1、三角洲平原
2.1.2 废弃河道
由于黄河尾间河道 频繁迁移、改道,形成 了许多废弃河道(或黄河 故道) ,由西向东有套 尔河、新挑河、三河、 钓口河、神仙沟和宋春 荣沟等n 条。废弃河道 中水流流速很缓,近乎 静水还原环境。废弃期 以泥质沉积物垂向加积 作用为主,长满芦苇和 杂草,河道两侧逐渐向 河心沼泽化。
三、 沉积模式
3.1 相模式和相层序 黄河携带大量泥砂物质进入渤海,由于水流展宽和潮流的顶托作用,流速迅速 降低,黄河携带的泥砂物质卸载,在极浅水区形成席状浅滩,不断淤积增高形成河 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两侧发育天然堤和决口扇,河口区不断向海方向推进造陆。 由于分流河道淤积快,纵比降减缓,经常发生迁移和改道,使得三角洲前缘没有形 成指状砂坝。潮流和海流将细粒物质向河口两侧搬运,形成分流河道间沉积。波浪、 潮汐把河流带来的最细粒的悬浮物质带到前三角洲沉积下来,受潮流和海流作用方 向影响,前三角洲沉积厚度较小。三角洲平原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三角洲平 原主要是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间沉积,分流河道间有盐碱滩、沼泽、湖泊和风成沉 积类型,其中分流河道和盐碱滩沉积构成黄河三角洲平原的主要部分;下三角洲平 原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和决口扇、分流间湾等,划分在三角洲前缘部分。 三角洲前缘黄河水与海水混合形成河口砂席和河口砂坝。这部分反映出黄河和渤海 相互作用特点,其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和河口砂坝沉积微最主要特点。黄 河三角洲快速向海方向推进,黄河尾闾河道淤积很快,决口改到频繁,不能形成鸟 足状三角洲。前三角洲沉积厚度小,分布广,生物扰动强,正常细粒沉积中夹粗粒 事件性风暴沉积。黄河三角洲属于高建设性河控三角洲,形成典型的推进式层序, 从下往上由粗变细,上部向上变细层序是由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本身沉积作用造 成的;下部向上变粗层序是由于三角洲快速向海方向推进形成的。这种沉积层序内 部不发育沼泽泥炭沉积。
2.1.6 风成沉积 黄河三角洲地区属于受海洋性气候影响的季风气候区,春季风速大, 有时还有事件性的暴风和龙卷风的袭击。在正常天气里,盐碱滩比较潮湿, 使沙漠化作用的强度降低。风成沉积主要出现在黄河主河道以及黄河故道 的河漫滩和分流河道间的盐碱荒滩上,可以形成风成砂丘( 图4) 和风成松 土,沉积物表面具有风成波痕和障积痕。 在河流--三角洲环境中,风成沉积较少见,常常被忽视.在黄河三角洲 平原上,由于特殊的沉积条件,也发现有风成沉积。不过由于沉积物粒度 很细, 湿度大,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风成砂丘。
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地层剖面—清水沟流路(成国 栋,1991;李广雪等,2000)
河流谷底滞留沉积发育,谷底很浅,黄河断流时出露地 表。主要由粉、细砂组成, 比边滩沉积稍粗,含泥砾,泥砾 被磨蚀。 边滩大多见于河流凸岸,但由于河流水位变化大,摆动 频繁,加积岸和侵蚀岸不断改变,边滩的位置也随之变化。 组成边滩的沉积物粒度较细,由细-粉砂、粘土组成,有时含 泥砾。边滩表面波痕十分发育,类型较多,可以见到干涉波 痕、修饰波痕或菱形波痕。
现代黄河三角洲平原是指渔洼分流点至目前的海岸线之间形成略呈三角形的广阔 地区,可以划分为分流河道、废弃河道、堤岸、沼泽、盐碱滩和风成沉积等微环境。 2.1.1 分流河道 目前黄河行水主要经清水沟人海,,河床两侧受人工大堤的束缚,大堤内主要发育 河床和河漫滩沉积。在河床环境中,,环境条件复杂多变,,沉积类型多样.,沉积物沉 积特征也十分丰富。 很早以前有人提出修筑河堤,,“ 束水改沙” ,,但由于黄河泥砂 含量大,,坡度平缓,沉积速率大,河床淤积很快,使黄河成为有名的地上悬河。河床 中主要发育边滩、谷底滞留沉积和心滩等。谷底滞留沉积和边滩、心滩沉积在纵、横 向上彼此连续渐变过渡。
黄河三角洲沉积
评
对课程论文的评语:
语
平时成绩: 总 成 绩:
课程论文成绩: 评阅人签名:
注:1、无评阅人签名成绩无效; 2、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批阅,用铅笔阅卷无效; 3、如有平时成绩,必须在上面评分表中标出,并计算入总成绩
[1]林承焰,姜在兴,董春梅,周丽清. 黄河三角洲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J]. 石油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03:5-11. [2]任韧希子. 黄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3]乔淑卿,石学法. 黄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和演化研究现状及展望[J]. 海洋科 学进展,2010,03:408-416. [4]赵广明,叶青,薛春汀,马妍妍,叶思源. 现代黄河三角洲陆上表层沉积物类 型与沉积环境分区及岸线演变[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3,05:47-52. [5]杜廷芹. 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海洋研究所),2009. [6]刘勇.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时空演化特征及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 [7]James M. Coleman. Deltas Processes of Deposition and Models for Exploration. Second Edition. Bostion.1982. [8]YE Q C. The geo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and its evolution model [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1982,37(4):11-25.
四、地质灾害分布及预测
Prior等首次报道黄河水下三角洲存在海底不稳定现象, 包括底层滑坡和液化流。杨作升等对黄河口水下滑坡体系进 行了详细研究,提出黄河三角洲水下滑坡体系中存在瓶颈状 滑坡、平移板状滑坡和旋转滑坡。Li等报道了在现行黄河北 部,即刁口流路形成的三角洲叶瓣发现了由于软弱层和海底 冲刷导致的海底刺穿现象。周良勇等根据20世纪80年代 以来黄河三角洲的调查资料,对诱发黄河三角洲滨浅海灾害 地质因素进行了分类,主要包括构造灾害、海岸侵蚀、海底 滑坡、冲沟、塌陷和蚀余地形等海底灾害以及浅层气、底辟、 埋葬古河道和埋葬冲沟等。
2.1.5 盐碱滩
由于黄河尾闾河道泛滥,洪水 漫越河岸,泥沙淤积形成盐碱滩,它 处于分流河道间,将三角洲平原骨架 ( 分流河道) 联系起来。黄河三角洲 平原的盐荒地约占黄河三角洲地区土 地总面积的32.26 %。盐碱滩沉积物 垂向上可以分为三部分( 见图3 ) : 下 部主要是滨海淤泥、粉砂质淤泥和粉 砂质粘土,色较深,含盐量大;中间 是连续过渡沉积;上部是黄河冲积形 成的粉砂、粘土,盐渍化现象很明显, 白斑状,含白色岩盐、碳酸盐等矿物, 具水平层理、缓斜波状层理等,植物 很难生长,只能生长芦苇、茅草、马 绊、黄须、怪柳等。
•
黄河在山东省东营市汇入渤海形成黄河 三角洲,大致范围是东经118°11‘— 119°15’,北纬37°11‘——38°13’。近 2000多年来,入渤海的黄河口形成古代、 近代和现代三个三角洲沉积体系,现代三 角洲沉积体系分别是甜水沟、神仙沟、钓 口河和清水沟入海形成的四个三角洲朵体。
东营辫状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沉积
• • • • 一、简介 二、沉积环境及其沉积特征 三、沉积模式 四、地质灾害分布及预测
一、简介
•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渤海 凹陷处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 • 黄河本身有其独有的水沙特点,而黄河口 又是一个典型的弱潮型河口,加之波浪、潮 流、风暴潮等复杂的动力因素作用于河口 和水下三角洲的沉积物,深刻地影响着三角 洲的发育和演变。独特的条件使黄河三角 洲成为国内外河口海岸研究领域的一个典 型区域和研究热点。
分流河床中偶尔也可见到 心滩。在建林等地河床中发现 较大型的心滩,此种心滩多见 于河道宽、弯度小、坡降缓的 河段。心滩沉积物比边滩稍粗, 泥质沉积物相对较少,分选差, 粒度概率图呈两段式,跳跃总 体发育,可见波痕和交错层理 以及向上变细变薄层序。心滩 长达几公里,宽度可占河道宽 的70%-80%。
1855年以来,黄河决口改道50余次,其中较大的改 道12次。10次大的改道摆动冲淤沉积泥沙都基本形成一 个黄河亚三角洲堆积体。每个黄河亚三角洲堆积体,即 三角洲叶瓣的演化与其尾闾河道的演化相对应,遵循 “叶瓣开始生长——向海中伸展——横行扩展——废弃 蚀退成堤”的规律。黄河尾闾河道一般遵循“淤积—— 延伸——抬高——摆动”发育规律,这个过程主要受黄 河输入水沙的影响,其中也包含人为因素的干扰。同时, 在三角洲叶瓣的发育演化过程中,河口区的潮汐、潮流、 波浪对塑造三角洲形状和沉积特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风暴潮有时对三角洲海岸地貌和三角洲沉积均有较大的 影响。
3.2 黄河三角洲的特征
三角洲体系是最复杂的沉积体系之一,黄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是由许多种沉 积环境和沉积相所组成的。黄河三角洲由于其独特的沉积环境条件,构成了独 特的沉积模式。
根据气候条件,可以分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湿热的热带和亚热 带气候三角洲,如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尼日尔河三角洲、巴生一郎加塔三角洲 等;另一种是干旱或半干旱气候三角洲,如尼罗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地处温 带半湿润气候区,其平原部分与尼罗河三角洲有类似之处,平原也有部分沼泽 相沉积,所占面积不大,在地层剖面中保存下来的腐植层或泥炭层很少,而盐 碱滩所占面积较大,还可见风成沉积。 根据三角洲形态和成因不同,可将其划分为鸟足状或扇形建设性河控三角 洲、鸟嘴状浪控或港湾形潮控破坏性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属于高建设性的河控 扇形三角洲,其前缘部分由于黄河尾闾河道游荡不定,以及河口区水动力作用 特点等原因,而未能像现代密西西比河那样形成指状砂坝。
2.1.3 堤岸沉积 堤岸沉积主要包括天然堤和决口扇沉积。洪水期河水漫越河床,在靠近河床 两侧均形成天然堤,沉积物以粉砂为主,近河床一侧沉积物较粗,远离河床沉积 物逐渐变细,可见水平层理,缓坡状斜层理等,植物生长好。岩体总体上呈楔 状,近河床一侧厚,远离河床逐渐变薄。天然堤起保护河床的作用,但有时在薄 弱地带发生决口,形成决口扇。沉积物多以细--粉砂和泥混杂为特征,具冲刷构 造,岩体呈J 扇形,可见向上变粗层序。
2.2 三角洲前缘
三角洲前缘指海岸线以下、波基面之上的岸地带, 可以进一步划分 为: 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和决口扇Baidu Nhomakorabea分流间湾、河口砂坝、远 砂坝和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等微环境。
2.3 前三角洲
前三角洲位于波基面之下的浅海地区,沉积物来自黄河漂浮扩散物质,由 于黄河口潮流方向平行于海岸,漂浮扩散的泥砂大部分被带入烂泥湾。沉积物 主要由粘土组成,偶夹风暴砂层,厚度较小, 约1~ 3m,分布较广而均匀,与 浅海相沉积逐渐过渡。海相生物化石及生物遗迹丰富,生物扰动强烈。
黄河三角洲
二、沉积环境及其沉积特征
•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沉积环境和沉积层序 特征比较复杂,所以长期以来都是学者们重 点研究的对象。通过历史资料和钻井资料 可知黄河三角洲自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地 层与海平面上升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表现 为海相沉积与陆相沉积交替出现的地层序 列。
黄河三角洲可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 和前三角洲等三种亚环境。 2.1、三角洲平原
2.1.2 废弃河道
由于黄河尾间河道 频繁迁移、改道,形成 了许多废弃河道(或黄河 故道) ,由西向东有套 尔河、新挑河、三河、 钓口河、神仙沟和宋春 荣沟等n 条。废弃河道 中水流流速很缓,近乎 静水还原环境。废弃期 以泥质沉积物垂向加积 作用为主,长满芦苇和 杂草,河道两侧逐渐向 河心沼泽化。
三、 沉积模式
3.1 相模式和相层序 黄河携带大量泥砂物质进入渤海,由于水流展宽和潮流的顶托作用,流速迅速 降低,黄河携带的泥砂物质卸载,在极浅水区形成席状浅滩,不断淤积增高形成河 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两侧发育天然堤和决口扇,河口区不断向海方向推进造陆。 由于分流河道淤积快,纵比降减缓,经常发生迁移和改道,使得三角洲前缘没有形 成指状砂坝。潮流和海流将细粒物质向河口两侧搬运,形成分流河道间沉积。波浪、 潮汐把河流带来的最细粒的悬浮物质带到前三角洲沉积下来,受潮流和海流作用方 向影响,前三角洲沉积厚度较小。三角洲平原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三角洲平 原主要是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间沉积,分流河道间有盐碱滩、沼泽、湖泊和风成沉 积类型,其中分流河道和盐碱滩沉积构成黄河三角洲平原的主要部分;下三角洲平 原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和决口扇、分流间湾等,划分在三角洲前缘部分。 三角洲前缘黄河水与海水混合形成河口砂席和河口砂坝。这部分反映出黄河和渤海 相互作用特点,其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和河口砂坝沉积微最主要特点。黄 河三角洲快速向海方向推进,黄河尾闾河道淤积很快,决口改到频繁,不能形成鸟 足状三角洲。前三角洲沉积厚度小,分布广,生物扰动强,正常细粒沉积中夹粗粒 事件性风暴沉积。黄河三角洲属于高建设性河控三角洲,形成典型的推进式层序, 从下往上由粗变细,上部向上变细层序是由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本身沉积作用造 成的;下部向上变粗层序是由于三角洲快速向海方向推进形成的。这种沉积层序内 部不发育沼泽泥炭沉积。
2.1.6 风成沉积 黄河三角洲地区属于受海洋性气候影响的季风气候区,春季风速大, 有时还有事件性的暴风和龙卷风的袭击。在正常天气里,盐碱滩比较潮湿, 使沙漠化作用的强度降低。风成沉积主要出现在黄河主河道以及黄河故道 的河漫滩和分流河道间的盐碱荒滩上,可以形成风成砂丘( 图4) 和风成松 土,沉积物表面具有风成波痕和障积痕。 在河流--三角洲环境中,风成沉积较少见,常常被忽视.在黄河三角洲 平原上,由于特殊的沉积条件,也发现有风成沉积。不过由于沉积物粒度 很细, 湿度大,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风成砂丘。
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地层剖面—清水沟流路(成国 栋,1991;李广雪等,2000)
河流谷底滞留沉积发育,谷底很浅,黄河断流时出露地 表。主要由粉、细砂组成, 比边滩沉积稍粗,含泥砾,泥砾 被磨蚀。 边滩大多见于河流凸岸,但由于河流水位变化大,摆动 频繁,加积岸和侵蚀岸不断改变,边滩的位置也随之变化。 组成边滩的沉积物粒度较细,由细-粉砂、粘土组成,有时含 泥砾。边滩表面波痕十分发育,类型较多,可以见到干涉波 痕、修饰波痕或菱形波痕。
现代黄河三角洲平原是指渔洼分流点至目前的海岸线之间形成略呈三角形的广阔 地区,可以划分为分流河道、废弃河道、堤岸、沼泽、盐碱滩和风成沉积等微环境。 2.1.1 分流河道 目前黄河行水主要经清水沟人海,,河床两侧受人工大堤的束缚,大堤内主要发育 河床和河漫滩沉积。在河床环境中,,环境条件复杂多变,,沉积类型多样.,沉积物沉 积特征也十分丰富。 很早以前有人提出修筑河堤,,“ 束水改沙” ,,但由于黄河泥砂 含量大,,坡度平缓,沉积速率大,河床淤积很快,使黄河成为有名的地上悬河。河床 中主要发育边滩、谷底滞留沉积和心滩等。谷底滞留沉积和边滩、心滩沉积在纵、横 向上彼此连续渐变过渡。
黄河三角洲沉积
评
对课程论文的评语:
语
平时成绩: 总 成 绩:
课程论文成绩: 评阅人签名:
注:1、无评阅人签名成绩无效; 2、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批阅,用铅笔阅卷无效; 3、如有平时成绩,必须在上面评分表中标出,并计算入总成绩
[1]林承焰,姜在兴,董春梅,周丽清. 黄河三角洲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J]. 石油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03:5-11. [2]任韧希子. 黄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3]乔淑卿,石学法. 黄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和演化研究现状及展望[J]. 海洋科 学进展,2010,03:408-416. [4]赵广明,叶青,薛春汀,马妍妍,叶思源. 现代黄河三角洲陆上表层沉积物类 型与沉积环境分区及岸线演变[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3,05:47-52. [5]杜廷芹. 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海洋研究所),2009. [6]刘勇.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时空演化特征及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 [7]James M. Coleman. Deltas Processes of Deposition and Models for Exploration. Second Edition. Bostion.1982. [8]YE Q C. The geo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and its evolution model [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1982,37(4):11-25.
四、地质灾害分布及预测
Prior等首次报道黄河水下三角洲存在海底不稳定现象, 包括底层滑坡和液化流。杨作升等对黄河口水下滑坡体系进 行了详细研究,提出黄河三角洲水下滑坡体系中存在瓶颈状 滑坡、平移板状滑坡和旋转滑坡。Li等报道了在现行黄河北 部,即刁口流路形成的三角洲叶瓣发现了由于软弱层和海底 冲刷导致的海底刺穿现象。周良勇等根据20世纪80年代 以来黄河三角洲的调查资料,对诱发黄河三角洲滨浅海灾害 地质因素进行了分类,主要包括构造灾害、海岸侵蚀、海底 滑坡、冲沟、塌陷和蚀余地形等海底灾害以及浅层气、底辟、 埋葬古河道和埋葬冲沟等。
2.1.5 盐碱滩
由于黄河尾闾河道泛滥,洪水 漫越河岸,泥沙淤积形成盐碱滩,它 处于分流河道间,将三角洲平原骨架 ( 分流河道) 联系起来。黄河三角洲 平原的盐荒地约占黄河三角洲地区土 地总面积的32.26 %。盐碱滩沉积物 垂向上可以分为三部分( 见图3 ) : 下 部主要是滨海淤泥、粉砂质淤泥和粉 砂质粘土,色较深,含盐量大;中间 是连续过渡沉积;上部是黄河冲积形 成的粉砂、粘土,盐渍化现象很明显, 白斑状,含白色岩盐、碳酸盐等矿物, 具水平层理、缓斜波状层理等,植物 很难生长,只能生长芦苇、茅草、马 绊、黄须、怪柳等。
•
黄河在山东省东营市汇入渤海形成黄河 三角洲,大致范围是东经118°11‘— 119°15’,北纬37°11‘——38°13’。近 2000多年来,入渤海的黄河口形成古代、 近代和现代三个三角洲沉积体系,现代三 角洲沉积体系分别是甜水沟、神仙沟、钓 口河和清水沟入海形成的四个三角洲朵体。
东营辫状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沉积
• • • • 一、简介 二、沉积环境及其沉积特征 三、沉积模式 四、地质灾害分布及预测
一、简介
•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渤海 凹陷处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 • 黄河本身有其独有的水沙特点,而黄河口 又是一个典型的弱潮型河口,加之波浪、潮 流、风暴潮等复杂的动力因素作用于河口 和水下三角洲的沉积物,深刻地影响着三角 洲的发育和演变。独特的条件使黄河三角 洲成为国内外河口海岸研究领域的一个典 型区域和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