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 公开课第一名讲解学习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6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找到本诗的诗眼“忧”,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结合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分析诗人人物形象和诗歌情感(2)简单了解建安风骨和歌行体的特点,学习并把握诗歌鉴赏中常用手法:比兴、用典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新旧知识联想、师生共读、反复吟诵等方式进行文本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带领学生感受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在乱世的豪情壮志和求贤若渴的心情,引导学生树立时不我待、应有担当的人生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曹操的“三忧”(人生苦短,求贤不得,功业难成),体会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对贤才的渴求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使用的用典、比兴的手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了解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吗?我们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学习过曹操的哪些诗句?《观沧海》《龟虽寿》结合你之前的阅读经历,曹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从名著、电视剧等分析)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指出:“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实方法。
”又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由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确实具有多重性,要还其真实面目我们必须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当年曹操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下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解题:1诗歌体裁:歌行体“行”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常与“歌”并称,可配乐歌唱,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
“长歌”“短歌”都是汉乐府中的曲调名称,根据歌词音节长短进行划分,通常长歌热烈奔放,短歌低吟短唱,所以我们可以从音律节奏和风格来判断长短歌行。
2.建安风格:(三曹代表人物)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1 《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1 《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短歌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诵读感知,明确诗歌感情基调,通过解读手法、品读典故,赏析作者情感。
2.明确作者“忧"的情感内涵,实质蕴含着“一统天下”的大志。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诗人的“忧"情,2.难点:作者“忧”的情感的背后,实质蕴含着“一统天下"的大志。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三国鼎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可谓叱咤风云。
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
易中天的《精彩品三国》中说: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最没有争议的文学成就《短歌行》,体会其慷慨悲凉。
2.作者简介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人,汉族。
父曹嵩过继给曹腾,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
一生以汉朝大将军、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为统一中国北方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在北方屯田,对农业生产恢复有很大作用。
曹操的诗作具有创新精神,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最新短歌行教案一等奖(
最新短歌行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八章《诗海泛舟》中的《短歌行》,详细内容包括《短歌行》的全文解读,诗歌背景分析,作者情感探究以及诗歌艺术特色的赏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短歌行》的全文内容,把握诗歌的基本节奏和韵律。
2. 通过分析诗歌背景,使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短歌行》诗歌节奏、韵律的掌握,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诗歌背景分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首古典诗歌吟唱,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短歌行》。
2. 课堂讲解(1)介绍作者曹操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逐句解读《短歌行》诗歌,分析诗歌的节奏、韵律。
(3)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理解能力。
3. 例题讲解以“对《短歌行》的赏析”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古典诗歌。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背景、作者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诗歌题目:《短歌行》2. 作者:曹操3. 诗歌背景4. 艺术特色5. 赏析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答案:(1)意象: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中的“酒”和“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2)修辞手法: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对仗,使诗歌更具韵律美。
(3)个人理解:《短歌行》通过描绘人生的短暂和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诗句所流露出的曹操的思想感情。
2、学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诵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他曾经叱咤风云,几经起落,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无限风光。
作为军事家,官渡之战的辉煌难掩火烧赤壁,华容道败走的凄凉。
作为政治家,面对社会动乱、民生凋敝,他曾吟出“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千古悲音;但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让人看到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枭雄姿态。
在三国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极度张扬的英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他就是—曹操。
他多重性格,让我们难以给他的品行下一个准确的定论,到底曹公何人?或许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掀开她神秘面纱的一角,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短歌行》,走近曹操。
二、作者简介采用简历形式介绍作者主要文学成就,代表作品,诗歌风格。
三、吟咏诗作,整体感知(1)自由诵读张开想象的翅膀,让自己的思绪回到1800多年前,想象自己就是一代枭雄曹操,入情入境的自由朗读。
(2)比较朗读生朗读,学生评价听录音,感受诗歌情感四、品析诗句,探寻情感诗言志,歌咏怀,大战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你能否用诗歌中的一个字概括诗人的情感?忧。
竟然是“忧”,这么一个具有豪迈气概,有着赫赫战功的人他到底因何而“忧”?你是从何处探知曹操心理的?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贤才难得(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从“青青……断绝”功业未就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山不厌高……天下归心”(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问题探讨:1、诗人为何要感叹人生短暂?此时的曹操已54岁,忧人生短暂,是感慨自己的壮志没有实现,感叹得不到贤士来帮助自己实现统一霸业。
面对短暂的人生,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
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是一种及时行乐的`态度;辛弃疾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一种积极进取,为国效力的人生态度,曹操面对人生短暂,他想到的不是及时行乐,而是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广招贤士,为我所用,实现一统天下的愿望。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篇1知识与技能:(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诵读诗歌;(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教学方法1、读法:反复诵读,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提问讨论:师生互动,解决反馈问题。
3、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古人说“诗言志,歌咏怀”,诗歌是文人抒发感情的一种载体。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兼文学家曹操的《短歌行》,感受曹操在这首诗歌当中要言的是何志,抒发何种感情呢?二读1 品读诗歌,先从朗诵开始。
四言诗节奏:二二节拍,诗歌诵读,要注意语速、语调,要有抑扬顿挫之美感。
学生自由读,请一名试诵读,评。
2 注意个别句子的处理:一般感叹句、陈述句读降调,问句读升调,老师范读。
请学生找出诗文中的问句,加以诵读体会。
3 再请学生读,点评。
三分析1同学们再集体诵读一遍,在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给你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感情?(苦闷,忧愁)从哪里看出来?生1:标题生2:意象词“酒”,还有诗中的“忧”字生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写实,结合背景分析明确诗眼“忧”,找一找。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教学设计教学课题:《短歌行》_________ 课时:一课时教学背景:教材分析:《短歌行》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古诗词单元的第一首诗歌,本单元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短歌行》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其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都极具特色。
诗人忧人生苦短、忧贤才难得、忧功业未就,情绪有高昂有低落,感伤却不低沉,雄浑而细腻,忧虑又豪壮,展示了曹操一代枭雄不同寻常的胸怀抱负;本诗在语言、构思、意蕴、情感上也独具一格,都属于品读可以切入的角度。
学情分析:“三国”故事家喻户晓,高一学生对这篇诗歌背景多少有些了解。
初中又学习了《龟虽寿》、《观沧海》,对曹操及他慷慨激昂的诗风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也有初步的把握。
另外,学生通过对第一单元五首现代诗词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诗歌学习基础,初步掌握了读诗的基本方法,但是还未能形成系统地诗歌鉴赏模式。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合作探究,感受诗歌手法、风格、情感,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增强诗歌鉴赏能力。
此外,当代青年学生,大都有长远志向,但在现实的压力下,时常会出现动摇、彷徨、迷惑甚至遗忘。
本诗是曹公以激昂豪壮的心态面对“壮志未酬之“忧”,以开拓进取的行动应对“人生苦短”之“忧"的形象展现,可以引导学生以此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课标分析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学习任务群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明确规定“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
以及,结合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与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通过《短歌行》与《归园田居》的对比,思辨性探究曹公与陶公产生迥然不同的人生状态的原因。
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选择自己更喜欢的人生状态,知行合一。
7-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7-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1《短歌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材7-1《短歌行》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授课班级高一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全诗,学习诗歌中所运用的用典比兴的艺术手法。
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情境体验、合作交流及教师点拨这一学习过程,学会诗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深层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师通过对诗歌的深层解读,学习曹操在诗歌中体现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树立远大抱负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解读诗歌意象,学习魏晋诗歌的用典比兴表现手法,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感受诗人“忧"的情感基调和理解为何而“忧”。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课堂引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自行说出自己最喜欢三国中的哪个人物,并简单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从而引出对《短歌行》作者曹操的介绍。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一说本姓夏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
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
曹操少年机警,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
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
迁济南相,奏免贪吏,禁断淫祀。
征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家。
及董卓擅政,乃散家财起兵,与袁绍等共讨董卓。
初平三年(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军,自此兵力大振,先后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部。
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至许(今河南许昌东),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总揽朝政。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主力,又先后削平袁尚、袁谭等势力。
建安十二年(207年),击破乌桓,统一北方。
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
同年进攻荆州,与孙权、刘备联军展开赤壁之战,败归。
古诗词诵读《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
古诗词诵读《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课题:短歌行【教学目标】1、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2、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鉴赏能力;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求贤若渴的心情和诗歌的主旨,体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宏伟气魄和慷慨悲凉的风格。
2、把握诗中作者的情绪变化;理解诗中引用的《诗经》中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由曹操的《观沧海》导入,引出曹操。
(此环节意在温故知新,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牵引出新知识,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新课讲授1、解题(1)《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
曹操《短歌行》共二首,其中第一首非常著名。
此诗抒写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为曹操的代表作之一。
(2)什么叫短歌?在《乐府解题》中,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3)乐府诗类别:曲、引、吟、行、歌、2、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在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3、“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4、写作背景——乌台诗案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索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以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
短歌行大学语文教案一等奖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年级:大学本科授课对象:中文系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曹操《短歌行》的写作背景和文学价值。
2. 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3. 通过赏析,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 《短歌行》的文学背景和艺术特色。
2. 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诗歌意象的解读。
2. 诗歌情感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曹操诗歌,如《观沧海》、《龟虽寿》等。
2. 介绍《短歌行》的作者曹操及其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解背景1. 介绍《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即东汉末年战乱频仍,曹操在政治、军事上的困境。
2. 分析曹操在诗中的心理状态,如对人生、事业的感慨,对未来的忧虑等。
三、分析诗歌内容1. 逐句解读诗歌,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中的“酒”、“歌”等。
2. 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如对人生的感慨、对英雄事业的追求等。
四、赏析诗歌艺术特色1. 介绍《短歌行》的韵律、对仗等艺术特色。
2. 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青青子衿”象征曹操的忠诚。
3. 讨论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如“壮士暮年,壮心不已”中的对比。
五、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邀请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
六、总结1. 总结《短歌行》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2. 强调诗歌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
七、作业布置1. 深入阅读《短歌行》,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书笔记。
2. 搜集关于曹操的生平事迹和诗歌创作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短歌行》的背景、内容、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提高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短歌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大班
短歌行教案大班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短歌行》的背景和内容,掌握歌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审美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短歌行》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歌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审美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录音机、黑板、多媒体投影仪等。
2. 材料准备:《短歌行》的歌词、相关资料和图片的复印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鼓励学生回顾一下中国古代诗词的学习,回忆一下他们曾经学习过的古文词曲,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短歌行》。
2. 学习《短歌行》的背景知识(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短歌行》是南朝梁代文学家陈亮创作的一首戏曲。
教师简要讲解该作品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陈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该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 听课文录音(15分钟)教师播放《短歌行》的录音,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倾听。
随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朗读歌词,使学生逐渐熟悉歌词的内容和韵律。
4. 分组合作学习(3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一段《短歌行》进行分析和讨论。
要求学生从歌词的意义、音韵、情感表达等方面展开思考,并撰写一份简短的小结。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5. 小组展示和讨论(15分钟)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进行讨论。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加深他们对《短歌行》的理解和认识。
6. 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赞扬,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深入了解、欣赏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短歌行》,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审美意识。
2024版短歌行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专业知识更新和拓展计划
深入研究《短歌行》及相关文化背景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不断加深对《短歌行》及其时代背景的理解。
拓展古代文学知识
广泛涉猎古代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风格和特点,提升自身文学素养。
关注学术前沿动态
定期浏览学术期刊、参加学术讲座等,了解古代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趋势。
THANKS
感谢观看
短歌行优质课一等奖 教案
目 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材分析与解读 • 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 课堂活动组织与实施方案 • 学生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 教师自我反思与提高途径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 能够背诵全诗并默写。
了解曹操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 主题思想。
分组与准备
在课堂上举行朗诵比赛,每组依次 上台展示,其他同学和老师作为观 众,共同欣赏和评价。
课堂展示
根据朗诵的准确度、流畅度、表现 力等方面进行评价,选出优胜小组, 并颁发奖品以资鼓励。
分组讨论任务分配及指导原则
任务分配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各小组分别承担不同的讨论 任务,如探讨短歌行的韵律特点、意象表达、历史文化背景等。
03
将诗歌与历史、文化、艺术等学科进行融合,设计跨学科的综
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04
课堂活动组织与实施方案
朗诵比赛活动组织流程
确定朗诵主题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短 歌行作品,如《长歌行》、《青青 园中葵》等,作为朗诵比赛的主题。
评选与颁奖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各小组在课后准备朗诵内容,包括 背诵、理解诗意、设计朗诵形式等。
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短歌行》是汉末政治家、军事家兼文学家的曹操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篇,位于必修上第三单元第7课。
它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自己对人生苦短和时光易逝的苦闷与感叹,同时也抒发自己求贤若渴、渴望统一的豪情壮志,较为典型地体现了建安风骨“慷慨悲凉"的风格。
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再学习汉魏晋诗歌,更容易把握诗歌的内涵,也为以后学习唐诗宋词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对于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应不存在太大的困难。
通过课堂小组合作、师生的共同探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反复诵读、鉴赏和联想把握诗歌的情感与思想内容。
【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抓住关键词语与重点语句,品位这首词的语言艺术与刚劲风格,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诵读、思考、想象等方法,体味作者丰富内心情感,提升发展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品味作者娴熟艺术手法,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悟古英雄人物的魅力,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1.语言建构与运用:抓住关键词语与重点语句,品位这首词的语言艺术与刚劲风格,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诵读、思考、想象等方法,体味作者丰富内心情感,提升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得人才者得天下”,古往今来,人才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至关重要。
三国时魏武帝曹操也是非常重视人才的,他广纳贤才,使许多有才能的人如水归海,最终建立魏国,三分天下。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他的《短歌行》,看看他是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
一、了解相关文学常识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市)人。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短歌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短歌行》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短歌行》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对于《短歌行》内容的研究,引导学生审视社会现实、人性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2. 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3. 理解《短歌行》的文学特点和风格4. 分析《短歌行》中所反映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5.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三、教学重点1. 了解《短歌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2. 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点和风格3. 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四、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诗歌作品的内涵和意义2. 引导学生思考《短歌行》与当代社会的关联和影响五、教学过程与方法1. 教学过程a. 引入介绍《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b. 导入分发《短歌行》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并提出问题c. 分析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点和风格,引导学生从诗歌结构、修辞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d. 讨论小组讨论《短歌行》中所反映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e. 总结总结《短歌行》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让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打下基础f.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短歌行》与当代社会的关联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g. 实践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进行分析和撰写文章2. 教学方法a. 导入法:通过介绍《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 阅读法: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短歌行》的文本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c.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d. 总结法:通过总结《短歌行》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e. 归纳法:通过归纳《短歌行》的文学特点和风格,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f. 实践法:通过撰写文章,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六、教学评价方法1. 学生的书面作业: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评价学生对于《短歌行》的理解和文字表达能力2. 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于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发言质量。
古代诗词诵读《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古代诗词诵读《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短歌行》教案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疏通生字、词,了解背景,掌握基础知识,背诵默写诗歌。
思维发展与提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渴望招纳贤才来建功立业的情感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本文比喻、用典等手法运用的艺术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曹操的“忧"的内涵,体会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1、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2、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任务单教学课时 1教学过程检测自主学习成果环节全班有感情朗读全文。
小组交流基础性知识(作者、背景、解题)整体感知1、听示范朗诵带,指导学生注意语速、语调和语气。
指导学生从朗读上体会诗歌的基调(慷慨激昂)指名读,思考:(1)画出韵脚,了解用韵规律。
(2)找出最能概括这首诗的字是哪一个字?三、精读赏析----分析诗人的情感“忧”就是全文的诗眼,在全诗当中反复出现一个“忧"字,那么诗人的心中究竟在“忧”什么你从哪些诗句当中可以看出这种情绪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1、“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之“忧”问1:诗人举起酒杯的时候,照理应该高兴,可诗人满腹忧愁,用什么来解忧呢?明确:酒。
问2:可是酒真能解忧吗?明确:当然不能。
酒即使能让人忘却忧愁,也只能是暂时忘却,而不可能从根本上除去,比如忧人生短暂,酒并不能延长人生。
那么感到人生短暂,只能从自身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有一个问题是,同样意识到人生短暂,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
问3:曹操看到人生短暂,曹操持何人生态度?明确: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
但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
《短歌行》优质教学设计一等奖
《短歌行》优质教学设计一等奖《《短歌行》优质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短歌行》优质教学设计一等奖一、简洁导入以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
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慨。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
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将士和之。
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栖?”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二、整体感知诵读熟悉-解决疑难1、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
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2、叫两个学生个读诗歌。
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
再指出其优缺点。
三、讨论鉴赏1、讨论分析“名句”。
叫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对他有启发。
(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
“对酒当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
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
短歌行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短歌行优质课一等奖教案这是短歌行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短歌行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教学重点: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2、熟背全诗教学难点:引句、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8226;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易中天的《精彩品三国》: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二、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itA'R/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生大声自读全诗读时要尽量以“曹操的身份”来朗读2、指明学生朗读(师生点评)3、老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诗的内容4、解题:从文题就可看出本文属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本诗共三十二句,每四句为一章,每两章为一节,共分八章四节《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5、提问: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RX1inT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8226;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N.(《《《短歌行》属于哪一类内容?(第二类)那么,曹操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是什么?四、品鉴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1、我们讨论一下,从全诗来看,大家认为哪个字可以用来做全诗的“诗眼”呢?明确:忧2、全诗当中反复出现一个“忧”字,那么诗人的心中究竟在“忧”什么?你从哪些诗句当中可以看出这种情绪?要我们弄清这个问题,一起分析诗人的情感第一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齐读)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几句诗其实体现的是中国古代文人对生命真相的哲学思考这种对生命短暂宇宙永恒的深切体悟在后代诗歌中比比皆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中国诗人自古就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借着酒尽情挥洒着诗兴,写下了无数美丽的'诗篇诗仙李白有着“莫使金樽空对月”“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豪放浪漫;苏轼既有着“把酒问青天”的纯真,也有着“一樽还酹江月”的无奈;古今第一女词人李清照有着“沉醉不知归路”的欢乐与温馨,也有着“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沉哀凄苦饱经沧桑忧郁的诗圣杜甫也曾唱出过“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心曲由此可见,中国的诗酒文化源远流长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明确:不是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已所用,建功立业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第二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齐读)这一句,揭示曹操“忧”之内容和原因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他要实现理想,迫切需要什么条件?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问: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明确: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借用得天衣无缝,准确生动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的心,因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现在,美丽的鹿鸣叫着,悠闲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够在一起欢聚一堂,演奏着迷人的音乐作者写得何等美丽!引来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结合鸿门宴相关情节,讨论刘项二人成败与用人态度的关系项羽:刚愎自用乌江自刎刘邦:虚心请教成就天下问:曹操如何对待人才?从何处可以看出其对人才的态度?明确:“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里引用《诗经&8226;小雅&8226;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为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历经坎坷,又因年岁增长,光阴流逝,为理想尚未实现而忧愁,发出了人生短暂之叹,这不是无所作为者、蹉跎岁月者、不思进取者的消极之“叹”,是渴望贤才帮助建功立业的英雄之叹,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间干一番大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是积极昂扬的精神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齐读)问: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明确:“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显然这里忧的内涵是“贤才难得”(板书:贤才难得)问:诗人在酒宴上演唱此诗,哪几句最切合宴会主题?明确: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几句的含义,其实就是在翻译)“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咽,心念旧恩”“陌”、“阡”都是指田间小路东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枉”,枉驾、屈驾“用”,以“存”,探问、问候“契阔”,久别重逢“讌”,通“宴”“旧恩”指往日的情谊这四句意思是:客人(指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问:曹操面对满座嘉宾,感谢他们的到来看着众多的贤才,曹操内心应是什么样的情绪?当然是满心喜悦那他为什么还要“忧”呢?明确:曹操虽然已经拥有许多人才,但他并不满足,还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这里来因为他所做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这一“忧”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3、忧的根源曹操一忧光阴易逝,二忧贤才难得,因为理想尚未实现,其实这正反映了他内心更深更重的一种忧愁,请大家自己概括一下(板书:功业未就)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一是时光易失,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二是贤才难得,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三是功业未就“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正因为功业未就,曹操思贤之心才会如此强烈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齐读)曹操渴求人才,而天下人才也不是仅仅在等待,他们也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从哪可以看出来?明确:“绕树三匝”句“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三国演义》)问:绕树三匝句,鸟儿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没有贤主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没有弦外之音?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问:诗中充满对人才的渴盼,一片谦恭之气,有同学说其中又有一种霸气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明确:“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周公的典故,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气势是宏大的,意义上深远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诗人正是为了成为高山,成为深海,才如此虚怀若谷对,心里没有霸气的人,笔下便没有霸气问:“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明确:志在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板书)五、艺术特色⑴用典“青青子衿”——《诗经·郑风·子衿》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韩诗外传》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管子.形解》海纳百川,诚心纳英才,希望接纳的人才越多越好⑵比喻“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人生美好的时光何其短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两句喻得不到贤才的忧思不可断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喻贤士们还没有归宿“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喻贤才尚在徘徊并急于寻找可依托的明主,流露出诗人惟恐贤士不来的焦急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山高海深比招纳人才的博大胸怀,用以虚心待贤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厚遇贤士,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3、慷慨激昂之气此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时忧时喜,忽徐忽急,展示着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六、总结:《短歌行》抒写的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的曹操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抒发了自己对人生苦短和时光易逝的苦闷和感叹,同时也以真诚和迫切的心情抒发了自己招揽贤才的良苦用心、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在诗歌的最后也坦诚的向世人展现了他自己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全诗前面部分写的沉郁悲凉,后面部分写得慷慨激昂,作者的情感有低沉也有起伏更有高亢集中地体现了建安时期“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曹操传世的千古名篇对于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来说,曹操的那种珍惜时间、积极上上的精神,真诚坦荡的胸怀以及树立远大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都是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的。
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够理解并背诵《短歌行》这首古文诗歌。
•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够分析和理解《短歌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够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教学准备•《短歌行》歌词和注释的复印件。
•背景音乐:《短歌行》配乐。
•教学PPT。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制造气氛:播放《短歌行》配乐,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短歌行》这首诗有什么了解?有哪些印象?1.给学生分发《短歌行》歌词和注释的复印件。
2.学生独立阅读歌词,并将有困惑的词句标注出来。
歌词解读1.教师讲解《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韦应物的生平。
2.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解读《短歌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并解答学生的困惑。
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短歌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合唱演练1.教师指导全班合唱《短歌行》,特别强调把握好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学生熟悉歌词后,分组进行小型合唱练习,加强合声的协调与连贯感。
创作小作文1.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主题,如“家乡的美丽”。
2.学生根据主题,运用《短歌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小作文创作。
3.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1.学生展示自己的小作文,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强化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短歌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合唱演练和小作文创作,并展示自己的成果。
课后作业•背诵《短歌行》。
•完成小作文的修改和润色,并准备下节课展示。
短歌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幼儿园
短歌行教案幼儿园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为幼儿园编写的《短歌行》教学教案。
《短歌行》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其语言简练、意境独特,适合幼儿学习和欣赏。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操。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短歌行》这一古文学经典,理解其意义和价值;2. 学习《短歌行》的基本内容,并能够朗读部分内容;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4.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操和艺术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短歌行》的基本内容,并能够朗读部分内容。
难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短歌行》的文字材料;2. 幼儿绘本《短歌行》;3. 幼儿音乐节奏器材。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师生相互问候,创设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2. 引导幼儿谈论他们最喜欢的歌曲,并讨论歌曲的特点。
(二)学习《短歌行》(20分钟)1. 给幼儿展示绘本《短歌行》,引导他们观察绘本的封面,并帮助他们理解书名的含义;2. 以分段朗读的形式,教导幼儿学习《短歌行》的基本内容,注重语音、语调和旋律的把握;3.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语描述《短歌行》中的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
(三)情感表达和艺术欣赏(30分钟)1.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讨论,理解《短歌行》中表达的情感,例如忧愁、失落、思念等;2. 利用音乐节奏器材,给幼儿示范如何通过声音表达自己的情感,引导他们进行模仿和创作;3. 给幼儿播放古代音乐,创造出浓郁的古韵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古文学的独特魅力。
(四)综合活动(20分钟)1. 分组演唱《短歌行》的部分内容,并由一名代表给大家朗读全文;2. 同学们自由绘制《短歌行》中的场景或角色,并邀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作品;3. 班级进行《短歌行》朗诵比赛。
六、教学扩展1. 鼓励幼儿将《短歌行》中的歌词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创作;2. 组织幼儿参观图书馆或博物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文化艺术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等。
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2
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曹操)【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诗歌的主要情感风格2、了解典故使用特点,梳理本诗典故内容,理解作者用典用意3、结合时代背景,体味诗人悲凉慷慨背后的深意【教学重点】结合时代背景,体味诗人悲凉慷慨背后的深意【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体味诗人悲凉慷慨背后的深意【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正音学习任务:文本细读,品悲凉慷概播放视频鲍国安《三国演义》吟诵《短歌行》片段。
学习任务一:请同学们根据所听吟诵和自我诵读,谈一谈你对该诗风格的感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确:悲凉慷慨一、何处慷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曹操引用诗句,即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表达对人才的渴求。
《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曹操借用这个典故,以周公自比,自己会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接纳人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部分内容主要写出了作者对人才的渴求,请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份情感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短歌行》一等奖教学设计
《短歌行》一等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事迹;2.理解短歌行的写作手法和意境;3.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4.通过诗歌朗读和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深入理解《短歌行》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导入课堂,师生互动,引出课题《短歌行》。
通过问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杜甫、古代诗词的了解程度,并提出问题:你们对杜甫的评价是什么?你们都读过哪些杜甫的作品?2.分组朗读(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1-2人合作朗读《短歌行》。
让学生通过朗诵感受杜甫诗歌的魅力和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
3.课文解读(15分钟)4.小组探究(15分钟)将学生重新分组,每组共同研究《短歌行》的写作手法和杜甫的情感表达。
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互动,找出诗中的精彩表达和共同点,并总结杜甫的创作特点和风格。
5.创作实践(2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创作,以《短歌行》为灵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短歌。
要求学生在诗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6.展示和点评(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创作进行展示,并互相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从内容、表达方式、韵律等方面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尊重每个人的创新思维和独特见解。
7.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短歌行》的重要性和魅力,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古代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表现;2.听取学生的朗读和创作表现;3.鉴赏学生的创作作品和评价能力。
五、教学延伸:1.搭配相关的音乐和配乐,进行实地朗诵和表演;2.组织学生参观杜甫纪念馆或相关文艺展览,深入了解杜甫的生平和作品;3.开展诗歌比赛或创作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准确理解把握作者情感;
2、朗读,美读,学会用声音传达情感。
重点难点:理解诗歌悲而不伤、悲而壮的风格特点,充满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音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是《三国演义》的
主题曲。
三国时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有一个人,有人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有人对他推崇备至,说他有雄才大略,这个备受争议的人就是——曹操。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曹操的一首诗歌《短歌行》,相信通过这首诗歌的学习,大家会对曹操有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评价。
二、预习检测:
1、准确读出下列句子或词语:
譬如朝露青青子衿但为君故呦呦鹿鸣何时可掇越陌度阡
契阔谈䜩绕树三匝周公吐哺
2、释义:
人生几何去日苦多忧从中来枉用相存契阔谈䜩
三、初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字正腔圆。
(本环节学生很可能读不出感情,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样朗
读缺少味道,所以我们要再读诗歌)
四、再读诗歌:提示——抓关键字,理解感情。
1、本篇诗歌恰好就有关键字,请大家找一找,作者在诗歌中反复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忧。
(出
现三次,分别在诗歌的哪一句)
2、合作探究:
曹操为而忧(要求用四字短语的形式呈现)
依据是诗歌中句
解读
(明确:曹操为人生短暂、贤才难至、功业未成而忧)
3、既然诗歌整体基调是忧虑的,苦闷的,那朗读时应如何表达?(语调应……语速应……)
找学生朗读。
(学生朗读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低沉而无力或低沉而激昂,须视具体情况做不同引导,指引学生考虑下一个问题)
4、同样为“忧”,作者之忧与考试之忧或生病之忧有何区别?表现在朗读中应如何处理?(曹操之忧
是站在国家高度的忧,是英雄的慷慨悲歌,表面看似消极悲观,背后却是积极进取的昂扬精神)
5、引入建安时期背景介绍:东汉时期中国人口的峰值曾达到6000万,但在三国末年就只剩下3000万。
战争、疾疫、迫害使得非正常死亡大规模出现。
曹操的诗歌《蒿里行》中就曾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描写。
在这样的时代,越聪明、越敏锐的人越容易感觉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从而形成文字上的悲剧性基调。
在这样的乱世中,对待人生的态度有这么几种:不以生死为念,超越生死、顺应自然,以陶渊明为代表;增加生命的长度,求仙吃药,以服用五石散的何晏为代表;增加生命的密度,及时饮酒行乐,以刘伶为代表;提高生命的质量,建功立业,以曹操为代表。
(特殊的时代背景,曹操的个人追求,共同形成了悲而不伤,悲而壮的风格,曹操也开创了一代文风,是为“建安风骨”)
6、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曹操。
五、美读诗歌:深入理解,读出抑扬顿挫。
六、小结:有人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其实,不只在乱世,即使在现在,我们也有可能会因
为理想遇挫而苦恼和忧虑。
但曹操早就以他的人生经历和诗歌告诉我们,忧虑很正常,却不可陷溺其中,反而应该借此激发出自己更大的潜能,以自己的作为告诉世界,我曾经来过,给这个世界留下独
特而灿烂的痕迹。
七、欣赏:鲍国安老师在《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对这一段的精彩演绎。
八、作业:
想要真正实现美读,需要对文章做更加细致的分析和体会,小到某个句子停顿多长时间,重音落到哪一个字上,文章在忧的主题基调下有什么细微差别……请大家下课后继续自己的研读和美读。
教学反思:诗歌需要朗读,这是所有语文人的共识。
然而,想要朗读好,除了必备的技巧,对诗歌情感的把握更为关键。
可是,单独处理诗歌内容,课堂会像缺少水分的枯叶;只让学生朗读,又会让
朗读缺少依托而显浅薄。
因而,如何将朗读与对文本的处理有机结合是摆在所有语文老师面前
的重要课题。
本设计以读为线,以“怎样才能读好”作为贯穿始终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走进
文本,层层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最终实现对内容的把握和朗读技巧的提升。
希望通过这样
的尝试,使学生喜欢诗歌,喜欢朗读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