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和西周金文月相词语研究
二十世纪中国学者的青铜铭文研究
二十世纪中国学者的青铜铭文研究董莲池东北师大古籍所原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6期商周的青铜器铭,到目前为止已集万件以上,铭辞最长有近五百字者。
内容涉及了王室祭典、封建、军戎、礼制、官制、土地制度、商贸、教育、侯国间关系、历法等等,对研究商周社会历史、文化以及语言文字等极为珍贵,人们把它们称作埋藏于地下的典册。
但是我国学者真正认识这部分资料的价值并对其展开研究则始于宋代兴起的金石学。
其间历元明竟几绝其绪,到了清代,才获得振兴,出现不少铭文研究的专家,然而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却有限,进入二十世纪后,其研究才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百年来硕果累累,约可分为以下几类。
1.资料的整理和著录。
从刘心源1902年刊行《奇觚室吉金文述》,到1937年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下称《三代》)出版,三十几年间有十多种重要著录书问世。
其中著录成就最卓者为《三代》,收商周器铭4800余,集当日所见金文拓本之大成。
五十年代后期,于省吾出版《商周金文录遗》,录补《三代》失收器铭616号。
六十年代,陈梦家出版《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收铜器照片845号,铭文500多号,至此,金文资料的著录已大体完备。
进入八十年代,开始编纂“集成”,将诸书资料萃于一编,有台湾严一萍编辑《金文总集》(台北艺文印书馆1983),收铭文拓本超过八千件、邱德修《商周金文集成》(台湾五南出版公司1983),收铭文拓本、影本、摹本近九千件。
大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中华书局1984)。
《殷周金文集成》共十八册,1994年出齐,它收录了自今所能见到的全部商周金文,数量达万件以上,其资料之丰富,体例之完备,印刷之精美,均为其它著录书所不能比,代表着青铜铭文著录的最高成就。
2.工具书的编纂。
1925年,容庚出版《金文编》,它是我国于本世纪编纂的专门收释青铜铭文形体的第一部工具书。
此书后来几次修订,1985年出了由张振林、马国权摹补的第四版,正编收2420文,重19357文;附录上610文,重866文;附录下1351文;重1132文。
叶正渤师兑簋二器铭文历法解疑
师兑簋二器铭文历法解疑*叶正渤【摘 要】本文研究发现,三年师兑簋铭文把月相词语“既望”误记成“初吉”,遂导致二器铭文所记历日不相衔接。
本文还认为,校正后师兑簋二器铭文所记历日符合厉王元年(前878)五月和厉王三年(前876)二月的历朔。
【关键词】师兑簋铭文;历日;月相词语;误记【作者简介】叶正渤,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和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古文字学、古汉语词汇学和先秦两汉文献教学与研究。
(江苏徐州221116)西周晚期师兑簋共有二件器,后世学者根据铭文的人物和纪年分别命名为元年师兑簋和三年师兑簋(集成补:4274—4275、4318—4319)。
两簋为同一人所铸,即师兑,铭文所记事件前后相承,但是铭文所记历日却不相衔接。
学界有将二器置于同一王世者,亦有为了调和历法关系而将三年师兑簋置于前一王世,将元年师兑簋置于后一王世者。
是何原因导致铭文所记历史事件前后相承,但历日却不相衔接?学术界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开这个疑团。
笔者最近在做“金文历朔研究”课题时,经过深入研究,终于发现二器历日不相衔接的原因,从而解开了这个疑团。
现解析如下,以飨读者。
元年师兑簋铭文:“唯元年五月初吉甲寅,王在周,格康庙,即位。
同中右师兑入门,立中廷。
”笔者根据青铜器铭文以及毛亨对《诗经》的传和韦昭的《国语》注研究认为,初吉是初一朔,则某王元年五月是甲寅(51)朔。
a三年师兑簋铭文:“唯三年二月初吉丁亥,王在周,格太庙,即位。
”根据同样的认识,初吉是初一朔,则某王三年二月应该是丁亥(24)朔。
从元年五月初吉到三年二月初吉正好是21个整月,通过排比干支表,可以验证两器铭文所记历朔是否正常。
王年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元年甲寅甲申癸丑癸未壬子壬午辛亥辛巳二年庚戌庚辰己酉己卯戊申戊寅丁未丁丑丙午丙子乙巳乙亥三年甲辰甲戌按正常的大小月相间排比干支表,发现从元年五月初吉甲寅(51)到三年二月,并不是三年师兑簋铭文所记的二月初吉丁亥(24),而是甲戌(11)朔,这就是学界常说的元年师兑簋与三年师兑簋铭文干支不相衔接的现象。
3、尚书·牧誓
《尚书》是谁编纂? 司马迁认为是孔子编纂:孔子‚追迹三代之 礼,序《书· 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 (秦穆公),编次其事。‛(《史记· 孔子世家》) 。 《尚书》为儒家经典。 孔子:“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 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 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 《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 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
尚书· 牧誓
《牧誓》所及内容很多:
1.《牧誓》中字的音与义 2.《利簋》铭文及其价值。 3.先秦文献中纪日多用周历及纪年多用夏历。 4.《尚书》的提要 5.《史记· 周本纪》中相关内容。
,我们应当理解和掌握的,这是本课第一核心。 ,是我们应当理解和掌握的,这是本课的第二核心。
先秦文献之难读:韩愈《进学解》
晋元帝(司马睿)时,豫章内史(诸侯王国臵内史,掌民政)梅赜向 朝廷献25篇古文《尚书》(与汉古文《尚书》不同),还有伪 造的孔安国《尚书传》。东晋政府把它列于学官。 贞观五年(631),唐太宗令修撰群经正义,孔颖达 作《尚书正义》、陆德明写《经典释文》,皆 据梅赜所献本。它成为标准本,后收入《十三 经注疏》,广为流行。 南宋初年,朱熹等开始怀疑梅赜这部书,认为 从文字看,不像周秦时文词。明清时更多学者 指责梅赜这部书。明梅鷟zhuó作《尚书考异》, 清阎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证》,清惠栋作《古 文尚书考》,都认为梅赜《尚书》为伪书,并 成定论。
腹内底部铸有铭文4行32字,述及武王伐纣在 甲子日晨,并逢岁(木)星当空,与《尚书· 武 成》、《淮南子· 兵略训》等古代文献所记相 合,具重要史料价值。 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利簋》铭文: 珷(武王)征商,隹(唯)甲子朝,岁(木星)鼎(贞) 克闻,夙又(有)商。辛未,王才(在)阑师,易(锡) 又(右、有)史利金。用乍(作)檀公宝尊彝。 或断: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 有商。辛未。王在阑,师易有事,利金。用作 檀公宝樽,彝。【武王征伐商王纣,在甲子日早晨,是个大好
殷周金文词汇研究综述
第29卷第2期Vol .29,No .2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hua University(Phil os ophy &Social Sciences ) 2010年4月Ap r .2010 收稿日期:2010-01-2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07JA740014);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8BWX05);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精品项目(2006JP05)。
作者简介:武振玉(1963—),女,满族,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汉语史、古文字学。
・语言文字・殷周金文词汇研究综述武振玉(吉林大学文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摘 要:与殷周金文有关的词汇研究,可大体分为两类:一是对具体词语(特别是疑难词语、特有词语)的释读,这方面的工作,应该说从宋人就已经开始了,经清而近代现代,成果众多,但或作为研究历史、礼制等的佐证,或为铭文释读的具体目的服务,语言层面的专门研究还很有限;二是从语言角度对词汇进行的研究,或将殷周金文视为上古汉语词汇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展开全方位的研究,或侧重复音词的研究,或关注构词法问题,或侧重同类词同义词的类聚比较,或对某一个词进行深入的词义探索,或致力于与传世文献的对读比堪。
角度不同,但对语料的挖掘已日益深入。
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虽晚,然成果已颇为可观,且未来的发展态势极佳。
关键词:殷周金文;词汇;复音词;同义词中图分类号:K87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05(2010)02-0082-04Rev i ew on the Research of Bronze I n scr i pti on i nY i n and Zhou D yna sti esWU Zhen 2yu(School of Hum anities,J ilin U niversity,Changchun,J ilin,130012,China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he words of in Yin and Zhou Dynasties could be s orted int o t w o gr oup s .One was exp lanati on of single words (es pecially doubtful and ende m ic words )since Song Dynasty .And the results were abundant fr om Q ing Dynasty t o modern ti m es;however,these textual researches were mostly restricted t o hist orical study or inscri p ti on inter p retati on .The other was linguistic study of words .The inscri p ti ons were regarded as an i m portant component of ancient Chinese and received a comp rehensive study .The studies mainly focused on five as pects:disyllabic words,word 2building,thesaurus and synony m s,meaning analysis of a word,comparative reading with hist orical texts .Thus,fr om different angles,the materials had gradually been digested fuller .Though these researches started later,the achieve ments were abundant and the future is p r om ising .Key words:B r onze inscri p ti ons in Yin and Zhou Dynasties;words;disyllabic words;synony m s 随着殷周金文语料价值的日受重视,相关研究也呈现出丰富的态势。
_周易_复卦卦辞_七日来复_新诠_舒大刚
周易研究2014年第2期(总第一二四期) 《周易》复卦卦辞“七日来复”新诠舒大刚1 钟雅琼2(1.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4;2.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要:考察历代易家关于复卦“七日来复”的各种解释,可以发现诸家之说虽然各皆有理,但是都未能切合上古社会的历史实际。
本文通过探讨上古“十日并出”、“以火纪时”以及汉儒“十二辟卦”等说法,认为“七日来复”实际蕴含着一段人类认识自然、模拟自然的历史记忆,其中依稀保留着中国古代历法史上久被遗忘的“十日历”(“十月历”)的事实,所谓“七日”者正是“七月”的古称,与临卦“八月有凶”正好前后呼应。
关键词:七日来复;八月有凶;复卦;临卦;火历中图分类号:B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82(2014)02-0032-09A New Interpretation of“Returning after Seven Days”in Hexagram Fu[椃]SHU Da-gang1,ZHONG Ya-qiong2(1.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Confucianism,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4,China)(2.School of History &Culture,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4,China)Abstract:Through scrutinizing the variety of interpretations of the“returning after seven days”in the judgment of hexagram Fu[椃,Returning,24]by periods,it can be seen that though each interpretation has its own reason,all of them cannot accord with the realremote ancient history of China.Based on ancient sayings of“ten suns’simultaneous emerging”,“marking time by the position of theAntares”,and the“twelve sovereign hexagrams”mentioned by Han(206BCE-220CE)Confucians,this paper holds that“returningafter seven days”actually conceives a part of historical record of human’s knowing and simulating nature,which seems tohave retained the“ten-month”calendar in ancient China by which the“seven days”just refers to“seven months”and the“in-auspiciousness in the eighth month”mentioned in hexagram Lin[棽,Approaching,19]is just an echo to it.Key words:returning after seven days;inauspiciousness in the eighth month;hexagram Fu;hexagram Lin;Amtares-orien-ted calendar关于复卦卦辞“七日来复”这四个字,古今不知有多少解家,也不知有多少种说法。
西周金文词汇研究
西周金文词汇研究引言西周金文是指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中国古代甲骨文和金文的承前启后者。
西周金文词汇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西周时期的语言文化、社会制度以及历史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词汇特点、来源和应用三个方面对西周金文词汇进行探讨。
词汇特点1、词汇量:西周金文词汇数量庞大,涉及到社会生活、宗教祭祀、政治军事等方面,其中许多词汇的词义至今仍需进一步研究。
2、语法结构:西周金文的基本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词序、语态和修饰语等方面。
例如,西周金文中常见到的“其+动词”结构,就是现代汉语中比较少见的语法现象。
3、词汇组合:西周金文中的词汇组合方式也独具特色,常常采用并列、偏正、动宾等组合方式,形成丰富的语义表达。
词汇来源1、古汉语:西周金文词汇主要来源于古汉语,其中很多词汇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进行历史比较研究。
2、古代文化:西周金文词汇受到当时文化背景的影响,出现了许多与祭祀、战争、礼仪等相关的专业术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特点。
3、历史事件:部分西周金文词汇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事件,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材料。
词汇应用1、语言教学:西周金文词汇研究对于汉语语言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西周金文词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为汉字教学提供更多实用的教学方法。
2、文化传承:西周金文词汇是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很高的价值。
通过对西周金文词汇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历史研究:西周金文词汇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通过对这些词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状况,对于研究西周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结论西周金文词汇研究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综合语言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通过对词汇特点、来源和应用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
古史年代学研究的误区_夏商周断代工程金文历谱问题分析
#报告 ∃所拟定的这个 %金文历谱 & , 是主观的产物, 凡与其 观念不合的资 料都遭到不 公正的对待。 ∀ ∀这 已超出学术研究水平高低的范围, 而是学风 不诚实 的表现 !。[ 6] (第137页 ) 另有学 者经过专 门的审 查, 缕举十 余 例, 令人信服地指出了 #报告 ∃所录历谱存在的失月、不合历、置闰过 多、失闰过多 等情况 [ 7] (第 106- 116页 ), 言 之凿 凿, 无可辩驳。这样的历谱, 即使仅作为 王年表 !来看待也是不行的, 因为历谱不准则 铜器断代失 据, 铜器 断代失据则历谱不准, 二者交互影响, 王年 !又何从谈 起! 2003 年陕西眉县 新出土 的铜器群, 其铭文 已与 工程矜为 标志性成果 !之一的共和以下历谱发生冲突, 此尤为历谱不可靠的新证据。
这里不厌其烦地引录前辈大家之言, 只是想 表明, 现时 金文资料 之丰虽 非昔比, 而仅 就金文 历日试 谱 西周年历也还是不 到时 候 ( 或者 今后 还会 长久 地不 到 时候 )。 历 法久 则必 差, 推步 后而 愈密 ! ( 章学 诚 语 ), 其间变量多多, 除非有密集而连 续不断的 金文资 料, 且断代 无误, 何敢 轻言所 谱可信! 因 此工程所 作 历谱虽称 以严格的考古类型学方法 !排定, 也还是不能自圆。据 #夏商周断代工程 1996- 2000年阶段 成果 报告 (简本 ) ∃ (下简称 #报告 ∃) 所说, 工程制定的历谱利用了 66 条年、月、纪 时语语、日干支 确定的文 献和 金文材料 !, 但因 对西周历法的若干细节目前尚 有未能 掌握之处 !, 所以还 只能 是一个 王年表 ! [ 5] (第29页 ) 。 #报告 ∃自谓 66 条资料中有 3条不合, 然已 有全程 参加工程 历法小 组研究工 作的专 家指出, 其 中离谱 及勉 强不离谱之器仍多达十余件, 与前此出现的诸种历谱不相伯仲, 至多是五十步百步 之别 !; 同时又 批评说:
《古文字研究》目录(1-24)
1、《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於省吾:《壽縣蔡侯墓銅器銘文考釋》唐蘭:《殷虛文字二記》張政烺:《釋它示——論卜辭中沒有蠶神》胡厚宣:《說》張頷:《侯馬盟書叢考續》高明:《侯馬載書盟主考》朱德熙:《戰國匋文和璽印文字中的“者”字》裘錫圭:《說“弜”》馬國權:《兩周銅器銘文數詞量詞初探》陳世輝:《略論〈說文解字〉中的省聲》李學勤:《岐山董家村訓匜考釋》張振林:《中山靖王鳥篆壺銘之韻讀》姚孝遂:《契文考釋辨證舉例》徐錫臺:《周原出土的甲骨文所見人名、官名、方國、地名淺釋》徐錫臺:《探討周原甲骨文中有關周初的曆法問題》張政烺:《中山王壺及鼎銘考釋》(與姚文合於一處)張政烺:《中山國胤嗣壺釋文》趙誠:《〈中山壺〉〈中山鼎〉銘文試釋》孫稚雛:《中山王鼎、壺的年代史實及其意義》於豪亮:《為什麼隨縣出土曾侯墓?》林沄:《從武丁時代的幾種“子卜辭”試論商代的家族形態》姚孝遂:《商代的俘虜》李家浩:《釋“弁”》[日]島邦男:《禘祀》[日]前川捷三:《介紹著錄明義士舊藏甲骨的新刊二書》肖楠:《甲骨學論著目錄(1949—1979)》2、《古文字研究》第二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唐蘭:《論周昭王時代的青銅器銘刻》,上編:《昭王時代青銅器銘五十三篇的考釋》下編:《昭王時代青銅器銘五十三篇的綜合研究》附:圖版3、《古文字研究》第三輯,[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於省吾:《釋盾》裘錫圭:《釋柲》李學勤:《關於組卜辭的一些問題》蕭楠:《論武乙、文丁卜辭》張永山、羅琨:《論曆組卜辭的年代》張政烺:《周厲王胡簋釋文》林沄:《琱生簋新釋》商承胙:《秦權使用及辨偽》馬國權:《戰國楚竹簡文字略說》李家浩:《戰國布考》孫稚雛:《天亡簋銘文匯釋》姚孝遂:《〈殷虛卜辭綜類〉簡評》賈平:《讀〈殷虛文字甲編考釋〉》[日]松丸道雄:《散見於日本各地的甲骨文字》4、《古文字研究》第四輯,[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月相四分说的逻辑求证
月相四分说的逻辑求证——唐尚水运用金文历日进行断代,关键之一在于如何解读青铜铭文上的月相词语,以及寻找到合乎历史事实的“建正”。
由于诸家对金文中习见的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等月相词语的认知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金文历日断代方法。
最具影响力的主要有二种说法,即月相定点说和月相四分说(月相二系说只是一个混淆是非的折中方法,毫无理论价值)。
本文旨在用文字解读和逻辑思辨的方法,叙述月相四分说的由来。
(一)事物的生成,必有其内在的逻辑依据。
也就是说,凡事必有因尔后有果。
当原因成为一种普适性原因,并且呈现为一种规则时,便叫做逻辑依据。
例如,当你阐述殷商的年首在“立黍”,即种植水稻这一时间,你所依据的“发生立新制”这一公理,便称之为逻辑依据。
当然,你首先需要论述“发生立新”的起因,然后证明它的相对普适性。
例如,“月首”在新月初出的那一天,“初”字为新衣初成,“刚”字为新网织就等等。
这就是中国人通常所言:“你得说出个理”。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哲学家认为:逻辑比事实(材料)更真实,只有符合逻辑规则的事实才是真的事实。
当上古先民运用手指计数,从而创设出十进位制后,由之产生了小物积累的十进位制规则。
例如,货贝单位中的一系为五,两系为一朋;兵阵中的五人为伍,十人为什以及百夫长、千夫长的累加构成,等等。
当上古先民面临大物分小时,当他们认识到一至十的自然数中“八”是可以连续平分的最大自然数,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八分半制”这一逻辑规则(分到一时,一可视为新的八而再次平分,即一尺之棰分而不断)。
例如,“公、分、半、充、酋”中的字根“八”,便表示分割为二;又由铜锭的分切产生中国的量制单位:一斤等于16两,一两等于24铢。
由地块的分割产生了中国古代的亩制单位,一亩等于240方步;由双臂长度的切分产生一寻等于八尺,一尺等于八寸,等等。
同样,由“八分半制”产生了中国的四分月相制——状似“大物”的一个太阴月期被切分为四个星期,即四七二十八天(中国人习惯上连皮算,故为八天),大月外加无月(朔日)的两天,小月外加无月的一天,从而将约29.5天的太阴月期以简易性逻辑予以分割。
初吉、既生霸、既死霸,这些古怪的西周月相究竟啥意思?
初吉、既生霸、既死霸,这些古怪的西周月相究竟啥意思?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含有大量的月相词,最常见的如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等等,正确把握、理解和运用这些月相词,对于研究西周历法纪年,考证诸王世系年表,推算重大事件精准日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王国维先生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西周月相词不是定点,而是指一段时间,即所谓的“四分月相”,夏商周断代工程也基本持此观点。
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笔者通过多年勤苦研究和多次观测月相,认为西周月相词是定点的,专指的,即每一个月相词都特指一个月的某一天,而且这一天是固定的。
西周时,人们用肉眼观测月相,故难免有误差,但误差前后不超过一天。
初吉,是月牙刚刚出现的日子,即每月初二、三。
既生霸,是月半的日子,月亮开始放射光芒,即每月初八。
既望,是月圆的第二天,即每月十六日。
既死霸,与既生霸相对应,亦为月半,月亮光芒开始暗淡,即每月二十四日。
西周历法建子,即周正,以夏历十一月为岁首,依次为正月(夏历十一月)、二月(夏历十二月)、三月(夏历一月)……十二月(夏历十月),年底置闰。
西周青铜器均采用周正,史料中则多采用夏历。
关于既望,这个月相词无甚争议,最有争议的是既生霸和既死霸,以及初吉。
众所周知,西周“共和元年”是中国有确切纪年的第一年。
那么,此前的厉王,此后的宣王、幽王纪年清楚,用来考证西周历法、月相毫无争议。
青铜器《兮甲盘》铭文载,“隹五年三月既生霸庚寅,王初各伐猃狁,……至于南淮夷”。
结合史料记载,这显然是一件宣王时期的标准器。
宣王元年为公元前827年,则宣王五年为公元前823年。
查看该年历日,周历三月(夏历一月)二十四日庚寅,则既死霸此月相定点为二十四日。
幽王时期的青铜器《颂鼎》铭文载,“隹三年五月既死霸甲戌,王在周康卲宫。
旦,王格太室,即位。
宰引佑颂入门,立中廷”。
幽王元年为公元前781年,则幽王三年为公元前779年。
查看该年历日,周历五月(夏历三月)二十四日甲戌,则既死霸此月相定点为二十四日。
月字的演变作文研究报告范文
月字的演变作文研究报告范文月字的演变研究报告。
一、象形起源。
你知道吗?“月”这个字可不是随便画出来的。
最早的时候,它就是一个弯弯的月亮形状,看着就像挂在夜空中的那轮明月。
那时候的文字都是画出来的,就像画画一样,多有趣啊!
二、甲骨文里的“月”。
后来啊,到了甲骨文时期,人们开始用刻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写字。
“月”字就变得更加规整了,但你还是能看出来,它就像一弯新月挂在天边,特别有诗意。
三、金文中的“月”。
再往后,到了金文时期,那字就更漂亮了。
自古以来一年分12个月,为什么西周金文中会出现「十三月、十四月」?
自古以来一年分12个月,为什么西周金文中会出现「十三月、十四月」?中国人对历法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探索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历法就很完备,在地球上看,太阳的运行周期和月亮的运转并不是完美地符合,每一个太阳周期都是12个月亮周期还多几天,这个日数差异一直困扰着古人,直到清代初期才真正用上与现在的一年时间相差无几的历法。
据《尧典》记载,帝尧时期,“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说明当时人们认为一年有366日,还设置闰月。
在夏代,传说夏历是“初昏北斗,斗柄悬在下”这天象所在的月为正月——通过观察天象来确定回归年,这个误差其实是很大的,毕竟你靠人在晚上去观察,而当时还要依靠鸡鸣来定时辰,这个晚上观察的时间点就很难掌握了,掌握不好,这个误差就会很大。
商代历法比夏代进步不少,商代开始以干支记日,这个发明一直延续到今天,中间从无误差,使现代学者能通过古代的干支记载来推算当时的时间。
商代人们也以月亮盈亏来记月,由于一年是十二次月圆月亏还多几天,于是在年底置闰,也就是在年底增加闰月,不是像现在的农历,考虑节气,而将闰月放在某个月的后面。
所以当时放在年底的闰月就是十三月,甚至十四月、十五月,毕竟当时人们对一年的天数观测还不是很精确,有时前几年忘了置闰,导致某一年月份与季节不合,误差较大,于是就在年底多置几个闰月,毕竟月亮一个盈亏周期就摆在天上,大家都看得到,不好糊弄,而一年时间本来就不固定(即使现代的农历,每年天数也是不固定的),所以多一两个月也就多了,只要季节符合了就成。
所以现代考古学家经常在甲骨文卜辞中发现十三月、十四月,甚至十五月的记载,其缘由就在于此。
周初的历法继承了夏代、商代的历法,所以在西周青铜器铭文中还能发现十三月、十四月的记载,不过据说周公发明了土圭,用以测定日影长短变化,这个就比夏代人观察斗柄方向要靠谱多了,通过圭表,人们且准确地确定出了回归年、朔望月的周期。
我国至少在东周,也就是春秋初年,就开始用十九年七闰月法,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很精确地了解了回归年、朔望月的运行周期,此后的历法就比较准确了,十九年七闰月法一直用到现在,历史上也再也没有出现十三月、十四月的记载了。
逨鼎铭文历法解疑
逨鼎铭文历法解疑叶正渤【摘要】四十二年速鼎铭文五月既生霸乙卯是乙丑的误记,到四十三年六月既生霸,历先天一日.四十二年和四十三年逨鼎铭文所记的历日完全符合厉王四十二年和四十三年也即共和五年、共和六年(公元前837年和公元前836年)的历日,与宣王相应年份的历日完全不合,述鼎诸器属于厉王时期器物.厉王在位37年,厉王纪年包括共和行政14年在内.共和行政既没有改元,也没有单独纪年.【期刊名称】《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32)006【总页数】5页(P65-69)【关键词】逨鼎铭文;历日;干支误记;厉王时期【作者】叶正渤【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2一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一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青铜器27件,皆有铭文,尤其是两件逨鼎铭文王年、月份、月相词语和干支四项俱全,是历史断代和研究西周历法的宝贵资料。
铜器出土后,有关方面约请部分专家举行笔谈,对铜器和铭文进行初步研究①。
关于逨盘和逨鼎诸器的制作时代,从报道的资料来看,学者们的初入之见属于宣王时期。
学者们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两点:1.根据《史记》的记载,西周厉王在位只有37年,容不下逨鼎铭文所记42年和43年的纪年,但是从逨鼎的形制等要素来看,只能属于西周晚期,而西周晚期只有宣王在位46年,容得下42年和43年。
这是一条主要的依据。
2.逨盘铭文在历数吴逨家族世系时,也历数西周诸王的王号,直到厉王。
铭文中还出现王和天子的称谓,学者们认为这个天子和王,应该是厉王的儿子宣王。
但是,在比勘四十二年和四十三年逨鼎铭文所记历日时,发现却与已知的宣王时期的历朔不合。
于是,学者们作出种种解释和推测,至今尚无定论②。
不过,马承源根据铭文中出现的史官名对逨鼎诸器属于宣王世的初入之见持谨慎态度。
他说:“器物的断代当从多方面来研究,初入之见当为宣王,但具体推敲干支,并不能顺利相合。
谈历法之“月”与天象之“月”
谈历法之“月”与天象之“月”——兼谈西周月相周期的起讫及其来源(首发)杨坤我们今天对于“月”的概念,可分为二。
一是天象之“月”,悬于幽冥之天,仰首可见。
次为历法之“月”,童叟皆知,习用于常。
中国古代的历法之“月”,其所起尚矣。
《汉书〃律历志下》载刘歆《三统》,内引书经《伊训》篇曰“惟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
“朔”是历法之“月”的首日,肉眼无法观察,但可凭历算逆而推知。
“朔”字从屰,大约也是缘由于此。
《伊训》之文,殆援引自中秘所藏壁中古文书经,可以视作信文。
由此而论,在商代初年,就已经有相当成熟的历法之“月”了。
始朔终晦的历法之月,一直沿用了数千年。
历法之月的这一起讫周期,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规范天象之月也就是月相周期变化的依据。
由于天象之“月”存在周期变化,故而中国古代的历法对它有着特定的月相称谓。
中国古代曾有《月采》一篇,专门谈论这个问题。
刘歆之世,尚能按读其文。
到颜师古等人给《汉书》作注时,其书已亡,也无师说流传。
但据经籍所见历法实例,我们还是可以归纳出两类有关天象之“月”周期变化的特定称谓。
一类有朏、望、既望,再加上由历法所虚拟出来的朔、晦。
其据月光的变化消息而言,最为流行和常用,其周期起讫也与历法之“月”相吻合。
另一类有哉生魄、旁死霸(魄)、既死霸(魄)、既旁死霸(魄)等(《文物》2005年第9期第63页)。
2003年12月在陕西岐山县周公庙遗址发现的龟甲刻辞,还出现了“哉死魄”(董珊:《试论周公庙龟甲卜辞及其相关问题》,《古代文明》第5卷,文物出版社,2006年12月)。
此类称谓皆据天象之月的形魄变化而言(详拙文《关于西周月相的两点意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网站,2007年6月28日),仅行用于西周。
对于描述天象之“月”的周期变化,这两类月相称谓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并无孰优孰劣的高下之别。
但后者为何行用了一段时间后就遭废弃了呢?笔者于此曾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的症结,在于以形魄为准绳的月相周期,是否与以月光为准绳的月相周期重合或者存在前后差异。
唐子仲濒儿盘、匜“咸”字新解及铭文补释
唐子仲濒儿盘、匜“咸”字新解及铭文补释闫华;徐今【摘要】In 2001 ,three bronzes with inscriptions were unearthed in Xiaojiahe ,Hubei province .They belong to“Tang Zi Zhong Bin Er” .“ ”on the bronzes has caused debate in academia ,and involved the important calen-dar problems of bronzes ,such as “moon phase four” and“moon phase fixed point”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word“Yu” in the inscription in the existing results also can be discussed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wo prob-lems .First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 ”in Tang Zi Zhong B in Er plate and yi is “Xian”,from the shape ,litera-ture ,archaeology and other aspects .“Xian”can be interpreted as“Xian chi” .“Xian chi”is Jupiter cycle ,in Wu-Wu ,and the WuWu may be 602 BC .Then“Yu”in“Yu plate” ,“Yu hui yi”and“Yu pi”should be explaned as“using” .%2001年湖北肖家河出土3件有铭铜器,器主是“唐子仲濒儿”,引起了学界对“”字的讨论,此字关涉到金文历日这个重要问题,比如“月相四分说”和“月相定点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古与文物 2002年第3期
月相和西周金文月相词语研究
叶正渤 (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 副教授)
・
・
7
7
图一 月相生成变化图
月相的变化,经历四个较为明显的位置点(同时也是时点),形成四种显著的状态。
当月的运行偏离与日的交会点时,月亮现出小的光亮部分,这就是新月。
新月初现时,人虽然看不到,但能够根据观察和经验推算出哪天合朔,出现新月,因为合朔前后总共只有三天时间看不到月亮。
新月逐渐变大到半月,即上弦月时,此时月光也已完全生辉,能照见地上的人影。
当月运行到与黄经接近成180度时,也即月球运行到接近日的正对面位置时,地球上的人于太阴月的十四日的傍晚就能看到月与日在地平线上东西天空遥遥相望的月相,这就叫“既望”。
“既”是已经到了的意思。
清代梅文鼎指出:“望策,一十四日七六五二九六五,小余十八时二十二分一秒三十七微有奇。
”十五日傍晚地球上的人是不能同时看到天上的月和日的。
当月的运行偏离与日相望的位置时,地球上的人看到月由圆到缺,呈另一半圆形,即下弦月。
月色渐至暗淡无光,已照不见地上的人影,就象死了一样没有生气。
这样,四种月相在空间(天球上)的位置点,几乎是四等分圆周。
与之相对应的时间概念,则几乎是圆周上等分的四个时点(见月相生成变化图)。
清代梅文鼎《历学答问》曰:“按月法者即朔策也,亦曰朔实。
其法自太阳、太阴同度之刻,算至第二次同度,为两朔相距之中积分。
平分之则为望策,四分之则为弦策。
望者,日月相望,距半周天。
弦者,近一远三。
上弦月在日东,下弦月在日西,皆相距天周四之一。
《授时》朔策二十九万五千三百零五分九十三秒,即二十九日五十三刻零六分弱也。
《大统》同。
”梅文鼎所说的就是这样的既是位置的也是时间的四个点。
当月亮在天空上经过一个月时间的运行,又要赶上太阳时,也即又返回到与日和地球将近形成一直线时,地球上的人又一点也看不到月亮,这叫晦,紧接着又形成合朔。
由上一次合朔到望,到下一次合朔,或由望到朔再到望,这一周期就是一个月,古代叫朔望月。
它的平均天数,汉代人称之
为朔实,现代叫平朔月(Synodic M on th )。
平朔月的时间,现代测为29153059日。
月亮绕天球一周实际需要二十七又三分之一日,但月亮的运行不是匀速的,且轨道也不在一个平面上,而是上下移动的,所以,月绕地的周期(朔实)平均约是二十九又二分之一日,即29天12小时44分钟。
以上,就是月相和月相生成变化的原因及几处重要阶段的特征。
二、西周金文中的月相词语
西周金文中的月相词语常见的有四个,这是王国维首先注意到的。
他在《生霸死霸考》一文
・
87・
・
97・
・
08・
・
18・
・
28・
・
38・
《从甲骨金文看人类时空观念的形成》一文中指出:“人类关于时间的观念是根据日、月和地球的运行而形成的,由于日、月的运行,人类才感觉到时间的存在。
”χπ这就是说,时间在本质上所体现的是日月及地球的空间位置关系。
西周初期,先民们还只能用既是表现空间的同时又是表现时间的月相词语来纪时。
到战国秦汉之际,日序纪时法的使用,表明人类才终于能够完全运用纯粹抽象的时间概念来纪时。
也就是说,时间概念才最终同空间位置关系这个母体脱离开来。
这是人类智慧进步的一大表现。
注 释
①《后汉书・天文志》刘昭注引。
②钱宝琮:《汉人月行研究》,《燕京学报》第十七期第42页。
③⑤王国维:《生霸死霸考》,《观堂集林》卷一,中华书局1984
年版第21页。
④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一),《考古学报》第九册,1955年
第159页。
⑥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
⑦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6、
137页。
⑧黄盛璋:《释初吉》,《历史研究》1958年第4期第85页。
⑨岑仲勉:《何谓生霸死霸》,《两周文史论丛》第121、129、130
页。
βκ《汉书・律历志下》第1015页。
βλβν俞樾:《生霸死霸考》,《曲园杂纂》卷十,《春在堂全书》。
βµ王国维:《生霸死霸考》,《观堂集林》卷一,第21页。
βο董作宾:《“四分一月”说辨正》,《董作宾先生全集》甲编第一册。
βπ董作宾:《周金文中生霸死霸考》,《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第一期,1952年。
βθ张闻玉:《西周王年论稿》,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3页。
βρ刘启益:《西周金文中月相词语的解释》,《历史教学》1979年第6期。
βσ陈久金:《西周月名日名考》,《自然科学史研究》第4卷第2期(1985年)第123、128页。
βτ王胜利:《西周历法的月首、年首和记日词语新探》,《自然科学史研究》第9卷第1期(1990年)第43、45、46页。
χκ冯时:《晋侯稣钟与西周历法》,《考古学报》1997年第4期第428、431-436页。
χλ马承源:《晋侯苏编钟》,《上海博物馆集刊》第7期,1996年。
χµ常金仓:《晋侯苏钟铭的月相年代问题》,《吉林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1998年版第57-65页。
该文集承蒙吉林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吴良宝博士见赠,于此特致谢意。
χν同χκ。
χο叶正渤:《略论西周铭文的记时方式》,《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3期。
χπ叶正渤:《从甲骨金文看人类时空观念的形成》,《语言研究》2000年第4期。
(责任编辑 王辉)
下 期 要 目
西汉安陵调查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唐哀皇后墓部分出土文物郭洪涛
………………………………………………………………
早夏国家形成时期的聚落形态考察朱光华
……………………………………………………
先秦骑兵的诞生及演变安忠义
…………………………………………………………………
咸阳塔儿坡战国秦墓出土骑马俑族属考辨赵 斌
……………………………………………
・
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