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心理学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心理学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意义

心理学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意义

心理学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意义今天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挥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个体新体心理水平,使人得到充分和谐发展所实施的教育。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以下四种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从上如两则材料来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分析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的行为。

不仅如此,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培养。

一方面,教师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去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

这种方式,既能让老师的工作做得更好,又可以克服传统的以说服教育为主模式的弊端,变为交流式的教育,便于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了老师教育工作的实效。

这样,老师和学生就会形成一种新的朋友关系,而不是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记忆知识。

两者之间会形成交流,让老师在教学中考虑学生的因素,在学习中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

这样,学生便不是记忆的工具,他们会学会积极地思考。

这才是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学会思考,积极思考。

另一方面,学校要贯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而德智体美劳各育都是以学生发展水平为基础。

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需要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各种功利、浮躁的思想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与同学们的价值观发生冲突,必然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未来的人才不应为名利所累,不应背负着功利的包袱。

急功近利,不可能会有多大的作为。

社会需要的是能够脚踏实地、认认真真搞工作的人才,能够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故而,必须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并予以适当的引导,恰恰可以让学生摒弃这种庸俗的思想,促进学生的发展。

让他们自信,成功时不骄傲;遇到困难时不气馁;遇到挫折时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学会很快得适应环境,而不是怨天尤人。

在学习、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帮助学生表现出集中的注意力、清晰的记忆和敏捷的思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与训练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国现阶段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理论基础,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材。

但是长期以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却偏离了这一思想,伤害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此,党和国家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决定,将片面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素质教育,这与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的素质是彻底一致的。

至于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有哪些,尽管提法不少,但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份已成为共识。

道理很简单,因为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全面发展理应包括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此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份,也是从某些方面对全面发展教育的融通和优化,具有很大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未来社会对人材素质的要求也将更加全面,特别是心理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为此学校必须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学校应以健康第一,陶行知先生也曾经指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

可见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但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彻底安好的状态。

不难看出,现代生活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模式。

所以仅有躯体上、生理上的健康,而没有精神上、心理上的健康,也谈不上真正的健康。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摘要:要想逐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就要积极做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成为优秀人才的基础和前提。

近些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事件频发,逐渐成为严重制约高校人才素质提升的主要因素。

高校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纳入大学生的课程学习体系之内,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的素质教育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面向21世纪的教育振兴计划的落实行动,只有不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才能更好地遏制逐年出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例如,发生于2013年复旦大学的林某某投毒案以及更早发生的清华大学刘某某泼硫酸“伤熊案”等,都说明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只有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地遏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最终保障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当前表现出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种类第一,大学生不适应全新的大学环境,导致大学生出现失眠忧郁等问题。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定型的关键时期。

因此,只有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才能更加有效地避免大学生出现不必要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二,无法适应大学的人际交往,导致大学生自身的心理感到压抑和孤独,从而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十分不利;第三,大学生进入到大学全新的环境以后,对大学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学习生活产生了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的就业和课程学习压力较大,需要大学生不断调整自身的期望,进而使得大学生逐渐提升和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

二、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一直以来,高校的管理部门和高校管理者都应当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较高的关注。

但是我国高等院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新时期积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任务和使命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高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程度有待提升早在2001年,我国的教育部就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了要求和指示,颁布了要求各大高校持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意见,同时也强调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应有的重要性。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推进学生素质教育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推进学生素质教育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推进学生素质教育【摘要】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只有抓住其本质,才能逐步提高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认识水平。

在如今的技工学校中,不少学生心理上存在着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成为技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学生如今,在技工学校,不少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烦躁抑郁”的生活。

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

近年来,中技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中技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向。

以下分别从学校管理、教师教育两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学校管理方面技工学校的管理参与者,必须积极寻求学生素质教育的新思路。

1.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

学校可以经常举办一些行为评比活动,使他们有了在行动中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的过程,在过程中,同时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较好的心理素质。

2.成立心理健康专室,配备专业心理教师辅导,建立心理咨询档案学校应成立心理健康专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让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咨询的同时及时建立好学生的相关档案,不断跟踪,确保咨询的成效。

3.开设心理咨询讲座、报刊专栏宣传心理知识学校还应通过讲座和学报专拦等形式,大面积地刊登和宣传心理咨询相关知识以及心理咨询老师对部分同学的答疑内容等,将一些同学的典型案例以匿名的方式进行展示,给更多的学生有借鉴和参考、学习的机会,让一部分没有参加咨询的同学也可以自我学习、自我化解。

4.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内容的实践活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课外与课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应多组织这类活动,让学生在广泛的课外活动中主动投入,积极参与,体验交往中的情感,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对中小学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教育的任务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心理素质。

一、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1.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个性,教师需要通过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掌握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弱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和措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创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培养情感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3.改善教育环境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调节学生的情绪和心态,化解矛盾和冲突,减少学校欺凌等负面行为,创造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心理学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1.在心理辅导课堂上心理辅导课堂是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的主要途径。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故事、活动、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情绪管理、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难和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2.在教师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需要利用心理学知识,例如,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课堂互动和学习效果;采用积极鼓励、奖励和奖惩相结合的方式,塑造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自我约束能力;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和失败。

3.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心理学的知识也可以应用到课程内容设计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增长心理素质和认知能力。

试谈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重要性

试谈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重要性

试谈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2007年4月16日,是一个令全世界震撼的日子,这天美国弗吉尼亚工学院校园发生了枪击事件,造成包括犯罪嫌疑在内的33人死亡,这起枪击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校园枪击事件。

震惊之余,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令一个大学生做下了如此汗颜的事?历史的巨轮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当今世界面临的是一种相互竞争、相互挑战的格局;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现实生活中仍存在着各种不良的主、客观因素,影响着青年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

如每年的升学竞争,使得我们的中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的频率逐年提高,有些同学因心理疾病而中途辍学;有些同学因处理不好同学之间的关系、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而陷入痛苦、烦恼乃至异常的状态之中;有些同学由于担心考试成绩不好,出现忧心忡忡等考试焦虑现象。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症结,采用科学的心理教育方式方法进行“医治”。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理想经调查,刚入学的小学生由于受生理成长和知识水平的制约,对为何读书认识不足,他们只以为自己读书是在老师督促、父母监护下进行的,是为老师和父母完成学习任务,完成任务质量的优劣与自己无关。

他们不懂得学好知识是为将来能适应社会和能为祖国多作页献的道理。

学年伊始,班主任要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学生明白自己为啥读书的道理,使学生知晓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有志人才,一个人有了渊博的知识才能立足于社会,并经过自己的工作造福他人。

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我们就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理想。

第一步:努力学习,多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第二步:开发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学习上达到精益求精;第三步:发现特长,变其为专长,从而长大后努力发挥专长报效祖国。

从学生本身来讲,进行正确的理想教育,能使他们产生一股激情,产生不断追求的积极性,这就是思想动力,有了这种动力,才能积极进取,奋发向上,这是一股无形的巨大力量,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教育正在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而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都对中小学生的健康很重视,但人们重视的只是孩子们身体上的健康,而对于心理方面的健康却重视不够。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许多学生出现了心理失衡或偏差,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厌学问题相当突出,他们感觉学习生活苦燥乏味,多达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自私、冷漠、孤独、自卑、偏激等问题困绕着他们。

而且近年来,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的中小学生心理行为上的失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及社会、家庭。

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学校、家庭、社会都应把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作为重要任务。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实践和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呼唤我们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课。

教育部门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而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我们作为一线的老师,要给学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那首先就得分析、了解造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

只有了解了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避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素养、家庭环境都对孩子的品德形成和心理成长有重大且直接的影响。

比如:有的家长经常打骂孩子,不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久而久之,孩子变得孤僻,有难处不说,有成绩也得不到鼓励,孩子变得压抑、委曲、甚至自卑,缺乏家庭温暖。

另一方面,学校的教育存在弊端,一味强调升学率,重视智力教育,而轻视德育教育,培养尖子生,而放弃学困生,孩子的学习生活单一。

浅议教育心理学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初中英语教学为例

浅议教育心理学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初中英语教学为例
推动作用 。以初 中英语教学为例 , 浅议教育心理学 促进 素质教 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 初 中英 语 索 质教 育 教育心理学 重要性
突出教育心 理 学开展 素 质 教育 , 能科 学 的推 动 素 质教育实施 , 对全 面 提 高素质 教 育产 生事 半功 倍 的 也
效果 。
写 日记倾诉 。据调查 , 最愿意 跟好 朋友交 流 的 占 7 % ; 8 愿意对 父母 讲的 占 1 % ; 老师讲 的 占 05 % 。 7 对 .1 4 教育心理学在素质教育 中所起 的作用
学 。它 的结构 体 系包括 促进 学 生 的知识 建 构 , 促进 学
生人格 和社会性 的发 展 , 激发学 生的学 习动 机 , 培养学
所得 , 达到理想的 目标 。进行 素质教 育 , 就是强 调教学
过程 中要不 断改进 教学方法 , 提高教学成效来实施 。
2 理 解 教 育 心 理 学 内容
小孩子 , 想参与 家庭 事务 并 发表 意见 ; 容易 偏激 , 易受 到外界影 响; 从众 心理 比较严重 。 3 2 半服从 , . 半逆反 对家 长的话 有时 听 , 有时不 听 , 自尊性表现 突 出, 纯 的好胜 感 强 , 时阳奉 阴违 ; 单 有 对 强制教育特别敏感 ; 的孩 子顶撞 家长 , 至故意 问题 的能 力
等 。其 中阐述 的心理 规律涵盖 了人 的心理 和行 为 的所 有方面 , 也体 现 出素质 教育 的 内涵 。人们 生 存 、 长 、 成 观念 、 理想 、 社会 活动和个性 发展 , 习工作 、 心健康 学 身 和作为成就等都 统统 归结 在 内。这 些主题 研究 和解 释 的 内容成 为 素 质教 育 中 人才 培 养 不可 缺 少 的 理论 依

教师教育心理

教师教育心理

教师教育心理教师教育心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

它关系到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也有直接影响。

因此,了解和研究教师教育心理对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教师教育心理。

一、教师教育心理的重要性教师教育心理对于师生关系的建立、课堂管理、教学效果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教师教育心理包括了教师的情感态度、责任心等,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其次,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也会对课堂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以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此外,教师教育心理对教学效果也有直接影响。

教师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将直接反映在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上。

二、教师教育心理的构成要素教师教育心理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师的情感态度、自我价值感、教学动机以及教学责任心等方面。

首先,教师的情感态度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好感、尊重、关心等情感体验。

教师应该以爱心对待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自我价值感是教师对自己教育工作的内在评价和态度。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再次,教学动机指的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内在动力和目标。

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教育事业追求和对学生发展的渴望。

最后,教学责任心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负责任的态度。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

三、提高教师教育心理的方法要提高教师的教育心理素质,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应该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教师工作压力大,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因此需要学会合理调解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影响到教学质量。

其次,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学生。

再次,教师应该与同事和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可以增进相互理解和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心理健康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

心理健康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
未 坛 论
20  ̄ 08 1期( 0 总第9 期 ) 1
心理健康在 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
贺亚飞 米脂县 南关小学,陕西
素质教育 的终极 目标就是培养 2 世纪的有用人才 。 1 … 个人能否成才取 决于个 体素质水 平, 它包括 自然生理素质 、
米脂
780 110
之 , 良情绪( 不 如压抑、 害怕 、 反感、 紧张、 焦虑等) 则能抑制学
待 自己和他人 , 必然是严于律 己、 宽以待人 、 乐于助人 、 与人 为善 的人 : 心理健康的人, 一定是热爱生活 、 热爱人民 、 热爱
劳动 、 爱科学 、 热 热爱周围环境 并充分利用环境促进 自身发 展 的人; 心理健康的人 , 一定是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 一定是人 缘型 的人 ; 心理健康的人, 一定是积极 、 坚强 的人 , 是思想开
人们 的认识 。有人曾对杰 出人物进行研究 , ” 发现他们不但智 力出众 , 而且都具有与众不同的性格 。
三、 心理健康有助于良好道德 品质 的形成和发展 心理健康可以说是优 良思想 品德的基础, 而在 的身 可 不
体疾病和精神疾病, 有害的心理因素也可以起 到这种作用 。

心理健 康影响身体健康
俗话说:笑一笑 , “ 十年少; 愁一愁, 白了头”笑颜常开健 “ 康在” 生气催人老 , “ 笑笑变年少”这些都生动地说 明了心理 ,
健康 与身体健康 的关系。现代 医学越 来越 重视心理因素对
生理疾病的影响, 认为心理、 社会 因素 与遗传、 生化、 免疫 等 因素一样, 在疾病 的发生、 发展 、 治疗和预防中起着一定的作
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 时期 , 要成为一个高素质 的人 , 必须不断提 高心理健康水平 , 才能健康 、 全面地发展。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人才,首先应该是心理健康的。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所存在的种种心理行为问题,才能促进小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二,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所谓素质,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水平的尺度,是人所拥有的本质力量的内在根据。

从素质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心理素质是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个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发挥个体的潜能。

第三,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德育是一个有着丰富思想内涵的动态发展着的概念体系,心理健康教育赋予了德育以新的时代内涵。

面目前我国的德育中基本上只包括社会的理智和道德的价值,而缺少关于个人成长的心理教育。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德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第四,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心理的健康与和谐的发展是小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具体体现在:(1)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

(2)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对知识的掌握,而意志薄弱、厌学、自卑、动机缺乏等心理行为问题,则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

(3)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发展也存在着交互作用。

(4)心理健康可以促进中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5)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助于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因此,在德育课程中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基础工程。

第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现状决定了在这个年龄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六,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志品质的养成可以贯穿人一生的发展,使人受益终生。

你是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的

你是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的

1、你是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的?答: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任务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素质教育理想的实践模式。

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其他各育创造了先决条件。

一个保持健康良好心理状态的人才能顺利地接受德、智、体美各方面的教育。

再者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或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成为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育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有以下三点(1)从目标上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个人心理问题维持心理平衡发挥个人心理潜能塑造个人完善的人格。

(2)从内容上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体的需要、动机、价值观会影响他的价值判断从而影响他对事物的取舍以及他的行为方式。

(3)从方法上看心理健康教育倾向于通过感情沟通以咨询、测试、行为矫正等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能来观察、诊断、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智育的发展。

首先它虽然无法改变人已有的遗传素质但却能在开发人的智力潜能上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摆脱困境重建信心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更好地挖掘心理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

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密不可分。

两者的密切关系表现在体育的心理保健作用和心理健康教育身体机能的影响作用两个方面。

其一学校体育的任务之一是“磨炼意志和形成良好的品德”。

其二心理健康是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美的表现之一也是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的基础和条件。

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离不开学生主体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而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社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在我们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心理问题。

正如当今的小学生,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然而他们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幸福、快乐,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在他们身上日益突出。

我想除了一些客观的原因外,更多的还在于社会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学校、社会都片面的追求升学率,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习负担过重给其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首先是家长期望过高,以及过度的溺爱、刻薄、指责或打骂等行为,都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

其次课业过分繁重、生活单调、竞争压力巨大等,也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失衡和焦虑的重要社会原因。

再就是应试教育过分功利化的导向,导致部分家长和老师无暇顾及对孩子在人格和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

要预防、减少和解决青少年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觉得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重要。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当今小学生的学习比几十年前的孩子要紧张得多,同时,他们还要面对许多消极的社会、家庭和道德等方面的现象,这些都会使儿童在心理上受到伤害。

特别是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有求必应;生活上过度地保护和干涉;学习上过分计较成绩,而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关心。

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进而产生了心理障碍。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师的常规任务,它反映了能否真正推行素质教育的问题。

许多家长过于追求分数,怕孩子考不好,在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又给孩子布置许多家庭作业;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除了学习任务外,不顾孩子兴趣与否,硬叫孩子去学美术、书法、器乐等,对孩子寄予许多不切实际的期望;有的家长之间互相攀比孩子的分数。

心理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心理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心理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一、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

近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引起各方面的普遍关注,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亦成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伴随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和交际范围的扩大,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不适应,而非心理疾病。

这些问题在中学生中尤其多,如果得不到及时帮助和解决,有的会发展为心理障碍性问题。

目前我国少年儿童身上确实存在着某些心理与行为问题,但其中的许多问题是一些发展性的问题,是社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

并且现在孩子们所面对的问题有许多是从前的孩子不会遇到的,而适应这种变化,不仅是他们面临的任务,同样也是成年人面临的任务,因此我们应当客观地、历史地认识到科学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预防胜于治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维护人的心理健康应当划分出几个层次,以此我们可以将学校的任务明确为: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任务是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二是心理咨询,是被咨询者的心理需要,是有一定心理问题人的一种自我要求;三是心理治疗,即具有较严重心理疾患的人所需要的专门心理治疗。

而第三种情况一般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较少。

因此,心理治疗不应当是学校的主要任务。

“预防胜于治疗”,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这比矫正学生心理问题重要得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和发展,而不是问题矫正。

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是一种消极目的,预防和发展才是积极目的。

学校心理辅导不只是防治学生各种异常心理和行为,而是要帮助学生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个性性格的完善发展、心理潜能的最大开发。

浅谈高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论文

浅谈高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论文

浅谈高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论文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

教育心理学有别于一般的心理学课程,它是以受教育者为研究对象的,无论学生还是教师能否学好教育心理学这门课对今后的教育生涯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个人从小对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就不会感到陌生,尤其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侦探小说和悬疑电影的推理片断,俗话常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因此对人来说看来能够读懂对方的心理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有过这样一个案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1957年做过的一次“意向对保持学习材料的影响”的实验,发现学生存阅读之前有准备长时记区的意向,阅读之后才出现这种意向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从这个案例启发中得出,在教学中经常提示学生,不要只为当前的考试而学习材料,应为长远的学习或应用而去掌握材料,只有这样,知识才会保持得长久。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存在着差异,教师仅仅依靠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多更好的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合理的去因材施教,提高工作效率。

在大学的辅修课程里,有关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课程,而作为教师,站在一个教书育人的知识传授者的角度上,我们学习教育心理学时,在准确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之前,首先要保证我们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试问一个心智不健康的教师,又怎么成为一名瘦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呢?教师应该具备比普通人更良好地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除了能促进生理健康以外,更与工作主动性、效率息息相关,只有处在良好地心理条件下,才能发挥工作最大潜能,取得积极地工作成果,教师的心理健康首先表现在有健全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在给学生传授学术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自身的品德修养。

论运用心理学实施素质教育

论运用心理学实施素质教育
职 业 世 界 的 了解 几 乎 为 零 ,学 生填 志 愿 时 跟 风 现象 、 家长决 定现象较为严重 , 志愿的填写有很
大 的盲 目性。 针对这种现象 , 学校要加强专业教 育, 让学生 充分了解专业设置的意义、 专业课程 的设置及 毕业后走 向等问题 , 认识 职业世界 。 另 方面 ,加强对学生的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指 导工作 , 转变 学生 “ 要我学” “ 为 我要 学” “ 、要我 发展 ” 我 要发 展 ” “ 糊规 划 ” “ 晰人 为“ 、模 为 清 生” 指导老师可借助 于 自己的知识和人生成长 。 的经验传 授给学生 , 启迪学生 , 可以借助于 已 也 经 成 熟 的 科学 手 段 , 展 职 业 生涯 测 试 、 格 测 开 性 试等活动 , 学生 了解 自己的性格 , 让 了解 自己的 优势 , 找到合适 的职业岗位。同时, 以便 鼓励学 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 青年志愿者活动 、 学生社 团活动 ,充分 了解职业世界 。提高职业认知水

平。
33 _有效提以及胜任职业 的能力 。求职 的能力包括一些求职技巧和注意事项等 ,学校 可 以通过专门的就业指导讲座 , 普及知识提高 能力。 最重要的是适应和胜任职业 本身的能力。 职业核心 能力要 求人才发展 的高度个性 化 、 专 业化。 高水平 的职业能力是成功就业 的前提 , 但 是 很 多 学 生基 础 知 识 比较 薄 弱 ,专 业 理 论 掌 握 不扎实 , 缺乏基础操作技能 , 不能满足工作 岗位 的需 要 。 此 , 保学 生 在 毕业 之 前努 力 学 习 专 因 确 业 知 识 , 寻找 各 种 机 会 提 高 操作 技 能 , 高 综 并 提 合素质是使学生顺利就业的保证 。 34转变就业指导方式。目前 , . 高校的就业 辅导主要集中在就业率的提高上 ,这对学生进 行 有 效 的 职业 辅 导 还 远 远 不 够 。 首先 , 就业辅导应多种形式并存 。 一方面 , 要关注所有学生 的一般发展水平 ,以课程的形 式进行生涯辅导 ; 另一方面 , 照顾那些在 自我 要 认知 、 自我决策等方面有困惑的学生 , 为之开设 团体辅导 ,根据他们的需要设计相应 的课程和 团体互动环节 , 最终实现团体 目标 。此外 , 有些 学生可能因为 自身人格 、 归因方式 、 认知等方面 存在偏差 ,在集体课程和团体辅 导中都不能得 到有效提高 , 还会带来一定的心理 冲突, 这就需 要个别辅导 ,咨询师与之进行 一对一 的沟通和 互动 , 协助其解决在生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 进 行合理的就业指导 。

论述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论述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论述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1 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卫生都是旨在维护和增进人们心理健康的实践活动。

但心理健康教育更着重心理卫生的积极意义方面,即更关注如何塑造健全人格,提高社会适应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而且心理健康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目标为主,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虽然也不排斥对存在心理问题的人进行必要的辅导和咨询,但这不是其主要的活动内容。

也就是说,学校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运动系统虽然是应该既包括心理教育也包括心理咨询,但学校的教育特点决定了它应以教育为主,如果单靠心理咨询,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化”,就違背了学校教育的性质,也不适应当前我国学校的实际情况。

2 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有着直接的作用,而且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心理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之所以成为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础是由心理在人的整个素质结构中所具有的作用和价值决定的。

人的心理作为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基础,对人的影响是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它以广泛的内容深刻地影响和制约着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渗透到人的一切活动中,人的言行实际上就是其心理活动的不同程度的外在化表现。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其他一切素质其本身实际上就隶属于人的个性心理范畴,所形成素质结构的各部分也都必须借助认识过程,受其他心理活动所制约才能形成和发展。

下面就社会主义教育所应形成的素质结构的主要成分——德、智、体的教育,看看心理健康教育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德育的任务就是指通过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达到一定的基本要求或规格,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而人的道德品质则是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并在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上出现的。

当一个人出现了本人的观点、态度、个人的要求、评价,换言之,出现了内心环境、内心对自己的要求、内心的监督和制裁,这时人就能依据他所掌握的道德准则和信念来活动,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这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道德品质。

教育心理课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课学习心得体会

自从接触到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以来,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教育心理课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心理学的魅力1. 深入了解学生心理教育心理学让我对学生的心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学生的发展规律、学习动机、认知过程等方面的知识。

这使我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果。

2. 提高教师素质教育心理学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还能提高教师的素质。

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我们可以掌握一系列教育方法和技巧,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等。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3.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在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素质教育的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等,都离不开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支撑。

二、教育心理学的实践应用1. 教学设计在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育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课堂管理方法。

例如,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运用表扬与惩罚相结合的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管理效果。

3. 学生辅导在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学生辅导。

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我们可以运用多种辅导策略,如个别辅导、小组合作、家长沟通等,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三、教育心理学的挑战与展望1. 挑战尽管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教育心理学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次,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最后,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教育心理学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3-12-31T15:49:38.357Z 来源:《赤子》2013年11月下供稿作者:朱菲菲[导读] 随之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进以及深入推进,教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
朱菲菲
(江苏省滨海县五汛中学,江苏滨海 224532)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教学心理学以及素质教育的分析,探讨其存在的内部关系,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开展对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为其教育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提供了借鉴,同时对学生自身也产生重要影响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全面科学合理的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教育心理学,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素质教育;教学运用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1-0000-01 随之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进以及深入推进,教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依据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开始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对于传统教学中的 “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教学”等固化、僵硬的教学方式渐渐地予以摒弃[1],取而代之的而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即心理教学。

理解、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相关教学理念、基本知识等,并善于将其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相融合,逐渐运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去。

以掌握学生心理为主,对其进行心理层面的交流,进而来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教育心理学与素质教育(一)教育心理学。

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教育心理学,其主要是指运用科学方法在教育教学情境过程中,对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展开研究的一门科学。

教育心理学是对情境教学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一个心理过程、一种心理现象的教育。

换而言之,它是对两教育大主体—学生、教师,三大方面的研究。

三方面的研究分别为学生心理的研究、教师教育教学心理的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教学的特征、学生自身的特点、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了介绍。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教及教学这三方面的活动组成了一个特殊的互动系统,教师课堂的“教”与学生课堂的“学”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时时刻刻受着教育活动的影响。

(二)素质教育。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创新[2]。

当今的素质教育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其侧重点在于关注学生自身素质的整体的全面发展。

当前教育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它要求教师对全体学生开展全面教学,要做到一视同仁,依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知识构成、认知能力等方面,开展不同教育,基于每个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进行相应的教育方式、方法,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与开展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推进教学方法的改进,以此来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育心理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与素质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教育心理学通过对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素质教育进行深度探讨、深刻研究。

素质教育主要是对人先天的生理禀赋进行后天环境的熏陶、改造、教育以及主体的自我修养的一种教育过程。

素质教育是对人的体质、心理、性格、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方面品质因素的开展[3]。

二、学生心理活动特点中国教育在多年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学生出现了厌学问题,严重的甚至是出现辍学的情况。

学生由于还未踏入社会,其自身存在“过度依赖、缺乏独立;充满反叛,不愿服从;思想幼稚,缺乏成熟;内心紧闭,思想闭塞”的特点,这些特点往往会使其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迷失自己,缺乏方向,长期以往,必然会造成厌学的严重现象。

三、教育心理学在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一)教育心理学对学生心理产生激励影响。

教育心理学从学生的心理、能力、动机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根据学生自身的特色[4],对其的不同需求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从而影响学生的认知心理。

教育心理学重点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查看其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行为,增强其学习动力,培养其学习兴趣,使他们从传统教育中的“被动学习”改为现代教学的“主动学习”,从而有效地克服现代教育中存在的 “厌学”、“恐学”等不同问题;而面对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学生“厌学”、“恐学”等严重现象,从教育心理学的分析可知,这是学生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能力较差所引起的学习恐惧现象,学生自身不能很好地适应其所学习的,学生就不能与学校教师、其他学生进行融合。

教育心理学针对学生内部心理的适应性进行相应教育,将复杂的环境简单化,化解其内心的忧虑,增强其环境适应性,达到培养学生适应能力的作用;教育心理学通过对学生进行成就感、荣誉感等方面的正确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成就意识,达到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的作用。

(二)教育心理学为素质教育提供相应理论指导。

教育心理学具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依据自身的学科特点,对学生的只是构建、知识认知能力等方面进行教学安排,教师再依据教学安排进行相应的排课教学,促进学生人格完整的构建、素质的全面发展[5]。

心理教育中所阐述的心理规律主要是指人的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规律,这也充分也体现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内涵。

人们生存、生活、成长思维、观念、活动、个性发展、社会活动等都是心理规律的充分体现。

这些方面的研究与解释成为素质教育中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理论依据。

(三)教育心理学为素质教育提供相应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的实施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一大热点问题。

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方法的改变、考试形式的多样化、考试内容的丰富性、考试制度的创新、课程教材的改革、教育者素质的不断提高等方方面面,都是推进素质教育有效并且势在必行的方法途径。

针对这一棘手问题,教育心理学为我们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教育心理学涵盖多方面的内容知识,其中对人们认识能力、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心理个性方面的知识[6],具体地全面地展现了个体身心发展所要遵循的规律、演变过程和影响因素。

它指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并提示教育者在每一个关键时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对其起了指导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军.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今日南国,2009,(1).
[2]刘忱益. 浅议教育心理学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初中英语教学为例[J].科学教育,2010,(1).
[3]徐苏霞.试论素质教育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8(12).
[4]冯媛媛.教育心理学如何在教育改革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5]周玲,李晓东,张国伟.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08,(8).
[6]张爱卿. 20世纪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