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

合集下载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复习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复习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复习学案一、明确高考考点(1)世界的物质性①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②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③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二、自主梳理基础知识(三句话、三个含义、三对关系)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三对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三、互动探究(一)截至2011年10月底,①泰国北部和中部的洪水灾情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泰国大部分地区遭受洪水侵袭,其中30个府灾情严重,受灾人数达270万人。

洪灾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还给泰国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防洪水灌入曼谷,救援队加速在曼谷周围的巴吞他尼府和暖武里府等关键点,用沙包赶建防洪墙。

泰国前总理他信认为,②现在泰国泛滥的洪灾,恰恰给政府带来了更新国家综合水系统的机会。

为了表达对泰国灾区人民的同情和慰问,体现中泰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③中国政府向泰国提供了价值1_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救援物资和100万美元现汇救灾款。

1、泰国泛滥的洪灾从根本上来说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表现。

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指()。

A.自然界和社会的显著变化和发展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C.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D.物体空间位置的移动2、泰国洪灾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它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________。

()A.联系运动B.运动客观实在性C.客观实在性联系D.客观实在性运动3、现在泰国泛滥的洪灾,恰恰给政府带来了更新国家综合水系统的机会。

水系统从建立到长期的实施再到更新体现了()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4、中国政府决定向泰国提供价值1 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救援物资和100万美元现汇救灾款。

第四课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导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第四课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导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一框导学案:世界的物质性【自主先学】一、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3.世界是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二、物质的概念1.物质是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性。

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

【必背知识】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们在改造自然界时要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合作探究】在过去的几年间,多个中微子验项目都检测到了疑似轻子电荷共轭一宇称破坏的象这项发现有望帮助科学家们解释一个重要的本质问题为何我们的宇宙是由物质组成,而非反物质组成的?到目前为止,物质一反物质不对称性还无法通过现代物理学得到合理的解释,因而也成为当今宇宙学领域最大的未解之谜之一。

1.如何理解这里的物质和反物质?提示:这里的物质和反物质都是字宙中存在的具体的2.这里的物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是什么关系提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概括了字宙中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这里的物质与物质范畴是个性和共性,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4.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4.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3.总结报告: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练习:
1.选择题:设计一些关于物质概念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选择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简答题:让学生回答一些简答题,如“请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分析题: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他们对哲学基础知识已有一定了解,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在探讨世界的物质性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物质概念的理解较为抽象,难以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分析具体问题时,容易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难以做到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1.提问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我们身边的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物质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概念和作用。
2.实物展示: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手机、书本、水杯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物质的概念。
3.设计一份关于“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物质的表现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4.围绕“如何运用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形成一份小组讨论报告。报告应包括讨论过程、主要观点、结论等内容。
5.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一框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一框学案

第四课·第1框·《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正确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明确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生产实例分析,训练学生的分析、比较、鉴别、理论总结能力,培养哲学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生活、生产实例分析,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

【重点难点】1、正确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明确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

【课前预习案】(充分预习课本,熟记重点基础知识)一.物质概念(1)物质的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理解: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②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的物质形态。

③物质具有可知性,即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他的物质性。

⑤概念中“客观实在”而不是“客观存在”二.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为什么自然界是客观的?)(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和发展史。

(2)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助你理解】:①人类社会产生之前,自然界就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②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是客观的。

人们无论是利用自然物还是改造自然物都必须遵循自然物的客观性为前提。

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其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从其构成的基本要素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3、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

(补充理解)四、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自然界是的。

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 世界的物质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 世界的物质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教学目标】1.基本知识:识记物质的定义,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教学重点】1.如何证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难点】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是什么关系。

【前课准备】【生本对话】【生生对话A】对话一: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荒漠、高原,也有许多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在人类社会中,有我们经常看到的公路、桥梁、铁路、火车、汽车等等,也有阶级,社会制度、国际关系、人际关系等看不到却又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

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事物有什么共性呢?如何理解物质的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哲学上的物质既是客观实在的又是可知的。

(2)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概括和总结,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对话二:人类出现后,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例如转基因食品、高速公路、铁路、桥梁、码头……有人产生疑问,人能有意识地制造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东西,这是否意味着自然界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呢?请谈谈你的观点。

不。

因为:(1)人有意识地制造出原来自然界没有的东西,只是改变了自然界物质存在的具体形态,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

(2)人在制造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时,必然以自然物的客观存在为前提,必须利用自然物固有的属性和变化规律,人们不能凭空或随心所欲地制造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

(3)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并不排斥人们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人们可以利用对自然物及其固有属性和规律的认识,改变自然物存在的具体形态,是人的本质能力的体现。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一框导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一框导学案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物质的定义。

(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学习重难点体会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统一性。

知识准备(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的组成部分。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从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

学习内容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的含义。

2.辨析: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二者没有区别。

3.课堂探究(P30):(1)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2)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4.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5.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知识拓展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物质是从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如果离开万事万物,即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

可见,物质只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而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第二,二者又是有区别的。

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仅仅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特性,而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这一共同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就绝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班级:姓名: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学法指导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知识链接地球起源与演变的探索每过一年,大家都要长大一岁。

一年,对我们大家来说是个比较长的时间,可是这在地球的历史上,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一瞬。

地质学家发现:覆盖在原始地壳上的层层叠叠的岩层,是一部地球几十亿年演变发展留下的“石头大书”,地质学上叫做地层。

地层从最古老的地质年代开始,层层叠叠地到达地表。

一般来说,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在上,越靠近地层上部的岩层形成的年代越短。

地层好比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一本书,地层中的岩石和化石就像这本书中的文字。

用现代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古老岩石的测定,人们得知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了。

依照人类历史划分朝代的办法,地球自形成以来也可以划分为5个“代”,从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有些代还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纪”,如古生代从远到近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

这就是地球历史时期的最粗略的划分,我们称之为"地质年代",不同的地质年代人有不同的特征。

距今24亿年以前的太古代,地球表面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

但那时地壳很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岩浆四处横溢,海洋面积广大,陆地上尽是些秃山。

这时是铁矿形成的重要时代,最低等的原始生命开始产生。

距今24亿年-6亿年的元古代。

这时地球上大部分仍然被海洋掩盖着。

到了晚期,地球上出现了大片陆地。

"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生物的时代,这时出现了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

距今6亿年-2.5亿年是古生代。

"古生代"是意思是古老生命的时代。

这时,海洋中出现了几千种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以后出现了鱼形动物,鱼类大批繁殖起来。

《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人教版必修四).doc

《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人教版必修四).doc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
2.(2009浙江卷)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保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灵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
①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备注
第四课第一框答案
【自主探究】
3.(1)①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是统一的,都有自己的产生、发展过程,自然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②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客观性。③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客观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②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③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④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2011江苏卷)荀子说:“天下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在世界起源问题上,科学和神学斗争的实质是什么?
【课堂检测】
1.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界按照自然法则自发地调节、演化和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受意识的影响
②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③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④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存在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但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下列对原因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高中政治 第四课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创新班)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四课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创新班)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一、学习目标:识记并理解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二、知识梳理:(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_________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它们都是_________的组成部分。

2、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

★3、物质概念:(1)含义:(2)唯一特性:(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人类社会的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_______________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________起了决定性作用。

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从人类社会在本质来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______________。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都是_________。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_________。

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_________。

(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_________,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_________一起产生的。

三、判断并说明理由:1、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处处留下了人的意识的印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可知性。

()4、物质和意识是密不可分的。

()5、“客观实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6、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是客观的。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自主学习】一、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________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____________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________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_______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________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____________。

4.哲学意义上的物质(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________,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____。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

二、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哲学上讲的运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________的运动,________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________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三、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______、_____和_____。

2.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________的一种特殊状态。

4.1 世界的物质性 导学案-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4.1 世界的物质性 导学案-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1课时世界的物质性一.教学目标展示1.知识目标(1)识记①物质的定义。

(2)理解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运用①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作为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基本阶段,古代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从茫茫宇宙到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形态。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自我运动的结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二.学习重点难点①学习重点:①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②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②学习难点:①物质的含义②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三. 核心素养通过学习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理解我国的“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性,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通过学习物质的含义,分析作为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基本阶段,古代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通过学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引导学生树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四. 自主学习提纲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中的一部分。

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

三、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2.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2.1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学习主题:2.1 世界的物质性【学习目标】(1)理解物质的概念。

(2)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学习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的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教学难点: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分、客观存在和客观实在的区分。

【学习流程及内容】一、自主预习(课前完成、各组组长检查、课代表抽查完成情况并计入小组评价;)(一)、物质的概念1、含义:物质是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3、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而不是指某一种的物质形态。

(二)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中的一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其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从其构成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人类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是意识活动的。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

(4).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的反映,都是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的结果。

(5).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意识。

二、互助讨论 (7分)三、课堂展示(20分)一区:[议题一]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北京时间2020年12月6日,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将月壤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4.1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4.1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教案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本单元开始真正涉及哲学基本问题,它对学好以下几个单元起了基础性作用。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懂得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人的意识有能动作用。

它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地追求真理,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三课: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四课分为两个框题:世界的物质性;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第一框分为两个目题:第一目由“上帝创世说”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论证得出自然界的物质性;第二目从人的起源开始探究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第二框分为两个目题:第一目从《易传》里的一段话引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第二目通过元素的发现经历探究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我们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同学们了解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第五课分为两个框题: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

第一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方面论证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第二目从意识的生理基础讲述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第三目是从意识反映的对象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第二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从人与动物的比较,重点讲述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第二目通过“面对石头与电脑”的问题探究,讲述了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第三目实际上是讲了方法论的运用,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六课分为两个框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一框分为两个目题:第一目从实践含义入手,引出实践的三大特征;第二目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讲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必修4-4.1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必修4-4.1

【导学案】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物质的含义,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二、预习内容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和,它们都是的组成部分。

(2)物质是指。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物质概念概括了,而不是指。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

这三者都是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

(3)自然界是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3.预习思考:(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识记并理解物质的含义,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学习重难点:物质的含义,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二、学习过程探究一: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探究二:(1)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火”“原子”等,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具体事物是什么关系?(2)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探究三:(1)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2)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三、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高中政治四《生活与哲学》-4.1 世界的物质性 学案

高中政治四《生活与哲学》-4.1 世界的物质性 学案

4。

1 世界的物质性学案班级:组别: 姓名:时间:【学习目标】——明确内容(知道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以及掌握程度)1。

识记物质的含义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

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4.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相关哲学原理,分析作为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从分析论证中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理解。

【精彩回放】--旧知巩固(利用候课时间和课首3分钟,熟记下列内容,相互间检查)1。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分别是什么?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有哪些?【导学菜单】——我来预习(带着下列问题,自主阅读课本,在教材中圈划出问题答案,试着快速记忆)一、填空巩固知识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世界的组成部分。

2.物质是人的意识、并能为所反映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着的事物和现象的______________.4.人类社会是__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 起到了决定作用。

5。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________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和,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6.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_____________.二、问题呈现知识1.什么是物质?2.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关系如何?3。

为什么说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4.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内容是什么?【困惑扫描】-—我来质疑(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解决,仍不能达成共识,组间或全班讨论解决)【感悟平台】——我来探究(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发挥小组集体智慧,共研共究,交流展示)探究一:材料一地球上原来没有有机物,但在闪电作用下,一些无机物合成了简单的有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班级: 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地球起源与演变的探索每过一年,大家都要长大一岁。

一年,对我们大家来说是个比较长的时间,可是这在地球的历史上,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一瞬。

地质学家发现:覆盖在原始地壳上的层层叠叠的岩层,是一部地球几十亿年演变发展留下的“石头大书”,地质学上叫做地层。

地层从最古老的地质年代开始,层层叠叠地到达地表。

一般来说,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在上,越靠近地层上部的岩层形成的年代越短。

地层好比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一本书,地层中的岩石和化石就像这本书中的文字。

用现代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古老岩石的测定,人们得知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了。

依照人类历史划分朝代的办法,地球自形成以来也可以划分为5个“代”,从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有些代还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纪”,如古生代从远到近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

这就是地球历史时期的最粗略的划分,我们称之为”地质年代”,不同的地质年代人有不同的特征。

距今24亿年以前的太古代,地球表面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

但那时地壳很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岩浆四处横溢,海洋面积广大,陆地上尽是些秃山。

这时是铁矿形成的重要时代,最低等的原始生命开始产生。

距今24亿年-6亿年的元古代。

这时地球上大部分仍然被海洋掩盖着。

到了晚期,地球上岀现了大片陆地。

”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生物的时代,这时岀现了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

距今6亿年一2.5亿年是古生代。

”古生代”是意思是古老生命的时代。

这时,海洋中岀现了几千种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以后出现了鱼形动物,鱼类大批繁殖起来。

一种用鳍爬行的鱼出现了,并登上陆地,成为陆上脊椎动物的祖先。

两栖类也出现了。

北半球陆地上出现了蕨类植物,有的高达30多米。

这些高大茂密的森林,后来变成大片的煤田。

距今2.5亿年—0.7亿年的中生代,历时约 1.8亿年。

这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曾经称霸一时,这时也岀现了原始的哺乳动物和鸟类。

蕨类植物日趋衰落,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

中生代繁茂的植物和巨大的动物,后来就变成了许多巨大的煤田和油田。

中生代还形成了许多金属矿藏。

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阶段,时间最短,距今只有7000万年左右。

这时,地球的面貌已同今天的状况基本相似了。

新生代被子植物大发展,各种食草、食肉的哺乳动物空前繁盛。

自然界生物的大发展,最终导致人类的岀现,古猿逐渐演化成现代人,一般认为,人类是第四纪岀现的,距今约有240万年的历史。

人类居住的地球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一直演化到现在,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这就是地球演变的客观规律,也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科学依据。

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 _________ ,并能为人的__________ 所反映的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唯一特性: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______________ 。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______________ 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________ 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___________ 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在于它的_______________ 。

探究一:1、请同学们收集有关神开创宇宙、缔造生灵的创世传说,如中国的“盘古开天地” 的传说、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用最概括的语言介绍给大家听。

2、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予以说明。

探究二:1、你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如果有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是火,你会怎么想?2、把水、火、元气等作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其特点是什么?3、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探究三:阅读教材第30页方框中的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1、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2、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3、为什么说人类社会是物质的?(B级)1.动物是地球上生物进化的结果。

动物产生后,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动物慢慢地发展到哺乳动物,进而由类人猿进化到人类,产生了人类社会。

上述材料中的事实充分说明()①物种不变的观点是错误的②上帝创造众多生物的说法具有荒谬性③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④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A.②③④B.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B级)2.目前人们已经制造出“基因鱼”、“基因猪”等新型物种,将来还会有意识地制造出更多的物种。

可是,如果没有业已存在的物种,没有遗传物质染色体上的基因,没有基因变化规律,新的物种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

这一事实充分说明()①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弱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③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④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C级)3.《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我国目前实行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并不是由人们随意选择的,而是由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这说明()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③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④人类社会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④(B级)4. 2008年3月6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指出,当前我国很多生态系统正处于不断退化的过程,许多种群在数量上急剧下降,物种处于濒危状态,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A.人类只能听任自然的摆布,必须服从自然B.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C.人类可以利用自然物但不能改造自然物D.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A级)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①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决议②2008北京奥运会③中华人民共和国④科学发展观⑤学校A.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③④⑤(B级)6.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 .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所有有形的物体 D •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A级)7.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

”这种观点()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B级)8. 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2008年3月,科学家根据“火星快车”探测器拍摄的照片发现,火星上曾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并且留下了大量火山熔岩。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A级)9.科学研究证明,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或诸神居住的“天国”,当然也没有所谓的上帝和诸神创造天地的活动。

这说明()A.自然界是永恒不变的 B .上帝和诸神的观念是人脑自生的C.自然界的构成是无限多样的 D .上帝创造万物的观念是荒谬的(B级)10 .自然界中的每一天体都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而形成的,有着自己的起源与变化过程,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这说明()A.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B .人只能根据自然物的属性去利用自然物C.人类活动对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没有影响 D .人类要征服自然,必须认识自然(C级)11.有人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没有意识,因而是客观的;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因而是主观的。

”这一观点对吗?为什么?目标检测1〜5. CBDBB 6〜10. DBDDA 11、答:(1)这个观点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是正确的。

因为,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 )这个观点否认社会的客观性是错误的。

因为,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