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考地理复习提纲_全精品文档10页
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天体系统的级别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3、地球的特殊性: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的星球,其原因是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 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应2、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3、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辐射是大气环流、地表某些物质运动等赖以发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源泉 ②太阳辐射的能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5、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活动周期为11年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地球气候:黑子的数量变化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 ②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 ③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和两极的极光 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2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
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
(加减) 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min 。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 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不偏。
5、黄赤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自转或公转)运动。
地理高考考前复习提纲
地理高考考前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理计算题1)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必须是北半球)2)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3)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4)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5)日期界线有两条:①时间界线:地方时0时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②空间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③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6)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7)地球自转速度计算:任意纬线上线速度Vф=V赤道c osф=1670cosф km/h ;8)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A. 概念:①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锐角);②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B. 日影朝向与太阳光线方向(太阳方位)相反,影长与太阳高度呈反比,影长=h×ctga(h为物体高度,a为太阳高度)。
C. 太阳方位问题:①若直射点在某地以南,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位;②若直射点在某地以北,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位。
③太阳直射的地方,正午太阳位于天顶。
D. 日出方位问题:①春秋分日,各地均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② 3.21-9.23,各地均东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③9.23-次年3.21,各地均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
高考地理复习笔记提纲实用版
必修Ⅰ自然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天体系统:2.地球的普遍性: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3.八大行星:(类地)水.金.地.火(巨)木.土(远日)天王.海王4.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条件: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电磁波、能量集中在可见光、波长(紫外<可见<红外)2.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①动植物生长②生物化学能③大气运动④水循环⑤能源3.太阳辐射的分布:(全球)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我国)总体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特例:青藏高原、四川盆地)4.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①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②地形→大气削弱作用③天气→大气削弱作用+日照时数△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光照)强的原因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②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差,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③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差,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日照时间长△四川盆地太阳辐射(光照)弱的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多,阴天雾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少5.太阳大气层:(内)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外)↑↑↑↑6.太阳活动类型: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7.太阳活动标志:黑子、耀斑(周期:11年)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年降水量)←太阳黑子②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信←耀斑③“磁暴”←耀斑、太阳风④极光(高纬夜晚)←太阳风三、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1.自转轴:地轴2.方向:自西向东(俯视—北逆南顺)3.周期:恒星日(真正)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时4.速度:①角速度:两极点为0,其余全球各地相等(15°/h)②线速度:从赤道(最大)向两极(最小)递减0°:1670km/h; 60°:837km/h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5.地球自转→昼夜交替现象(晨线:按自转方向越过:由夜’到昼’)(昏线:按自转方向越过:由昼’到夜’)地球不透明、不发光→昼夜现象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6.水平运动物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南左北右,赤道不偏7.地方时计算:①步骤:NO.1定时差(相差15°为1小时,相差1°为4分钟)NO.2计算:东加西减②特殊地点地方时:昼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0时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18时8.区时计算:步骤:NO.1定时区:所在经度除以15(余数小于7.5舍去,大于7.5则+1)NO.2定时差:时区同减异加NO.3计算:东加西减9.日期的变更:①日界线:0时经线和国际日界线(大致180°)②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③向东越过0时经线→日期加一天;向西越过日期减一天④0时经线向东到国际日界线为新的一天,其余为旧的一天四、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1.公转方向:自西向东(自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2.公转速度:近日点:1月初,速度较快远日点:7月初,速度较慢3.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夹角:23°26′4.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5.昼夜长短变化:①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哪一半球,哪一半球处于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②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太阳直射点向南回归线移动,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③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昼长最长,南半球最短,北极圈及以北极昼;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长最短,南半球最长,南极圈及以南极昼;6.正午太阳高度角(地方时12时)变化:①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②夏至日:北回归线及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南半球正’最小冬至日:南回归线及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北半球正’最小③计算:∠A=90°-纬度差(当地纬度与直射点)7.五带的划分与四季形成:四季变化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①确定房屋朝向②确定当地纬度③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长短: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反之越长方向:日影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NO.1正午时刻:考虑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关系(正南或正北);NO.2 考虑季节:春秋分,正东升,正西落;北半球夏半年,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北半球冬半年,太阳东南升,西南落;④确定楼距:纬度越高,楼距越大计算:L=h/tanH⑤太阳能热水器倾角:∠a+∠h=90°五、地球的圈层结构1.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纵波:速度较快,固+液)(横波:速度较慢,固)2.内部圈层划分:①地壳:莫霍面以上,平均厚17km,陆>洋②地幔: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固态;分上下地幔,上地幔上部为软流层,熔融;软流层以上(上地幔顶部)+地壳=岩石圈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分内外核;外核液态,内核固态3.外部圈层:①大气圈②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③水圈:由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组成,连续而不规则④生物圈:大气圈下部,岩石圈上部,水圈全部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一、地壳物质循环1.岩石:2.岩石种类:①岩浆岩(火成岩):花岗岩(侵入)、玄武岩(喷出)②沉积岩:风化碎屑→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种类)石灰岩、页岩、砂砾岩(层理结构,有化石)↓↓↓③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花岗岩3.地壳物质循环:A:岩浆上升(或侵入)冷却凝固B: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C:变质作用 D:重熔再生二、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板块运动)、岩浆活动、地震2.板块运动: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E:非洲板块 F: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陆)生长边界:红海、大洋中脊消亡边界:其余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①大陆板块内部张裂:裂谷②海洋板块内部张裂:海岭③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褶皱山脉、高原④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碰撞挤压:海岸山脉、海沟、岛弧(海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本高考地理笔记总结了高中地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大部分内容,简明扼要,图文并茂,适合考生们进行复习,总字数达17000余字,现展示前6页内容,有需要完整版本的同学,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索取:★淘宝网搜索商品关键词【高考地理笔记电子版】可以搜到,发货地点为珠海的一元商品即是,拍下并留下邮箱我们将于当天之内发送到您的邮箱,仅需1RMB。
地理高考总复习提纲
地理高考总复习提纲复习提纲将高考考试重点以知识点形式清晰表现出来。
下面是店铺为您带来的地理高考总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高考总复习提纲: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1.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充足的水分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
(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活动类型:黑子---光球层,耀斑和日珥---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太阳风→极光3.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自西向东,恒星日(23时56分4秒),各地相等15°/小时(两极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平均1°/日。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
(3)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
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4)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5)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递减,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6)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更替在中纬度地区明显。
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
春秋两季是过渡季节。
4.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莫霍界面平均约17km)---地幔---(古登堡界面2900km)----地核纵波(P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较快横波(S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较慢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
高考地理考前复习提纲
地理高考考前复习提纲1)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2)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3)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4) 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 5) 日期界线有两条:① 时间界线:即地方时0时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 ② 空间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 规定 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 ③ 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 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6)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7)地球自转速度计算:任意纬线上线速度V ф=V 赤道*cos ф=1670*cos ф km/h ; 8)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A. 概念:① 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锐角); ② 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B. 日影朝向与太阳光线方向(太阳方位)相反,影长与太阳高度呈反比。
C. 太阳方位问题:① 若直射点在某地以南,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位; ② 若直射点在某地以北,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位。
③ 太阳直射的地方,正午太阳位于天顶。
D. 日出方位问题:①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② 3.21-9.23,全球各地均东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③ 9.23-次年3.21,全球各地均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
(完整版)高中地理知识提纲总结,推荐文档
第 6 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
思维导图
2.理解气旋、反气旋的气流运动 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识记锋面气旋的特点,并学会 在等压线图上准确判读。
名师解读
第 7 讲 水循环与河流特征
思维导图
1.能利用水循环示意图,判断水循环 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2.能阅读河流的补给类型图,说出河流的 补给来源和补给特点,并分析原因。
2.理解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对地表 形态的影响。
3.掌握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
第 2 讲 地球表面形态
思维导图
名师解读
第 3 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思维导图
1.能说出大气的受热过程,并理 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对地 面的保温作用。
2.能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大 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及风向的判断。
3.阐述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 球的影响。
第 3 讲 地球与地球的运动特征
名师解读
思维导图
1.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及应用。
2.学会利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 判断方向、计算球面距离及时差等。
3.识记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速度等基本规律。
4.识记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
周期和速度。 5.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影响。
3.根据不同水体的水位关系,判断河流水、 湖泊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并判断
季节及洪水期、枯水期。
名师解读
第 8 讲 洋 流
思维导图
1.识记洋流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并记忆洋流的成因和分布。
3.能根据洋流模式图或局部大洋图, 分析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能分析 洋流对局部地区的气候、海洋生物、
航行和海洋污染的影响。
3.明确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 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一、自然地理部分。
1. 地球的宇宙环境。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地球的普通性(在太阳系中,与其他行星相比,质量、体积等方面的相似性)和特殊性(存在生命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及其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等);太阳活动(黑子、耀斑等)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等)。
2. 地球的圈层结构。
-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的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各圈层的特点。
例如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厚度不均;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等。
-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组成和特点。
大气圈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等)。
3. 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例如,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越明显。
- 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进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产生空气的水平运动),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4. 大气运动。
- 气压带和风带:三圈环流的形成(假设地球表面均匀,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和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的分布、成因和季节移动规律。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高中地理必背基础知识点提纲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高中地理必背基础知识点提纲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o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o平均半径:约 6371 千米。
o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
2.地球仪o地轴: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
o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分别是北极和南极。
3.经线和纬线o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o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4.经度和纬度o经度:以本初子午线 0°经线)为基准,向东向西各分 180°,向东为东经,用“E”表示;向西为西经,用“W”表示。
o纬度:以赤道为基准,向南向北各分 90°,向北为北纬,用“N”表示;向南为南纬,用“S”表示。
5.地图三要素o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o方向:一般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o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和文字说明。
6.等高线地形图o等高线: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o等高线的特点: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 陡崖处除外)。
o地形部位: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二、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系统o层次: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o太阳系:由太阳、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
2.太阳o主要成分:氢和氦。
o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o太阳活动:包括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对地球的气候、电离层和磁场等产生影响。
3.地球o普通性:在太阳系中,地球在体积、质量、密度等方面与其他行星相似。
o特殊性:存在生命,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合呼吸的大气。
高考地理地图考点复习提纲:等高线
1.与等高线相关的几个概念
(1)示坡线:
在等高线图上如果画着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叫示坡线,它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2)几条特殊的等高线与地貌
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平原地形; 5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和缓——丘陵地形; 5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高原地形
2、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问题的计算
相对高度=绝对高度之差即H相=H甲-H乙
有关陡崖的高度计算
陡崖顶部和底部绝对高度(海拔)的计算:假设重叠于某陡崖处的等高线中,值为y,最小值为x,等高距为h。
则:x-h<底部绝对高度(海拔)≤x y≤顶部绝对高度(海拔)
陡崖处相对高度的计算:假设重叠于某陡崖处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h。
则:(n-1)²h≤相对高度<(n+1)²h
判断坡度大小:
同幅图: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不同幅图: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高考人教版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必背
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中国13亿人口(2005/1/6)。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1.3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理解]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高考地理复习提纲
一、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4、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与提纲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与提纲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似于椭圆体的球体。
在赤道上,地球的直径为大约12756km,而在两极之间的直径只有约12713km,这意味着地球是稍扁球形的。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公里,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公里。
(3) 地球的结构:包括地球的核心、地幔和地壳。
地壳包括大洲和海洋地壳,海拔高度在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是地球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 自转:地球围绕自身轴的旋转运动,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
(2) 公转: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公转周期为365.24天。
3. 地球的地理坐标和经纬度(1) 地理坐标:地理坐标是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的位置坐标,由纬度和经度组成。
(2) 经纬度:地球表面的位置可以用这两组数值来定位,经度是指东西方向上的角度,纬度是指南北方向上的角度。
4. 地球的地形和地貌特征(1) 地形特征:包括平原、高原、山地、盆地和丘陵等。
(2) 地貌特征:包括河流、湖泊、海洋、沙漠、冰川、火山等。
5. 地球的气候带与自然带(1) 气候带:根据不同的纬度和气候条件,地球表面可以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
(2) 自然带:根据植被类型和地理条件不同,地球可以分为高山带、森林带、草原带、沙漠带和冰川带等。
6. 地图的特点和分类(1) 地图的特点:地图是地球表面的一种简化模型,用于表示地理位置、地形和分布情况。
(2) 地图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用途和表达方式,地图可以分为地形图、交通图、气候图、经济图和资源分布图等。
二、人口与城市1. 人口与人口分布(1) 人口数量和增长:人口数量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总数,人口增长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
(2) 人口分布:人口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情况,通常会受到地形、气候、资源和交通等因素的影响。
2. 人口迁移与流动(1) 人口迁移: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国家向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移动的现象。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复习提纲 地理笔记 52页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目录第1讲《地球》 2——5页第2讲《地图》 6——6页第3讲《地球上的大气》 7——16页第4讲《地球上的水》17——20页第5讲《地表形态的塑造》 21——23页第6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4——26页第7讲《关于季节的知识专题》 27——28页第8讲《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28——32页第9讲《农业》 32——36页第10讲《工业》 36——40页第11讲《交通》 40——42页第12讲《人口》 42——44页第13讲《城市》44——46页第14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46——48页第15讲《区域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48——52页第16讲《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52——53页文件:word文件,可编辑页数:52页价格:12元第1讲《地球》1、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1)微观: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2)宏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地球的普通性: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动特征而言,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所以又是特殊的: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太阳的光照条件稳定。
⑤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
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
简而言之,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氢核不断聚变为氦核能。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如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知识点第一单元宇宙环境一、人类知识的宇宙(一)人类观测到的宇宙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日心说”、星系、光年2.宇宙:天地万物的总称,由各种物质组成,处在不断运动和发展之中3.天体系统天体概念: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形成:运动着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成层次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恒星世界太阳系地月系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河外星系(二)宇宙中的地球1.日地距离:1.496亿千米2.地球的普通性:(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质量、体积、平均密度、运动特征介于九大行星之间地球的特殊性:拥有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物3.地球上拥有生命的条件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距离适宜→适宜的温度(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为15℃)体积质量适中→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大洋形成、孕育生命二、太阳、月球与地球关系(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概况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氢、氦表面温度6000K2.太阳辐射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反应式4H高温高压He+能量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向地球输送能量,维持地表温度②促进地球环境的形成和变化③太阳辐射能是人类生活、生产的能源(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概念:太阳表面大气的变化主要类型黑子(强弱标志)耀斑(最激烈显示)平均周期:11年2.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讯(三)月相及其变化1.月相概念: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2.成因:①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能反射太阳光②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不断变化3.变化规律: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4.意义:计量时间的尺度。
农历月:以月相变化周期为基础。
星期:以半月望两弦四相为单元三、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宇宙探测的发展1.卫星探测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7年10月,原苏联成果:发现磁层和宇宙射线,测量许多行星表面的理化性质2.载人航天探测3.意义: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影响和改善着人们的社会生活4.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神舟”五号发射升空(二)开发宇宙空间资源特点:辽阔、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开发利用:收集有关地球的各种信息,在卫星上进行科学实验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月岩中含有丰富的矿产和地球上没有的能源3He(三)保护宇宙环境1.空间垃圾的来源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意外或有意义爆炸产生的碎片航天员扔出飞船舱的垃圾2.空间垃圾产生的危害:造成航天器损坏3.措施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进其他轨道用航天飞机把损坏的卫星带回地球四、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一)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活动2.特点: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3.方向:自西向东从地轴北端或北极上空观察: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地轴南端或南极上空观察:顺时针方向旋转4.周期恒星日:真正周期(地球自转360°)时间23时56分4秒太阳日:昼夜交替周期(地球自转360°59′)时间24小时,通常所说的一天5.速度角速度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角度规律两极点为O其他各地相同,即15°/小时或1°/4分钟线速度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纬线弧长规律两极点为O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二)地球的公转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3.轨道概念:地球公转的路线又称黄道形状:近似正圆的椭圆影响:太阳位于其中焦点之一1月初为近日点7月初为远日点4.周期恒星年概念:地球公转一周360°的周期时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概念:太阳回归运动的周期时间:365日5时48分46秒5.速度角速度:平均1°/日,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线速度:平均30km/秒,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自转→赤道平面公转→黄道平面→黄赤交角(目前为23°26′)→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归线之间的周年变化→回归年五、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一)昼夜交替1.昼夜的产生: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半个球面2.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晨线昏线3.太阳高度: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昼半球大于0°夜半球小于0°晨昏线上等于0°4.意义: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不大,生命有机体得以生存和发展(二)地方时1.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15°/小时2.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3.区时: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4.特别的计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半区时(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转偏向力偏转规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应用:长江三角洲的发育,沉积左岸(北岸),冲刷右岸(南岸)六、地球运动的地球意义(二)(一)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太阳直射点:地表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太阳高度为90°2.回归运动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规律: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周期:1回归年,时间365日5时48分46秒影响:使地表获得的辐射能具有回归年的变化(二)昼夜长短的变化1.春分—秋分(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2.秋分—次年春分(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随纬度变化同一时刻:由直射点向南北两方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春秋二分: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递减2.随季节变化同一地点: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最小南北回归线之间:当太阳直射某地时,该地太阳高度最大为90度,每年直射两次。
(四)四季和五带的划分1.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划分:我国传统:以四立为四季起点西方:以二分二至日为四季起点气候四季: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意义:对生产、生活、有指示、预告作用2.五带的划分依据:太阳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界线:回归线和极圈五带: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第二单元大气环境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1.干洁空气氮(占78%)是地球上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占21%)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含量少),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含量少),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2.水汽、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而变化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大气平稳(利于飞机高空飞行)3.高层大气气压低,空气密度小在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一)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消弱作用吸收作用:有选择性水汽、CO2吸收红外线O3吸收紫外线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厚反射作用强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光易被散射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保温: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3.意义减少了气温日较差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二)全球热量平衡就整个地球多年平均状况来看:地球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热量相等人类活动(矿物燃料燃烧、毁林)→热量失衡→全球变暖三、大气的运动(一)能量来源:太阳辐射(二)原因:根本原因:太阳对各纬度加热不均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三)大气运动的方式:垂直运动:气流上升或下沉水平运动:风(四)运动基本类型1.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概念:由于空气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形成原因:冷热不均引起气流上升或下沉运动,并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城市风:市区上空流向郊区,郊区近地面流向市区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只要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方向: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近地面风: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大气的风: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四、全球性大气环流(一)概念:具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作用①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水热交换②促进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③是形成天气和气候的基础(二)三圈环流1.组成: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表现:在近地表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2.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1月:向南移7月:向北移(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北半球气压呈块状分布1月亚洲大陆北太平洋北大西洋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7月亚洲低压夏成夷高压亚速尔高压2。
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四)季风环流东亚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向: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南亚季风成因: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主要原因)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向: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五、常见的天气系统(一)锋面系统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水平范围,几百米到几千米2.分类冷锋快行冷锋:狂风暴雨、大风沙暴慢行冷锋:多产生连续性降水使气温降低,气压升高(过境后)暖锋:可形成连续性降水,过境后使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准静止锋: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如江淮准静止锋)(二)气旋和反气旋系统1.气旋:①气压状况:低气压②中心气流:上升③水平气流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2.反气旋:①气压状况:高气压②中心气流:下沉③水平气流北半球顺时针辐散南半球逆时针辐散六、气候的形成和变化(一)气候1.概念:某一地区在多年内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2.气候形成因子:①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②下垫面状况: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③大气环流具有双重性质调整全球热量和水量的分布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④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影响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改变大气成分,导致气候变化CO2→温室气体氟氯烃→破坏臭氧层酸性气体→酸雨(二)气候类型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2.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不同纬度地带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一纬度地带海陆分布不同地势高低不同洋流影响3.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回归线与30°之间:常年干旱少雨大陆西岸亚热带:冬雨夏干温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大陆东岸亚热带温带季风影响,夏雨为主大陆内部降水较少两极地区以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稀少(三)气候变化地质时期:出现过三次大冰期历史时期:经历过四次温暖和四次寒冷期十九世纪以来:气候有变暖趋势七、气候资源(一)气候资源的特点1.与其他自然资源相同的特点为人类活动供原料、能源开发需依靠技术资金的投入2.与其他自然资源不同的特点①普遍存在性②具有数值特征③较大的变率(二)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1.气候资源与农业不同温度带积温不同,耕作制度、作物种类不同干湿状况不同,植被、农业类型不同2.气候资源与建筑日照与街道方位: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风与城市规划:居民区处在盛行风向上风向,工业区处在下风向3.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铁路设计、航空机场的布局4.气候资源的旅游价值:哈尔滨→冰雕,松花江沿岸—雾淞八、气象灾害及其防御(一)气象灾害概念: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