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全文
工信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工信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工信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一、引言1.1 背景1.2 目的1.3 定义二、智慧城市概述2.1 智慧城市定义2.2 智慧城市特征2.3 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三、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3.1 综合性原则3.2 可操作性原则3.3 可评估性原则3.4 相关性原则四、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4.1 硬件设施4.1.1 基础设施4.1.1.1 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4.1.1.2 能源供应基础设施 4.1.1.3 智能交通基础设施 4.1.2 感知设备4.1.2.1 安防监控设备4.1.2.2 环境监测设备4.1.2.3 物联网设备4.1.3 数据中心4.1.3.1 数据存储设备4.1.3.2 大数据平台4.2 软件应用4.2.1 基础软件4.2.1.1 操作系统4.2.1.2 数据库管理系统 4.2.1.3 中间件4.2.2 智慧应用软件4.2.2.1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4.2.2.2 公共安全管理系统 4.2.2.3 医疗健康管理系统 4.3 数据资源4.3.1 数据交换4.3.1.1 数据格式规范4.3.1.2 数据安全4.3.1.3 数据共享4.3.2 数据开放4.3.2.1 开放数据平台4.3.2.2 数据使用政策4.3.2.3 数据质量管理4.4 应用服务4.4.1 公共服务4.4.1.1 教育服务4.4.1.2 健康服务4.4.1.3 社区服务4.4.2 商业服务4.4.2.1 电子商务4.4.2.2 金融服务4.4.2.3 交通出行服务五、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评估方法5.1 指标权重确定5.2 数据采集5.3 指标计算5.4 评价结果分析六、维护与更新6.1 指标体系的持续改进6.2 数据的周期性更新附件:附件1: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表格附件2: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数据采集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智慧城市:也称为智能城市,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城市各个领域互联互通,实现城市管理和市民生活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国家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新版
公共安全L2P2(5%)1.本指标用于评价城市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的情况。
2.本指标由公共安全视频资源采集和覆盖情况、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联网和共享程度,以及公共安全视频图像提升社会管理能力情况等三个分项进行评价。
3. 本指标评价得分=5%×三个分项分数之和。
1.公共安全视频资源采集和覆盖情况(L2P2-A1):计算方法:L2P2-A1分项分数= 40%×(b1×+ b2×+ b3×+ ?b4×+ b5×)b1:城市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覆盖率得分=(视频监控已经覆盖的城市重点公共区域数量/视频监控应当覆盖的城市重点公共区域数量)×100;b2:城市重点公共区域高清摄像机比率得分=(城市重点公共区域高清摄像机数量/城市重点公共区域摄像机总数量)×100;b3:城市重点行业、领域视频监控覆盖率得分=(视频监控已经覆盖的城市重点行业、领域涉及公共安全的区域数量/视频监控应当覆盖的城市重点行业、领域涉及公共安全的区域数量)×100;b4:城市重点公共区域安装的摄像机完好率得分=(城市重点公共区域完好摄像机数量/城市重点公共区域摄像机总数量)×100;b5:城市重点行业、领域安装的涉及公共安全的摄像机完好率得分=(城市重点行业、领域安装的涉及公共安全的完好摄像机数量/城市重点行业、领域安装的涉及公共安全的摄像机总数量)×100。
数据要求:指标中提及的城市重点区域,城市重点行业、领域的范围按照公安主管部门有关要求并结合城市情况确定。
数据取截至2016年10月底的数据。
数据来源:城市公安主管部门。
2.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联网和共享程度(L2P2-A2):计算方法:L2P2-A2分项分数= 30%×(b1×+ b2×+ b3×)b1:城市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联网率得分=(已经接入视频图像共享平台的城市重点公共区域内视频监控摄像机数量/城市重点公共区域内视频监控摄像机总数量)×100;b2:城市重点行业、领域涉及公共安全的视频图像资源联网率得分=(已经接入视频图像共享平台的城市重点行业、领域涉及公共安全的区域内视频监控摄像机数量/城市重点行业、领域涉及公共。
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整版
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整版IntroductionShanghai, one of the world’s most populous metropolitan areas, is also an important engine for China’s growth and innovation. In recent years, Shanghai has been actively embracing the opportunitie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to build a “smart city” that leverages digital technologies to create a better living environment for its citizens.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goal, the city has established a set of smart city indicators that measu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ity’s digi tal infrastructure, public services, and other aspects of life in Shanghai.Smart City Indicators1. Economy: The Economy category measures the performance of Shanghai’s economic activities, including its GDP and economic output, economic structure, rate of job creation,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2. Environment: This category looks at Shanghai’s progress in air and water quality, public sanitation, and green spaces.3. Infrastructure: This category measures the performance of Shanghai’s infrastructure, in cluding public transportation, housing, and energy supply.4. ICT: The ICT category looks at the progress of Shanghai’s digital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s, including internet access, e-government services, and internet applications.5. Public Safety: This category measures the performance of public safety in Shanghai, such as crime rates, fire safety, and public health.6. Social Welfare: The Social Welfare category looks at the progress Shanghai has made in creating a more equitable society, including poverty reduction, educational access, and health care.7. Transportation: This category looks at the performance of Shanghai’s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cluding public transportation, road infrastructure, and traffic safety.Conclusion。
智慧城市2.0
智慧城市2.0《智慧城市 20》在当今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正在重塑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智慧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并不断演进。
如今,我们正步入智慧城市20 的新阶段,这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全新领域。
智慧城市 20 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是在传统智慧城市的基础上,通过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创新的理念,实现城市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阶段,城市不再仅仅是一堆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组合,而是一个有机的、能够自我感知、自我调节和自我优化的生态系统。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当你清晨驾车出门,交通系统能够实时感知道路的拥堵情况,并为你规划出最快捷的路线;当你到达工作地点,办公楼的智能系统已经根据当天的天气和人员出勤情况,自动调整了室内的温度、照明和通风;当你下班后去超市购物,智能货架能够根据你的购买记录和偏好,为你推荐最适合的商品。
这一切并非科幻电影中的情节,而是智慧城市 20 能够为我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
那么,智慧城市 20 是如何实现这些的呢?首先,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关键。
通过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部署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城市能够实时收集大量的数据,包括交通流量、环境质量、能源消耗等等。
这些数据就像城市的“神经末梢”,将城市的运行状态传递给“大脑”——城市的智能管理中心。
在智能管理中心,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能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趋势,从而为城市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分析交通数据,可以优化信号灯的设置,减少拥堵;通过分析能源消耗数据,可以制定更合理的能源政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除了技术的支撑,智慧城市 20 还需要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城市的发展最终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因此在规划和建设智慧城市时,必须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和感受。
比如,在设计公共交通系统时,要考虑到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出行便利;在建设智能社区时,要注重居民的隐私和安全保护。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12.23.3主要公共场所无线网络覆盖率,指新能源汽车在城市所有机动车辆中所占比重,指城市管理各个领域中对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化应急系统的建设水平,指用于教育方面的硬件和软件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地区。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2017-07-29 19:02:09 | #1楼《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全文: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
因此,为进一步科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评估,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一、相关说明《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主要是在《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基础上,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二、指标体系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智慧城市软环境建设等6个维度,包括18个要素、37个指标。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前言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慧城市成为了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为了使城市在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能够更加高效、科学、可持续地发展,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介绍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升级版——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
什么是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是在原有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升级,进一步细化和科学化了智慧城市建设评估内容。
与原有指标体系相比,升级版的指标体系更加注重民生和人性化,更能满足人们对宜居城市的需求。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的框架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评价指标:1.智慧交通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
在智慧交通方面,评估指标包括了智慧交通建设的可靠性、安全性、便捷性等方面。
2.智慧环保智慧城市建设必须要注重环保,评估指标包括了智慧环卫、智慧能源等方面。
3.智慧治理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强调城市的智慧化程度和城市治理水平。
在智慧治理方面,评估指标包括了政务服务、公共安全等方面。
4.智慧生活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更加注重民生,评估指标包括了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旅游等方面。
5.智慧经济智慧城市建设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包括了智慧商贸、智慧物流等方面。
6.智慧诚信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强调城市文明和社会诚信,评估指标包括了社会信用等方面。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的意义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具有重要的意义,它:1.可以更好地指导城市智慧化建设。
2.可以评估城市智慧化建设的水平。
3.可以为城市智慧化建设提供科学的方法和参考。
4.可以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
总结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不仅继承了原有的指标体系,而且在细节上进行了不少完善和升级,更加贴近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
希望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通过这个评价指标体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实现城市增长、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智慧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智慧城市旨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竞争力。
然而,要评估一个城市是否达到了智慧城市的标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全面、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与内涵智慧城市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市的运行和管理进行智能化的感知、分析、决策和优化,从而实现城市的高效运行、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智慧城市涵盖了城市的各个领域,包括交通、能源、环境、医疗、教育、政务等,通过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
二、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建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为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对城市各项指标的评估,可以明确城市的优势和不足,为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提供参考。
其次,它可以促进城市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作为城市之间比较和竞争的标准,激发城市的创新和发展动力。
同时,也可以促进城市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最后,它可以提高居民对城市发展的满意度。
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期望,推动城市的发展更加贴近居民的实际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三、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准确反映智慧城市的内涵和特征。
指标的选取应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数据的采集和计算应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
2、系统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涵盖智慧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基础设施、应用服务、管理创新、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各个指标之间应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指标的定义应清晰明确,数据的采集应简便易行,计算方法应简单易懂。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1: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感知、监测、分析、整合城市资源,对各种需求做出迅速、灵活、准确反应,为公众创造绿色、和谐环境,提供泛在、便捷、高效服务的城市形态。
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来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是我国社会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当前,亟需构建并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来客观反映和评价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引导并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特征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管理、民生服务、政府履职、产业转型、技术创新、环境改善等诸多方面。
建设发展智慧城市要着眼于城市全局,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稳步推进。
现阶段其内涵主要有:一是实现社会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实现三者的融合发展,是提高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而智慧城市正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必然产物,有助于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二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必然要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有的政府管理方式无法迅速地响应、解决当前的城市问题。
而智慧城市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高效感知、监测、分析和整合,有助于解决城市因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带来的种种弊病,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
三是提高城市运转效率,满足公众服务需求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城市运转效率已明显无法满足要求。
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采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提供公共服务,从而实现服务方式的方便、快捷,服务水平的高质、高效,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和企业的生产生活需求,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高能耗、高污染、处于产业链低端等普遍性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整版
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整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
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
因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一、相关说明《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主要是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二、指标体系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等5个维度,包括19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
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
主要包括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测评研究
城市现代化:智慧城市评价的依据——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摘要】目前,国内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和地区约有140个之多,但绝大多数城市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偏重城市“硬环境”的智能化建设。
而经过对发达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发现,高层次的城市“智慧化”更多表现在“人的现代化”,体现的是人文领域的智慧化。
课题组在2011年度开展对以南京为例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考虑到了人文领域的智慧化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12年以来,国内外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较之“智慧城市”理念形成之初的2009年发生了巨大且深刻的变化,在新形势、新环境之下,如何建设和评价智慧城市?是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本文以“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1.0版”为基础,参照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力图形成具有一定评价意义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城市现代化智慧城市评价指标研究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全面进入城市化时代。
在新时代,城市化要由重数量的外延式扩张到重品质的内涵式发展,城市化建设需要通过“幸福城市”、“智慧城市”、“宜居城市”等的创建来提高市民的生活幸福感,推进城市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创新,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便捷、舒适、高效、安全”的生活方式。
目前,国际国内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大趋势,智慧城市正逐步演变成城市发展的新的形态和模式。
智慧城市成为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是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度融合。
发展智慧城市,是提高城市化质量、推进内涵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智慧城市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和发展方式的“转换器”。
智慧城市建设包括社会管理智能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环境维护自动化和生活服务便捷化等内容。
智慧城市不仅会改变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也会改变城市生产方式,进而改变城市的发展方式。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推进我国内涵型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社会节能减排,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有利于我国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
基于《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
基于《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下智慧城市发展现状研究作者:周洺竹杨娇来源:《中国市场》2016年第23期[摘要]“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为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基础,建立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文章选取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的四个维度——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软环境建设,对济南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智慧城市;发展状况;评价体系[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0831引言由于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在全球实践应用的逐渐深入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信息化的应用正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
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1]IBM提出“智慧地球”的发展趋势后各国相继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例如新加坡“智慧国建设”,中科院“感知中国”,使城市信息化得到深层次发展。
作为省会城市的济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中心辐射的作用,智慧化的程度不仅是该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还对周边省区发挥经济社会效应辐射。
2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是在智慧化的新兴理念下,将信息化、生态化、人文化等因素融合而成,对城市智慧化程度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能够进行准确分析的评价体系,为智能化城市的建设与规划提供了合理依据。
本文选取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的四个维度——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软环境建设,对目前济南市智慧城市建设状况进行分析。
2.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重要保障[2],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的迅速崛起为智能化城市规划打造了坚实的后盾。
2014年数据显示,济南市宽带网用户2027万户,增长153%,与国内外其他智慧城市(佛山宽带无线网络覆盖率为98%、杭州无线网络全面覆盖、美国高速无线覆盖率为98%)相比网络数字建设相比,济南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完善。
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朝着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转型。
为了评估一个城市是否达到了智慧城市的标准,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介绍一套新型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以帮助我们更全面、更客观地评估一个城市的智慧程度。
一、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包括通信网络、电力网络、交通网络、水电气等公共设施。
评价一座城市是否为智慧城市,需要考虑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程度和覆盖面积。
比如,一个拥有高速宽带网络、配备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拥有充足的水电气等公共设施的城市,智慧程度显然要高于没有这些设施的城市。
二、数字化数字化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个数字化城市必须有完备的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城市内部各个部门、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
同时,城市还需要开发出各种智能应用程序,以提高城市生产力、社会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水平。
数字化还包括城市数字化的管理和行政管理体系,使城市能够更有效地掌握和分析城市运行的各个方面。
三、环境保护智慧城市不仅要数字化,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评价一个城市的智慧程度,需要考虑这座城市的污染程度、环境保护措施、垃圾处理以及资源利用等方面。
一个全面实现环保、降低能耗的城市智慧程度肯定比没有这些措施的城市高。
四、社会服务智慧城市的目标是为市民提供便利、高效、贴心的社会服务。
为此,一个智慧城市必须具备先进的社会服务体系,如智能医疗、智能互联等方面的设施和应用。
同时,智慧城市还要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文化、保障、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服务,以推动城市的全面人文发展。
五、创新和创业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持续的创新和创业,为此,一个智慧城市必须具备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支持。
城市要加大对创新和创业的扶持力度,鼓励研究机构、高科技企业等在城市内创新创业,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六、交流、协作和治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要评估城市社会交流、协作和治理水平。
这个方面包括城市内部各个层级的协作、区域间的协调、产业间的联动等方面。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
因此,为进一步科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评估,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一、相关说明《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主要是在《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基础上,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二、指标体系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智慧城市软环境建设等6个维度,包括18个要素、37个指标。
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
主要包括1个要素,3个指标。
1.1宽带网络建设水平。
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建设应用水平。
包括3个指标。
智慧城评价指标体系2.0[1]
智慧城评价指标体系2.0智慧城评价指标体系2.0引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科技的发展,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概念逐渐被提出并得到广泛关注。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来提升城市的管理和运行效率,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打造智能化高效的城市。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估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智慧城评价指标体系2.0的设计和内容,旨在为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指标分类智慧城评价指标体系2.0包含多个评价指标,按照其核心领域可分为以下几类:1. 基础设施建设类该类指标用于评估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程度和可持续性。
包括城市规划、交通网络、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指标。
例如,城市规划的指标可以包括城市总体规划的完善程度、土地利用率和绿化率等。
2. 信息化基础设施类该类指标用于评估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备性和可靠性。
包括宽带网络覆盖、物联网设备数量和安全防护措施等方面的指标。
例如,宽带网络覆盖的指标可以包括宽带接入速度和网络稳定性等。
3. 公共服务能力类该类指标用于评估城市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包括教育、医疗、安全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指标。
例如,教育服务的指标可以包括教育资源的分布均衡程度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程度等。
4. 数据资源利用类该类指标用于评估城市数据资源的获取和利用情况。
包括数据开放度、数据共享机制和数据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指标。
例如,数据开放度的指标可以包括政府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的开放程度和利用率等。
5. 市民参与度类该类指标用于评估市民对城市管理和决策过程的参与程度和满意度。
包括市民参与渠道、参与机制和参与意愿等方面的指标。
例如,市民参与渠道的指标可以包括线上平台和线下活动等。
指标权重和评分方法为了客观评估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每个指标都需要确定权重值和评分方法。
指标的权重值可以由专家评估或通过数学建模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得出。
智慧城市2.0
Megatrends 大趋势
6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
针对我国目前的主要社会矛盾,党的十九大、《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对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新要求。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提出智慧城市规划的城市超过300个,所有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及以上城市,47%的县级及以上城市均提出建设智慧城市。
新型智慧城市是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于我国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实际,全面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引领和驱动城市创新发展,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形成智慧高效、充满活力、精准治理、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发展新形态和新模式。
以“智慧银川”“智慧贵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智慧城市项目在统一规划建设的基础上,逐步破解了大量的数据孤岛和部门壁垒,实现数据的广泛共享。
福州、嘉兴、深圳、雄安、成都等标杆、示范、试点城市开始涌现。
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分析,2018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7.9万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3.38%,2022年将达到25万亿元。
咨询机构德勤日前发布的《超级智能城市》报告指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智慧城市实施国,发展态势良好。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政策红利的进一步释放、资金的大量投入,智慧城市建设迎来新的发展高潮。
文|本刊编辑部。
20年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整版.0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
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
因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一、相关说明《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主要是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二、指标体系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等5个维度,包括19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
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
主要包括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
1.1宽带网络覆盖水平。
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覆盖比例。
包括4个三级指标。
浦东新区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浦东新区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框架)(2011年4月15日)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
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推动并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有利于公共行政更加公开透明、有利于人民生活更加便捷智能、有利于产业发展更加高端高效。
因此,为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制定《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一、基本说明《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以下简称“指标体系”)主要是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修改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二、指标体系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网络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产业经济发展、智慧城市市民人文科学素养等4个纬度,包括19个二级指标、45个三级指标。
1、智慧城市基础网络设施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网络设施,如通信光缆、无线基站、有线电视、传感终端等等。
主要包括5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
1.1宽带网络覆盖水平。
指光纤、无线传输、有线电视等各种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覆盖比例。
包括2个三级指标。
1.1.1光纤接入覆盖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全文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
因此,为进一步科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评估,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一、相关说明《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主要是在《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基础上,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二、指标体系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智慧城市软环境建设等6个维度,包括18个要素、37个指标。
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
主要包括1个要素,3个指标。
1.1宽带网络建设水平。
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建设应用水平。
包括3个指标。
1.1.1家庭光纤可接入率。
光纤接入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
光纤接入覆盖率是反映了城市基础网络设施发展水平核心指标之一。
1.1.2主要公共场所无线网络覆盖率。
指交通枢纽、商业集中区、公共活动中心等主要公共场所无线网络覆盖率。
1.1.3户均网络接入水平。
指城市内每户家庭实际使用网络的平均带宽(包括各种家庭网络接入方式)。
2、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核心领域,主要包括智慧化的政府行政、道路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环境监测、安全防控、能源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是城市居民生活智慧程度和幸福感的直接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8个要素,16个指标。
2.1智慧化的政府服务。
指当地政府部门整合各类行政信息系统和资源、提供开放协同、高效互动的行政服务方面的发展水平。
包括2个指标。
2.1.1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水平。
指可实现全程或部分环节网上办理的区域内行政审批事项占总数的比例。
2.1.2政府非涉密公文网上流转率。
指政府非涉密公文通过网络进行流转和办理的比例。
2.2智慧化的交通管理。
指通过信息化技术,改善车辆通行效率,提高交通流畅度,优化市民出行体验,使城市交通管理更为精细化和智能化。
主要包括2个指标。
2.2.1智能公交站牌建设水平率。
指智能化的电子公交站牌(指至少能提供车辆位置信息,包括轨道交通)在城市所有公交站牌中的比例。
2.2.2市民交通诱导信息使用率。
本指标针对驾车出行的市民。
指在驾车出行的市民中,经常使用交通诱导信息提示的比例。
2.3智慧化的医疗体系。
指市民可切实享受到的具有便捷性、准确性的医疗卫生服务。
主要包括2个指标。
2.3.1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
指拥有电子健康档案的市民所占的比例。
2.3.2病历电子化率。
指城市内实现病历电子化的医院占医院总数的比例。
2.4智慧化的环境保护。
通过各种传感终端和感知网络,对环境进行实施监控的水平。
主要包括2个指标。
2.4.1环境质量自动化监测比例。
指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大气和水实现自动化实时监测的比例。
2.4.2重点污染源监控水平。
对城市内重点污染源的信息化监控比例。
2.5智慧化的能源管理。
指城市能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这是体现城市绿色低碳的重要指标。
包括3个指标。
2.5.1家庭智能表具安装率。
指居民家庭中安装智能型电、水、气表具的比例。
2.5.2新能源汽车比例。
指新能源汽车在城市所有机动车辆中所占比重。
2.5.3建筑物数字化节能比例。
指城市乙级以上办公楼中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节能降耗的比例。
2.6智慧化的城市安全。
包括城市应急联动、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消防管理、防控犯罪等领域。
主要包括2个指标。
2.6.1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建设率。
指城市管理各个领域中对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化应急系统的建设水平。
2.6.2危化品运输监控率。
指对各类危化品运输车辆的实时监控比例。
2.7智慧化的教育体系。
指市民获得各类教育资源和信息的便捷、精准程度,以及教育设施的信息化程度。
主要包括2个指标。
2.7.1城市教育支出水平。
指用于教育方面的硬件和软件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地区GDP的比例。
2.7.2网络教学比例。
指通过信息化手段接受网络教育的人群比例。
2.8智慧化的社区管理。
指依托信息化手段,对社区(以居委为单位)管理中的居民管理、信息推送、养老服务等提供便捷。
主要包括1个指标。
2.8.1社区综合信息服务能力。
拥有各类综合性信息服务系统的社区在所有社区中所占的比例。
3、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主要指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而催生衍化或支撑智慧城市建设运行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主要包括2个要素,5个指标。
3.1产业发展水平。
指城市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实力。
主要包括2个指标。
3.1.1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主要用于衡量信息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
3.1.2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
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
3.2企业信息化运营水平。
指通过信息化系统支撑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水平。
主要包括3个指标。
3.2.1企业网站建站率。
指拥有网站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
3.2.2企业电子商务行为率。
主要指企业在采购和销售等过程中是否具有电子商务行为。
3.2.3企业信息化系统使用率。
指企业在研发、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使用各类信息化系统的比例。
4、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主要衡量市民对智慧城市发展理念的认知、对基本科学技术(包括信息化技术)的掌握,以及市民网络化程度等。
主要包括3个要素,4个指标。
4.1市民收入水平。
主要衡量城市居民富裕程度。
包括1个指标。
4.1.1人均可支配收入。
智慧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4.2市民文化科学素养。
主要衡量市民总体文化水平,以及基本科学文化知识在市民中的普及度。
包括1个指标。
4.2.1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人口比重。
主要用于衡量城市居民文化水平,是反映居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指标。
4.3市民生活网络化水平。
指通过应用各种智慧化的应用系统、技术和产品,实现智慧化的生活。
包括2个指标。
4.3.1市民上网率。
指经常上网的市民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4.3.2家庭网购比例。
指经常进行网络购物的家庭的比例。
5、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主要以市民主观感知性的指标为主,采取抽样调研的形式,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重要方面进行评价和衡量(采用主观打分的方式,非常满意为10分,非常不满意为0分)。
主要包括2个要素,6个指标。
5.1生活的便捷感。
指市民在出行、就医、办事等各方面的便捷程度。
包含3个指标。
5.1.1交通信息获取便捷度。
主要指市民日常出行过程中获取各类交通信息的便捷程度。
5.1.2城市医疗信息获取便捷程度。
主要指市民在就医过程中,获取各类医疗服务信息方面的满意程度。
5.1.3政府服务信息获取便捷程度。
指市民通过信息手段获取政府管理服务相关信息的便捷程度。
5.2生活的安全感。
主要指市民在城市生活中,对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智慧化程度的满意度。
包括3个指标。
5.2.1食品药品安全电子监控满意度。
指市民对食品药品的安全的电子监管和追溯的满意程度。
5.2.2环境安全信息监控满意度。
指市民对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和监控、突发事件等方面的信息化监控满意程度。
5.2.3交通安全信息系统满意度。
指市民对城市交通安全信息系统建设(包括道路交通安全、轨道航空交通安全等)的满意程度。
6、智慧城市软环境建设主要包括在智慧城市发展方面的规划设计、环境营造等。
主要包括2个要素,3个指标。
6.1智慧城市规划设计。
指当地政府部门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考虑和框架设计。
包括2个指标。
6.1.1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主要指当地政府是否已提出或实施智慧城市(或类似)的城市发展规划。
6.1.2智慧城市组织领导机制。
主要指当地政府是否已经成立具有统筹协调功能的组织架构。
6.2智慧城市氛围营造。
主要指是否积极召开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论坛、会议和开展市民培训等。
主要包括1个指标。
6.2.1智慧城市论坛会议及培训水平。
主要指通过召开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论坛、会议及培训营造智慧城市氛围情况。
三、备注1、本“指标体系”所涉及的各项指标均所对应的时间期限为“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指标体系”将根据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2、本“指标体系”所说的“城市”特指城市化区域,一般行政区划中乡镇不包含在内。
3、本“指标体系”所说的城市市民一般指城市常住人口。
上海浦东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2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