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
高考语文专项训练05 诗歌鉴赏之炼字专题(解析版)
![高考语文专项训练05 诗歌鉴赏之炼字专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e49110998fcc22bdd10dc5.png)
诗歌鉴赏矫正卷05 炼字专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除夜(其二)姚合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①方去疫,酒色已迎春。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②。
[注]:①傩声:驱傩仪式中驱逐疫鬼的呼号之声。
②最后人:指最后一个饮酒的人。
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荆楚岁时记》载:“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
……进屠苏酒……凡饮酒次第,从小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表达对除夕的不舍,“殷勤”表现出情感的深切,“逡巡”则写出时间的快速流逝。
B.“烛尽”“鸡鸣”交待了时间,表明诗人彻夜守岁,留恋中饱含对万象更新的期待。
C.颈联写众人举行驱傩仪式、准备屠苏酒,以辞旧迎新的喜庆反衬诗人自己的落寞。
D.末句用疑问句引起读者注意,其实这里“谁”的答案是很明确的,那就是诗人自己。
2.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B2.诗眼是“惜”字。
理由:①留恋除夜:通过“此夜逡巡”的描写,表达了对除夜匆匆流逝的留恋不舍;②珍惜时光:通过“烛尽”“鸡鸣”等环境描写,表现新旧年的交替,侧面表达对时光流逝的不舍;③叹惜年老:通过对正月初一饮酒场景的想象,含蓄表达自己年岁渐老的伤感。
【解析】1.B项,“彻夜守岁”无法读出,诗人只是客观陈述新旧交替的事实,并没有期待万象更新的心情。
故选B。
2.本题考查古代诗歌鉴赏中炼字的能力。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推敲,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要想解答此类题型,就得将诗中的词放在原诗句中进行分析,达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和传达的信息。
本诗描述的除夕夜中的感受。
首联“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意为心中对这一年中的最后一夜依依不舍,除夕之夜也如老朋友一般徘徊不愿离去。
古典诗词中的炼字题型
![古典诗词中的炼字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aed54a1231126edb6f1a10f8.png)
古典诗词中的炼字题型一炼字类题型提问方式1.简析“X”字的双重意蕴。
2.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对词中“XXXXX”句中的“X”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二解题技巧㈠找字两点定位1. 炼字位置:()2. 炼字词性:()①炼数量词“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无题》李商隐“五十弦”、“一弦”、“一柱”都是些没有诗意的数量词,在本诗中,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
②炼形容词“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剪梅》蒋捷。
“红”、“绿”,形作动。
通过对樱桃变红、芭蕉变绿的动态描写,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③炼动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溅”、“惊”,明媚的春天,鸟语花香,看花,花却使泪流,看鸟,鸟却使心惊。
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之情。
④炼虚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与”和“共”两个虚词将四个意象串联起来,点出了悠远绵长的意境。
㈡解字四点答题1.写手法。
有了就写,没有省略。
2. 释字义。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3.描景象。
有画面,描景象;没画面,析内容。
4. 点情感。
㈢真题训练:例1:(2008年全国卷一)《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问题: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解题过程]:1.找字。
2 解字。
(字手景情)①写手法。
无②释字义。
“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③描景象。
鹭鸟静栖沙滩,飞鸿翱翔空中,构成了江边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④点情感。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练:炼字(必备知识+典题示例+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练:炼字(必备知识+典题示例+对点训练+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2d4c6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0b.png)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练:炼字(必备知识+典题示例+对点训练+答案解析)【必备知识】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
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抓住关键字词(诗眼、句眼),炼字析句;二是品析语言风格。
纵观近年来高考诗歌语言鉴赏这一考点的命题可以看出,该知识点的命题主要有如下特点:(1)语言鉴赏类命题主要指向“炼字”与“炼句”这两个层面;而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这一考点逐渐淡出简答题,而在多选题中涉及;(2)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这一考点主要采用简答题型,采用客观题型(选择题型)考查较为常见。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
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过的字,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或几个字)炼得好而意境全出。
一般说来,炼字往往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赏析时不能把所“炼”的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把它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1)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
如杜牧的《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风”就用多个名词罗列了水村、山峦、酒旗、风几个意象,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
(2)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
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
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个诗句,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
专题04 古诗词语言鉴赏之炼字-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解析版)
![专题04 古诗词语言鉴赏之炼字-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828fd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88.png)
专题04 古诗词语言鉴赏之炼字(解析版)【考点穿透】诗歌鉴赏中“炼字”题型的答题步骤和技巧一、“炼字”题常见问题类型1.诗中某个字用得好(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简要分析它好在哪里。
2.某一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说出你的理由。
3.本诗中的某字,在其他的版本中作某字,你认为哪一个好,为什么?4.赏析本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者分析某字的表达效果。
二、答题技巧在进行炼字题的解答中,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让我们赏析的这个字是哪一类型。
在高考题目中,常见的炼字的类型有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
(一)动词动词是在炼字题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
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
一些动词有着一词多用或者是活用的情况,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意境。
所以在炼动词的时候不仅要强调用的准确,还应该强调用的巧妙。
比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作者用一个“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的热烈,甚至能够让人联想到花丛中的蝶蝶飞舞的热闹景象,完美地将春天这种生机盎然的景象展现出来。
(二)形容词在古诗词中,少不了对各种景物进行描写,诗人在描写的时候就需要运用一些形容词来将抽象的景物具体化形象化。
比如:“玉阶空伫立,速鸟归飞急。
”其中“空”字表达白白地、孤独地意思。
一个空字将诗人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和惆怅表现出来,使主题更加鲜明。
另一种情况是,形容词也可以活用作动词,比如:“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其中“红”和“绿”本是形容词,但是在本诗中被用作动词,既能够表示鲜明的色彩,又能够体现出一个动态的过程。
(三)数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能够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早梅》)中“一枝”原作“数枝”,何以最后改作“一枝”呢?因为题为“早梅”,言“数枝”不如“一枝”准确,更能体现节令之早,突出诗人对“凌寒独自开”的早梅的喜爱之情。
(四)叠词在古诗中诗人运用叠词一方面强调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增加古诗的韵律,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中考古诗词赏析专题一:炼字
![中考古诗词赏析专题一:炼字](https://img.taocdn.com/s3/m/134b8e2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c.png)
炼字题型答题模式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有表现手法时点出。 描绘了某景象(姿态、神态、) 作用 2 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 全词的上片写景,“ ”一字统领下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边境环境 的特点。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试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2分)
上下句照应:词性,文意,手法. 音韵方面:声调响亮,上联尾字仄声. 艺术手法:正侧面描写,化静为动,联想想象,拟人等. 意境:境界全出;改变了意境. 内容:更好地传达出主旨.
炼字类题目答题规律:
看是否运用了手法,如果有要点出来, 并且要分析这种手法带来的效果。 对字本身要进行解释,作适当的描述。 这个字的使用有无营造出一种氛围。 这个字的使用有利于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
真题体悟,走进中考
抓住切入点,找准题规律
中考古诗词赏析 ——炼字
学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标
从炼字的角度鉴赏诗歌语言。
添加标题
找准炼字的角度。
添加标题
掌握炼字题的答题模式。
添加标题
炼字题的设问形式:
.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或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答案:“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意思对即可。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炼字训练题+课件29张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炼字训练题+课件29张](https://img.taocdn.com/s3/m/dc78452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4.png)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的意思是: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 流入广袤荒原。从炼字角度考虑:一“随”字,化静为动, 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 这句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 趋向来。后句著一“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 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力透纸 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 蓬勃朝气。
【答案】①形容词使用自然。两个"白”字,在色彩上分外渲染出月光之皎 洁,云天之渺茫,露珠之晶莹,江水之明净,"空” 字,在气氛上令人感到古城之空旷,古城之夜特别静寂,无相知之人自然 孤寂。②动词使用神奇。"摇”,城是不会“摇”的,但“凉风发”,水摇, 影摇,仿佛城也摇起来,化静为动,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异趣横 生:“滴",月亮是不会“滴”露珠的,但“独上高楼”,凝神仰望秋月皎 洁如洗,好像露珠是从月亮下滴下似的,突出了露珠将滴欲滴的动态感。
解析: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 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 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 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 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 使人久久难于平静……本题考查诗歌炼字。微风中,亭边柳条、 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 我离去。 “系”字采用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 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 离去的深情,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黄莺在这即将分离的 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 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表达出对此地的留
08古诗词鉴赏之”炼字“-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与练(江苏通用)(原卷版)
![08古诗词鉴赏之”炼字“-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与练(江苏通用)(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6f37f65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2.png)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与练(江苏专用)08古诗词鉴赏之“炼字”(原卷版)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标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查重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题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命题趋势】.. (2)【备考策略】 (3) (2)考点1:从词性入手 (2)考点2:从描写对象入手 (4)考点3:从表现手法入手 (4)考点4:从表达效果入手 (5)考点5:从结构作用入手 (5)考点6:从文化知识入手 (5)考点7:从文学常识入手 (6)考点8:从联想想象入手 (6)考点9:从词语意义入手 (6)考点10:从情感入手 (7) (7)一、炼字题答题步骤 (7)二、炼字题答题格式 (7) (8)【课标要求】古人写诗,特别讲求字词的锤炼,即“炼字”。
炼字是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一种方法。
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从而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考查重点】对古诗词语言评析的要求是“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会赏析其语言,如从遣词、用句、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作者炼字达意的技巧”、“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的比较中,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品味其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古诗鉴赏炼字题专题练习附答案
![古诗鉴赏炼字题专题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7eb13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1.png)
古诗鉴赏炼字题专题练习附答案为了让大家充分地做好高考备考,以更好的状态迎接高考,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炼字题专题练习附答案,希望可以对大家的高考语文备考有所帮助。
古诗鉴赏炼字题专题练习1: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湘门①陶弼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②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①碧湘门,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
②行(hánɡ):行列。
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属于炼字类题目。
“地卑”即地势低,“沉”,使动用法,使……沉没。
“沉”的主语是“江势”,宾语是“山”。
这样,锤炼得好的字就是“沉”字无疑了。
“沉”写出了水势之大,同时使景物具有动感。
解答本题,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沉”字好。
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
“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词武衍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注】。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解析:本题考查炼字及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
宫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特殊命题,专门描写后妃、宫女的生活。
写宫词的多是男人。
虽然他们不会有机会进宫体验生活,但是他们善于想象,想象那个三千粉黛而真正男人只有一个的后宫生活。
所有宫词表现的都是同一主题:争宠和失宠。
由于得宠的人也害怕失宠,最终也难免失宠,所以失宠女人的凄凉和寂寞就成了一代代诗人反复表现的主题。
第二句中表达最为传神的自然是“锁”字,故而为诗眼,宫女们被锁在宫内,年华逝去,无法出门。
三、四句中落红的自由与宫女们的不自由形成对比,反衬出宫女们的可悲、可怜。
古诗鉴赏“炼字”类训练题精选
![古诗鉴赏“炼字”类训练题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0e4353310912a21614792933.png)
古诗鉴赏“炼字”类训练题精选1、(2010年湖南)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4分)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有人说“都”、“惊”两字,准确生动,具有丰富的情感内蕴,请赏析之。
(2分)3、宿石邑山中(唐)韩翃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意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赏析“飞”字的妙处。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
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6分)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7.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阑:阻隔;阻拦。
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古诗歌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古诗歌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5a79c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34.png)
古诗歌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炼字题专项训练答案一、奉和思黯自题南庄见示兼呈梦得白居易谢家别墅最新奇,山展屏风花夹篱。
晓月渐沉桥脚底,晨光初照屋梁时。
台头有酒莺呼客,水面无尘风洗池。
除却吟诗两闲客,此中情状更谁知?1、诗中“山展屏风”之“展”字好在哪里?展:①实际情形是山形绵延广阔。
(析:合景物特点)②化静为静,体现出为了迎接客人,山似乎也展示出自己美丽的一面表示热烈欢迎。
(析:合人物感情,通过手法来把感情表现出来)2、“风洗池”中的“洗”有何妙处?“洗”字,①写出了风微微,水澄澄的样子。
②把风写得有了人的情趣,也懂迎客之道。
二、化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1、“侵”字换成“映”“照”表达效果有何不同?①侵:逐渐渐染的意思,实际情形是作者在夕阳的余晖下还家;(合景物特点)。
②用“侵”化静为动,云光山色也都获得了生命。
它们追逐着诗人的足迹嬉戏,有了人的情感,似要留人山中。
(合人物感情,生动)2、全诗是围绕诗中的哪两个字来写的?围绕“还家”来写的,“日落风起”,是说在山中浏览得久了,要回家;而山中的美景又让人留恋,让诗人不舍,不想还家。
三、捣练子令李煜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1、“空”字在诗中有何好处?空,既是指空间上的空荡荡(合景物特点);又是指作者处在巨大建筑群落中的一个小天井,本身就带有一种压抑感和冷落感。
寂寥空虚,百无聊赖(合人物心情)。
2、联系我们课本中学过的《秋兴》中的诗句,说说“断续寒砧断续风”的意思。
那木杵捶击石砧的咚咚声被阵阵悲凉的秋风荡来,时轻时重,时断时续,(合景物特点)无止无休更加深了主人公的孤寂感,也有思念远方人的意思。
这与杜甫《秋兴》中的“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一样,也是表达思念远人之意思,以及孤独之意。
(合人物心情)四、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诗歌鉴赏专题——炼字类型试题练习及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炼字类型试题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1adb0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6.png)
诗歌鉴赏专题——炼字类型试题练习及答案诗歌鉴赏专题——炼字答题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步_________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释含义、明手法)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效果)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_________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炼句专项练习(附详细答案)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炼句专项练习(附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57b0c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f.png)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炼句专项练习(附详细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春远①杜甫肃肃②花絮晚,菲菲③红素轻。
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④。
【注】①此诗是永泰元年春杜甫在浣花溪作。
②肃肃:花落的声音。
③菲菲:花落的样子。
④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描写了暮春之景,体现出诗人的忧国思乡、感时伤己的情怀。
B.首联运用叠词“肃肃…'菲菲”,音律谐调,渲染了内心的感受,与”飘飘何所似”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数有”表现了关中战乱的频繁,而”何曾”则表明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过,从而表达出诗人乱中求静的心意。
D.后两联写春日感怀。
时局动荡不安,故乡尚有军营,欲归而不得,只能寓居在偏僻之地。
16.此诗颔联被后人盛赞,鸟雀、柴荆都是寻常之景,却写出了独特意蕴。
请结合具体词语赏析该联写景的独特之处。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①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注】①“旄(máo)头“是二十八宿中的昴星,古人认为它主胡人兴衰。
15.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两句连用“轮台城”一词,造成连贯的语势,烘托出围绕此城的战时气氛。
B.三至六句写敌军大举进犯且来势迅疾,渲染出两军对垒、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
C.本诗末四句之前皆两句转韵,节奏短促;末四句一韵而下,传递出奏捷的轻快。
D.本诗既表达送别时对友人的担忧与不舍,也表达出英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16.“四边伐鼓雪海涌……沙口石冻马蹄脱”六句内涵丰富,请简要赏析。
中考真题古诗词曲鉴赏专项练习——炼字
![中考真题古诗词曲鉴赏专项练习——炼字](https://img.taocdn.com/s3/m/3500c31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4.png)
中考真题古诗词曲鉴赏专项练习——炼字1.(2020黔东南州)“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次北固山下》2.(2018青海)有人评论颔联中“正”字用得好,试从炼字的角度分析其妙处。
《次北固山下》3.(2018孝感)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次北固山下》4.(2020龙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句中“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望岳》5. (2019广元)颔联中的“钟”和“割”用得好,请任选一字,简要赏析。
《望岳》6. (2019湘潭)请赏析“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字。
《春望》7. (2017湘潭)品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8. (2017遵义)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9. (2017吉林)“千骑卷平冈”中“卷”字有何妙处?《江城子·密州出猎》10. (2017百色)如果把“古道西风瘦马”中“瘦马”改为“骏马”好不好,为什么?《天净沙·秋思》1.“生”和“入”都采用了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述自然的时序更替中,景中含情,景中寓理,给人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
2.“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风正”,帆才能够“悬”。
“正”字“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用“船行驶得很平稳”这种小景来传达出更加开阔的“江风的和缓”的大景。
3.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人化。
4.会当:终当,终要。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5.“钟”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
“割”字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高考古诗“炼字”题型练习附答案
![高考古诗“炼字”题型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ace70e580216fc700afd64.png)
高考古诗“炼字”题型练习(附答案)高考古诗“炼字”题型练习(附答案)“炼字”题型练习一、角度阐释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王安石)、“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张先)、“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宋祁)。
一个“绿”字写出了春之盎然,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二、常用解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人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语言特色。
三、【例】(2009.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解析】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
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
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
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四、(200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
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五、(2010.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诗词鉴赏:诗歌中的炼字(含解析)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诗词鉴赏:诗歌中的炼字(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97cb9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a.png)
诗词鉴赏:诗歌中的炼字(共18题)一、复合题(共18题)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 诗歌前两句,通过与对比,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2) 赏析“却疑春色在邻家”中“疑”字的表达效果。
2.古代大诗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
(1) 《春望》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2) 《雁门太守行》首联“压”字好在哪里?3.欣赏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下列各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 下面对这首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诗题中“杜少府”是指著名诗人杜甫。
B.首联中的“城阙”指唐都城长安,这里指送别的地点。
C.“同是宦游人”一句点出两人在处境和情感上的相通之处。
D.尾联作者劝慰友人不要在离别时像小儿女般哭泣。
(2) 请分析“风烟望五津”中“望”字的作用。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两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本诗中“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对其加以赏析。
(2) 用自己的话描绘“齐鲁青未了”这一画面。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以下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至塞上》首联中的“单车”说明此次出使随从非常少B.《使至塞上》颈联中的“孤烟”指烽烟,“长河”指长江。
C.《黄鹤楼》中诗人满怀伓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炼字型题型练习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炼字型题型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6357159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e3.png)
古诗词鉴赏分析:炼字型题型1.提问方式:⑴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⑵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⑶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⑷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⑸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⑹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⑺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⑻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⑼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2.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
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数词、虚词。
3.答题步骤:⑴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⑵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⑶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2025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
![2025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https://img.taocdn.com/s3/m/86f8454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c.png)
答案展示:
“横”,横浮的意思。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加湍急。郊野渡口,行人无 多,此刻更其无人,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横在涧中,自在浮 泊,悠然漠然。“横 ”准确地写出了空空的渡船自如自在,恬然悠悠的形 象特征,从而以这种清幽自在的场景,较好地表现了诗人恬淡的胸襟。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请简析“五岭 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腾”“走”二字的妙处。
的前提
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选用人才的慨叹
语言特点句 表达技能句 行文结构句
倒装,有错位之美;对仗,有整饬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美
早生华发。”全为倒装句,按现代汉语语法顺序,应调
整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莫道不销魂,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 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靖康”之变后,宋室南迁,定居临安一带(今浙江杭州),部分 士人不忘故国,时发感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开头运用征鸿和归燕进行比兴,表达了词人郁结在胸中的思乡之情。 B.“一春”是指词人对故乡的怀念从春分、春社,直到寒食,经历了整个 春天。
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要看出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秋日菊花喻人消瘦,暗示
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
出相思之苦,耐人寻味
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首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 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 秋瑟瑟。”用于开篇,交代时间、地点,点明季节特征, 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 渲染出一种悲凉气氛,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蹊径,尤 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b494ded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11.png)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一)一)阅读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诗,完成第7题。
(6分)枝间新绿一重重,XXX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7.(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答案:A2)XXX《木兰花》中有“XXX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分)答案:《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中的“闹”表达的是花开的欢快和热闹,而《木兰花》中的“闹”则表达的是春意盎然的喜庆气氛。
3)请说出作者写作本诗的意图。
(2分)答案:本诗的意图是借描写海棠花的美丽和欢快,来表达对青年一代的期望和关怀。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9题。
一)城东早春 XXXXXX在新春,XXX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6.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
(3分)答案: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城东早春的自然景色,其中“清”字的妙用在于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出春天的清新和明媚。
三)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4分)渡荆门送别XXX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答案:这句诗描绘了荆门附近的山和江,山势高耸,与平野相接,江水奔腾,进入了荒芜的流域。
这里的景象给人一种辽阔、荒凉的感觉,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离愁别绪。
②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答案:该诗尾联中的“送”字妙在表达了别离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旅途的期望。
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8-19题。
(4分)偶题 XXX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炼字(练习与答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炼字(练习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5df561a300a6c30c229fb6.png)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炼字(练习与答案)【考点解读】诗歌作品的语言——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感情、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考点精解:鉴赏诗歌字词意义时,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推敲:1.从表情达意的角度。
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
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类试题的解题步骤为:第一步,牢记语言风格的种类,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第二步,结合诗歌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诗歌的语言风格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现了诗(词)人怎样的情感。
【技巧点拨】考准确理解古代诗歌中字词的意思,掌握炼字炼词技巧,应关注“两把握,四要点”。
“两把握”指:1.从字词的表面义和语境义入手,把握字词的含意。
无论是炼字还是炼词,首先要把握字词的具体意义,除了把握字词的表面义外,还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把握其语境义。
2.从使用的手法入手,把握句子的特色。
分析关键字词所在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把握句子的语言特色。
“四要点”指:1.交代字或词的具体意思。
2.给出字词所使用的手法。
归纳字词使用的手法可以从描写景物的手法入手,比如从嗅觉、听觉、视觉或动静、虚实、远近、明暗等角度分析景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如比拟、比喻、夸张、借代等。
3.写出字词描摹的景物特征。
4.写出表达的思想情感。
具体的答题模板:字(词)的意思+使用的手法+描述的画面(营造的氛围)+表达的情感。
【经典例题】一、(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题目: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3分)【答案】“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步骤一) 。
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步骤二) ,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步骤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古诗词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
(一)阅读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诗,完成第7题。
(6分)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小注: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与世无争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
(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宋祁《木兰花》中有“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分)
(3)请说出作者写作本诗的意图。
(2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9题。
(一)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6.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
(3分)
(三)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4分)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5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8-19题。
(4分)
偶题
朱熹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
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
这里指山。
③底处:何处。
18.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
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
(2分)(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
(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
(3分)
7.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题。
(2分)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2分) 我选:
赏析:
(七)阅读古诗《次北固山下》,完成10—11题。
(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风正”,。
(2分)
11.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2分)
(八)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
(6分)
村夜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9.(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3分)
(2)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3分)
(九)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0.“斜”现读xié,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为:。
(2分)
1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3分)
12.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
(2分)
7.(1)B(2)“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不仅形容红杏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
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对春光的珍惜
之情。
“且教桃李闹春风”的“闹”描写了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
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的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
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3)赞扬海棠的
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暗示、告诫自己的晚辈要稳重
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已内心的纯洁。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分析与鉴赏。
(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描写的是初
春的景色。
A项描写;的是冬季.B项描写的春季,c项描写的是夏季,D项描
写的是秋季。
(2)在《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中,诗人写桃李是为了衬托未开
的海棠,而不是出于对桃李的赞美,所以两诗的情感不同。
(3)从诗的标题《同
儿辈赋未开海棠》可以知道,此诗是写给儿辈看的,希望儿辈同海棠一样“爱
惜芳心”。
城东早春答案:6. 答案: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喜爱);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爱,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
所以环境也很清幽。
评分:共3分。
前一问1分,后一问2分。
意思对即可。
渡荆门送别李白
答案:10.(4分)①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能清楚地描绘景象,语言通顺得2分)
②“送”字直接点题(扣题),(1分)“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1分)
偶题朱熹
答案:18.一个“堆”字,形象地写出了门外青山草木繁茂,绿紫相间。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望岳(杜甫)
答案:6.示例:⑴一个“割”字,表现世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
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意思接近即可) (2分)
次北固山下
村夜
答案:①首句连用两个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写霜草之“苍苍”,使其境界更为开阔,点出秋色的浓重;写虫之“切切”,渲染秋夜的凄清。
②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雨过山村10、答案:xiá共2分
11、答案示例: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
12、答案示例: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人的勤劳;又用拟人手法,以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
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