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精品教案(表格式)
《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习作》《语文原地》《9 竹节人》教学设计课题竹节人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 2 课时1.正确认读书写“豁、凛”等16 个生字,理解“风靡、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词语。
教学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带给人们的无限乐趣,读懂“我”目标因为玩竹节人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
3.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归纳文段的大意。
重点教学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难点第一课时1.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目标3.梳理文章结构。
教具课件准备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谈玩具导入新课1.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你的玩具是什么材料的,什么构造的?怎么玩?导入(学生说,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2.看来同学们的玩具真不少,也都挺会玩的,有的同学能把一件玩具玩出很多的花样,真是动脑筋的孩子。
3.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件玩具,(板书:竹节人)请同学们大声以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话题导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会在短时间内集中在课堂上。
同时,由玩具话题到竹节人,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精品教案读出来,什么玩具呀?(学生大声读课题)你见过这种玩具吗?玩过这样的玩具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种玩具。
自然地导入,水到渠成。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 )学生自主学习,交流。
( )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指导:出示:生字:豁 凛 疙 瘩 卡 棍 悟 裁 筹 橡 雕 磕跺 颓 沮 趴①谁能说一说自己识记生字字音字形的好方法? ②教师评价,重点指导:凛:左面两点水,右面是“禀”,不要把“禀”写得太长。
疙瘩:都是“疒”旁,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连绵词。
新课 裁:读 á ,注意与“栽”区分开。
教学 筹:上下结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一个“寿”字。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习作: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部编版
-举例解释:
*难点突破方法: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写作难点解决:提供写作框架和常用表达,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逐步创新,如使用“举例说明”、“对比分析”等方法来丰富作文内容。
*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常见的语言表达难题,如词汇选择、句型构造等,提供具体指导和建议。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科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首先,关于课堂导入部分,通过提问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科技应用,大家的兴趣和参与度都比较高,这说明贴近生活的导入方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可能过于关注具体事物,而忽略了背后的科技原理,这在后续的教学中需要注意引导。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们对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在讲解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迷茫。我意识到,对于这部分难点内容,需要更加耐心地讲解和示范,让学生逐步掌握。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意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作文。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意写作练习的结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第三单元教案(表格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知识?(生回忆课文内容并复述。
)3.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地球之外如果有生命存在,至少要有四个条件,根据这些条件进行推测,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火星,但研究证明火星表面还没有生命存在,这仍是一个谜。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科学知识小品文的语言特点。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一)小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1)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
(2)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学生交流: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2.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2-9自然段。
(1)思考: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呢?人类和生命存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师:引导学生用原文来回答问题。
(2)仔细阅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考:作者提到地球外的哪些行星?它们符合生命存活的条件吗?(3)仔细阅读课文第6-9自然段。
思考:为了揭开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奥秘,作者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最后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找出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四)研读课文第三部分3.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10自然段,作者得出结论: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思考:虽然火星上没有生命,但是火星和地球很相似,人类会不会移居火星呢?三、开展活动,升华主题。
播放微课《宇宙之谜》拓宽学生的视野面。
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阅读方法”为主题,包括《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习作:___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所选的3篇课文都是要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找到恰当的阅读方法去解决阅读问题。
教学本单元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理清学习任务,学习不同的阅读方法,并根据阅读任务有针对性地运用阅读方法。
写事物时,注重融入情感,表达看法,本单元的习作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点滴事物,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语文园地”则是通过系统性地总结、语用练习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三、课时安排。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竹节人、宇宙生命、故宫、习作、语文园地》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优秀教案单元概述【单元教材解析】第三单元围绕“读书好比串门儿”这个话题依次安排了三篇课文,目的是通过这些课文引领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达到阅读目的,并在认识不同的事物的同时,体会作者在描述这些事物过程中的情感和看法。
三篇课文分别是《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
其中《竹节人》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用文艺性的笔调介绍了他童年时代的玩具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玩竹节人带来的快乐。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把玩竹节人的动作、看的人的神情刻画得惟妙惟肖。
文章脉络清晰,先写自己做玩具,再写怎样做、怎样玩,尤其是刻画玩的紧张画面,引人入胜。
《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这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故宫博物院》由节选的四份材料构成,分别选自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马兆峰的《燃烧的黄龙旗在繁华中沉沦的大清帝国》,故宫官方网站上两张截图《故宫博物院欢迎您》《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
锻炼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阅读材料,完成阅读任务,引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由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描述。
“习作”部分要求学生密切关注现实生活,联系自己的心理感受,感悟美好的生活。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单元教学目标】1.会写2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豁开、威风凛凛”等词语,并能结合语境了解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爱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3.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4.在习作中写事物时,融入感情,学习有序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刻画人物,体现人物个性与特征。
6.培养积累古诗词的学习习惯。
【单元重难点】重点1.会写2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豁开、威风凛凛”等词语,并能结合语境了解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爱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部编新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精编含口语交际习作例文语文园地快乐读书等)
【新教材】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目录9.《竹节人》教案及反思10.《宇宙生命之谜》教案及反思11.《故宫博物院》教案及反思《习作:让生活更美好》语文园地三9.《竹节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记叙文,通过对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并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和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儿童的喜悦和满足,同时通过对老师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并且为我们的竹节人能得到老师的青睐而深感自豪,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物质带来的心灵快乐。
作者范锡林作为少年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本文洋溢着少年武侠的潇洒与秀美,特别贴近少年儿童的心理。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兼有初中生和小学生的特点,有着简单、纯洁的童真童趣,本文的情境与他们的心境特别相近。
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应该问题不大。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理解叙述、说明和描写性语言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
3.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学法:诵读法、思考法、讨论法、质疑法教学方法:熟练诵读,尤其精彩段落,多进行诵读方法的指导,以读促情。
在熟练区分五种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把握说明和描述性语言的区别。
联系生活实际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1.理解记叙文中为了情感表达上的需要而采用的描写、叙述和说明性语言。
2.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课前准备:1、初读,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文字材料、图片资料,背景音乐。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你有没有一件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讲一讲你与它的故事。
(有的讲玩具得来不易,有的讲玩得入迷,有的讲失去之痛。
)今天来学习范锡林的《竹节人》,看作者的玩具得来还算容易,但也玩得超级入迷,也有失去时的短暂沮丧,但却很快化为乌有。
让我们一起走进“竹节人”的世界。
二、自学检测站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尤其本文中成语较多,要求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掌握,可用造句或写一段话的方式进行。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教学目标】1.能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体验现代信息的多元承载方式,初步把握不同样态文本信息定位与梳理的能力。
2.能根据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信息的定位、筛选、梳理和概括,实现阅读目的,提升阅读效率,初步掌握面对复杂情境的信息处理能力。
3.感受故宫的宏伟气势,在与故宫的互动中领略建筑艺术、国家珍宝的巨大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1.家庭成员故宫游览喜好前测;2.故宫平面图;3.故宫其它资料。
【教学过程】一、呼应单元情境,聚焦阅读方法这个单元,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敲开时空之门,其中既有时间的穿越,也有宇宙的探索。
在这过程中,我们还学到了许多阅读方法,比如:有目的地阅读、带任务地阅读……今天我们依然隐身串门到中国古代的皇城“紫禁城”,走进——故宫博物院。
二、把握多元样态,梳理材料内容1.展现样态。
一眼就能看出来,《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与《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不一样,与其他文章也不一样。
不一样在哪里?这很容易让我们回想起,我们在五年级下册就曾学习过一篇像这样把多个图文材料融合在一起的文章《金字塔》(出示)。
这一类的文章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非连续性文本”(出示)。
2.梳理提炼。
非连续性文本的样子很多。
当越来越丰富的信息呈现方式出现的今天,我们学会有目的地阅读就显得非常重要,否则我们将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
三、根据任务需求,定位筛选信息1.梳理信息。
《故宫博物院》这个非连续性文本,内容那么丰富,有文章、有网页截图、有平面示意图,我们首先要迅速把握四个材料的核心内容。
请大家完成任务一。
任务一:快速浏览课文四个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内容。
2.定位信息。
这个单元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看看这篇课文又给我们布置了什么样的任务。
(出示)到课文中找一找。
谁来读一读?如果要解决这两个任务目的,首先让我们先确定需要相应哪几个阅读材料。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宇宙生命之谜》教案部编版
此外,今天的课堂让我意识到,在教授这类抽象且富有探索性的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在讲解难点时,我应该更加耐心,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理解。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宇宙生命之谜》。从课堂的反应来看,学生们对这一主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宇宙和生命的基本概念时,普遍能够接受并掌握。他们对于地球生命的特殊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在涉及到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方法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吃力。我意识到,这部分内容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图片来进行讲解,以便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分享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宇宙生命之谜的基本概念、探索过程及其对人类的意义。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宇宙生命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心。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提问。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针对以下几点进行改进:
1.强化基础知识,让学生对宇宙和生命的基本概念有更加牢固的掌握。
2.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和讨论。
3.运用更多实例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内容。
4.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三单元习作: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优质版教案
预设: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2)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写生活体验,要写清楚某种事物、道理或品质让生活更美好的经历,融入切身感受与体会,把原因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3)(出示课件5)生活中有无数可以使心情愉悦的东西,看见会心的微笑、产生奇妙的创意、获得骄傲的成绩、一次难忘的旅行、或是自己在生活习惯中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都会让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教材中就给我们列举出了一些提示,我们来看这些花——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以本单元学生就自己现实中的生活感悟来说话、议论,更能激发兴趣,刺激大脑的活跃程度,为下一步的习作作准备。
接着出示图片,让学生自由发言,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呈现话题,明确习作内容(出示课件6)教师引导读教材要求:你有没有想过,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完成这次习作。
从“微笑、诚信、梦想……”中选一个话题写,也可以写其他话题。
写之前想一想它是怎么影响你的生活的,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
写的时候注意把原因写具体。
写完后,开展一次“共享美好生活”主题班会,共同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
请三名学生分别读读“泡泡”中的提示。
教师引导:看看这三位同学的想法是否和你想的相同?或是给了你怎样新的启示?预设1:我也喜欢音乐,我非常赞同“泡泡”里这位同学的想法,听歌可以让人心情跟随音乐一同高兴或者平静。
教师跟进:同样都是美好,“音乐”“种花”“旅行”指向哪些不同的方面?预设:音乐对人一时的心情产生美好的影响;种花给人带来美好的成就感;旅行让人增长了见识,带来美好的感受。
预设2:我关注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我觉得这位同学用对比的方式来呈现生活的变化,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来科技给生活带来的美好。
教师小结:是的,美好可以指向不同的方面,可大可小,每一种美好都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愉悦。
现在就请同学们每人选择三个选题,可以是教材中提到的,也可以是自己想到的。
仿照着“泡泡”的说法,跟同桌互相说一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梳理与探究》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梳理与探究》教学设计文的三个任务,请你为这篇文章拟定三个任务。
任务一:根据片段内容设计花灯。
任务二: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作者家乡元宵之夜南后街的热闹景象。
任务三:体会童年的春节带给人们的乐趣。
3.小组合作:结合阅读为阅读任务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4.全班分享,例如:针对任务二,我在读的时候特别注意文章中玩花灯的热闹和元宵节过后的遗憾,体会到了童年的春节带给人们的乐趣,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我仿佛看到了元宵之夜,街上丿占铺的花灯都点起来了,把黑夜照的如同口昼,观灯的人络绎不绝,街上充满了欢声笑语,一派热闹景象。
3.出示“三个阅读任务和几种阅读方法”表格,(一个任务可多选阅读方法)阅读方法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浏览跳读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提取主要信息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边读边想象画面4.引导全班交流自己针对阅读任务选择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感受。
节人》的三个阅读任务,试着列出任务。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选择恰当,能表达自己阅读的真实感受。
活动意图说明:回顾《竹节人》一课的学习方法,以同类文章《童年的春节》训练学生自主确定阅读任务,并根据阅读任务,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达到“有目的的阅读”。
环节三:自主阅读,迁移运用方法。
(指向目标3)作业设计【阅读加油站】坐在教室门口的“讨饭”男人这是一个高级英语培训班,开班的第一天,参加培训的学员陆续来到了教室。
这是怎样的一批人啊!他们都怀揣着出国梦,个个气宇轩昂踌躇满志。
教室门前的台阶上坐着一个中年男人,衣衫不整胡子拉碴有些疲备,眼睛盯着自己脚上的那双落满灰尘的旧皮鞋,似乎不敢正视从他身边走过的这些天之骄子。
他的身边还放着一只大茶缸。
多么可怜落魄潦倒的男人啊!有人不由自主就往他身边的大茶缸里扔了几枚硬币。
真是人同此心,想想自己就要出国深造前程似锦,再看看眼前的这个男人,施舍吧!不一会儿,大茶缸里就装满了钱。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第三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
《竹节人》主要讲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
表现了作者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尊师的师生情谊。
《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读者既从中获得了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习作《让生活更美好》要求能正确选择材料来写作文,通过文字表达情感。
《语文园地》学习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阅读;积累并练习写人入迷的情景,学会逐项说明理由;理解积累古诗《春日》。
2.单元重点:(1)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训练点。
《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即(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课文要求按照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1)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2)人类能否移居火星?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1)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
(2)为家人介绍景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上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阅读能手”评选第二季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是本套教材第四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此类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这个单元围绕“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进行编排。
“有目的地阅读”首先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的材料对阅读的干扰。
确定阅读内容后,还要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展开阅读活动,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
学会“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效率,有助于尽快完成相关任务,这是阅读高效的一种表现。
更确切的说,是在阅读理解策略运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如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重新组织策略等。
本单元对有目的的阅读进行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
《竹节人》通过学习提示,安排了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不同。
《宇宙生命之谜》通过旁批呈现了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阅读这篇文章的思维过程,课后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交流如何根据阅读的目的展开阅读,在阅读中运用了哪些具体的方法;还提出了两个新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开展新的阅读活动,进一步体会什么是“有目的的阅读”。
《故宫博物院》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引导学生将在精读课文里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逐步实现自主“有目的地阅读”。
“交流平台”对如何根据阅读的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示学生要在今后的阅读中自觉养成“有目的地阅读”的习惯。
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一是写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二是写清楚它是怎样影响自己的看法和生活,并如何让生活变得美好的,把原因写具体。
从写作训练要素和内容看,与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和内容联系不明显,可以作为独立的任务目标来落实.二、单元学习目标综合考虑本单元读写训练意图和学生学习实际,单元学习目标可梳理如下:学生将知道:1.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的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人教(部编版)
1.教学重点
-诗词的朗读与感悟:《江南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诗词的朗读节奏、韵律,通过朗读感悟作者的情感。
-词汇的积累与应用: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如“莺歌燕舞”、“草长莺飞”等,并能正确运用到语境中。
-写作技巧的借鉴与运用:分析《春天的故事》等文章的写作特点,如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朗读感悟和写作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诗词意境的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词或文章中的春天描写,探讨其表达的情感和使用的修辞手法。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创作一段描写春天的文字。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诗词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春天描写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如果对任何内容有疑问,欢迎随时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语文园地三》这一单元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课堂上,我尽力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魅力,尝试让他们理解春天的美好。从学生的反应来看,他们对于诗词的朗读和感悟有一定的兴趣,但在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和写作技巧上,还有一定的难度。
我发现,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对春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而,如何在短时间内让他们掌握诗词的鉴赏方法和写作技巧,仍是一个挑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竹节人》教案+教学反思
《竹节人》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教学目标】1.通过预学反馈、合作学习,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与方法完成阅读任务,初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的意识。
2.通过交流分享、视频引入、朗读体悟,感受竹节人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预学单、课堂学习单;iPad(投屏)2.学生准备:课前制作的竹节人【教学过程】板块一:旧知回顾,选择阅读任务1.回顾任务先导课学习内容,引出课题。
2.呈现预学“最想带着哪个任务串门”调查统计,引出阅读任务一。
板块二:任务解析,明确阅读目的1.交流方法:要完成任务一,你打算怎么阅读这篇文章呢?预设: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需要阅读的内容,然后选择恰当的方法。
2.预学反馈:交流梳理内容学习单,交流比对梳理内容,修正预学。
板块三:任务驱动,展开阅读实践1.理解“指南”:生活中有见到过“指南”吗?引入生活中的“指南”类型,分析“指南”要素。
2.聚焦“制作”:从“材料”和“制作步骤”中选择一个角度,阅读相关语段,用喜欢的形式将材料或步骤梳理在卡纸上。
预设:结合学生呈现反馈评价,交流梳理方法,结合助读系统明确如何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3.聚焦“玩法”:照着完成《制作指南》的做法完成《玩法指南》。
预设:结合学生呈现反馈评价,进一步明确如何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4.聚焦“乐趣”(1)交流竹节人能够风靡作家童年的原因,并借助视频激发对竹节人的兴趣。
(2)任务驱动:从制作和玩法中选择一个角度,阅读相关语段,为竹节人代言。
(结合代言人星级评价标准评价)板块四:复盘反思,巩固阅读图式1.反思学程: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今天是怎么通过阅读来完成这两个任务的吗?2.迁移运用:那如果要带着最后一个任务去串门,又该怎么读呢?【教学反思】依托情境,任务驱动,支架赋能主讲:王存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六上的《竹节人》。
我们都知道,这个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同时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策略单元,这就意味着,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前面六年学过的所有的阅读方法,来达成自己的阅读目的。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精品教学设计(含习作 语文园地)
《竹节人》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分析第三单元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带着目的阅读,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本文处于本单元第一课。
通过本文的阅读,学生要学习:1.根据目的对阅读材料进行取舍,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的材料的干扰。
2.确定内容后,还要运用以前掌握的阅读策略,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达到阅读目的。
本文以回忆性的文笔描写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也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眷恋。
特别是通过孩童眼睛描述了老师也加入斗竹节人这一童年趣事,将斗竹节人的乐与趣推向了高潮,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儿时玩具带来的心灵快乐。
《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学生在完成这三个任务时,可以主要聚焦于文章的部分内容进行阅读,是学习聚焦阅读重点的良好范本。
同时,三个任务又是相互联系的。
学生要关注文章的整体性,前后关联,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从生活体验角度来看,《竹节人》这篇课文是作者对儿时的一个游戏的回忆,不但有对游戏工具的制作过程,还介绍了游戏的玩法,同时字里行间饱含着他对这种游戏的喜爱之情,更传达着他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生活在都市的00后的孩子们阅读本文会产生耳目一新的感受,虽然他们的玩具更新颖,更丰富,却很难产生这种淳朴的感受。
对妙趣纵横、诙谐幽默的文本语言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且,学生对传统玩具有一定认知,对玩具说明书比较了解,这些生活经验为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从阅读策略角度来看,学生通过前几册阅读策略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等阅读策略,并在长期的语文阅读实践中学会了批注、想象等多种阅读方法,这些都会成为本文阅读的基础,支撑学生选择运用不同策略进行阅读。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_____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设计
习作《让生活更美好》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教学目标】1.能围绕习作要求,补充题目,联系生活,选择合适的事例表达生活的美好。
2.通过试写评改和范例欣赏,学习运用“描写内心”“展开联想”等方法写出自己的美好情感。
3.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乐于表达出来。
【预学准备】完成“课前准备单”的小调查。
【教学过程】(一)展示“美好观点”,分享话题选材1.回顾单元情境,点拨发展“生活是一本大书”的情境认识。
2.联系“课前准备单”,交流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揭示课题。
3.阅读教材中的习作提示(“微笑、诚信、梦想、创意、运动、集邮、旅行、种花”),将提示中带给自己新的启发的的内容补充到自己的“课前准备单”中。
4.联系三个“小泡泡”的习作提示,再次聚焦“课前准备单”,确定选题,把题目补充完整。
5.初步分享自己的“美好观点”。
【设计意图:“让生活更美好”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
题目中,“生活”的概念很大,“美好”的感受很博。
话题的选择和确定,需要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从“最想分享”的角度展开捕捉。
依托教材“习作提示”的精准导向,将学生的美好观点相互启发,不断具象化,推动习作的表达情绪。
】(二)分享“美好事件”,捕捉美好镜头1.联系单元课文《竹节人》,呈现“课文内容导图”。
2.回顾整个过程,交流让自己感到美好的内容。
重点聚焦“发现老师玩竹节人”的镜头,在与“被老师没收”等前后内容关联、比照中感受这份美好的来之不易。
3.引出学生心中的美好事件,结合教材中的习作提示,展开小组交流。
4.学生分享心中的美好事件,捕捉事件中最美好的一个镜头。
【设计意图:通过联结课文《竹节人》,来感知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分享美好的表达样式,进而唤醒学生心中的美好事件,捕捉事件中的美好镜头。
同时,在“美好情节”的交流、分享中,可以对“有目的地阅读”单元阅读策略进行回应。
】(三)练写“美好片段”,点拨表达方法1.学生围绕自己确定的话题,从刚才交流的事件中,捕捉一个最美好的镜头,练写“美好片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仔细阅读课文第6-9自然段。思考:为了揭开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奥秘,作者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最后得出什么结论?
重要句式
1.“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存在生命的星球。”前一句是从理论上作出的猜测, “绝不是”,显得非常肯定,因为有充足的理由;后一句是目前的现实状况, “至今尚未找到",是因为人类认知能力有限、探索范围有限。
学生思考、交流。
(1)“一圈”“跺脚拍手,咋咋呼呼”说明了什么?
(玩竹节人真有趣,竹节人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2)这句话并没有直接写竹节人搏斗得多么激烈,但我们可以从围观者的表现看出来,这是什么写法?(侧面描写)
二、重点段落
1.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大声朗读1.2自然段,想想从这一部分里,知道了哪些信息?
2.“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至少”说明了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3.“这证明,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这句话很谨慎地下结论,说明地点只是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而且只是火星的“表面”没有生命存在,并没有说火星深处是否有生命存在。
我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第2—10自然段。把学生分成五组,每个小组围绕问题学习,看每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讲道理的?组内进行交流,小组间进行汇报。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教师班内指导,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自我分析文章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每一部分的指导都出示课件,为全体同学的分析提供范例,明确课文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运用什么说明方法讲的。
2.总结写作特色
(1)具有夸张色彩的语句,让文章生动有趣。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第三单元教案设计单元教学初探本单元的主题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它由三篇课文组成,分别是《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和《故宫博物院》。
它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本单元的重点有两个。
第一个是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每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训练点。
例如,《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要求学生按照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和为家人介绍景点,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学到的方法来有侧重点地阅读。
第二个重点是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每篇课文都有作者融入感情、表达看法的例子,我们也要研究这种写法。
内容教学要点9.竹节人本课介绍了竹节人的制作方法、竹节人带给人们的快乐和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的事实。
重点是明白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建议将学生分组,分别带着不同的任务去读课文,然后小组汇报。
10.宇宙生命之谜本课作者先介绍了一些天体知识,提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问题,然后讲出了人类生存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科学家在排除了好多行星之后,认为火星上可能有生命,但经过科学探索之后,这个可能也排除了。
本课重点是XXX探究不同的问题,要学会不同的阅读方法。
11*.XXX本课为了详细介绍XXX,共提供了四份材料。
这四份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故宫。
重点是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去完成两个不同的任务。
1)师先介绍一些生字,并让学生跟读、认读。
2)师让学生自己先阅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生词,并尝试理解故事大意。
三、深入阅读,探究文本。
1)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文本中的幽默诙谐和夸张色彩,并尝试找出相关的语言表现。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目标及《竹节人》精品教学设计
培训作业:第三单元教学目标及《竹节人》教学设计一、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人类文明的创造、宇宙生命的奥秘。
2、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和理性思考。
3、区分描述性语言和说明性语言,尝试感受三篇现代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代诗歌运用修辞表达丰富内容的手法。
二、本课教学目标及说明1、在同龄人的故事中,尝试体会亲手制作简单玩具的游戏给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2、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梳理行文思路。
3、理解文中的丰富语言形式与情感表达的统一,在语言中体会情感。
三、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1、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读懂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童年时期对于简易的物质带来的心灵快乐。
2、理解文中的语言表达的情感,在语言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
四、教学环节设计第一课时导语:同学们,你们在课余或者课间喜欢玩什么游戏?其中有没有你亲手制作的玩具?能不能介绍一种你亲手制作的玩具并且表达这个玩具带给你的快乐呢?设计意图:拉近与文章的距离,从同龄人的角度挖掘他们的生活内容。
1、朗读标题,引入文章内容问题:作者的标题是《竹节人》那么如果你是作者,会从哪些方面写这篇文章?预设:我会从什么是竹节人,怎么做竹节人,怎么玩竹节人写起。
2、那么我们一起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竹节人这篇文章的?请同学认真朗读,并且文章分为三个大的部分,并且做简单地概括。
预设:第一部分:(1-2段)概述我们当时迷上了竹节人。
第二部分(3-19段)写我们制作竹节人的过程和斗竹节人的乐趣。
第三部分(20-29段)写老师没收了竹节人,却也偷偷在玩竹节人的趣事。
3、阅读本文,你会在会心的微笑中感受游戏的快乐。
这种快乐和喜悦能否在你概括的故事内容中感受到?比如说在制作竹节人中,你能体会到作者的快乐吗?预设:在第3段中,作者将制作竹节人人的过程写得干脆利落,没有拖泥带水,这种说明性的语言是要表现玩具的简单,符合小朋友的特点。
在第4段、第5段中,鸡妈妈怪我总把包庇弄丢,而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作者用幽默、调侃、夸张的语言,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们把毛笔用来制作竹节人,并且充分利用破旧课桌的裂缝来玩竹节人,这是孩子们自得其乐,窃喜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要求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2.本单元重点:
(1)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训练点。
《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①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③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课文要求按照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①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②人类能否移居火星?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①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
②为家人介绍景点。
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学到的方法来有侧重点地阅读。
(2)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竹节人》一课,作者在描写玩竹节人和老师也在玩竹节人两段内容时,就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和对传统玩具的喜爱。
《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生命之谜的好奇心和科学家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
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写事物时融入感情。
《月光曲》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命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的思想。
3.学会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四. 说教法:
为了紧扣大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了尝试教学、变序教学等多种方法,利用多媒体软件,运用“以读代讲”“尝试练习”“点拨议论”的方法。
五. 说学法:
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
为此我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悟”“勾”等学法。
六. 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两个课时,为了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讲课伊始,我应用情景教学,多媒体出示贝多芬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
随后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伴随乐声简介贝多芬,让学生明确贝多芬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演奏。
人民对他十分爱戴和敬仰。
创设出浓郁的情景氛围,使学生进入情景,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暗示了课文的内容中心,引出课题。
(二)倡导合作学习,培养问题意识。
教学想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问是一点,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就在每事问。
”显而易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相当重要。
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初读悟文后,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影响。
让学生质疑提问,教师梳理学生懂或不懂的内容,以学定教。
这一步,体现了尝试教学法的“自练”;体现了学法“读”“议”“悟”。
(三)直奔文章重点,体会乐曲意境。
本篇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而文章并没有描写《月光曲》的琴声、节奏及旋律,而这一内容文章是通过皮鞋匠听音乐时的联想表现出来的,为此,我让学生勾画出皮鞋匠听音乐时联想的文字,合作学习,初步体会乐曲的三层变化,再用多媒体施放月色海天的图画,即“月亮升起,海面平静”“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月光照耀,风起浪涌”。
并配与月色海天图画相对映的《月光
曲》的三具乐段,即轻松舒缓的、渐强发展的、高昂激越的。
教师再用富于感情的语言朗读三层文字。
这样,以图画展现情景、以音乐渲染情景、以语言描绘情景的方法被有机的结合起来。
音乐、美术、语文三门学科成为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整体,深深地撼动了学生的心灵,从而突破了重点,并让学生分辨了事物和联想。
这一步,体现了学法“勾”和“议”。
(四)追溯作曲根源,了解人物心境。
如此美好的乐曲,贝多芬是在怎样的心境和激情中创造出来的呢?我让学生尝试自学后,出示插图,师生共同讨论得出贝多芬作曲的根源:夜深人静,听到琴声;走进茅屋,引起同情;遇见知音,非常激动;环境清幽,创作名曲。
让学生明白兄妹贫穷的现状与贝多芬憎恶社会的激情,使得贝多芬的心情在变化,而穷兄妹俩,特别是对爱音乐又懂音乐的盲姑娘的深切同情和对她求知若渴心理的理解,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感情基础,从而让学生体会了贝多芬的卓越才华,和她对劳动人民的关心、热爱。
(五)突破文章难点,解决“两境”统一。
为理解本课难点“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我让学生连贯全文,体会贝多芬散步时心里平静,正像第一乐段轻松舒缓,也如皮鞋匠听到音乐联想的第一层文字描写,当贝多芬听到琴声和兄妹的谈话十分感动,正象第二乐段节奏渐强发展,也如皮鞋匠联想的第
二层文字描写,当第一曲完了,盲姑娘认出贝多芬,贝多芬更加激动,正像第三乐段高昂激越,也如皮鞋匠联想的第三层文字描写,从而解决了文章难点“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六)释放情感欲望,强化朗读训练。
进入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已经充分意识到读书感悟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读书是课堂训练的主线。
为此,在教学中,我贯穿了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齐读、分读、品读、读句、读层等,通过读使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共鸣,受到启迪并释放了自己的情感,进一步体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七)重视想象能力,拓展创新意识。
在作业设计上,为了让学生化知为能,迁移应用,我出示文中联想的语段,并提问“这一幅美妙绝伦的月色海天图,兄妹俩真的看到了吗?”进而抓住“好像”“仿佛”引导学生进一步分辨事物和联想,并体会写作时应用联想的条件和好处。
之后出示两幅图画,并配以音乐,让学生领会美妙的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无限遐想,给我们带来美的熏陶和享受,从而丰富和提高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再让学生发挥想象,练习写作,力求读写结合,课外延伸。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旨在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