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

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方法来揭示个体心理活动的规律。
2.心理学的起源: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时期,其中以亚里士多德最早对心理学进行系统性研究和探讨。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案例研究等。
观察方法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来研究心理活动;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来研究因果关系;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大量个体的心理状况;案例研究则是深入研究少数个体的心理特点。
4.神经科学基础:神经科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基础,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和化学信息传递来实现大脑的功能。
5.心理活动的两大领域:心理活动可以分为感觉与知觉、认知与思维、情绪与情感、学习与记忆、人格与社会等几个基本领域。
感觉与知觉研究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理解;认知与思维研究个体的思考、记忆和决策等心理过程;情绪与情感研究个体的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学习与记忆研究个体的学习和记忆机制;人格与社会研究个体的个性特征和社会交往。
6.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
心理发展领域包括婴幼儿发展、儿童发展、青少年发展和成人发展等。
儿童发展理论中的关键人物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和爱因斯坦等。
7.性格心理学:性格心理学研究人类个体的个性特征和表现。
个体的性格特点往往是稳定而长期的,并从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
8.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和社会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9.病理心理学:病理心理学研究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研究对象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障碍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
10.实际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可应用于教育、临床、组织管理和广告营销等领域。
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促进有效教学;在临床领域,心理学可帮助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心理疾病;在组织管理中,心理学可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发展等方面;在广告营销中,心理学可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广告策略。
心理常见知识点总结归纳

心理常见知识点总结归纳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它涉及到人类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研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等。
了解一些心理常见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些心理学的常见知识点。
一、人格与情感1. 五大人格特质五大人格特质指的是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这些特质对一个人的行为和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这些特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从而更好地和他人相处。
2. 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指一个人如何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调节不好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等。
因此,学会合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3.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了解人际关系的一些心理学知识,比如交流技巧、冲突处理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二、心理健康问题1. 焦虑和抑郁焦虑和抑郁是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了解这些问题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并帮助自己或他人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2. 压力管理压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学会管理压力,对我们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了解一些压力管理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压力。
3. 睡眠问题睡眠问题也是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了解一些睡眠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改善睡眠质量。
三、心理学研究方法1.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心理学中常见的研究方法之一。
了解一些实验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知识。
2.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心理学中常见的调查方法之一。
了解一些问卷调查的设计原则和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心理调查研究。
3. 观察和访谈观察和访谈是心理学中常见的研究方法之一。
了解一些观察和访谈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心理学研究。
总结:心理学的知识点是非常广泛的,上面只是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知识点。
心理学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心理活动与心理过程:心理活动是指人类在感知、思维、感情和意志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精神活动。
心理过程是指人类在感知、认知、情感、意志和信念等方面的一系列过程。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它既包括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也包括群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等。
理论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逻辑推理法、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等。
4.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
它从最初的哲学思考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1.感知与知觉:感知是指人类对外界事物的接受和反映,而知觉是指人类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2.学习与记忆:学习是指人类通过感知、认知和行为活动,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记忆是指人类在学习过程中对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保存、提取和再认。
3.情绪与动机:情绪是指人类个体在面对特定事物或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动机是指人类在追求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需求时的内在驱动力。
4.认知与智力:认知是指人类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和理解过程。
智力是指人类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能力。
5.个体差异与个人发展:个体差异是指每个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和倾向。
个人发展是指人类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过程和变化。
6.社会心理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是指人类在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活动和行为。
人际关系是指人类在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互作用和交流过程。
三、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教育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它既包括学习过程和方法的研究,也包括教育实践和改革的应用。
2.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是一门专门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帮助人类解决心理问题的学科。
简短心理知识点总结

简短心理知识点总结1. 情绪与情感情绪是对具体事物的反应,是针对某个刺激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情感则是个体对于外界事物的主观体验和态度。
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对于人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有意识地让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可以有效缓解压力,提升幸福感。
2. 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一个人的永久性、稳定性的心理特征,是个体在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具有的长期存在的、相对稳定的特点。
人格特质对于一个人的行为和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也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3. 学习和记忆学习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记忆是获取到的信息存储在大脑中的过程。
了解学习和记忆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学习和记忆知识,并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4. 情绪智力情商是指个体在个人生活中利用情绪的智慧,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
情商高的人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好地理解和沟通他人的情感,并以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
提高情商能力,可以极大地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
5.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及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精神状态和心理功能的良好状态。
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心理问题,是我们维护自己健康的重要手段。
以上是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了解心理学有所帮助。
同时也提醒大家,心理学知识只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一种工具,真正的关键在于将这些知识付诸实践,才能发挥它们的真正作用。
希望大家在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同时,不忘将它们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概念:2、心理的实质:心理——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主观反映(一)心理的物质载体•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主要器官•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二)人的心理的环境依存性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心理活动的一切内容都可以在客观实践中找到依据。
人类的产生不能脱离客观现实:“狼孩事件”(三)人的心理的主体性1、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2 、人对现实的反映是积极能动的。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试法、个案法第二章感知觉1、感知觉概念:2、感觉的规律:3、知觉特征:4、错觉概念:第三章思维1、思维定义:2、思维分类:3、想象定义:4、思维品质p965、问题解决的含义P97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四章记忆1、记忆的含义2、记忆分类3、遗忘规律4、影响遗忘的因素5、p168看一看第五章能力1、能力的定义2、能力分类3、影响能力发展因素4、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第七章注意1、注意的概念2、注意的种类3、注意的影响因素4、注意的品质第八章动机1、动机的概念2、需要的概念3、马斯洛需要理论4、诱因定义5、趋避冲突6、第三节看一看1、情绪定义: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包含情绪体验、生理唤醒和外部表现。
2、情绪状态及影响因素3、情感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应用1、气质定义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2、气质类型及特点3、气质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应用4、性格5、影响性格成因:⑴生物遗传因素身高、体重、体型和外貌等生理上的特点,对人格格的形成也有影响。
生理成熟的早晚对人格形成也有影响。
⑵社会文化因素⑶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经济的收入水平,家长的职业,家庭结构的健全程度,家庭的气氛,父母的教养态度、家庭子女的多少等等。
⑷早期童年经验⑸自然物理因素。
心理学基础的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基础的知识点整理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意识和行为的科学。
它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心理学试图理解人类内在的心理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二、心理学的主要分支1、临床心理学:关注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治疗。
2、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影响的心理学分支。
3、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个体从胎儿到老年的发展过程。
4、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信息加工、思维和学习的心理学分支。
5、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与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行为可以通过刺激和反应来塑造。
2、认知理论:关注个体如何获取、组织和运用知识,认为思维和行为是相互影响的。
3、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内在的成长潜力,认为人有能力发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
4、心理动力学理论:关注个体内在心理力量的作用,尤其是潜意识层面的动力。
四、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实验法:在可控制的环境中对变量进行操纵,以观察其对被试行为的影响。
2、观察法:观察和记录被试的行为,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
3、调查法:通过提问、问卷等方式获取被试的信息,包括个别访谈、集体访谈等。
4、案例研究:对个别被试进行深入、长期的跟踪研究,以了解其发展过程和变化。
五、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教育: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其认知和情感能力。
2、健康:如何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减少压力,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
3、职业: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倦怠。
4、人际关系:如何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效果,促进人际和谐。
总之,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整理对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能为我们提供更有效的工作和学习方法。
教师资格证 - 《心理学》重要知识点207个

《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207 个第一部分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它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3.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4(定义见后)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
需要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兴趣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5.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6.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7.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8.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意志常常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并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作用。
9.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10.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心理特征。
11.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气质和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
12.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和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
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心理学有时也可以叫做行为科学。
13.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
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
14.无意识(即下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15.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16.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7.唯理论法国的笛卡尔,他最早用反射概念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人的某些无意识的简单行为,相信“天赋观念”。
心理学的十大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的十大知识点总结1. 学习和记忆学习和记忆是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学习是指通过接触和体验获得新知识或技能,而记忆是指将学习到的信息存储在大脑中。
在心理学中,研究学习和记忆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以及在教育和培训中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
2. 情绪和情绪调节情绪是人类行为和思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关系到人类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反应。
在心理学中,研究情绪和情绪调节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反应,以及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和调节情绪。
3. 人格和自我人格和自我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系到人类的特质和行为。
在心理学中,研究人格和自我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特质和行为,以及如何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格和自我。
4.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系到人类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思维。
在心理学中,研究社会心理学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思维,以及如何更好地改善人类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思维。
5. 注意力和感知注意力和感知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系到人类的注意力和感知过程。
在心理学中,研究注意力和感知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感知和注意力过程,以及如何更好地提高人类的感知和注意力能力。
6. 心理疾病和心理健康心理疾病和心理健康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系到人类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在心理学中,研究心理疾病和心理健康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以及如何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心理健康问题。
7. 人类发展人类发展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系到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的发展和变化。
在心理学中,研究人类发展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如何更好地帮助人类的发展。
8. 意识和潜意识意识和潜意识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系到人类的意识和潜意识过程。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心理学基础知识点】一、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通过对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进行系统观察、实验和分析,揭示人类思维、情感、记忆、认知、行为等方面的规律。
以下是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点。
二、感觉与知觉1. 感觉:感觉是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外界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2. 知觉:知觉是基于感觉信息的加工和解释,使我们能够理解和认识到感觉的意义和特征。
三、注意与意识1. 注意:注意是指人们在感知、思考和行为中选择和集中精力的一种心理过程。
注意力可以分为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两种形式。
2. 意识:意识是人们对外界和内界信息的知觉和理解。
它是人们主观体验和自我意识的基础。
四、学习与记忆1. 学习: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实践获取新知识、技能或观念的过程。
学习有多种形式,包括条件反射、经典条件作用和观察学习等。
2. 记忆:记忆是指人们在学习和经历中所获得并保存的信息,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
五、思维与智力1. 思维:思维是人们对事物进行认识和推理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等。
2. 智力:智力是指人们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智力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来评估,如智商测验和心理年龄等。
六、情感与动机1. 情感:情感是人类情绪体验的一种主观感受,包括愉快、悲伤、愤怒、恐惧等。
情感对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2. 动机:动机是人们追寻满足和避免负面体验的内在驱动力。
常见的动机包括生理需求、社会需求和成就需求等。
七、人格与性格1. 人格:人格是个体特质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致性。
人格特征包括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等。
2. 性格:性格是指个体在情绪、态度和行为上的稳定模式,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塑造。
常见的性格理论有五大人格特质理论和Myers-Briggs性格类型指标等。
八、心理障碍与治疗1. 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人们在思维、情感、行为和社交等方面出现异常的心理状态。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一、心理学概述。
1. 心理学的定义。
-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心理过程。
-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如通过眼睛看到红色(视觉),通过耳朵听到声音(听觉)等。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例如把苹果的红色、圆形、甜味等个别属性综合起来认识到这是一个苹果。
-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例如,当我们取得好成绩时会感到高兴(积极情绪),当失去重要东西时会感到悲伤(消极情绪)。
- 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学生为了考上理想大学,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坚持每天学习。
- 个性心理。
-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
例如,人有对食物的需要(生理需要),也有对尊重的需要(社会需要)。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由需要转化而来。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
-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如胆汁质的人热情直率、精力旺盛;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等。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如诚实、勇敢等。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例如,在幼儿园观察儿童的游戏行为来研究儿童的社交发展。
- 实验法。
- 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内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第一章现代的研究与发展1.心理学的感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现象的实质: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态度3.人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行为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映动作或活动。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管能动态度:个体行为是其内隐心理活动的支配,反过来,个体心理活动是在行为中产生,人在行为中得到表现的。
4.个体心理的结构及其关系: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为的心理过程个体心理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个性差异心理过程的稳定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体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方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整个心理过程,个性差异指个性在心理过程的发展与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倾向与心理过程特点。
心理过程与个性差异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并总是在各种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反过来,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影响着心理过程,使个体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色彩。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这种相互关系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并揭示这些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5.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这一事件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冯特也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6.心理学中出现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思想:学派名称与年代主要人物研究对象基本观点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意识的结构意识内容可以分1879-1900 解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基本要素机能主义1890-1930 詹姆斯意识的功能意识体验的适应性目的要比结构更重要格式塔心理学1912-1940 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意识的组织意识体验和知觉大于部分之和行为主义1913-至今华生,斯金纳环境对人和动物外显行为的影响心理学只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精神分析学派1900-至今佛洛伊德决定行为的无意识因素儿童时期的无意识经验人格特征与心理障碍的根源认知心理学1950-至今奈瑟,西蒙,皮亚杰思维等复杂的心理过程心理学需要了解人是如何获取,储存和加工信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1950-至今罗杰斯人类缩独有的特殊经验人是自主的理性的动物,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7.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
心理课本知识点总结归纳

心理课本知识点总结归纳1. 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古代心理学、近代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三个阶段。
古代心理学主要是关于人的心灵活动、思维和心理状态的哲学思考和探讨,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近代心理学主要是在自然科学方法的影响下,以实验和观察为主要手段,研究心理学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皮亚杰等;现代心理学是在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学派和理论,代表人物有贝克、斯金纳、皮亚杰、珀尔索等。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方法、观察方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
其中实验方法是心理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控制实验条件、验证因果关系,但受限于实验环境的客观性和受试者的主观性,需要慎重设计实验并分析数据;观察方法则是对被试者在现实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和描述,一般需要结合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数据采集;个案研究法是通过对特定个体或少数个体的深入研究,了解其行为和心理特征,从而探索其背后的规律性和特殊性。
3. 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包括认知、情绪、人格、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
认知是人类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认知、理解和记忆的心理过程,它直接影响个体的思维和行为;情绪是人类在面对特定情境时产生的心理反应,它包括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多种情感状态,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产生重要影响;人格是个体行为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性格、品格、价值观等方面,它对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它涉及到情感、沟通、交往、合作等方面,对个体的认知、情绪和人格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状态、情感体验、行为表现等方面处于良好状态,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要求。
4. 心理学中的主要理论心理学中有多种主要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理论、发展理论、人格理论等。
(完整版)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第⼀章⼼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法(⼀)⼼理学的研究对象1、⼼理学——⼼理学是研究⼈的⼼理现象发⽣、发展规律的科学。
2、⼼理现象——⼼理现象是⼼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理过程和个性⼼理特征的统⼀体。
3、⼼理过程——是指⼈的⼼理活动发⽣、发展的过程,具体⽽⾔,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下,在⼀定的时间内⼤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理特征——个体⾝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理特点,包括能⼒、⽓质和性格等。
5、认识过程——是⼈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6、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个统⼀的总体。
(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产⽣情感的基础;②情感过程也反作⽤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②意志也可以影响⼈的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①⼈的情感对意志⾏动有⼀定的影响;②意志可以调节⼈的情感。
7、⼼理学真正成为⼀门独⽴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理学家冯特在莱⽐锡建⽴⼼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8、⼼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上看,⼼理学是⼀门与⾃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
9、简述影响⼈的⼼理活动的诸因素。
影响⼈的⼼理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①环境因素,就是周围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变化;②机体因素,⽐如体温的⾼低或饥渴等等;③⼼理因素,即⼼理对⼼理的影响,如昨天发⽣的⼼理对今天发⽣的⼼理的影响。
10、⼈的⼼理实质:⼈脑是产⽣⼼理的器官,⼼理是⼈脑的机能。
⼈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理学研究任务和意义1、⼼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探索⼼理学规律。
2、⼼理学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唯⼼主义做⽃争;⼼理学的研究对邻近学科如⽂学、艺术、美学、管理学等等也有⼀定的理论意义;⼼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之⼀。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的科学。
它探讨人类的感知、注意力、语言理解与产生、记忆、思维方式等认知活动,并研究其与心理、生理和环境的关系。
1. 感知感知是指我们通过感觉器官对感官刺激做出的心理反应。
感知领域的研究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
感知过程是一个先接收刺激,再通过感觉器官传递信息至大脑并对其进行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2. 注意力注意力是指我们在感知和认知过程中选择性地关注某个刺激或信息,并忽略其他无关刺激的心理能力。
注意力分为选择性注意和分配注意两种。
选择性注意是指我们有意识地选择性地关注某个刺激,忽略其他刺激。
分配注意是指我们将注意力分配到多个任务或刺激上,以实现多任务的同时处理。
3. 记忆记忆是指我们将所接收的信息转化为可保存和提取的心理过程。
记忆可以分为感性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性记忆指的是接收刺激时的一时性记忆;短时记忆是临时储存信息的记忆系统;长时记忆是指长期保存信息的记忆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召回和使用。
4. 学习学习是指个体通过经验、观察和实践等途径获取新知识、技能和理解的过程。
学习可以分为经典条件作和操作条件作两种。
经典条件作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来建立学习,如巴氏实验;操作条件作是个体通过试错、奖惩等方式建立学习,如实验室鼠标的训练。
5.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指在面对新任务或情境时,我们通过认知过程和技巧找到解决方案的能力。
问题解决包括问题分析、思维策略和决策等。
例如,通过分析问题,我们可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通过运用不同的思维策略,我们可以解决复杂的问题;通过决策,我们可以做出选择。
二、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人的个体差异和人格特点的形成及变化规律。
它关注人的性格、情绪、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研究人的行为是如何由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1.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人的个体差异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维度来描述和衡量。
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汇总1. 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旨在解释、预测和影响人类的行为。
2. 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心理学与哲学、生物学、社会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哲学为心理学提供了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生物学为心理学提供了神经生理学基础,社会学为心理学提供了社会文化背景。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主要采用实验、观察、调查、案例研究等方法。
实验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控制变量来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观察法则是通过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来研究心理现象。
调查法则通过问卷或访谈来收集数据,进而分析特定群体的心理特征。
案例研究法则针对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4. 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模式,发展心理学关注人类从胎儿到老年的发展过程,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影响的心理机制,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人格特质和行为模式,临床心理学则侧重于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5.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教育、工业/组织管理、咨询、临床治疗、商业和营销等。
教育领域利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工业/组织管理领域则利用心理学原理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咨询领域利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来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和增强心理健康,临床治疗领域利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来治疗心理障碍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商业和营销领域则利用心理学原理来了解消费者行为和市场趋势,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商业策略。
6. 心理学的历史背景: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的思考,如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等。
然而,现代心理学起源于19世纪末的德国,以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
自此以后,心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向。
7. 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心理学有许多不同的理论流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分析等。
最全最新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最全最新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进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趁心理活动。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动物及人的心理,以人的心理为要紧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的结构:1.心理进程:认知进程——感知觉、思维、想象、经历情绪情感进程——情绪、情感意志进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进程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偏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个性心理特点——能力、性格、气质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信心理事实、揭露心理规律、揭露心理机制、揭露心理本质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 有助于明白得和说明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今世教育改革;3. 有助于教师判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地开展学生异样的调试工作;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心理学产生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1.近代哲学思潮的阻碍:法国17世纪唯理论、英国17-18世纪体会论2.实验生理学的阻碍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第一部论述各类心理现象的高作。
1879年,【德国】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因此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西方要紧心理学流派:1.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主张研究人们的直接体会即意识,并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激情状态三种元素;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强调心理学的任务是明白得正常成人的一样心理规律。
2. 性能主义心理学——【美】詹姆士、杜威、安吉尔——主张研究意识;以为意识是个人的、永久转变的、持续的和有选择性的;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华生《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1920s-1950s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
4.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德】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的整体性;整体先于部份而存在并制约着部份的性质和意义。
心理学基础的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基础的知识点整理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感知觉、经历、思维和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具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的要紧流派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魏特海墨等的完形心理学、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西蒙等的认知心理学以及神经心理学的各种研究与进展。
●感知与注意(一)感受1、啥是感受:人脑在客观刺激物的直截了当作用之下,对其个不属性的反映。
2、感受的种类外部感受五种: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内部感受: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二)知觉1、啥是知觉:人脑在客观事物的直截了当作用之下对其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
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时刻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行觉和自主运动知觉。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的斜曲的知觉。
3、知觉的基本特性(1)挑选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楚地反映。
(2)整体性:(3)明白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时期的明白就叫知觉的明白性。
(4)恒常性:在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别变。
4、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性、相似性、延续性、封闭性。
(三)注意1、注意概述(1)啥是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3)注意的功能(挑选,整合,维持,调节)2、注意的种类:3、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在一眨眼内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1. 心理学是研究人性的科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研究物性。
2.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
(学科性质)3. 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冯特(心理学之父)。
4. 心理学诞生标志:莱比锡心理实验室。
5. 心理学研究中的七大流派: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观点:研究对象是意识的结构和代表人物:詹姆斯。
观点: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传统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观点:主张研究行为和用实验代表人物:魏特墨、考夫卡。
观点: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观点:人的行为源于欲望与动机;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⑥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观点:人性本善。
⑦ .认知心理学派重点:对信息加工历程的研究。
6. 心理学是通过研究行为,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7. 从人的心理的动态——稳态的维度看,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动态的)、心理特征(稳态的)、心理状态(暂时性的)。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惧),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兴趣,信念,动机,世界观,需要),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状态包括:注意,激情,灵感。
8. 认知,情感,意志,简称知、情、意,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①认知是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基础;②.情绪、情感和意志影响认知活动;③.情绪、情感和意志相互作用。
9. 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密切联系。
首先,心理过程是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的基础;其次,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影响制约心理过程;最后,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密切联系。
如果某类心理状态经常反复出现并且持续时间愈来愈长,就转化为心理特征。
10. 意识即心理,意识是人类独有的。
意识是我们现实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是人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的现象。
前意识、潜意识。
11. 对人影响较大的四种生物节律:①.年节律:②.月节律28天(月亮的圆缺);③日节律(24小时节律);④90分钟节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心理学资料第一章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规律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动机管理,动机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前提;认知管理,认知是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情绪管理,情绪的劳动与管理、应激管理、员工卷入等;行为管理,良好的行为是一切心理管理的最终目标;组织管理,包括组织概述、组织士气和气氛、组织变革与发展等。
3.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区别:1)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行为背后潜在的心理活动规律,而组织行为学重点探讨行为特点和规律本身,把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已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本源学的研究,而组织行为学则侧重于现象学的研究2)理论基础不同管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理论源泉主要是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作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来源更加多样化,如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3)形成的背景不同管理心理学:1912,美籍德国的闵斯特伯格出版《心理学与工作效率》,首先正式把心理学应用到工业管理中;1958,美国的利维特正式提出“管理心理学”这一术语,使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由行为科学发展而来,是行为科学与组织管理相结合而形成的分支学科。
20世纪60年代,形成跨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1)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一方面,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在研究人的行为时,必然会涉及行为背后的潜在心理机制;另一方面,心里是一种内隐的活动,管理心理学在探索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时,也需要通过观察人的外部行为来达到推断内部过程的目的。
2)研究内容上的联系,二者在研究的总体框架上无大地差别,其基本内容皆为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群体、领导、组织等方面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只是对同一问题的研究视角和出发点不同而已。
3.研究目的上的联系:目的基本相同,通过对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心理机制的探索,揭示有个规律,不断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持续提高工作绩效与管理效能,最终实现组织好人的全面发展。
4.管理心理学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1)个体关怀和宏观关心——探索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时应表现出个体关怀的特征。
2) 是什么或为什么——发挥心理学的优势,不仅回答“是什么”或“怎么做”的问题,还要弥补组织行为学在回答“为什么”问题方面的不足。
3)务实或理论——强调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4)行为或意识——强调提高或改变员工的意识或觉悟水平。
5.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个案调查法第二章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理论背景1)心理技术学:德国斯腾1903年提出。
最早研究的是冯特的学生闵斯特伯格,1912出版《心理学与工作效率》,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
研究人-机关系问题,与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向一致,但是缺少社会学、人类学的观点和论据。
后来由梅奥领导的霍桑试验增加了工业心理学的广度和深度。
2)人群关系理论:源于霍桑实验,提高工作效率的决定因素是职工与管理人员间融洽的关系和企业内良好的人际氛围。
3)群体动力理论:德国勒温提出,又称场理论。
外部环境看成是外在的心理场,把人未获得满足时的需要看成是内部力场。
B=f(P,E)4)需要层次理论5)社会测量学:莫雷诺,根据好恶感对伙伴进行选择,以便对群体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
2.管理心理学的发展阶段1)古典管理心理学阶段:形成于20C初-20C20年代,代表人物泰勒、法约尔、厄威克、敏斯特伯格等,以工作效率为中心,人被忽视,经济人假说。
2)行为管理心理学阶段:形成于20C20年代-40年代,代表人物马斯洛、梅奥等。
以人的行为为中心,研究重点为如何满足人的需求、调整人的行为、改善人际关系来人的创造性、主动性,管理者的人性观是社会人假说。
3)现代管理心理学阶段:形成于20C50年代,以人为研究中心,管理者的人性观经历了从自我实现人-复杂人-文化人-决策人的变化,对人的理解开始从多角度入手。
专业研究人员迅速增加、研究课题日益广泛深入、研究方法更加科学3.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挑战(P22)1)经济全球化(globalization)2)劳动力的改变--多样化3)新型的雇佣关系4)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5)团队化6)商业伦理变化4.我国管理心理学存在的问题1)管理心理学理论的西方化 2)管理心理学理论的学院化3)管理心理学发展的滞后化 4)管理心理学理论的抽象化5.后现代思潮对管理心理学的影响1)后现代思潮已经引起并将继续推动管理心理学研究主题、范式和方法的转变a.主题转变:主要体现在研究者将注意力从过去聚焦于凝固、稳定的管理状态转向面对灵活、可变状态。
b.研究范式和学术规范的转变:改变追求统一范式的做法,强调个人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扭转少数学术精英的控制局面,强调矛盾、讽刺、兼收并蓄和多元化因素等。
c.方法的转变:由大范围、大样本到案例性分析的转变。
2) 后现代思潮对管理心理学传统理论产生了冲击—后现代思潮批判和解构的思想,对传统管理心理学的经典理论提出挑战和质疑。
3)后现代思潮将会促进管理心理学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章1.管理心理学人性论的主要观点、措施及其评价1)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经济人也叫“理性经济人”,又称“实利人”,此理论来源于享乐主义和亚当斯密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学理论。
经纪人假设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工作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人性假设对应X理论,基本观点为:第一,多数人天生的懒惰的第二,多数人胸无大志第三,多数人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矛盾第四,多数人干工作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只有金钱和其他物质利益能够激励他们努力工作第五,人大致分为两类,即被管理者和管理者。
管理措施第一,采用任务管理方式第二,管理只是少数人的事情计划只能和执行职能应该分开。
第三,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评价:局限性:首先,不能够激发劳动者主人翁精神和主动性、创造性。
其次,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立起来,不符合管理的本质;第三,该假设理论对工人漠不关心,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劳动者的工作动机。
合理性: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生产力不发达、物资较匮乏,劳资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工资待遇低下,因此,管理者主要考虑人性的自然层面,对于缓和劳资矛盾、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可操作的理论基础。
同时,在欠发达的国家或中小企业仍起作用。
2)社会人假设和人群关系理论社会人假设认为,人的最大动机是社会需求,只有满足了人的社会需求,才能对人有最大的激励作用。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决定因素,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
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梅奥提出):第一,人是社会的人;第二,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管理;第三,重视非正式群体;第四,建立新型领导方式的必要性。
措施第一,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第二,关注职工之间的人际关系;第三,实施集体奖励而不主张个人奖励;第四,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评价:局限性:忽视了工作任务、工作本身对人的重要作用。
合理性:第一,加深了对人的认识;第二,丰富了激励理论;第三,改变管理重心,开创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促进了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3)自我实现人假设与Y理论该人性假设认为,人们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表现出自己的才华,才能获得最大地满足。
基本观点:第一,一般人都是勤奋的第二,限制和惩罚不是事先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第三,一般人在适当的条件下能接受任务、最求社会责任感第四,普遍存在高度想象力和创造性第五,人的智力只得到部分的发挥措施第一,管理重点改变——更加重视人的因素、人的价值和尊严,把工作安排的富有意义、具有挑战性,使职工通过工作过程和工作业绩得到满足、发展。
第二,激励方式的改变——强调内在奖励才能满足人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三,管理制度的改变——主张下放管理权限,建立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劳资会议制度,以及制定发展计划,让职工自己选择工作。
第四,管理者职能的变化——从自我实现人假设出发,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在于尽可能为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床在适宜条件,减少和消除职工在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
3.评价局限性:从理论上看,仅仅把管理建立在人们自我实现的潜能和勤奋向善的本性基础上是其靠不住的。
合理性:强调为为职工创造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和条件,以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主张给职工以挑战性的工作,让他们在自己工作的成就中得到乐趣和满足,提供建立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等,对于管理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4)复杂人假设与超Y理论主要内容第一,人的需要是多样的,每个人的需要各不相同第二,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复杂动机模式第三,动机模式是内部需要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第四,不同环境产生不同的需要第五,没有一套适合任何时代、任何组织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措施第一,管理者要有权变论的观点第二,管理者的管理策略与措施不能简单和一般化----灵活多样第三,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提高工作效率第四,注重个体的差异性评价局限性:只强调人的差异性的一面,忽视了共性,不利于发现和寻找管理的一般规律合理性:包含了辩证法的因素,强调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人采取灵活的管理方式。
5)文化人假设与Z理论主要观点第一,人是文化的产物第二,同一文化的人有相同的行为模式第三,人格塑造最核心的是对人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的培养和训练第四,群体或企业的效率主要依赖于群体成员是否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措施第一,长期雇佣制第二,集体决策第三,个人负责制第四,缓慢的评定和提升第五,适度专业化的职业道路第五,含蓄控制和明确控制相结合第六,整体关心,包括对职工家庭的关心评价:提出了新的视角,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新的管理模式,使管理者透过企业管理的理性层面挖掘出内在的、无法用理性加以涵盖的文化层面,即职工的文化素养6)决策人假设主要观点第一,每个人都是自主决策的行为主体第二,决策前提的引入既与决策者本身素质有关,也与决策者本身所处的环境有关第三,组织并不代替个人做决策,但是可以影响其决策评价局限性:忽视了个人在工作中的创造性合理性:把人的行为放在特定的组织背景下,不对人的活动目的及相应手段作永恒不变的先验设定,而是看成可以调节的变量;决策人假设的着眼点不是单个人的工作积极性,而是群体群体合理决策中的行为协调,强调了激发工作能动性的重要意义和可能途径3.博弈论的含义及其要素、纳什均衡理论1)含义:每个人采取特定行动能够得到什么好处,不仅取决于自己的行动,也取决于其他人对这个人特定行动的反应,即在一个交互式的行动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