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异义词在线翻译器中常用文言虚词

合集下载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一)专项积累:文言文古今异义词1.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低微,学识浅陋(《出师表》)2.不行:“九岁不行”:不能走路(《陈情表》)3.猖狂:“阮籍猖狂”:狂放,不拘礼法(《滕王阁序》)4.操持:“卧起操持”:拿着(《苏武传》)5.成立:“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成人自立(《陈情表》)6.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言语举止适度得体(《屈原列传》)7.初一:“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刚刚开始(《赤壁之战》)8.东面:“东面而视”:脸朝东(《秋水》)9.反复:①“其存君兴国欲反复之”:扭转形势(《屈原列传》)②“于反复不宜鲁莽”:书信往来(《答司马谏议书》)10.非常:①“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非同寻常,不同一般(《报任安书》)②“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意外的或突如其来的(《鸿门宴》)11.风流:①“千古风流人物”:杰出、英俊(《念奴娇赤壁怀古》)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京口北固亭怀古》)12.逢迎:“蹑履相逢迎”:迎接(《孔雀东南飞》)13.感激:“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感动奋发(《出师表》)14.故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先例、旧事(《六国论》)15.果然:“腹犹果然”:饱的样子(《逍遥游》)16.交通:①“交通王侯”:勾结(《论贵粟疏》)②“阡陌交通”:空间上彼此通达(《桃花源记》)17.结束:“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整装(《冯婉贞》)18.方丈:“室仅方丈”:一丈见方(《项脊轩志》)19.从事:“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官名(《伶官传序》)20.具体:“亦雁荡具体而微者”:具备形体(《雁荡山》)21.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出师表》)22.慷慨:“抗辞慷慨”:意气激昂(《<指南录>后序》23.可怜:①“可怜九月初三夜”:可爱②“可怜焦土”:可惜(《六国论》)24.口舌:“意北亦可以口舌动也”:言语言辞(《<指南录>后序》25.上报:“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文言文词典常见实词虚词解释

文言文词典常见实词虚词解释

文言文词典常见实词虚词解释以下是文言文词典中常见的实词虚词及其解释:
常见的实词:
1. 安:怎么(安能)
2. 薄:迫近,接近(薄暮)
3. 策:记录(策之不以其道)
4. 从:跟随(从先人还家)
5. 殆:大概(吾殆已忘矣!)
6. 伐:夸耀(毋夸耀)
7. 方:才,刚刚(方欲行)
8. 负:背(负者歌于途)
9. 更:再(更若役)
10. 苟:如果(苟无饥渴)
常见的虚词:
1. 焉:语气词,无义(不复出焉)
2. 之:他,她,它(吾妻之美我者)
3. 然:样子(欣然起行)
4. 于:在,对于,被,给,向(舜发于畎亩之中)
5. 以:因为,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 则:却(于予与何诛)
7. 乃:才,竟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8. 其:他,她,它(其真无马邪)
9. 且:将,将要(吾今且赴府)
10. 虽:虽然(虽我之死)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及其解释。

由于文言文词汇众多,还有许多其他的实词虚词需要掌握。

通过多读文言文,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高考语文提分必看复音虚词古今异义词常见通假字文言虚词练习文言实词语文答题兵法大全名句默写

高考语文提分必看复音虚词古今异义词常见通假字文言虚词练习文言实词语文答题兵法大全名句默写

高考语文提分必看:容易误解的文言实词100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古今异义词大全200个

古今异义词大全200个

古今异义词大全200个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行装。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古义,无,没有今义,微小、较少。

3.东面而视。

东面:古义,脸朝东;今义,东边。

4.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

面目:古义,面部;今义,面貌。

5.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至于:古义,到了,达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6.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大方:古义,专家、学者,内行的人;今义,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7.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足下:古义,对人的尊称;今义,脚下面。

8.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怀抱:古义,胸襟、抱负,思想抱负;今义,怀里抱着。

9.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随化:古义,“听任自然的安排”,随,“依附”;化,“造化、自然”;今义:随从变化。

10.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纵情:古义,骄傲;今义,尽情。

11.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见机: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今义,看机会,看形势。

12.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猖狂:古义,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今义,肆无忌惮。

13.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14.吾从(之)而师之。

从而:古义,两个词,“从”是“跟从”,“而”是连词;今义,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15.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很多人。

1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用不着。

1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所以:古义,①缘故(名词)。

②表示原因的虚词。

③用来,靠它来,表凭借。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用心: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

19.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20.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尘埃:古义,监狱;今义:尘土。

21.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18个文言虚词,有详细的解释

18个文言虚词,有详细的解释

18个文言虚词(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一)以(1)介词①表示工具、手段,可译为:拿,用,凭借,按照a.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b.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②表示提宾作用,可译为:把,用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表示时间、处所,可译为:在,于,从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苏武传》)④表示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陈情表》)⑤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和,跟;率领,带领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魏公子列传》)(2)连词①表示并列、递进关系,可译为:又,而,而且,并且险以.远,则至者少。

(《游褒禅山记》)②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而,来,或不译樊哙侧其盾以.撞。

(《鸿门宴》)③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用来,以便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④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⑤表示修饰,可译为:地,而,或不译木欣欣以.向荣。

(《归去来兮辞》)(3)助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可不译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出师表》)(4)同“已”,已经前以.降及物故。

(《苏武传》)(5)复音虚词“以是”“是以”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可译为:因此见放。

(《屈原列传》)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二)之(1)代词①代人、物、事,可译为:他(他们),它(它们),我臣请入,与之.同命!(《鸿门宴》)②指示代词,表示近指,可译为:这,这种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2)助词①表示修饰,限制,可译为:的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③作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④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⑤音节助词,可不译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1. “哎呀,‘走’这个词呀,古代的意思和现在可不一样呢!就像我昨天和小伙伴们玩游戏,我说‘我们快走’,这里的‘走’就是跑的意思呀,可不是慢慢走哦。

比如古代说‘走马观花’,可不是慢慢走过去看花呀!”2. “嘿,‘妻子’这个词的古今差异可大啦!有次我听爸爸和叔叔聊天,爸爸说‘我妻子怎样怎样’,这里的‘妻子’就是指老婆。

但在古代呀,那可是妻子和孩子呢!就像‘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这里的‘妻子’就是老婆孩子呀!”3. “哇塞,‘几何’也不一样呢!有次我问妈妈‘几点啦’,妈妈说‘没几何’,哈哈,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啦。

古代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这里的‘几何’是多少的意思呀!”4. “呀,‘牺牲’这个词古今差别好大呀!我们过年会说‘牺牲’好多好吃的,这里的‘牺牲’是指祭祀用的牲畜。

但是古代说‘牺牲玉帛’,那可就是指祭祀用品呀,跟我们现在说的完全不一样呢!”5. “咦,‘爪牙’现在说的是坏人的手下,可是在古代呀,就像我家小狗的爪子和牙齿呢!有次我和小伙伴说‘那只大狼狗的爪牙好厉害’,可不是坏人的手下那个意思呀,就像‘蚓无爪牙之利’里的爪牙就是指爪子牙齿呀!”6. “哈哈,‘指示’现在是上级给下级的指令,可古代不是哦!有次我跟弟弟说‘快按我指示做’,但古代说‘请指示王’,那是指给……指出让……看呢!”7. “哇,‘绝境’现在一般说很糟糕的处境,可古代不一样哟!我那次去爬山,觉得那山顶好像绝境呀,但那不是古代说的‘绝境’,古代说‘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是与世隔绝的地方呀!”8. “哎呀呀,‘无论’现在说不管怎样,古代也不同呢!我跟小伙伴说‘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做好’,但古代说‘无论魏晋’,那是更不一样的意思呀!”9. “嘿嘿,‘开张’现在说店铺开业,在古代可有意思啦!有次家里来客人,我高兴地说‘今天好热闹呀,像开张了一样’,但古代说‘诚宜开张圣听’,那可是扩大的意思呢!”10. “哟呵,‘涕’现在说的是鼻涕,可古代是眼泪呀!有次我哭了,妈妈说‘怎么涕泪横流呀’,这里的‘涕’就是眼泪,可不是鼻涕哦,就像‘临表涕零’里的‘涕’一样!”。

18个文言虚词及意思

18个文言虚词及意思

18个文言虚词及意思
1. 也(yě):表示同样、并且的意思。

2. 乃(nǎi):表示是、就是的意思。

3. 莫(mò):表示不、没有的意思。

4. 亦(yì):表示也、同样的意思。

5. 皆(jiē):表示都、全都的意思。

6. 或(huò):表示或者、或许的意思。

7. 岂(qǐ):表示表示反问的意思。

8. 弗(fú):表示不、没有的意思。

9. 非(fēi):表示不、非常的意思。

10. 斯(sī):表示如此、这样的意思。

11. 前(qián):表示之前、以前的意思。

12. 后(hòu):表示之后、以后的意思。

13. 亦(yì):表示也、同样的意思。

14. 者(zhě):表示人、物的意思。

15. 矣(yǐ):表示动作或状态已经发生的意思。

16. 乎(hū):用来构成疑问句的意思。

17. 焉(yān):用于构成疑问句或感叹句的意思。

18. 矣(yǐ):表示动作或状态已经发生的意思。

常见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含例句翻译

常见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含例句翻译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例句是有原文与译文的)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考纲划定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

其中“因、以、于、则、之、乃、而”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

常见考法是采用课内与卷内句对照区分的题型进行考查,但近几年广东卷主要是卷内句的对照区分。

【1、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

如: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②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③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劝学》译文:螃蟹有六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译文:剑门关既气象非凡,也格外高险。

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北边援救赵国,西边打退秦军,这是五霸的功勋啊!”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

如: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③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

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相关内容。

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11.行李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古义:出使的人。

2.夫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古义:那人。

3.爪牙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古义:兽类的脚爪和牙齿。

4.大夫今义:医生。

古义:官职名。

5.地方今义:指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

古义:土地方圆。

6.养生今义:保养身体。

古义:供养活着的人。

7.山东今义:山东省。

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8.婚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古义:儿女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9.从事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

古义:官名,泛指一般属官。

10.以为今义:认为。

古义:把……当作。

11.非常今义:十分,极。

古义:不平凡,意外的变故。

12.逢迎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古义:迎接。

13.上路今义:走上路程,动身。

古义:高高的道路。

14.学者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古义:求学的人。

15.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用来……的,……的凭借;……的原因。

16.从而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跟从并且。

17.小学今义: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

古义:小的方面进行学习。

18.不必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古义:不一定。

19.经营今义:筹划并管理(企业等),古义:搜集、保存的金玉珠宝等物。

20.颜色今义:颜料或燃料。

古义:容貌。

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21.爱人: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古义;爱百姓。

今义:丈夫或妻子。

)2.把握:其为物身轻宜藏,在于把握(古义:手掌内。

今义:抓住成功的可靠性)3.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地位低,见识浅。

今义:言行不道德。

)4.暴露: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古义:在野外征战。

今义:显露出来。

18个文言虚词详解精选全文

18个文言虚词详解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8个文言虚词详解《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一、而;二、何;三、乎;四、乃;五、其;六、且;七、若;八、所;九、为;十、焉;十一、也;十二、以;十三、因;十四、于;十五、与;十六、则;十七、者;十八、之。

一、而(一)连词基本认知:“而”是古代汉语中使用最广泛的连词,它包括各种语法、逻辑的关系,如并列、承接、递进、转折、假设、因果、修饰、目的等。

所谓连词,就是连接上下文并且表示某种关系的虚词。

⑴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和、又,或不译。

①蟹六跪而二螯(《劝学》)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③秦强而赵弱(《廉颇蔺相如列传》)④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⑤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荆轲刺秦王》)并列关系的特点是,连词两侧的词语原则上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⑵表承接(顺承)关系,可译为:就、才、接着、然后。

表承接关系的前后两件事,逻辑上联系比较紧密,时间上有先后关系。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②余闻而愈悲(《狱中杂记》)③(秦)灭滑而还(《崤之战》)④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⑶表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还。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师说》)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⑷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却、但、可是、然而。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④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公输》)⑸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使。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③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左传》)④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⑹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所以。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韩非子》)③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荆轲刺秦王》)⑺表修饰关系(间隔修饰语与被修饰语,即间隔状语和中心词,也可称偏正关系),可译为:地、着、来,或不译。

古今异义词在线翻译器1

古今异义词在线翻译器1

古今异义词在线翻译器古今同形异义(古今异义)词语精编《史记》全译课本剧《诗经》选译左传选译名著导读文言名篇教育经典百城赋古文翻译论语全译孟子选译三国志注资治通鉴道德经译古文观止荀子解析汉书全译节日大全战国策译计划总结钱钟书《围城》在线阅读巴金《家》在线阅读老舍《骆驼祥子》书籍阅读茅盾《子夜》在线阅读陈忠实《白鹿原》在线阅读路遥《平凡的世界》在线阅读海明威《老人与海》在线阅读吴承恩《西游记》在线阅读笛福《鲁滨逊漂流记》在线阅读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线阅读外国诗歌精选校园小品人教版语文电子教参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语言文字应用文章写作与修改必修一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必修五栏目树形导航| 网站首页 | 文章 | 教案 |课件 | 试卷 | 选修 | 信息 | 素材 | 论坛 | 商城 | 加点 | 成语 | 高考 | 博客 |备课中心 | |文章首页|语文教研|写作教学|高考专题|美文欣赏|学生作文|专题内容|文摘参考|杂文参考|名著阅读||百家讲坛|小品剧本|语文电子教参|您现在的位置: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 >> 文章 >> 杂文参考 >> 正文用户登录新用上一页下一页户注册古今同形异义(古今异义)词语精编【字体:小大】古今同形异义(古今异义)词语精编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不详点击数:134 更新时间:2006-10-12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备课中心如何获得点数? 2004-10-04 词语例句古义往往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起义》) 处处,到处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会,聚会;计,商议何苦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怎怕,怕什么垄断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山川阻隔自信宁信度,无自信(《郑人买履》) 相信自己结束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整装实弹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冯婉贞》) 装上弹药不好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 不美(指相貌) 即使即使吏卒共抱大巫投之河中(《西门豹治邺》) 即,就;使,让留意先生可留意矣(《中山狼传》) 考虑老子遥见老子杖藜而来(《中山狼传》) 老人丈人愿丈人一言而生(《中山狼传》) 老人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 长辈牺牲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祭祀的牛羊等可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可,可以;以,凭,烈士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有志节操守的男子无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更不用说绝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与世隔绝的地方扶老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辞》) 指拐杖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出身低微,行为鄙鲁开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扩大感激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感动奋激深入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 长距离进入有意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 有某种打算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客孟尝君》) 愿意有时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论积贮疏》) 按一定时间鞠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恭敬,谨慎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 弯下身子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中间夹杂着稍稍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渐渐无赖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活泼玩皮纵士卒无赖(《段太尉逸事状》) 为非作歹于是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上一页下一页)在此,在这上大风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麻疯病小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 年轻人虽然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必取宋(《公输》) 虽然如此,但是…… 中心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叶公好龙》) 心里以为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把……看作作文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写文章不避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论贵粟疏》) 不亚于、不次于人情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论贵粟疏》) 人的通常情况县官今募天下人入县官,得以拜爵(《论贵粟疏》) 朝廷或者或者曰:……(《封建论》) 有的人,有些人指示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指出来给……看约束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信约前进于是相如前进缶(《廉颇蔺相如列传》)前,上前;进,进献因而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趁机美人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嫔妃以往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从这里到那里宣言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扬言亲戚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父母兄弟地方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其实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它的果实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他实际上横行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纵横驰骋,所向无敌北面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面朝北,指臣服殷勤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关切、问候中国率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指现在中原地区不过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矣(《赤壁之战》)不超过形成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形势形成从事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官名妻子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妻子儿女初一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刚刚开始所以入叩所以(《狱中杂记》) 缘故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原因的虚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用来,靠它来…… 风流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杰出、英上一页下一页俊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繁华景象,流风余韵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咏怀古迹》) 学问才华,雍容风度具体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形体齐备故事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所以,事情……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旧例口舌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代指言辞无聊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处境困窘,没有依靠慷慨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指南录〉后序》) 理直气壮,意气激昂山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崤山以东祖父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祖辈与父辈智力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六国论》)智慧和力量至于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终于达到某种程度自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孔雀东南飞》)自作主张处分处分适兄意,哪得自专由(《孔雀东南飞》)安排,处置逢迎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迎接交通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交接相连生人生人作死别,恨恨哪可论(《孔雀东南飞》)活着的人可怜东家有贤女,可怜体无比(《孔雀东南飞》)可爱可怜身上衣正单(《卖炭翁》) 可叹秋天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日的天空因为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因此写作突出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骤然冲出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长期招收精品开发人员公告相关网站(热门网站登陆: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案,苏教版,优秀教案,语文课件) → 点击这里搜索更多"古今同形异义古今异义词语精编"相关优秀教案。

文言虚词(包括解析和翻译)

文言虚词(包括解析和翻译)

文言虚词1.而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解析:(1)连词,表并列。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

你,你的。

(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

(7)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

(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翻译:用兵,是一种变幻莫测的方法。

要同心协力,千万不要像螃蟹那样六条腿两只钳,不然,那么你凭什么取胜呢?所以冯婉贞说:“诸位将军如果想打胜仗,可以向我学习。

”冯氏年龄虽然小,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冯氏比其父更胜一筹。

冯婉贞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不是效仿一般的书生那样整天思考(而不学习)。

多加考虑之后再去实施,所以抵抗敌军能够取得胜利。

(冯氏)不是人们所说的柔弱女子,而是巾帼英雄啊。

2.其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饱其(4)口福。

”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

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远矣,护羊愈谨。

狐与狼遂去。

解析:(1)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

(2),连词,表假设,如果。

(3)指示代词,其中的。

(4)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

(5)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又。

(6)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常见的18个文言文虚词解释及例句分析

常见的18个文言文虚词解释及例句分析

常见的18个文言文虚词解释及例句分析_个文言文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7.表示因果关系,8.表示目的关系,(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三)通”如”:好像,如同。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既而】不久,一会儿。

2、何(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四)何:通”呵”,喝问。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何乃】译为”怎能”3、乎(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

可译为”吗”“呢”。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乎:于)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词在线翻译器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词在线翻译器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词在线翻译器1.亲戚:今义:旁系亲属;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妻子:今义:爱人(女方);古义:妻和子女。

例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3.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中原地区。

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5.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古义:①缘故(名词)。

例如:余叩所以。

(《狱中杂记》)②表原因的虚词。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用来,靠它来。

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6.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例如: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7.无论: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古义:更不必说。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8.用心: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9.稍稍:今义:稍微;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例如: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10.更衣: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

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赤壁之战》)11.无日: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很久;古义:不久。

例如: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壁之战》)12.殷勤:今义:热情、周到;古义:关切、问候。

例如:肃奉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赤壁之战》)13.唧唧:今义:低声交谈,也可指虫的叫声;古义:①织布机声。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②叹息声。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琵琶行》)14.豪杰:今义:才能出众的人;古义:①有声望、地位的人。

例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陈涉起义》);②英雄人物。

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一)词义扩大(1)把ba[古义]动词。

握住,端着。

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卖炭翁))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今义]①握住。

②把持。

③介词,将。

④量词。

(2)股gu[古义]名词。

大腿。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口技》)[今义]①大腿。

②事物的一部分。

③量词。

(3)竟jing[古义]①动词。

完毕,结束。

②副词。

终于,最后①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②或竟成痼疾。

(《狱中杂记》)[今义]①完毕。

②终于。

③居然。

④全。

(4)履[古义]①动词。

践踏,踩。

②名词。

鞋子。

①足之所履,(《庖丁解牛》)②郑人有欲买履者。

(《郑人买步履》)[今义]①践踏,踩。

②鞋子。

③脚步。

④实践。

(5)再zai[古义]数词。

两次,第二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今义]①又一次,再一次,多次。

②继续,还有。

(二)词义缩小(6)夫fu[古义]①名词,成年男子。

②丈夫。

③夫子,对老师的称呼。

④指从事体力劳动或奴役的人。

⑤读fú,文言句首发语词、句中助词和句末语气助词。

⑥读fú,指示代词,这那种等。

①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论积贮疏》)②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口技》)③夫子何命焉为?(《公输》)④渔夫、夫役③今若焉,悲夫。

(《黔之驴》)⑥是叶公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叶公好龙》)[今义]丈夫。

(7)购gou[古义〕①动词。

悬赏。

②动词。

购买。

①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指南录)后序》)②于购三百盆皆病者。

《病梅馆记》[今义]指购买物品。

(8)或huo[古义]①不定代词,有人,有的。

②副词,也许。

③有时,间或。

①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

③而或长烟一空。

(《岳阳楼记》)[今义]①选择连词,或者。

②副词,也许。

(9)君jun[古义]名词。

①封建帝王,一国之王。

②对有地位的人的尊称。

③对人的敬称。

古今异义词在线翻译器常见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解释

古今异义词在线翻译器常见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解释

古今异义词在线翻译器常见古今异义词通假字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

3.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4.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象人:古,模仿人的形象,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今,很象人的样子。

10.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1.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2.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3.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5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6山东:古,崤山以东,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山东省。

17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8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9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20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小学语文】小学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虚词 +古文翻译)知识点

【小学语文】小学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虚词 +古文翻译)知识点

【小学语文】小学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虚词 +古文翻译)知识点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说”通“悦”;愉快、高兴。

02、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0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知”通“智”;智慧。

0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0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郑人买履》)“坐”通“座”;座位。

06、出门看火伴。

(《木兰诗》)“火”通“伙”;伙伴。

07、才美不外见。

(《马说》)“见”通“现”;出现。

08、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0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偏”通“遍”;遍及、普遍。

10、一切乌有。

(《山市》)“乌”通“无”;没有。

古今异义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3、穷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5、布衣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 6、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7、开张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

(《出师表》)8、涕古义:泪。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9、兵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

(《出师表》)10、池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孟子>二章》) 11、走古义:“跑”的意思。

文言虚词大全

文言虚词大全

文言虚词大全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写方式,包含许多虚词,用于表达语法关系、修辞手法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
1.助词:
•之、乎、者、也、矣、耳、焉、哉、矣、亦、庶、乃、则、与、且、皆、而、乎、若、乘、自、之、其、所、有、无、
者、此、彼等。

2.连词:
•与、及、或、而、若、乃、何、且、然、乎、矣、因、若、即、安、呜、呼等。

3.副词:
•不、亦、已、弗、莫、未、毋、每、屡、往、何、故、尝、豈等。

4.介词:
•于、乎、之、以、若、对、随、由、自、從、於、予、余、乎等。

5.叹词:
•哉、乎、欤、矣、吁、嗟等。

6.语气词:
•乎、哉、矣、焉、耳、欤、吁、嗟、矣、吧等。

7.感叹词:
•哉、嗟、哀、欤、呵、吁、乎等。

8.代词:
•之、其、彼、此、是、彼、其、吾、尔、予等。

这些虚词在文言文中具有丰富的语法和修辞功能,用于表达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感情、态度等。

了解这些虚词的使用有助于理解和阅读古代文献。

古今异义词在线翻译器

古今异义词在线翻译器

古今异义词在线翻译器古今异义词在线翻译器举例1基本信息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如:“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

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

2词义差别编辑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

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词义扩大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

“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

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词义缩小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

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词义转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

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名称说法改变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

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

如成语“目不识丁”现在已改用“眼睛”一词;“寡不敌众”中的“寡”现在已改用“少”字。

如“市”古义:买。

例:“愿为市鞍马”。

如“谢”古义:告诫(也有谢罪的解释)。

词义弱化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异义词在线翻译器中常用文言虚词(一)之1. 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 用作助词(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3)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3. 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二)其1. 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

例:妻跪问其故。

(《乐阳子妻》)2. 活用为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3. 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4.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三)以1. 用作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为学》) /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2. 用作连词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

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墨池记》)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3. 用作副词:译为“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四)于1. 表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

(《为学》)2. 表示处所,译为“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3. 表示对象,译为“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隆中对》)4. 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

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鱼我所欲也》)(五)而1. 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有时可不译。

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十则)2.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并且”、“就”,有时可不译。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3.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4.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5.代词,可译为“你”,“你的”。

例:而翁知我。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六)则1.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2)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

例:万众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出师表》)(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例: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

(《送东阳马生序》)2.表示判断:可译为“就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七)者1.代词(1)指人、事、物、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的原因”等。

例:京中有善口技者。

(的人)(《口技》)/ 可爱者甚蕃。

(的花)(《爱莲说》)(2)在数词后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或几样东西。

可译为“个”、“样”、“项”。

例: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2.助词:用在判断句或陈述句的主语后,表示停顿,不译。

例:吴广者,阳夏人也。

(“者”与“也”配合,表判断,不译)(《陈涉世家》)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者”用在陈述句的主语后,表停顿。

)(《愚公移山》)(八)也1.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可不译。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陈涉世家》)2.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以引起下文。

例:余闻之也久。

(《伤仲永》)(九)焉1. 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

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 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

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十)因1. 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就”。

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唐雎不辱使命》)2.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由于”、“凭借”、“依靠”。

例: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隆中对》)3. 副词,可译为“因此”。

例:因以为号焉。

(《五柳先生传》)/ 而因以及乎其迹。

(《墨池记》)(十一)且1. 副词(1)用在动词或数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可译为“将”,“将要”、“将近”。

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2)表示行为的状态,可译为“姑且”、“暂且”。

例:存着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2.连词(1)表示递进,可译为“况且”。

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还”。

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马说》)(3)表示并列或递进,可译为“和”、“而且”、“并且”。

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十二)乃1.副词:可译为“于是”、“才”、“就”。

例:乃重修岳阳楼。

(于是,就)(《岳阳楼记》)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才)(《狼》)2.判断词,可译为“是”、“就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3.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你的”。

例: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十三)矣1.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判断推测语气,相当于“了”、“啊”。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啊)(《岳阳楼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了)(《论语》十则)2.语气词,表命令或请求,相当于“了”、“啦”。

例: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曹刿论战》)(十四)乎1.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例: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2)表反问,可译为“吗”。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3)表推测,可译为“吧”。

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4)表感叹,可译为“啊”。

例: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2.介词,引出动作行为发出的处所,相当于“于”。

例:醉翁至于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十五)所1. 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

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所闻”即“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记》)2. “所”和“以”连用。

(1)“所以”表示原因,可译为“……的原因”。

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2)“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可译为“用什么方法”、“用这些来”。

例:吾知所以距子矣。

(《公输》)/ 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用这些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结构,表被动。

例: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所……”可译为“被……吞掉”)(《童趣》)4. 用作名词,意思是“地方”、“处所”。

例:欲至何所。

(《宋定伯捉鬼》)(十六)哉1.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2.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3.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十七)夫1. 指示代词,译为“那”。

例: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2. fú,句首发语词。

例: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 丈夫。

例:夫齁声起。

(《口技》)4. 成年男子的通称,可译为“人”。

例: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十八)遂1. 副词,可译为“就”、“于是”。

例:遂逐其师。

(《曹刿论战》)2.副词,表原因可译为“因而”。

例:恐遂汩没。

(《上枢密韩太尉书》)(十九)虽:连词,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 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

例: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2. 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

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二十)然1. 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为“这样”、“如此”。

例: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

2. 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但是”等。

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3. 助词,分两种情况:①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作“……的样子”、“……地”。

例:秦王怫然怒。

(《唐雎不辱使命》)②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的格式,“……的样子”“像……似的”。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二十一)故1. 旧的,原来的。

例: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 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2. 特意。

例: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见蔡桓公》)3. 原因,缘故。

例: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4. 所以,因此。

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十二)苟1.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例:苟富贵勿相忘。

(《陈涉世家》)/ 苟慕义强仁(《送董邵南游河北序》)2.副词,表希望,可译为“且,或许”。

例:苟无饥渴。

(《君子于役》)(二十三)会1. 副词(1)适逢,恰巧。

例:会宾客大宴。

(《口技》)(2)一定。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

(《行路难》)(3)定将。

例:会挽雕弓如满月。

(《密州出猎》)2. 动词(1)回合,聚会。

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岳阳楼记》)(2)体会,领会。

例: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送东阳马生序》)(二十四)或1. 无指不定代词,可译为“有的人”,“有人”。

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2. 副词(1)有时。

例:或王命急宣。

(《三峡》)(2)或许。

例: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二十五)诸1. 兼词,“之于”的合音合义。

例:投诸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2. 众。

例:其西南诸峰。

(《醉翁亭记》)3. 各位,众位。

例:今诸生学于太学。

(《送东阳马生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