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内部圈层教案
地球的内部圈层教案
第四节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地球的内部圈层是由两个不连续面来划分出来的。
2、对于个圈层的具体厚度和细致分层不作要求,需要要突出的是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的岩石圈3、上地幔的顶部存在软流层,他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这些就作为内部圈层的主要特征。
4、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速的变化作一般了解,地震波的类型及特、地震波在地球内部速度变化过程等不作要求过程与方法1、通过绘制内部圈层示意图,掌握地球圈层结构,并掌握住主要特征图示结构组成的学习和表述地理事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我国深空、深海、深陆探测计划和地球圈层结构图绘制,体验地球结构的完美,激发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一)重点1、地球内部圈层的空间分布、特点是教学重点。
(二)教学难点1、岩石圈和地壳的区别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教法: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学法: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法和分组讨论。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你们说一个半熟的鸡蛋从外到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学生活动]、、、、、、、、、、、[教师]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同学们吃过的鸡蛋有一些相似之处,很显然我们不能像剥鸡蛋一样地把地球进行观察和研究,我们对地球内部圈层的研究需要借助于地震波[ 图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地震波示意图[学生活动]完成表格[习题巩固]想一想: 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在海洋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呢?(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过 度]通过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不同我们可以将地球的内部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图片展示地球的圈层结构分 类 特 点传播的速度 所经过的物质 共同的特点横波纵波[教师解说](一)地壳:莫霍界面的部分,由岩石组成,平均厚度为17千米,陆壳厚度为35千米,洋壳的厚度为7KM。
(二)地幔: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的圈层,又可以分为上地面和下地幔,在上地幔的上部60—250千米至400千米深度之间存在着阮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和教学反思
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和教学反思1.4 地球的内部圈层教案和教学反思[教学⽬标]:⼀、知识⽬标1、了解并写出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运⽤;2、掌握并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能⼒⽬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锻炼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等⾃学能⼒;2、通过读图等活动,提⾼读图制图能⼒和分析能⼒;3、通过归纳、总结、对⽐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使学⽣形成综合归纳等思维能⼒。
三、情感态度⽬标1、通过⽤⼀分为⼆的⽅法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树⽴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2、通过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和责任感,增强环境及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物质组成及各层主要特点。
[教学⽅法设计]:1、依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教师通过采⽤多种教学⼿段,创设地球分层的情境,让学⽣在情境中对问题进⾏⾃主、合作探究,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师——⽣”的互动讨论,激发学⽣思维,寻求规律,建构新知识。
2、根据维果斯基提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通过教师的引导,将学⽣的认知建⽴在已有的智⼒背景基础上,以利于学⽣⾃主探究活动的进⾏。
[教学⽅法]:讲授法、演⽰法为主,板书、谈话法等为辅[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尺⼦、⼩⿊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地震波P纵波:速度快;固液⽓S横波:速度慢,只通过固体结论:介质速度2、不连续⾯:莫霍⾯古登堡⾯3、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圈⽔圈⽣物圈本节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第⼀章最后⼀节课,是对地球结构的深⼊探讨,分为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两部分,内部结构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2、本节课重视学⽣独⽴和合作讨论的活动的开展,尊重学⽣的独⽴⾃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在教学中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的地理知识理解能⼒。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中图版必修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中图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掌握各圈层的主要特征和相互作用。
2. 能够运用地球圈层结构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圈层结构概述介绍地球圈层结构的概念、分类和相互关系。
2. 地球的外部圈层讲解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3. 地球的内部圈层阐述地壳、地幔、地核的结构和特点。
4. 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各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
5. 人类活动与地球圈层结构探讨人类活动对地球圈层结构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圈层结构的概念、各圈层的主要特征和相互作用。
2. 教学难点: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特点,圈层间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的机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圈层结构的图像和模型。
2. 案例分析法,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球圈层结构知识进行分析。
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地球的圈层结构概述2. 第二课时: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土壤圈)3. 第三课时: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4. 第四课时:圈层间的相互作用5. 第五课时:人类活动与地球圈层结构教案中图版必修《地球的圈层结构》共五个课时,涵盖地球圈层结构的基本概念、各圈层特征、相互作用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地球圈层结构知识,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地球圈层结构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情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地球圈层结构知识的掌握。
4.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试题,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圈层结构的图像、模型和案例。
2. 教学教材:提供地球圈层结构的相关知识点和实例。
地球的内部圈层教案
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1、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
2、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和主要特点。
课时安排
12分钟
教学方法
分析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教科书
教学环节
内容记要
导入新课:
教师总结:在陆地上先上下震动再左右摇晃;在海洋上只有上下震动没有左右摇晃。
引导学生思考在内核中波速发生变化的原因: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教师总结:地球内部压力大,温度高。
横波能通过地幔,因此地幔是固态。在外核横波突然消失,因此外核的物质可能是液态。在内核:纵波的波速增加,有可能是固态。
《地球的内部圈层》教案
班级:姓名:学号:
授课人
时 间
2015.11.25
教学课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1.4.1地球的内部圈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3、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使学生形成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
分析图的过程中讲解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归纳总结两个不连续面的特点。
不连续面
深度(千米)
地震波波速变化
莫霍面
33km处(大陆部分)
横波、纵波速度都突然增加
古登堡面
2900km处
横波突然消失,
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投影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剖面图,进行讲解。
接着在黑板上画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让学生在下面跟着画图,边画边分析各圈层的特点,及时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案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目标】一、知识要求: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2、使学生了解各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二、能力要求:1.使学生了解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从而认识人类对未知事物所进行的探索实践,激发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
2.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念。
3.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三、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鼓励学生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
【教学重点】1.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特别是地壳的特点。
3.岩石圈概念,软流层知识。
4.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地球系统观念的形成。
【教学难点】1.“地幔”的有关知识。
2.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形成地球系统观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设计】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投影片(或多媒体、图片)。
【教具设计】【讲授过程】【导入新课】“谈天”是为了“说地”,“谈天”中已知地球的形状──球体,但它既不同于篮球──空心,也不同于铅球──均质体,而是从里向外划分为若干个球形的层次──圈层(出示“地球的圈层构造”示意图)。
地球有六大圈层:内部三个,外部三外,界限是固态的地表。
六大圈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有四个(“立足之地”──地壳、“空气”──大气圈、“水”──水圈、“食物”──生物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主要讲述这几大圈层,【板书】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过渡】首先我们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引发思考】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密的,我们怎么会知道地球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呢?【讨论】学生讨论人类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地球? 【学生回答】略。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案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 使学生掌握地球内部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通过实例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对地球表面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特点、相互关系和作用。
2. 难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及其对地球表面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基本知识。
2. 利用图示、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对地球表面环境的影响。
4. 运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奥秘。
四、教学准备1.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相关PPT课件。
2.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图示、模型等直观教具。
3. 实例材料,用于分析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对地球表面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利用PPT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内部结构。
2. 提问:“你们认为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子呢?”激发学生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好奇心。
环节二:讲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1. 利用PPT课件和直观教具,讲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基本知识。
2. 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环节三:小组讨论1. 布置讨论题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对地球表面环境有哪些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点评。
环节四:实例分析1. 出示实例材料,如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关系。
3. 教师讲解实例,阐述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对地球表面环境的影响。
环节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特点、相互关系和作用。
2. 强调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对地球表面环境的重要性。
环节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示意图。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关系。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案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掌握各圈层的组成、特点和相互关系。
(3)能够运用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质学家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利用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知识,进行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构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地球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及各自特点。
(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相互关系。
2. 教学难点:(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及各自特点。
(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模型教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相关内容。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内部结构。
(2)提问:“你们认为地球内部是什么样子呢?”2. 教学新课:(1)介绍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讲解各圈层的组成、特点和相互关系。
(3)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真实面貌。
3. 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组探讨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相互关系。
(2)提问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 课堂小结:(2)强调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相互关系。
2. 作业布置:(1)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示意图。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互动,使学生了解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2023最新-《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优秀5篇)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5篇《《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分析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所组成的球体,一般可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它们都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形成同心圈层.这是地球结构的最大特征。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圈层结构。
目前,人类对地球内部圈层的了解,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推测地球内部的组成及其他特征。
地球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由于各圈层在后面的教材中还有详细介绍,所以在本节中介绍得较简略。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是本节课的课标要求。
所以.根据课标要求与教材、教学实际,教学目标确定为:(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
(3)绘制地球圈层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4)运用图表及相关资料,认识并探究地球表层,用具体实例说明地球表层的特征。
本课内容由两个目来完成。
第一目: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纵波,横渡知识学生没有接触过,因此教材首先给出了纵波、横渡的基本特点。
图l。
26“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的圈层划分”意在指导学生分析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推测原因,划分出内部圈层。
图1·26“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的圈层划分”解析。
纵波与横波最突出的差异是在不同介质中能否传播以及传播速度的差异。
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与其通过的介质性质密切相关:若介质为均质体,地震波则匀速直线传播;介质性质发生变化,地震渡波速随之变化。
尤其是地震波通过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的分解面时,波速会发生突然变化,出现地震波的不连续面。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1一、课标导读新课程标准中对“地球的圈层结构”部分提出的要求是“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
并且在活动建议中提出:“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由此看来,对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分布到划分依据,从各层特点到学生理解、分析、判断和运用,都是本章内容的重点。
因此,在教学中,始终把握住该节内容的标准要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教师力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二、教学目标本节教学要重点突出“地球圈层”和“结构特点”两个核心概念,围绕这两个概念,逐步将地球圈层结构及其划分依据——圈层特点等知识点顺序展开。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丰富的图例和图片展示,让学生分析和理解各圈层的结构特点。
1、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分布。
2、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举例说明主要的地球圈层结构特点。
利用图解,由学生分析判断划分的依据。
三、教学设计(一)课时安排本节内容是第一章的最后一节,建议用2个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着重从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分析入手,完成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教学内容的学习。
同时,通过师生互动,将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划分依据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
第二课时:通过内部和外部圈层的划分,让学生对地球的圈层结构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在讲授地球外部圈层知识过程中,对大气圈、水圈进行简洁而又清晰的介绍。
在新课程中,没有像老教材将各圈层分成小节单独分析,而是重在基本了解和理解的程度。
所以,教师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最好是突出重点和大的结构而尽量高度概括。
(二)教学安排(1)第一课时:1、通过读图,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层次关系。
2、在有了基本的结构认知后,着重讲授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
但教师不要过于拘泥于概念的讲授和分析,尤其是地震波、纵波、横波等概念,他们并非是该节内容的核心知识,只要学生了解了内部的几个圈层及层次关系即可。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案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 使学生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2. 地壳的结构和特点3. 地幔的结构和特点4. 地核的结构和特点5.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依据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直观教学法:利用地球仪、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特点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地壳的结构和特点:利用地球仪等教具,展示地壳的分布和特点,讲解地壳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讲解地幔的结构和特点:利用地球仪等教具,展示地幔的分布和特点,讲解地幔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讲解地核的结构和特点:利用地球仪等教具,展示地核的分布和特点,讲解地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6. 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教学内容:1. 地壳的组成和厚度2. 地壳的构造运动3. 地壳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壳的组成、构造运动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地壳构造运动的特点和地壳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壳的组成、构造运动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直观教学法:利用地球仪、模型等教具,展示地壳构造运动的特点。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地壳构造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初中地球内部圈层教案
初中地球内部圈层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2. 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质等。
3. 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培养学生形成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分横波与纵波。
2.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1. 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
2. 地球各圈层的界限及其划分依据。
教学准备:1.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
2. 地震波传播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外部结构,如大气层、水圈、岩石圈等。
2. 提问:地球内部是如何划分的呢?内部圈层有哪些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地壳、地幔、地核。
2. 讲解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波速快,横波波速慢。
3. 阐述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特点,可以推断地球内部的结构。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地壳的特点:地壳是地球最外层,厚度较薄,主要由岩石组成。
2. 讲解地幔的特点:地幔位于地壳下方,厚度较大,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
3. 讲解地核的特点: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简要描述各圈层的位置、厚度和主要特点。
2. 让学生根据地震波传播图,分析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圈层中的传播特点。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和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应用。
2.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内部圈层对地球表面环境的影响,如地壳运动、火山喷发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了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特点,掌握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应用。
但在课堂拓展部分,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内部圈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责任感。
人教版《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地球的圈层结构Ⅰ教材内容分析1. 课标的要求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 教材内容的特点本节课主要知识点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以及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部分知识点易混淆且较抽象,需要运用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能力。
3. 教材地位和作用地球的圈层结构是地质学上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课本示意图,学习地理的科普知识,掌握生活中常用的地理知识,增强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为往后的学习和教学,如,水循环和岩石等做铺垫。
Ⅱ学生情况分析1.对于高一的学生各人空间想象能力不等,因此教学需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形象生动地讲解抽象的知识。
2.一般学生对科普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地震是现在比较热点的话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和外部圈层结构的特征和划分依据。
2.了解地震波和岩石圈的概念。
3.初步掌握读图的方法,学会列表获取和概括文中重要信息。
(二)过程和方法Ⅳ1.通过图解的方法,分析和掌握地球各圈层的分层情况,训练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学会从图像中获取重要信息。
2.运用类比的手法解释地震波等抽象概念,运用对比手法,区分纵波和横波等易混淆的知识。
3.通过人类活动对地球外部圈层的相互作用,探究人类对地球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热情,增加学生的地理科普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自然环境,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Ⅳ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概括地球各圈层的特征。
2.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等图,分析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难点1.理解地震波在不同介质的传播规律。
2.区分易混淆的概念:纵波和横波,地壳和岩石圈。
3.画出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圈层结构。
1.3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地理科学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掌握各圈层的组成、特点及其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
(3) 网络资源:中国科普网、科普中国网等提供的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相关科普文章和视频。
(4) 学术资源:地理学科相关学术期刊,如《地理科学》、《地理研究》等。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如考察当地的水资源、生态环境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球圈层结构的影响。
2. 拓展建议:
(1) 学生可以阅读科普书籍和文章,深入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奥秘,扩大知识面。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
1. 设计反思活动,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制定改进措施,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
九、内容逻辑关系
1. 重点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各圈层的组成和特点、人类活动对圈层结构的影响。
2. 关键词:地壳、大气圈层、水圈层、生物圈层、相互作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3. 句式:地球由地壳、大气圈层、水圈层和生物圈层组成,各圈层之间相互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球圈层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5. 课堂展示与点评: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地球圈层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圈层结构的重要性和意义。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介绍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内容,如科普书籍、网络资源、学术资源等。
2. 拓展建议: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拓展学习建议,如阅读科普文章、观看科普视频、参加地理学科相关的活动等。
《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学设计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和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和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
使学生认识到地球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树立人地协调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依据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教学难点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
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或播放有关地球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外观,提出问题:“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结构?除了我们能看到的表面,地球还有哪些我们不了解的部分?”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介绍地震波教师讲解地震波的概念和分类(纵波和横波),并通过图表或动画演示两种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特点。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结合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图,引导学生分析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变化的位置,从而得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在此基础上,明确地壳、地幔和地核的范围。
(3)各圈层的特点地壳:通过图片和数据,介绍地壳的厚度(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组成物质(岩石)等特点。
地幔:讲解地幔的范围、物质状态(固态)和主要成分(含铁、镁的硅酸盐类)。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主要成分是铁和镍。
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1)大气圈展示大气圈的图片,介绍大气圈的组成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厚度和作用(提供生命所需的氧气、保护地球等)。
2023最新-《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最新5篇】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最新5篇】以下是可爱的编辑帮大家收集的《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最新5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组成;掌握地壳、地幔、地核的基本特征;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的密切关系及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内部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明确地壳与岩石圈的范围、软流层的位置;运用比较法学习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及地球外部的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通过地震波的应用认识到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通过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
2学情分析高一年的学生还没形成完整的地理的空间概念和良好的读图能力,也没有具备地理分析的思维,但是他们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地球的内部结构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图像和视频的配合下学生也应该能较好地认识各圈层及其特点,但是对于圈层结构这个全新的内容吗,要求他们将课本上的知识理解并在脑中形成圈层结构的模型可能有一定难度。
因此教学中要通过图像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
3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图表说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两个不连续面及地壳、地幔、地核的特征;用图归纳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特点难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地球内部圈层划分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自古以来,人们对生活的这个地球就充满了探知的渴望。
只有了解了我们生活的地球,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它。
《西游记》我们都熟悉吧?还记得孙悟空上天入地吧?不仅在我国,1864年法国作家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也反映了人类想进入地心一探究竟的愿望,2003年美国的科幻片《The cord》将这部小说搬上了银幕。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那真实的地球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活动2【讲授】新课学习(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首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怎么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
地球内部圈层教案
地球内部圈层教案教案:地球内部圈层概述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和特点;2.理解地球内部的动力学过程,如板块构造和地震活动;3.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命名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2.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和特点3.地球内部的动力学过程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前期准备(5分钟)1.引入地球内部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地球的组成和结构。
步骤二:学习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15分钟)1.以PPT的形式展示地球内部的结构图,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解释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分层结构,说明它们的位置、厚度和物质组成。
步骤三:学习地球内部物质组成和特点(20分钟)1.讲解地壳的特点和组成,包括岩石类型和构造形态。
2.介绍地幔的特点和组成,包括岩石类型和物质状态。
3.解释地核的特点和组成,包括外核和内核的区别。
步骤四:学习地球内部的动力学过程(30分钟)1.进一步讲解板块构造理论,介绍地球板块的概念和类型。
2.分析板块构造引起的地震活动,解释地震的发生原因和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地震活动对地球内部的影响和地震预测的意义。
步骤五:总结与小结(10分钟)1.教师总结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和动力学过程。
2.学生提出问题或疑惑,进行解答。
四、教学辅助手段:1.PPT展示地球内部的结构图;2.地球内部的示意图和实物模型;3.预先准备的板块构造和地震的案例分析。
五、教学方式:1.以讲解和展示为主,辅以示例分析和问题解答;2.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增加互动性;3.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六、教学评价:1.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专注度;2.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地球内部圈层的理解程度;3.结合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1.4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是如何形成的?”、“各圈层之间有什么联系?”等,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维能力。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针对学生的小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关键知识点。
2.强调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五)作业小结
2.学生相互评价,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强调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鼓励学生将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关注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卫星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外观特征,如海洋、陆地等。
4.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地球内部圈层模型,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培养其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鼓励他们对地球内部结构提出自己的见解。
3.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其地理素养。
最后,通过总结环节,强调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整个教学案例既符合教学实际,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教育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内部圈层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四节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教材分析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是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节的内容,主要是讲述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其特点,是对地球自身的特点的继续学习。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但仍需要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提示去分析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会读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并说
出地壳、地核、地幔的主要特征;正确理解岩石圈与地壳、地幔的关系。
2、通过分析进一步巩固阅读、运用地理图文资料的技能,发展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图表,培养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绘图分析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训练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地理思维能力、空间
想象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的探究活动,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和辩证
的思维观、科学的认知态度和求真意识;
2、通过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及彼此间的关系,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培养整体观念和正
确的全球意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科学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特点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2、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特点。
岩石圈概念,软流层知识。
教学难点:
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岩石圈与地壳和地幔的关系。
【课标要求】
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自主学习、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前几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影响,那么,地球这么巨大的一个球体,它的内部,直到地心,又隐藏着哪些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km,我们所能直接探测到的只是地球浅浅的一层表层,打个比方,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的话,那么我们所能了解到的仅仅为蛋壳部分,而对于地球内部,却无法直接观察,因此,人们采取了一种间接的方法——利用地震波。
【板书】一、地震波
师: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
什么是地震波?
分类特点
传播速度传播介质
右晃动地震时建筑物的破坏主要由什么引起
生:略
过渡:通过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我们可以把地球内部划分为不同的圈层。
师:展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
指导学生读图,并分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问题:
(1)什么是不连续面?
(2)据图分析第一个不连续面在何处在此处地震波传播速度有何变化此面名称是什么(3)在地下2900千米处,地震波传播速度
有何变化?这个不连续面叫什么?
(4)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分成
哪几个圈层?
(5)画一画:读“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
在图中合适的位置标出地球的内部圈层。
【总结】
(1)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2)在地面以下平均33千米处,纵波与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面。
(3)在地下2900千米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叫古登堡面。
(4)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依据两个不连续面,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通过分析图表总结
师:【注意】总结知识点时特别要强调岩石圈、软流层范围。
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
③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小结:这是我们学习地球内部圈层的全部内容,为了更直观的记忆,我们用生活中半熟的鸡蛋来类比一下: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为地幔,由于半熟,里面一些蛋白浆就是我们的软流层,蛋壳和蛋白间的的膜和蛋壳合起就是岩石圈,蛋黄为地核。
检测: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对火山喷发物的研究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C.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 ABC都可以
2.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B.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C.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
3.古登堡界面是
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 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 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
4.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组成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5.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
A.外地核 B.岩石圈下部 C.软流层D.地壳下部
6.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
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
C.太平洋
D.四川盆地
【板书设计】
第四节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