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4 系列写作案(四)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列写作案(四)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写作目标】
1.区分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不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2.掌握议论文里记叙的写作方法。
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确定以后,就得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去论证它。这就有一个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问题。“论”,是讲道理;“述”,就是记叙,是摆事实。在论证过程中,要善于把“论”和“述”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一、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不同
1.议论文中的记叙
议论文是通过直接说理、论述来阐明问题、表达思想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语言是概括性的语言。所谓概括,就是将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
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性,还表现在事实论据的叙述上。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要做到清楚而概括地叙述事实论据,首先要善于截取材料中能充分证明论点的部分,而舍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其次要学会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
议论文的记叙是为分析问题、论证观点服务的,强调概括性,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突显事实中与论点相关联的规律、本质。
2.记叙文中的记叙
在记叙文中,记叙是基础。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提供人、事、物的形态、状貌、性格、功能、事态的变化的画面,表现事物的完整性、具体性和形象的可感性,切忌用概念化的语言,要求提供生动的直观感受,让人如亲临其境,亲睹其事,通过感情的渠道,以事感人,以情动人。记叙文强调形象性,要求记叙细致入微、生动传神。
二、议论文中记叙事例的特点
1.定向取舍
根据论点的需要,对记叙的事例做定向限制,着重记叙符合论证需要的内容,突出某个侧面,而不是完整地、面面俱到地叙述事实。
2.高度概括
根据论证的需要,对涉及的事实,叙写时要高度概括。舍弃不必要的细节描写,只保留与论证观点有着密切关系的部分。
3.事例典型
事例要典型,有代表性,要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或规律性,这样,事例精练集中,就能起到以一当十,举一反三的作用,会大大增强文章的说理效果。而有的同学举身边发生的不太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因为典型性不强,削弱了表现力。
4.事例归类
记叙的事例要归类。事例不是多多益善,只要能达到论证的目的就行。有的同学一口气举了四五个事例,而且这四五个事例基本属于同一类型,这样论证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事例比较多,就要善于选择,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分析归类,同一类型的留下一个典型的即可,其他的大可删去。这样易于集中笔墨从不同方面来论证,使内容更紧凑,论述更深更透。有同学在写作《创造奇迹的品格》一文时,举了著名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事例,然后又举了一位年轻护士坚持自己主张终于成功劝说主治医生的事例,第三件是美国总统林肯的事例。文章主体部分由这三个事例构成。从时间上看,林肯应在马克·吐温的前边;从国别看,两个事例都是美国的;从叙述看,叙述过多,而分析论证不够,所以举例不太成功,这是应该引以为戒的。最好是古今中外分门别类,有选择性地举一些事例。这样涉及范围广,可信度更大,说服力也会更强。
三、议论文中记叙的具体方法
议论文写作中对记叙材料的处理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记叙的事例要与论点一致
对于议论文来说,材料是用来论证观点的,所以我们要依据观点去选取材料。记叙的事例要与论点一致,为论点服务,所以要保持材料和观点的一致性。如《谈骨气》一文,作者为了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列举了纵贯古今的三个事例:南宋文天祥被俘宁死不肯变节求荣;古代一个穷人宁愿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民主战士闻一多为了正义的事业宁可倒下也不屈服。这三则材料就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三方面充分而有力地论证了论点。我们有些同学在写作中对材料不加选择,盲目认为只要是名人事例,就有代表性,就有说服力。如有同学在论证“勤奋才能成才”这个观点时,竟举了爱迪生发明灯泡经过8 000多次实验才成功的例子。
2.对记叙的事例要辨别“真伪”
议论文中所记叙的事例,要辨别真伪。所谓“真”,就是指符合论点的事例;所谓“伪”,就是指不符合论点的事例。如有同学写议论文《骄者必败》时,引用了很多事例来证明论点。诸如赵括败于秦军,曹操败于赤壁之战,项羽自刎于乌江,巴黎公社失败,希特勒为苏联红军所败,等等。我们把这些事例仔细思考、鉴别一下,就会发现这些事例并不是都能说明“骄者必败”的论点的。历史上的项羽、曹操,他们都是由于骄傲,在某种场合下失败了,所以这些事例是符合论点的,是“真”的。但另外几则事例放在这里是不够妥当的。希特勒的失败,是由于他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是违背全世界人民利益的非正义战争,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并非由于骄傲。巴黎公社失败,是由于缺乏经验和外部敌人过于强大,也并非由于骄傲。而赵括这个“纸上谈兵”的人物,因为理论脱离实际,所以败给秦国,主要原因也不是骄傲。这些事例都不能用来证明“骄者必败”的论点,所以这些材料是“伪”的。“真”的事例,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不是有句话叫作“事实胜于雄辩”吗?而“伪”的事例,不但无助于突出论点,而且会出现自相矛盾、歪曲原意的不良作用。
3.根据论点的需要来确定记叙的角度
一个事例,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不同的论点。论点不同,材料叙述的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要写好议论文,必须运用好叙述,叙述的重点是定向转述。定向转述,不是把人物原来的经历和事件经过照抄照搬,而是服从议论需要的再创作。为了议论的需要,定向转述要选择恰当的角度或口径,转述有关的事件,为议论提供依据,使叙述的材料与论点保持一致。定向转述关键在定向上,同一则材料,服从于不同的议论观点就有不同的方向、角度的转述,就有不同的论证效果。
如《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段,原文是1 400多字的故事。为服从议论的需要,则有不同方向的转述。
先看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了证明《水浒传》故事发展的“前后勾联”“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特点,茅盾这样定向转述:
“要说比武了,却又不比,先吃酒,当真开始比武了,却又半真(洪教头方面)半假(林冲方面),于是柴进使银子叫解差开枷,又用大锭银作注,最后是真比,只百余字就结束了。”
只用了60来字就转述了这个比武的故事,抓住故事发展的三个波折点:不比、假比、真比,这样的定向转述有力地证明了“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观点。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为了论证“战略退却”是“为了保存实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的观点,也援引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故事。他是这样定向转述的:
“《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用了不足50个字定向转述了这个故事,紧扣“退让”,突出“退让”后的胜利,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