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解题反思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解题反思习惯,有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解题反思习惯,有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反思的过程是元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反思是一种学习方法,反思是一种学习习惯,反思的目的就是实现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习惯,对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至关重要。
高中学生对数学进行解题时,通过对解题方法的反思,能够形成对知识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因为反思数学解题过程符合“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因此,养成数学解题反思习惯是学生数学素养得到提高的根本途径。
本文结合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实际,简要阐述反思性学习对数学解题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数学知识的学习,特别是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解题训练基础之上的。
为此,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提高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能力的有效途径。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概念性反思。
数学知识点是丰富的,高中数学的例题也是灵活多变的,同样的一个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采用不同的题型来命题,于是,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应对的根本。
对概念进行反思,从错误的解题过程中反思解答思路出现问题的角度。
比如讲到向量的数量积时,要让学生反思其与绝对值的概念有什么区别。
反思基本概念,反思常用公式,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2.对知识点的横向反思。
高中数学包含的知识点非常多,因此试题对知识点的考查,往往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内容。
为此,对数学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和归类,能够实现对各相关联的知识点全面而系统掌握。
例如我们在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不同类型的函数时,通过对其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反思性学习,搞清楚各函数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然后从其图像、单调性等方面对这些函数进行深刻比较和记忆,对解题大有裨益。
3.对解题思维角度进行反思。
高中数学扩展了对学生解答数学题的范围,常用的数学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元法等,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也需要用到归纳和猜想、特殊到一般等思维方法,有时还要用到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归零思想等。
如何提高高三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提高高三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高三是学生面临高考的重要时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对于他们的学习成绩和高考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高三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培养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数学趣味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二、强化基础知识高三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是他们进一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系统地巩固和强化基础知识,做好基本公式、概念和定理的复习,夯实基础。
三、加强思维训练高三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需要进行系统的思维训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式问题、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拓宽数学视野除了高考要求的数学知识,学生还应该拓宽自己的数学视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数学的前沿进展,了解数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广度和深度的理解。
五、多维度学习高三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但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不能仅限于课堂。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数学竞赛、阅读数学相关的书籍和文献、参与数学社团等方式进行多维度的学习,不断开拓自己的数学思维。
六、合理规划学习时间高三学生要克服考试压力,保证数学学习的效果,需要合理规划学习时间。
学生应该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分配时间进行知识巩固、习题训练和思维拓展。
七、注重解题方法和思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培养他们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八、多练习、多反思高三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反思。
学生应该多做数学习题,尤其是一些典型题目和难题,在解题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思考解题思路和方法的优劣之处,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解题策略。
九、互助学习、交流讨论学生可以通过与同学的互助学习和交流讨论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可以组织小组学习或者成立学习小组,互相帮助和交流解题心得,相互鼓励和督促,共同进步。
数学学习中的反思与总结方法
数学学习中的反思与总结方法数学是一门需要反复思考和总结的学科,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常常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然而,通过采取一些反思与总结方法,我们可以更高效地学习数学,并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一、反思方法1. 情境还原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可以尝试将问题情景化,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实际情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通过设想自己置身于问题背景中,可以使我们更容易理解问题的意义和解题的思路。
2. 错误分析法: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要能对错误进行分析和反思。
当我们解决一个数学问题但得到错误的答案时,可以思考哪个环节出现了错误,以及我们是如何理解题目的,是否漏掉了一些重要信息。
通过对错误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并避免重复犯错。
3. 知识迁移法: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是相通的,我们可以通过将已掌握的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中,进行知识迁移。
通过将已学习的知识与新的问题相联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过程以图像化方式展示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数学知识。
在学习数学概念和定理时,我们可以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将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整理清晰,加深对知识结构的理解。
二、总结方法1. 笔记总结法:在学习数学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或自学时做好笔记,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记录下来。
通过整理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所学内容,并且方便日后复习使用。
2. 解题方法总结法: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解题,我们可以将学习到的不同解题方法进行总结整理,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体系。
通过总结解题方法,可以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灵活运用不同方法的能力。
3. 经验总结法: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会积累一定的经验,我们可以将这些经验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策略。
通过总结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解题的方法。
【注重解题反思 提高解题能力】解题神器一扫就出答案
【注重解题反思提高解题能力】解题神器一扫就出答案解题是数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是反思。
解题是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能力的提高不在于解题的数量,而是解题的质量。
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反思。
解题反思,就是学生完成一道数学题后,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认真进行如下探索:命题的意图是什么?考核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验证解题结论是否正确合理?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本题有无其他解法?把本题的解法和结论进一步推广,能否得到更有益的普遍性结论,即举一反三,多题一解?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解题反思呢?对解题过程和结论的反思1)引导学生反思题目命题的意图,考查的是哪个知识点?2)引导学生反思解题的过程,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3)引导学生反思解题后的结论是否正确合理?对解题思路的反思数学知识环环相扣,解题思路灵活多变,解题方法途径繁多,但最终却能殊途同归。
即使第一次解答得合理正确,也未必能保证解法是最优最简捷的。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反思,探求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沟通知识、掌握规律、权衡解法优劣等方面来进行总结,使学生的解题能力更胜一筹。
引导学生反思从不同的角度或途径去分析,从而寻求多种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对同一问题,常常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决,一题多解就是运用已有知识,从不同角度,沿不同方向进行思考、解答。
学生在掌握基础解法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该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比较各种解法的特点,也可以筛选出一些简捷、巧妙的解法,使以后解题时能做到快速、高效。
在学生容易出错处反思诚然,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与角度都与成年人不同,其语言表达方式也与之不同,出现表达不准确或错误是在所难免的。
如果教师能以此为切入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往往能找到“病根”,进而对症下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冲破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思维定势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造成的思维准备状态,对后继心理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且很复杂。
期末反思提升解题思维能力
期末反思提升解题思维能力期末考试是学生们度过每个学期最重要的时刻之一。
它不仅是对学生们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一个反思和提升的机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提升解题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经验,帮助读者在期末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审题准确解题思维能力的提升首先需要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审题准确。
在考试中,许多同学因为没有仔细阅读题目要求而导致答案错误。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先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理解清楚题目意思的习惯。
可以划出重要信息,弄清楚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和要求,从而避免错误答案的产生。
二、分析问题解题思维能力的提升还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问题分析能力。
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应该学会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逐个进行分析和解决。
分析问题需要我们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和条理性,可以采用画图、列举、推理等方式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整合知识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能够整合所学的各种知识点,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可以提高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积累各种实例和案例,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并在解题中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法。
四、多练习“熟能生巧”,这句话用在提升解题思维能力上同样适用。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练习,我们才能更加熟练地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
在期末考试前,我们可以多做一些习题和模拟试卷,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逐渐提升我们的解题思维能力。
五、注重反思期末考试之后,我们要及时对自己的考试成绩和解题过程进行反思。
我们可以回顾答题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找到改进的方法。
在反思中,我们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逻辑,找出问题所在,针对性地进行提升和改进。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解题思维能力,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六、寻求他人帮助解题思维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我们个人努力,还可以借助他人的帮助。
我们可以向老师、同学和家人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反思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反思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角色,更应该是引导学生思考和培养他们思维能力的引路人。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需要反思和探索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并探讨其实施过程和效果。
一、积极引导学生提问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探索才能提高。
而提问是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主动引导学生提问,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思考问题。
例如,在讲解新知识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
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主动思维的能力。
二、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
通过与同学们的互动和合作,学生能够不断地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获得更全面的思维启发。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争议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辨和批判性思考。
例如,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并让他们展开讨论和辩论。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发展批判性思维,还能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结合文字、图表、实例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媒体制作、实验观察等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也各不相同。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
例如,对于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给予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帮助他们更进一步地发展思维能力;对于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更具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逐步提高。
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思维训练
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思维训练高中数学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高中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1.培养数学兴趣:首先,学生应该对数学产生兴趣。
学习数学需要一种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师和家长可以提供有趣的数学问题、游戏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清晰理解数学概念:学生需要清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籍、数学网站等途径,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应用。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应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
例如,通过解决数学建模问题、数学竞赛问题等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
4.学习数学思维方法:学生应学习和掌握不同的数学思维方法,如归纳法、逆向思维、假设法、归约法、分析法等。
通过练习和训练,逐渐培养出灵活的数学思维。
5.解决多种类型的问题:学生应解决多种类型的数学问题,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
通过多样化的问题训练,能够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6.创造性思维:学生应培养创造性思维,即在解题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的独特解决方法。
可以通过讨论、团队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7.心理调适:数学思维训练会涉及到复杂的问题和困难的挑战,学生需要具备耐心和坚持的态度。
可以通过适当调整学习时间、参加数学俱乐部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
8.学习反思: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后,应进行学习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案。
通过不断的反思和调整,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9.练习与竞赛:学生应进行大量的题目练习,通过解题训练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可以参加数学竞赛,与他人进行比拼,锻炼自己的技巧和思维能力。
10.辅导和指导:学生可以寻求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辅导和指导,获得更多反馈和建议。
老师和家长应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解题思维训练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解题思维训练技巧第一篇范文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数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技能,更需要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解题思维训练,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数学解题思维的训练技巧。
一、理解题目,分析问题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只有充分理解了题目,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在审题过程中,学生需要关注题目的已知条件、所求目标以及潜在的隐含条件。
此外,还应教会学生如何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问题的本质。
二、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初中数学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解题时需要迅速地梳理相关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这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问题所需的知识点;2.回忆相关知识点的概念、公式、定理等;3.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解题思路。
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解题的核心。
学生需要学会运用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等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以下训练:1.分析题目中的逻辑关系,找出关键步骤;2.运用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归纳;3.检查推理过程,确保逻辑严密。
四、发散思维,寻找解题策略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应善于运用发散思维,寻找多种解题策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变换角度,审视问题;2.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3.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选择最佳解题策略。
五、培养反思意识,提高解题效率解题后的反思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总结,找出错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1.解题思路是否清晰?2.知识点运用是否准确?3.逻辑推理是否严密?4.解题方法是否最优?六、注重实践,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学生需要加强数学实践,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学反思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是一项富有挑战和责任的工作,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应当始终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教学反思方法,帮助教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认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一种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进行思考和总结的过程。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从而做出相应的改进和提高。
尤其是对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这一目标而言,教学反思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提供思维激励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激励学生的思维,从而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主动思考解决方法;设计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分析;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等等。
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开展反思性的教学活动为了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反思性的教学活动。
比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进步,同时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利用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根据实际情景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写作或口头表达,提升他们的表达和思维能力等等。
通过这些反思性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主动参与思考和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四、借助新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在现代教育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给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设计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互式的学习体验。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讨论和学习资源的分享,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通过借助新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供更为灵活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重视教学反思的持续性和反馈机制教师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反思的持续性。
如何提高解题思维的能力
如何提高解题思维的能力解题思维的能力在学习和工作中非常重要,无论是数学问题还是实际应用中的难题,只有具备良好的解题思维能力,才能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提高解题思维的能力。
一、培养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只有通过合理的逻辑推理,才能找到问题的解答。
要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 学习逻辑学知识:通过学习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命题、推理等概念和原理,掌握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2. 多进行推理演练:选择一些逻辑推理题目进行演练,通过不断的练习,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阅读逻辑谜题、数独等游戏来进行训练。
3. 分析问题的结构:在解决问题时,要学会分析问题的结构和要素,找出问题的关键点,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
二、拓展知识面解题思维的能力需要基于丰富的知识储备,只有掌握了一定领域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解决相关的问题。
因此,要提高解题思维的能力,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1. 广泛阅读:多读书、多看报,关注各个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充实自己的知识库。
通过广泛阅读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灵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 学习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往往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因此要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扩大自己的学科视野。
3. 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保持持续学习的动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注重实践和巩固解题思维的能力需要通过实践和巩固来培养和提高,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是不够的。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解题思维的能力:1. 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参与各类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例如参加团队项目、参与竞赛等,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自己的解题思维能力。
2. 反思总结:在解决问题后,要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查找问题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和提高解题思维的能力。
3. 练习解题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学习和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在实践中不断练习,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教案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案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案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案是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它不仅需要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
在教案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本文将从激发学生思维的目标、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以及组织思维提升教学成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激发学生思维的目标在编写教案时,我们需要明确激发学生思维的目标。
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它包括分析、综合、归纳、判断等多种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敏感度。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画图、观察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联想。
在教案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问题、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和进行跨学科的思考。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多样化的问题解决策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在教案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1. 启发式问题。
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讨论和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合作学习,在交流和合作中激发思维的火花。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
3. 探究型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和探索。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三、组织思维提升教学成效除了在教案中明确提出激发学生思维的目标和采用相应的方法外,教师还应注意组织思维来提升教学的成效。
以下是一些建议:1.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在教案中,教师可以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批判性思维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呢?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内在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教授乘法运算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明去商店买糖果,每颗糖果2 元,他买了5 颗,一共需要多少钱?如果商店搞促销活动,买 5 送 1,那小明实际上每颗糖果花了多少钱?”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分析。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当学生对某个数学概念或问题产生疑问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究来寻找答案。
例如,在学习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时,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乘边长,而周长是边长乘 4 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量一量,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区别。
二、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例如,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
比如,对于“小明有 10 个苹果,小红比小明多 3 个,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道题,学生可以先算出小红的苹果数,再相加;也可以先算出两人苹果数的总和与 3 的差,再加上 3。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变换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变化。
比如,将上述问题中的“小红比小明多 3 个”改为“小红比小明少3 个”,让学生重新思考解题方法。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够逐渐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质疑和辩论质疑和辩论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书本上的知识、教师的讲解以及同学的观点。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当今社会,批判性思维已经成为了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小培养批判性思维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的独立性和创新性。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呢?一、营造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需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组织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当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尊重,即使他们的观点存在错误,也不要急于否定,而是引导他们通过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来发现问题。
例如,在讲解一道数学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解题方法,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解题思路,有些可能是正确的,有些可能存在偏差。
教师可以在倾听学生的讨论后,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思路进行全班展示和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和比较哪种方法更合理,为什么。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如,在学习新的数学概念或定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具体的例子,然后引导他们思考:这些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还有没有其他可能的情况?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和发现问题。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测量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内角和,然后问学生:“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总是 180 度?你能想办法证明吗?”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三、鼓励学生质疑和反思质疑和反思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解题方法进行质疑和反思。
注重解题反思,培养思维能力
2021年第4期福建中学数学43有的知识储备,此时三棱锥P-ABC的外接球直径即为图中正方体的体对角线,所以外接球半径R=—x近=V6,从而球O的体积V=—n R=-J6n, 223故选D.图3-1图3-2图3-34巧借长方体速解点到面的距离问题点到面的距离问题,通常通过变换锥体的顶点,利用等体积法得到解决.如果能充分借助长方体模型,那么点到面的距离问题不用等体积法也能快速得到求解.例6(2019年高考全国I卷•文16)已知Z ACB=90°,P为平面ABC外一点,PC=2,点P 到Z ACB两边AC,BC的距离均为V3,那么P到平面ABC的距离为_________•解析本题若借助长方体模型,构造出符合题意的三棱锥P-ABC,如图4,则问题转化为求PE 的长.易知BC丄平面PBE,从而PB丄BC,同理PA丄AC,故PA=PB=也.在R t A PAC中,AC= 1=BE,从而PE=yjPB2-BE2=五.图4以长方体为基本模型,构造出符合题意的空间几何体,不仅能增强所画空间几何体的直观性,使学生能在所画图中快速找到有利于解题的平行、垂直等重要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且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学生的答题时间,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巧借长方体模型速解立体几何中的选择题与填空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直观想象”核心素养,也是学生在立体几何部分实现提效增分的一个有效可行的策略.注重解题反思,培养思维能力李波波四川省成都树德中学(610091对于解题教学,现今很多教师仍是按传统的做法,即侧重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解题规范的示范;而学生侧重于是否能解出该题,解完一题丢一题又解下一题.这种解完一题丢一题的态度恰恰错过了提高思维能力的宝贵机会.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做了大量的题,但思维能力依然很弱.本文从解题后的反思这一角度谈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期引起大家对解题后反思的重视.解题后的反思非常必要,是我们在解决一个问题后对知识、方法等进行再思考,再探索的过程,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伟大的数学家波利亚把解题过程分为“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和“回顾反思”四大步骤.解题的四大步骤中,“回顾反思”即本文所探讨的解题后的反思,往往是最容易被解题者忽视的阶段,波利亚将其作为解题的必要环节固定下来,是一个有远见的做法[1].“回顾反思”是领会方法的最佳时机,当解题 者解完题后,此时解题体验在头脑中还是新鲜的,去回顾反思,有利于提炼、升华成理性认识,掌握实质.我们已经跳出了原有题目本身带给我们具体可感的一些东西,而是以此为起点将与之相联系的另一些经验纳入我们的思维体系中,是解决另外问题更高的起点和支撑.华罗庚说:“学数学必须解题,但光做题并不等于学数学”.解题必有反思,反思哪些内容呢?我们不可能在解完一道题目之后花很长的时间去反思一些没有意义的东西,因此,我们对解题后的反思应坚持一个基本的原则:解题后的反思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解完一题后,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1)这个题是否还可以用其它方法来解?(2)变更这个题的条件,能否产生新的结论?(3)还有哪些题是同一个易错点?1反思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学生缺乏一题多解的反思,对解题过程的认识44福建中学数学2021年第4期仍处于感性阶段,没有促成质的转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进行一题多解教学,把学生的思维从感性引向理性.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展学生潜能.因此,探讨解法的多样性便是我们解题后反思的重要内容.例1(2016年高考数学全国H卷-22(节选))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圆C的方程为(x+6)2+y2=25•直线l的参数方程是F=t cos a,(t为参数),[y=t sin al与C交于A,B两点,|AB|=a/10,求l的斜率.解法1(参数方程法)将]x=:cos a,代入(x+6)2+y2=25中,[y=t sin a得12+12t cos a+11=0,显然A>0.设A,B所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2,贝H£+12=-12cos a,£•t2=11.|AB|=|t]-1?|=J(右+1?)2-4铠=\l144cos2a-44=.所以cos2a=-,tan2a=5,83l的斜率k=tan a=土^5,所以l的斜率为芈或-芈.解法2(极坐标法)建立极坐标系,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0=a(pe R),C的极坐标方程为p+12p cos0+11=0.A,B所对应的极径分别为p,p,将l的极坐标方程代入C的极坐标方程得:P+12p cos a+11=0.于是P1+P2=-12cos a,PP2=11.|AB冃P1-P2\=J(P1+P2)2-4P1P2=>/144cos2a-44=,得cos2+至33a=—8tan a所以l的斜率为芈或-芈解法3(圆的几何法)记直线的斜率为k,则直线的方程为kx-y=0,由垂径定理及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知:R…36k290即——2=——,1+k24整理得k2=5,则k=±逅.33所以l的斜率为半或-芈•在这个解题过程中可看出: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寻找与题设条件相关的知识,可以得到一题多解,既巩固了基本知识,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思维能力.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极好的材料.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一些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开拓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解题方法,使学生能从多个角度对已做的题产生新的认识,突破知识的固定范围,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2反思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一题多变即是对数学问题进行改造、推广、引申,对它们进行“织题成网,串题成链”式的探究,这不仅可以使零碎的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还可以促使学生随时根据变化的条件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2(人教A版选修2-1第73页第6题)直线y=x-2与抛物线y2=2x相交于A,B两点,求证:OA丄OB(O为坐标原点).变式1直线“活”起来①直线的斜率不变,在x轴上的截距变为1,结论还成立吗?(不成立)②直线的斜率变为3,在x轴上的截距不变,结论还成立吗?(成立)③直线的斜率变为k,在x轴上的截距不变,结论还成立吗?(成立)变式2抛物线“动”起来①抛物线变为y2=3x,其它条件不变,结论还成立吗?(不成立)②抛物线变为y2=-2x,其它条件不变,结论还成立吗?(不成立)③抛物线变为y2=2px(p>0),其它条件不变,结论何时成立?(2p=2)变式3条件共“舞”2021年第4期福建中学数学45直线的斜率变为k,在x轴上的截距变为2p,抛物线变为y2=2px(p>0),结论还成立吗?(成立)直线y=kx+b与抛物线y2=2px(p>0)相交于A,B两点,若OA丄OB,直线有何特征?(过定点(2p,0))[2]通过上述的变式和引申,既有广泛的串联性,知识覆盖面广,又有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的功能,达到培养学生思维深刻的目标.数学的题目中,尤其是教材中的题目,通过我们不断探索,会发现很多奥妙.开始变式反思时,学生的意识还不强,也可能还体会不到独立去发现有价值东西的乐趣,但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且沿着这个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这种反思意识就会被调动起来.题目的变式是无限的,但不是将题目变得面目全非,甚至变成了另外的题目,这样就没有意义了,只须要对题目做适当的延伸•教师要精选一些有代表性、巩固性和灵活性的题目,可改变条件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这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措施.3反思一错多用,突破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对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可以加快学生解题速度,但也有消极作用,它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习惯于固定思维,会使解题过程出现错误.e x例3求函数y=-的单调减区间.X错解y'=■(X,令y'<0,得x<1,xe x贝U函数y=—的单调减区间是(-8,1)•X正解函数的定义域为(-8,0)U(0,+8),因此单调减区间应为(-8,0)和(0,1).J4—X2例4判断函数f(X)=斗二的奇偶性.|x+3|-3错解f(-x)=V4-x2|-x+3|-3所以f(-X)丰f(x),f(-x)丰-f(x),所以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正解函数的定义域为{x|-2<X<2,且x丰0}, |x+3|-3(x+3)-3x•f(-X)=-f(X),•f(X)是奇函数.对于例3、例4学生很容易不假思索,直接求单调减区间、奇偶性,但忽略了定义域•在教学中,利用一错多用,归纳同一种易错题,分析思维误区,引导学生注意避免思维盲目性,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解题过程中,要让学生领悟思路的探索,但思维的暴露和对问题的理解还徘徊在前期工作中,囿于探索进行探索,这就需要解题后继续让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分析,继续发挥题目的教学价值,使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解题教学中,充分利用典型问题的求解,让学生经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错多用等训练,使学生能站在一个高度去审视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教师应当创造一种使问题得以蓬勃发展的课堂环境,善于启发、引导、点拨,使学生变学为思.教师对解题教学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新理念,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科学.参考文献[1]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韩长峰.众里寻它千百度,那“题”却在'教材”处[J].中学数学研究, 2016(9):1-4另解2020年福建省高三质检理科数学第21题第(II)问刘橙阳1 1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362000)吴敏22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362000)2020年福建省高三质检理科数学第21题第(II)问,思路开阔,解法多种.1题目再现(2020年福建省高三质检理科数第21题第。
解题后反思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解题后反思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崇雅中学高中部 卢瑞勤(516213)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
我们常常会发现一部分学生虽然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课外也做了大量的习题,但他们的数学成绩就是不理想,这种现象说明在解题与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之间存在着某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就是从解题到思维能力的转化,也即思维能力的提升,而“反思”在这个环节中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养成对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这既可作为学生解题的一种指导思想,也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
一、解题后反思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意义反思活动是一种以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的状态,和一种为了发现解决这种怀疑,消除这种困惑而进行探究的行为。
从心理学上来说,反思仅是引起认知结构的冲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探究、发现、再创新的欲望,使学生实现由“学习者”到“研究者”的转变。
通过解题后的反思,能构建学生的数学思维体系,并能将新的方法和知识构建到已有的知识上去。
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不断对学习进行诊断、纠错、创新,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二、解题后反思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作用1.反思题目构造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为了实现条件向结论的转化,有时需要分析题目外形结构特征,联想到某些公式、方程、函数、不等式、几何图形及已有的解题经验,构造出一个新的关系结构系统来实现原问题的解决,这种思维活动的特点在于“构造”,而构造的成功除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外,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对题目结构特征的正确分析。
因此,解题后依据题目的具体特征,再次对题目构造特征进行深入的、细致的、透彻的观察,然后认真思考,透过表面现象看其本质。
通过这样的反思,充分挖掘问题的实质,而不是就题论题,这有利于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教学反思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实践
教学反思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实践教学是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而教学反思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它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入反思、总结和评估的过程,通过对教学经验的反思,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深入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教学反思方法,以期对教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有所帮助。
一、观察学生思维的行为观察学生的思维行为是教学反思的重要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思考过程与解决问题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观察学生是如何进行思考,并根据观察结果,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能力进行反思和评估。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进。
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任务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
这些任务既可以是课堂活动,也可以是课后作业。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
三、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教授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趣味性的数学题,让学生主动思考解决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积极参与思考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思维能力,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促使他们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是否有效。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这次学习你有没有遇到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这种方法是否有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这种自我评价与反思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如何通过编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如何通过编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遇到难题时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
对于如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编程作为一种具有逻辑性且实践性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编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以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为例。
一、引言计算思维是指通过分析、抽象、设计算法等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面积计算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而计算思维在解决面积计算问题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通过编程,学生可以将面积计算问题转化为算法,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计算思维。
二、编程引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入编程的概念,让学生通过编写程序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通过编程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面积计算的过程,并且可以通过编程来验证他们的计算结果。
三、编程实践1. 程序设计思路在编写程序前,学生需要明确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即面积=底边长度×高÷2。
接下来,学生可以通过编写程序来输入底边长度和高,然后计算并输出面积。
2. 实施步骤(1)引导学生使用某种编程语言(如Python),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界面,包括输入底边长度和高的功能。
(2)学生根据公式编写计算面积的函数,并在程序界面中调用该函数。
(3)学生输入底边长度和高的数值,并执行程序,观察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4)学生可以通过修改输入的数值,再次执行程序,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四、编程与计算思维培养通过编程实践,学生可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计算思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问题拆解能力在编写程序过程中,学生需要将计算面积的问题拆解为两个子问题:输入数据和计算结果。
这种拆解能力有助于学生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的步骤,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2. 算法设计能力学生通过编写面积计算函数,需要设计算法来实现底边长度和高的输入以及面积的计算。
这种算法设计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教育工作者检讨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育工作者检讨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近年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备受关注。
然而,许多教育工作者发现学生在这方面存在不足。
教育工作者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首先,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批判思维能力是逻辑思维的基础,它使学生能够理性地分析和评估信息。
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质疑。
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分析文章或故事情节的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样的讨论和分析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是逻辑思维的核心部分,它使学生能够从已知的信息中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育工作者可以使用逻辑谜题或问题,让学生进行推理和解答。
教育工作者还可以设计一些逻辑游戏或活动,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锻炼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这样的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的敏锐度和灵活性。
此外,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是逻辑思维的应用之一,它使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育工作者可以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育工作者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团队项目,让他们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能够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最后,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逻辑思维的提升和拓展,它使学生能够产生新的观点和创意。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或创造性写作。
教育工作者还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挑战,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这种创造性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通过解题反思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摘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在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 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优良思维品质的养成,并非朝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反思是对思维结果进行检验和再认识的过程,是自觉地对数学知识进行考察、分析、总结、评价、调控的过程,是学生调控学习的基础,是认知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主要形式.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引导学生反思能促使他们从新的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思考;通过反思可以提高数学意识,优化思维品质. 下面探讨如何通过解题反思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与广阔性.
一、通过解题反思,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就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辨别是非,评价优劣的一种思维品质. 通过解题反思,可以帮助学生找出错误. 但找出错误还不是目的,重要在于纠正错误. 解题反思,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值得注意的是,当学生独立思考过程中出现了片面性和表面性时,教师不应批评和斥责,相反地,应注意及时鼓励、引导、启发,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例1 若sin α = ■,sin β = ■,且α,β为锐角,求α + β的值.
学生通常有两种解法:
解法一∵α,β为锐角,sin α = ■,sin β = ■.
∴cos α = ■,cos β = ■,∴cos(α + β)= cos α cos β - sinα sin β = ■ .
又0° < α + β < 180°,∴α + β = 45°.
解法二∵α,β为锐角,
sin α = ■,sin β = ■,∴cos α = ■,cos β = ■. ∴sin(α + β)= sin α cos β - cos α cos β = ■.
又0° < α + β < 180°,∴α + β = 45°或135°.
这两种解法中解法二的同学占多,因为学生习惯先考虑正弦. 教师可有意让两种解法的代表上台板演,然后让学生反思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不同的答案呢?
学生反思后,分组讨论,畅他们之所想,然后学生代表发言. 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解法一是正确的,因为y = cos x在[0,π]上是单调函数. 解法二是错误的,它忽视了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忽视了对角的范围的限制.
这样通过设问、讨论、发言,使学生发现错误,找出错误原因,引导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在纠正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暴露了学生思考问题的不严密性,从而优化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性和批判性.
二、通过解题反思,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善于透过纷繁的现象发现问题的思维品质. 它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它集中表现在具体进行思维活动时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其本质和规律,从而圆满地解决问题. 这就要求学生不迷恋于问题的表面现象,能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通过解后反思,能帮助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和研究,而不被表象所迷惑.
1. 深化知识
反思解题过程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在解题中的作用,剖析每个知识的内涵及外延,不仅有利于深化知识、巩固知识,也有利于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例2 已知a,b是互不相等的实数,且使等式a2 + a - 1 = 0,b2 + b - 1 = 0成立,求a2b + ab2的值.
问题一给出,学生就忙开了,先求出a,b,再代入.
学生解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解题的思维过程,发现a,b其实是同一个方程的两个不同的解,应用一元二次方程韦达定理可得. 通过反思,既深化了方程的概念,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 总结基本规律
一类数学问题,其解法往往有规律可循,为了发现其规律,必须要求对问题、解题过程深入研究. 因而教师应教会学生从解题中及时归纳总结其基本规律,把特例纳入一个已知的更一般的范围,加深对已有的有关规律的认识,或把孤立、特殊的解法看作更一般的尚未为他人所知的规律,从特殊扩大到一般,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让学生从茫茫的题海中解脱出来.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也有利于学生思维概括性、深刻性的培养.
例3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
问题1.求Sn = 1 + 2 + 3 + … + 50.(用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引入)
问题2.求Sn = 4 + 5 + 6 + 7 + 8 + 9 + 10.
问题3.求Sn = 3 + 5 + 7 + 9 + 11 + 13 + 15 + 17.
问题4.求等差数列{an}的前n项的和Sn = a1 + a2 + a3 +… + an.
用高斯小时候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学生很兴奋地完成了问题1的求解,脸上还洋溢着自信. 然后让学生来求解问题2,3,自然水到渠成.
学生解完之后,教师并不作讲评、总结,而是启发、引导学生对前面所解决的三个问题进行反思,找出规律,从而解决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求解问题.
三、通过解题反思,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又称思维的发散性,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的思维品质. 数学知识有机联系纵横交错,解题思路灵活多变,解题途径繁多,但最终却能殊途同归. 即使是一次性解题合理正确,也未必能保证一次性解题就是最佳思路,是最优最简捷的解法. 不能解完题就此罢休,如释重负.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在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 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优良思维品质的养成,并非朝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