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 第4章--寺观园林

合集下载

中外园林史

中外园林史

强月辉06《中外园林史》整理一.欧洲园林1.古埃及园林●时代:公元前3100~公元前332●国家:古埃及●时代特征:古王国时代崇尚宗教,中王国时代重视灌溉工业,新王国时代的埃及国力强盛,埃及园林也进入繁荣时代。

●园林类型:宫苑园林,圣苑园林,陵寝园林,贵族花园a.宫苑园林——底比斯法老宫苑:中轴对称格局,以栏杆和树木分隔空间,两边对称布置长方形水池,水池中轴线上有码头和瀑布。

有夹杂着狮身人面像的林荫道b.圣苑园林——德利·埃尔·巴哈利神庙:位于人为削成的三个台层上,其上种植香木,甬道两侧林荫树,乔木包围神庙c.陵寝园林——胡夫金字塔:高146m,边长232m,占地5.4公顷。

中轴线有笔直的圣道,塔前有广场,与正厅相望,周围种植椰枣,棕榈,无花果等d.贵族花园——特鲁埃尔·阿尔玛那遗址园林:以灌溉水渠分隔空间,中心是矩形园林,周围树木作队,种植棕榈,果树,柏树。

有花坛和绿篱●园林风格:强调种植果树、蔬菜、增加经济效益的实用目的;重视园林小气候的改善;花木排行作队,种类多;农业进步,灌溉技术提高;富含浓重的宗教色彩2.古希腊园林●时代: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国家:古希腊●时代特征:音乐,绘画,雕刻,建筑水平很高,民主思想发达。

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思想对整个欧洲园林有巨大影响。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产生促进了公共园林的发展。

使西方园林向秩序、规划、均衡方向发展●园林类型:庭园园林,圣林,公共园林,学术园林a.庭园园林——阿尔卡诺尔斯王宫:青铜铸围墙和门。

花园中有绿篱和菜地,有两座喷泉,一座是灌溉,一座是饮用。

园中有油橄榄,苹果,石榴,月桂等。

b.圣林——奥林匹亚祭祀场的阿波罗神殿周围的空地。

种植荫树,内设祭坛,雕像,瓶饰等c.公共园林——○1阿尔德米体育场:场中种植灌木和洋梧桐林荫树,有殿堂、祭坛、柱廊、凉亭和座椅,长椭圆形跑道○2帕加蒙城的季纳西姆体育场:有三个台层和神龛。

04园林的全盛期第4节寺观园林-中外园林史

04园林的全盛期第4节寺观园林-中外园林史

—第四章
园林的全盛期—
普救寺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永济县。元代王实甫《崔莺莺 待月西厢记》中说的“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 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普救寺内。 寺内有座方形砖塔,原名舍利塔,俗称莺莺塔。 这座塔同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河南宝轮寺塔、四川潼 南县大佛寺内的“石琴”,并称为我国现存的四大回 音建筑 。 五代时河东节度使叛乱,郭威领兵征讨,久攻不 克。郭威找院僧询问对策。僧人说,只要发善心,城 池即可攻下。郭威当即折箭为誓,表示决不加害百姓。 第二天,郭威的军队果然攻下州城,并遵守誓言,没 有杀戳一人。从此,西永清院便更名为普救寺。
—第四章
园林的全盛期—
—第四章
园林的全盛期—
—第四章
园林的全盛期—
—第四章
结构
园林的全盛期—
—第四章
园林的全盛期—
隋唐时期的佛寺建筑均为“分院制”,即由若干 各廊庑围合而成的院落组织为建筑群。大的院落或主 要殿堂所在的院落,一般都栽植花木而成为绿化的庭 院,或者点缀山、池、花木而成为园林化的庭院。 “水庭”是唐代寺观园林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从云南昆明圆通寺可看出。这种形式:正殿的东西两 侧伸出曲尺形回廊,经过东西配殿联接于南面穿堂殿 两侧。此回廊围合的庭院全部为水池——水庭,池中 央建八角亭,南北架石拱桥分别与正殿和穿堂殿前的 月台相连接。
—第四章
园林的全盛期—
大雁塔(楼阁式砖塔 ) 大雁塔之名的由来,据《大唐西域记》所载:有 一寺院,寺僧信奉小乘佛教。有一天,有一僧人见空 中群雁飞翔,开玩笑说:今日众僧午饭还没有食,菩 萨应该知道来的正是时候。话音未绝,只见一雁退飞 到此僧面前,折翅投身自殒。此僧将此情景说与众僧, 无不悲感交集,均说这是佛陀设法随机诱导,令我等 弃小从大,改信大乘,我等当以教奉。众僧遂埋雁建 塔,取名雁塔。大雁塔之名想必取源於此。

中外园林史 第4章--寺观园林

中外园林史 第4章--寺观园林

2.发展过程及成就
元代以后,佛教和道教已经失去了唐宋时期蓬勃发展的势头,逐渐趋于衰落。但 寺观园林和寺观建筑仍然不断兴建,遍布全国,而且相对集中在山野风景地区, 许多名山胜水往往 因为建置寺观而成为风景名胜区。 佛教和道教受到政府的保护,寺观的数量急剧增加,有庙、寺、院、庵、宫、观 共计187所,其中很多建置有园林。
二、寺观园林发展历程
(一)魏晋南北朝寺观园林
1.背景概况
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之说对于苦难的人民颇有迷惑力和麻醉作用,因而 受到普通人的信仰。加上统治阶级加以利用和扶持,佛教得以流行。佛教、道 教的盛行,使得佛寺和道观大量出现,遍布当时的市井、近郊及远离城市的山 林之中。
2.发展过程以及成就
道教开始于东汉,奉老子为教主。它讲究养生之道、长寿不死、得道成仙,符 合了当时统治阶级企图永享奢靡生活、永留人间富贵的愿望,因而不仅在民间 盛行,更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在当时的上流社会也兴盛起来。
2.发展过程与成就
清代自顺治帝定鼎关内,佛教发展日渐兴盛,寺庙园林也随之发展。自世祖定 鼎北京至康熙六年为止,仅二十余年间,兴建寺庙、修复旧寺之数额已超过明 代全盛时期。全国有大小寺庙多达79620余所。
清代的寺观园林按照位置、布局、功能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寺庙 庭园
二、是寺庙 附属园林
寺观园林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东汉的萌芽 期、魏晋南北朝的上升发展期、隋唐 的高潮建设期、宋元的成熟期和明清的衰退期。
时期
园林特点
东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唐时期 宋元代 明清代
少而精 繁花似锦,参天古木、鱼
跃鸟鸣,两相辉映 注重植树栽花 清净、恬适 寺庙建筑与庭园
园林发展历程 萌芽期

中外园林史复习重点

中外园林史复习重点

中国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中国的风景式园林与西方规整式园林、伊斯兰规整式园林式世界公认的三大园林体系园林的形成离不开三大背景:大自然的造化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要⏹西方传统观点认为:⏹自然本身只是一种素材,只有借助艺术家的加工提炼,才能达到美的境界,而离开了艺术家的努力,自然本身不会成为艺术品,亦不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其魅力。

因此,认为整形灌木、修剪树木,几何式花坛等经过人工处理的“自然”,与真正的自然本身比较,是美的提炼和升华。

中国传统观点认为: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化身,构成自然美的各个因子都是美的天使。

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观察自然因子或自然风景往往融入个人情怀,借物喻心,把状写自然美的园林变成挥洒个人感情的园地。

所以,中国园林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反映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把人的情愫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以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

⏹英国则人认为:⏹大自然的造化美无与伦比,园林愈接近自然则愈达到真美境界。

因此,可以模仿自然、表现自然、再现自然、回归自然,然后使人从自然的妙境中油然而生发万般情感。

⏹园林组成要素:建筑——建筑营造⏹山石——筑山⏹水体——理水植物——植物配置封建农业文明园林特点(作用):1)为统治阶级服务2)相对封闭性和内向性3)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愉悦4)主要由工匠、文人、艺术家完成工业文明时期园林特点(作用):1)向社会全体居民开放2)由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3)追求观赏美和陶冶情操,同时重在发挥园林的环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园林发展的历史阶段:夏、殷、周秦、汉——————园林的生成期魏晋南北朝————————园林的转折期隋、唐————————园林的全盛期两宋——————————园林的成熟初期元明清——————————园林的成熟后期1、园林的生成期主要内容介绍(殷周秦汉):⏹1)比较幼稚的初级阶段,1200多年。

⏹2)造园主流是皇家园林,重在秦汉时期(如上林苑)⏹3)形成了三个园林雏形要素——园、囿、台⏹4)形成了三个重要思想,是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的重要意识形态。

中外园林史知识点整理试题-重重点

中外园林史知识点整理试题-重重点

1、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囿是周文王的灵囿。

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

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

狩猎既是游乐活动,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方式;囿中有自然景象,天然植被和鸟兽的活动,可以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

囿:中国先秦时期的园林形式,常采用人工墙垣、篱笆等圈围山林,养育鸟兽花木,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观赏活动的园林,是中国园林的萌芽2、隐逸:一种历史文化积淀,一种与仕宦相对应的概念和行为,是中国古代士人保持人格独立的一种处世方式3、轩:建在高旷地带而环境幽静的小屋,园林中多作游人休息、观景的场所4、舫:又称旱船、不系舟,是一种建于水边的船形建筑,前半部分多是三面临水,使人有虽在建筑中,却又犹如置身舟楫之感。

5、石像生:陵墓前安设的用玉、石等雕刻而成的人或动物的形象,主要用来显示墓主的身份等级地位,也有驱邪、镇墓的含义。

6、墓碑:初为引棺入墓穴的木柱,随埋土中,后为石碑,竖于墓道口,碑上多书刻文字,记死者事迹功勋,或标明死者身份、姓名,立碑人身份、姓名等7、华表:又称桓表,一种圆柱形的标识性建筑物,常立于宫殿、宗庙、城垣、陵墓前,柱身常刻有花纹,柱顶有方石和立兽8、意境——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9借景——就是将视线所及范围内的美景,组织到园内或景区内以丰富园林景色,扩大园林空间。

10、草堂——与别业义同,但相对别业,其规模较小,建筑较素。

11、别业——建置在郊野,供园主人休息或长期居住的地方,相对草堂,其规模较大,建筑华丽。

12、苑——秦汉以来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

又称宫苑。

13、台——利用地形或在地面上垒土、筑石成台形,顶部平整,一般在台上建筑屋宇房舍或仅有围栏,供游人登高览胜的构筑物。

中外园林史 安农上课笔记

中外园林史   安农上课笔记

中外园林史绪论一、人类造园活动总论世界园林体系1、东方园林体系——中国、日本(佛教)2、西欧园林体系——意大利、法国、英国(基督教)3、西亚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波斯、西班牙、印度(伊斯兰教)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史概述中国古典园林发展阶段一、生成期——先秦至两汉园林产生与成长的幼年期,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初步形成,相应的,皇家的宫苑、园林规模宏大,气魄宏伟,为这个时期园林建设的主流。

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入侵,帝国处于分裂状态。

意识形态上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百家争鸣、思想活跃的局面。

相应的,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而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也使得寺观园林开始兴盛。

园林艺术兼容儒、道、玄等诸家美学思想而向更高水平跃进,奠定了中国风景是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三、成熟期——隋唐时期帝国复归统一,豪族势力和庄园经济受到抑制已不占主要地位,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加健全、完善。

意识形态方面,儒、道互补共尊而以儒家为正统。

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了帝国历史上一个意气风发、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显示了其闳放的风度和旺盛的生命力。

园林的发展也相应的进入了成熟或者说全盛的时期。

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的独特风格已经基本形成。

四、鼎盛前期——两宋至清初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已经发育成型,农村的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城市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市民文化的勃兴为传统的封建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封建文化的发展已失去了汉唐的闳放风度,而转化为在日益缩小的精致世界里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

相应的,园林的发展也由成熟期而升华为富于创造和进取精神的鼎盛时期。

五、鼎盛后期——清中叶至清末清乾隆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繁盛时代,表面的繁盛已经掩盖着四伏的危机。

其后,封建社会盛极而衰并逐渐趋于解体,封建文化也愈来愈呈现出颓废的迹象。

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了前一个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了衰颓的倾向,逐渐流于繁琐与僵化,丧失了前一个时期的积极和开创精神。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中国园林史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第一节绪论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分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2.按园林布置形式分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3.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园林4.按地域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五个历史阶段:⏹生成期(殷、周、秦、汉)前11世纪——公元220年⏹转折期(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全盛期(隋唐)589年——960年⏹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960年—1271年—1736年⏹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1736年——1911年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旨⏹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力求与山、水、花木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3.诗画的情趣诗画艺术融于园林艺术4.意境的含蕴⏹主观的情感、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只写山水之形——物境、能借景生情——情境、能托物言志——意境,“得意而忘形”。

借助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

“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预先预定一个意境的主体,然后借助景物构配的物镜把这个主题表达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

如“曲径通幽”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后再根据现成物镜的特征作出文字。

如颐和园“夕佳”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一、总说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源于狩猎。

园林里面的主要建筑是“台”,中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殷商时期(殷墟遗址可证)。

中外园林史 WPS文字 文档

中外园林史 WPS文字 文档

概念1.园林的概念狭义: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造型、小品艺术和动植物观赏,从而构成一个以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游憩、居住环境。

园林乃人们为弥补与自然环境的隔离而人工建造的“第二自然”。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形(地段)之上,利用、改造和营造起来的,由山、物所构成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艺术群体广义:是指包括各类公园、城镇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在内融自然风景与人文艺术于一体的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快乐、文明、健康的游憩娱乐环境。

2.园林史: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3.欧洲园林:以古埃及和古希腊园林为渊源,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为优秀代表,以规则式和自然式园林构图为造园流派,分别追求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情趣,艺术造诣精湛独到,为西方世界喜闻乐见的园林形式。

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

4.伊斯兰园林:以古巴比伦和古波斯园林为渊源,十字型庭院为典型布局方式,封闭建筑与特殊节水灌溉系统相结合,富有精美建筑图案和装饰色彩的阿拉伯园林。

伊斯兰园林属于规则式园林范畴。

5.中国园林:以非规则式园林为基本特征,将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涵蕴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形式。

它属于山水风景式园林。

6.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私有的园林。

在中国古籍中称为:囿、苑、苑囿、宫苑、御苑等。

皇家园林除具有中国古典园林7.寺观园林: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及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

8.私家园林:属于王公、贵族、富商、士大夫、地主等私人所有的园林,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9.陵寝园林:为埋葬和纪念先人,并实现逢凶化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城市公园多由位于城市中心及周围地区的原皇家园林改为向市民开放游览的公园,也有一部分属于国家在城市及郊外新建的公共园林。

10.城市公共绿地:由各类园林以外的广场、街道、滨水地带的绿地,以及公共建筑、校园、住宅区绿地等构成的绿地系统,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园林史第四章

中外园林史第四章
中国园林的雏形——囿
4.1 时代背景
• 4.1.1 传说时代——肇文明之基
燧人氏 又称“燧人”,远古人“茹毛饮血”,他钻木取火, 教人熟食,是人工取火的发明者。关于他的神话反 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利用自然火,进化到人工取火 的情况。《尚书大传》云:“遂人为遂皇,伏羲为 戏皇,神农为农皇也。遂人以火纪,火,太阳也。 阳尊,故托遂皇于天。”是神话中以智慧、勇立
周代王城的规划即:帝王的宫室位居中 央,左庙右社,前朝后市的宫室制度几乎成 为后世帝王都城的一个模式,是中华民族传 统的宫苑形式。
• 4.3.4宫室建筑的完备 4.3.4.1宫室制度 4.3.4.2明堂 4.3.4.3辟雍——后世孔庙建筑的样式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4.2上古暨夏商宫室
• 4.2.1上古宫室 早期人类的两种居住状态:居住在地下;居住在树上。 现在仍有部分少数民族使用人工扎木于土中的建筑形式。
门巴族的干栏式房屋
壮族的吊脚楼
• 4.2.2 囿的出现
最初的囿——圈地为狩猎,传说囿曾用于饲养一些神兽。 中期的囿——加入植物、经营果蔬 后期的囿——与建筑物即台的结合
4.3西周宫室制度的完备
• 4.3.1囿人分职定责
囿中有专职人员管理和饲养禽兽,还设有园丁以育草木。
从另一方面应证:此时的囿在规模和制度上已相当完备,具有基本的园林 形式。

4.3.2 囿、台、沼的完美结合 4.3.2.1灵囿 4.3.2.2灵台——对山的崇拜 4.3.2.3灵沼——对水的崇拜
4.1 时代背景
• 4.1.1 传说时代——肇文明之基
神农氏 他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继伏羲以后,神 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奇人物。他发 明了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又称炎帝, 然而关于神农氏是否就是炎帝这个问题,学术界一直 存在争议。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汇总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汇总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园林的基本问题1.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2.中国当代园林三陈:陈植(著名林学家、造园学家,有《造园学概论》这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部造园学论)、陈俊愉、陈从周(《说园》)3.一池三山:蓬莱,方丈,瀛洲,太液池(一池三山是中国的一种园林模式,源于中国的道家思想,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

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

)4.园林类型(1)p6/ 按构园方式区分:规则式(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自然式、混合式(2)按园林的从属关系划分:皇家园林(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体形高大,代表: 北京颐和园、北京北海公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园林(特点规模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静。

代表:北京恭王府、苏州四大名园、上海豫园)、寺观园林(3)按园林功能分:综合性园林、专门性园林、专题性园林、纪念性园林、自然保护区园林等。

5.寺观园林的定义:佛寺,道观等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宗教建筑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6.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7.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8.园林形成的三大背景:(1)大自然的造化(2)社会历史的发展(3)人们的精神需要9.世界园林体系的划分标准:世界文化体系10.中国园林历史阶段的划分:萌芽期——夏--春秋战国生成期——秦--两汉发展期一一魏晋--隋全盛期 -- 唐--两宋成熟期——元--清末11.世界园林历史阶段划分:(1)原始文明对园林的孕育作用(2 )农业文明形成世界世界三大园林体系(3)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行形成(4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12.园林基本要素: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动物13.园林中水的作用:①导向作用②点缀作用③倒影作用④基底作用⑤连接作用第二章欧洲园林1•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奥姆斯特德(设计师){道宁《园林理论与实践概要》道宁之后的园林大师是奥姆斯特德}2•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3.《造园的理论与实践》是“造园艺术的圣经”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的园林艺术理论的完全确立。

03园林的转折期第4节寺观园林-中外园林史

03园林的转折期第4节寺观园林-中外园林史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三、鸡鸣寺
又称古鸡鸣寺,位于鸡笼山东麓山阜上,是南京 最古老的梵刹之一。鸡笼山东接九华山,北临玄武湖, 西连鼓楼岗,山高62米,因山势浑圆似鸡笼而得名。 鸡笼山背湖临城,满山浓荫绿树,翠色浮空,山青水 秀,风景绮丽。鸡鸣寺寺址所在,三国时属吴国后苑 之地,早在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就曾在此倚山造室, 始创道场。东晋以后,此处被辟为廷尉署,至南朝梁 普通八年(527年)梁武帝在鸡鸣埭兴建同泰寺,才使 这里从此真正成为佛教胜地。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殿宇僧寺往往因山就水,布局上讲究曲折幽致, 高低错落。因此,这类寺观不仅成了自然风景的点缀, 其本身也无异于园林。
在许多自然风景优美的地带,便有了寺观作为宗 教基地和接待场所,相应地也有了道路等基础设施。
于是,以宗教信徒为主的香客、以文人名士为主 的游客纷至沓来。自此以后,远离城市的名山大川逐 渐形成了原始型旅游的风景名胜区。佛寺和道观,便 成为这些风景名胜区的人文景观的主体和原始型旅游 的接待场所。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佛经中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在鹫峰灵山说法的故 事 ,古印度气候炎热,往往在深山修建石窟作为僧 舍,僧侣们白天托钵乞食,晚间即栖息山林。这些情 况情形与老庄的避世和儒家的隐逸颇有合拍之处,中 国的僧侣们也加以仿效,纷纷到远离城市的山野中去 寻求幽静清寂的修持环境。
道教讲究清心寡欲,炼丹行气。炼丹采药要到深 山密林,行气吐纳要环境清静、空气新鲜。加之高山 又是传说中神仙居处之地,道教追求羽化登仙,山岳 当然也就成为道士们所向往的地方了。

中外园林史内容提要

中外园林史内容提要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一、原始社会——萌芽期1、前期:人和自然的关系处于感性的适应状态。

2、后期:处于亲和状态。

出现了果园、菜圃、养殖动物的园囿——形成园林的萌芽。

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园林的发展阶段1、园林的服务对象为少数的统治阶级,为私人所拥有;2、封闭的,内向型的;3、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视觉景观的效果美,陶冶情操。

三、英国革命以后1、除私人园林外,出现了有政府出资经营和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2、园林设计摆脱了私有的局限性,有封闭的内向型变为开放的外向型;3、园林具有了一定的环境效应和社会效应。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城市公共园林占主导地位,出现许多园林城市;2、园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3、园林艺术已作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一、按园林基址的选择与开发方式的不同分:1、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

2、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水景园。

二、按园林的隶属关系分:1、皇家园林:古籍称苑、苑囿、公苑、御苑、御园皇家园林有三种形式:A大内御苑:位于皇城之内,以便于皇帝游憩的御苑。

如:故宫御花园;B行宫御苑:都城近郊或远郊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休息之用的御苑。

如:木兰秋场、香山行宫。

C离宫御苑: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

如:河北承德避暑山庄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古籍称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等休闲的园林。

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

3、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

寺观园林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部地段的园林环境。

如:苏州的西园等。

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一、生成期(夏、商、周、秦、两汉):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商周(苑、囿)、秦汉(一池三山)西汉(山水建筑园)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南北朝(自然山水园)崇尚自然美三、全盛期(隋、唐):隋(山水建筑宫苑)、唐(宫苑、游乐地、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唐宋(写意山水园)四、成熟前期:相当于两宋到清初。

05园林的成熟期(一)第4节宋代的寺观园林-中外园林史

05园林的成熟期(一)第4节宋代的寺观园林-中外园林史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宋代 (公元960—1271年)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总说 宋代的皇家园林 宋代的私家园林 宋代的寺观园林 宋代的其他园林 小结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第四节 宋代的寺观园林
佛教发展到宋代,内部各宗派开始融汇、相互吸收而 变异复合。禅宗和净土宗成为主要的宗派。 禅宗势力尤大,不仅流布甚广的宗教派别,而且还作 为一种哲理渗透到社会思想意思的各方面,甚至与传统儒 学相结合而产生新儒学——理学,成为思想界的主导力量。 佛寺建筑到了宋代已经全部汉化,佛寺园林世俗化的 倾向也更为明显。随着禅宗与文人士大夫在思想上的沟通, 儒、佛的合流,一方面在文人士大夫之间盛行禅悦之风, 另一方面禅宗僧侣也日益文人化。许多禅僧都擅长书画诗 酒风流,以文会友,经常与文人交往。文人园林的趣味也 就会更广泛地渗透到佛寺的造园活动中,从而使得佛寺园 林由世俗化而更进一步地“文人化”。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注:五山十刹(南宋) 禅院五山是: 余杭径山兴圣万禅寺、 杭州南屏山净慈寺、 杭州灵隐山灵隐寺、 宁波阿育王山峰广利寺、 鄞县天童山景德寺。
禅院十刹是: 杭州中天竺永祚寺、 湖州道场万寿寺、 温州江心龙翔寺、 金华宝林寺、 奉化雪窦资圣寺、 天台国清寺、 福州雪峰崇圣寺、 南京灵谷寺、 苏州万寿报恩光孝寺、 苏州虎丘云岩寺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道教方面,宋代南方盛行天师道,北方盛行全真 道,但也有天师道。宋代继承唐代儒、道、释三教共 尊的传统更加以发展为儒、道、释互相融汇。 宋代,道教发展的一种趋势便是向老庄靠拢,强 调清净、空寂、恬适、无为的哲理,表现为高雅闲逸 的文人士大夫情趣。相应地,道观园林由世俗化而进 一步文人化当然也是势之所趋了。 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进而达到文人化的境地,它们 与私家园林之间才差异,除了尚保留着一点烘托佛国、 仙界的功能之外,基本上已完全消失了。 南宋临安的西湖一带,是当时国内佛寺建筑最集 中的地区之一,也是宗教建设与山水风景开发相结合 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区域。

环境设计中外园林史笔记

环境设计中外园林史笔记

环境设计中外园林史笔记一、中国园林史。

(一)先秦时期。

- 园林起源。

- 中国园林的起源与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最初的园林形式是“囿”,是供帝王狩猎游乐的场所。

例如商纣王的沙丘苑台,它具有一定的规模,里面有天然的植被和鸟兽。

- 除了“囿”,还有“台”,它既是登高望远、观天象、通神明的地方,也是一种军事防御设施。

- 思想基础。

- 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对园林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儒家倡导“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将山水与人的品德相联系,这种思想影响了后来园林中山水的象征意义。

-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提倡人们顺应自然,这种思想为中国园林追求自然之美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秦汉时期。

- 皇家园林。

- 上林苑:是秦汉时期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

它地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里面有众多的宫室建筑,如阿房宫。

园林内还开凿了许多池沼,像昆明池,用于训练水军,同时也具有观赏功能。

- 特点:规模大,功能多样,既有游憩娱乐功能,又有军事训练、生产等功能;园林内山水景观丰富,建筑分布较为疏朗,以自然山水为骨架。

- 私家园林。

- 开始兴起,多为贵族、官僚所建。

这些私家园林受皇家园林影响较大,但规模相对较小。

例如梁孝王的兔园,园内有山有水,建筑精美,还有奇花异草和珍禽异兽。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 园林发展的背景。

- 社会动荡不安,但思想文化却十分活跃。

玄学兴起,士大夫阶层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寄情山水成为一种风尚。

- 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为园林艺术的变革提供了理论和艺术借鉴。

- 园林类型与特点。

- 皇家园林:规模不如秦汉时期宏大,但更加注重园林的精致性。

如北魏洛阳的华林园,园内的山水布局更加巧妙,建筑与山水的结合更加紧密。

- 私家园林:大量涌现,成为这个时期园林发展的主流。

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发展迅速,如谢灵运的始宁墅。

这些私家园林追求自然山水意境,造园手法更加细腻,注重对自然山水的模仿和提炼,以小见大,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无限的山水意境。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76124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76124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1.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显示皇家气派与皇权的至尊,反应了一个朝代的盛衰与国力的强弱.2.私家园林:为贵族、官僚、文人、富商所私有的园邸,大多呈前宅后园的格局.3。

寺观园林:指佛寺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化环境.4.大内御苑:皇城或宫城以内。

(宅院)行宫御苑:近郊风景地带。

(短期)离宫御苑:远郊风景地带。

(长期)5.一池三山:太液池、瀛洲、蓬莱、方丈三仙山。

建章宫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6.中国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7。

岭南四大名园:佛山顺德清晖园、佛山禅城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8。

三山五园:(位于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中,最为宏大壮丽的五座园林)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畅春园、圆明园。

9.枯山水:日本为适应日本地理条件而建造的缩微式园林景观,现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10。

园林:在一定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优美景观艺术作品。

11。

台地园:是两层狭长的台地,下层中间是水池,上层西端是主体建筑,栽有许多树木。

台地园林是意大利园林特征之一,它有利于俯视,有层次感、立体感,容易形成气势。

12。

借景:把园外的风景组织到园内,成为园内风景的一部分,称为借景.借景分近借、远借、邻借、互借、仰借、俯借、应时借7类。

13。

框景:把真实的自然风景用类似画框的门、窗洞、框架、或有乔木的冠环抱而成的空隙,把远景范围起来,形成类似于“画”的风景图画,这种造景方法称为框景。

14.夹景:当远景的水平方向视界很宽时,将两侧并非动人的景物用树木、土山或建筑物屏障起来,让人从配景的夹道中观赏风景,称为夹景。

15.点景:利用其它形式如对联、石刻等增加诗情画意,点出景的主体,给人以联想,还具有宣传和装饰等作用,这种方法称点景。

《中外园林史》教案

《中外园林史》教案

绪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含义、发展史、类型、特点、地位;教学重点:园林释义、典型、特点及世界造园系统;教学难点:世界造园系统引言:中国造园的生法要求的目的规定性,主要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可望、可游。

“西方人传统的情形是关切围绕在结构或形象周围的,相反地东方人却更关切所围成客间的特质,及这些客间对去经验它的所产生的智慧及感情方面的影响”。

张家骥认为“园林和园林艺术是同一概念,和建筑不同,凡造园都是一种艺术,园林艺术就是指中国的园林。

园林艺术有高低雅俗之分,却没有不是艺术的园林”。

新课讲授:一、园林的含义园林名词的历史沿革“园林”一词,最早见诸文字者,是在西晋的符文中,(始自公元265年)如:△张翰《杂诗》中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青条若总翠,黄花如散金;……”此时园林是以植物和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供人游赏的户外境域。

△唐代诗人亦多用“园林”,但泛称私家建造的宅园,一直到明清还不是专有名词。

仅指称城市中私家建筑的宅园名词就很多,如宅园、园宅、园池、园圃、池亭、林亭、园亭等。

“园林”一词成为专有名词(主要用来指称私家宅园)则是明末造园家计成第一部造园学名青《园冶》。

《兴造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园说》:“凡结林园,无分村部,地偏为胜。

”……《园冶》创作原则:“虽由之作,宛自天开”二、园林的定义1.建筑学家童寯(1900—1983)《江南园林志》园之布局,虽度幻无尽,而其最简单的需要,完全含于園之内。

園:图解:“口”—围墙;“土”—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衣”—在形似石似树。

2、造园学家陈植(1899—1989)《长物志校注》园林在建筑周围,布置景物,配植花木所构成的幽美环境,谓之“园林”。

亦称“园亭”、“园庭”或“林园”,即造园学上所称“庭园”。

3.陈从周《说园》近手园林定义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中外园林史

中外园林史

城市寺观园林
城市的寺、观不仅是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 居民公共活动的中心,各种宗教节日、法会、斋会等 都有大量群众参加。群众参加宗教活动,观看文娱表 演,同时也游览寺、观园林。有些较大的寺观,它的 园林定期或经常开放,游园活动盛极一时。
城市寺观园林
《洛阳伽蓝记》 是记述北魏洛阳佛寺的地理著作,北魏杨衒之撰, 成书于东魏武定五年(547)。“伽蓝”即梵语“僧 伽蓝摩”之略称,意为“众园”或“僧院”,乃佛寺 之统称。全书共五卷,按地域分为城内、城东、城南、 城西、城北,记述佛寺七十馀处。
郊野寺观园林
当时的僧侣、道士怀着虔诚的宗教感情,克服生 活上的极大困难进入人迹罕至的山野。为了长期住下 来进行宗教活动,就必须修建佛寺、道观和相应的设 施。当时的僧、道一般都有相当高的文化素养,他们 精研老庄、谈论玄理。出家人没有任何牵挂,更容易 接受隐逸思想而飘然栖身于尘世之外,颇有些隐士、 名士的气味。
随着寺、观的大量的兴建,相应地出现了寺观园林这 个新的园林类型。它也像寺、观建筑世俗化一样,并不直 接表现多少宗教意味和显示宗教特点。而是受到时代美学 思潮的浸润,更多的追求人间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 寺观园林包括三种情况: 一、毗邻于寺观而单独建置的园林,犹如宅园之于宅 邸。南北朝的佛教徒盛行“舍宅为寺”的风气,贵族官僚 们往往把自己的邸宅捐献出来作为寺院的附园。 二、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 三、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
舍宅为寺
汉末至南北朝时期舍宅为寺的风气大盛。士族,富商 自己的家宅捐为佛寺,这种风尚叫作“舍宅为寺”,是当 时市井寺庙的重要源头。 为了利用原有房屋,多采用“以 前厅为大殿,以后堂为佛寺”的形式,这种类型的佛寺, 决定了寺庙住宅化的空间布局。而且不但解决了早期以佛 塔为主体的佛寺在实用的不足,又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的习 惯和观念,更重要的是它在建造时所消耗的物资与时间可 大大减少,从而成为自隋唐以后国内最通行的佛寺制度, 也是佛教建筑中国化的重要诱因之一。最著名的当是白马 寺。

中外园林史讲义

中外园林史讲义

《中外园林史》讲义第一章绪论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

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

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中外园林史文字教案

中外园林史文字教案

中外园林史文字教案第一章:中国园林史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掌握中国园林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了解中国园林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世界园林的影响1.2 教学内容中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园林的主要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风景名胜区等)中国园林的特点(山水景观、建筑与自然的融合、诗情画意等)中国园林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世界园林的影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园林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及其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园林案例,如颐和园、苏州园林等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园林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世界园林的影响1.4 教学资源教材:《中国园林史》图片资料:中国园林图片及相关建筑、景观图片视频资料:中国园林宣传片或相关纪录片1.5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展示中国园林图片,引发学生对园林的兴趣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园林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园林案例,如颐和园、苏州园林等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园林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世界园林的影响总结:总结本章重点内容,强调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的地位第二章:中国园林的构成要素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掌握中国园林中各种要素的作用及设计原则了解中国园林中常见的植物种类及其寓意2.2 教学内容中国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山石、水体、建筑、植物、铺装等)中国园林中各种要素的作用及设计原则中国园林中常见的植物种类及其寓意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作用及设计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园林案例,解析其构成要素及设计理念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园林中植物的种类及其寓意2.4 教学资源教材:《中国园林史》图片资料:中国园林中的山石、水体、建筑、植物等图片视频资料:中国园林宣传片或相关纪录片2.5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展示中国园林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园林的构成要素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作用及设计原则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园林案例,解析其构成要素及设计理念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园林中植物的种类及其寓意总结:总结本章重点内容,强调中国园林构成要素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性第三章: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与方法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掌握中国园林的设计方法与技巧了解中国园林中的诗情画意及寓意3.2 教学内容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天人合一、借景抒情等)中国园林的设计方法与技巧(山水布局、建筑与自然的融合等)中国园林中的诗情画意及寓意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方法与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园林案例,解析其设计理念与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园林中的诗情画意及寓意3.4 教学资源教材:《中国园林史》图片资料:中国园林中的山水景观、建筑与自然景观等图片视频资料:中国园林宣传片或相关纪录片3.5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展示中国园林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园林的设计理念与方法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方法与技巧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园林案例,解析其设计理念与方法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园林中的诗情画意及寓意总结:总结本章重点内容,强调中国园林设计理念与方法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性第四章:外国园林史概述4.1 教学目标了解外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掌握外国园林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了解外国园林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世界园林的影响4.2 教学内容外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外国园林的主要第六章:欧洲园林艺术6.1 教学目标了解欧洲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掌握欧洲园林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了解欧洲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6.2 教学内容欧洲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欧洲园林的主要类型(法式园林、英式园林、意大利园林等)欧洲园林的特点(几何图案、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等)欧洲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欧洲园林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及其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欧洲园林案例,如凡尔赛宫花园、伦敦皇家植物园等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欧洲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6.4 教学资源教材:《中外园林史》图片资料:欧洲园林的图片及相关建筑、景观图片视频资料:欧洲园林宣传片或相关纪录片6.5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展示欧洲园林图片,引发学生对欧洲园林的兴趣讲解:详细讲解欧洲园林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欧洲园林案例,如凡尔赛宫花园、伦敦皇家植物园等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欧洲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总结:总结本章重点内容,强调欧洲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的地位第七章:日本园林艺术7.1 教学目标了解日本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掌握日本园林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了解日本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7.2 教学内容日本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日本园林的主要类型(枯山水、池泉园、茶庭等)日本园林的特点(禅意、自然美学、精巧布局等)日本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日本园林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及其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园林案例,如金阁寺、龙安寺等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日本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7.4 教学资源教材:《中外园林史》图片资料:日本园林的图片及相关建筑、景观图片视频资料:日本园林宣传片或相关纪录片7.5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展示日本园林图片,引发学生对日本园林的兴趣讲解:详细讲解日本园林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园林案例,如金阁寺、龙安寺等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日本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总结:总结本章重点内容,强调日本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的地位第八章:现代园林设计8.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园林设计的背景与趋势掌握现代园林设计的主要风格与理念了解现代园林设计对世界园林的影响8.2 教学内容现代园林设计的背景与趋势现代园林设计的主要风格(极简主义、生态主义、后现代等)现代园林设计对世界园林的影响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现代园林设计的背景、趋势、主要风格与理念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园林设计案例,如彼得·拉文的作品等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现代园林设计对世界园林的影响8.4 教学资源教材:《中外园林史》图片资料:现代园林设计的图片及相关建筑、景观图片视频资料:现代园林设计宣传片或相关纪录片8.5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展示现代园林设计图片,引发学生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兴趣讲解:详细讲解现代园林设计的背景、趋势、主要风格与理念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园林设计案例,如彼得·拉文的作品等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现代园林设计对世界园林的影响总结:总结本章重点内容,强调现代园林设计在世界园林史上的地位第九章:园林保护与传承9.1 教学目标了解园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掌握园林保护与传承的主要方法与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至第三章的重点环节是中国园林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类型、特点及设计理念与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园林实例
(1)白马寺 (2)庐山东林寺 (3)栖霞寺
(1)白马寺
佛寺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促进 了佛寺园林的发展。位于河南省 洛 阳老城以东 12 千米处,北依邙山, 南临洛河。白马寺建立之后,中国 “僧 院”便泛称为“寺”,白马寺 也因此 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 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 之称。
二、寺观园林发展历程
(三)两宋寺观园林
1.背景概况
宋代在经济、文化、科技方面正处于中国历史的鼎盛时期,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空 前繁荣,资本主义因素已在封建经济内部孕育。宋代的科技成就在当时居于世 界领先地位,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较大发展,贸易发达,市场繁荣。园 林中注重石的品玩鉴赏,品山已成为普遍使用的造园素材。园林观赏树木和花 卉栽培技术在唐朝的基础上又有所提高,已出现嫁接和利用实生变异发现新种 的繁育方式,培育出了许多新的花京栖霞山中锋 西麓,不仅是江南佛教“三 论宗”的发源地,还是中国 四大名刹之一。寺前左侧有 明徵君碑,是初唐为纪念明 僧绍而立,建有碑亭,亭平 面呈长方形,三面砖墙,正 面为木制格 扇门,九脊瓦顶。
栖霞寺大雄宝殿
二、寺观园林发展历程
(二)隋唐寺观园林
1.背景概况
唐代佛教、道教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顶峰,大量的外国宗教也盛极一时。寺 观内园林清静雅致、注重绿化,建筑也有一定宗教 特色。
寺观不仅在城市中兴建,还有很多建在郊野和山岳风景地带,在当时形成了很多以 寺观 为主题的风景名胜区。它们既是寺观宗教活动中心,又是风景游览胜地。作为 游客和香客的接待场所,寺观对风景名胜区区域格局的形成和原始型旅游的发展起 着决定作用。
3.典型实例
(1)西安大慈恩寺
(2)昆明圆通寺
(3)玄都观
西安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太 子李治为了追念报答他的母亲文 德皇后而 建立的,它是当时长 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 大慈恩寺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武 则天重建的大雁塔,这是组成慈 恩寺园林的 一处重要建筑。大 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 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
昆明圆通寺 昆明圆通寺始建于唐朝南诏 时代,初名补陀罗寺,坐落 在圆通山南,布局严谨、对 称,主体突出,是昆明最古 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圆通寺 坊表壮丽,林木苍翠,被誉 为“螺峰拥 翠”“螺峰叠 翠”,如同一座漂亮的江南 水乡园林,一直是昆明的八 景之一。
玄都观 玄都观是隋唐时期长安城外的名 胜所在,也是当时全国道教的学 术研究中心,隋文帝杨坚任命王 延为观主。玄都观里桃千树,尽 是刘郎 去后栽。”
大的寺观一般由殿堂、寝膳、客房、园林四个功能区构成庞大的建筑群。除 了满足正常的宗教活动以外,还兼有社交和公共活动的功能。佛教提倡“是 法平等、无有高下”,使佛寺成为各阶层平等交往的公共中心。这个时期的 寺观环境不仅会考虑宗教的肃穆,同时还更加注重庭院的绿化和园林的经营。
2.发展过程及成就
这一时期的寺观注重植树栽花,形 成了繁花似锦、绿树成荫的景色, 主要栽植的有牡丹、 荷花、桃花等, 使得唐代的花卉园艺技术水平达到 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在树木方面, 寺观一般选用松、柏、杉、桐和竹 子、桃树等比较常见的园林树木。
白马寺内景
(2)庐山东林寺
庐山东林寺位于庐山 西 北麓,始建于 384 年, 东林寺为我 国佛教净土 宗(莲宗)发源地,由东 晋佛教高僧慧远主持,在 江州刺史桓伊资助下建成。
名僧慧远在此寺主持三十余年, 讲经,著教义,被后世推为净土 宗始祖。东林寺巧妙地结合地形, 与周 围风景融为一体,东林寺为 庐山增添了绝佳的风景,它的建 立也促使庐山成为当时全国重要 的佛教圣地。
寺观园林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东汉的萌芽 期、魏晋南北朝的上升发展期、隋唐 的高潮建设期、宋元的成熟期和明清的衰退期。
时期
园林特点
东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唐时期 宋元代 明清代
少而精 繁花似锦,参天古木、鱼
跃鸟鸣,两相辉映 注重植树栽花 清净、恬适 寺庙建筑与庭园
园林发展历程 萌芽期
上升发展期
高潮建设期 成熟期 衰退期
园林类型代表 白马寺
庐山东林寺
昆明圆通寺 香山寺 大觉寺
寺观园林的类型及布局
类型:按照宗教形态可分为佛寺园林、 道观园林、 伊斯兰教园林、基督教园 林和天主教园林;按照地理分布可分为 市井型寺观园林、山林型寺 观园林和 综合型寺观园林。
布局:寺观园林的入口空间主要是指寺观园林外 围自然环境与寺观主体建筑之前的过渡空间。入 口空间作为进入寺观的第一空间,不同的寺观类 型有着不同的处理手法。
2.发展过程与成就
佛教发展到宋代,内部的各宗派逐渐开始了融合、吸收,逐渐形成了以禅宗和 净土宗为主要宗派的新局面。发展较大的禅宗还融入了传统儒学,形成了新儒 学——理学,成为这一 时期的主导力量。 宋代佛寺园林的发展受到了文人士大夫的青睐,佛寺园林也成为文人士大夫和 禅僧交往 的最佳场所。在这种交往的过程中,一方面文人士大夫之间盛行禅悦 之风,另一方面禅宗僧 侣也逐渐文人化,从而影响了佛寺园林的规划设计
二、寺观园林发展历程
(一)魏晋南北朝寺观园林
1.背景概况
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之说对于苦难的人民颇有迷惑力和麻醉作用,因而 受到普通人的信仰。加上统治阶级加以利用和扶持,佛教得以流行。佛教、道 教的盛行,使得佛寺和道观大量出现,遍布当时的市井、近郊及远离城市的山 林之中。
2.发展过程以及成就
道教开始于东汉,奉老子为教主。它讲究养生之道、长寿不死、得道成仙,符 合了当时统治阶级企图永享奢靡生活、永留人间富贵的愿望,因而不仅在民间 盛行,更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在当时的上流社会也兴盛起来。
第四章 寺观园林
1 寺观园林发展概述
目录
2 寺观园林发展历程
3 寺观园林的艺术特征
一、寺观园林发展概述
寺观园林主要是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 林,包括寺观的内部庭院绿化和外部环 境绿化, 也泛指那些属于为宗教信仰 和意识崇拜而服务的建筑群所附属的园 林,如历史名人纪念场 所、清真寺和 天主教堂等。
寺观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一个分支, 它具有一系列不同于皇家园林和私 家园林的特长;且突破了皇家园林 和私家园林在分布上的局限,可以 广布于自然环境优越的名山胜地。 而寺观园林自然景色的优美,环境 景观的独特,天然景观与人工景观 的高度融合,内部园林气氛与外部 园林环境的有机结合,都是皇家园 林和私家园林所望尘莫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