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
初中研究性学习案例(共5篇)
初中研究性学习案例(共5篇)第一篇:初中研究性学习案例初中研究性学习案例把法律常识课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记一次学生法制宣传活动-----上海市子长学校初中奚雅芬2000学年第一学期,初二年级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内容是法律常识。
十月下旬,在学习了“寄语青少年朋友”、“法与家庭学校生活”以及“法与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部分章节之后,我向初二(8)班的全体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择已学过的某一部法,开展一次法制宣传活动,要求宣传必须达到一定的社会效果。
一、自由结伴,设计活动方案1、自由结伴,组建宣传小组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二至三人一组,自由结伴。
自由结伴,是为了让学生在心理相容,宽松的活动气氛中合作学习,各显所长。
当宣布自由结伴为组建小组的原则时,教室里一片沸腾,人缘好的,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几个小组都抢着要。
而人缘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则被一个个地凉在了一旁。
做老师的我,很快地觉察到了这一点。
为了使这样的分组原则既能满足大多数同学的需要,又不伤害少数被冷落的同学的自尊心,老师找了几个被“嫌弃”的同学谈心,征求他们的意见:是希望老师做其他同学的工作接纳他们,还是不甘示弱,自尊自强,自己组建小组。
学生的神色告诉我,他们既不相信对方的能力,也对自己缺乏信心。
一位同学大声说:“我们这几个同学自己组建一个组,我来做组长。
”太好了,我举双手赞成。
于是,全班一共分成了十五个小组,其中有三个小组就是由原先被大家冷落的同学组成的。
2、动足脑筋,设计活动方案为了使宣传活动能顺利地进行,老师要求每个小组在活动前都必须事先设计活动方案。
老师对活动方案做了具体的要求:自行选择宣传内容,但必须列出宣传要点;自行设计宣传步骤,列出每一步骤要做几件事情;每件事情完成的时间、地点以及人员分工。
各小组纷纷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畅所欲言,还不时派人去打别的组的方案,并表示要标新立异。
结果全班选择的宣传内容包括:《遵法、守法的重要性》、《法盲的下场》、《未成年人保护法》、《交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等10项各有所别的内容。
七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
七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杨村六中王玉娟第一单元第一节种子的萌发学习目标:1、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3、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参见课本,完成课本的讨论题和以下内容。
1号2号3号 4号水分无有有有温度适宜适宜冷适宜空气(有有有无)1号瓶与2号瓶的实验变量是 3号瓶与2号瓶的实验变量是 4号瓶与2号瓶的实验变量是;所以号瓶是本实验的对照组。
2)、实验结果是2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了,这说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3)、请举例说明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光照?学习任务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4、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1)、干瘪的种子可以萌发吗?被昆虫咬坏的种子可以萌发吗2)、储存时间过长的种子已经死亡,可以萌发吗?1)、炒熟的种子不能萌发,为什么?2)、大米即使提供适宜的外界条件,也不能萌发,为什么?6、讨论得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学习任务三:测定种子的发芽率7、思考下列问题:1)、为了避免浪费,用三五粒种子测一下发芽率就可以了吗?2)、测发芽率时应当尽量挑个大的种子,对吗?3)、测发芽率时,给种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8、学生阅读课本93页,完成下列内容:1)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测时,可以从检测对象中抽取个体作为,对样本进行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2)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尽量避免的影响3)种子发芽率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重复测定1或2次,取几次的作为测定结果选200粒种子来测定发芽率,结果有180粒发了芽,该种子的发芽率是学习任务四:种子萌发的过程10、阅读课本94页的种子萌发过程观察图片,思考下列问题:1)、最先突破种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2)、胚根发育成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3)、种子萌发过程中,胚轴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4)、种子萌发后,子叶为什么变得干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拓展应用:我们所食用的豆芽菜中白嫩细长的部分,主要是种子的哪一部分发育成的?12、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是:吸水、物质转运、胚根、胚芽分别发成。
七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
研究性学习教案(2014-2015学年)七年级蓟县出头岭镇景兴春蕾初级中学授课人春伶授课时间 2014.09学科语文课题大自然的启示1、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通过本次课题研究让学生知道大自然的现状,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
通过亲身实践,较为全面地了解大自然,热爱家乡,增强保护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调查、收集、处理信息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学习、利用互联网学习的能力。
通过实施本活动,学生亲自开展调查与考察,体验课题探索的过程与方法,从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涵。
2、课题介绍本次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与小孩子喜欢大自然的特点相适应,正适合七年级的学生,学生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或发明,重在播下兴趣的幼芽。
他们的发现或发明可能是前人已经有了的,但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实践所得一些科学常识,让学生明白想改造大自然就必须先要了解大自然,懂得大自然,学习大自然。
想当然,往往会事与愿违,还会给人类带来致命性的毁灭。
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收集资料,通过请教长辈和专家等等,了解大自然,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加热爱大自然。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把握《大自然的启示》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2、通过本此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认识。
3、多角度,多方法,多层面学习语文,了解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启示。
4、了解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
5、掌握研究性学习中学习语文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将语文的学习从课堂扩展到课外,以及网络。
2、引爆学生情感触点,鼓足创新动力。
3、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延伸到实践,让语文学习走出传统的方法,调动起孩子们的各种感官,发自心的想要得到答案。
七年级研学教案
资料来源:
关工委、居委会、法院、医院、图书馆、网上、戒毒所……
知识更新:
突破本专业学科知识,了解社会、法律知识。 转变教学角色,尝试与不同学科老师进行协作;尝试在社 会大学中成为学习者,不断在实践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自我评价:
能迅速适应并着手研究“研法》 千言书,并递交学校教科室,受到好评。
2
第
5 课时
10
月 27
日
主题设想:资料的收集与查阅 研讨方式:课堂辅导、网上指导
资料,并学会初步的分析资料能力 研讨对象: 本课题组全体学 生
预期目标:使学生学会系统、规范地收集、查阅、整理、保管 难点估计:规范学生收集资料,以便于以后查找 重点分析:如何制作“资料卡等收集资料的方法;如何上网查
严乃超老师研究性学习备课案例 第 1 课时 9 月 15 日
主题设想:选题思考 研讨方式:小组讨论 预期目标:1、确定主课题
2、研讨可行性
研讨对象:教师
重点分析:研讨主课题的切入点和研究方向 难点估计:1、课题的可行性 操作过程:
1、由课题组老师提出各自的主题设想,大家共提出了“青少 年吸毒问题” 、 “南郊镇开发区的规划” 、 “独生子女问题” 等课题。 2、分析各课题的可行性及意义。 3、确定本组研究课题为“青少年吸毒问题” 。理由是: ①毒品问题是当今社会热点问题,且有蔓延趋势。由毒品引 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犯罪率的上升、家庭的破裂、爱滋病的蔓 延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本市具备研究本课题的有利条件:苏州市唯一的戒毒所设 在我市。且可走访的单位很多:如医院、法院、关工委等,网上 信息也很丰富。 ③围绕吸毒问题,暂把本课题定为“拒绝毒品,珍惜生命。 ” 4、经教科室与本课题组成员研讨,课题改为“青少年违法、 犯罪研究” 。 2、教师对课题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教案(优秀5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优秀5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篇一活动背景:俗话说:“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户”,人们通过双眼看世界,围绕“眼睛”的有关知识,班级开展了《奇妙的双眼》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其中视觉错觉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结合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有机地将探究性活动和实效性学习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1、通过视频初步了解双眼视觉原理和视觉错觉形成的原因。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初步感受揭示视觉错觉的奥秘。
3、认识到“定性思维”不一定正确,训练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现生活中的视错觉,使学生养成科学探索的习惯。
渗透全面辨证看待事物的思想和观点。
活动重、难点:重点:发现错觉图形的奥秘。
难点:自主设计错觉图形。
实施方案: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班级特色,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特别要开展好校内外实践活动,体现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
7、有效激励机制,优化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铅笔、直尺、彩笔。
适用年级:四年级活动过程:课前活动:玩游戏“五彩缤纷”上课之前,杨老师想和大家玩个游戏,想玩吗?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五彩缤纷”,请看大屏幕:看着列表,说出颜色,而不是字。
谁想做第一个小勇士?(你最先举手,机会送给你)现在其他的同学就是小评委啦,只要他出错了,游戏就结束了,听清楚了吗?那就开始吧!(横着说)师:这个游戏有意思吗?今天这节课,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等着大家呢,你们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了吗?充满奥秘的奇妙旅程就要开始了。
七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
七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科学世界——地壳运动引发的地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a. 了解地壳运动的概念和原因。
b. 了解地震的成因和特点。
c. 掌握地震的测量方法和等级划分。
d. 了解地震对人类的影响和防范措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技能。
b.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c.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性思考和逻辑推理。
d.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喜爱。
b. 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c.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掌握地壳运动和地壳构造的基本概念。
b. 了解地震的成因和分类。
c. 掌握地震测量和等级划分的方法。
d.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科学性思考。
2. 教学难点:a. 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机制。
b.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
c. 培养学生的科学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 激发兴趣(5分钟):a.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介绍地壳运动和地震的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
b. 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经历过地震?是否知道地震是如何发生的?2. 知识探究(15分钟):a. 学生小组合作,自主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地壳运动和地震的基本知识。
b. 教师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问题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地壳运动和地震的成因。
3. 实验探究(30分钟):a.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并进行地震模拟实验。
b.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
c.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结果,引发学生对地震成因的思考。
4. 知识巩固(15分钟):a. 提供相关资料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地震的测量方法和等级划分。
b. 学生自主阅读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促进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5. 拓展延伸(15分钟):a. 分组讨论:地震对人类的影响和防范措施。
初中教研课题研究案例(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导向。
初中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策略缺乏、阅读效果不佳等。
为了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课题研究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为切入点,探讨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
二、研究目的1. 分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阅读教学提供依据。
2. 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三、研究内容1.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部分学生对英语阅读缺乏兴趣,认为阅读枯燥乏味,难以坚持。
(2)阅读策略缺乏: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如略读、寻读、精读等,导致阅读效率低下。
(3)阅读效果不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以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章细节,影响阅读效果。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1)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引入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如故事、诗歌、漫画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培养阅读策略:引导学生掌握略读、寻读、精读等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3)注重阅读理解:通过提问、讨论、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章细节。
(4)强化阅读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阅读评价体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持续提升。
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 行动研究法:结合实际教学,探索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并进行实践检验。
4. 案例分析法:对成功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五、研究过程1.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9年9月-2019年11月)(1)查阅文献,了解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
七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
七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一、活动目的:1、使学生获得亲生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答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3、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技能。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理念。
5、使学生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方法措施:1、指导学生的主动探究,活动中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讨论,鼓励学生说真话、展示自己的个性。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经验,允许学生节外生枝,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观点,变教师传授为引导、帮助、促进,切实转变教师角色,和学生一起成长。
2、积极探索多种实施模式,体现学科特点。
把交流与指导密切结合,互相渗透,灵活运用,注意组织活动的周密性,减少预设性,增强对生成性的关注与把握。
注重课程活动设计的容量与难度,符合本年级学生的特点与兴趣。
注重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发挥合作中的探索、分享效应,提升与扩展活动的内涵。
3、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建立有利于综合实践课实施的支持网络,打破学校界限,争取家庭与社会的支持,更加充分地利用社会与家庭资源。
更多地和少先队活动、班主任搞的活动、学校的有关活动相结合,以整合的观点看待问题、发挥他们的作用。
三、课时安排四课时种子的萌发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初中研究性学习教案
初中研究性学习教案教案标题:初中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2. 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以初中生物学课程为例,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探究人类的遗传与进化。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入学生对遗传与进化的兴趣,如通过展示有关人类遗传与进化的图片或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探究(30分钟):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每组分配一个研究课题,如“人类的基因组”,“人类的进化历程”等。
3. 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与课题相关的基本知识。
4.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和问题,并制定调查和实验计划。
整理(15分钟):5. 学生在小组内整理所收集到的资料,归纳总结重要信息,并进行展示。
6.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并相互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评价(10分钟):7. 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报告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和解释能力。
8. 教师提供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指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拓展(10分钟):9.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与遗传与进化相关的其他问题,并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究。
教学资源:1. 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如科学杂志、科学网站等,用于学生的资料收集和研究。
2. 图片或视频片段,用于引入学生对遗传与进化的兴趣。
3. 学生小组展示的材料,如海报、PPT等。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小组展示和讨论,评价学生对课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的研究报告,评价学生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竞赛或科研项目,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2.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实验室、科学博物馆等,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和实践经验。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7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7篇)研究性学习教案篇一研究性学习是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为了更好的贯彻研究性学习,在这一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下,本学年计划如下:一、课程设置目的: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着重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开设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和最根本的价值取向。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获得亲身体验,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2、激活学生各学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信息、创意及成果。
4、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等。
5、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分为两类:1、探究性的小课题研究。
本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研究课题的能力的精神,通过对科学、技术、社会等主面的简单研究,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训练,提高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创造性能力。
2、实践性的专题调查研究。
旨在使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调查,掌握发现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方法,形成质疑和创新思维的初步能力,培养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关注。
课程实施基本要求:1、研究性学习课程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加以综合和实践的机会,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一般理解和掌握。
要注意研究内容和原有的知识能力以及经验之间的联系。
2、要面向全体学生。
所有学生都要参与,自选其中一个课题。
课题设置尽可能涉及各个学科。
3、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成: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允许个人独自完成,也可以采取个人研究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
初一研究性学习教案探索科学发现
初一研究性学习教案探索科学发现第一节:引言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本教案旨在引导初一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深入探索科学的奥秘,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希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并理解科学知识。
第二节:问题提出在初一学年中,我们选择了一个常见且易于理解的科学问题作为研究主题:为什么月球上没有空气?学生将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实验和调查,探索月球上缺乏空气的原因。
第三节:学习目标1. 了解和掌握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和组成;2. 理解空气的组成和重要性;3. 使用科学方法进行调查和实验;4. 掌握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技巧;5.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第四节: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材料:- 月球和地球的图片或实物模型;- 空气组成的简单实验材料;- 科学实验方法的说明和示例。
2. 学生准备材料:- 笔记本和铅笔;- 观察记录表格;-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第五节: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 教师展示月球和地球的图片或实物模型,并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和区别;-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月球上没有空气?”2. 知识探究:- 教师简要介绍空气的组成和地球的大气层;-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讨论月球上是否存在大气层。
3. 实验探索:-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使用简单的装置观察和测试空气的存在;- 学生按照实验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学生团队合作,讨论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4. 结论讨论:-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讨论月球上没有空气的原因;- 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第六节:课后作业1.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编写实验报告;- 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观察结果、数据分析和结论。
2. 科学问题的拓展研究:- 学生独立选择一个与空气或月球有关的科学问题,并进行研究和探索;- 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实验或调查。
初一研究性学习教案
初一研究性学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及意义;2.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素;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4.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2.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步骤和方法;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作用a.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b.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c.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素a.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b.文献调研: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c.实验设计:帮助学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d.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有效地处理和解读实验数据;e.结论与展示:指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和形成报告或展示。
3.研究性学习的步骤和方法a.确定研究方向和问题: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问题;b.制定研究计划:分解任务、安排时间、确定方法;c.收集和整理资料: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获取必要的资料;d.实施研究方案:进行实验、调查或观察等具体研究活动;e.数据处理和分析:整理实验数据、作出统计和推理;f.总结和归纳:总结研究结果,给出结论和建议;g.撰写报告或展示成果:根据规定的格式整理报告或展示成果。
四、教学方法1.情景引入法:通过具体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2.讲授法:介绍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要素和步骤。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深入理解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4.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研究项目。
5.实践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利用一个生动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为什么太阳会升起和落下?”学生通过思考和探讨,形成问题意识。
2.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意义通过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3.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a.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和问题。
七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
七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研究性学习教案(2014-2015学年)七年级蓟县出头岭镇景兴春蕾初级中学授课人刘春伶授课时间 2014.09学科语文课题大自然的启示1、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通过本次课题研究让学生知道大自然的现状,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
通过亲身实践,较为全面地了解大自然,热爱家乡,增强保护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调查、收集、处理信息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学习、利用互联网学习的能力。
通过实施本活动,学生亲自开展调查与考察,体验课题探索的过程与方法,从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
2、课题介绍本次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与小孩子喜欢大自然的特点相适应,正适合七年级的学生,学生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或发明,重在播下兴趣的幼芽。
他们的发现或发明可能是前人已经有了的,但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实践所得一些科学常识,让学生明白想改造大自然就必须先要了解大自然,懂得大自然,学习大自然。
想当然,往往会事与愿违,还会给人类带来致命性的毁灭。
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收集资料,通过请教长辈和专家等等,了解大自然,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加热爱大自然。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把握《大自然的启示》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2、通过本此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认识。
3、多角度,多方法,多层面学习语文,了解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启示。
4、了解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
5、掌握研究性学习中学习语文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将语文的学习从课堂扩展到课外,以及网络。
2、引爆学生情感触点,鼓足创新动力。
3、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延伸到实践,让语文学习走出传统的方法,调动起孩子们的各种感官,发自内心的想要得到答案。
七年级上册科学《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教学过程:
-教师展示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观察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科学探究来解决问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研究性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科学问题,运用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进行探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注重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形成完整的探究报告。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课堂上讨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小组的探究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要求学生分工合作,记录探究过程,分析结果,撰写小组探究报告。
3.阅读一本与科学探究相关的书籍或文章,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进行研究的,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经验,激发自己的探究兴趣。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4.结合课堂练习,自主设计一道科学探究题目,要求题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实践价值。学生需列出详细的探究步骤,包括所需材料、方法、预期结果等。
5.家长参与作业:邀请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一次家庭科学实验,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探究,培养孩子在家中也能发现科学的习惯。实验结束后,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初一年研究性学习教案DOC
研究性学习教案班级零用钱使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班级零用钱使用情况的调查,培养学生合理消费的意识。
2、初步培养学生从身边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格,能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并对结果作出一定的解释。
4、学会科学合理地向校领导反映情况,以便及时被采纳。
5、了解并体验调查与实践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活动背景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分支课程,它更侧重于过程,学生作为行为主体的主动探究以解决问题,这对新课改来说,无疑是重要的,将周围世界中现实问题予以解决,不仅是勇气,更是能力,也是学习型主流社会的需要,即终身学习的需要。
但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及其学习过程的开展知之甚少。
与学生交流中,我们发现学生对零用钱的处置,缺乏目的,没有计划,多为心之所致,意气使用,这样既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又影响了自身的健康成长。
于是我们先在起始年级组织学生对自己所在班级进行调查,使学生了解开展调查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针对不良现象进行了及时教育,然后由点到面,辐射到全校,借此也获知研究性学习的操作规程。
三、活动流程(一)、启发与引导1、教师请学生谈谈对“零用钱”的理解(以评价形式进行)。
2、引题导入,提问:我们对本班零用钱使用情况的调查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我班零用钱使用情况的调查内容是什么)?(1)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2)教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
(3)教师归纳并板书:如原因(目的)、来源、数量、途径、用后感想……(二)、调查与实施(1)每个学生按表完成个人调查。
(幻灯显示下表)(教师限定时间)(2)组统计(由后传上,上交竖排小组第一位同学,第一位同学按下表统计,教师将准备的表格发给前排每位同学)。
歌曲播放(3)班级统计(由班长书写和课代表收集)A、曲毕,由各组第一人上来汇报。
B、课代表收集,班长在黑板上书写统计。
C、汇报与班级统计可交互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教案(2014-2015学年)
七
年
级
蓟县出头岭镇景兴春蕾初级中学
授课人刘春伶
授课时间2014.09
学科语文
课题
大自然的启示
1、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让学生知道大自然的现状,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
通过亲身实践,较为全面地了解大自然,热爱家乡,增强保护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调查、收集、处理信息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学习、利用互联网学习的能力。
通过实施本活动,学生亲自开展调查与考察,体验课题探索的过程与方法,从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
2、课题介绍
本次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与小孩子喜欢大自然的特点相适应,正适合七年级的学生,学生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或发明,重在播下兴趣的幼芽。
他们的发现或发明可能是前人已经有了的,但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实践所得一些科学常识,让学生明白想改造大自然就必须先要了解大自然,懂得大自然,学习大自然。
想当然,往往会事与愿违,还会给人类带来致命性的毁灭。
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收集资料,通过请教长辈和专家等等,了解大自然,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加热爱大自然。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把握《大自然的启示》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2、通过本此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认识。
3、多角度,多方法,多层面学习语文,了解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启示。
4、了解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
5、掌握研究性学习中学习语文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将语文的学习从课堂扩展到课外,以及网络。
2、引爆学生情感触点,鼓足创新动力。
3、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延伸到实践,让语文学习走出传统的方法,调动起孩子们的各种感官,发自内心的想要得到答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观察体验生活。
2、举办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的热情。
3、利用校园文化阵地,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
标)
(一)、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本次学习主要是为了交给学生多种学习方法,将语文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更加有效,更加灵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二)、通过下面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如何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未知的积极性,引爆学生情感触发点的研究。
2、如何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把握研究性学习的技巧。
3、如何让学生将自学、将自主收集信息成为一种能力,成为一种学习的技巧。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研究的预期成果:1、要求学生在每一个研究训练阶段都写一篇总结。
2、每一训练阶段都要求学生按要求收集一些描写动植物的好词好句,以及相关故事或者文章,而且可以收集一些动植物的标本图片,最好整理成文,写写自己的发现,或者收集关于受到动植物特性启示的建筑物或发明创造;3、指导学生用文字、手抄报、电子版报、ppt 等形式呈现实践过程和成果。
4、引导小组交流展示、分享活动收获。
借助博客平台发布小组活动成果和体会,提高信息技术运用的水平及与异校同学相互学习、交流、沟通的能力。
六、资源准备
教师提供资料: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搜集相关仿生学的资料。
根据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相关的主题活动图片、辅助研究的格式和具体呈现方式。
学生准备: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示而有所发明创造的课外资料。
附表一:
附表二:
D等。
获得10个以上的红色五角星就能评为“实践活动小能人”。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评价表二
授课人李红梅
授课时间2014.10
班级七(1)
学科语文
课题
校史的研究
二、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展示具有代表性的春蕾照片,激发学校探究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春蕾的过去吗?你们对自己的母校了解多少呢?想走进母校吗?
㈡讲授新课
1、推荐参考资料
(1)学校校刊
(2)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
2、分组明确任务
3、介绍搜集材料的途径和方法
4、整理资料,组内交流:各位同学将自己查阅的资料整理好,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5、资料重新组合,整理成文
6、总结点评: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意识,肯定其优点,指出不足,并指明学生应客观、公正、全面评价任何事物。
授课人刘桂斌
授课时间2014.10
班级 8.2
学科物理
课题感受物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小陀螺的应用、超极球、空气涡旋、伯努力原理
2、能力目标:
全面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学会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通过学生对研究成果的展示,使学生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强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分析
1、教学说明:
本节是一节学生自主学习汇报课,该活动历时了两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利用课外时间自己收集、分类、整理、归纳等。
2、教学方法与手段:
运用动画、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主动探究、分析讨论、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三、学生分析
1、知识准备:
学生已学习了力学部分知识,对物理学的知识结构及研究方法已有了一定认识。
2、能力准备:
学生已掌握了物理研究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及物理规律的一般描述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题研究准备:
学校已开展了一个学期的研究性教学,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4、心理情感准备:
学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
1、教学环节各组选题各组独立研究汇报总结
2、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自主选题的前提下确定题目在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在总结课上,在一起探讨、交流,对不懂的问题请教老师,得出结论,对各组展示的研究成果予以评价
3、学生活动查找资料,确定研究目标在总结课上展示本组研究成果
4、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选题,充分满足、尊重学生的研究兴
趣在学生研究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本组内成员分别搜集资料,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在此过程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