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寄情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教学设计

武威七中蔡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方式;

2、能够通过这些隐晦的图式发掘艺术家表达自我情感的方式;

过程与方法:

小组讨论探究,学会借助背景材料和画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分析作品包含的思想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逐渐养成深入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了解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方式;

2、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的。

教学难点

理解美术作品中渗透出的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审美价值。

教学方法示范赏析法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文学家、诗人的笔下,常常借助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比如,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同样,画家也会通过自己的画作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如,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中的“四君子”------梅、兰、竹、菊四种植物。为什么它们能博得文人雅士的喜爱呢?那是因为它们虽然只是植物,却别具君子之风。

梅(傲雪):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梅花以其“铁骨冰心,高风亮节”的形象,鼓励着人们自强不息。

兰(高洁):以它那朴素、清香的品格赢得文人对其青睐、更有很多画家通过画兰花表达自己高雅的性情、崇高的志向与骨气。(比喻人品“清高”)。

竹(虚心、劲节)(比喻“气节”)竹子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以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

菊(傲霜)清雅高洁,花形优美,色彩绚丽,自古以来被视为高风亮节、清雅洁身的象征,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直是文人雅士所向往的那种无拘无束、不受尘世沾污的世外桃源的生活。正是梅兰竹菊有了这些“君子之风”,它们才成为许许多多画家笔下的题材。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托物寄情------美术作品与艺术家情感表达的关系。

二、作品鉴赏:

1、植物的人格化:

(1)示范欣赏《墨梅图》梅花淡雅别致,梅枝劲直、挺拔。

阅读王冕的题画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提问:梅花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作者要画成“墨梅”?画面上除了梅花之外,还有许多文字,这些文字能否提供些信息?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示范欣赏讲解:一、二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既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塞在天地

之间。这种不流于世俗、傲骨铮铮的气节正是作为诗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这种不追求华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精神的表现方法正是作为画家的王冕的巧夺天工之处。

水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王冕是借用传统的表现方法,但在这里又赋予了新的含义:“不要人夸好颜色”,看重的是梅花的高尚品格。可见此图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结合王冕的背景材料说明他与元朝统治者的不合作。由于他的诗画不同凡俗,画誉越来越大,在北京期间,士大夫都争走馆下,求他画画,他常大笔立挥而就。据载,他不满于达官人向他求画,便画了一幅梅花悬在墙壁上,并题诗道“疏花个个团冰玉,羌吹它不下来。”表示不愿给他们作画。因他对统治者予以无情的讽刺,被认为是反对元朝,险些入狱。后来,他被迫埋名隐居到浙江枫桥县的九里山,白天种地、灌园养鱼,晚上读书、作诗画,过着清贫生活。他在屋的周围种了千株梅树,几百棵桃杏,题为“梅花屋”。王冕的生活经历对他的诗画影响很深,贫苦朴实的山村生活又赋予他的诗画以浓厚的生活气息。

(2)欣赏《墨兰图》

提问:图中的兰花有什么特殊之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学生小组讨论,畅所欲言。

教师点拨:解释“无根兰”的来历,说明兰花对郑思肖的特殊意义。郑思肖是宋元交接时期的人物,号“所南”,是怀恋南宋王朝的意思。他的“标准品牌”是“无根兰”,也就是说画的兰花没有根和泥土,别人问:根和泥土到哪里去了?他回答说,被番人(指蒙元统治者)掳去了!他画的兰花,除了表示一种高洁的品格之外,还寄托了作者强烈的政治意义,把花鸟画的托物寄情推到了新的高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植物形象具有比较固定的情感象征意义,但也有一些动植物形象只有在某些艺术家的笔下才具有特定的感情。下面,我们来欣

赏《墨葡萄图》。

(3)欣赏《墨葡萄图》

教师提问:结合画面题诗欣赏《墨葡萄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学生小组讨论,畅所欲言。

教师点拨:此画为水墨大写意,笔墨酣畅,布局奇特,老藤错落低垂,串串葡萄倒挂枝头,晶莹欲滴,茂叶以大块水墨点成,信笔挥洒,任乎性情,意趣横生,风格疏放,不求形似而得其神似:徐渭,生活于腐败黑暗的明朝后期。他从小聪明过人,富有军事才干,屡试乡试不中后便常与苏杭一带的文人雅士交游,成了一位兼善诗、文、书、画、戏曲乃至军事的天才,但是仕途却十分不顺“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用大泼墨的笔法,酣畅淋漓地挥洒了他内心的愤懑、抑郁、孤独和凄凉。是徐渭才情满腹而不得施展,历经劫难,心中愤懑悲歌的不平之鸣!

植物可以寄托人们的情感,那动物能否寄托人们的情感呢?

2、动物的人格化:

(1)欣赏《安晚帖》

教师提问:欣赏《安晚帖》,思考画家笔下的这条鱼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学生小组讨论,畅所欲言。教师评点。

教师示范欣赏:画中只用水墨表现了一条鱼,这条鱼的最大的特色就是白眼向人。八大山人朱耷,明室王孙,自满清立朝,他有一腔国恨家仇,不得不隐姓埋名以避杀身之祸。他画的这幅画,鳜鱼孤寂冷清且有点僵直,停住在深水中,鱼眼向上翻,白多青少;鱼嘴张而不语,一腔痛苦和愤懑可向谁言!正如他的生存境况。画上题了一首诗:“左右此何水,名之曰曲阿,更求渊注处,料得晚霞多。”用的是《世说新语》中的典故:谢万途经曲阿湖,谢曰:“故当渊注滞著,纳而不流(指水只流进去,不流出来)。”朱耷暗示自己如鱼处于一潭死水,复兴明朝的希望渺茫,今后只有独善其身,保持崇高的气节。

(2)学生自主欣赏《二马图》

3、静物的人格化:

(1)欣赏《艺术家的卧室》《画家的桌子》

教师提问:两件油画作品表现的都是艺术家的身边之物,也是他们非常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