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相生》ppt课件(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课件(40张PPT)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课件(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2bba43484868762cbaed57a.png)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道家思想中积极用世的一面: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第十九章)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第二章)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
• 本章阐全面阐述“小国寡民”的社会 理想和政治措施。
• 总的措施是:弃用各种器具,让百姓
安土重迁。
• 具体做法是:不用船车,使百姓出行
困难;不用武器,避免战争;不用文字,
把事情简单化,让百姓无忧无虑,老死不
相往来。
你同意吗?
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与清静无为的政
治思想有关。回到远古并永远停滞,不符
合社会发展规律,也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十八章》
老子以为智巧谋虑的产生就意味着纯真本性的迷 失,所以我们要防止智巧谋虑,恢复自然本真的状态, 见素抱朴。
人们只有改变占有的观念,摆脱贪欲的困扰,恢 复本真,顺应自然,这样才能恬然安适。
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 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 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 祥,是为天下主。正言若反。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 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 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 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 能行。
水的特性:
弱能胜强、柔能克刚
七十八章
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 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 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 祥,是为天下主。正言若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道家思想中积极用世的一面: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第十九章)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第二章)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
• 本章阐全面阐述“小国寡民”的社会 理想和政治措施。
• 总的措施是:弃用各种器具,让百姓
安土重迁。
• 具体做法是:不用船车,使百姓出行
困难;不用武器,避免战争;不用文字,
把事情简单化,让百姓无忧无虑,老死不
相往来。
你同意吗?
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与清静无为的政
治思想有关。回到远古并永远停滞,不符
合社会发展规律,也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十八章》
老子以为智巧谋虑的产生就意味着纯真本性的迷 失,所以我们要防止智巧谋虑,恢复自然本真的状态, 见素抱朴。
人们只有改变占有的观念,摆脱贪欲的困扰,恢 复本真,顺应自然,这样才能恬然安适。
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 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 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 祥,是为天下主。正言若反。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 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 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 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 能行。
水的特性:
弱能胜强、柔能克刚
七十八章
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 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 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 祥,是为天下主。正言若反。
《有无相生》ppt课件(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复习课程共21页
![《有无相生》ppt课件(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复习课程共21页](https://img.taocdn.com/s3/m/271eaf24aeaad1f347933f9d.png)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有无相生》ppt课件(人教选修《先 秦诸子选读》)(1)复习课程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南窗以 Nhomakorabea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有无相生》ppt课件(人教选修《先 秦诸子选读》)(1)复习课程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南窗以 Nhomakorabea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2019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经典实用课件 (共40张PPT)教育精品.ppt
![2019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经典实用课件 (共40张PPT)教育精品.ppt](https://img.taocdn.com/s3/m/5878842559eef8c75fbfb350.png)
三、当大则大,当小则小。1.有时候需要抓大放小。 2.有时候需要抓小放大。3.当大还是当小,需根据具体情况 而定。 5/21/2019
【帮你想深想透】
四、大与小是相通的。1.大中有小。如“大河涨水小河 满”。2.小中有大。如“芥子纳须弥”,一滴水中藏大海。 3.小与大集于一体,只是视角、视距不同而已。例如,障目 之“一叶”于你很大,可当它远离眼睛时,就小了。
5/21/2019
【帮你想深想透】
一、大和小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1.有大好小不好的。 如大器量好,小肚量不好。2.有小好大不好的。小心谨慎好, 粗心大意、粗枝大叶不好。3.大与小有时是互补的。既要有大 计划,也要有小步调;既要有大手笔,也不排除小笔法;既在 大处落墨,又要于小处着眼。
二、大与小相互转化。1.积小可以成大。2.化大可以为 小。如化总体大目标为阶段小目标。3.一个人视己过大,在别 人眼中就小了;反之,谦虚谨慎,适度“小看”自己,在别人 眼中也许就成了道德巨人。4.大而无当,即虽大实小;小而有 为,即虽小实大。
细节决定成败
每个人,做每件事,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个细节的问题,细节 处理得好,往往可能事半功倍,反之,不但事情难圆满,而且还可能 前功尽弃,甚至后果很严重。
5/21/2019
总结 认识世界(1、2则):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依
存 认识自己(3、4则):不自以为是,贵有自知之明 认识人生(5、6则):凡事从细小处做起,善始善终 生存之道(7则):以柔克刚
5/21/2019
想一想:生活中有那些谚语体现本文《老子》的思想?
• 忍一忍,风平浪静 , • 退一步,海阔天空! •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 哀兵必胜! • 韩信宁受胯下之辱! •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帮你想深想透】
四、大与小是相通的。1.大中有小。如“大河涨水小河 满”。2.小中有大。如“芥子纳须弥”,一滴水中藏大海。 3.小与大集于一体,只是视角、视距不同而已。例如,障目 之“一叶”于你很大,可当它远离眼睛时,就小了。
5/21/2019
【帮你想深想透】
一、大和小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1.有大好小不好的。 如大器量好,小肚量不好。2.有小好大不好的。小心谨慎好, 粗心大意、粗枝大叶不好。3.大与小有时是互补的。既要有大 计划,也要有小步调;既要有大手笔,也不排除小笔法;既在 大处落墨,又要于小处着眼。
二、大与小相互转化。1.积小可以成大。2.化大可以为 小。如化总体大目标为阶段小目标。3.一个人视己过大,在别 人眼中就小了;反之,谦虚谨慎,适度“小看”自己,在别人 眼中也许就成了道德巨人。4.大而无当,即虽大实小;小而有 为,即虽小实大。
细节决定成败
每个人,做每件事,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个细节的问题,细节 处理得好,往往可能事半功倍,反之,不但事情难圆满,而且还可能 前功尽弃,甚至后果很严重。
5/21/2019
总结 认识世界(1、2则):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依
存 认识自己(3、4则):不自以为是,贵有自知之明 认识人生(5、6则):凡事从细小处做起,善始善终 生存之道(7则):以柔克刚
5/21/2019
想一想:生活中有那些谚语体现本文《老子》的思想?
• 忍一忍,风平浪静 , • 退一步,海阔天空! •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 哀兵必胜! • 韩信宁受胯下之辱! •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有无相生》ppt课件(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有无相生》ppt课件(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d4a1f5363b3567ec112d8a50.png)
第1则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 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启示: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
的,这是一个永恒的道理。
第2则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
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 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 利,无之以为用。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
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 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启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实
有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的东西及其 作用。对此,老子在本章里论述了“有”与 “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他举例说明“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 互为用的;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 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觉察。他特别把“无”的 作用向人们显现出来。
第4则
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
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 亡者寿。
启示:阐述了自己对生活的
一种独特理解,这也正是人们 难以做到的。
第5则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
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 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词类活用
• 死而不亡者寿 • 名词动用,就算长寿 •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 名词动用,做事; 意动用法,以 …… 为滋味 •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容易的事 • 是以圣人犹难之 • 意动用法,以…… 为难 •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大事 •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失败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课件(41张PPT)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课件(4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a70377f0c22590103029d28.png)
译文: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只有车 毂中间是空的(就是说只有有了它中间空的 地方),才成就了车子的作用。和陶土来作 陶器,只有器皿中间是空的,才具备器皿的 作用。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只有门窗四壁 中间是空的,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有车 子、器皿、房屋等是一种便利,但恰恰是 2020/11/17 “无”使它们发挥了作,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 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译文: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 都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有和无是 互相生成的(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难和易 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没有长也就 无所谓短,反过来也一样),高和下视互相补充的, 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 相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
2020/11/17
有这样一个故事:宋代画院招生考试曾出过
一个画题,题目叫作“深山藏古寺”。一个 考生画了古寺的全貌,周围是崇山峻岭,这 显得太直、太露,没有把“藏”的旨意画出 来;有的应试者画了绿树掩映中的古寺一角, 旁边是悬崖绝壁,这样的构思就显得含蓄, 但还是嫌直白了些;最高明的一个应试者没 有画古寺的一砖一瓦,只画了一条通往深山 的石径和一个在溪边挑水的和尚。这个考生 在“藏”字上做了文章,他虽然没有直接画 寺,但人们不难从通往深山的石径和挑水的 和尚联想到深山必藏有古寺。画面内蓄丰厚, 表达含蓄,真是避实就虚,尽得风流。
2020/11/17
• 美丑、 •善 • 有无、 • 难易、 • 长短、 • 高下、 • 音声、 • 前后
•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 的,这是一个永恒的道 理。
启发:现在,人们可以从中 领悟到平衡心态、安身立命、 和谐处世的智慧。
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 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译文: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 都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有和无是 互相生成的(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难和易 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没有长也就 无所谓短,反过来也一样),高和下视互相补充的, 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 相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
2020/11/17
有这样一个故事:宋代画院招生考试曾出过
一个画题,题目叫作“深山藏古寺”。一个 考生画了古寺的全貌,周围是崇山峻岭,这 显得太直、太露,没有把“藏”的旨意画出 来;有的应试者画了绿树掩映中的古寺一角, 旁边是悬崖绝壁,这样的构思就显得含蓄, 但还是嫌直白了些;最高明的一个应试者没 有画古寺的一砖一瓦,只画了一条通往深山 的石径和一个在溪边挑水的和尚。这个考生 在“藏”字上做了文章,他虽然没有直接画 寺,但人们不难从通往深山的石径和挑水的 和尚联想到深山必藏有古寺。画面内蓄丰厚, 表达含蓄,真是避实就虚,尽得风流。
2020/11/17
• 美丑、 •善 • 有无、 • 难易、 • 长短、 • 高下、 • 音声、 • 前后
•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 的,这是一个永恒的道 理。
启发:现在,人们可以从中 领悟到平衡心态、安身立命、 和谐处世的智慧。
《有无相生》(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课件
![《有无相生》(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e74be4580216fc710afd40.png)
最新版整理ppt
8
第6则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其脆易泮,其微易
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
败事。
小结:做事要有预见,人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
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处理它。要“防微杜 渐”、“防患于未然”。
最新版整理ppt
10
三、总结:
对待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要全面地、 客观地看待,而不应片面地夸大一方面,要 知道世间万物都是从毫末起始,而后才能成 为“大”,所以 要学会从小事做起,学会积 累,持之以恒。
最新版整理ppt
11
最新版整理ppt
12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
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小结: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这是
一个永恒的道理。
最新版整理ppt
4
第2则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
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 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向来主张贵柔处弱他从直观的认识角度老子向来主张贵柔处弱他从直观的认识角度看到了人初生之时身体是柔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看到了人初生之时身体是柔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坚硬了草木初生之时也是柔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坚硬了草木初生之时也是柔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枯槁
最新版整理ppt
1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全班齐读)
最新版整理ppt
7
第5则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
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 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 其大。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课件(共65张PPT)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课件(共6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1c02ab4a32d7375a5178061.png)
自日常经验,就是对 车毂、器皿、屋室之中空即“无”的作用的体察。这种解释日 常生活现象的思维方式,令人惊异。
老子常常从世人的习性中发掘出其负面因素。在日常生 活中,人们在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通常都不太用心、不太慎 重,因而放松自己的努力。老子指出,很多事情终归失败, 根源就在这里,在接近完成的时候,必须要像对待开始一样 慎之又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犯“自见”“自是”“自伐”“自 矜”的毛病。老子指出,这样做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会离目 标越来越远。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B.死而不亡者寿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解析】 A 项,“见”同“现”。B 项,“亡”通“妄”,荒 谬。C 项,“知”通“智”。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一词多义 (1)恶物天或下恶皆.之知美之,为厌美,恶,斯动恶.词已 丑,形容词 (2)强强自.行胜者者有强.志刚竭强力,,形形容容词词
其死也坚强. 硬,形容词
其.死也坚强 他,代词 (3)其当其.无 它,代词
为大于其.细 它的,代词
有车之.用 的,结构助词 (4)之物 民或之.从 恶之事.,常它于们几,成代而词败之
【解析】 B 项,“于”,介词,表所自,从/介词,表比 较,比;A 项,“而”,连词,表转折,可是;C 项,“也”, 语气助词,表停顿,不译;D 项,“之”,结构助词,用在主 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春秋战国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各诸侯国为了称霸, 经常爆发不义战争,抢夺土地和人民,而老子为周王朝藏书 室的官吏,掌管史册典籍。作为一个史官,他从历史看出了 兴亡更替的规律,昔日的霸主最终或是众叛亲离,或是趋于 衰亡。所以他不认为争强好胜是可以达到长久之道的,他更 赞成人们采取一种清静无为的态度。
老子常常从世人的习性中发掘出其负面因素。在日常生 活中,人们在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通常都不太用心、不太慎 重,因而放松自己的努力。老子指出,很多事情终归失败, 根源就在这里,在接近完成的时候,必须要像对待开始一样 慎之又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犯“自见”“自是”“自伐”“自 矜”的毛病。老子指出,这样做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会离目 标越来越远。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B.死而不亡者寿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解析】 A 项,“见”同“现”。B 项,“亡”通“妄”,荒 谬。C 项,“知”通“智”。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一词多义 (1)恶物天或下恶皆.之知美之,为厌美,恶,斯动恶.词已 丑,形容词 (2)强强自.行胜者者有强.志刚竭强力,,形形容容词词
其死也坚强. 硬,形容词
其.死也坚强 他,代词 (3)其当其.无 它,代词
为大于其.细 它的,代词
有车之.用 的,结构助词 (4)之物 民或之.从 恶之事.,常它于们几,成代而词败之
【解析】 B 项,“于”,介词,表所自,从/介词,表比 较,比;A 项,“而”,连词,表转折,可是;C 项,“也”, 语气助词,表停顿,不译;D 项,“之”,结构助词,用在主 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春秋战国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各诸侯国为了称霸, 经常爆发不义战争,抢夺土地和人民,而老子为周王朝藏书 室的官吏,掌管史册典籍。作为一个史官,他从历史看出了 兴亡更替的规律,昔日的霸主最终或是众叛亲离,或是趋于 衰亡。所以他不认为争强好胜是可以达到长久之道的,他更 赞成人们采取一种清静无为的态度。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https://img.taocdn.com/s3/m/8f89cb7de45c3b3566ec8b18.png)
(5)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译文:人__们__做__事___,__常__常__是__在__将__要__成__功__的__时__候___让__它__失__败__了__。__将__要__完__ _成__的__时__候__像__开__始__的__时__候__一__样__谨__慎__,__就__不__会__败__坏__事__情__了__。__ (6)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译文:因__此__军__队__逞__强__就__会__被__消__灭__,__树__木__刚__强__就__容__易__被__折__断__。__逞__强__逞__ _大__的__人__落__入__下__风__,__持__守__柔__弱__的__人__占__据__上__风__。__
(3)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译文:__(就__好__像__)_自__逞__己__见__的__人__反__而__不__能__明__理___,__自__以__为__是__的__人__反__而__得__ _不__到__彰__显__,__自__我__炫__耀__功__劳__的__人__反__而__不__能___成__就__大__功__,__自__尊__自__大__的__人__反_____ _而__得__不__到__敬__重__。___ (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译文:_天__底__下__的__难__事__一__定__产__生__于__一__件__件__容__易__的__事__,__天__底__下__的__大__事__一__定____ _产__生__于__一__件__件__细__小__的__事__。__
绕船月明江水寒:_明_亮__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_明__白__,__清__楚__,__明__确_ 明道德之广崇:说__明__,__阐__明__ ③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__圣__明___ 左丘失明:_视__力___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_次__,__下__一__个__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_明__白__地__,__公__开__地__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说课课件(26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说课课件(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cd2b52b04a1b0717ed5dd11.png)
25
26
20
思考领悟
❖ 3.读第四、五、六则,找出你认为对自己的 生活最有指导意义的一句话,并把自己的感 受和大家分享。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
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
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为学》[清]彭端淑
21
感受鉴赏
比较思考老子和孔子不同的语言风格。
15
课程设计
❖ 1.重点与难点:感受老子“形象性强、凝练纯净 、感染力强”的语言特色。 探究老子的思想特 点,即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知行合一。
❖ 2.方法选择:启发式教学法与自主、合作、探究 式学习相结合。
❖ 3.课时安排:1课时
❖ 4.教学过程
16
月 亮 的 味 道
17
梳理探究
❖ 诵读第二则选文,思考老子写了哪些“有”,用意 是什么?
2
梳理探究
❖ 2.诵读第一段选文,大家边听边找出该段中对立 的词语,并探究老子的思维特点。 辩证思维
❖ 清浊 强弱 荣辱
❖ 从这些词语中任意选取一个,用简洁的语言,说 说你的理解。
要求:句式对称,不超过二十个字
3
知其荣,守其辱 。——《老子》第二十八章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老子》第三十六章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老子》第十五章
月 亮 的 味 道
1
梳理探究
❖ 诵读第二则选文,思考老子写了哪些“有”,用意 是什么?
通过“有”来阐述“无” 逆向思维
❖ 补充:老子一般认为他姓李名耳,相传生活在春秋 时期,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 员),后隐退著书,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陕关, 不知所终。著有五千言《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 人,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26
20
思考领悟
❖ 3.读第四、五、六则,找出你认为对自己的 生活最有指导意义的一句话,并把自己的感 受和大家分享。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
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
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为学》[清]彭端淑
21
感受鉴赏
比较思考老子和孔子不同的语言风格。
15
课程设计
❖ 1.重点与难点:感受老子“形象性强、凝练纯净 、感染力强”的语言特色。 探究老子的思想特 点,即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知行合一。
❖ 2.方法选择:启发式教学法与自主、合作、探究 式学习相结合。
❖ 3.课时安排:1课时
❖ 4.教学过程
16
月 亮 的 味 道
17
梳理探究
❖ 诵读第二则选文,思考老子写了哪些“有”,用意 是什么?
2
梳理探究
❖ 2.诵读第一段选文,大家边听边找出该段中对立 的词语,并探究老子的思维特点。 辩证思维
❖ 清浊 强弱 荣辱
❖ 从这些词语中任意选取一个,用简洁的语言,说 说你的理解。
要求:句式对称,不超过二十个字
3
知其荣,守其辱 。——《老子》第二十八章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老子》第三十六章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老子》第十五章
月 亮 的 味 道
1
梳理探究
❖ 诵读第二则选文,思考老子写了哪些“有”,用意 是什么?
通过“有”来阐述“无” 逆向思维
❖ 补充:老子一般认为他姓李名耳,相传生活在春秋 时期,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 员),后隐退著书,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陕关, 不知所终。著有五千言《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 人,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14
总结
对待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要全面地看待, 而不应片面地夸大一方面,要客观地看到世 间万物都是从毫末起始,而后才能成为“大” ,所以要学会做小事,学会积累,还要持之 以恒。
a
15
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自以为是,有道者不处 (1、3、4)
有无相生
伟大来自于平凡
做事要有预见,善始善终(5、6)
子五千文》)。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
个化身。
a
3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 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 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 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 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 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 “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 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 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客观地对待学习与生活
a
16
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将他
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
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
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
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
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
经》(又称《道德真经》,或直称《老子》、或《老
a
10
第5则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 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 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 故终无难矣。
天下大事都得自于小事、易事,没有“小”, 就没有“大”,善于做好小事,就能够成为真 正的圣人、伟人。为人处世,应当谨慎做事, 而不应当“轻诺”、“多易”。
a
12
探讨
从第1、3、4则中,我们如何看待老子所讲的道理 呢? 明确:任何事都是难易相成,高下相对的,所以 应当正确对待来自生活中的问题,即不能只看到 难而看不到易,也不能自以为是。
a
13
从第5、6则中,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生活中有 大事与小事?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
明确:伟大得自于平凡,大事得自于小事的 积累。处理问题要有预见性,要防患于未然 ,做事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a
11
第6则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 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 败事。
做事要有预见,人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等到 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处理它。“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因为“无祸患常积于忽微”。
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a
5
学海导航
了解老子及《老子》一书,掌握文中重要的文 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重点学习第1、3、4、5、6则选文。 分析、理解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 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辩证地看待老子的哲
学思想,批判地吸收。
a
6
整体感知
朗读第1、3、4、5、6则 梳理内容
a
4
无为
原文:“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解析:当政者越是没有个人的思想(越是不治)
而去遵从老百姓的思想,越是能治理好国家。即是
“不治”与“治”的转化。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
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
“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
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 以为是,否则反而会达不到应有的目的,成为 “物或恶之”的“余食赘肉”,这是有道的人 不愿意做的事。
a
பைடு நூலகம்
9
第4则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 不亡者寿。
阐述了自己对生活的一种独特理解,这也正 是人们难以做到的。
a
7
第1则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永恒的道 理。
a
8
第3则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
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 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导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始自于“一”,没有“ 一”也就没有“二”,更不可能有百、千、万 ,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越是浅显的道理,越 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听 听二午多年前的哲人老子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的。
a
1
有无相生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 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