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清末民初的社会与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清末民初的社会与经济
设计者薛艳
内容主旨
清末民初,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辛亥革命、实业救国思潮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步入发展的“黄金时代”;在同时期的人们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权利,身份等级制度废除后社会生活领域有了移风易俗现象发生。
学情分析
经济史内容比较抽象,七年级学生容易认识不到位,但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部分学生思维也比较活跃,有独立思考意识,但是往往只停留于表面现象,所谈都是个人直观感受,在面对问题时往往浅尝辄止。
因此,教学中用图片、文字、影像等各种资料给予他们直观感受,再巧设问题、引领探究,学生在讨论、思考中培养由历史表象到问题本质之间的联系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知道清末民初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的主要表现,“黄金时代”出现和消逝的原因,认识社会风俗变化:剪发辫、禁缠足、变礼俗、改称谓、易服饰等表现和原因。
2、在观察图片、阅读文字史料、观看影像资料的过程中,提升收集有效历史信息,初步整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分辨历史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体会从各类史料得出历史观点结论的历史学习方法。
3、从张謇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感悟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国家兴衰与个人发展的联系。
感受传统观念和近代文明的碰撞,客观看待中国的进步和发展,体会全球意识、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清末民初风俗变革的表现及原因。
难点:“黄金时代”出现及消逝的原因;身份等级制度与传统称呼、礼仪、服饰等的关系。
教学过程
环节1:(导入)强国梦的历史嬗变,张謇:晚清状元——爱国商人。
设计意图:理解康有为的改良救国、孙中山的革命救国和张謇的实业救国,无论从事何种事业,知识分子的崇高使命在于为国分忧,实现中国人的强国梦。
环节2:运用各类史料分析问题,解读民族工业“黄金时代”的表现和消逝的内因外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收集、整理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整合历史信息的能力,体会从各类史料到历史观点结论出现所需要的历史学习方法。
环节3:投资实业的行为改变了中国的落后面貌吗?为什么没能从根本上改变?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经济发展所需的政治前提形成感性认识,特别指出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实现实业救国的前提。
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与掠夺,政治的腐败军阀混战等外因内因深刻理解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体会到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环节4:(过渡)民国初年推翻皇帝,废除了身份等级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平等、自由的思想观念推动着社会生活领域发生移风易俗现象,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缩影——“身体领域的革命”。
设计意图:学生认识到移风易俗现象是中西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在身体领域的反映,成为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一步。
环节5:填写社会习俗变革前后内容(剪发辫、兴女权、变礼俗、改称谓、易服饰)表格。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读、练练完成《练习册》作业表格,体会这是社会的文明进步。
环节6:观摩视频《剪辫运动》,思考视频里有几种形式的史料?
设计意图:从剪辫子开始的移风易俗,反映出不同阶层政治和文化信仰的差异,人们开始追求政治上民主、平等的权利。
环节7:缠足对女子造成哪些危害?民国建立后中国妇女获得了哪些权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尊重和保护妇女权利是近代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女性的自强与自立,也是现代女性的重要特征。
环节8:民国后,社会风尚还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理解当身份等级制度废除后,习俗、称谓等都发生变化,认识历史表象的变化是与其内在的质变相联系的。
环节9:从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中一段话,提问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设计意图:启示学生在传统观念和近代文明碰撞中破除了种种压抑人性的陈规陋俗,需要中西文化的批判继承。
环节10: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你怎样对待西方文明和传统文化呢?
设计意图:提升本课立意,启示学生有创新精神,善于学习吸收西方文明的先进成果,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充满生机。
小结:清末民初是近代中华民族承上启下的命运大转折时期,一百多年后,我们回眸这段历史,旧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不断瓦解,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不断产生、积累,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推动着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