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血脂代谢及其调节

合集下载

沪教版高中生物《血脂代谢及其调节》评课稿

沪教版高中生物《血脂代谢及其调节》评课稿

沪教版高中生物《血脂代谢及其调节》评课稿一、课程背景《血脂代谢及其调节》是沪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涉及人体内脂质的合成、转运和调节,以及血脂异常与健康的关系。

这一课程对于学生了解人体代谢过程、提高健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血脂的定义及其类型;•了解血脂的合成、转运和调节机制;•理解血脂异常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强化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增强对健康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血脂的合成、转运和调节机制;•血脂异常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部分:血脂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什么是血脂?在课程开始前,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了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启发学生思考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了脂质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人体内脂质的分类和功能。

2. 血脂的定义及其类型介绍了血脂的概念和分类,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磷脂等。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血脂在人体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部分:血脂的合成与转运(30分钟)1. 血脂合成的基本过程通过动画和示意图等形式,生动展示了血脂合成的基本过程,包括三酰甘油的合成和胆固醇的合成。

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脂肪酸和胆固醇在细胞中的形成路径。

2. 血脂的转运方式介绍了血脂的转运方式,包括脂蛋白和储脂体。

通过图片和实验简介,让学生了解血脂在体内的转运途径和机制。

3. 血脂代谢与疾病关系教师加强了血脂代谢与疾病关系的讲解,例如肥胖症、冠心病和高血压等。

通过统计数据和真实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血脂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关联。

第三部分:血脂的调节机制(40分钟)1. 血脂调节的重要性教师通过引入一位专家的讲座视频,让学生了解血脂调节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方式。

血脂代谢及其调节

血脂代谢及其调节

结论: 以甘油三酯(TG)为核心,周围包绕一层磷脂、胆固醇和 蛋白质分子。
8
脂蛋白的分类:
超速离心法(按密度由小到大分为:)
乳糜微粒(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高密度脂蛋白(HDL)
其中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主要携带甘油三酯,而低 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主要携带胆固醇
血液中胆固醇的来源
外源性:从食物中获得 内源性:在肝脏、小肠中合成
血液中胆固醇的去路
1、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合成性 激素、维生素D的原料。
2、由HDL携带进入肝脏形成胆汁酸排出 体外
正常人体中,血液中胆固醇的来源与去路基本维持平衡。 17
人体内的血脂代谢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胰岛素促进 糖
28
例3、下图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脂症病因示意图。下列叙述中 错误的是 ( B ) A.引起该病的直接病因是患者肝细胞膜上的脂质受体有缺失 B.患者肝细胞中胆固醇水平很高 C.该病可能会引发血管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D.引起该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
肝细胞 脂质受体 脂质
正常人
肝细胞
9
2、血脂代谢的调节
以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代谢为例
10
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来源
食 物
消化 转变
乳白
甘油+脂肪酸
11

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来源
外源性:从食物中获得 内源性:在肝脏中重新合成
12
据图分析甘油三酯的去路
13
血液中甘油三酯的去路
血液中的甘油三酯进入脂肪细胞,或储存或 经酶的水解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运到全 身各组织,脂肪酸氧化分解供能。 其次寒冷饥饿时,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被 分解为脂肪酸、甘油,并转变为葡萄糖。

血脂代谢及其调节

血脂代谢及其调节

消化


转化
1



甘油
A
B
糖3
三酯




2 3
4
图(一)
氧化分解释放能
1
图(二)
(1)脂蛋白中能携带胆固醇进行运输的是

(2)能促进图(一)中过程①代谢的激素有
;能促进过程②代谢的激素

。用图中数字表示“过量摄入甜食导致发胖”的原因:

(3)图(一)中,部分甘油三酯在脂肪细胞中分解为A,A表示的物质是
脂肪酸在线粒体中 氧化供能 或在内质网参与 合成脂肪
血液中胆固醇的来源和去路
来源
从食物中获得(外源性) 机体自身合成(内源性)
功能
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是合成脂质类激素的原料
去路
低密度脂蛋白携带胆固醇运送到全身组织
高密度脂蛋白吸收外周组织中多余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脏,在肝脏中 被加工成胆汁酸排出体外
调节脂肪代谢的激素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甲状腺素
内分泌腺 (细胞)
胰岛 (胰岛B细胞)
胰岛 (胰岛A细胞)
肾上腺 (髓质)
甲状腺
脂肪合成 +
脂肪分解 — + + +
高脂血症及其防治
概念: 是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两者兼有的血脂代 谢紊乱性疾病。
学会看血脂检验报告单
危害:最大的危害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胰 100
岛 素
80
浓 60
度 (
40
20
0 )0
30 60 90 120 时间(min)
口服葡萄糖
图2
口服葡萄糖

沪科版生物拓展型课程《高血脂症、青少年肥胖及其预防》说课稿

沪科版生物拓展型课程《高血脂症、青少年肥胖及其预防》说课稿

沪科版生物拓展型课程《高血脂症、青少年肥胖及其预防》说课稿一、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血脂症和青少年肥胖是当前社会面临的健康问题,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为了提高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并提供预防的方法,本课程将介绍高血脂症、青少年肥胖的原因、危害和预防措施。

1.2 目标和意义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高血脂症和青少年肥胖的概念、病因和影响,掌握相关的预防和调理方法。

同时,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提高他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和预防能力。

二、知识内容2.1 高血脂症的概念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含量过高的疾病。

介绍高血脂症的定义、分类以及对身体的危害。

2.2 高血脂症的病因解释高血脂症的病因,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遗传因素等。

介绍高血脂症的发生机制以及与其他疾病的关联。

2.3 高血脂症的危害详细描述高血脂症对人体的危害,包括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等。

强调高血脂症的长期影响和潜在风险。

2.4 高血脂症的预防和调理介绍预防和调理高血脂症的方法,包括合理膳食、定期锻炼、避免不良习惯等。

讲解如何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适的预防方案。

2.5 青少年肥胖的概念阐述青少年肥胖的定义、分类和成因。

解释为什么青少年肥胖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普遍,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2.6 青少年肥胖的影响详细描述青少年肥胖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包括健康风险、自尊心下降、心理问题等。

强调青少年肥胖的长期影响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7 青少年肥胖的预防和干预介绍预防和干预青少年肥胖的方法,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建立健康生活习惯等。

探讨教师、家庭和社会的角色。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情感态度的培养。

3.2 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突出讲解高血脂症、青少年肥胖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同时,界定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3.3 教学步骤1.导入:引起学生兴趣,介绍高血脂症、青少年肥胖的相关案例。

《血脂代谢及其调节》 学历案

《血脂代谢及其调节》 学历案

《血脂代谢及其调节》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血脂的概念和组成成分。

2、掌握血脂的来源和去路。

3、了解血脂代谢的过程及关键酶的作用。

4、理解血脂代谢异常与健康的关系。

5、熟悉调节血脂代谢的主要方式和机制。

二、知识预备1、人体营养物质的代谢基础知识,如糖类、蛋白质的代谢。

2、酶的作用和特点。

3、内分泌系统中激素的作用机制。

三、学习过程(一)血脂的概念和组成血脂是血浆中所含脂类的统称,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游离脂肪酸等。

胆固醇是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它在体内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构成细胞膜、合成胆汁酸和类固醇激素等。

但胆固醇过高可能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甘油三酯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组成的酯类,是体内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

磷脂是含有磷酸的脂类,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游离脂肪酸是未与甘油结合的脂肪酸,是脂肪分解的产物,可被细胞摄取利用,提供能量。

(二)血脂的来源血脂的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外源性途径和内源性途径。

外源性途径是指食物中的脂类在消化道被消化吸收后,以乳糜微粒的形式进入血液循环。

乳糜微粒富含甘油三酯,在脂蛋白脂肪酶的作用下,被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被组织摄取利用。

内源性途径则是指肝脏利用糖、氨基酸等原料合成各种脂类,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然后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分泌入血。

VLDL 在血液中转变为低密度脂蛋白(LDL)和中间密度脂蛋白(IDL),LDL 富含胆固醇,是将胆固醇运输到外周组织的主要载体。

(三)血脂的去路血脂的去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氧化供能:当身体需要能量时,游离脂肪酸可以被氧化分解,产生能量。

2、合成脂质:细胞可以利用血脂合成新的细胞膜、细胞器膜等结构脂质。

3、转化为其他物质:胆固醇可以在肝脏转化为胆汁酸,通过胆汁排出体外;也可以在肾上腺皮质、睾丸、卵巢等部位转化为类固醇激素。

(四)血脂代谢的过程血脂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器官和多种酶的参与。

血脂-沪科版生物拓展型课程教案

血脂-沪科版生物拓展型课程教案

血脂-沪科版生物拓展型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主要以生物学知识为基础,针对血脂的相关概念、成分和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血脂的组成和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人体健康与生命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血脂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血脂的主要成分和生理功能;3.了解血脂异常对人体健康的危害;4.掌握血脂异常的常见检测方法和治疗原则。

2.能力目标1.具备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2.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3.能够进行问题分析和归纳总结;4.具备较强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血脂的定义和分类1.血脂的定义和作用;2.血脂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2.血脂的主要成分和生理功能1.胆固醇的功能及其作用原理;2.甘油三酯的功能及其作用原理;3.蛋白质类物质在血液中的作用。

3.血脂异常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高血脂症的定义和分类;2.血脂异常对人体健康的危害;3.高血脂症的相关疾病。

4.血脂异常的常见检测方法和治疗原则1.血脂异常的常用检测方法;2.高血脂症的治疗原则及控制方法。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ppt和黑板讲解,向学生介绍血脂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并就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并进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

2.实验操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相关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考试成绩和日常表现的综合评估,平时作业和实验报告分别占总成绩的30%和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六、参考资料1.王丹,刘群.高血脂症病因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2.唐亚伟,张旭东.高脂血症与血脂异常[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年,9(9):931~933。

血脂代谢的调节-沪科版生物拓展型课程教案

血脂代谢的调节-沪科版生物拓展型课程教案

血脂代谢的调节-沪科版生物拓展型课程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课程以血脂代谢的调节为主题,具体涵盖了以下内容:1.血脂代谢的概念和组成2.血脂的转运和储存3.血脂代谢失调的危害4.血脂代谢调节机制通过本课程,能够更好地了解血脂代谢的相关知识,掌握常见血脂代谢失调的因素和危害,进一步认识血脂代谢调节的机制,为合理饮食和生活习惯提供可靠的学术依据和指导。

二、课程内容1. 血脂代谢的概念和组成血脂是人体内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主要由三种脂质类别组成,即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和磷脂。

这些物质主要通过腹腔和肠道吸收和合成,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组织和细胞,供能和维持正常代谢。

2. 血脂的转运和储存血脂在体内的转运和储存主要通过两种载体完成,即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

其中,LDL主要负责将胆固醇转运到细胞供能和合成,而HDL则主要负责将多余的胆固醇从细胞收集回收,并将其运输回肝脏中代谢和分解。

3. 血脂代谢失调的危害血脂代谢失调主要表现为TG、TC和 LDL-C等生物标志物的异常升高,容易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2型糖尿病等。

4. 血脂代谢调节机制血脂代谢调节机制主要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如饮食结构、运动量、肠道菌群、内分泌因素等。

其中,饮食结构是调节血脂代谢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因素,适当增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维生素C等的食物,同时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高盐等食品的摄入,有助于维护人体内血脂代谢平衡。

三、教学重点:1.理解血脂代谢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掌握血脂和心血管疾病间的关联性。

2.理解血脂的转运和储存方式,限制胆固醇的摄入对血脂代谢的影响。

3.理解血脂代谢失调的危害和预防,掌握血脂代谢异常的鉴定方法。

4.理解影响血脂代谢调节的因素,掌握根据不同个体情况进行饮食调控的方法和途径。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PPT和图像等形式,结合临床实例进行血脂代谢的基础及临床应用方面的讲解;2.小组讨论:以案例、数据分析等形式,让学生加强对血脂代谢的概念和知识的掌握;3.实验操作:通过对不同食品中胆固醇、脂肪含量等指标的测试,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饮食调节血脂的原理和方法。

上海市古美高级中学高中沪科版生命科学与拓展型课程课后作业:2-5血脂代谢及其调节

上海市古美高级中学高中沪科版生命科学与拓展型课程课后作业:2-5血脂代谢及其调节

第5节血脂代谢及其调节【基础知识自测】1、血脂是血液中的。

血脂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在血液中通常以_______________形式存在。

血液中的甘油三酯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去路是各种组织细胞用其_________________和用于_________________。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由于甘油三酯和_________________的堆积而增厚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2、脂蛋白的基本结构是以含不同量的为核心,周围包绕一层,脂蛋白根据其密度分型,从密度最小到密度最大可依次分为四种,即。

其中甘油三酯的主要携带者是,胆固醇的主要携带着是3、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外源性的,即是从中获得的;另一种是内源性的,即是在中合成的。

血液中胆固醇的来源也有两种,内源性的胆固醇由合成。

4、某人晚餐食用较多含脂肪高的食物。

食物经消化、转变得到大量的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经血液循环主要运送到_______________细胞,在该细胞中有一部分被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并运至_____________细胞,重新合成甘油三酯,新合成的甘油三酯也能以_________________形式送到血液。

该人晚餐后工作到23时感觉饥饿,此时_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甘油三酯分解成______________、甘油,并转变_________________,经血液循环并运至各组织细胞,以满足人体主要器官,如心脏、肾脏、肝脏、脑对能源物质的利用。

5、人体血脂代谢受到激素的调节。

促进糖转变成甘油三酯,抑制甘油三酯转变成糖;和促进甘油三酯的分解。

6、高脂血症是疾病的总称。

高脂血症对人体的最大危害是引起7、肥胖是指长期摄入超过利用,导致体内过多的能量以的形式过度积累。

血脂、血压的代谢调节 讲义 沪科版(上海)高中化学等级考冲刺专题练习

血脂、血压的代谢调节 讲义 沪科版(上海)高中化学等级考冲刺专题练习

对人体最大危害: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多余胆固醇、甘油三酯沉积在动脉内壁上,使管腔狭窄,血流减慢,血流量减少,造成机体各器官供血不足,产生病症。

治疗措施:调整饮食结构,坚持长期有规律的健身运动,药物治疗。

7、肥胖:长期能量摄入超过能量利用,导致体内过多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过度蓄积。

肥胖会增加很多疾病的危险,也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还会增加中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骨质疏松症、及某些恶性肿瘤等的发病危险。

体重指数BMI:体重与身高平方的比值(kg/m2),与总死亡率呈“J”形曲线。

【例题精讲】例1.【上海等级考】下列对脂蛋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乳糜微粒只含甘油三酯B、极低密度脂蛋白不含胆固醇C、四种脂蛋白中乳糜微粒密度最高D、高密度脂蛋白中也含有甘油三酯【答案】D【解析】脂蛋白的构成包括磷脂、蛋白质、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中以甘油三酯为主,同时含有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携带的脂质主要是胆固醇,同时也有甘油三酯;乳糜微粒密度最低,高密度脂蛋白密度最高。

例2.【2016长宁一模】人体内脂蛋白共有4种,这四种脂蛋白的主要区别部分是()A、aB、bC、CD、d【答案】D【解析】脂蛋白的构成包括磷脂、蛋白质、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主要区分部位在甘油三酯部分。

例3.【浦东新区三模】图12为脂蛋白结构图,下列关于脂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X 为磷脂,与蛋白质等共同构成亲水性微粒B .图中Y 含量相对少于胆固醇与胆固醇酯时,脂蛋白密度增高C .HDL 进入肝细胞被加工成胆汁酸排出体外,血液胆固醇含量降低D .VLDL 主要在小肠细胞产生,主要运输Y 至肝脏储存【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图中X 为磷脂,与蛋白质等共同构成亲水性微粒,A 正确;图中Y 含量相对少于胆固醇与胆固醇酯时,脂蛋白密度增高,B 正确;HDL 高密度脂蛋白进入肝细胞被加工成胆汁酸排出体外,血液胆固醇含量降低,C 正确;V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主要形成于肝细胞,功能是输出肝细胞合成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D 错误。

高中生物血脂与代谢教案

高中生物血脂与代谢教案

高中生物血脂与代谢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血脂的组成及其在人体代谢中的作用;2. 掌握血脂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3. 了解常见的血脂异常病症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一、血脂的组成及作用1. 血脂的分类: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等;2. 血脂在人体代谢中的作用:提供能量、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合成激素等。

二、血脂与心血管疾病1.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2. 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引发的心血管疾病。

三、血脂异常病症及预防治疗1. 高胆固醇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2. 高甘油三酯症的影响及预防措施;3. 血脂检测的方法及意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入血脂与代谢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血脂的组成及其在人体代谢中的作用,强调血脂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血脂异常病症及其预防治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调节血脂水平。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病例,让学生了解血脂异常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血脂与代谢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健康管理。

教学评价:1. 利用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检验学生对于血脂与代谢知识的掌握程度;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与疑惑。

素材准备:1. 视频或图片资料;2. 相关教材或课件;3. 血脂异常病症的案例资料。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血脂异常。

血脂代谢及其调节课件

血脂代谢及其调节课件

血脂的生理功能
总结词
详细描述
02 血脂的调节机制
血脂的调节方式
01
02
饮食调节
运动调节
03 药物调节
脂蛋白代谢的调节
高密度脂蛋白(HDL):可以 将胆固醇从组织转运到肝脏进 行代谢,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低密度脂蛋白(LDL):可以 将胆固醇从肝脏转运到组织, 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脂 蛋白。
高血脂症的危害与并发症
总结词
高血脂症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之一,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脑梗塞等疾病的发生。
VS
详细描述
长期的高血脂症会导致脂质在动脉内壁沉 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血管狭 窄、血流不畅,引发冠心病、脑梗塞等疾 病。此外,高血脂症还可能引发脂肪肝、 胰腺炎等并发症。降低血脂水平是预防和 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主 要功能是运输内源性脂肪。
细胞内脂质代谢的调节
脂肪酸合成与分解 胆固醇合成与排泄
03 高血脂症及其危害
高血脂症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高血脂二
详细描述
高血脂症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传、饮食、代谢、药物和环境 等因素,发病机制涉及脂质合成、转运和代谢等多个环节。
目录
• 血脂代谢概述 • 血脂的调节机制 • 高血脂症及其危害 • 血脂代谢异常与疾病 • 血脂调节药物与治疗 • 健康生活方式与血脂管理
01 血脂代谢概述
血脂的定义与组成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血脂是血液中脂类物质的总称,主要 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等。其 中,胆固醇又分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04 血脂代谢异常与疾病

机体血脂代谢及其调节的意义课件

机体血脂代谢及其调节的意义课件
机体血脂代谢及其调节的意义 课件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 血脂代谢概述 • 机体血脂调节机制 • 遗传因素对机体血脂水平影响 • 饮食与生活习惯对机体血脂水平影响 • 药物干预在机体血脂调节中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血脂代谢概述
CHAPTER
血脂组成与功能
血脂组成
血脂主要由甘油三酯、胆固醇及 其酯类、磷脂、脂肪酸等组成。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血脂检测可以及时发现血脂异常,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体检。
05 药物干预在机体血脂调节中应用
CHAPTER
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效果评价
显著降低胆固醇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减少胆固醇合成,从而显 著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改善血脂谱
04 饮食与生活习惯对机体血脂水平影响
CHAPTER
合理膳食结构降低胆固醇含量
控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01
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如猪油、牛油等,以植物油代替;避
免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
增加可溶性纤维的摄入
02
多食用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豆类、水果等,有助
于降低胆固醇含量。
基因突变与异常脂蛋白血症关系
基因突变是导致异常脂蛋白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某些基因突变可影响脂蛋白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或脂蛋白受体的 表达,从而导致血浆中脂蛋白水平异常升高或降低。
案例介绍
例如,ApoE基因突变可导致Ⅲ型高脂蛋白血症,表现为血浆中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残粒水平升 高。又如,LPL基因突变可导致Ⅰ型高脂蛋白血症,表现为血浆中乳糜微粒水平极度升高。这些案例揭示了基因 突变在异常脂蛋白血症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血脂代谢及其调节ppt课件

血脂代谢及其调节ppt课件

小肠 食物
血管 葡萄糖
消化

转变 甘油三酯、 CM
油 三
磷脂、胆固醇

胰岛素↑
VLDL
脂肪酸
葡萄糖 各种组织细胞
葡萄糖
胰岛素↑
脂肪细胞 葡萄糖
甘油、脂肪酸 胰高血糖
素↑肾上
甘油三酯 腺素↑
甘油三酯
胰高血 糖素↑
甘油、脂肪酸
葡萄糖 肝细胞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课堂练习:
1.血液中乳糜微粒的结构组成是( A )
A.核心成分是甘油三酯,周围包绕一层磷脂、胆 固醇、蛋白质分子
B.核心成分是甘油三酯,周围包绕两层磷脂、胆固 醇、蛋白质分子
➢ 防治三原则:
高,也可以起到降血 脂的作用
第一,调整饮食结构
第二,坚持长期有规律的健身运动
第三,药物治疗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五、青少年肥胖及其预防
• 肥胖症:长期能量摄入超过利用,导致体内过多的能量以脂 肪形式的过多积聚,导致体内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二、血脂的存在形式:脂蛋白
2.脂蛋白的种类:
乳糜微粒(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高密度脂蛋白(HDL)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练习:
1.血液中乳糜微粒的结构组成是( A )
A.核心成分是甘油三酯,周围包绕一层磷脂、胆固醇、蛋 白质分子
B.核心成分是甘油三酯,周围包绕两层磷脂、胆固醇、蛋 白质分子
C.核心成分是胆固醇,周围包绕一层磷脂、甘油三酯、蛋 白质分子
D.核心成分是胆固醇,周围包绕两层磷脂、甘油三酯、蛋 白质分子
人体中血脂的来源、去路以及血脂代谢的调节
小肠 葡萄糖
血管 葡萄糖
脂肪细胞 葡萄糖
消化
食物

消化

转化 甘油三酯、 CM
三 酯
磷脂、胆固醇
胰岛素↑
甘油、脂肪酸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甘油三酯
磷脂、胆固醇 LDL
VLDL
甘油三酯
脂肪酸
胰岛素↑
甘油、脂肪酸
胰高血糖素↑
葡萄糖
葡萄糖
葡萄糖
糖原
各Hale Waihona Puke 组织细胞肝细胞甘油和脂肪酸合成
(4)在肝细胞和脂肪细胞中,由胰 岛素参与的过程是_____⑦__⑧____,由 肾上腺素参与的过程是___⑥_____,由 胰高血素参与的过程是__⑥__⑨____。
脂蛋白
1.该肝细胞中的胆固醇来源途径主要是 从血液中吸收、肝细胞自身合成 ,请指出 胆固醇在人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构成生物膜,合成脂质类激素和维生素D的原料 。
号),在血液中由 _乳__糜__微__粒______所携带,内源性的如图中的④途径,在血液中以
___极__低__密__度__脂_ 蛋白 _ 形式运输。
小肠 ①
⑦⑥

A

⑦⑥

⑧⑨ ⑤
A ⑧⑨
(3)图中A代表的物质是 _甘__油__、__脂__肪__酸___,肝脏中的甘油三酯来 源于(__由__血__液__进__入__肝__脏__细__胞__的__)_。
血脂代谢及其调节
血脂:血液中的脂质(胆固醇,甘油三酯, 磷脂,游离脂肪酸)。
外源性血脂:食物中吸收获得 1.分类
内源性血脂:肝细胞等组织细胞合成后 释放入血
2.存在形式: 在血液中主要以脂蛋白形式存在。
脂蛋白结构:以不同含量的甘油三 酯为中心,周围包绕一层磷脂,胆 固醇和蛋白质分子。
蛋白质分子
胆固醇分子 磷脂分子
甘油三酯分子
胆固醇分子 单层磷脂分子
脂蛋白结构示意图
脂蛋白名称 简称 合成部位
功能
乳糜微粒 CM 小肠粘膜上皮细 主要转运外源性

甘油三酯
极低密度脂 VLDL 肝细胞 蛋白
主要转运内源性 甘油三酯
低密度脂蛋 LDL 血浆(由血浆中 主要转运胆固醇

VLDL转化而来) 至各种组织细胞
高密度脂蛋 HDL 肝细胞,肠细胞 主要转运多余胆固
肥胖与高脂血症
肥胖病人的机体组织对游离脂肪酸的动员和利用减少, 血中的游离脂肪酸积聚,血脂容量增高。肥胖病人空腹及餐 后血浆胰岛素浓度常增高,约比正常人高一倍,而胰岛素有 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的作用,故肥胖者常出现高脂 血症,血中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如肥胖者进食过多的碳水化 合物,则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增高更为明显。此外,肥胖者餐 后血浆乳糜微粒澄清时间延长,血中胆固醇也可升高。甘油 三酯和胆固醇升高与肥胖程度成正比,形成的高血脂症易诱 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胆石症和痛风等疾病。
是指从 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小肠腔中/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中)吸收
的甘油三酯。
思考:
1.综合关于胆固醇的来源于去路是否有需要补充的地方?请 大家补充完善。
2.组织细胞中脂肪酸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中间过程是 怎样的?
3.葡萄糖与脂肪之间相互转化的详细步骤。
4.甘油三酯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后,为什么只有脂肪酸进入 组织细胞分解?甘油的分解发生在哪里?具体分解过程如何?
高脂血症
危害:
防治原则: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服用降脂药
降低LDL、VLDL,提高HDL
脂肪肝: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 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青少年肥胖及其预防
肥胖症:长期能量摄入超过利用,导致体内过多的能量以 脂肪形式的过多积聚,导致体内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肥胖度的衡量标准: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 体重(kg)/ 身高2(M2) 24~26:轻度肥胖 26~28:中度肥胖 >28:重度肥胖
以上内容请结合《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内容以及 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加以整理解答
谢谢
肥胖症常伴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
解释下列生活中的问题: 1.为什么有些喜食甜食和零食的人易发胖? 摄入的糖类过多,超过能量的消耗量的部分在体内转 化成脂肪贮存起来了。 2.怎样理解食用含脂肪多的食物时,食用量少而能保持较长 时间的体力? 脂肪也能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而且单位 质量的脂肪所完全氧化释放出的能量比其它有机物高得多。
2.细胞中合成胆固醇的细胞器主要是 内质网 。
3.脂蛋白根据大小可以分为:
CM,VLDL,LDL
和高密
度脂蛋白等四种,本题图中所示的脂蛋白属于其中的 高密度脂蛋白 。
4.人体内的甘油三酯主要储存在
脂肪 组织中。血液中游离的脂
肪酸和甘油可以运送到 肝细胞 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体内合成的这
些甘油三酯通常称为血液中的内源性甘油三酯;血液中的外源性甘油三酯
2.如图表示人体中甘油三酯的代谢过程。图中箭头表示物质的去路和物质的合成或分解。 (1)血液中的脂质总称为血脂。血脂的主要成分除甘油三酯外还有___胆__固__醇____、 ______磷__脂_____ 和游离脂肪酸。 (2)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来源有_____2___种,外源性的如图中的____①______途径(填标
储存或分解
血液循环
组织细胞
脂肪细胞
甘油和脂肪酸 血液循环
血液中胆固醇的来源和去路
食物中的胆固醇
血液
机体(肝,肠细胞) 合成胆固醇
构成生物膜 合成脂类激素 合成维生素D
组织细胞
形成胆汁酸 排出
肝细胞
血糖的主要来源和去路
食物中的糖 肝糖原
脂肪、氨基酸等
血糖
CO2+H2O+能量 肝糖原、肌糖原 脂肪、氨基酸等

醇至肝脏形成胆汁
酸排除体外
各种脂蛋白按照蛋白质的含量分类: 蛋白质含量越高,密度越大,所以四种 脂蛋白可以利用超速离心法或电泳法进 行分离。
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来源和去路
小肠上
小肠腔
食物中的脂肪
皮细胞
CM
甘油+脂肪酸
甘油三酯
淋巴循环
毛细淋巴管
血 液 VLDL
肝细胞合成甘油三酯
脂肪酸→
脂肪酸
CO2+H2O+AT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