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称呼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英汉称谓语文化差异比较

英汉称谓语文化差异比较

英汉称谓语文化差异比较论文导读:人际间的相互称谓语是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桥梁,是人们之间对相互关系的一种语言表述,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集团规范。

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称谓系统。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掌握英汉语言称谓语的文化差异,根据交际语境,恰当运用能融洽交流双方关系的称谓语,能有助于双方的进一步交流,对顺利完成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称谓语,称谓系统,语用机制,文化差异人际间的相互称谓语是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桥梁,是人们之间对相互关系的一种语言表述,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集团规范。

前者体现了人类社会中交际双方的角色关系、社会地位关系;后者则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情感好恶关系。

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称谓系统。

每种称谓系统都是这个民族内部社会交际的产物,反映着该民族独特的风俗和文化。

在人们交际活动中,言语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恰当、得体的称谓语。

不恰当的称谓语会给言语交际活动带来障碍,会让交际双方感到不快,或留下某种印象,给以后的交往造成不利影响。

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不同语言的称谓系统的差异,并遵循对方语言称谓系统的语言表达规范是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保障之一。

一、英汉称谓语之选择方略选择何种方式称呼对方取决于诸多因素。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称谓语在数量上和指称的范围上都各有特色。

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来看, 各民族的称呼行为都具有极其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它可能是该社会中权势性和平等性的象征。

从称谓语的交际功能上来看,称谓语选择之方略则可以分为三大类:亲属称谓语、社交称谓语、描述性称谓语[1]。

亲属称谓语是用来表示家庭结构中家庭成员相互关系的称谓语。

社交称谓语则是用来直接反映社会的政治制度和人际关系的称谓语,它包括关系称谓、职衔称谓、敬称称谓、谦称等,如汉语中的李局长、何教授、犬子等,英语中的professor、Your Majesty等。

描述性的称谓语是指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出于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抒发说话人或作者的情感、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而使用的称谓语。

中西称谓的文化差异

中西称谓的文化差异

中西称谓的文化差异信电08-3班姚远04081444一、中西称谓之差异学习英语时,我们发现英语中的称谓名称比汉语中的要少得多。

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显得男女平等。

如:英文“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er”,不论父母其父亲共用一个词“grandfather”,而“grandmother”既指奶奶亦指外婆,简单又笼统。

而中文“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却将父或母的双亲分得很清楚。

再如,父母同辈中的称谓:英文中的“uncle”和“aunt”。

,对应于中文的“伯伯、叔叔、舅舅、。

姑父、姨夫等,姑妈、婶婶、舅妈、姨妈”等,既要分出父亲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又要分清母亲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甚至还分排行大小。

还有,英文中的表示下辈的“nephew”和“niece”是只分性别不分甥侄的,表示同辈的“cousin”一词,对应于汉语的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等,不分堂表和性别。

而汉语把表亲关系区分得非常严格,既要说出性别,又要分出大小,根本不像英语笼统一个词了事。

为了表示礼貌,对陌生人也要以亲属关系称呼。

如:“大爷、大娘、大叔、大婶、大哥、大姐等”。

英语中的称谓却为数不多,除“dad,mum,grandpa,aunt,uncle”等几个称谓经常使用外,其它的几乎都不用。

在英美国家,人们的相互称呼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有违情理,且不礼貌,没教养。

年轻人称老年人,直呼其名,通常只在其姓氏前加“Mr.”“Mrs.”,男子统称“Mr.”,称已婚女士“Mrs.”未婚女士“Miss”。

二、中西文化差异现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中西方称呼语文化语用差异

中西方称呼语文化语用差异

中西方称呼语文化语用差异沈丽红英语101不同国家有其特定的称呼语系统,称呼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因为从称呼语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语用功能差异、语言伦理差异,甚至还能从中看到中西方思维的差异。

“称呼”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第一个用作动词,是“叫”的意思;第二个用作名次,是指“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如同志、哥哥等”。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基石,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受到其文化的影响并形成,因此,通过语言可以了解民族的文化特点。

当然,称呼语既然是一种语言体系,那么它的产生与文化必然密切相关。

拙文试图从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称谓性别差异入手,来进一步揭示中西方称谓语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中西文化交际效果[1]。

Sapir指出“语言基本上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产物,因此,它必须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2]。

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相去甚远,被视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

英美文化被视为“我文化”,“个人价值至上文化”或“个人主义文化”。

中国文化被我们称为“我们文化”,“社团价值文化”或“集体主义文化”[3]。

我们可以以亲属称呼作为例子。

在英语文化中,无论性别、年龄、社会地位、权力大小,其平等的观念对称呼语的使用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其称呼语系统中,主要表现为性别和辈分之分,具体的同辈之间则没有长幼的区分,也没有父系和母系之分。

而汉文化中亲属的称呼语体系则划分得特别细致、复杂,不止不同辈的亲属之间有父系和母系的区分,同辈亲属之间的长幼也分得十分细致。

中国文化中,人们对自己伯伯或叔叔的子女分别称做堂哥堂弟堂姐堂妹姑姑的子女则分别称做表兄、弟、姐、妹,舅舅或姨姨的子女都称做表兄、弟、姐、妹。

这些都体现出我们民族文化中的重父系轻母系重男轻女的思想伯伯或叔叔的子女称做“堂”,意思是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是同根;而姑姑、舅舅及姨姨的子女称做“表”则意味着彼此不同姓,不是一族人。

英语中同辈之间的称呼语则不受父辈的影响。

英汉称谓语对比及其文化内涵

英汉称谓语对比及其文化内涵

英汉称谓语对比及其文化内涵称谓语在英汉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彼此关系的称呼方式,也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文化内涵。

下面是一些英汉称谓语对比及其文化内涵:1.先生/先生 - Mister在英文中,先生(Mister)是男性通用的称谓,无论是对陌生人,还是对熟人,使用都很普遍。

而在中文中,先生一般用于成年男性的尊称,比如老师、医生、律师等,但也可用于对长辈的尊称。

文化内涵:英文的先生更注重平等和礼貌,无论是对陌生人还是熟人都使用同一个称谓。

而中文的先生则更注重尊敬和尊重,尊称一些特定职业的男性。

这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对待尊重和互动方式的不同心理取向。

2.女士/太太 - Mrs.在英文中,女士(Mrs.)是已婚女性的尊称,太太(Miss)则是未婚女性的称谓。

在中文中,女士(或夫人)通常用于对年龄较大、地位较高的女性的尊称,而太太则用于对已婚女性的通称。

文化内涵:英文的Mrs.和Miss体现了西方文化对性别和婚姻状况的不同标准,更注重个人独立和身份识别。

而中文的女士/太太则更注重对女性的尊重和礼貌,反映了中国文化中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价值观。

3.阿姨/叔叔 - Aunt/Uncle在英文中,Aunt和Uncle是亲戚关系中的称谓,但也可用于对年长者的尊称。

在中文中,阿姨和叔叔则更广泛地用于年长者的尊称,无论是否有亲戚关系。

文化内涵:中文的阿姨和叔叔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尊老敬老的传统。

而在英文中,Aunt和Uncle则更注重与亲戚关系的联系,反映了家庭在西方文化中的重要性。

4.小姐/奶茶妹/女神 - Miss在中文中,小姐(或姑娘)是对未婚女性的通称。

而奶茶妹和女神则是一些网络流行语,用于对外貌或魅力相对出众的年轻女性的美称。

在英文中,Miss通常用于对未婚女性的尊称。

文化内涵:中文的小姐和网络流行语奶茶妹、女神,都源于中国的饮食文化和娱乐文化,更注重对女性的美貌和吸引力的赞誉。

英汉称呼语中的文化差异

英汉称呼语中的文化差异

英汉称呼语中的文化差异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ddress TermsAbstractAt present,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of Chinese and westernare in mutual and interact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are more and more apparent,people faced all kinds of barrier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talks about the culture differences and their caus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ddress terms. It requires people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use English and Chinese address terms. At firs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and function. Then, the writer will compare English and Chinese personal names, kinship address terms, title and pronoun to clearly show the differenc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ddress terms. This paper also gives correct strategies to get rid of the conflicts. At last, the writer will summarize subject according to this paper.Key words:address terms, difference, culture, causes摘要目前,随着中西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中西方称呼差异越来越明显,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障碍。

英汉称呼语的差异及其原因探析英汉称呼语中的文化差异

英汉称呼语的差异及其原因探析英汉称呼语中的文化差异

英汉称呼语的差异及其原因探析英汉称呼语中的文化差异称谓语词的选择问题是社会语言学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国内外语言学界就这个问题都展开了系统的、专门的研究,其中不同语系之间称呼语的比较研究更是引起了研究者们普遍的兴趣。

由于每种语言的称呼语体系都包含着其特定的文化内涵,暗含着一个民族历史的、文化的积淀,因此,不同语言之间的称呼语体系的比较分析在社会语言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英语和汉语作为当今世界上两种最主要的语言系统,对其称呼语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尤为必要。

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称呼”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

在语言交往过程中,称呼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词语,往往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

不同的称呼不仅反映了交谈双方的身分角色、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而且实现了交际双方的感情交流。

一、英汉亲属间称呼差异及原因(一)父系血缘与母系血缘的区别汉语亲属间的称呼讲究血缘关系,分母系和父系。

汉文化非常注重父系亲属的身份和地位。

父系是正宗,是传宗接代的、自古以来享有继承权的血缘。

而母系是不能传宗接代、没有继承权的,“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

父系亲属有“爷爷”、“奶奶”、“伯伯”、“姑姑”等称呼,相应的母系亲属则分别有“外公”“外婆”“舅舅”“姨妈”。

孙辈中,也讲究父系的才是正宗的“孙子”、“孙女”,而母系的是“外孙”、“外孙女”。

对丈夫的父母叫“公公”、“婆婆”,对妻子的父母叫“岳父”、“岳母”。

而英语中,不分男方亲属与女方亲属。

“爷爷”、“外公”共用grandfather 这个词。

“奶奶”和“外婆”都叫grandmother。

而“伯伯”、“叔叔”、“舅舅”、“姨父”、“姑夫”和“伯妈”、“婶婶”、“舅妈”、“姨妈”、“姑姑”等则一律称uncle和aunt。

对配偶的亲属,都加一个“in-law”来称呼。

如“公公”和“岳父”都是father-in-law。

像这样,配偶的亲属在英语中一律加一个词缀“-in-law”,这样的称呼首先强调的是其亲属关系的法律意义。

中西方称呼语文化语用差异

中西方称呼语文化语用差异

中西方称呼语文化语用差异摘要:本文从称呼语的概念和作用入手,结合中西方称呼语误用的具体实例,进一步从三方面引出中西方称呼语差异的一般规律,进而深入分析了这种差异背后所反应的中西方的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了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了解中西方称呼语文化语用差异的意义与必要性。

关键词:中西称呼语;差异;文化因素;意义一、引言称呼语是人们在日常语言交际中彼此间当面招呼对方时使用的名称。

称呼语的正确使用不但能够保持、加强、甚至建立各种人际关系,还能够帮助避免误解和语用失误并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

所以,对于中西方称呼语的对比研究具有实际的意义和重要性。

根据人的社交群体的亲属关系,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1.亲属之间,包括直系、近亲及远亲 2.朋友、同学、同事、师生、上下级等关系密切及关系一般的熟人 3.非熟人的其它社会关系来阐述中西方称呼语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差异背后所体现的中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差异。

二、中西方称呼语语用失误实例有这样的一个情景:英语教师走上讲台,然后对着全班同学说“Class begins.”,这个时候班长就说“Stand up.”,接着同学们起立并且异口同声地说“Good morning, teacher.”,这时候老师会说“Good morning, students.”,最后班长说“Sit down, please.”。

这样的情景不知重复了多少次,而且好像我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意识到teacher 和student 在英语中是根本不能用作称呼语的。

另外几个例子:一位中国留学生初到美国,当他对房东老太太称呼“Grandma”时,被对方明确回绝,她宁愿留学生直呼其名,而不愿领受“奶奶”的尊称。

因为在英美文化中,即便真是耄耋老人,只要他头脑清醒,也不愿听陌生人喊他“老爷爷”或“老奶奶”。

与此相反,在操英语的本族人之间,老者有时会称呼年轻人为“son”以表示亲切,而并没有侮辱他人的意思。

论中西方称谓的文化差异

论中西方称谓的文化差异

论中西方称谓的文化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in kinship terms[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文章将中英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交际称谓,并分别从家庭结构和血统观念、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等级制度、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宗法观念、礼貌原则等文化角度审视了这两种称谓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差异并揭示其中所隐含的文化意蕴。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 kinship term is not only a part of language but also a kind of cultu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kinship terms reflec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to some extend. This article will see the differences of kinship term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 also reveal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 in it through depar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lie in the family structure, consanguinity, patriarchy concept, culture adoption and courtesy principle.[关键词]中西方;称谓;文化差异Key words: East and West; kinship term; cultural difference“称谓”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中英文化差异英语例子

中英文化差异英语例子

中英文化差异英语例子
中英文化差异是指中国和英国两个国家之间在文化方面存在的
差异。

这些差异涉及到语言、礼仪、价值观、风俗习惯等方面。

下面是一些中英文化差异的英语例子。

1. 礼貌用语:在中国,人们经常使用称呼带有尊敬意义的词语,比如“先生”、“女士”、“老师”等。

而在英国,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名字或者直接称呼对方。

例如,在中国,你可能会说“先生,您需要帮忙吗?”而在英国,你可能会说“John,你需要帮忙吗?”
2.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们经常共享一道菜,并使用公筷夹菜。

而在英国,每个人通常会被分配一份自己的食物,并使用个人的餐具。

此外,在英国,人们吃东西时会使用刀和叉,而在中国,使用筷子。

3. 时间观念:在中国,准时到达是一种尊重他人和被尊重的表现。

迟到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而在英国,对时间更加灵活,迟到一两分钟是可以接受的。

此外,在中国,人们更注重长期的计划和目标,而在英国,更注重即时的利益。

4. 交流方式:在中国,人们倾向于间接表达,措辞委婉。

直接表达可能被认为是冒犯或失礼。

而在英国,人们更直接和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5. 社交礼仪:在中国,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经常会互相敬酒,以表达友好和尊重。

而在英国,人们更注重个人空间和自由,不会强迫别人喝酒或者参加活动。

这些只是中英文化差异的一小部分例子。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中西方称呼语差异

中西方称呼语差异
中国
通常使用“爸爸”、“妈妈”或“爹 ”、“娘”等称呼,表示亲昵和尊敬 。
兄弟姐妹间的称呼差异
西方
直呼其名或使用昵称,如“David”或“Emily”。
中国
除了直呼其名外,还可以使用“哥哥”、“姐姐”、“弟弟”或“妹妹”等称 呼,表示亲缘关系。
祖父母与孙子女间的称呼差异
西方
通常使用“Grandpa”或 “Grandma”来称呼祖父母,孙子女 则直呼其名。
VS
中国
在商务场合,通常使用姓氏和职务或行业 职称来称呼对方,例如“刘总”或“赵律 师”。
03
CATALOGUE
中西方对亲戚称呼的差异
对长辈亲戚的称呼差异
中文称呼
在中文中,对于长辈亲戚,我们通常会使用敬语和尊称,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以表 达尊敬和亲密。
英文称呼
在英文中,对于长辈亲戚,一般使用“Mr.”、“Mrs.”或“Miss.”加上姓氏来称呼,如“Mr. Smith”、“Mrs. Johnson”等,较少使用亲昵的称呼。
中国
祖父母通常被称为“爷爷”、“奶奶 ”,而孙子女则使用“爷爷”、“奶 奶”来称呼,表示尊敬和亲昵。
02
CATALOGUE
中西方社交场合称呼差异Leabharlann 正式场合的称呼差异西方
在正式场合,通常使用姓氏和头衔来称呼对方,例如“Mr. Smith”或 “Professor Johnson”。
中国
在正式场合,通常使用姓氏和职务来称呼对方,例如“张主任”或“李经理”。
对警察、法官的称呼差异
要点一
总结词
在警察和法官的称呼上,中西方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国 更注重职务和职称,而西方更注重关系和姓名。

中英称谓语差异

中英称谓语差异

浅析称谓语中折射的中西文化差异—以汉英对比为例摘要:称谓是在人类社会中用来对特定人际关系和身份角色的称呼,称谓是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的标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文化和思维及交际方式。

而每个国家和民族由于历史文化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反映在称谓上也就体现出了一定的差异。

称谓大致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类,本文将以跨文化交际为视角,比较汉、英两种语言中亲属称谓的差异,并以此来探微两种语言各自承载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称谓语中西文的差异汉英对比一、亲属称谓语的差异(一)血缘关系亲属称谓的差异中国的亲属称谓词语中血亲(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与姻亲(由婚姻关系结成的亲属)、宗族(父系亲属)与非宗族(母系亲属)之间有非常严格的区分。

而英语中的亲属称谓词是没有这样的划分。

如下表:从表格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比较繁多、驳杂,英语则相对简单、明了。

(二)非血缘关系亲属称谓的差异非血缘关系亲属称谓具有模拟亲属称谓的性质,也是亲属称谓语的一种泛化现象,主要是称呼那些没有血缘和姻亲关系的人,表示对他人的亲切与尊敬,还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家国同构”、“集体主义”的观念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习惯把个人看做是集体的一个部分。

因此,亲属称谓的泛化在汉语里非常普遍。

根据年龄、身份、场合等不同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称谓词语,比如“阿姨”是用来敬称母亲辈且年纪比母亲小的女性年长者,我们可以称她为:阿姨(姓+阿姨,姓+姨)或者是职业类名+阿姨,如“售货员阿姨”等;另外,像“大爷”、“大叔”、“大姐”、“小妹”这样的词使用得也非常广泛,这些词都非常有助于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使接下去的谈话更加顺畅。

而英语中的亲属称谓泛化现象就远不及汉语的普遍,有些较为传统的家庭可能会将“uncle”和“aunt”来称呼非亲属成员,例如,“aunt Sarah”、“uncle Michael”等;有时一些被大家广泛熟知的称呼被泛指为一类群体,比如“Uncle Tom”就是由于《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一书的流传,在近些年已变成了那些被指责投靠白人的非裔国人的绰号。

汉英文化差异之汉英称谓对比

汉英文化差异之汉英称谓对比

汉英文化差异之汉英称谓对比摘要:称谓是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的人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的身份的称呼,它反映着一定社会文化或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汉英国家不同的文化制度、文化取向、社会格局等,也使称谓词变得差异悬殊。

关键词:汉语英语称谓差异比较一、引言语言是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从其社会属性看,言语交际是最主要的功能,而称谓是开始交际的第一步。

在许多情况下,称谓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发话人总是既要根据对方的年龄、地位、职业、身份、辈份,又要考虑自己的远近亲疏,感情深浅,以及说话场合等因素选择称呼。

受话人会根据别人对自己的称呼来推测和了解发话人的意图,从而做好进一步交际的准备。

因此,称谓是一个敏感的语项。

可以说,如果不知道如何称呼对方,或称呼不够得体,交际渠道将比较难以保持畅通或被迫中断。

各种语言由于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其所发展的称谓系统也迥然有别。

对这种差异认真加以对比研究,既有利于揭示使用该语言民族的文化特点,又有助于使用该语言进行得体自如的交际活动。

汉语和英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都在十亿以上,对二者称谓系统的研究,无疑更具有广泛意义。

二、差异比较按照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汉英称谓系统大致可分为两类:亲属称谓系统与社会称谓系统。

以下就依据这两种分类方式进行详细对比论述。

(一)、亲属称谓语汉语中亲属称谓语系统内涵十分复杂,通常是与血缘、婚姻、家庭等内容联系在一起的。

一般常见的亲属称谓语系统有:(1)核心家庭的亲属关系称谓语;例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

(2)由血缘关系形成的核心家庭之外的亲属关系称谓语。

例如,向上有(外)祖父母、(外)曾祖父母等,向下有(外)孙子/女、(外)曾孙子/女等,向两旁有父方的堂兄弟姊妹,姑表兄弟姐妹,还有母方的舅表兄弟姐妹、姨表兄弟姐妹等。

(3)由婚姻关系形成的亲属关系称谓语;例如:公婆、岳父母、媳妇女婿、姐夫妹夫、大伯子小叔子、大姑子小姑子、大姨子小姨子、姐夫妹夫、儿媳女婿、襟兄襟弟、伯母、婶母、舅母、姑父、姨父等。

中西称呼的差异

中西称呼的差异

中西称呼的差异中西称呼的差异近年来,许多讲英语的人常常用名宇称呼别人(如:Tom,Michael,Linda,Jane等),而不用某某先生、某某太太或某某小姐(如:Mr Summers,Mrs Howard,Miss Jones等)。

这种做法在美国人中尤为普遍,甚至初次见面就用名宇称呼。

不仅年龄相近的人之间这样称呼,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没有不尊重对方的意思。

可以听到孩子叫年长的人Joe,Ben,Helen,等。

甚至孩子对父母或祖父母也可以这样称呼。

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也是这样的。

例如,许多大学生叫老师的名字。

老师们对这种做法并不反感,也不认为学生不尊重自己或过于随便;他们反而认为学生能这样做,正好说明自己待人友好,平易近人。

这当然与中国的习惯完全相反。

中国孩子对祖父母,学生对老师,若直呼其名,成年人的反应是可想而知的;孩子会挨一顿骂,甚至会挨几巴掌。

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时,往往用“二哥”、“三姐”、“四婶”、“周大伯”之类。

这些称呼不可用于英语。

用英语称呼时不论对男人还是女人,一般直呼其名就行了。

主要的例外是:称父母为Dad,Mom,Mum,Mother等,称祖父母为Grandpa,Grandma等,有时称年长的亲戚为Aunt Mary或Uncle Jim(注意:一般用名字,不用姓)。

就连对这种亲属关系,美国人也倾向于用名字相称,,不用表示亲属关系的词语。

应当指出,Brother Joseph或Sister Mary之类的称呼只用于天主教团体和某些别的宗教或职业团体。

中国人称呼别人时,有时称此人当时所担任的职务,前面加上他的姓,如“黄局长”、“林经理”、“马校长”之类。

但是,很少听到讲英语的人称别人为Bureau Director smith(史密斯局长),Manager Jackson 杰克逊经理),Principal Morris(莫里斯校长)。

只有少数职业或职务可用于称呼。

如医生或有博士学位的人称Doctor;有权主持法庭审判的人可称Judge——。

浅析中英称谓差异及原因

浅析中英称谓差异及原因

浅析中英称谓差异及原因称谓语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

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英汉称谓用语大致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类。

它们在区分血亲姻亲、宗族与外族以及亲属称谓泛化等方面都有差异。

这与两国在宗法观念与法制思想、等级制度与宗教影响、社会制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不同有关。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

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

由于人类的繁衍生息是相通的,各个民族都具有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属称谓系统总体来说,汉语称谓语要比英语称谓语繁杂细致得多。

亲属称谓有两种,一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称谓,;另一种是非血缘关系之间社会人的称呼,这种称谓其实有一定的社交功能,是为了拉近彼此的关系而采用的。

社交称谓是指除去亲属称谓以外的,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称谓习俗。

社交称谓又分为非亲属称谓和语境称谓。

非亲属称谓是以社会生活中在“人”这个本位上,除去表示亲属关系的称谓而外的那些表示人际关系的称呼。

一、英汉亲属称谓的差异中国传统的家庭构成模式是以父子为中心的。

在家庭中要严格遵守长幼有序、长尊幼卑的宗法秩序,年龄的大小、辈分的高低是极为重要的区分依据。

因此,在亲属称谓里,亲属关系规定得十分清楚严格,不容许有丝毫的含混马虎。

同辈分的要区分哥哥和弟弟、姐姐和妹妹、伯父和叔父、伯母和婶母。

不同辈分的称谓是长辈可以直呼晚辈的名,也可以连姓一起称呼;晚辈对长辈则只能严格按照其相应的称谓来进行称呼,直呼其名是万万不可的。

英语中的亲属称谓则不区分长幼,辈分高低也不太讲究,所以,称谓词比较笼统概括。

如姐妹、兄弟各只对应一个词;非直系亲属中,长一辈的男性一概称“uncle”,女性一概称“aunt”;而同辈的不论男女,一律称“cousin”。

中英文称呼文化差异

中英文称呼文化差异
呼也必须符合 彼此之 间 的辈份关 系 。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素有“ 礼仪之邦” 的称号 ;而 英语 国家受到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 的影响 , 言 在语
上追求 的是人格 和地位 的平 等 。 因而在称 呼上 中文和英 文有着截然不同的称呼方式 。 中文有一套严谨的称呼体 系 , 同辈份 、 同职位 、 不 不 亲属 之 间 以及 陌生人 之 间 的称 呼必须符合彼此之间的辈份 、 身份和地位 。而英文的称
呼相对来说条条框框比较少 , 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直 呼对方的名字 , 无视对方的年龄 、 身份或地位 。 一、 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中国是一个讲究礼仪 的 国家 ,因此在称 呼上很重 视辈份 的区分 。长辈就是长辈 , 而晚辈就是 晚辈 , 辈份 不能乱 了。在称呼上最好要体 现 出彼此之 间的辈份关
you"。在外国影片或电视上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个环节,
就是父亲或母亲在小孩子睡觉之前 ,先在他额头上亲
女合称为堂兄妹, 姑姑的儿女则为表兄妹。而母系方面
的称呼就相对 比较简单 。母亲的父亲称为外祖父 ( 外
一下, 再跟他说句‘love you" , `I 然后才离去。 由于从小就
纪念或怀念。 比如美国现任总统George W. Bush。 他的名 字就跟父亲(George Bush) 的一样。这在中国人看来是
非常不可思议的。中国人在命名 的时候 , 晚辈 的名字不 能跟长辈名字 的任何一个字重复 ,否则就是 对长辈 的 极 度不 敬 。 比如 薛 宝钗 如果 跟贾 宝 玉婚 后 生 了儿 女 的 话, 那么他们的名字中就不能有宝 、 、 玉 钗等字, 也不准
就算某位“ 晚辈” 的年纪其实要 比“ 长辈” 大很多 , 也应该按照辈份来称呼该“ 长辈” 。所以, 在中国能见到 的一个奇特 现象 , 就是一个 头发灰 白的老翁 , 却很有 可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看中英称谓语的文化差异-2019年精选文档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看中英称谓语的文化差异-2019年精选文档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看中英称谓语的文化差异一、称谓语的定义称谓语是指人际之间用作称呼的语言习俗,包括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称谓语又叫称呼语,是说话人用来指称交谈对象名字的语言项。

不同称谓语的使用选择可以反映交谈双方的社会或家庭关系,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也会用不同的称谓来传递对对方的态度和身份认定。

二、中英称谓语的文化差异称谓语是一种语言符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反映出交际双方在选择称谓语的过程中所遵循的社会规则和文化价值观。

中英称谓语的主要形式虽然基本相同,但由于这两种语言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其遵循的社会规则和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大不相同。

1.中英亲属称谓语的对比家庭是一个社会的组成细胞,虽然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中家庭的组成结构、人口规模和内涵都不尽相同,但任何一种语言都无一例外地有一套亲属称谓系统以表达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点上,汉语尤为突出,其拥有的大量亲属称谓语和复杂的用法令不少外国人叹为观止。

而相比之下,英语中的亲属称谓语却简单许多。

1.1普通亲属称谓语亲属称谓语是为了亲属之间相互称呼和区分亲属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

汉语中庞杂的称谓语使得中国人能够准确地区分和细化亲属关系。

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以及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都有着严格的定义和区分,亲属年龄上的差异在称呼中也一目了然。

例如,父亲的兄长被称为伯伯,他的妻子被称为伯母;父亲的弟弟被称为叔叔,他的妻子则被称为婶母。

在此基础上,人们又加上数字以表达亲属间的长幼尊卑,如大伯、二姑、三叔、大舅等等。

英语的亲属称谓语则简单许多。

比如,brother,sister,uncle,aunt,grandparent就可以基本涵盖全家几代人的称呼,英语中的单个词在汉语中有着多种解释。

最明显的区别是,英语中人们可以直接称呼他们长辈的名字,汉语则不能。

夫妻之间的称谓语总体上是相同的,英汉两种语言都可以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

然而,英语中还有很多昵称,如“my love,my darling,my sweet h eart”。

英汉社交称谓语差异对比

英汉社交称谓语差异对比

英汉社交称谓语差异对比社交中的称呼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称呼往往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中英文社交称谓不同,通过对比分析两种语言中的称呼,可以更好地了解两个文化之间的差异。

在英语中,称呼通常包括Mr.、Mrs.、Miss、Ms.等。

Mr.是对男性成人的尊称,在正式场合中往往用于对未婚男性的称呼,例如Mr. Smith。

Mrs.则是对已婚女性的称呼,例如Mrs. Brown。

Miss是对未婚女性的称呼,例如Miss Jones。

而Ms.则用于女性成人的称呼,不分已婚与未婚,例如Ms. Chen。

在正式场合中,称呼通常以姓氏为主。

相比之下,中文的称呼更加繁琐复杂,一般包括姓氏、职业、学位等因素。

例如,对于男人和女人的尊称,可以用“先生”和“女士”等词语,例如张先生、李女士等。

对于一些职业人士例如医生、教授,可以用其职称和姓名来称呼,例如张医生、李教授等。

在一些特殊场合比如敬称,可以加上一些特殊词句来称呼,例如“尊敬的”和“敬爱的”等词语。

虽然中英文的社交称谓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实际的社交场合中,人们也会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地位、关系等因素来选择称呼。

例如在英语中,多数情况下姓氏加Mr./Mrs.就可以了,但如果和朋友交往再熟悉一些可能就会用名字或小名称呼。

在中文中,如果是同龄人之间或者是比较熟悉的人,则可以用亲昵的称呼,例如“哥哥”、“姐姐”、“妹妹”等。

总的来说,社交称呼是反映出一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英文社交称谓虽有差异,但爱存亲情、朋友之间的互动同样充满了友好和亲切。

随着跨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相互了解、相互包容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重要,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社交称呼进行比较研究,也能帮助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建立友谊与合作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更为开放, 更为容易表达了。 二 、晚 辈 对 长 辈 的 称 呼 中文中晚辈对长辈的称呼就严格了很多。一般来
说, 晚辈必须按照辈份来称呼长辈。如果晚辈对长辈直 呼其名, 肯定会被当成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是一个没有 教养的野孩子。晚辈对长辈必须是毕恭毕敬的, 所以称 呼也必须符合彼此之间的辈份关系。
就 算 某 位 “晚 辈 ”的 年 纪 其 实 要 比 “长 辈 ”大 很 多 , 也应该按照辈份来称呼该“长辈”。所以, 在中国能见到 的一个奇特现象, 就是一个头发灰白的老翁, 却很有可 能叫一个咿呀学语的婴儿“小叔”。这 位老翁并没有叫 错, 他的这个称呼, 就是根据辈份而叫的。
而英语中的这种限制就放宽了很多。英语中讲究 的 是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平 等 。这 种 平 等 不 仅 体 现 在 阶 级 上 , 也体现在人格上、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上。所以 , 英语的 称谓中不怎么讲究“辈份”。晚辈除了可 以按“辈份”称 呼长辈外, 有时也会直接叫长辈的名字。其中如果两个 人之间真的存在血亲关系, 那么就会按照长幼顺序来 称呼, 晚辈可以以“关系+名字”的方式 来称呼长辈。比 如Bob要叫他的叔叔Jack, 那么他可以叫“Uncle Jack”。
在亲属关系的称呼上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 那就 是在中国, 娶进门的媳妇( 或女婿) 要比儿子( 女儿) 小 一辈, 在称呼上也得体现出这种谦卑。所以, 儿媳妇( 或 女婿) 对长辈的称呼要跟孩子对长辈的称呼一样, 而不 是跟丈夫( 或妻子) 的一样。媳妇叫丈夫的大哥得叫伯 父, 叫丈夫的弟弟叔父, 姐妹为( 大) 小姑子等。称他们 的 配 偶 也 应 相 应 地 叫 伯 母 、婶 母 等 。而 丈 夫 在 称 呼 妻 子 的亲戚时也得自降一辈, 管妻子的兄弟叫( 大) 小舅子, 姐妹为( 大) 小姨子。
2008年1月号上旬刊 ○ 文化艺术研究
中英文称呼文化差异
杨晓娜
( 韩山师范学院, 广东 潮州 521041)
摘 要: 本文从七大方面着手, 探讨了中英文称呼 方面的差异。中文有一套严谨的称呼体系, 不同辈份、 不同职位、亲属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称呼必须符合 彼 此 之 间 的 辈 份 、身 份 和 地 位 。而 英 文 的 称 呼 相 对 来 说 条条框框比较少, 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直呼对方的 名字, 无视对方的年龄、身份或地位。
39
○ 文化艺术研究 2008年1月号上旬刊
姨母的儿女则合称为表兄妹。因此, 通过对各人的称 呼, 很快就能推断出彼此之间的关系, 究竟是内亲还是 外戚, 了然于目。
英语对亲属关系的区分不是很明显。在称呼时只 要辨别出性别就可以了。所以, 上述的各种称呼在英文 中可大大缩水。( 外) 祖父可称 为grandfather, ( 外 ) 祖 母 是grandmother, 伯父 、叔父、姨父和舅父可统称为uncle, 而 伯 母 、婶 母 、姑 姑 和 姨 母 则 是 aunt, 堂 表 兄 妹 也 简 单 地称为cousin就行了。因此, 如果单纯依靠这六个词, 是 无法准确地判断出彼此之间的关系和年龄大小的。在 阅读时要依靠上下文, 根据语境和对话才能判断出彼 此 的 关 系 , 才 能 正 确 地 译 出 各 个uncle、aunt和cousin的 关系。
三 、亲 属 关 系 的 称 呼 “在 亲 属 称 谓 中 , 汉 语 有 ‘三 亲 六 戚 ’的 说 法 , 祖 、 父 、伯 、叔 、姑 、哥 、姐 、弟 、妹 、外 祖 、舅 、姨 体 现 了 内 亲 外 戚 、长 幼 有 序 、远 近 不 同 的 亲 情 关 系 ”[ 1] 。 中 文 的 亲 属 称 呼立足于男系亲属, 而且各种亲属关系有各种不同的 词来称呼。 父亲的父亲称为祖父 ( 公公) 、母亲为祖母( 婆 婆 ) 。 父亲的哥哥叫伯父, 弟弟叫叔父, 姐妹叫姑姑, 其相对 应的配偶分别称为伯母、婶母、姑父。伯 父和叔父的儿 女合称为堂兄妹, 姑姑的儿女则为表兄妹。而母系方面 的称呼就相对比较简单。母亲的父亲称为外祖父 ( 外 公) 、母亲为外祖母( 外婆) 。母亲的兄弟称为舅父, 姐妹 叫姨母, 其相对应的配偶分别称为舅母和姨父。舅父和
英语中强调的是人生来平等, 所以陌生人之间的 称呼不必理会年龄差距。小孩子跟成年人之间如果没 有亲属关系 , 一般不叫爷爷、奶 奶、叔叔或阿姨的 , 而是 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
六、愤怒时( 小子、老子等) 中文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语言。称谓除了可以在称 呼别人时使用之外, 在愤怒时表达怒气的时候也可以 派 上 用 场 。这 一 类 的 称 谓 语 主 孙子等。比如: “你这臭小子, 看姑奶奶( 老子) 不好好 收拾你! ”在这句话中, 两个人之间其实并不存 在任何 关系, “臭小子”是对对方的贬称, 而“姑奶 奶( 老子) ”则 是对自己的称呼了。翻译时应辨清这些关系, 以免被误 导, 真的翻译成“son”和“grandaunt”了。 七 、农 村 地 区 特 色 称 呼 在中国的山区和农村地区, 还存在着对孩子的一 种特殊称呼方式。称呼孩子的时候不是叫名字, 而是给 孩子另起一个名字, 这个名字通常是家里的牲畜, 如 狗、猫、猪等, 越贱的名字越好, 如狗娃子、狗子等。这一 类称呼并不是对孩子的侮辱, 而是家长怕孩子养不活 而专门起的。他们相信越贱的名字越能表示这个孩子 在世上越不占重量, 因而越容易存活下来。所以, 这种 称呼其实带着家长对孩子生存的祝福和期望, 带有浓 厚的地方特色。 小结 受国情和文化的影响, 中文对称呼的要求比较严 格。亲属之间、前辈和晚辈之间、陌生人之 间的称呼截 然 不 同 于 英 文 。而 且 在 愤 怒 的 时 候 、农 村 地 区 表 达 祝 福 和期望的时候, 都可以在称呼上表达出来。这是中国语 言的一个特色所在。而英语在语言上追求的是平等, 不 需要在称呼上体现人与人之间身份地位的差距, 因而 更倾向于用姓名来称呼对方。在英语学习中, 应细心观 察这些细微的文化差异, 日积月累, 才能更好地掌握这 门语言, 在与英美人士沟通时才不会闹出笑话。
英文称呼中还有一点与中文不一样的地方。在英 文中, 可以用长辈或先祖的名字来给小孩子命名, 以示 纪念或怀念。比如美国现任总统George W. Bush。他的名 字就跟父亲( George Bush) 的一样 。这 在 中 国 人 看 来 是 非常不可思议的。中国人在命名的时候, 晚辈的名字不 能跟长辈名字的任何一个字重复, 否则就是对长辈的 极度不敬。比如薛宝钗如果跟贾宝玉婚后生了儿女的 话, 那么他们的名字中就 不能有宝、玉、钗等字 , 也不准 出现其近亲名字 中的字, 如元、探、惜、迎、春等, 因为元 春 、探 春 、惜 春 和 迎 春 是 宝 玉 的 姐 妹 , 也 就 是 他 们 的 姑 姑了。
英 语 的 称 谓 主 要 是 运 用 Mr.、Mrs.、Miss.和 Ms.这 四 个词。其中, Mr.是用来称呼男性的。任何未婚或已婚的 男子, 都可以用Mr.+姓这种方式称呼。如John Smith这个 人, 可以称为Mr. Smith。而女性的称呼语有三个, 分别是 Miss.、Ms.和Mrs.在这三个词中, Miss.是用来称呼未婚女 子的; 而Mrs.则是已婚妇女的称呼。然而, 随着时代的进 步, 西方职业女性越来越不满意这两种称呼方法, 她们 认为工作能力跟婚姻关系挂不上钩, 在工作中无须在 称呼上体现她们的婚姻状况, 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倾向 于使用Ms.( 女士) 这个中性词。
一 、长 辈 对 晚 辈 的 称 呼 中国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 因此在称呼上很重 视辈份的区分。长辈就是长辈, 而晚辈就是晚辈, 辈份 不能乱了。在称呼上最好要体现出彼此之间的辈份关 系。长辈对晚辈主要的称呼方式就是直呼其名, 或者是 用昵称称呼孩子。如张三在叫子女的时候, 既可以直接 叫 孩 子 的 名 字 : “晓 丹 , 过 来 一 下 。 ”也 可 以 表 示 亲 昵 : “丹丹, 过来一下。”在表达上, 最能体现出父母 的爱的 称呼, 也就是“宝贝儿”了。但是, 这种称呼 方式只是年 轻夫妇为表示对儿女的喜爱才用的。老一辈的人一般 很少这样称呼孩子。 而 在 英 语 中 , 长 辈 对 晚 辈 也 是 直 呼 其 名 。 如 Mr. Smith在 叫 孩 子 的 时 候 , 可 以 叫 “Jackie”, 也 可 以 用 昵 称 “Jack”。而如果是爱语的话, 则比中文多了很多了。比 如, 他可 以 叫 “sweetheart”( 甜 心 ) , 也 可 以 叫 “honey”( 甜 心) , 当然也可以叫“darling”( 亲爱 的) , 更不用提“baby” ( 宝贝儿) 了。 英文之所以比中文多这么多表示爱的昵称, 跟国 情、文化不无关系。中国受到多年孔孟思 想的影响 , 行 为相对比较拘谨, 感情不轻易外露。就算是家人之间, 一生也难得说几次“我爱你”。取而代之的, 是用行动来 表达爱。所以在昵称上, 能用的词屈指可数。而外国人 则更忠实于自己的感情, 更易于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 情 。 他 们 几 乎 每 天 都 会 跟 家 人 或 爱 人 说 一 句 “I love you”。 在 外 国 影 片 或 电 视 上 经 常 可 以 看 到 的 一 个 环 节 , 就是父亲或母亲在小孩子睡觉之前, 先在他额头上亲 一下, 再跟他说句“I love you”, 然后才离去。由于从小就 培养孩子敢于表达感情, 所以相对来说, 外国人在感情
在称呼时还应注意, 中文有时为了表示亲切或礼 貌, 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 运用一些诸如 爷爷、大爷、奶 奶 、大 妈 、叔 叔 、阿 姨 、大 姐 、小 弟 之 类 的 词 。但 在 这 种 语 境中, 说话者之间是没有亲属关系的, 并不是真正的亲 人。因此, 不必译成grandpa、grandma、uncle或aunt等。
关键词: 称呼 文化 差异 亲属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 ; 而 英语国家受到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在语言 上 追 求 的 是 人 格 和 地 位 的 平 等 。因 而 在 称 呼 上 中 文 和 英 文 有 着 截 然 不 同 的 称 呼 方 式 。中 文 有 一 套 严 谨 的 称 呼 体 系, 不同辈份、不同职位、亲属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称 呼 必 须 符 合 彼 此 之 间 的 辈 份 、身 份 和 地 位 。 而 英 文 的 称 呼相对来说条条框框比较少, 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直 呼对方的名字, 无视对方的年龄、身份或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