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下中英语篇对比研究及教学启示论文
研究论文:语篇分析对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启发
159828 中等教育论文语篇分析对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启发1、引言语篇分析是英国语言学家哈里斯在1952年发表的“语篇分析”一文中首次使用的一个术语。
之后,众多的语言学家均对此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在外语阅读教学中,运用语篇分析理论,通过分析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衔接相关意义及逻辑思维的连贯,使学生从中理解和掌握语言现象所表现的交际功能,并从语言交际的动态环境中掌握基础语言现象,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的交际价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推理能力。
实际上,将语篇分析运用于外语阅读教学,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课题。
早在80年代中期著名语言学家Carrell (1985)等人就已提出并付诸于教学实践,国内的一些外语教育工作者也已经开始在外语阅读教学中运用语篇分析来促进和提高我国外语阅读者的理解能力。
2、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标对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首先,在阅读题材上,高中英语的阅读材料涉及到名人轶事、科普知识、日记访谈、新闻报道、民间故事、广告、寓言、史地常识等。
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归纳各种文体的阅读技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同时,新课标也提出了高中生应具备略读、找读、跳读、预测下文、猜测词义、理解大意、分析细节、推理判断、把握结构、处理图表信息、分清指代关系等基本技能,从而达到理解作者意图并对阅读内容做出评价的目的。
这些要求正是对语篇的宏观结构以及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的具体阐述。
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也一直秉承“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实际”的设计原则,将考试的重点放在语篇上,侧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检测学生对语篇的解析和领悟能力。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离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基础语言知识能力薄弱,缺乏必要的语篇知识,并缺乏一定的阅读技巧及策略。
就目前现状来看,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仍然集中在解释单个单词的含义和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上,教师很少或根本不对课文做语篇上的分析,对文章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获得一些零碎的、脱节的、片面的知识,而对于文章深层次的内涵和作者写作的目的不能透彻理解。
语篇分析对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启发
语篇分析对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启发【摘要】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语篇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探讨了语篇分析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指出通过对语篇结构、语言特点等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其次介绍了如何进行语篇分析,包括抓住关键信息、理清篇章逻辑等技巧。
然后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语篇分析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效果。
接着讨论了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入语篇分析,建议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实际操作。
最后总结了语篇分析对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重要性,强调其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呼吁教师应该更加重视语篇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通过本文内容的深入分析,希望能够启发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语篇分析,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关键词】语篇分析,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启发,重要性,应用,案例分析,教学实践,学生能力,教师作用1. 引言1.1 语篇分析对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启发Language analysis is a crucial tool in enhancing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aching. By examining the structure, organization, and coherence of texts, languageanalysis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 into the meaning and intentions behind written works, allowing students to develo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 they are reading.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language analysis in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aching,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the classroom, and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incorporating it into lesson plans. Through case studies and examples, we will demonstrate how language analysis can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lls and offer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 to integrate this valuable tool into their teaching practice. Ultimately, we will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language analysis in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aching and emphasize the role it plays in enhancing students' overall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By embracing language analysis, teachers can inspire students to become more engaged and proficient readers, enabling them to succeed in both academic andreal-world contexts.2. 正文2.1 语篇分析的重要性One of the key aspects of language discourse analysis is its ability to help students recognize patterns and themes within atext. By examining the language choices, organization, and coherence of a text, students can identify key ideas and themes that may not be immediately obvious. This deeper level of analysis can lead to a more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and help students make conne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text.2.2 语篇分析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Language discourse analysi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nhanc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lls. By analyzing the language discourse in a text, students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organization, and coherence of the text, leading to improved reading comprehension.2.3 如何进行语篇分析语篇分析是指根据一定的方法和理论来分析和解释一篇文章中的言语现象,从而揭示文章的整体意义和组织结构。
论语篇分析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观 结 构 的分 析 , 使 学 生 抓 住 文 章 段 落 和全 文 的 主 旨 , 可 了解 文 章 的 布 局谋 篇 . 利 于 学 生形 成 阅读 中 的 正 确 预 见 . 高 阅 读 有 提 效 率 。其 次 , 篇 分 析有 助 于提 高 学 生 写 作 水 平 。中 国学 生 在 语 英 语 写 作 时 , 遍 使 用 中式 英 语 , 辑 性 差 , 辞 方 法 不熟 练 , 普 逻 修 全 文 干 瘪无 色彩 等 除 语 法 以外 的 问题 。原 因是 平 时在 赏 析 文 章 时 . 多 注 意 语 法 、 法 的 正 确 与 否 , 没 有 真 正 领 略 文 章 过 句 而 的 构 成 , 下 文 的逻 辑 关 系 , 落 的衔 接 等 . 未 学 到 文 章 真 上 段 并 正 的 精 髓 。 若 用 微 观 分 析 法 进 行 语 篇 分 析 , 种 问 题 就 迎 但 这 刃 而 解 了 。最 后 。 篇 分 析 有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运 用 语 言 进 行 语 交 流 的能力 。 统教 学重语 法 , 意义 , 语句 , 篇章 。 传 轻 重 轻 而 在 以语 篇 为 单 位 组 织 教 学 的 过 程 中 , 学 生 结 合 上 下 文 语 让 境 进 行 独 立 思 考 , 调 动 思 维 ,有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 分 析 、 归 纳 、 理 能 力 . 握 语 篇 整 体 的 意 义 , 展 语 篇 水 平 上 的 交 推 把 发 际能力 。 4语 篇 分 析 教 学 在 高 中 英 语 课 堂教 学 中的 运 用 . 41 用 语 篇 宏 观 分 析 法 分 析 课 文 结 构 . 深 学 生 对课 文 .运 加 的理解。 首先 , 以语 篇 为 起 点 . 宏 观上 引 导 学 生 分 析 课 文 的 整 体 从 结 构 , 行 段 落 划 分 , 别 主题 段 、 展 段 和 总 结 段 , 归 纳 大 进 识 发 并 意 , 学 生 能 识 别语 篇 主题 。 次 , 析 段 落 内 部 的 结 构层 次 , 使 其 分 启 发 学 生 识 别 段 落 的 主题 句 和 支 持 句 ,对 于 没 有 直 接 陈 述 主 题 句 的段 落 , 要 引 导 学 生 进 行 归 纳 。根 据 不 同 的课 文 体 裁 , 也 结 合 每 单 元 课 后 的课 文 结 构 分 析 ,有 针 对 性 地 分 析其 篇 章话 题 展 开 方 式 . 导 学 生 留意 作 为 话 题 展 开 标 记 的语 义 照 应 、 引 衔 接与连贯手段 . 其是表达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 、 间 、 点 、 尤 时 地 因果 、 比较 、 比 、 折 、 代 、 渡 等 关 系 的 连 接 词 , 以 培 养 对 转 替 过 可 学 生 对 语 篇 衔 接 纽 带 的敏 感 性 。这 既有 助 于 加 深 学 生 对 文 章 的理 解 . 有 助 于促 进 学 生 阅读 能 力 的 提 高 。 又 42 合 语 篇 . 强相 关 文 化 背 景 知 识 的 导 入 , 养 学 生 .结 加 培
英语论文语篇分析论文
英语论文语篇分析论文摘要:语篇分析在现代语言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近年来,语篇分析在语言学乃至整个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语篇分析已经从单纯的语言分析发展为一个综合的研究领域。
面对典籍英译研究方面的既有成果,至今国内所发表的古诗英译评论中,主观成分较多,通常是随想式、经验式和点评式的,没有一套可仿效、可重复使用的方法与理论。
而语篇分析避免了语文学范式的主观随意性,体现了语言学派对于科学与客观的传统追求。
关键词:英语;语篇分析;培养语篇语言学是6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年轻的学科,很多学者的研究都促成了它的发展。
语篇分析也吸收了包括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西方学者纷纷把语篇分析理论引进翻译研究领域,把视野扩大到语境和语言的交际功能。
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看,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可操作性强的方法,而不是翻译技巧或翻译手段。
语篇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探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语篇分析的定义语篇分析是专门研究交际中的语言使用情况并涉及多个学科的学问,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始于20世纪60年代。
西方许多翻译理论家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语篇分析的方法,共性如下:全面深入地进行原文分析,注重交际功能进行译文重组,翻译策略建立于原文分析和译文重组的基础之上。
功能语言学派代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是语篇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
语篇分析方法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即先决定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属性或类型以及其交际功能,再通过一个个的语言结构体现预定的语篇。
在翻译实践中,要重组一个适用于目的语社会的语篇,并非取决于表层结构的转换,而是自上而下的、有目的地选择语言资源,对整个语篇进行重写。
二、语篇分析在典籍翻译中的应用(一)典籍翻译的特点与一般文本类型不同的是,典籍英译的难度更大。
原因在于:原文多为古汉语书写,需要先转换为现代汉语,要求译者具备扎实的汉语文字能力;原文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要求译者拥有丰富的国学知识;典籍翻译承载着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意义,要求译者具有地道的英语表达能力。
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读后感悟
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读后感悟在深入研读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后,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感受到了其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我对语篇分析的本质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它不仅仅是对文本表面的解读,更是对文本深层含义、结构和功能的探究。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语篇分析,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逻辑关系,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其次,我意识到书面语和口语在语篇分析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虽然它们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在实际交流中,它们往往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
此外,我对语篇中的微观结构也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词汇和语法在构成有意义的语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衔接和连贯,使句子和段落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意义的文本。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微观结构,帮助他们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最后,我对书面语篇和口语语篇的分析方法有了更为具体的认识。
无论是分析书面语篇还是口语语篇,我们都需要关注其结构、功能、语境等方面。
在书面语篇分析中,我们需要关注其标记特征、小句的意义和分类等;在口语语篇分析中,我们需要关注其语用学理论的应用、话语分析和交际理论等。
这些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不同类型的语篇。
总的来说,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英语教学。
它让我意识到英语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因此,在未来的英语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实现有效的交流。
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读后感悟
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读后感悟Reflections on Text Analysi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Teaching English, especially at the higher levels, is not just about vocabulary and grammar. It's aboutinstilling in student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guage, its nuances, and how it is used in real-world contexts.This is where the importance of text or discourse analysis comes into play. Recently, 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delve deeper into this aspect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 experience was both eye-opening and thought-provoking.Understanding the Big Picture.Discourse analysis goes beyond the sentence level to look at how language is used to convey meaning in a larger context. It involves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ntences, paragraphs, and even entire texts to understand how they work together to create meaning. This approach iscrucial in English teaching because it helps students appreciate the role of context in communication. By analyzing texts, students learn to identify themes, arguments, and the author's intended message, rather than just focusing on individual words or sentences.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aspects of introducing discourse analysis in the classroom is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ory can often be abstract and difficult to grasp, especially for younger students. However, by using real-world examples and hands-on activities, I found that students were more engaged and able to make connections between what they were learning and how it could be applied in real life.Encouraging Critical Thinking.Discourse analysis also encourages critical thinking. By analyzing texts, students are forced to question assumptions, challenge existing ideas, and form their ownopinions. This process not only improves their language skills but also their ability to think critically about the world around them. It helps them develop a more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which is invaluable in today's interconnected world.Challenges and Solutions.However, there are also challenges in implementing discourse analysis in the classroom. One major hurdle is the time it takes to analyze texts in depth. With limited class time, it can be difficult to balance between covering the basics and delving into more advanced concepts. To overcome this, I found that it was essential to carefully select texts that were both engaging and代表性 of the concepts we were trying to teach. This way, students could gai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without feeling overwhelmed.Another challenge is ensuring that all students are engaged and participating in the analysis. Sometimes, students can feel left out or intimidated by the complexityof the texts being analyzed. To address this, I tried to create a safe and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where students felt comfortable sharing their ideas and asking questions. I also encouraged them to work in groups, which not only made the task more manageable but also fostered collaboration and peer learning.The Way Forward.In conclusion, discourse analysis is a crucial component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hat helps students develo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guage and its uses. By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encourag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addressing thechallenges that arise, we can ensure that our students not only excel in their language skills but also becomeinformed and responsible global citizens. As teachers, itis our responsibility to continue exploring and innovatingin order to provide our students with the best possible education that equips them for the future.。
高中英语教学中语篇分析教学研究
高中英语教学中语篇分析教学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中英语教学中语篇分析的重要性与方法,并结合应用案例进行分析。
首先介绍了语篇分析的概念,解释了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然后详细说明了语篇分析的重要性,指出通过分析语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
接着介绍了语篇分析的方法,从整体到细节的分析方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最后探讨了教学策略,总结并展望了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相关建议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整体来说,本文旨在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进步。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语篇分析、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概念、重要性、方法、应用案例、教学策略、总结与展望、建议、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语篇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的语言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通过对语篇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图,提高对英语语言的整体把握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语篇分析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够有效地运用的教学方法。
开展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语篇分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高中英语教学中语篇分析的概念、重要性、方法和应用案例,可以为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The significance of analyzing language texts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lies in its ability to deepen students' language comprehension and analysis skills, as well as enhance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Through the study of language texts, students can develop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xt in which the language is used, the rhetorical strategies employed, and the intended message conveyed.2. 正文2.1 高中英语教学中语篇分析的概念高中英语教学中语篇分析的概念是指通过对英语语篇中的语言结构、语法规则、词汇搭配、语境等方面的分析,来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意义传达方式。
用语篇分析促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论文
用语篇分析促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论文一、语篇分析的定义与意义。
有关语篇分析的定义已有不少研究者曾做过不同描述。
周光明、关长青认为语篇分析是以篇章为基本单位,从篇章的整体出发,先分析篇章结构,然后分析段落与段落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及逻辑思维的连贯,从而使学生具有通览全篇的能力,掌握文本的主题,同时把握句子在表达篇章整体意义上所起的作用,最终达到“先见林后见树,既见林又见树”的阅读教学目的。
黄国文解释语篇分析是指对比句子、话段更大的语言单位所作的语言分析,研究语篇中句子排列与衔接和连贯,是一种超句法分析,其目的在于解释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各种连贯的语篇。
本文所做的语篇分析旨在向学生灌输真正的语篇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并且如何将该理论应用到实际写作中去。
过去许多英语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拼写、语法等表层错误上,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注意到内容贫乏、连贯性差、语言干瘪、缺乏一致性、中心不突出、汉语式篇章结构等才是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最突出的问题。
对语篇进行动态的分析,就可以让我们对作者从谋篇布局到遣词造句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可以模仿写出更地道的英语作文。
二、语篇分析的方法。
尽管语篇分析出现在五十年代初期,但由于研究者出于不同的目的进行语篇分析,继而使用的方法不尽相同,因此到目前为止,语篇分析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大体来讲语篇分析从语篇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
宏观方面主要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帮助学生既能全面领会整个语篇的段落层次关系、文章写作的策略,又能培养学生在写作时的谋篇能力,使其在写作时不致东拼西凑,语义不流畅,前后不连贯。
分析语篇的开头、中间、结尾部分,旨在了解不同的语篇是如何衔接起来的,并教会学生这一规律运用在写作中去。
语篇的微观结构分析是指正确识别语篇的词义、句法结构和语义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要用传统教学方式,依次逐句解释词和句子,而是培养学生学会围绕语篇有目的地识别信息。
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读后感
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读后感英语作文1After reading about discourse analysis in English teaching, I was deeply enlightened and gained numerous valuable insights. The knowledge presented in the materials has truly transformed my perspective on teaching English.One particular case that stood out to me was the analysis of a complex narrative text. By carefully dissecting the structure, the use of transition words, and the overall organization of the story, I grasped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navigate through such intricate pieces. It became evident that pointing out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paragraphs and highlighting the key themes helped students build a coherent mental map of the text.Another aspect that struck me was the newfound appreciation for certain analytical methods. The emphasis on identifying the author's purpose and the intended audience allowed for a more profou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xt. For instance, when analyzing a persuasive essay, understanding these elements enabled me to explain to students how the writer crafts arguments to sway the readers' opinions.In conclusion, this reading has not only enhanced my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ject matter but also equipped me with practical tools andstrategies to better assist students in their comprehension of English texts.I am now more confident in guiding them to unlock the hidden meanings and logical flow within various types of discourse.2After reading about discourse analysis in English teaching, I was deeply enlightened. It has become apparent to me that discourse analysis is not merely an academic concept but a powerful tool that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quality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students' language acquisition.I realized that discourse analysi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anguage application abilities. By analyzing the structure, context, and language features of a text, students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logic and coherence of the language, thereby improving their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lls. For instance, when studying a narrative text, through discourse analysis, students can gras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ot and the characters' emotions more accurately, which enriches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ory.In my own teaching practice, I have made initial attempts to apply discourse analysis. I found that it helps students to have a more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of grammar and vocabulary. Instead of memorizing grammar rules and vocabulary in isolation, they can understand how these elements function in a specific context. This has greatly enhanced their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accurately and appropriately.In conclusion, discourse analysis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English teaching. It opens up new horizons for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enabling us to explore the beauty and complexit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in a more profound way.3After reading about discourse analysis in English teaching, I have gained profound insights and numerous thoughts. The book has truly opened my eyes to the importance and complexity of this aspect in the field of language education.I realized that the current methods of discourse analysis in English teaching have certain limitations. For instance, in some cases, teachers overly focus on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s and vocabulary within the text, neglecting the overall context and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it represents. This leads to students having a fragmented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guage and failing to grasp the true meaning and purpose of the discourse.However, the reading also sparked my thinking on how to improve these shortcomings. We could combine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discourse analysis. For example, using multimedia resources such as videos and audio clips to provide a more vivid context for students, or organizing group discussions to encourage them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discourse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In conclusion, I am filled with anticipation for the optimization ofdiscourse analysis methods in English teaching. I believe that with continuous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we can help students better master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language skills.4After reading about discourse analysis in English teaching, I have gained profound insights. I have come to realize that the way of discourse analysis ca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For instance, when the analysis is presented in an engaging and interactive manner, such as through stories, videos, or real-life examples, it can capture students' attention and ignite their enthusiasm. I have witnessed how a teacher used a popular English movie scene to analyze the discourse, and the students were completely immersed in the class, actively participating and eager to learn more.However, on the contrary, I have also observed cases where improper discourse analysis led to students' loss of interest. When the teaching approach was too theoretical and dry, filled with complex grammar explanations and mechanical analysis, students appeared bored and disinterested. They struggled to connect with the content and found the learning process monotonous.In conclusion, effective discourse analysis in English teaching is crucial for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It should be creative, relevant, and tailored to the students' needs and interests. Only by doing so can we trulyenhance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help students develop a genuine love for the language.5After reading about discourse analysis in English teaching, I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its significant valu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The analysis of discourse allows students to go beyond the surface meaning of the text. For instance, when reading a news article, they can explore not only the stated facts but also the underlying intentions and possible biases. This helps them develop the ability to question and evaluate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Take a class discussion on a literary work as an example. Through discourse analysis, students were guided to notice the author's choice of words, sentence structures, and the overall organization of the text. They started to think about why certain themes were emphasized and how different elements contributed to the overall message. This process encouraged them to form their own opinions and defend them based on the textual evidence.In another case, when analyzing a scientific report, students were asked to identify the assumptions made and the possible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 This kind of exercise pushed them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not accept everything at face value.In conclusion, discourse analysis in English teaching is not just about understanding the text but also about nurturing students' ability to think independently and critically. It equips them with essential skills to navigate the complex world of information and make informed judgments.。
浅谈语篇分析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语篇分析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论文浅谈语篇分析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论文论文关键词:阅读教学大学英语语篇视角论文摘要:阅读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然而当前的阅读教学过多地停留在词、句的层面,忽视了语篇、语境的理解。
语篇分析教学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本文以语篇分析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从语篇内在结构入手,注重语篇衔接和连贯、语篇主题以及语篇体裁的角度启发和指导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长久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过于注重词汇、语言点的讲解,忽略了对语篇的整体把握,学生无法积极有效地提高其阅读能力。
语篇分析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词汇教学和语法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弄清文章的篇章结构,识别主题句,分析词与词之间、句子之间、段落篇章之间的衔接,以及逻辑思维的连贯,最终达到阅读的目的。
以语篇分析指导大学英语教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大限度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归纳和交际能力。
借助语篇分析理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体裁分析对语篇宏观结构和交际功能的深层理解;识别主题句来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发展脉络;;分析衔接和连贯手段来了解文章的层次。
语篇分析法把语言基础训练,语篇分析研究、以及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符合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
一、语篇分析理论的发展和阅读教学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这一术语是由结构主义者哈里斯(Harris)于1952年在美国《语言》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
20世纪60,70年代,语篇分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并由此打破了以往语言学研究仅限于句子层面的界限,将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深入到语篇。
Harris曾指出:“语言不存在于单词或句子之中,而存在于联系着的语篇之中。
语篇是一个语言单位,强调语言的行为和活动,强调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语篇分析强调以语篇为基本单位,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对文章进行分析、理解、评价和赏析。
语篇分析对英语阅读的影响及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语篇分析对英语阅读的影响及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作者:魏冬雪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7年第06期【摘要】在英语阅读中,除了要理解文章中的单词和句子之外,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学会对整篇文章进行语篇分析,从而来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阐述语篇分析对英语阅读的影响,分析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篇分析英语阅读教学启示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各个专业课程的发展也备受外界的关注。
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作为高校教育的基础课程,其受重视的程度也不亚于其他课程。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老师一般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词汇的讲解以及语法的分析。
虽然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但却由于忽视了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不够全面,不能准确的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大意。
而语篇分析刚好弥补了传统英语教学的不足之处,通过对文章的结构形式段落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更好地提升了学生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
一、语篇分析背景语篇分析理论的出现最早还要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J.R.Firth 就提出了要研究句子在文章语境中的含义,深度挖掘其内在的联系。
而到了90年代,语篇分析逐渐成为了语言学界的研究重点对象。
语篇一般指的是一段连续的句子所构成的语言环境。
可是无论语篇以哪种形式出现在文章中,都必须建立在符合语法的基础之上,不能使文章出现语句歧义。
一般来说,语篇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论题结构或者是逻辑结构,句子之间的逻辑性也比较强。
对于语篇的分析,一般包括四点:句子的衔接关系。
一般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会有所体现,属于有形的关联;句子的连贯性。
连贯指的是文章语篇的语义联系,一般在语篇的深层结构上,属于无形的关联;句际的关系。
句际指的是在连贯的语篇的基础上,句子与句子之间在内容意思上的深层联系;章节的结构分析。
对于一篇文章而言,作者的思维模式往往都不会有太多的变化,在结构的组织上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语篇分析对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启发
语篇分析对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启发引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理解作为一个重要的技能,对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很多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面临困难,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缺乏有效的语篇分析能力。
本文将探讨语篇分析对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启发,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教学策略。
语篇分析的重要性语篇分析是理解和解读语言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整体意义、组织结构和信息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
通过语篇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个句子和段落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思想,进而更好地回答问题。
语篇分析的教学策略1. 提供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什么是语篇、语篇的组成要素以及语篇的特点等。
通过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语篇分析的重要性并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语篇分析需要学生能够从大量的信息中提炼出关键信息。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
例如,让学生从一篇文章中找出主题句、段落的主旨句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含义。
3. 引导学生分析语篇的组织结构语篇的组织结构对于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信息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
例如,让学生找出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重要的过渡句等,从而揭示文章的逻辑关系和信息流动。
4. 给予学生大量的实践机会要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我们需要给予他们大量的实践机会。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阅读理解练习,让学生运用语篇分析的方法来解答问题。
这些练习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语篇分析的策略。
结论语篇分析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提供基本概念的解释、培养关键信息提炼能力、引导分析语篇的组织结构以及给予实践机会,我们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语篇论文:英汉语篇词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及其对汉译英的启示
语篇论文:英汉语篇词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及其对汉译英的启示【中文摘要】随着语篇语言学的发展,语篇分析理论被引入翻译学界,翻译单位也由词和句子转移到语篇。
而衔接,作为语篇的“有形网络”,在语篇翻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篇衔接理论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但是真正引起学术界重视却是在《英语中的衔接》一书发表以后。
在该书中,韩礼德和哈桑(2001: 4)把衔接看作是一个“语义概念”,是“语篇中的意义关系,是语篇生成的必要条件之一”。
本论文主要以韩礼德和哈桑(1976)的语篇衔接理论为理论基础,在朱永生等人(2001)关于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对英汉语篇词汇衔接手段的异同做了对比分析,并探讨其对汉译英翻译过程的启示。
论文首先介绍国内外与本研究相关的现有研究,包括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理论和衔接理论,巴斯奈特的翻译单位理论,胡壮麟和张德禄等人关于语篇衔接的理论,以及朱永生等人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方面的成果。
结合前人的研究,论文把词汇衔接手段分为五类:重复、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关系、搭配,前四类又可统称为重述(reiteration)。
接着,论文对上述几种衔接手段从定义和语篇衔接功能上进行阐述论证,并以大量例子做例证,对比分析其在英汉语篇中的异同。
在对英汉语篇词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提出汉译英过程中译者可以采取的几种翻译策略:对应译法,即用同样的英语衔接手段表达汉语的衔接方式;增加或省略衔接手段译法;转换译法。
要想获得自然的译文,译者必须使用合乎英语写作规范的词汇衔接手段,不可机械套用汉语的衔接方式。
总之,英汉语篇词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英语文本,而且对语篇翻译和英语写作及教学有重要意义。
但由于篇幅和作者能力有限,本文只探讨其对汉译英翻译过程的启示,其他方面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英文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xt linguistics, the unit of translation has shifted from word and sentence to text. Cohesion, as the“visible network”of a tex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extual translation. Early in the 1960s, linguists began to study cohesion in texts. But it is the publication of Cohesion in English in 1976 that has made cohesion a research focus in academia. Halliday and Hasan (2001:4) regard“the concept of cohesion as a semantic one”, which“refers to relations of meaning that exist within the text, and that define it as a text”.Based on Halliday and Hasan’s theory of cohesion, and Zhu Yongsheng’s contrastive study of cohes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thesis makes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lexical cohesion, and discusses its implications for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First of all, some related existing studies on textual translation and cohesion are introduced, which include Halliday and Hasan’s theory of text and cohesion, Bassnett’s theory about translation unit, HuZhuanglin and Zhang Delu’s theory on cohesion, and Zhu Yongsheng’s contrastive study of cohes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Based on these theories, this study classifies lexical cohesion into five categories: repetition, synonymy, antonymy, hyponymy and collocation (with the first four categories generalized as reiteration). The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and function of each of the cohesive devices, and makes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m i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using examples chosen from literary works as illustrations.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astive study, some practical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retaining Chinese lexical cohesive devices, adding or omitting cohesive devices, and transforming Chinese cohesive devices. If the translator attempts to produce a successful translation, he/ she has to make some adjustments to the Chinese text’s lexical cohesion by employing the appropriate grammatical, phraseology, and collocational patterning conforming to English norms.To sum up, contrastive study of lexical cohes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will be significant not only in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texts, but also in translation and many other fields, such as English writing and teaching. However,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space, this thesis only discusses its implications for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herefore, more efforts are desired for further in-depth study or discussion on this issue.【关键词】语篇词汇衔接对比分析汉译英翻译策【英文关键词】text lexical cohesion contrastive study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目录】英汉语篇词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及其对汉译英的启示摘要5-6Abstract6-7Chapter OneIntroduction10-13 1.1 ResearchBackground10-11 1.2 Purpose of the Study11 1.3 Layout of the Thesis11-13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3-20 2.1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Text and Textuality13-14 2.2 Discussion of TranslationUnit14-15 2.3 Cohesion15-20 2.3.1 Research on Cohesion Abroad15-16 2.3.2 Domestic Research on Cohesion16-18 2.3.3 Cohesion in TextualTranslation18-20Chapter Three A Contrastive Study of Lexical Cohes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20-54 3.1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LexicalCohesion20-23 3.2 Reiteration23-48 3.2.1 Repetition23-35 3.2.1.1 Zhang Gong’s Classification of Repetition24-26 3.2.1.2 Hoey’s Classification of Repetition26-29 3.2.1.3 Cohesive Function ofRepetition29-32 3.2.1.4 Repetit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32-35 3.2.2 Synonymy35-41 3.2.2.1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synonymy35-37 3.2.2.2 Cohesive Function of Synonymy37-39 3.2.2.3 Synonymy in English and Chinese39-41 3.2.3Antonymy41-44 3.2.3.1 Classification ofAntonymy41-42 3.2.3.2 Cohesive Function ofAntonymy42-43 3.2.3.3 Antonymy in English and Chinese43-44 3.2.4 Hyponymy44-48 3.2.4.1 Definition of Hyponymy44-46 3.2.4.2 Cohesive Function of Hyponymy46-47 3.2.4.3 Hyponymy in English and Chinese47-48 3.3 Collocation48-54 3.3.1 Different Theories on Collocation49-50 3.3.2 Classification of Collocation50-51 3.3.3 Cohesive Function of Collocation51-54Chapter Four Achieving Cohesion in C-E Translation54-60 4.1 Retaining Cohesive Devices54-56 4.2 Adding or Omitting CohesiveDevices56-58 4.3 Transforming CohesiveDevices58-60Chapter Five Conclusion60-62 5.1 Major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60-61 5.2 Limitations andSuggestions61-62References62-65Acknowledgements65-66个人简历66发表的学术论文66。
语篇分析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语篇分析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摘要:英语作为初中课程中主要科目之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语言类科目,学生学好英语,有利于其整体成绩的提升,也有助于开发学生外语思维以及开阔学生英语视野。
通过对英语语篇的研究和指导,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从而达到了学生对文本内容准确把握,进而达到了英语教学目的。
新的初中英语课文对老师提出了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的需求,因此老师应该在文章的层面上,充分利用文章的内容,指导同学们利用他们所学到的英语知识,去猜测,去验证。
从篇章的角度出发,对初中英语的阅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篇章的运用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以期对篇章的整体把握。
关键词:语篇分析;初中英语;英语阅读;阅读教学新课改理念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教育领域中,教学基础目标积极向素质教育方向进行转变。
英语在当前国际上有着较高的地位,我国对英语方面的人才有着较高的需求量,在初中阶段的英语课程教学中,加大了对英语教学有效性的重视。
英语阅读教学是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这一门语言学科的重要渠道,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由于方法单一,局限在课文教材教学中,学生单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英语学习,导致其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阻碍英语水平的提升,因而为提升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英语教师除了重视对于英语语法能力的教学以外,还应当帮助学生强化对于英语语言的掌握能力,提升英语自主阅读能力,从而实现初中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语篇分析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的意义阅读是获取语言和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新课标对初中英语教学的任务以及目标提出新要求,旨在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越来越重视学生除应试教育以外的综合能力提升,而阅读作为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关键途径,有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写作的语法,以及结合上下文理解单词在文章中由于语境而表现出的不同含义。
某些地区的初中英语教学由于经济和文化水平的差异,英语教师教学质量与水平方面的不足,导致初中生的语法以及口音都难以得到提升,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使发现问题,出于对学科成绩的重视,往往会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提升产生忽视,因而英语阅读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接触英语语言的最佳途径,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语篇分析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孟 然 渤海 大学外 国语学 院
摘 要 :语篇分析理论是指导英语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理论。本文通过对高中英语阅读教 学中现存问题的分析,将 语 篇分析 理论 应用 到实 际教 学 中, 并 运用宏 观 的背景信 息导入 , 微 观 的衔 接 与连贯 技巧分 析 , 使英语 阅读教 学更加 完善。 关键词 :语篇分析;高中英语 阅读
做的 分析 ,通过 研究语 篇 的衔接和 连 贯 以及 语篇 结构 ,告 汇 衔接 五类 ,这 些都是 可 以让学生 用来 提高 阅读理 解能 力 诉人们 如何 构造 和理解 语义 连贯 的语篇 。语 篇教 学从语 篇 和 阅读 速度 的重 要手段 。其 中重要 的一 项是 词汇衔 接 ,词 整体 出发 ,首先 概括性 地分 析和 理解 文章 ,继而分 析句 子 汇 衔接 分为 词汇 复现和 词汇 同现 。词汇 复现指 的是 在语 篇 之间 、段落 之 间的衔接 和相 关 意义及逻 辑 思维 的连贯 性 , 中重 复出现 的词 汇 。它 们可 以是某 一次 的原 词、 同义词 、 对文 章 中的每一 个细节 进行 深入 细致理 解 ,最终对 全 文的 近 义 词、上 义词 、下义 词 、概括 词等 。而词汇 同现 是指 上 主体 思想进 行总 结与分 析 。 下文 有关 的词或 倾 向于在 同一语 境 中出现并 有衔接 功 能的 三、高中英语阅读教 学的现状 分析 词项 。 了解 了词 汇 同现与复 现 的含义 ,学生 可 以不必查 阅 方 面 ,从学生 角度来 看 ,在 高中英 语阅读 学 习时 , 词典 ,而 是通过 分析 语篇 中的词 汇衔接 关 系,推 断出生 词 通常 只注 重表层 语 言能力 学 习,却对 深层 理解 能力和 联想 意义 ,达 到理解 文 章的 目的。在 阅读 理解过 程 中,语 篇 中 能力 不那 么重视 。例 如 ,在 做 一篇 阅读题 时 ,学生往 往不 的词 汇衔 接手段 十分 重要 ,学生 通过 分析这 些衔 接手段 可 使用 阅读策略,而只是把学习重点放在词义辨析、句子语 以推 测生 词意 思,理 解语篇 。 法 结构 分析和 长难 句分析 上 。其实 ,这么 做会 使学 生对文 2 . 语 篇连 贯 章整 体框 架把握 不 充分 ,不能 深入 理解 文章 ,致使 阅读效 如 果说衔 接是语 篇 的有形 网络 ,并主 要体现 在语 篇 的 率 降低 。此 外,学 生 自主学 习的意 识和 能力不 足 ,不能 结 表 层结 构 中的话 ,那么连 贯就 是语 篇的无 形 网络 ,它 指 的 合 自己的实 际情况 制定 阅读 学习计 划 。以上原 因都 使得 阅 是 语篇 中 的语 义 的连贯 ,虽然 存在 于语篇 的底 层 ,但 通过 读 学 习成 了费时较 多 ,但 见效 缓慢 的典型 。 连 贯能 挖掘语 篇的 深沉 意义 。所谓深 层 意义指 的是 文章 中 另一方 面 ,从教师 层面 来看 ,教学 模式 还停 留在使 用 所 暗示 的作者 的意图及 其对所 谈论 事物 的态度 即文 章 的精 传 统教 学方 法上 传统 的 阅读教 学一般 就是 让学生 在一 定 神 内涵 。语篇 连贯 提供 了篇 章的连 续性 ,学生 能够理 解 语 的时 间 内读 完规 定数量 的文 章 ,然后教 师会 针对 阅读试 题 篇 中没 提及 的信 息和作 者要表 达 的深层 意义 。因此 ,语 篇 讲解文 章 , 对涉 及到试 题部 分 的句 子 、 语法 等做 重点讲 解 。 连 贯在 语篇 教学 中起 了特 殊作 用 。 这就 使得 学生在 阅读 中学 到的 只是与 试题相 关 的一个 个被 五 、结 语 割裂 开的 句子 ,缺乏对 文 章脉络 的掌握 ,从 而 导致学 生难 语篇 教学侧 重背 景知 识的输 入和 语篇衔 接 、连贯技 巧 以理解 文 章 的整 体思 想及深 层意 义 。另外 ,传统 的教 学模 的运用 ,使 学生在 达 到宏观 掌握 文章 的整体 的基 础上 ,联 式通 常 以教师 为主体 ,学 生 只是 跟着 教师 思路 走 ,这 会使 系上 下文 微观 分析 ,最终 深层理 解文 章意 义。它 改善 了传 学生 缺乏 自主 学 习能力 ,也使师 生之 间缺 乏一 定的沟 通与 统理 论指 导下 的英语 阅读 教学模 式 的弊端 ,促进 学生 语言 交流 ,时间久了,学生很容易对学习感到乏味并产生抵触 综合 运用 能力 的提高 ,对 提高 高中英 语 阅读 教学 质量 起到 情绪 。 了非常积 极 的作 用 。 四、语篇分析理论在高 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注释 : [ 1 ] 胡壮 麟 . 语 篇 的衔 接 与连贯 . 上海 :上 海教 育 出 在 高 中英语 教学 中, 阅读教 学是培 养学 生英语 阅读 及 综 合 能力 的重要 方法 。而语 篇教 学是英 语 阅读 教 学的重 要 版 社 , 1 9 9 4 手段 ,它打 破 了传 统高 中英 语阅读 教学 法 的局限性 ,实 现 【 2 】 李珊 珊 . 语 篇分 析 理论 在大 学英语 阅读教 学 中的应 2 0 1 0 了教 学重 点从句 子 向篇章 的转移 , 以达 到进 一步提 高学 生 用 卟 公 会论 坛 , 阅读 能力 的 目的 。 [ 3 ] 吴远航 . 利用语篇分析提 高英语 阅读教学效果 叽 湖 北经济 学 院学报 ( 人文社 会科 学版), 2 0 0 6 ( 一) 宏观 导入— — 了解背 景文化 知识 在英 语阅读 中 , 经 常会 包含 西方 的文化 、 政 治 、经济 、 作者简介 :孟然 ( 1 9 9 1 . 3 . 7 . ) ,女,辽宁朝阳人,渤海 宗教 、 历史等信 息 , 这些 内容往 往涵 盖 了西方 人的价值 观 、 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 究生, 研 究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 ( 英 世 界观 ,如果 学生对 这些 知识 了解 不充 分,那 么可 能会对 语 ) 。
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论文
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语篇和语篇分析的概念,分析了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的不足,认为高校英语教学中应当将传统教学和语篇教学相结合,并提出了三种做法。
关键词:语篇;语篇分析;英语阅读教学一、引言阅读历来被看作是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长期以来,大学生的阅读状况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他们阅读中离不开字典,阅读质量不能达到浏览技术资料,以获取所需信息的目的。
因此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切实提高阅读质量,真正做到“独立有效阅读”。
二、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证明,影响学生阅读快速提高的障碍主要有三个:1. 词汇障碍。
主要表现以普遍缺乏利用构词法以获得词义的能力;2. 技能障碍。
学生普遍停留在句子水平上的语法分析,缺乏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概括语篇、段落和全文中心思想等阅读技巧和方法3.语言运用障碍。
所学的语言知识在实际阅读上不会应用,对大量的插入、强调、省略、语序的变化不能适应。
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法有很大关系。
传统的的阅读教学模式为:背景知识—逐段讲解语言点—意释长难句—问答和练习。
课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语法和句子分析为主,常把阅读翻译等同起来,忽视了语篇和整体理解等深层语义联系。
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把注意力都放在语法、词汇、单句的分析、翻译上,缺乏对整篇文章的综合理解,从而也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
这一现象使我们意识到进行阅读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三、语篇分析的概念及意义根据黄国文的定义,语篇通常指一系列的话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
它必须合乎语法,并且语意连贯。
语篇中句子之间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语篇中的语段或句子都是在这一结构基础上组合起来的。
与口头表达方式不同,语篇是以完整的句子为基本单位,表达一个中心思想。
一般认为,语篇分析的界限不应小于单句,语篇分析应是超句法分析。
韩礼德和哈桑认为,语篇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1.衔接。
衔接具体表现语篇的表层结构。
2.连贯。
指语篇中语义的关联,是语篇的深层结构,通过逻辑推理达到语义连接。
语篇分析下中英语篇对比研究及教学启示
语篇分析下中英语篇对比研究及教学启示作者:王彤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17期摘要:语篇分析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注意,语篇分析指导下的主位推进模式研究成果也逐步深入地运用到语篇构建研究中来,并指导教学。
关键词:语篇分析主位推进模式宏观语篇分析英语教学启示一、引言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是一种语言研究方法,是现代语言学借助于哲学、行为科学和认知心理学以及信息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起来的一个语言学分支。
语篇分析结合语言的实际应用,探索语言的组织特征和使用特征。
本文基于主位推进的六种模式和宏观语篇分析两个大方面对中英语篇构造做一对比研究,希望对于今后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在我国教学中,给予相应指导。
二、语篇分析Halliday和Hasan在《英语中的衔接》(1976)中指出,“篇章与非篇章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篇章性….而篇章性是由衔接关系形成的”。
衔接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而不是一个大于句子的语法单位,一个语段能否称得上语篇,主要看它是否算得上一个意义连贯的整体(Halliday, 1982)。
同时语篇一般具备七个特征:(De Beaugrande/Dressler,1981)1. 衔接(conhesion)2. 连贯(coherence)3.意图性(intentionality)4.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5.信息性(informativity)⑥情境性(situationality)7.互文性(intertextuality)。
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Martin(1992:443)认为篇章含有不同层次的主位,并各有自己的推力功能,但都受制于相互的关系。
语篇分析包括:主位推进, 语篇的衔接和连贯, 语篇模式, 宏观语篇结构。
三、主位推进主位推进是指绝大多数语篇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构成的,前后句子的主位和述位,述位和述位,主位和主位之间就会发生某种联系和变化,这种联系和变化称为主位推进。
语篇分析与大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篇分析与大学英语教学【摘要】本文以语篇分析理论为基础,就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精读、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简单分析,从树立语篇分析意识,导入背景知识、分析语篇结构模式和语篇衔接这几方面论述了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及应用,以期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语篇分析;语篇教学;语言应用一、大学英语精读中语篇分析的应用1.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语篇分析意识精读课是以课文为中心的综合性课程,课堂活动主要围绕课文展开,因此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文的讲解是否成功。
要提高精读课教学效果,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逐句分析、讲解的阅读教学模式,立足于语篇,树立语篇分析意识。
教师授课时,采用“交互作用”的策略即把“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两种方法相互结合运用。
先“自上而下”,从宏观上着眼把握理解语篇,将着眼点放在“篇”而不在“句”,从整体意义和深层含义上把握文章,重点介绍与阅读材料有关的背景知识,从整个语篇的结构安排人手,纵览全篇,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的分析,由整体到局部,逐层剖析,弄清主题是怎样逐层展开的,弄清各层之间是怎样衔接和连贯成篇的,各层对于表现文章主题起的作用,帮助学生获取和掌握语篇骨干和框架,领会语篇所传递的信息。
同时采用“自下而上”方法,从微观上对实现语篇的语言手段展开分析,对重要的单词短语进行讲解,对复杂的语法现象进行分析,对结构复杂的长句难句进行阐述,来排除阅读理解的障碍。
教学从篇到段再到句及单词短语,最后再回到篇上,逐渐使学生对语篇从模糊宏观到微观,最后达到清晰宏观的理解。
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在语言交际的动态环境中掌握语言的交际能力,有效地提高语言技能。
2. 导入背景知识,丰富语篇知识背景知识是学生理解课文和揭示作者写作动机的关键,理解特定语篇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它包括文章的创作背景、作者背景、文化背景等。
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大于语言知识,如果读者不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就无法理解课文,了解了背景知识,就易于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语篇分析理论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语篇分析理论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语篇分析理论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文/石佳摘要:英语阅读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知识载体,同时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在英语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语篇分析理论作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形成的一种理论,对英语阅读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就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语篇分析理论为基础,对目前高中的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合理性的建议。
关键词:语篇分析理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启示;必要性作为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在我国中学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语篇作为人们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交流形式,通过将文章进行合理的衔接使读者理解作者的思想。
本文通过阐述语篇分析理论对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一、语篇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1.语境分析语境作为语篇分析理论中的根本内容,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在创作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环境。
通过对语篇中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进行有层次的分析,使读者更加准确地理解语篇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体裁分析体裁分析作为语篇分析理论中的主要内容,包含了记叙、议论、小说等众多写作形式。
读者对题材进行深度的分析可以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宏观结构。
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主要问题1.过度注重翻译目前高中英语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对英语阅读的翻译过度重视。
教学过程中,经常让学生通篇翻译全文,对于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生词,教师只是给予简单的翻译,使学生只是专注于文章的某一句话或某个生词,对文章总体的理解程度较低,大幅度地降低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2.阅读技能发展不均衡就现阶段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而言,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不具备较完善的阅读技能,对阅读技巧的缺失导致教师教学质量下降,同时严重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对于一些长篇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阅读的速度,却忽略了阅读的质量,这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囫囵吞枣,难以理解阅读的精髓,导致了学生阅读成绩的下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篇分析下中英语篇对比研究及教学启示
摘要:语篇分析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注意,语篇分析指导下的主位推进模式研究成果也逐步深入地运用到语篇构建研究中来,并指导教学。
关键词:语篇分析主位推进模式宏观语篇分析英语教学启示一、引言
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是一种语言研究方法,是现代语言学借助于哲学、行为科学和认知心理学以及信息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起来的一个语言学分支。
语篇分析结合语言的实际应用,探索语言的组织特征和使用特征。
本文基于主位推进的六种模式和宏观语篇分析两个大方面对中英语篇构造做一对比研究,希望对于今后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在我国教学中,给予相应指导。
二、语篇分析
halliday和hasan在《英语中的衔接》(1976)中指出,“篇章与非篇章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篇章性….而篇章性是由衔接关系形成的”。
衔接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而不是一个大于句子的语法单位,一个语段能否称得上语篇,主要看它是否算得上一个意义连贯的整体(halliday, 1982)。
同时语篇一般具备七个特征:(de beaugrande/dressler,1981)1. 衔接(conhesion)2. 连贯(coherence)3.意图性(intentionality)4.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5.信息性(informativity)⑥情境性(situationality)7.互文性(intertextuality)。
语篇分析
(discourse analysis), martin(1992:443)认为篇章含有不同层次的主位,并各有自己的推力功能,但都受制于相互的关系。
语篇分析包括:主位推进, 语篇的衔接和连贯, 语篇模式, 宏观语篇结构。
三、主位推进
主位推进是指绝大多数语篇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构成的,前后句子的主位和述位,述位和述位,主位和主位之间就会发生某种联系和变化,这种联系和变化称为主位推进。
随着各句主位的向前推进,整个语篇逐渐展开,直至形成一个能表达某一完整意义的整体。
主位推进模式的有六种常见模式:
主位同一型(constant theme pattern)主位同一型,指一个语篇中,几个句子的主位相同,述位不相同。
e.g.my brother is in japan. he has been there for two years. he is an engineer. he is working for a big company.
第一句的主位为my brother, 之后在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中的主位都变成he(在此回指 my brother).这种主位同一型常见于人物介绍文本中。
1. 述位同一型(constant rheme pattern)述位同一型,指在一个语篇中,几个句子主位不同,述位相同。
e.g. john likes football. jim likes football. every boy students in my class like football.
在此第一句的主位为john,述位为football. 第二句的主位为
jim,述位为football.第三句的主位为every boy students,述位为football. 从此可以看出,这三个句子通用一个述位football.
2. 延续型(linear theme pattern)延续性,指语篇中前一句的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成为后一句的主位。
e.g. we visit the great wall. the great wall i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china. china has witnessed many changes since the great wall was built.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第一个句子的主位是we,述位是the great wall.第二个句子的主位是the great wall, 述位为china. 第三句的主位为china .因此可以得出,第一句述位为第二句主位,第二句述位为第三句主位,以此类推,构成了延续型篇章结构。
交叉型(cross theme pattern)交叉型,指在第一个句子中为主位的在第二句中变成述位,第二句的主位变为第三句的述位,以此类推的形式。
e.g. the play was interesting, but i didn’t enjoy it. a young man and a young woman troubled me. i turned round and looked at them. but they didn’t pay any attention to me. the play 是第一个句子的主位,述位为was interesting.第二个小句的主位为i,述位为it. 第三句的主位为a young man and a young woman , 述位为me.第四句的主位为they,述位为me.从分析可以看出,第一句的主位是第二句的述位。
第二句的主位是第三句的述位。
第三句的主位是第四句的述位。
此种类型,就称为交叉推
进模式。
3. 述位分裂型(split rheme pattern)指第一句的述位能分裂出下面句子中的主位。
e.g.基于卫星来执行主要军事任务的体系有三大弱点。
第一个弱点在地面上。
接收卫星讯号的地面站是战争中必须首先摧毁的目标之一,尤其是那些接受先期警报卫星讯号的地面站。
只有两个这种地面站,在科罗拉多州的巴克莱和澳大利亚的中部地区。
4. 主位派生型(derived theme pattern).指第一句的主位能派生出以下各句的主位。
e.g.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ideas on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ome people say we should plant much more trees, some people say the government should enhance the supervision to the waste gas emission and other say that we should take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use of the source. 文章首句的主位为different people.由第一句主位的随后派生出了以后的三个句子的主位some people, some people and other。
四、宏观语篇分析
基于理论上中西方语篇构建的不同,在做英汉互译时,从宏观角度给与英语学习翻译者指导。
e.g. it is also the first summit between the two sides since china published for the first times its eu policy paper on
october 13 and the europe union approved a new strategy for its partnership with china on september 10. ( beijing review) 译文:此次会晤是在继中国于10月13日首次发表与欧盟关系文件和欧盟于9月10日批准与中国关系新战略之后,双方领导人的首次会晤。
五、篇章分析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通过以上的例句我们可以看出,中英语篇可以采用不同的主位推进模式已达成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无论篇章的大与小。
主位推进模式可以使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理清篇章脉络,从而达到篇章的推理预测。
学生也可以将主位推进模式应用于写作中,使写出的作文达到信息层层递进语句流畅。
总之,篇章语言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英语教师不但应具备篇章语言学的知识而且还要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语篇
分析的方法,模式,启发学生了解文章创作着的意图,达到应有的交际目的,并且还要学会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
这是本文写作的目的,同时也希望为后来研究者在语篇分析中的宏观语篇方面做出更多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壮麟,1994《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2] haⅱ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3]halliday,m.a.k,/hasan,h:( 1976)
[4]魏志成.英汉语比较导论[m].上海
[5]hoey,m,on the surface of discourse. geo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