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责任教案
高中三年级侵权行为与法律责任教案
高中三年级侵权行为与法律责任教案侵权行为与法律责任教案一、引言在高中三年级的法律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侵权行为与法律责任的内容。
侵权行为是指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法律责任是对侵权行为的法律约束和制裁。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侵权行为和法律责任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判定标准,并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二、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分类1. 侵权行为的概念侵权行为是指主体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对他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侵犯或损害的行为。
2. 侵权行为的分类侵权行为可以分为民事侵权行为和刑事侵权行为。
民事侵权行为是指侵犯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需承担民事责任;刑事侵权行为是指侵犯他人人身权益或财产权益的行为,需承担刑事责任。
三、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1.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对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约束和补偿措施。
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
2.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对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制裁措施。
侵权人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包括拘留、有期徒刑等。
刑事责任的制裁力度更严厉,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四、侵权行为的判定标准1. 客观标准侵权行为的客观标准是指行为具备破坏他人合法权益的客观事实。
根据不同的法律规定和条款,应当严格依照相关标准进行判定。
2. 主观标准侵权行为的主观标准是指行为人是否具备故意或过失心态。
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或应知自己的行为会侵犯他人权益,但仍然故意进行;过失是指行为人在该行为发生时没有预见或知道将会产生侵权后果,但根据通常情况应当预见到。
五、案例分析以常见的侵权行为案例对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侵权行为与法律责任的具体应用。
1. 某公司侵犯他人商标权案例该公司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了他人的商标,侵犯了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被侵权人可以要求该公司停止使用商标,并赔偿因商标侵权带来的损失。
2. 某人故意损毁他人财物案例该人故意损毁他人财物,致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
法律责任教案
法律责任教案教案名称:法律责任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什么是法律责任以及其重要性;2. 掌握不同种类的法律责任;3. 理解法律责任带来的后果以及如何承担和减轻法律责任。
教学内容及步骤:引入:引入法律责任概念,让学生了解法律责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发思考:- 你是否听说过法律责任?你认为它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需要法律责任?主体部分:第一节:刑事责任步骤一:讲解刑事责任的概念及特点,强调违反刑法所带来的法律后果。
步骤二:列举一些常见的刑事犯罪行为,如盗窃、故意伤害等,并讲解相应的法律责任。
步骤三: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刑事责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第二节:民事责任步骤一:讲解民事责任的概念及特点,强调违反民法所带来的法律后果。
步骤二:列举一些常见的民事争议,如合同纠纷、侵权行为等,并讲解相应的法律责任。
步骤三: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民事责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第三节:行政责任步骤一:讲解行政责任的概念及特点,强调违反行政法规所带来的法律后果。
步骤二:列举一些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如违规建筑、环境污染等,并讲解相应的法律责任。
步骤三: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行政责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第四节:劳动责任步骤一:讲解劳动责任的概念及特点,强调违反劳动法规所带来的法律后果。
步骤二:列举一些常见的劳动违法行为,如拖欠工资、非法解雇等,并讲解相应的法律责任。
步骤三: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劳动责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总结:总结不同种类的法律责任及其后果,强调个人应当积极承担和遵守法律责任,同时提出减轻法律责任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问题解答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法律责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分享和交流。
拓展活动: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就其中涉及的法律责任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法律责任的相关知识,理解不同种类的法律责任及其后果,并培养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道德与法治初中三年级教案:了解公民的法律责任
道德与法治初中三年级教案:了解公民的法律责任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道德和法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概念。
作为公民,我们有责任了解公民的法律责任,并遵守法律规定。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重点探讨公民的法律责任以及如何加强对其的认识和理解。
二公民的法律责任是什么1.法律责任的定义公民的法律责任是指公民在社会生活中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需要承担的责任。
公民的法律责任主要是指对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责任。
2.公民的法律责任的重要性公民的法律责任是社会秩序和法治的基础。
只有公民能够自觉遵守法律规定,才能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公民的法律责任不仅关乎个人利益,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利益。
三公民的法律责任的表现方式1.遵守法律法规公民应该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不得违法行为。
只有通过遵守法律规定,公民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
2.尊重他人权益作为公民,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
不得侵犯、损害他人的人身财产权益。
只有相互尊重他人的权益,才能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
3.积极履行公民义务除了遵守法律规定,公民还应积极履行公民义务。
例如缴纳税款、服从国家的征召等,这些都是公民的义务。
四培养公民的法律责任意识1.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培养公民法律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公民的法律责任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法律,树立法治观念。
2.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法律责任的具体内容和实际应用。
通过具体案例,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法律责任的重要性。
3.社会参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鼓励他们关注社会公共事务。
例如参加志愿者活动、关注环保问题等,通过亲身经历,加深学生对法律责任的理解和认识。
五公民的法律责任与道德的关系1.法律和道德的区别法律和道德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行为准则,而道德是人们个人内心的准则。
法律强制力更强,而道德更多的是一种自愿遵守的行为规范。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_八年级政治教案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教案2_八年级政治教案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教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识记违法行为的类别,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能力目标在学习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及一般违法行为如何制裁的过程中,提高辨别能力。
思想觉悟目标通过学习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的知识,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重难点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观看投影片:(投影一):初中学生孙某,不懂法,看到本村常丢东西,居民意见很大,孙某认为是租房的外地菜贩子所为,于是萌发了报复“老外地”的想法,曾多次结伙拦劫、打伤过往的外地菜贩子,共抢人民币几千元。
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263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判处孙某有期徒刑8年。
(投影二):1998年1月20日,临时工刘某下夜班后,到某歌厅玩,吃了水果,喝了一瓶洋酒,服务小姐催他结账,刘某却说“我没钱!”被保安人员拖出歌厅。
刘某对此不满,早7时,他拨打110称:“有4名男青年持刀抢走我人民币7000元、手机一部。
”公安机关查明事实后,以拨打110取乐,滋扰公安机关工作秩序,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将其拘留。
(投影三):课本P93页第二个案例。
提问:(1)上述三个案例中的当事人孙某、刘某、朱某的行为有什么共同之处?(2)朱某认为:“拾到的东西就是我的。
”这种看法有什么不对?(设计此问题的目的:(1)使学生在发现共同点的过程中,引起对本节课要学习内容的思考;(2)从学生认识上的困惑点入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扩散性思维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整体结构上把握本课时的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孙某、刘某、朱某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因为他们的行为都未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做出法律禁止做的事情。
其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朱某认为:“拾到东西就是我的。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只有靠诚实劳动获得的财产,才是合法财产。
法律责任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法律责任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 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向学生传授法律责任教育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法律责任的重要性和应尽的义务。
2. 教学目标- 了解法律责任的概念和内涵- 掌握相关法律责任的案例分析方法- 培养正确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强化学生的法律责任教育意识3. 教学内容3.1 法律责任的概念和内涵- 通过简要讲解,向学生介绍法律责任的定义和基本内涵- 引导学生思考法律责任与个人行为、社会关系的关系3.2 案例分析- 提供一些具体案例,如违法停车、盗窃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责任-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行为所承担的法律后果和责任3.3 互动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某些特定情况下的法律责任展开互动交流- 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法律责任的理解和认识4. 教学方法- 讲授法律责任的概念和内涵时,采用讲解与例子相结合的方式,生动易懂- 案例分析采用讲解与学生参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 互动讨论时,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和学生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交流机会5. 教学评估- 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分析具体案例中的法律责任,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对学生参与讨论和发言的积极性、对案例分析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通过平时观察和综合评估,对学生掌握法律责任教育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估6.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自主研究法律方面的知识,提高法律素养水平- 开展法律责任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律责任意识-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推动学生的法律责任教育工作以上是《法律责任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的内容提纲,教案可根据具体学校和班级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希望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责任,并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融入日常生活中。
侵权法责任法教案
侵权法责任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侵权法责任法的基本概念、构成要件和主要类型。
2、使学生掌握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和免责事由。
3、培养学生运用侵权法责任法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加害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和过错。
(2)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如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
2、难点(1)如何准确判断因果关系以及过错的认定标准。
(2)在复杂的案例中,正确适用归责原则和免责事由。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侵权法责任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规定。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列举一些常见的侵权行为案例,如交通事故、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人身伤害等,引发学生对侵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引出侵权法责任法的主题。
(二)侵权法责任法的基本概念1、侵权行为的定义: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或者人身,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以及依照法律特别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致人损害的行为。
2、侵权责任的含义:侵权责任是指行为人因侵权行为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三)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1、加害行为:指行为人实施的加害于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2、损害结果:指因加害行为造成的他人财产损失、人身伤害或者精神损害等不利后果。
3、因果关系:指加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4、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心理状态。
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
(四)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1、过错责任原则: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侵权责任的必要条件。
只有在行为人存在过错的情况下,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教案: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教案: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教案主题: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违法行为的定义和不同类型;2. 培养学生对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的意识;3.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违法行为的后果与影响;4.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违法行为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法律制裁。
教案步骤:1. 导入活动(5分钟)- 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吗?有什么例子可以举出来?-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违法行为的定义,并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如盗窃、抢劫、谋杀等。
2. 知识输入(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违法行为,并简要讲解每一类违法行为的特点和影响。
- 提醒学生,违法行为不仅对受害者造成损失,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3. 案例分析(15分钟)- 教师给学生提供几个违法行为的案例,让学生自由讨论每个案例中违法行为的后果和影响。
- 引导学生思考违法行为是如何对受害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伤害的。
- 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做一个小组报告,包括违法行为的后果和可能的法律制裁。
4. 讨论与总结(10分钟)- 学生进行小组报告,并与全班讨论。
- 引导学生思考违法行为应该受到哪些法律制裁,并理解这些制裁的意义和目的。
-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强调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措施。
5. 达成共识(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达成共识,即违法行为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提醒学生遵守法律,不参与任何违法活动,并培养学生将责任感和法律意识融入日常生活中。
6. 结束活动(5分钟)-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的重要性。
- 学生回答学习反思问题:你对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延伸活动:- 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起违法行为,了解其法律后果,并在班级中进行口头或书面的报告。
-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法院或公安局,让学生亲身接触到司法系统,了解违法行为的法律程序和处罚方式。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教案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教案导语:近年来,社会犯罪活动频发,各类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给社会治安、公序良俗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与稳定,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违法行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本文将从什么是违法行为、为何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以及具体的法律责任措施等几个方面,探讨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行动,包括但不限于盗窃、抢劫、故意伤害、诈骗、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等行为。
违法行为的存在对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和权益。
二、为何需要承担法律责任1. 维护社会秩序与社会安全违法行为的存在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危害社会的安全稳定。
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责任,就很难制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导致社会陷入混乱和无序状态。
2.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法律责任是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任何违法行为都会侵犯或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例如财产权、人身安全等。
通过让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能够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3. 防止违法行为的蔓延如果违法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将导致其他人模仿效仿,形成恶性循环,助长犯罪活动的发展。
通过强制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可以遏止违法行为的蔓延,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三、具体的法律责任措施1. 刑事责任对于严重的违法行为,刑法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
例如,对于故意杀人、抢劫等罪行,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罚,如无期徒刑、死刑等。
刑事责任的实施,可以有效震慑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
2. 民事责任除刑事责任外,民事责任是另一种常见的法律责任形式。
民事责任强调的是对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
对于盗窃、诈骗等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法律规定了受害人可以向侵权人索赔的权利。
这既能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也能增加侵权人对违法行为的承担。
3. 行政责任除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外,行政责任是针对一些违法行为的轻微、未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手段。
关于侵权责任法的教案
关于侵权责任法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让学生系统理解侵权责任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熟练掌握常见侵权行为的判定方法,并培养学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侵权责任法的基本概念、原则以及常见侵权行为的判定标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案例中,准确分析和判定侵权行为。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侵权责任法的基本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深入剖析侵权责任法的应用。
3. 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侵权案件的审理过程,增强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 分钟)通过讲述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侵权案例,如产品质量问题导致消费者受伤、网络谣言侵犯他人名誉等,引起学生对侵权行为的关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侵权责任法。
二、知识讲解(约30 分钟)1. 介绍侵权责任法的基本概念和立法目的,让学生明白这部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2. 详细讲解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如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等,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原则的适用情况。
3. 分析常见的侵权行为类型,如侵犯人身权((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等)、侵犯财产权(盗窃、损毁他人财物等)。
三、案例分析(约30 分钟)展示多个具体的侵权案例,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分析。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表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判定侵权行为,并探讨相应的责任承担方式。
四、模拟法庭(约45 分钟)1. 安排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原告、被告、律师等角色,模拟一场侵权案件的审理。
2. 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案件材料,让学生在模拟过程中熟悉法庭审理的程序和规则。
3. 在模拟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模拟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课本讲解:以下是侵权责任法的部分原文内容:“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这段原文强调了过错责任原则,即行为人只有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侵权责任。
八年级政治教案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9篇
八年级政治教案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9篇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1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教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识记违法行为的类别,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能力目标在学习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及一般违法行为如何制裁的过程中,提高辨别能力。
思想觉悟目标通过学习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的知识,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重难点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观看投影片:(投影一):初中学生孙某,不懂法,看到本村常丢东西,居民意见很大,孙某认为是租房的外地菜贩子所为,于是萌发了报复“老外地”的想法,曾多次结伙拦劫、打伤过往的外地菜贩子,共抢人民币几千元。
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263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判处孙某有期徒刑8年。
(投影二):1998年1月20日,临时工刘某下夜班后,到某歌厅玩,吃了水果,喝了一瓶洋酒,服务小姐催他结账,刘某却说“我没钱!”被保安人员拖出歌厅。
刘某对此不满,早7时,他拨打110称:“有4名男青年持刀抢走我人民币7000元、手机一部。
”公安机关查明事实后,以拨打110取乐,滋扰公安机关工作秩序,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将其拘留。
(投影三):课本P93页第二个案例。
提问:(1)上述三个案例中的当事人孙某、刘某、朱某的行为有什么共同之处?(2)朱某认为:“拾到的东西就是我的。
”这种看法有什么不对?(设计此问题的目的:(1)使学生在发现共同点的过程中,引起对本节课要学习内容的思考;(2)从学生认识上的困惑点入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扩散性思维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整体结构上把握本课时的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孙某、刘某、朱某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因为他们的行为都未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做出法律禁止做的事情。
其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朱某认为:“拾到东西就是我的。
法律责任班会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法律责任的定义,明确不同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类型。
2. 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法律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法律责任的概念及不同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类型。
2. 难点:如何正确处理法律责任与个人权益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法律责任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承担法律责任?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 法律责任的概念- 教师讲解法律责任的定义,强调其是法律对违法行为所规定的惩罚措施。
- 通过案例展示,让学生了解法律责任的种类,如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
2. 不同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讲解民事责任的概念,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承担民事责任。
- 行政责任:讲解行政责任的概念,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在违反行政法规时应承担的行政责任。
- 刑事责任:讲解刑事责任的概念,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在触犯刑法时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案例:选取与青少年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如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涉及的违法行为,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
3.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法律责任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守法律、承担法律责任。
四、作业布置1. 撰写一篇关于法律责任的小论文,阐述你对法律责任的看法。
2.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在生活中如何遵守法律、承担法律责任。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
2.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板书设计1. 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案例分析、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对法律责任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法律责任电子教案
第五章法律责任Ⅰ.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重点掌握法律责任的概念、特征和构成要件,了解法律责任的各种分类,掌握法律责任的归责和免责的理论。
Ⅱ.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法律责任的概念、特征二、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三、法律责任的各种分类四、法律责任归责的概念、基本原则五、免责的概念、形式Ⅲ.教学时数:4学时Ⅳ.教学要点:第一节法律责任的概念与构成一、法律责任的概念一般来说,法律责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的法律责任,是指任何组织和公民都有遵守法律的义务,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
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律责任和法律义务同义,狭义的法律责任,是指人们对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法律上的不利后果。
本节所讲的法律责任就是狭义的法律责任。
二、法律责任的特点第一,法定性。
法律责任的性质、范围、大小、期限都由法律明确规定,只有当法律上作了某种规定,人们才应承担某种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派生性。
法律责任表现为一种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关系而形成的责任关系,即主体A 对主体B 的责任关系。
这种责任关系派生于法律上规定的义务关系,它是因为违反法律上的义务规定才导致责任关系的产生。
第三,法律责任还表示一种责任方式,即承担或追究否定性、不利性后果。
法律责任方式是由法律规定的,它通常有两种,即补偿与制裁。
第四,法律责任具有内在逻辑性。
即存在前因与后果的逻辑关系。
其中破坏责任关系是前因,追究责任或承受制裁是后果。
第五,国家强制性。
即法律责任的追究和执行是由国家强制力实施或者潜在保证的。
第六,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实现必须由国家专门机关通过法定程序进行,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此项权利。
三、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构成法律责任的各种必须具备的条件或必须符合的标准,它是国家机关要求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时进行分析判断的标准。
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不一定都是由违法行为引起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违法行为是法律责任的前提,所以法律责任要件与违法行为的构成条件有密切联系。
法理学教案11法律责任
可编辑ppt
16
3.规范责任说 强调法律责任与法律规范相关,是法律规范对特定 行为评价的结果。 法律规范对一具体行为进行评价时,既要考虑行为 主体的主观因素,又要考虑行为主体面临的客观条 件等多种因素。
可编辑ppt
17
(四)、法律责任的本质
❖ 1.是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或社会集团运用法律标 准对行为给予的否定性评价
可编辑ppt
10
❖ 定义: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 赔偿、补偿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亦即由 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
❖ 是基于法律事实因果关系而产生的赔偿、补 偿或惩罚的负担
❖ 法律事实因果关系指法律规定意义上的人的 行为、相关的事实以及行为与事实之间的相 互连接关系
可编辑ppt
❖ 如有学者认为“法律责任,也称法律后果, 它是使人们对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那种带有 强制性的法律上的责任。”
❖ 也有学者认为“法律责任可被定义为:因破 坏法律上的功利关系和道义关系而产生的法 律上的补偿和惩罚的不利后果。”
可编辑ppt
9
❖ 教材观点:法律责任与法律义务有着极为密 切的联系,但它不同于一般的法律义务,法 律责任是指因损害法律上的义务或根据法律 规定而应承担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亦即 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
❖ 法律责任—督促—一般法律义务—增进—— —法律权利
可编辑ppt
13
(三)、法律责任的特点
❖ 1.追究和承担法律责任是以法律为依据的。 ❖ 2.法律责任体现了国家对行为给予的否定性评价,
对行为人而言是一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 3.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法律责任的认定和
实现必须由国家专门机关通过法定程序进行 4.派生性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法律责任一教案第13课时
课时:第十三课时课题:第一章第六节法律责任(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法律的概念、法律的分类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重点:1、法律责任的概念2、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难点:1、法律责任的概念2、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教具准备:ppt 施教时间:年月日教学过程:一、法律责任的概念: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就是对违法者的制裁。
法律责任的种类包括:责令限期改正;罚款;行政处分;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追究刑事责任(一)、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根据《会计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人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两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1、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行为2、私设会计账簿的行为3、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行为4、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或者登记会计账簿不符合规定的行为5、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行为6、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的行为7、未按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账本位币的行为8、未按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的行为9、未按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行为10、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法规定的行为(二)、其他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1、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2、隐匿或故意销毁依法应保存的会计资料的法律责任3、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资料的法律责任根据《会计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罚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与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违法行为的危害性。
2.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定义、法律责任的含义及其种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违法行为的危害性,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法律是什么吗?2.讲解违法行为的定义和危害性(1)讲解违法行为的定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2)举例说明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如盗窃、抢劫、诈骗等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权益,还破坏了社会秩序。
3.讲解法律责任的含义及其种类(1)讲解法律责任的含义: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2)讲解法律责任的种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4.讨论如何遵纪守法(1)分组讨论:如何遵守法律,预防违法行为?5.案例分析(1)展示案例:某中学生小明因偷窃被警方抓获,受到刑事处罚。
(2)引导学生分析:小明为什么会受到刑事处罚?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类似行为?6.小组活动(1)分组讨论:如何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违法行为的定义、危害性,法律责任的含义及其种类。
(2)强调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四、课后作业1.列举五种违法行为,并简要说明其危害性。
2.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五、教学反思1.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举例更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课后作业应更具针对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在讲解违法行为定义时,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违法行为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教师):“同学们,违法行为不仅仅是大案要案,它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比如,有些同学可能觉得抄袭作业不是什么大事,但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违法行为,因为它侵犯了作者的知识产权。
道德与法治初中三年级教案了解公民的法律责任
课题名称:道德与法治年级:初中三年级课时数:1课时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了解公民的法律责任。
2.理解法律对公民行为的规范作用。
3.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解释法律对公民行为的规范作用。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课堂实例。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违法的行为,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行为是否违法,并引出“法律责任”这个概念。
(2)通过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法律责任”的定义,即为违反法律规定而产生的责任和后果。
Step 2 学习(1)展示一些常见的法律责任,并让学生给出对应的行为和后果。
(2)讲解一些常见的法律责任,如交通违法、不守纪律等,同时解释这些法律责任所带来的后果。
(3)与学生一起讨论如果遵守了法律,会对个人和社会带来哪些好处。
Step 3 实践(1)以课堂纪律为例,通过给出一些案例,让学生判断是否违反了纪律,并讨论这些违纪行为的后果。
(2)展示一些遵守课堂纪律的正面案例,让学生对比两者的差异。
(3)让学生自主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从自身做起,遵守法律规定的重要性,并列出自己可以遵守的法律规定,如保持校园整洁、遵守交通规则等。
Step 4 总结(1)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了解公民的法律责任的重要性,以及遵守法律的好处。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积极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
五、课堂延伸(1)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遵守法律的体会和认识的文章。
(2)通过课外阅读或调查问卷等方式,深入了解公民的法律责任,拓宽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设备的利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公民的法律责任,并通过案例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实践环节,学生也有机会自主思考和讨论,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初中三年级教案:了解公民的法律责任
道德与法治初中三年级教案:了解公民的法律责任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道德与法治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对每个公民都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是对于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自己的法律责任意义重大。
通过深入了解公民法律责任的课程教学,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积极向上的道德意识与法治观念。
本篇教案将以互动探究为主线,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加深对公民法律责任的理解和认知。
二、发展身心健康与文化素养1. 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1. 学生小组展示不同场景下遵守和违反法规道德行为案例。
2. 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分析评判这些案例中符合法规和社会常识的行为。
3. 辅导学生概述行为背后明确或模糊存在着哪些相应法规。
2. 加强对法治概念的理解1. 利用图表展示国家法律与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
2. 分角色讨论,培养学生对法律制度和法治社会的初步理解。
3.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如果没有法律,我们的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1. 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1. 提供关于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或经典文化素材,如“爱护公共财物”等。
2. 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小剧场表演,展现中国传统美德对今天社会发展的价值。
2. 探索中国榜样人物1. 向学生介绍一位具有崇高道德风范和法治观念的中国榜样人物。
2. 学生以小组形式研究这位榜样人物并撰写报告,在班级内进行分享交流。
四、扩展课外实践活动1. 参观法院或警察局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法院或警察局,并与工作人员交流。
2. 谈论他们在工作中如何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2. 法律与道德角色扮演1. 创建模拟法庭,分配学生不同角色。
2. 设计一个涉及法律与道德冲突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总结与反思在本教案中,我们通过互动探究、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初中三年级学生深入了解公民的法律责任。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加强对法治概念的理解,并引导他们向善向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
第六节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也就是对违法者的制裁。
法律责任分为: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会计法规定
(一)行政责任
指犯有一般违法行为的单位或个人,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主要有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两种方式。
1.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是指特定的行政主体基于一般行政管理职权,对其认为其违反行政法上的强制性义务、违反行政管理程序的行政管理相对人所实施的一种行政制裁措施。
2.行政处分
行政处分是国家工作人员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一种行政法律责任,是行政机关对国家工作人员故意或者过失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所实施的法律制裁。
(二)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种。
主刑分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附加刑分为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对犯罪的外国人,也可以独立或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二、违反会计法律制度规定的法律责任
(一)违反行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