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实验1
实验一 蟾蜍坐骨神经
实验一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目的要求〕1、学习蛙类动物双毁髓的实验方法。
2、学习并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动物与器材〕蟾蜍、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手术刀、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玻璃解剖针、咬骨钳)、蜡盘、蛙板、玻璃板、蛙钉、铜锌弓、培养皿、滴管、纱布、粗棉线、任氏液。
〔方法与步骤〕1、双毁髓方法:左手握蟾蜍,让蟾蜍趴在左手掌内,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压住躯干背部,使头前俯;右手持毁髓针,由两眼之间沿中线向后划触及两耳后腺间的凹陷处即枕骨大孔的位置。
将毁髓针垂直刺入,即进入枕骨大孔。
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腔内搅动,捣毁脑组织。
此时的动物为单毁髓动物。
再将毁髓针退至枕骨大孔,针尖转向后方,与脊柱平行刺入椎管,捣毁脊髓。
此时动物四肢瘫软,为双毁髓动物。
如动物仍表现为四肢肌肉紧张或活动自如,必须重新捣毁。
2、剥制后肢标本:将双毁髓的蟾蜍背面向上放入蜡盘内。
左手捏住背部的脊柱,右手持手术剪横向剪断脊柱。
左手持手术镊提起断开的脊柱后端,右手用手术剪沿脊柱两侧剪开体壁,再剪断下腹壁肌肉,自基部剪断内脏。
然后用蘸有任氏液的左手捏住断开的脊柱后端,右手向后方撕剥皮肤。
将剥干净的后肢放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清洗手术器械。
3、分离两后肢:将去皮的后肢腹面向上放于玻璃板上,左手固定,右手持手术剪剪开耻骨联合。
将分开的后肢,一只继续剥制标本,另一只放入任氏液中备用。
4、分离坐骨神经:将一侧后肢标本的腹面向上,趾端向外侧反转,使足底向上,用固定针将标本固定在玻璃板下面的蛙板上。
用玻璃解剖针沿脊神经向后分离坐骨神经。
股部在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裂缝找出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基部有梨状肌盖住,用玻璃解剖针轻轻挑起此肌肉,便可看清下面穿行的坐骨神经。
剪断梨状肌,完全暴露坐骨神经与其相连的脊神经。
用玻璃解剖针轻轻挑起神经,自前向后剪去支配腓肠肌之外的分支,将坐骨神经分离至腘窝处。
用剪刀剪去脊柱骨及肌肉,只保留坐骨神经发出部位的一小块脊柱骨。
实验1_脊髓反射的基本特征和反射弧的分析
实验1 脊髓反射的基本特征和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目的】通过对脊蛙的屈肌反射的分析,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学习掌握反射时的测定方法,了解刺激强度和反射时的关系;以蛙的屈肌反射为指标;观察脊髓反射中枢活动的某些基本特征,并分析它们产生可能的神经机制。
【实险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称为反射。
较复杂的反射需要由中枢神经系统较高级的部位整合才能完成,较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较低级的部位就能完成。
将动物的高位中枢切除,仅保留脊髓的动物称为脊动物。
此时动物产生的各种反射活动为单纯的脊髓反射。
由于脊髓已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正常调控,所以反射活动比较简单,便于观察和分析反射过程的某些特征。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引起反射的首要条件是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性。
反射弧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完成一个反射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射时。
反射时除与刺激强度有关外,反射时的长短与反射弧在中枢交换神经元的多少及有无中枢抑制存在有关。
由于中间神经元连结的方式不同,反射活动的范围和持续时间、反射形成难易程度都不一样。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实验药品】硫酸溶液(0.1%、0.3%、0.5%、1%)、1%可卡因或普鲁卡因【仪器与器材】蛙类手术器械、铁支柱、玻璃平皿、烧杯(500 rnL或搪瓷杯)、小滤纸(约1 cm X 1 cm)、纱布、秒表、双输出刺激器(一台)、通用电极(两个【实验方法与步骤】1.标本制备取一只蟾蜍,用粗剪刀由两侧口裂剪去上方头颅,制成脊幻蟾蜍。
将动物俯卧位固定在蛙板上,于右侧大腿背部纵行剪开皮肤,在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沟内找到坐骨神经干,在神经干下穿一条细线备用。
将脊蟾蜍悬挂在铁支柱上(图12.1-1)。
2.实验项目(1)脊髓反射的基本特征①骚扒反射将浸有1%硫酸溶液的小滤纸片贴在蟾蜍的下腹部,可见四肢向此处骚扒。
蟾蜍心脏实验1
蟾蜍心脏实验一1.蟾蜍心搏过程2.心室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3.蟾蜍心脏的神经支配4.离体蟾蜍心脏灌流1.蟾蜍心搏过程2.心室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目的1.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熟悉心脏的结构。
2.观察心脏各部分自动节律性活动的时相及频率。
3.学习在体蛙类心脏活动的描记方法。
4.观察心室的收缩活动的不同时期对额外刺激的反应。
基本原理自律性和传导性心搏过程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组织、细胞能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衡量指标──频率规律性心脏不同区域细胞的自律性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律性窦房结房室交界浦肯野纤维100次/min 50次/min 25次/min正常起搏点Normal Pacemaker--窦房结潜在起搏点Latent Pacemaker--其它自律组织异位起搏点Ectopic Pacemaker Abnormal Pacemaker以心室肌工作细胞为例(1)有效不应期绝对不应期0期去极复极-55mV局部反应期复极-55mV -60mV绝对不应期+局部反应期=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复极-60mV -80mV (Na+通道开放能力尚未恢复正常)–心肌在相对不应期或超常期中受到先于窦房结正常冲动传来之前发生的额外刺激产生的兴奋叫期前兴奋,所引起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或期外收缩–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出现的一段较长时程的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外来刺激-期前兴奋-期前收缩-代偿间隙传导性衡量指标──传导速度1、心脏内兴奋的传播Spread of Cardiac Impulse through the Heart 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0.05m/s 0.4-1m/s 0.02-0.05m/s房室束浦肯野纤维网心室肌及其左右束支1.2-2.0m/s 2.0-4.0m/s 1.0m/s材料和方法实验动物:蟾蜍药品:任氏液器材:计算机、BL420E+/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解剖针、手术剪、眼科剪、手术镊、蛙板、刺激输出线、刺激电极、张力换能器、蛙心夹、棉花、棉线。
实验1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实验1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分析探讨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课程名称】【实验名称】【实验性质】【器材】蟾蜍或蛙;任氏液;二道生理记录仪、双脉冲刺激器、肌槽、常规手术器械、玻璃分针、毁髓针、锌铜弓、解剖盘、烧杯、滴灌、任氏液等。
【实验目的】1.学习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2.分析探讨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实验原理】刺激坐骨神经能引起腓肠肌产生收缩。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不断增大刺激频率可引起肌肉收缩形式发生改变。
若刺激频率较小,两次刺激间隔时间大于一次肌肉收缩和舒张所持续的时间(即单收缩)时,肌肉收缩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若增大刺激频率,使两次刺激间隔时间大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期时间,而小于单收缩时,肌肉呈现不完全强直收缩;若继续增加刺激频率,使两次刺激间隔时间小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期时间,肌肉则表现出完全强直收缩。
【实验步骤】1、双毁髓:左手握蟾蜍,背部向上。
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压住躯干的背部,使头向前俯;右手持毁髓针,由两眼之间中线向后方划触,触及两耳后腺之间的凹陷处即是枕骨大孔的位置。
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枕骨大孔,然后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腔内搅动,以毁脑组织。
再将毁髓针退至枕骨大孔,针尖转向后方,与脊柱平行刺入椎管,以捣毁脊髓。
脊髓彻底捣毁时,可看到蟾蜍后肢突然蹬直,然后瘫软,此时的动物为双毁髓动物。
2、剥制后肢标本:左手持手术镊提起两前肢之间背部的皮肤,右手持手术剪横向剪断皮肤,然后往后肢方向撕剥皮肤。
剪开腹壁肌肉,用手术镊提起内脏,翻向头部,在看清支配后肢的脊神经发出部位后,于其前方剪断脊柱。
3、分离两后肢:将去皮的后肢腹面向上置于解剖盘上,右手持金冠剪纵向剪开脊柱,再剪开耻骨联合,使两后肢完全分离。
4、分离坐骨神经:将一侧后肢的脊柱端腹面向上,用玻璃分针沿脊神经向后分离坐骨神经,股部沿腓肠肌正前方的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裂缝,找出坐骨神经,剪断盖在上方的梨状肌,完全暴露坐骨神经,剪去支配腓肠肌之外的分支,再剪去脊柱及肌肉,只保留坐骨神经发出部位的一小块脊柱骨。
实验1实验动物的捉持法和给药法
实验1 实验动物的捉持法和给药法一、常用实验动物的捉持法1.蛙和蟾蜍通常以左手握持,用食指和中指夹住左前肢,拇指压住右前肢,右手将下肢拉直,左手用无名指及小指夹住(图1)。
图1 蟾蜍捉持法2.小鼠(1)双手法:右手提鼠尾,放在鼠笼盖或其他粗糙面上,向后方轻拉鼠尾,使小鼠前肢固定在粗糙面上。
迅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其双耳间颈背部皮肤,无名指、小指和掌心夹其背部皮肤和尾部,便可将小鼠牢固捉持(图2)。
图2 小鼠双手捉持法(2)单手法:小鼠置于笼盖上,先用左手食指和拇指抓住鼠尾,后手掌尺侧和小指夹住鼠尾,然后左手拇指与食指捏住颈部皮肤(图3)。
图3 小鼠单手捉持法3. 大鼠大鼠容易激怒咬人,捉持时应戴防护手套。
先用右手抓住鼠尾,再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握住头部,其余手指与掌部握住背部和腹部。
注意不要捏其颈部,以防用力过大、过久,窒息死亡。
4.家兔一只手抓住兔颈背部皮肤,将兔轻轻提起,另一只手托住臀部,使兔呈蹲坐姿势(图4)。
切不可用手握持双耳提起兔子。
图4 家兔捉持法5.豚鼠豚鼠性情温和,不咬人,用手轻轻握住身体即可抓起。
6. 猫应戴好防护手套。
轻声呼唤,慢慢将手伸入猫笼,轻抚猫头、颈和背部,一只手抓住颈背部皮肤,另一只手抓住腰背部。
性情凶暴的猫可用布袋或网套捉持,操作中应防其利爪和牙齿伤人。
7. 狗驯服的狗可戴上特制嘴套,用绳带固定于耳后颈部;凶暴的狗可用长柄捕狗夹钳住狗的颈部,然后套上嘴套。
狗嘴也可用绳带固定,操作时先将绳带绕过狗嘴的下颌打结,再绕到颈后部打结,以防绳带滑落。
狗麻醉后四肢固定于手术台上,取下嘴套或绳带,将一金属棒经两侧嘴角,穿过口腔压于舌上,再用绳带绕过金属棒绑缚狗嘴,并固定于手术台上。
应将狗舌拉出口腔,以防窒息。
二、常用实验动物给药法1. 经口给药法此法有口服与灌胃两种方法。
适用于小鼠、大鼠、豚鼠、兔、犬等动物。
口服法可将药物放入饲料或溶于饮水中令动物自由摄取。
若为保证剂量准确,可应用灌胃法。
【报告】实验1:不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实验1:不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高春燕(浙江中医药大学2009中医学七年制专业2班,20091150206 )关键词:刺激;强度;频率;腓肠肌1实验目的:本实验在保持足够的刺激时间(脉冲波宽)和刺激强度(脉冲振幅)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不同频率电脉冲刺激蟾蜍离体坐骨神经,观察腓肠肌收缩活动的改变。
2 实验材料:(1)实验对象:蟾蜍(2)实验工具:蛙板、锌铜弓,探针,粗剪刀、尖镊子、玻璃分针、瓷碗、培养皿(3)实验试剂:任氏液(4)实验仪器:铁支架、微调固定器、刺激输出线、肌动槽、张力换能器、RM6240微机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3 实验方法:(1)离体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2)实验系统连接和参数设置:1)实验菜单中选择“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2)选择菜单中选择“强度/频率显示刺激参数”(3)肌动槽——坐骨神经-腓肠肌-张力换能器——RM6240前负荷调至4g。
波宽0.1ms.,频率递增刺激;组间隔4s.,强度2V,记录,打标,开始刺激。
(4)实验观察:刺激频率按1HZ,2HZ,3HZ,4HZ,5HZ…30HZ,31HZ,32HZ,33HZ逐渐增加,连续记录不同频率时的肌肉收缩曲线,观察肌肉收缩形态和张力的改变_(5)统计方法:结果以x±s表示,统计采用student t test 方法4实验结果:(1)表格肌肉最大张力原始数据表/7组刺激强度(ZV)---------------------------------------------------单收缩完全强直收缩5.7 176.72 29.990.16 7.844.95 15.860.29 13.520.55 4.20.27 5.02表1—2 通过统计处理的表动物数/n 肌肉张力(g)单收缩7 2.6629±8.8334完全强直收缩7 13.3471±8.9444P《=0.01,得结果两样本差别有极显著意义(2)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张力曲线刺激频率按1Hz、2Hz、3Hz、4Hz、····、30Hz逐渐增加,连续记录不同频率时的肌肉收缩曲线(附页)分析:当刺激频率较小,刺激的间隔大于一次肌肉舒张的持续时间,则肌肉收缩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即图中第一个收缩曲线;增大刺激频率,使刺激的间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时间、小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时续时间,即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舒张期时,则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如图所示;继续增加刺激频率,使刺激的间隔小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时间,即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时,各自的收缩则完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的收缩状态,则产生完全强直收缩,如图所示。
蟾蜍解剖实验报告
蟾蜍解剖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蟾蜍的解剖,了解蟾蜍的内部结构、生理特征以及器官功能。
实验材料•活蟾蜍•解剖刀•剪刀•手套•镊子•实验台纸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实验台纸铺在解剖台上,穿戴好手套。
2.拿起一只活蟾蜍,将其放在解剖台上。
3.用镊子夹住蟾蜍的前肢,用剪刀小心地剪断骨骼连接,将前肢从躯干上分离。
4.重复第3步,剪下后肢。
5.将剪刀沿着蟾蜍的腹部切开,小心不要伤到内脏器官。
6.用手指或镊子轻轻撑开腹部切口,以便观察内部器官。
7.大致观察蟾蜍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生殖系统。
8.小心取出蟾蜍的心脏,观察心脏的结构。
9.取出蟾蜍的肺部,观察肺部的结构。
10.仔细观察蟾蜍的肝脏、胃、肠道等消化系统器官。
11.观察蟾蜍的泌尿系统,包括肾脏和膀胱等器官。
12.最后,总结蟾蜍的解剖结构和器官功能。
实验结果通过对蟾蜍的解剖,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1.蟾蜍的消化系统包括胃、肠道和肝脏。
胃用于储存和消化食物,肠道用于吸收养分,肝脏则参与代谢和排泄过程。
2.蟾蜍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
心脏是一个均匀、灰白色的有节奏的肌肉器官,用于泵送血液循环,维持生命活动。
3.蟾蜍的呼吸系统包括肺部和呼吸道。
肺部呈球状,用于气体交换,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4.蟾蜍的泌尿系统包括肾脏和膀胱。
肾脏负责排除体内代谢废物和调节水分平衡,在膀胱中储存尿液。
5.蟾蜍的生殖系统包括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
雄性有睾丸和精巢,雌性有卵巢和子宫。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蟾蜍的解剖结构和器官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蟾蜍的解剖结构与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例如呼吸方式、皮肤呼吸和水分吸收等特点。
蟾蜍的解剖实验为我们深入了解脊椎动物的内部构造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途径。
注意:在进行动物解剖实验时,应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尊重动物的生命权益。
生理实验报告蟾蜍
生理实验报告蟾蜍
《生理实验报告:蟾蜍》
引言
蟾蜍是一种常见的两栖动物,其生理特性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蟾蜍进行生理实验,探究其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特性,以期对蟾蜍的生理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中使用的蟾蜍均为成年个体,通过合理的饲养和管理,保证其健康状态。
实验过程中,首先对蟾蜍进行呼吸系统的观察和记录,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等指标;其次对蟾蜍的循环系统进行实验,记录其心跳频率、血压等生理指标;最后对蟾蜍的神经系统进行实验,观察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
实验结果
经过一系列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到了蟾蜍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的生理特性。
例如,我们观察到蟾蜍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出现明显的逃避反应,心跳频率也会显著增加;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蟾蜍的呼吸频率和深度也会有所变化。
讨论与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蟾蜍的生理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蟾蜍的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和变化性,这为我们研究两栖动物的生理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同时,本次实验也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实验方法。
结语
蟾蜍生理实验的结果丰富了我们对该物种的了解,也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
的实验数据。
希望通过今后的研究,我们能够进一步揭示蟾蜍生理机制的奥秘,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医学研究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实验一_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及其传导速度和不应期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1.学习蛙类动物单毁髓与双毁髓的方法。
2.学习并掌握蛙类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方法。
3.学习电生理学实验方法。
4.观察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波形,了解其产生的基本原理。
二基本原理:神经干在受到有效刺激后,可以产生动作电位,标志着神经发生兴奋。
如果在神经干另一端引导传来的兴奋冲动,可以引导出双相的动作电位,如在两个引导电极之间将神经麻醉或损坏,则引导出的动作电位即为单相向动作电位。
神经细胞的动作位是以”全或无”方式发生的。
坐骨神经干是由很多不同类型的神经纤维组成的,所以,神经干的动作电位是复合动作电位。
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值在一定刺激强度下是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三动物与器材:蟾蜍、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金冠剪、眼科剪、毁髓针和玻璃分针)、蛙板、固定针、不锈钢盘、污物缸、粗棉线、任氏液、计算机生理信号处理系统、神经屏蔽盒。
四方法步骤:1.蟾蜍的单毁髓与双毁髓一手握住蛙或蟾蜍(可用纱布包裹蟾蜍躯干部),背部向上。
用拇指压住蛙或蟾蜍的背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使头端向下低垂; 另一手持毁髄针,由两眼之间沿中线向后触划,当触及到两耳中间的凹陷处(此处与两眼的联机成等边三角形)时,持针手即感觉针尖下陷,此处即是枕骨大孔的位置。
将毁髄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即可进入枕骨大孔(图t-1)。
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腔内搅动,以捣毁脑组织。
如毁髄针确在颅腔内,实验者可感到针尖触及颅骨。
此时的动物为单毁髓动物。
再将毁髓针退至枕骨大孔,针尖转冋后方,与脊柱平行刺入椎管,以捣毁脊髓。
彻底捣毁脊髓时,可看到动物的后肢突然蹬直,而后瘫痪如棉(图t-2),此时的动物为双毁髓动物。
如动物仍表现肢肌肉紧张或活动自如,必须重新毁髓。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使蟾蜍头部向外侧(不要挤压耳后腺),防止耳后腺分泌物射入实验者眼内(如被射入,则需立即手生理盐水冲洗眼睛)。
2.坐骨神经干标本制备(1) 剥制后肢标本(图t-3)(2) 分离两后肢(图t-4)(3) 分离坐骨神经(图t-5)3.测定:阈刺激、最大刺激,打印不同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重叠显示波形。
药物的量-效关系
药物的量—效关系一、实验目的:1、观察离体腹直肌对不同剂量Ach收缩强度的变化,验证量-效关系;2、了解PD的计算方法及意义。
2二、实验对象:蟾蜍三、实验方法:1、制备标本:蟾蜍→破坏中枢神经系统→仰卧位固定在蛙板上→暴露腹直肌→分离耻骨端、锁骨端→结扎、游离→置任氏液中浸泡10分钟备用。
2、连接装置:麦氏浴槽(或大试管)内置50ml任氏液,腹直肌的锁骨端线连接描笔,耻骨端线连接通气钩,调节标本于适当松紧度。
3、给药记录:向任氏液内依次加入10-7~10-2mol/L的Ach 0.5ml(浴槽内的终浓度为10-9~10-4mol/L),每次给药后标记,并停鼓记录最大反应(每次给药后3~5分钟再给下一个浓度的药物)。
4、数据处理:(1)量出各剂量收缩高度(mm);(2)求出各剂量效应百分率:E%=各剂量收缩高度/最大收缩高度×100%;(3)绘图:以效应百分率(E%)为纵坐标,ACh浓度的负对数值为横坐标,绘制成量-效关系曲线;=q-d/m(4) 求值:PD2在量-效关系曲线上找到达最大效应的50%反应时横坐标上的对应值,其中落点的前一个刻度值,d为落点到前一刻度的距离,m为前、后两q为PD2实测值间的距离,即为横坐标上单位刻度的长度。
四、实验结果:-lgM 9 8 7 6 5 4 3收缩高度E%五、实验讨论:1、本次实验观察到的剂量和效应的关系为:一定范围内,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R→肌肉收缩。
当ACh浓度较低时,能药物的效应会增强。
其机理为: ACh+N2激动的受体数目较少,产生的腹直肌收缩强度较弱,当ACh浓度增加时,被激受体数目有限,当全部受体动的受体数目也增加,效应增强。
但腹直肌上的N2被激动后,即使再增加给药剂量效应也不再增强。
2、PD为亲和力指数,指能引起最大效应的50%所对应药物浓度的负对数。
反2越大,亲和力也越大。
映药物与受体亲和力的大小。
PD2六、实验结论:1、在一定范围内,药物的效应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实验1 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对蟾蜍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实验1 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对蟾蜍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徐忠(浙江中医药大学13级预防医学1班6组,201312203601004)实验目的:1、掌握制备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基本操作技术,掌握蛙类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
2、观察在刺激时间、强度变化率恒定的条件下,不同强度和频率的电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学习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换能器的使用。
材料和方法:实验对象:蟾蜍实验仪器:锌铜弓,微调固定器,张力换能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实验药品和试剂:任氏液实验方法:1.毁脑脊髓取蟾蜍一只,用左手握住,以食指压其头部前端使其尽量前俯,右手持探针自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到达椎管,即将探针改变方向刺入颅腔,向各个方向不断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再将探针原路退出,刺向尾侧,捻动探针逐渐刺入整个脊管中,捣毁脊髓。
此时蟾蜍下颌呼吸运动应消失,四肢松软,即成为一毁脑脊髓的蟾蜍。
否则须按上法再行捣毁。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用粗剪刀在颅骨后方剪断脊柱。
左手握住蟾蜍脊柱,右手将粗剪刀沿两侧(避开坐骨神经)剪开腹壁。
此时躯干上部及内脏即全部下垂。
剪除全部躯干上部及内脏组织,弃于瓷盆内3.剥皮避开神经,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夹住脑脊柱,左手捏住皮肤边缘,逐步向下拉剥离皮肤。
拉至大腿时,如阻力较大,可先剥下一侧。
将全部皮肤剥除后,将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4.洗净双手和用过的全部手术器械,再进行下列步骤。
5.分离两腿避开坐骨神经,用粗剪刀从背侧剪去骶骨,再沿中线将脊柱剪成左右两半,再从耻骨联合中央剪开(为保证两侧坐骨神经完整,应避免剪时偏向一侧)。
将已分离的标本浸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6.游离坐骨神经取腿一条,先用玻璃分针沿着脊柱侧游离坐骨神经腹腔部,然后用大头针将标本固定与干净蛙板上。
用玻璃分针徇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坐骨神经沟,纵向分离暴露坐骨神经之大腿部分,直至分离至腘窝神经分叉处。
然后剪断股二头肌腱、半肌腱和半膜肌肌腱,并绕至前方剪断股四头肌肌腱。
生理学实验报告 蟾蜍
生理学实验报告蟾蜍
生理学实验报告:蟾蜍
摘要: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蟾蜍的心肺功能特征。
我们通过对蟾蜍进行实验操作,探究其呼吸和血液循环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蟾蜍的心肺功能与哺乳动物存在一定差异,但仍具有一定的生理规律可循。
介绍:
蟾蜍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中,其心肺功能也被认为是这些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虽然蟾蜍与哺乳动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生理学差异,但蟾蜍的生物学特性和其心肺功能仍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方法:
我们采用了实验操作的方法,通过对蟾蜍进行心肺的检测以及对其生理指标的测量,最终实现对其心肺功能的研究。
结果: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蟾蜍的呼吸和心脏功能较哺乳动物存在一定差别。
蟾蜍的心脏虽然只有三个心房室,但其心脏的跳动规律十分明显,而呼吸部分则为在水下呼吸的囊式呼吸。
这些发现表明,蟾蜍在心肺功能上的适应性较高。
结论:
本次实验研究了蟾蜍的心肺功能特征,并得出了结论,即蟾蜍在心肺功能上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其与哺乳动物存在一定的生理学差异。
这些发现不仅对于蟾蜍的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人类自身的心肺功能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启发。
通过对蟾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生理学差异。
实验三 蟾蜍实验(一)
提起结扎线,在结扎线下端剪断跟腱。用玻璃分
针游离腓肠肌至膝关节处,剪去以下部位。制成
坐骨神经-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肌标本。
1、股三头肌 2、股二头肌 3、半膜肌 4、股骨
8.检验标本:用沾有任氏液的锌铜弓轻触一下坐骨神经,如腓肠肌发生迅速而明显的收
缩,说明标本的兴奋性良好。将标本浸入任氏液中 15 分钟,以稳定其兴奋性。
二、蛙坐骨神经干标本制备
9.标本制备方法基本同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法,只是为了获得尽量长的神经干标
本,在分离到腓肠肌后再继续沿神经一分支(胫神经)一直分离至踝关节附近,末端结扎并剪
断。
三、生物电现象的观察
10.将一个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的一点轻置于臀部肌肉的损伤部,另一点置于正常部,
观察在接触时是否引起肌肉的收缩?
末幅度
1V
放大倍数
200-1000
200-1000
脉冲数
1
Y 轴压缩比
4:1
4:1
延时
5ms
14.实时调节 Medlab 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和刺激器的延迟,使动作电位波形正好出现在显 示屏的适中位置同时调节刺激强度求出在相应刺激波宽下动作电位产生的阈强度和顶强度。
15.双相动作电位的观察: 计算双相动作电位时程及上升相、下降相宽度及幅值,计算
11.将甲标本的神经放在乙标本的肌肉
上,再用锌铜弓刺激乙标本的神经,观察
是否引
起甲标本的肌肉收缩。
四、仪器联接和调试
12.打开 Medlab 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软件,
任选二个通道(Medlab-U)和 2,4 通道
(Medlab-E)作为记录信号的通道或用于刺激信号的监视通道(不应期测定,Medlab-U 应用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一 蟾蜍屈肌反射、骚扒反射的观察及反射弧分析
3、换左侧后肢最长脚趾,以硫酸溶液刺激,记录屈肌反 射时有无变化。
(六)观察毁坏脊髓对屈肌反射、骚扒反射的影响 1、用毁髓针捣毁蟾蜍脊髓。
2、观察左侧后肢的屈肌反射、骚扒反射有无变化。
三、实验材料与器械
蟾蜍 蛙类手术器械、任氏液 BL-420生物机能系统 蛙心夹、张力传感器、双针形刺激电极
四、实验步骤
(一)蟾蜍心脏暴露 1、用毁髓针捣毁蟾蜍脑部、脊髓,制成双毁髓蟾蜍标本。 2、开胸。 3、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 4、观察心脏结构及收缩顺序。
四、实验步骤
(二)连接仪器、记录信号 1、打开BL-420生物机能系统,连接输入信号——通道—— 循环系统——心肌期前收缩代偿间歇。 2、用系线的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肌肉,将蛙心夹系线固定 在张力传感器的应变梁孔。启动系统,调节系线张力,使 心脏的收缩活动在显示屏上出现。记录正常心博曲线,计 算心率。 3、将刺激电极安放在心室外壁。调整刺激参数为3V,在心 脏收缩周期的不同点启动刺激,观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2、从将蟾蜍脚趾浸入硫酸溶液起开始计时,出现屈肌反应 时停止计时,此为屈肌反射时间。重复测定屈肌反射3次, 取均值作为右后肢的反射时。
3、同上法测定左后肢的反射时。
(三)观察剥离皮肤对屈肌反射的影响 1、用手术剪对右后肢最长脚趾的基部皮肤做一环切,剥离 长脚趾的皮肤。以硫酸刺激去皮的脚趾,观察屈肌反射有无。 2、改换右后肢有皮肤的脚趾,观察屈肌反射有无。
反射弧的组成
三、实验材料与器械
蟾蜍 蛙类手术器械(毁髓针、金冠剪、手术剪、手术镊、
玻璃针、固定针、棉线)、铁支架、铁夹、刺激电 极、 滤纸、纱布、棉球、培养皿等。 0.5%硫酸溶液、普鲁卡因、酒精。
实验1 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实验研究
Central end
刺激电极
Peripheral end
引导电极
引导电极
(1ch)
Abp
Dbn Abn
Dbn
Abp Abn
2.4 测定兴奋传导的速度 利用前一实验结果测定第1和第2对引导电极引
导CAP起点的时间差Δt ,根据υ= S R1- R2- / Δt 计算出AP的传导速度。(表
6)(在分析测量时再测定)
本堂课安排
一、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实验研究
1.讲解和讨论:实验方法、观察项目、问题及假设 2.示范: 神经干制备、动作电位引导、数据测量 3.自主实验 4.数据汇总统计 5.讨论:对实验数据统计结果的分析与机制探讨
二、失血代偿(高仿)实验
1.讲解 2.自主实验 3.讨论
1
注意事项
1.独立完成实验,不串岗,认真如实记录数据 2.遵守实验室规制制度,离开实验室须经教师许可 3. 数据资料用邮件发回,请不要使用移动存储器 4.器具须用水擦洗、擦干,按原样整齐放置 5.实验台须用湿的干净抹布擦拭干净。用品摆放整齐、关机 6.高真实验完成后,关机、将椅子放回原位 7.第3、第4组值日:督查各组善后工作;扫地、拖地,凳子
S+ S-
R1- R1 + R2- R2 +
Central end
Peripheral end
S R1- R2-
υ=
S R1- R2-
Δt
Δt
2.5 测定单相动作电位 (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 MAP) 用镊子夹伤第1对引 导电极间的神经干,用强度 1.0V,波宽0.1ms的电脉冲刺 激神经干中枢端,测定末梢 端引导的MAP的振幅和时程。 (表4)
蟾蜍坐骨神经
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作以及神经动作电位观察及传导速度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蛙类动物单毁髓与双毁髓的方法2、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3、掌握测定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原理与方法二:实验材料1、材料:蟾蜍2、器材:常用手术器械(毁髓针、手术镊、手术剪、骨钳、玻璃分针、图钉、蛙板、不锈钢盘)、污物缸、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神经屏蔽盒3、试剂:任氏液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蟾蜍的双毁髓一只手握住蟾蜍,拇指按住其背部,食指压住其头部;另一只手捏住其嘴部将其头部上下轻轻扳动,找到第一道折痕,其中部即为枕骨大孔,用毁髓针垂直插入枕骨大孔;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并搅动以捣毁脑组织,此时的蛙为单毁髓动物;再将毁髓针退至枕骨大孔,针尖转向后方与脊柱平行刺入椎管,捣毁脊髓,彻底捣毁脊髓时可看到蟾蜍的后肢突然蹬直而后瘫软,此时的动物为双毁髓动物。
注意:a、若毁髓后蟾蜍的四肢肌肉紧张或活动自如,需重新毁髓;b、操作要快、准,且操作过程中不要挤压到蟾蜍的耳后腺,避免其分泌蟾酥。
2、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作(1)剥离后肢标本。
将蟾蜍背面向上置于蛙板上,用手术镊轻轻提起两前肢间的背部皮肤,用手术剪横向环形剪开皮肤,将蟾蜍身体下半部的皮肤剥离。
将蟾蜍剖腹,内脏向头部方向掀起,用骨钳在其第三节脊椎骨处剪断脊柱,然后用手术剪剪断相连的肌肉组织。
(2)分离两后肢。
用左手托起标本,拇指和食指固定住两后肢的肌肉,右手持骨钳剪断耻骨,手术剪剪开肌肉连接;纵向剪开脊柱使两后肢完全分离。
一只放入任氏液中备用,另一只用于继续下一步操作。
注意:在分离两后肢时需谨慎,不要使剪刀偏离中线太远以免损伤神经。
(3)分离坐骨神经。
将后置的脊柱端腹面向上,趾端想外侧翻转,使其足底向上,用图钉将其固定在蛙板上。
用玻璃分针沿脊神经向后分离坐骨神经。
股部沿肱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裂缝找到坐骨神经,用镊子和手术剪仔细去除半膜肌和肱二头肌,使神经暴露出来。
用玻璃分针轻轻挑起神经,自前向后剪断支配腓肠肌之外的分支,并去除神经上的其它组织。
蟾蜍解剖实验报告
蟾蜍解剖实验报告蟾蜍解剖实验报告蟾蜍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两栖动物,其解剖实验是生物学教学中常见的一项实践活动。
通过解剖蟾蜍,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它们的内部结构和器官功能,从而加深对生命科学的理解。
本报告将详细描述蟾蜍解剖实验的过程和观察结果,并探讨其中的一些重要发现。
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观察了蟾蜍的外部形态特征。
蟾蜍通常具有扁平的身体,呈椭圆形状,皮肤光滑而湿润。
它们的四肢短而有力,适合在水中和陆地上移动。
此外,蟾蜍的嘴巴宽大,上颌骨骨质发达,适应于捕食昆虫等小型动物。
在解剖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蟾蜍的腹部切开。
切开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蟾蜍的内脏器官。
蟾蜍的消化系统由口腔、食道、胃、肠和肛门组成。
我们观察到蟾蜍的口腔内有一对颚骨,它们的作用是帮助蟾蜍捕捉猎物。
食道连接口腔和胃,胃则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蟾蜍的肠道相对较长,这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养分。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蟾蜍的肝脏和胰腺,它们在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观察了蟾蜍的呼吸系统。
蟾蜍的呼吸通过皮肤和肺部进行。
它们的皮肤非常薄而富有弹性,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此外,蟾蜍的肺部位于腹腔内,是它们主要的呼吸器官。
肺部表面有许多细小的气囊,这增加了气体交换的表面积,使得蟾蜍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呼吸。
在解剖实验中,我们还仔细观察了蟾蜍的循环系统。
蟾蜍的心脏位于胸腔内,由三个腔室组成:两个心房和一个心室。
蟾蜍的心脏是一个泵,通过收缩和舒张的动作将血液推送到全身。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这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蟾蜍的循环系统。
此外,在解剖实验中,我们还观察到了蟾蜍的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
蟾蜍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
脑位于头部,负责接收和处理外界信息。
脊髓则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蟾蜍的生殖系统由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组成,它们分别负责产生精子和卵子。
通过这次解剖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蟾蜍的内部结构和器官功能,对生命科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实验1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特性
实验1 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特性张三,李四,王五(浙江大学08级八年制临床医学班组浙江杭州310058)【目的】探讨神经干双相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
1 材料蟾蜍;任氏液;BB-3G标本屏蔽盒,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2 方法2.1 系统连接和参数设置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与标本盒连接,1、2通道时间常数0.02s、滤波频率3KHz、灵敏度5mV,采样频率100KHz,扫描速度0.2ms/div。
单刺激激模式,刺激波宽0.1ms,延迟1ms,同步触发。
2.2 制备蟾蜍坐骨神经干标本蟾蜍毁脑脊髓和下肢标本制备,下肢标本仰卧置于蛙板上,分离脊柱两侧的坐骨神经,紧靠脊柱根部结扎,近中枢端剪断神经干,将神经干从骶部剪口处穿出。
循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坐骨神经沟,纵向分离坐骨神经直至腘窝胫腓神经分叉处,将腓浅神经、胫神经与腓肠肌和胫骨前肌分离。
置剪刀于神经与组织之间,剪切直至跟腱并剪断跟腱和神经。
剥离附着在神经干的组织,坐骨神经干标本浸入任氏液中。
2.3 实验观察2.3.1 中枢端引导动作电位神经干末梢端置于刺激电极处,用刺激电压1.0V,波宽0.1ms 的方波刺激神经干,测定第1和第2对引导电极引导的双相动作电位正相波和负相波的振幅和时程。
2.3.2 改变引导电极距离用刺激电压1.0V,波宽0.1ms的方波刺激神经干中枢端,记录引导电极距离10mm、20mm、30mm时的动作电位。
分别测定上述三个引导电极距离的动作电位正相波和负相波的振幅和时程。
2.3.3 末梢端引导动作电位和测定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引导电极距离10mm,神经干中枢端置于刺激电极处,用刺激电压1.0V,波宽0.1ms的方波刺激神经干,测定第1对引导电极引导的双相动作电位正相波和负相波的振幅和时程。
分别测量两个动作电位起始点的时间差和标本盒中两对引导电极之间的距离S(应测R11- R12的间距),计算动作电位传导速度。
普鲁卡因蟾蜍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普鲁卡因(Procaine)是一种局部麻醉药,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牙科治疗等领域。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阻断神经信号的传导,从而产生麻醉效果。
为了探究普鲁卡因对神经传导的影响,本实验以蟾蜍坐骨神经为研究对象,观察普鲁卡因对坐骨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观察普鲁卡因对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影响。
2. 比较不同浓度普鲁卡因对坐骨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影响差异。
3. 探讨普鲁卡因的麻醉作用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5只,体重(30±5)g。
2. 实验仪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刺激器、示波器、张力换能器、神经钩、手术剪、镊子、玻璃杯、蒸馏水等。
3. 实验试剂:盐酸普鲁卡因(0.1%、0.5%、1.0%)、生理盐水。
4. 实验方法:(1)制备坐骨神经标本:将蟾蜍处死,剥去皮肤,暴露腰骶丛神经,游离大腿肌肉之间的坐骨神经及小腿的腓肠肌。
神经端结扎后,剪去无关分支,游离至膝关节处;肌肉端结扎在肌腱上,将腓神经也一起结扎,结扎线留长。
保留膝关节,剪去腿骨,将标本离体。
注意保持神经肌肉湿润。
(2)连接实验装置:将制备好的坐骨神经标本固定于实验装置上,神经中枢端接触刺激电极,肌肉接触记录电极,之间接触接地电极。
(3)实验分组:将实验分为4组,分别给予0.1%、0.5%、1.0%的盐酸普鲁卡因溶液进行灌洗,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4)记录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在给予不同浓度的普鲁卡因溶液灌洗后,记录坐骨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1. 0.1%普鲁卡因组: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0.5%普鲁卡因组: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1.0%普鲁卡因组: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蟾蜍实验1
双毁髓技术剑突取材、染色、观察朱琪璋 121140083一、实验目的1.理解双毁髓技术的意义2.观察软骨组织的形态3.观察蟾蜍的泌尿及生殖系统二、实验原理1.双毁髓法麻醉蟾蜍:用金属毁髓针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使蟾蜍处于一种麻醉状态,四肢瘫软,从而对蟾蜍进行解剖,取出泌尿及生殖系统,观察各个组成部分。
三、实验动物与器材1.实验动物:活的蟾蜍一只/每人2.实验试剂:亚甲基蓝试剂3.实验器械:显微镜,解剖器具,毁髓针,剪刀,镊子,吸水纸,大头针四、方法与步骤1.左手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分别夹着前肢,后肢,握住蛙体,拇指按住吻端使头部上下活动,两耳后腺间出现一道褶线,此线中点或用金属毁髓针沿头背中线向后移动触到一凹陷处,即枕骨大孔。
拇指下压使头前俯与脊柱相连处凸起,同时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1mm,再将针从枕骨大孔向前平行刺入颅腔并在颅腔内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使之成为“脊蛙”。
2.将蛙置于解剖盘上,腹部朝上,四肢伸展后用大头针固定。
用镊子提起腹面皮肤,用剪刀剪开一小口,并从小口处向前将腹面皮肤剪开,至下颌前端。
向后剪至两后肢基部之间,泄殖孔稍前方。
然后将皮肤向两侧拉开,可见皮肤与皮下肌肉连接松散,两者之间较大间隙为皮下淋巴腔,翻看皮肤内测可见分布有丰富的血管。
3.用镊子提起腹部肌肉,用剪刀沿腹中线略偏左侧,剪开腹壁至肩带之剑突,然后向左,向右剪开,用剪刀剪取薄的剑突软骨组织,制成装片(用亚甲基蓝试剂染色效果更好),在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组织细胞的形态。
4.小心剥离腹壁上的腹大静脉,再将腹壁向两侧分开,暴露心脏和其他器官,小心分开其他器官和系统,找到蟾蜍的泌尿和生殖系统,并用剪刀,镊子等将其完整的分离出来,放到解剖盘上,观察系统中各个器官的形态及位置,作好记录,并绘制好模拟图。
5.将蟾蜍处理掉,仪器清洁干净,整理实验台。
五、实验结果1.剑突软骨组织细胞图2.蟾蜍泌尿及生殖系统图六、实验结论1.双毁髓技术是经济而方便的麻醉蟾蜍的方法,可以让蟾蜍处于一种麻醉状态,从而在不受蟾蜍运动的情况下对蟾蜍进行解剖2.雄性蟾蜍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小管和输精管,米氏管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毁髓技术剑突取材、染色、观察
朱琪璋 121140083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双毁髓技术的意义
2.观察软骨组织的形态
3.观察蟾蜍的泌尿及生殖系统
二、实验原理
1.双毁髓法麻醉蟾蜍:用金属毁髓针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使蟾蜍处于一种麻醉状态,四肢瘫软,从而对蟾蜍进行解剖,取出泌尿及生殖系统,观察各个组成部分。
三、实验动物与器材
1.实验动物:活的蟾蜍一只/每人
2.实验试剂:亚甲基蓝试剂
3.实验器械:显微镜,解剖器具,毁髓针,剪刀,镊子,吸水纸,大头针
四、方法与步骤
1.左手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分别夹着前肢,后肢,握住蛙体,拇指按住吻端使头部上下活动,两耳后腺间出现一道褶线,此线中点或用金属毁髓针沿头背中线向后移动触到一凹陷处,即枕骨大孔。
拇指下压使头前俯与脊柱相连处凸起,同时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1mm,再将针从枕骨大孔向前平行刺入颅腔并在颅腔内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使之成为“脊蛙”。
2.将蛙置于解剖盘上,腹部朝上,四肢伸展后用大头针固定。
用镊子提起腹面皮肤,用剪刀剪开一小口,并从小口处向前将腹面皮肤剪开,至下颌前端。
向后剪至两后肢基部之间,泄殖孔稍前方。
然后将皮肤向两侧拉开,可见皮肤与皮下肌肉连接松散,两者之间较大间隙为皮下淋巴腔,翻看皮肤内测可见分布有丰富的血管。
3.用镊子提起腹部肌肉,用剪刀沿腹中线略偏左侧,剪开腹壁至肩带之剑突,然后向左,向右剪开,用剪刀剪取薄的剑突软骨组织,制成装片(用亚甲基蓝试剂染色效果更好),在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组织细胞的形态。
4.小心剥离腹壁上的腹大静脉,再将腹壁向两侧分开,暴露心脏和其他器官,小心分开其他器官和系统,找到蟾蜍的泌尿和生殖系统,并用剪刀,镊子等将其完整的分离出来,放到解剖盘上,观察系统中各个器官的形态及位置,作好记录,并绘制好模拟图。
5.将蟾蜍处理掉,仪器清洁干净,整理实验台。
五、实验结果
1.剑突软骨组织细胞图
2.蟾蜍泌尿及生殖系统图
六、实验结论
1.双毁髓技术是经济而方便的麻醉蟾蜍的方法,可以让蟾蜍处于一种麻醉状态,从而在不受蟾蜍运动的情况下对蟾蜍进行解剖
2.雄性蟾蜍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小管和输精管,米氏管组成。
精巢:有1对,位于肾脏腹面内侧,接近白色,长卵圆形。
输精小管和输精管:提起精巢,可见精巢内侧发出输精小管,进入肾脏前端。
雄蛙的输尿管兼输精,故称精尿管。
米氏管;为退化的输卵管,体腔中细长而盘曲的白色管。
3.脂肪体:位于精巢前端的爪状形状的黄色指状体,是储存营养的结构。
七、问题解答
1.还有什么其他方法能处死蟾蜍?
答:①药物麻醉法:将蛙至于封闭容器内,用乙醚等药物麻醉处死。
②敲击法:手持蛙后肢,用硬物猛击头部,使其脑震荡致死。
③横断脊柱毁髓法:左手持蛙,右手用剪刀在两腋窝下横断脊柱,然后,在脊柱中呈白色的脊髓断面处向前插入探针破坏脑,再向后插入探针破坏脊髓。
2.用双毁髓法时要注意什么?
答:针尖刺入颅腔毁脑时,针的倾斜角度必须很小
3.观察剑突软骨组织细胞切片时为什么要用亚甲基蓝试剂染色?
答:用亚甲基蓝可以将细胞核染成蓝色,便于观察。
4.脂肪体的作用是什么?
脂肪体是营养物质中间代谢的场所,相当于人的肝脏。
还有解毒,贮存,排泄等功能。
4.吴氏管与米氏管有什么区别?
当形成中肾时,原来的前肾管纵分为2管:一为中肾管,或称吴氏管。
吴氏管由肾脏的前端沿其腹面旋曲后通入尿殖窦,通过尿殖乳头上尿殖孔开口于泄殖腔。
具有泌尿的功能
在中肾阶段,前肾导管纵裂为二,一根为中肾导管,各肾单位与中肾导管相连,在雄性动物有输精作用。
另一根在雄性退化为米氏管(牟勒氏管),在雌性则为输卵管
5.毕氏器是什么,与蟾蜍性别的改变有什么关系?
答:毕氏器是位于生殖腺与脂肪体之间的肉红色圆形结构,相当于退化卵巢的残余部分,内含无数尚未分化或发育不全的卵细胞。
在雄性蟾蜍体内,如果把精巢摘去,可导致毕氏器发育成具有产卵功能的卵巢,而原来存在的退化输卵管,这时在雌性激素的影响下,发展成为子宫。
这种雄性转变为雌性的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性逆转。
八、参考文献
1.《普通动物实验教程》赛道建、贾少波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
2.《蛙体解剖学》周本湘主编科学出版社 1956
3.《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刘凌云、郑光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4.《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实验指导》马克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