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献学

合集下载

论音乐文献学

论音乐文献学

论音乐文献学【摘要】音乐文献学是研究音乐文献的学科,包括音乐书籍、乐谱、档案等内容。

本文首先介绍了音乐文献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

接着探讨了音乐文献学的发展历史、研究方法以及在音乐学研究和音乐产业中的作用。

在文章提出了未来音乐文献学的发展方向,探讨了其对音乐领域的影响和重要性。

通过对音乐文献学的全面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音乐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价值,为音乐研究和推广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音乐文献学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为音乐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做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音乐文献学,定义,研究对象,意义,发展历史,研究方法,作用,应用,发展趋势,发展方向,影响,重要性1. 引言1.1 音乐文献学的定义音乐文献学是研究音乐文献的学科,其定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音乐文献学可以被理解为研究音乐史和音乐文化的学科,它主要关注音乐的历史演变、音乐作品的产生和传承等方面。

音乐文献学也可以被理解为研究音乐学术文献及相关资料的学科,包括音乐书籍、音乐手稿、音乐评论、音乐录音等。

音乐文献学旨在通过对音乐相关文献的研究,揭示音乐的历史、文化、艺术特征,以及音乐对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音乐文献学的定义相对较宽泛,它既包括对传统音乐史的研究,也包括对当代音乐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音乐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也正在逐渐扩大,涉及到更多不同形式的音乐资料和文献。

1.2 音乐文献学的研究对象音乐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包括音乐手稿、音乐出版物、音乐文献以及音乐史料等。

音乐手稿是指音乐家创作音乐时所写的原始乐谱,反映了音乐家的创作过程和风格特点。

音乐出版物是指通过印刷出版的音乐作品,包括音乐书籍、乐谱集、音乐学术期刊等。

音乐文献是指包含音乐相关知识和信息的文献,如音乐评论、音乐理论著作、音乐史书籍等。

音乐史料是指记录音乐发展史和音乐活动的各种历史资料,如音乐会记录、音乐家传记、音乐机构档案等。

通过对这些音乐文献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音乐的历史演变、音乐风格发展,以及音乐家的生平和作品特点,为音乐学研究和音乐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浅析中国音乐文献学校勘学、目录学的方法

浅析中国音乐文献学校勘学、目录学的方法

浅析中国音乐文献学校勘学、目录学的方法浅谈关于浅析中国音乐文献学校勘学、目录学的方法随着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和文献学研究的深入,中国音乐文献学校勘学、目录学已经成为音乐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校勘学、目录学的定义、学科内容、方法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音乐文献学校勘学、目录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校勘学的定义校勘学,是指根据文献的演变、流传和整理,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的学问,是一项重要的文献学研究方法,也是一项必要的后勤工作。

校勘学为历史学、文学、哲学、宗教学、音乐学等领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文献支援,帮助人们从多角度全面了解和认识历史、文化和社会状况。

而在音乐领域中,校勘学主要是指校勘音乐古籍和文献的过程。

音乐古籍是指音乐相关的古代书籍资料。

校勘音乐古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可以从古代书籍、文献中找到有关音乐的内容;其次可以将音乐古籍按时间和种类进行分类,并进行整理和比较;最后就是通过对音乐古籍的比较、补充和校勘,逐渐改进音乐史学和音乐教育,并加深人们对音乐文化的了解。

二、目录学的定义目录学是指对图书文献进行分类、标引、编制目录、撰写附注和书目以及形成相关规范和标准的科学。

通过目录学可以帮助读者查阅图书文献、查找相关资料,并为读者提供标准化服务,提高文献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在音乐领域中,目录学主要是指对音乐文献进行分类、标引和编写音乐目录等方式进行研究和整理,以便更好地开展后续研究工作。

三、校勘学与目录学的学科内容校勘学和目录学的学科内容相辅相成,有许多共通之处。

在音乐文献的研究中,校勘学和目录学的学科内容是相互结合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音乐文献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达到协同发力的效果。

校勘学和目录学的主要学科内容包括:1、校勘音乐古籍:校勘音乐古籍主要就是找出古籍中有关音乐的内容,包括音乐的历史、音乐理论、音乐表演等。

同时,还要进行音乐文献的比较、补充、整理和校勘,以便更好地了解音乐文化的发展和历史。

中国古代音乐文献的基本类型

中国古代音乐文献的基本类型

中国古代音乐文献的基本类型作者:郑俊晖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内容提要]中国古代音乐文献的基本类型大致包括二十六史中的乐志、律志和艺文志,《十通》中的音乐文献,会要会典中的音乐文献,类书中的音乐文献,音乐专著与篇章等,每一类都有其自身的文献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音乐文献学/文献种类中图分类号:J6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736(2011)04- 0099-4作为一个具有文献记载传统的民族,我们的先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汗牛充栋、浩如烟海般的音乐文献。

它们记录着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发展轨迹,其数量之巨,内容之丰富,为世界其他国家所罕见。

这就要求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使之兼顾历史的原貌和现实的使用。

目前学术界较多根据音乐文献的内容进行分类,如《中国音乐书谱志(增订本)》将中国古代音乐文献分为音乐理论和历史、歌曲音乐、舞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曲、宗教音乐和典礼音乐,综合等8大类。

其中大类之下设小目,如音乐理论和历史下设乐论、律吕,乐志和音乐典制、音乐家传记资料、西洋音乐理论、乐器考、纪事杂论等。

这种分类方法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但笔者近5年在执行主编《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的过程中,经常发现:历史文献编纂的内容总是和文献种类息息相关,若能在分类中兼顾文献内容和文献种类,使其互补互见、互为参校,则不无裨益。

笔者现据文献种类,将中国古代音乐文献的主要类型依次论述如下:一、二十六史中的乐志、律志和艺文志二十六史指清乾隆年间钦定的二十四部“正史”加上民国时期编修的《新元史》和《清史稿》。

这26部史书虽然都采用纪传体写作,但并不是所有的史书都具有完整的纪、传、志(书)、表。

兹统计其中的乐志、律(历)志、艺文志情况列表如下:表1二十六史中的乐志、律志和艺文志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其大多数编修者如司马迁、班固、沈约、欧阳修、万斯同等人博览群书,才识俱佳。

运用文献资料法进行音乐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进行音乐研究

根据音 乐文献是否公 开发表 ,我 们将 其分为公开发 表的文献和未 公开
献资料的查 阅 、积累和整理 分析 ,它
是思想研究领 域运用最 多的一种研究
方法 。
发 表的文献 ,这是 以音乐文献 的公 开
化程度 作为分类标 准的 。公开发 表的 音 乐文献 ,又有首次发表与转载之分 。
学者可以合理地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
和成功经验 ,启发研 究的灵感和思路 ,
在 进一步研 究中事半功倍 ;也可 以通
历史价值和 资料价值 的文字材料 。随 着人们记 录信息 的手段 和载体 的多样
化, “ 文献 ”被广 义地 解释为一切 用
过资料分析 ,明确前人 已经对哪 些音
乐领 域进行 了研究 ,取得 了哪 些研 究
的文献 资料 ,与普通文 献相 比 ,其 区
别在于音乐文献的的多样性。
视 频符号 、各种数字代码 等手段 。载 体 材料——是信 息内容存储 的依附体 和 传 播 的 媒 介体 ,经 历 了天 然 材 料
( 软泥板 、甲骨文 、竹、布等 ) 、人造
根据不 同的分类标准 ,我们把 音
关键词: 文献 资料法; 势与局限 ; 优 分类; 累; 积 环节 中图分类号 :- o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4 2 7 (0 9)4 05 - 3 J6 A 10 - 12 2 0 0 - 0 0 0
在今 天这个信息社 会 ,似乎 我们 所面临 、所 参与 的科学劳动的 “ 协作” 与 “ 用”在很 大程度 反映在对 科学 利
问题 :
其编制方式很多 ,常用 的有按 作者姓
氏笔划、按书名或论文题 目第一个字
的笔 划以及按内容涉及 的专业 与专题

初窥中国音乐文献学

初窥中国音乐文献学

1996年第 1期 )、《在文学研 究的边缘 》(《古典文 学知识))1997 得正确的结论 ”。而《文献 学概要》一书中说道 :“文献包含 着所
年第 3期 )、《中国音乐学史上 的“乐”“音”“声 ”三分》(《中国学 有 的历史 资料 ”“文 献学的研 究范 围涉及 了各式各样包罗古今
术 ))2001年 )这三篇论文 中 ,无一 不提及 了音乐 与文学 的渊源 的文献 ”。
一 部诗歌总集《诗经 》来说 ,它可歌可诵 ,是 音乐与文学相结合 了 。
的最好证 明。这是从其产生 的早期形 态来 看 ,然而 ,王小盾先
此时 ,我对 于“文献学 ”,尤其是 “中国音乐文献学 ”的 了解
生提 出,也可从另一角度——文学 的传播 方式 来看待音乐与 就更深一 层 了。所谓 “中国音 乐文献 学”,就字 面意思可 分为
2013一O1
文 艺 生 活 L1TERATuRE LIFE
声 乐 舞 蹈
初窥 中国音 乐文献学
卢 田
(湖南师范大学 ,湖 南 长 沙 410012)
摘 要:中国音 乐文献 学这 门学科 ,是帮助我 们有效地利 用文献学 的研 究方法来 学习和研 究音 乐文献 的学科 ,是 能够运 用更科 学的方法让音 乐典籍得以流传、延续的 学科。 关键词 :音 乐;文学;文献 学;中国音 乐史 中图分 类号 :J609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005—531 2(201 3)02—0097—02
究的边缘也更倾 向于音乐 。
计 了对 中国音乐文献学建设 的一个构想和规划 。而从这个构
就以王小盾先生 曾在《在文学研究 的边缘 》一文 中列举 的 想 中我们不难看 出 ,中国音 乐文献学是植 根于 中国传统文献

古代文献学中的音乐文献研究

古代文献学中的音乐文献研究

古代文献学中的音乐文献研究音乐是人类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而与音乐相关的文献也一直是古代文献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音乐文献研究不仅关注音乐的演奏技巧和乐曲形式,还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古代文献学中的音乐文献研究以其独特的方法和重要的学术价值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古代文献学中,音乐文献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各种古代音乐手稿、乐谱、音乐评论等。

这些文献记录了古代音乐的创作、演奏和传承,对于研究古代音乐的风格、形式和演奏技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例如,早期的音乐手稿中可以找到关于古代音乐的记谱法、音阶系统和节奏规律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理解古代音乐的演奏实践和风格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音乐文献的研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

首先,需要对文献进行分类和整理,以确定其历史时期和地域背景。

其次,可以通过对文献中提到的音乐家、作曲家和演奏家的研究,探讨他们的音乐创作思想和演奏技巧。

另外,还可以通过对文献中提及的乐器和演奏场所的研究,了解古代音乐的演奏环境和表演形式。

在音乐文献研究中,还需要注重对文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的评估。

由于古代文献在保存和传承的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到破坏或篡改,因此需要对文献的来源和传承路径进行深入研究。

另外,还需要与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联动,例如考古学、历史学和音乐学等,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论。

与此同时,现代技术的发展也为音乐文献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利用数字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可以对古代音乐手稿和乐谱进行扫描和重建,以恢复原始的音乐形式和演奏效果。

此外,还可以利用数据库和互联网等工具,对音乐文献进行分类和管理,以提供更方便和高效的研究手段。

综上所述,古代文献学中的音乐文献研究对于探索古代音乐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音乐文献的分类、整理和分析,可以揭示古代音乐的演奏实践、风格变化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现代技术的应用也为音乐文献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王小盾《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阅读札记

王小盾《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阅读札记

331文|张哲涵王小盾《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阅读札记读书是一种清福,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

五柳先生曾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当你枯燥烦闷、迷茫惆怅的时候,书也许就是你最好的伙伴,会帮你走出困境。

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

但若要细细道来,恐怕仍要费些工夫。

王小盾先生的《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1]一书对中国古代音乐文献学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基本特色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该书主要为针对初入学林的研究生而作,全书由正文七讲、附录四篇、和后记组成。

作者从自己成长出发、以教学经验和学生成长为例,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系列的理论指导。

王小盾先生所著《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中淋漓尽致的体现了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的治学态度,这也是最让我为之敬佩和学习的地方。

此书所涉及到的文史研究方法、工具书的利用以及域外汉文献的运用等等都无不体现了“业精于勤”这一严谨的治学态度。

书中通过崔宪、喻意志等人的事例练习阐述辑佚学、史料学、校勘学等文献学知识以及跨学科研究需要阅读、说明目录分类、考据学等文献学的本体等等问题,以规范文献学训练。

通过这一漫长的练习过程后,他们取得了一些成效:第一点是掌握了资料搜集、处理及规范;第二点是确立了原始典籍文献资料的重要性;第三点是将资料独立的学科,来完善音乐学这一学科。

对于工具书的利用,王小盾先生认为从事文献工作最便捷的途径就是掌握工具书,就好似盖楼房时应该先打好地基,准备材料就相当于打地基的工作,而这个工作则贯穿于整个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掌握方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的途径可以查阅资料文献,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所以在我们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身边的资源,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从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每一个学术问题的诞生都依附于一些新的资料基础,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需要不断拓宽领域研究,音乐当然也不例外。

书中涉及到亚洲各国的音乐史料这不仅呈现出域外汉文献自身的音乐特点,也反映了我国音乐这么多年来在各个国家的流变情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读王小盾《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有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读王小盾《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有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读王小盾《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有

马琴
【期刊名称】《北方音乐》
【年(卷),期】2015(0)6
【摘要】《初阶》是王小盾先生第一次探究音乐文献学的著作,其内容丰富,贴近学术研究,创设学术训练,为研究生的学习阶段提供一个蓝本。

作者以其独特新颖的视角,从自己成长出发、通过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学生成长为例,以崭新的写作思路为读者,勾勒出中国音乐文献学的独特价值。

不仅充分展示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开阔的视野、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而且体现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鲜明特色。

【总页数】3页(P198-200)
【作者】马琴
【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四川成都61002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教学有感 [J], 黄亦琴
2.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读《过程教育哲学:超越知识,拥有智慧》有感 [J], 李静
3.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读《过程教育哲学:超越知识,拥有智慧》有感 [J], 李静
4.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教学有感 [J], 黄亦琴;
5.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J], 卢业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代文献学对古代音乐的解读

古代文献学对古代音乐的解读

古代文献学对古代音乐的解读古代音乐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代文献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古代音乐的丰富信息。

本文将从古代文献学的角度,探讨古代音乐的演进与解读。

一、古代音乐的记载古代音乐的记载主要来自于殷周文献和古代音乐理论著作。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周代的《周礼》中记载了丰富的音乐信息,包括乐谱、音律、乐器和乐舞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古代音乐理论家如《乐经》的作者傅雷、《九论》的作者荀子等也通过他们的著作,对古代音乐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二、古代音乐的分类根据古代文献学的研究,古代音乐可以分为宫商角徵羽五声和徵宫商角羽徵宫商角羽九声两种不同的体系。

在古代音乐的演进中,这两种音乐体系先后出现,其中宫商角徵羽五声体系流行于商周时期,而徵宫商角羽九声体系则成为后世音乐的基础。

另外,古代音乐也可根据不同的用途进行分类,包括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等。

这些不同用途的音乐在古代社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信仰、宗教和社会习俗。

三、古代音乐的演奏方式古代文献学的研究还揭示了古代音乐的演奏方式。

据记载,古代音乐主要通过乐官的演奏来传达,他们使用各种各样的乐器,如筑、磬、簧、箫等。

这些乐器有特定的演奏方法和技巧,从而使音乐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在古代音乐的演奏过程中,乐曲的节奏和音律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古代音乐的节奏通过打击乐器的敲击力度和频率来表现,而音律则通过乐器的音高和音调来体现。

古代文献学研究也对音乐节奏和音律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使我们对古代音乐的演奏方式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

四、古代音乐的意义与影响通过古代文献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古代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古代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社会的纽带。

它在古代社会中起着调节人们情绪、沟通社会关系的重要作用。

古代音乐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特点和价值观念。

乐曲的内容和演奏方式,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情感表达和审美趣味。

论古典音乐文献学与现代音乐文献学的融合

论古典音乐文献学与现代音乐文献学的融合

论古典音乐文献学与现代音乐文献学的融合徐波当人类正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时,文献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高度重视。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全球经济的增长,如今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获取,而文献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获取知识手段和文献科学化有效利用。

一、关于“大文献学”据不完全统计,文献学的定义达20多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的有:王欣夫认为:文献学是一门对历史性材料进行整理与揭示的方法科学。

文献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目录、二是版本、三是校勘。

邱均平认为:文献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工作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文献情报资料的分布、结构、功能和文献管理及利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赵国璋、潘树广等认为: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的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献学可分为古典文献学和现代文献学。

古典文献学是以古籍的分类、编目、版本、校勘等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学科。

现代文献学侧重文献工作,运用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知识的组织和检索利用为基本任务,尚在发展与逐步完善之中。

本人在对“音乐文献检索”教学的实践中感悟到,文献学是以文献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无论是古典文献学,还是现代文献学,只要是与文献有关的研究、整理、归纳、搜集等,都属文献学。

古典文献学是现代文献学的基础,而现代文献学是古典文献学的发展。

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的交融可比作“大文献学”。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古籍,研究内容主要是考证古籍源流以及整理古籍的理论与方法。

现代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现代文献,研究内容主要是文献搜集、组织、传播、检索的理论与方法。

文献学又分为普通文献学和各类专业文献学。

普通文献学可看作“大文献学”,专业文献学就是各个不同学科的专科文献学,音乐专业即音乐文献学。

二、音乐文献学概述“文献”从古至今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2500多年前的孔子曾对其学生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浅析中国音乐文献学校勘学、目录学的方法

浅析中国音乐文献学校勘学、目录学的方法

浅析中国音乐文献学校勘学、目录学的方法一、引言中国音乐文献学是研究和整理中国古代音乐文献的学科,其核心内容包括音乐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出版等。

而音乐文献学的方法主要包括勘学和目录学。

本文将从面向的对象、研究的内容、方法的特点等方面对中国音乐文献学的勘学和目录学方法进行浅析。

二、中国音乐文献学的勘学方法中国音乐文献学的勘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对音乐文献的传世版本进行考订和校勘,以恢复和重现原始的音乐文献。

勘学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收集音乐文献收集音乐文献是勘学的基础任务。

中国音乐文献学家通过各种途径,如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收集音乐文献,包括古代音乐谱、音乐理论书籍和音乐历史文献等。

此外,对于已经散失或流传较少的音乐文献,还可以通过采访和调查等方式寻找。

2.整理音乐文献整理音乐文献是勘学的关键任务。

中国音乐文献学家将收集到的音乐文献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建立起完整的文献库。

在整理过程中,需要对文献的篇章序列、篇名、作者、撰者、版本、传世记录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整理,以便后续的研究和出版。

3.考订音乐文献考订音乐文献是勘学的核心任务。

通过对音乐文献的版本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文献的正确版本。

考订的主要内容包括纠正文献中的错误、明确文献中的模糊之处、补充文献的缺失之处等。

考订需要准确的理论知识和严谨的方法,以确保考订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校勘音乐文献校勘音乐文献是勘学的重要任务。

校勘是指对音乐文献的文字、注释、符号等进行校对和矫正。

通过校勘,可以修复音乐文献中的文字错误、补充缺失的信息、解释模糊的记谱法等,以确保音乐文献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三、中国音乐文献学的目录学方法中国音乐文献学的目录学方法主要是通过编纂音乐文献的目录,以方便研究者查阅和利用音乐文献。

目录学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编制音乐文献的目录编制音乐文献的目录是目录学的基本任务。

中国音乐文献学家按照一定的分类体系和编目规则,将音乐文献进行分类、组织和编制目录。

音乐文献学学习心得

音乐文献学学习心得

音乐文献学学习心得音乐欣赏是音乐文献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

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下面就针对新教材谈几点心得。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

所以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样既符合心理反映过程,也有利于欣赏教学。

二、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首先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

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首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

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表现作品的,因为音乐作品都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

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观众(听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对作品的感受都回有所不同。

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作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

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

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读后感

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读后感

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读后感
以前我对音乐文献学完全是两眼一抹黑,觉得这肯定是那种充满了高深莫测的学术理论,让人望而生畏的东西。

但是翻开这本书,发现作者就像一个亲切的导游,带着我一步步走进这个神秘的领域。

书里首先讲了音乐文献学的概念,用了好多通俗易懂的例子,就好像在说:“别被这个名字吓到,其实它就像我们找音乐宝藏的地图一样。

”它把音乐文献学的各个方面,像历史的脉络、文献的类型、收集整理的方法等等,都拆开来给我们看。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古代音乐文献的部分。

原来在古代就有这么多和音乐有关的记载,那些古老的乐谱、文人墨客对音乐的描述,就像是一扇扇通往古代音乐世界的大门。

我仿佛能看到古代的乐师们在宫廷或者民间演奏着那些美妙的曲子,而这些文献就是他们留下的“声音记忆”。

比如说讲古琴谱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那些看起来像天书一样的符号背后有着这么多讲究,每一个符号都是古人对音乐理解的结晶。

还有关于现代音乐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也让我大开眼界。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音乐文献也是五花八门,书里告诉我们怎么去筛选、甄别那些有用的信息,就像在音乐的海洋里捞珍珠一样。

不过呢,这本书也有一点点小“调皮”的地方。

有些概念讲得还是稍微有点绕,我得停下来琢磨琢磨才能明白。

但这也像是在探险路上遇到的小障碍,克服之后反而更有成就感。

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读后感

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读后感

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读后感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音乐文献学?这得多枯燥啊。

可没想到,它就像一个热情的导游,拉着我就闯进了一个充满惊喜的音乐世界。

书中先把音乐文献学这个概念像拆礼物一样,一层一层地展示在我面前。

原来音乐文献学不仅仅是关于音乐书籍、乐谱之类的简单整理,它就像是一个音乐的大管家,要把从古至今的音乐资料从各个角落里找出来,然后按照它们的特点、年代、风格等各种规则摆放得整整齐齐。

这就好比是把一群调皮捣蛋的小音符变成了纪律严明的小士兵,看起来特别带劲。

我特别喜欢书里讲中国古代音乐文献的部分。

感觉像是坐着时光机,一下子就穿越回了古代。

看着那些古老的乐谱,虽然一开始就像看天书一样,但慢慢跟着作者的讲解,就好像能听到古人在耳边轻轻弹奏着那些古老的曲调。

那些古文献里记录的不仅仅是音乐本身,还有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感和文化。

就像是在一个古老的音乐宝盒里,发现了古代人生活的小秘密,这种感觉太酷了。

在讲到音乐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的时候,我才发现这里面的学问可真不小。

就像侦探破案一样,要从各种各样的线索里找到有用的音乐信息。

而且每一个小细节都不能放过,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音符标记,都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音乐宝藏。

这让我觉得,搞音乐文献学的人就像是音乐世界里的考古学家,他们小心翼翼地挖掘着每一个音乐的遗迹,然后把它们拼接成一幅完整的音乐历史画卷。

不过呢,这本书也有点小“调皮”。

有些地方的理论讲得稍微有点深,就像突然遇到了一个小陡坡,得停下来仔细琢磨琢磨才能继续往前走。

但这也正好说明这本书有深度嘛,它可不是那种只在表面做做文章的书。

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读后感

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读后感

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读后感以前我对音乐文献学的概念就像雾里看花,模模糊糊的。

感觉它像是一个神秘的阁楼,堆满了古老又珍贵的音乐宝藏,但不知道怎么打开那扇门去一探究竟。

这本书就像是一把贴心的钥匙,轻轻地一转,那扇门就开了。

书里讲的内容特别丰富。

从最基础的音乐文献学是啥,到怎么去找那些藏在各个角落里的音乐文献资料,就像是一个贴心的导游,把音乐知识的地图在你面前慢慢展开。

比如说,讲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时,我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的途径,就像寻宝有无数条神秘的小道一样。

以前我以为找音乐资料不就是去图书馆随便翻翻嘛,读了才知道,还有那么多数据库、古籍库之类的地方可以挖掘,这简直就是打开了一扇通往音乐知识宝库的新大门。

而且这本书在介绍那些复杂的概念和知识的时候,就像一个温和的老师,不会给你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它用特别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解释那些看起来很深奥的东西。

就好比把音乐文献学比作一个大拼图,一块一块地告诉你每个部分是什么,怎么组合起来才是完整的画面。

在了解中国音乐文献学的过程中,我还发现这简直是一个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

通过这些文献,就像是坐上了时光机,可以看到古代的音乐是什么样子的,那些古老的乐谱就像神秘的代码,记录着古人的音乐智慧。

这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只了解现代流行音乐的“小菜鸟”,而是能和古人在音乐上对话的“小知音”了呢。

不过呢,这本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有些地方可能是因为内容太多了,感觉像是在赶火车,匆匆忙忙地就把一些知识点带过了。

对于我这种想把每个细节都搞清楚的人来说,就有点小遗憾。

但总体上来说,瑕不掩瑜嘛。

读完这本书,我就像被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看音乐的角度都不一样了。

我开始对那些古老的音乐文献充满了好奇,想去深入挖掘一下,看看还能发现什么音乐的“小秘密”。

它让我觉得音乐不仅仅是耳朵听到的旋律,背后还有这么深厚的文献知识支撑着,就像一棵大树,旋律是枝叶,而文献知识就是深深扎根的树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文献;音乐文献是指记录人类音乐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音乐文献学:音乐文献学是音乐学研究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由文献学和音乐学相互交叉渗透而派生出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音乐文献学是运用普通文献学理论和方法,以音乐文献和音乐文献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揭示其形态演变、社会流传和整理利用特殊规律,并为音乐活动提供文献信息保障的一门专科文献学(郭小林/2008)。

目录学:具体来说,它包括学术研究的目录学和如何编制古籍目录的目录学.版本学;是研究版本的特征和差异,鉴别其真伪优劣,辨明其产生与发展的学问。

校勘学:是研究和总结校勘规律的一门学科,它除对文献材料发生错误的规律进行总结外,还对校勘的作用、方法、据以校勘的资料、校勘者应具备的条件、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等进行探索,是在长期校勘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学科。

四部分类法:四分法也叫四部分类法,始创于郑默、荀勖。

荀勖《中经新簿》四分法:甲:六艺、小学。

乙:古诸子、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

丙: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

丁:诗赋、图赞、汲冢书。

十通:《十通》是十部典章制度通史书的通称。

唐杜佑《通典》、《续通典》、《清朝通典》(《皇朝通典》)。

宋郑樵《通志》、《续通志》、《清朝通志》(《皇朝通志》)。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清朝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

十二律:中国古代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12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以上奇数各律称¡°律¡±,偶数各律称¡°吕¡±,合称¡°六律六吕¡±。

十二律有时称为¡°正律¡±,乃对其半律(高八度各律)与倍律(低八度各律)而言。

《礼记·乐记》;礼记》亦称《小戴礼记》,简称《记》,它是先秦至汉初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西汉戴圣编撰,凡四十九篇。

《乐记》为《礼记》中的一篇,一说为战国初公孙尼子作,一说为西汉河间献王刘德作,原有二十三篇,今存十一篇,是我国古代最重要、最系统的音乐论著。

内容涉及音乐的本源、特征、美感、社会功用,以及乐与礼的关系、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古乐与新声的关系等方面,是先秦音乐思想的总结与发展。

《吕氏春秋·古乐》:《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吕不韦及其门客共同编写,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计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

《音初》是《吕氏春秋·季夏纪》中的一篇,内容主要是关于音乐起源的论说。

《古乐》是《吕氏春秋·仲夏纪》中的一篇,记载关于远古音乐的传说。

《琴操》:《琴操》二卷,东汉蔡邕所撰。

《琴操》是现存最早解说琴曲作品的专著,原书已佚,今仅存辑本。

内容包括歌诗五首、九引、十二操和河间杂歌二十多首。

书中对每首作品的有关故事内容都作了介绍,带有浓厚的民间传奇的色彩,内容与正史记载不同,所以被视为汇集许多民间传说而成。

书中作品绝大多数都是先秦的题材,只有二、三首为西汉题材,大多附有歌辞,反映了早期作品的特点。

《乐府杂录》:《乐府杂录》一卷,唐段安节撰。

书中首列唐9部乐,次列歌、舞、俳优3条,然后是乐器14条,乐曲13条,其中大多是有关音乐源流方面的考证,也兼谈一些演奏者的姓氏和轶事,最后为唐乐律宫调《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

《乐府杂录》较完整地收录了有关唐代礼乐制度、音乐、舞蹈、百戏的专门资料,书中所记唐玄宗以后乐部、歌舞、杂戏、乐器、乐曲、乐律宫调以及一些演奏者的姓名和轶事,涉及大量俗乐,为研究唐代乐舞提供了的重要资料。

《琴史》:《琴史》六卷,北宋朱长文撰。

《琴史》是现存最早的七弦琴史专著,全书分两部分,前五卷按时代顺序收录了156位与琴相关的人物事迹,有所评论和考辨;末卷为琴艺的专题论述,分11篇,其中前几篇多论律吕制度,后几篇综论史事,颇有精辟之论。

《琴史》是研究古代七弦琴史的重要著作,作者将历代散见的有关史料首次进行了汇集和整理,凡经史百家,稗官小说,莫不旁搜博取,并对有关史料的真伪提出了自己见解,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乐书》:《乐书》是中国历史上较早出现的一部音乐百科著作,北宋陈旸撰。

全书共200卷,第一部分为《训义》共95卷,主要摘录《礼记》、《周礼》、《仪礼》、《诗经》、《尚书》、《春秋》、《周易》、《孝经》、《论语》、《孟子》等10种经书中有关音乐的章节,逐条逐句加以解释。

第二部分为《乐图论》105卷,论述十二律、五声、八音、历代乐章、乐舞、杂乐、百戏等,对前代和宋代的雅乐、俗乐、胡乐及乐器,均有较详尽的说明,并附插图540 幅。

该书篇章有1124条之多,渊博宏大,对当时的古今中外音乐资料几乎无所不包,尤其可贵的是包括了许多民间及外来音乐资料。

《闲情偶寄》:《闲情偶寄》是我国最早的系统的戏曲论著。

明末清初李渔撰。

《闲情偶寄》六卷,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8部,其中词曲论述艺术创作,演习和声容论述舞台艺术。

其余内容较为驳杂,包括饮食、营造、园林建筑等。

涉及戏曲理论的只有《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故后人裁篇别出,辑为《李笠翁曲话》《乐律全书》:《乐律全书》 47卷,中国明代有关乐舞律历的百科性质的专著,明代朱载堉撰。

《乐律全书》由《律学新说》、《乐学新说》、《算学新说》、《历学新说》、《律吕精义》等15种著作汇刊而成。

其中《律吕精义》内外两篇,阐述乐律新法密率,在理论上解决了历代在旋宫问题上存在的矛盾,是音乐史上最早用等比级数音律系统阐明十二平均律的科学巨著。

《古今图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原纂,蒋廷锡等重新编校。

全书共10000卷,目录40卷,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是清朝康熙、雍正时期编辑的大型类书,前后历时28年,共分6编32典。

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

《中国音乐书谱志》:二、简答题古文献目录的通用体制包括哪些内容?书名。

完整意义上的书名,包括书名、作者、篇(卷)数、成书的时间、地点等内容,它是关于一本图书的基本要素的说明。

解题。

又称提要、叙录、书录等,它是揭示某一图书的主要内容、写作动机、作者生平等内容. 小序。

是指对某一类图书的主旨和特点进行归纳。

鉴别古籍版本的方法主要有哪些?鉴定古书,首先应注意其封面与牌记. 通过书名的冠词,有时可直接知道该书的写作年代, 验牌记, 读序、跋, 考刻工, 查避讳, 看版式, 辨字体, 看纸墨, 对别本, 查著录.,古文献中常见的错讹类型有哪几种字形相近致误; 音读致误; 不明词义而误; 总之,从讹文从产生的原因来看,大致有形近而误、音同音近致误、不明词义而误、一字误为二字、二字误为一字等多种情况,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因形近而误。

古籍校勘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关于校勘书籍的方法,清人叶德辉提出“死校”与“活校”二法必须熟读全书内容,陈垣先生在《元典章校补释例》中,提出了新的校勘四法:1、本校法最好能烂熟于胸,这样才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对校法,就是将一部书的不同版本进行对读,发现差异和错误就标示出来。

对校法自汉代刘向校书就开始了; 陈垣先生认为,¡°他校法者,以他书校本书。

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

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

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

理校法,就是推理的校勘,是校勘的补充方法。

学者当发现文献中的确存在着错误,没有足够的旁证资料可供比勘时,就不得不采用推理的方法来加以改正。

学者使用理校法,主要是从语言、体例、史实三个方面着手的。

什么是会要、会典?二者有何区别?会要、会典是古代政书的一类,属于断代的典章制度史。

会要与会典的区别:①一般私人纂修者,多称¡°会要¡±;官方所修者,多称¡°会典¡±。

②会要往往以类别分编,注重史实;会典多以职官制度为纲,侧重于制度法令。

什么是类书?它有何特点和功用?①类书是辑录古籍里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类或按韵编排,以供人们查考用的工具书。

类书实际上是古代百科全书,博采群书,资料丰富,内容广阔,分类编辑,因此得名. 第一,内容上广采博收,包罗宏富。

第二,编排上主要以类相从。

第三,具有资料汇编的性质②可以校勘考证古籍。

古籍在传抄、翻刻中常出错,而类书是摘录古书文句或篇章,其摘录的年代较早,故可用来校勘古籍。

③辑录佚书。

古籍在历代流传中,散失惨重,类书保存了不少散失古书的佚文。

现存唐宋时期的类书主要有哪些?唐代官修类书有三部,即欧阳洵等奉敕撰《艺文类聚》,许敬宗等奉敕撰《文馆词林》,徐坚奉敕撰《初学记》。

私撰的有二部:虞世南撰《北堂书抄》,白居易撰《白氏六帖》。

宋朝,官修类书三部,即李昉等人编撰的《太平御览》,王钦若、杨亿修撰《册府元龟》、李昉主编《太平广记》。

私撰类书有王应麟编《玉海》、吴淑的《事类赋》,高承的《事物纪原》等。

《汉书·艺文志》音乐文献编目的特点是什么?《汉书.艺文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目录文献,其中六艺略之乐类、诗赋略之歌诗类对西汉时期的音乐文献有较为集中的记述,为后人解汉代音乐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宋书·乐志》的音乐文献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宋书.乐志》效法《汉书.礼乐志》重史事的体例,以时代先后为顺序,记述了从黄帝到南朝刘宋时期的重要音乐史事,尤其详于三国两晋时期音乐史事记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②《宋书.乐志》首创在乐志中记录杂曲、杂乐舞及乐器八音的来源和流变,开创了分类记述音乐史实的体例,影响深远现代多媒体音乐文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①音乐报刊大量增加,所刊专业性学术论文几乎涉及传统音乐研究和现代音乐研究的各个领域,且数量逐年递增。

②音乐著作数量空前增加,涉及范围十分广阔,有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音乐考古学、音乐社会学、音乐心理学、宗教音乐等。

③重视乐谱的搜集整理,大型集成著作不断发展。

④各类音乐译著、音乐辞典、音乐工具书多达千余种,数量大幅度增长。

⑤音乐文献目录著作进一步发展。

⑥磁质、光质类音乐文献空前增长,出版了各种难以数计的磁带录音资料、光盘音响资料。

⑦与音乐有关的网络信息发展迅猛,数据库检索迅速、方便,主要有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CDMD)、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CPCD)、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CCND)、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CYBD)等。

阶段性特点:各种学术论文和音乐著作空前增多,涉及领域广阔,二者皆趋向于专门化、综合化、边缘化发展,出现了许多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音乐心理学、音乐考古学、音乐文献学等新型论著,磁质、光质文献大量增加,实现了由¡°静态文献¡±向¡°动态文献¡±转变,网络数据库和网上音乐资源突飞猛进,逐渐成为人们学习和研究音乐、检索和利用音乐资料的主要信息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