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七章题库

合集下载

口腔解剖生理学练试题第七章

口腔解剖生理学练试题第七章
E.以上都不是
5.下列提高咀嚼效率的最佳选择是(CD)
A.吃较多的食物
B.延长咀嚼时间
C.改正不良的咀嚼习惯
D.恢复患牙的正常功能
E.以上都不是
6.磨耗是(B)
A.非生理性的
B.牙硬组织自然消耗的生理现象
C.刷牙引起的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7.磨耗现象经常发生于牙的什么部位?(D)
17.口腔粘膜或牙周膜有炎症时,痛觉阈(下降);注意力高度紧张对痛觉阈(上升)。
18.口腔粘膜干燥则对温度的耐受力相应(降低)。
19.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有(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牙周组织)(颞下颌关节疾患)(全身性疾患或口腔内软组织炎及外
牙齿过度或不均衡的磨耗可使牙体形态改变,牙弓牙合关系也受影响,以至形成各种病理状态。如,深覆牙合,颞下颌关节的损伤,反横牙合曲线,食物嵌塞、邻面龋及牙周病等。
7.唾液有哪些作用?
:答:(1)消化作用;(2)溶媒作用;(3)保护和润滑作用;(4)清洁作用;(5)杀菌和抗菌作用;(6)稀释和缓冲作用;(7)粘附与固位作用;(8)缩短凝血时间;(9)排泄作用;(10)其他作用。
(3)咀嚼机的功能性刺
激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增强代谢,使颅、颌、面正常发育。
3.吞咽对口腔,颌,面生长发育有哪些影响?
:答:(1)使牙弓及颌骨内外侧的生长压力趋于平衡。
(2)吞咽时,提颌肌群及降颌肌群产生的牵引力能刺激下颌骨的生长发育。
(3)吞咽时,口腔、咽腔与鼻腔的交通隔绝,口腔内产生暂时性负压,负压可刺激硬腭下降及向前和侧方增长,有助于鼻腔的发育。
4.舌的不同区域对酸,甜,咸,苦味的敏感性有何不同?

生理学IV——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习题+答案

生理学IV——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习题+答案

生理学——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一、单选题1.在物质代谢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称为A.能量代谢B.能量代谢率C.基础状态D.基础代谢E.基础代谢率【答案】A2. 对能量代谢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寒冷B.高温C.肌肉活动D.精神活动E.进食【答案】C3. 营养物质中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A.糖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E.无机盐【答案】A4.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机体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方式是A.辐射散热B.传导散热C.对流散热D.蒸发散热E.传导和对流散热【答案】D5. 1克食物氧化进所释放的热量称为A.食物的卡价B.氧热价C.呼吸商D.非蛋白呼吸商E.能量代谢【答案】A6. 进食后,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最多的物质是A.糖B.脂肪C.蛋白质D.混合食物E.维生素【答案】C7. 能量代谢率与下列哪项具有比例关系A.体重B.身高C.体表面积D.环境温度E.进食量【答案】C一、问答题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答:肌肉活动对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任何轻微活动都可提高能量代谢率。

剧烈运动或劳动因做功更多,故影响更明显。

环境温度人在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的环境中最为稳定。

当环境温度降低人感到寒冷时,机体就会发生寒战和骨骼肌张力增高等现象,使能量代谢率增高;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可使体内生化反应速度加快,汗腺分泌旺盛和呼吸循环机能增强,以至产热量升高。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在进食后1-8小时左右,机体即使处于安静状态,其产热量也会比进食前提高。

这种食物引起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以蛋白质为最强,一般可以产生30%额外热量。

脂肪和糖类增加的热量约为4-6%。

精神活动当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由于骨骼肌张力增加、交感神经兴奋、促进可产热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的释放,使能量代谢可显著提高。

2.什么是体温。

体温有哪些的生理变异?答:体温是指体内深部的平均温度。

植物生理学试题集与题解

植物生理学试题集与题解

植物生理学试题集与题解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三、名词解释1.信号转导:主要研究植物感受、传导环境刺激的分子途径及其在植物发育过程中调控基因的表达和生理生化反应。

2.受体: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表面或亚细胞组分中的天然分子,可特异地识别并结合化学信号物质——配体,并在细胞内放大、传递信号,启动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导致特定的细胞反应。

四、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True or false)1、土壤干旱时,植物根尖合成ABA引起保卫细胞内的胞质钙离子等一系列信号转导,其中ABA是第二信使。

()2、植物细胞中不具有G 蛋白连接受体。

()3、G 蛋白具有放大信号作用。

()4、受刺激后胞质的钙离子浓度会出现短暂的、明显的下降。

()5、少数植物具有双信使系统。

()6、钙调素是一种不耐热的球蛋白。

()7、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是生物体内一种普遍的翻译后修饰方式。

()8、植物细胞壁中的CaM促进细胞增殖、花粉管萌发和细胞长壁。

()1、×2、×3、√4、×5、√6、×7、√8、√六、填空题(Put the best word in the blanks)1、信号传导的过程包括___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___、__跨膜信号转换_____、____胞内信号转导网络的信号传递______和生理生化变化等 4 个步骤。

2、__信号____是信息的物质体现形式和物理过程。

3、土壤干旱时,植物根尖合成ABA,引起保卫细胞内的胞质钙离子等一系列信号转导,其中_干旱__是信号转导过程的初级信使。

4、膜信号转换通过______细胞表面受体______与____配体_____结合实现。

5、蛋白由__a _、__B __、__r _三种亚基组成。

6、白质磷酸化与脱磷酸化分别由________蛋白激酶____和_____蛋白磷酸酶______催化完成。

7、据胞外结构区的不同,将类受体蛋白激酶分为3 类:1)_ S 受体激酶___,2)___ 富含亮氨酸受体激酶___,3)___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_____。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一、名词解释1、能量代谢2、食物的热价3、食物的氧热价4、呼吸商5、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6、基础代谢7、基础代谢率8、体温9、基础体温二、填空题1、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食物的、和的氧化分解。

一般情况下,机体所需的能量70%来源于。

2、体内最重要的贮能物质是。

3、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和。

常温时主要依靠产热,而在运动或劳动时产热占极大比例。

4、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其散热方式有、、、。

常温时以散热为主,而在高温时则主要依靠散热。

5、当环境温度在℃范围内变动时,能量代谢水平较低,也较稳定。

6、汗液中NaCl的浓度一般比血浆中的,所以机体因大量发汗而发生的脱水属于脱水。

大量出汗时,除补充足够的水分外,还应补充适量的。

7、女子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表现为排卵前(卵泡期)期体温降低,排卵后(黄体期)期体温升高,因为此期血液中的水平较高。

8、人体体温之所以能维持在37℃左右,生理学中以学说加以解释。

三、选择题第一节能量代谢一、能量代谢的来源和去路(一)能量的来源1、机体70%的能量来自( A )A、糖的氧化B、脂肪的氧化C、蛋白质的氧化D、核酸的分解E、脂蛋白的分解2、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是( C )A、蛋白质B、脂肪C、糖类D、氨基酸E、甘油三脂3、机体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E )A、蛋白质B、脂肪C、糖类D、氨基酸E、A TP4、下列哪种物质即是重要的贮能物质,又是直接供能的物质? CA、葡萄糖B、肝糖原C、三磷酸腺苷D、脂肪酸E、磷酸肌酸(二)能量的去路二、能量代谢的测定(一)与能量代谢测定有关的几个概念5、食物的氧热价是指( B )A、1克食物氧化时消耗的02量B、某物质氧化时,消耗1升02所产生的热量C、1克食物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D、1克食物氧化时所产生的C02量E、以上都不是6、呼吸商是指同一时间内( D )A、耗02量/混合食物B、混合食物/耗02量C、耗02量/C02产生量D、C02产生量/耗02量E、C02产生量/非蛋白食物(二)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一)肌肉活动7、对能量代谢影响最为显著的是( B )A、进食B、肌肉活动C、环境温度D、精神活动E、性别(二)精神活动(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8、进食以下哪种食物的产热量最多( A )A、蛋白质B、脂肪C、糖类D、氨基酸E、甘油三脂(四)环境温度9、环境温度在( A )能量代谢相对稳定。

运动生理学第七章呼吸与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第七章呼吸与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第七章呼吸与运动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6 大题,34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在肺血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呼吸频率加倍、深度减半,通气/血流比值将:A.下降B.升高C.不变D.不确定2.运动训练对肺通气功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通气效率和呼吸肌耗氧量的提高B.氧通气当量的下降C.亚极量运动时每分通气量的升高D.安静时每分通气量的提高3.下列选项中有关运动时肺通气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时用于肺通气的耗氧量明显下降B.运动时适当增加呼吸深度比增加频率更为重要C.剧烈运动时肺通气量的增加,主要依靠呼吸深度的增加D.剧烈运动时每分通气量与运动强度保持线性相关4.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的部位是:A.呼吸道、肺泡B.呼吸道C.肺泡、组织D.血液5.运动时引起肺通气量快速变化的神经机制之一是:A.动脉血中PCO2的下降B.动脉血中PO2的升高C.体温升高D.本体感受器的传入冲动6.在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胸内压的变化是:A.吸气、呼气之末等于大气压B.呼气时呈正压C.吸气、呼气时都呈负压D.憋气时呈负7.气体扩散的速度与诸多因素有关,下面正确的描述是:A.与温度呈反变B.与扩散距离成正比C.与分压差成正比D.与扩散面积呈反变8.肺内所能容纳的气体总量称为肺总容量,可用下列哪种方法求得:A.肺活量+潮气量B.功能余气量+潮气量C.肺活量+余气量D.余气量+补呼气量9.下列有关运动时通气/血流比值的描述正确的是:A.中小强度运动时,通气/血流比值变化不大B.增强心脏功能,通气/血流比值大于0.84C.剧烈运动时,通气/血流比值下降D.剧烈运动时,通气/血流比值的保持主要取决于肺泡通气量10.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称为:A.外呼吸B.内呼吸C.肺通气D.肺换气二、填空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11.人体在完成需要胸廓固定的动作时,应以()呼吸为主;在完成需要腹肌紧张的动作时,应以()呼吸为主。

生理学题库 能量体温

生理学题库 能量体温

第七章能量体温姓名:学号:客观题得分:试卷总分:一、填空题(53分)1.人体唯一能利用的能量是食物中所蕴藏的______--能,机体摄取的物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主要的能量来源。

参考答案是:化学糖脂肪蛋白质2.机体内含有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_______的合成和分解是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关键环节,它主要在细胞的________合成。

参考答案是:ATP 磷酸肌酸(3)ATP (4)线粒体3.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测定在一定时间内机体所消耗的_________或者测定产生的_________与所做的外功,都可测算出整个机体的能量代谢率。

参考答案是:食物热量4.能量代谢的直接测热法是将机体在一定时间内散发出来_____ 搜集起来并加以测量的方法。

参考答案是:总热量5.能量代谢的间接测热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反应物的量和产物的量之间的______关系,计算一定时间内整个机体所释放出来的________。

参考答案是:定比热量6.长期病理性饥饿情况下,能量主要来自机体本身的__________,故_________接近于0.80。

参考答案是:蛋白质和脂肪呼吸商7.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在清醒而又非常安静的状态下,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

参考答案是: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精神紧张8.一个身材高大的人与一个身材瘦小的人进行比较,每小时每_______的产热量差别较大,但每小时每______的产热量比较接近。

参考答案是:公斤体重平方米体表面积9.烦恼、恐惧或强烈情绪激动等精神紧张状态下,机体的产热量__________,但中枢神经系统本身的代谢率________。

参考答案是:显著增加很少增加10.体温是指机体的_________温度,临床上常用___________的温度来代表体温。

生理题库7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生理题库7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一、选择题1.机体70%的能量来自A.糖的有氧氧化B.脂肪的氧化C.蛋白质的氧化D.核酸的分解E.脂蛋白的分解答案:A2.体内能源贮存的主要形式是A.肝糖原B.肌糖原C.脂肪D.蛋白质E.葡萄糖答案:C3.以下那些物质在体内主要作用是构成组织的原料A.肝糖原B.肌糖原C.脂肪D.蛋白质E.葡萄糖答案:D4.肌肉收缩时的直接能源是:A.磷酸肌酸B.酮体C.葡萄糖D.脂肪酸E.ATP答案:E5.体内既能贮能又能直接供能的物质是A.久磷酸肌酸B.三磷酸腺苷C.葡萄糖D.肝糖原E.脂肪酸答案:B6.能量代谢率与下列哪项具有比例关系A.体重B.身高C.体表面积D.环境温度E.进食量答案:C7.对机体能量代谢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肌肉活动B.食物特殊动力作用C.精神紧张D.环境温度E.年龄答案:A8.以下哪个因素几乎不能影响能量代谢A.肌肉活动B.食物特殊动力作用C.精神紧张D.环境温度E.平静思考问题答案:E9.体重指数亚洲成年人正常范围A.18.5~22.9B.23~24.9C.25~29.9D.≥30E.≤30答案:A10.以下能量代谢最高的是A.儿童B.成年女性C.老人D.中年人E.成年男性答案:A11.机体安静时,能量代谢最稳定的环境温度是A.0~5℃B.5~10℃C.15~20℃D.20~30℃E.30~35℃答案:D12.下列哪些情况基础代谢率最低A.安静时B.基础条件下C.清醒后未进食前D.平卧时E.熟睡时答案:E13.进食后,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最多的食物是A.甘蔗B.猪油C.鸡蛋 .D.蔬菜E.水果答案:C14.基础代谢率的正常变化百分率应为A.土25%B.土20%C.土15%D.土30%E.土5%答案:C15.当人体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约升高A.13%B.23%C.16%D.15%E.20%答案:A16.基础代谢率的测定常用于下列哪种病的诊断A.垂体功能低下B.甲状腺功能亢进和低下C.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D.糖尿病E.肥胖病答案:B17.关于基础代谢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在基础条件下测定B.通常是以KJ/m?h表示C.机体最低的代谢水平D.临床多用相对值表示E.与体重不成比例关系答案:C18.测定基础代谢率的条件,错误的是A.清醒B.安静C.餐后6小时D.室温25℃E.平卧、肌肉放松答案:C19.下列有关基础代谢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人基础代谢率相当稳定B.女性比同年龄组男性高C.幼儿比成年人低D.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必然升高15%E.基础代谢率实测值大于正常平均值时,即提示机体有病理变化答案:A20.基础代谢率的实测值与正常平均值相差多少是不属于病态A.±0%~20%B.±10%~15%C.±20%~25%D.±20%~30%E.±30%答案:B21.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基础代谢率A.增加B.减少C.不变D.恒定 D.不定答案:A22.环境温度过高、过低均可能使能量代谢率A.增加B.减少C.不变D.恒定 D.不定答案:A23.生理学所指的体温是A.腋窝温度B.口腔温度C.直肠温度D.体表的平均温度E.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答案:E24.腋窝温度A.36.9~37.9℃B.36.7~37.7℃C.36.0~37.4℃D.35.1~36.9℃E.34.1~35.1℃答案:C25.关于体温的生理变动,错误的是A.下午体温高于上午,变化范围不超过1℃B.女性体温略高于同龄男性,排卵日体温最高C.幼童体温略高于成年人D.体力劳动时,体温可暂时升高E.精神紧张时,可升高答案:B26.以下人体哪个部位温度最高A.口腔温度B.直肠温度C.腋下温度D.皮肤温度E.体表温度答案:B27.下列哪项因素不影响体温的生理波动:A.昼夜节律B.性别差异C.年龄差异D.情绪变化E.身高体重差异答案:E28.运动时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A.肝脏B.骨骼肌C.脑D.心脏E.肾脏答案:B29.安静时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A.肝脏B.脑C.心脏D.皮肤E.骨骼肌答案:A30.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是A.肺B.肾C.消化道D.汗腺E.皮肤答案:E。

生理学第七章_能量代谢与体温_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第七章_能量代谢与体温_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2.食物的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food)3.食物的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4.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 RQ)5.非蛋白呼吸商(NPRQ)6.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specific dynamic effect)7.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8.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sm rate,BMR)9.体温(body temperature)10.辐射散热(thermal radiation)11.传导散热(thermal conduction)12.对流散热( thermal convertion)13.蒸发散热(evaporation)14.不感蒸发(insensible perspiration)15.可感蒸发/发汗 (sensible perspiration/ sweating)16.自主性体温调节(autonomic thermoregulation)17. 温度习服(temperature acclimation)二、填空题18.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测定在一定时间内机体所消耗的____或者测定机体所产生的____与所作的外功,都可测算出整个机体的能量代谢。

19.能量代谢的间接测热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反应物的量和产物的量之间的____关系,计算一定时间内整个机体所释放出来的____。

20.机体内氧化分解的蛋白质可由____除以____得到。

21.体温是指机体的____温度,临床上常用____的温度来代替体温。

22.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和____。

23.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在____,其主要部位是____。

24.在致热源作用下,下丘脑-视前区中的热敏神经元反应曲线的斜率____,调定点____导致发热。

病理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复习思考题

病理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能量代谢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糖、脂肪和蛋白质分子结构中蕴藏着大量能量的化学键是A.氢键B.碳氢键C.氮键D.氯键E.氧键2.人体所需要能量的70%主要来自A.核酸的分解B.糖蛋白的分解C.糖的氧化D.脂肪的氧化E.蛋白质的氧化3.1 mol葡萄糖经有氧氧化完全分解净合成的ATP为A.2 molB.10 molC.28 molD.38 molE.56 mol4.1 mol葡萄糖经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为有氧氧化的A.1/5B.1/10C.1/15D.1/18E.1/255.激烈运动时,骨骼肌能量代谢的主要途径是A.葡萄糖的有氧氧化B.葡萄糖的无氧酵解C.脂肪酸代谢D.氨基酸代谢E.蛋白质代谢6.脑组织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A.氨基酸B.胆固醇C.蛋白质D.甘油E.葡萄糖7.关于脂肪供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人体所需的能量约30%~40%来自脂肪B.脂肪酸在肝内可生成酮体C.内源性脂肪由糖和氨基酸转变而来D.饥饿时脑组织不能利用酮体E.心肌可利用酮体8.长期不能进食或能量消耗过大时,维持必要的生理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A.葡萄糖B.脂肪酸C.甘油三酯D.蛋白质E.乳酸9.机体内既能贮存能量又能直接供能的物质是A.磷酸肌酸B.ADPC.ATPD.环磷酸腺苷E.葡萄糖10.1g某种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称为A.食物的热价B.食物的氧热价C.呼吸商D.非蛋白呼吸商E.能量代谢率11.食物的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 是指A.1g食物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B.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LO2所产生的热量C.1g营养食物氧化时消耗的O2量D.1g营养食物氧化时产生的CO2量E.机体CO2产生量与耗O2量的比值12.有关respiratory quotient 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糖的respiratory quotient为1.0B.脂肪的respiratory quotient为0.71C.蛋白质的respiratory quotient为0.80D.计算respiratory quotient时,CO2产生量和耗O2量的单位可用L或molE.respiratory quotient是指一定时间内机体耗O2量与CO2产生量的比值13.测定呼吸商的数值接近于1.0,提示体内氧化的营养物质主要是A.糖B.脂肪C.蛋白质D.氨基酸E.混合食物14.国人的饮食习惯是混合食物,其呼吸商通常为A.1.00B.0.85C.0.80D.0.71E.0.5015.临床上用简便方法测定能量代谢时,必须取得的数据是A.呼吸商B.非蛋白呼吸商C.食物的氧热价D.单位时间内的耗O2量E.身高和体重16.下列哪一项是呼吸商降低的主要原因A.酸中毒B.碱中毒C.肺过度通气D.糖转变为脂肪E.剧烈运动17.关于能量代谢的影响因素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肌肉运动是影响能量代谢最显著的因素B.环境温度在30~35℃时,能量代谢最稳定C.情绪激动、烦恼、愤怒、恐惧及焦虑等,能量代谢可显著增高D.环境温度<10℃时,能量代谢明显增加是由于寒战和肌肉张力增高所致E.进食全蛋白质食物,可使机体额外增加30%的热量18.衡量能量代谢率的标准是A.身高B.体重C.年龄D.性别E.体表面积19.影响能量代谢最为显著的因素是A.激素水平B.肌肉活动C.高温D.精神活动E.年龄20.能量代谢量稳定的环境温度是A.5~10℃B.10~15℃C.15~20℃D.20~30℃E.30~35℃21.食物特殊动力效应最强的食物是A.蛋白质B.糖C.脂肪D.矿物质E.无机盐22.关于基础代谢率测定条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清晨、空腹B.清醒、静卧C.肌肉放松D.环境温度在10~15℃E.以上都不是23.有关基础代谢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女子的基础代谢率高于男人B.成年人的基础代谢率高于儿童C.基础代谢率与体表面积成比例关系D.身高相同的人,基础代谢率基本相等E.体重相同的个体,他们的基础代谢率较为接近24.用相对数值表示基础代谢率,其正常变动范围是A.0~±5%B.±5%~±10%C.±10%~±15%D.20%~±25%E.±25%~±30%25.basal metabolism rate的单位一般是A.kJ/(m.h)B.kJ/( cm.h)C.kJ /(kg .min)D. kJ /hE.kJ/(m2·h)26.测定某人的基础代谢率相对值为+60%,你认为该患者可能患有下列哪种疾病?A.垂体功能低下B.甲状腺功能亢进C.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D.阿狄森氏病E.肾病综合征二、名词解释1. 能量代谢;2. 食物的热价;3. 食物的氧热价;4. 呼吸商;5.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6. 基础代谢率。

植物生理学习题大全——第7章细胞信号转导

植物生理学习题大全——第7章细胞信号转导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一. 名词解释细胞信号转导(siginal transduction):指细胞偶联各种刺激信号与其引起的特定生理效应之间的一些列分子反应机制。

信号(signal):对植物来讲,环境就是刺激,就是信号。

配体(ligand):激素、病原因子等化学信号,称为配体。

受体(receptor):能够特异地识别并结合信号、在细胞内放大和传递信号的物质。

细胞表面受体(cell surface receptor):位于细胞表面的受体。

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 receptor):位于亚细胞组分如细胞核、内质网以及液泡膜上的受体。

跨膜信号转换(transmembrance transduction):信号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通过受体将信号传递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受体激酶:位于细胞表面的一类具有激酶性质的受体。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s):将作用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到细胞内,使之产生生理效应的细胞内信使。

级联反应(cascade):在连锁的酶促反应中,前一反应的产物是后一反应的催化剂,每进行一次修饰反应,就使调节信号产生一次放大作用。

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PK):一类催化蛋白质磷酸化反应的酶。

第一信使(first messenger):能引起胞内信号的胞间信号和环境刺激,亦称为初级信使。

蛋白质磷酸化作用(protein phosphorylation):是指由蛋白激酶催化把磷酸基转移到底物蛋白质氨基酸残基的过程。

双信使系统(double messenger system):胞外刺激使PIP2转化为IP3和DAG两个第二信使,引发IP3/Ca2+和DAG/PKC两条信号转导途径,在细胞内沿两个方向传递,这样的信号系统称之为双信使系统。

二. 缩写符号HK:组氨酸激酶RR:应答调控蛋白RLK:类受体蛋白激酶CaM:钙调蛋白CDPK:钙依赖型蛋白激酶PIP2: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4-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LC:磷脂酶C IP3:三磷酸肌醇DAG:二酰甘油PKC:蛋白激酶C PK:蛋白激酶PP:蛋白磷酸酶三. 简答题1. 细胞接收胞外信号进行信号转导的步骤。

试题《生理学》第七章体温

试题《生理学》第七章体温

第七单元体温【A1型题】1.体温是指A.体表平均温度B.机体深部平均温度C.体表和深部的平均温度D.胸腔内的平均温度E.腹腔内的平均温度2.关于体温生理变动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运动时体温升高B.儿童体温较成人为低C.老年人体温略有降低D.女性排卵前基础体温低于排卵后E.在一昼夜中午后1-6时的体温最高3.体温昼夜间的波动一般不超过A.0.1℃B.0.3℃C.0.5℃D.1.0℃E.2.O℃4.正常人不同部位测定的体温,正确的是A.腋窝温>直肠温>口腔温B.腋窝温>口腔温>直肠温C.直肠温>腋窝温>口腔温D.直肠温>口腔温>腋窝温E.口腔温>直肠温>腋窝温5.劳动时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A.皮肤B.心脏C.肝脏D.骨骼肌E.肾脏6.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是A.肺和呼吸道B.肾C.消化道D.皮肤E.汗腺7.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体表温度时,机体散热的方式是A.辐射B.传导C.对流D.蒸发E.对流与蒸发8.对于蒸发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外界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唯一的散热方式B.环境湿度越高,蒸发散热效率越高C.气流速度越快,蒸发散热效率越高E.不感蒸发也具有散热作用9.对于发汗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分泌汗液是机体的排泄途径之一B.支配汗腺的神经属于交感胆碱能神经C.汗液是高渗液体D.发汗的主要中枢部位在下丘脑E.大量出汗可导致高渗性脱水10.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A.乙酰胆碱B.肾上腺素C.去甲肾上腺素D.5一羟色胺E.多巴胺11.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A.脊髓B.延髓C.丘脑D.下丘脑E.大脑皮层12. 关于调定点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B.有一个规定数值C.起作用的是温度敏感神经元D.发热时调定点对体温调节不起作用E.体温偏离规定数值后即对产热和散热器官活动进行调节13.对在寒冷环境下体温调节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B.皮肤血管收缩C.组织代谢率提高D.骨骼肌紧张性降低E.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B1型题】A.350C~360C B.36.O0C~37.40CC.36.70C~37.70C D.36.90C~37.90CE.38.50C~38.90C1.正常成人腋窝温度的范围是2.正常成人口腔温度的范围是3.正常成人直肠温度的范围是A.辐射 B.传导+对流C.辐射+传导+对流 D.不感蒸发 E.蒸发4.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是5.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是A.辐射 B.传导 C.对流D.传导+对流E.蒸发6.给高热病人使用冰袋以增加散热是通过7.给高热病人用酒精擦浴散热是通过8.用风扇散热是通过参考答案【A1型题】1. B2. B3. D4. D5.D 6. D 7. D 8. B 9.C 10.A11.D 12.D 13.D【B1型题】1.B 2.C 3.D 4.C 5.E 6.B 7.E 8.C☞。

《生理学》第七章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练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第七章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练习题及答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体液葡萄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蛋白质的常规测定方法的原理、方法学评价和生理意义;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具体步骤和结果判断;胰岛素和胰岛素原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评价。

2.熟悉: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在糖代谢紊乱诊治中的应用。

3.了解:血糖浓度的调节;糖尿病的分型及其病因。

二、习题(一)名词解释1.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2.随机血糖(random blood sugar,RBS)3.餐后2小时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4.葡萄糖耐量试验(glucose tolerance test,GTT)5.酮体(ketone bodies)6.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GHb)7.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 GA)8.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二)填空题1.糖尿病分为、、和四种。

2.常用的血糖酶法检测包括、和。

3.糖尿病的诊断界值为:空腹血糖,或OGTT2小时血糖。

4.主要的糖化蛋白质包括、和等几种。

5.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依据包括糖化血红蛋白分子性质上的和。

6.糖尿病的早期筛查指标包括、、和基因类标志物等。

7.利用糖化血红蛋白的电荷差异,可以采用、等技术进行分离检测。

(三)单项选择题A型题1.影响胰岛素分泌和释放的最主要因素是A.外界因素刺激B.儿茶酚胺释放增加C.血脂水平升高D.血糖水平升高E.血氨基酸水平升高2.胰岛素是由何种细胞分泌的A.胰岛α和β细胞B.胰岛α细胞C.胰岛β细胞D.胰岛γ细胞E.胰腺δ细胞3.正常成人的空腹血糖浓度是A.2.8~7.8mmol/LB.3.89 ~ 6.11mmol/LC.6.1~7.0mmol/LD.7.0 ~11.1mmol/LE.8.9~10mmol/L4.胰高血糖素对血糖调节作用是A.促进糖异生,抑制糖原分解B.抑制糖异生,促进糖原分解C.促进糖异生和糖原分解D.抑制糖异生和糖原分解E.促进糖的有氧氧化5.下列关于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是降低合成代谢的激素B.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原转变而来C.胰岛素与胰岛素原都有生物活性D.胰岛素与C肽以2:1的摩尔比释放人血E.胰岛素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触发细胞内特异性信号转导,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6.下列关于1型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害引起B.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C.是多基因遗传病D.存在多种自身抗体E.存在胰岛素抵抗7.下列关于2型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常见于青少年B.存在胰岛素抵抗C.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D.患者多数肥胖E.起病较慢8.下列关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的叙述,错误的是A.多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B.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C.各种原因引起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加是其诱因D.血酮体常> 5mmol/LE.表现为广泛的功能紊乱9. 2010年美国ADA新增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是A.HbA1c ≤6.5% B.HbA1c≥6.5% C.HbA1c≤7.0%D.HbA1c ≥7.0% E.HbA1c≥5.7%10.关于低血糖症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糖水平≤3. 89mmol/L即可诊断B.经典的诊断试验是72小时禁食试验C.临床症状主要是与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相关D.由多种因素引发E.糖尿病患者发生的概率较高11.高血糖症的判断标准是空腹血糖浓度A.8.9~10mmol/LB.≥11.1mmol/LC.≥6.0mmol/LD.≥7.0mmol/LE.≥8.9mmol/L12.空腹血糖损伤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浓度值为A.8.9~10mmol/LB.≥11.1mmol/LC.6.1~7.0mmol/LD.≥7.0mmol/LE.≥8.9mmol/L13.目前血糖测定的常规方法是A.邻甲苯胺法B.Folin-吴法C.葡萄糖脱氢酶法D.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E.葡萄糖氧化酶-氧电极法14.反映糖尿病肾脏病变的指标是A.血胰岛素测定B.糖化蛋白测定C.尿白蛋白测定D.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E.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15.用于糖尿病诊断和筛查的指标是A.尿白蛋白B.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C.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D.血和尿酮体测定E.血乳酸和丙酮酸测定16.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代谢状况的指标是A.尿白蛋白B.血浆胰岛素浓度C.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D.血浆C肽浓度E.血乳酸和丙酮酸测定17.反映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是A.血胰岛素测定B.糖化蛋白测定C.尿白蛋白D.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E.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18.诊断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指标是A.尿白蛋白B.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C.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D.血和尿酮体测定E.血浆C肽浓度19.要了解胰岛β细胞的储备能力,应检测的指标是A.空腹血糖B.餐后2小时血糖C.尿白蛋白D.糖化血红蛋白E.尿酮20.下列哪种情况下,可以认为糖尿病病情控制较好A.HbAlc ≤6.5% B.HbAlc≥6.5%C.HbAlc ≤7.0% D.HbAlc≥7.0% E.HbAlc≥5.7%21.关于C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没有生物活性B.C肽和胰岛素等摩尔数分泌人血C.主要从肾脏排泄D.C肽的半寿期比胰岛素更短E.禁食后血浆C肽浓度比血胰岛素浓度高22.C肽测定的意义不包括A.评估空腹低血糖B.评价患者胰岛素分泌状况C.鉴别糖尿病类型D.监测胰腺手术后效果E.诊断糖尿病并发症23.下列关于胰岛素原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胰岛素的前体和主要储存形式B.生物活性很弱C.肝脏对其清除能力很强D.其半寿期比胰岛素长E.其血浓度升高可见于胰岛β细胞肿瘤24.有关胰岛素的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蛋白质合成B.抑制蛋白质分解C.促进糖异生D.促进葡萄糖转变为糖原或脂肪E.促进肝脏对葡萄糖的摄取25.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不包括A.肾上腺素B.甲状旁腺激素C.胰高血糖素D.胰岛素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6.下列关于葡萄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参与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稳定B.机体结构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C.是脂肪、甘油等的来源之一D.人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E.维持机体的代谢平衡27.不需要进行OGTT筛查的人群是A.体重≥120%标准体重者B.存在与糖尿病发病高度相关的因素C.所有年满30岁的人群D.高血压症患者E.生育过> 9kg体重的胎儿的妇女28.下列关于糖化血红蛋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其形成是一个缓慢的、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过程B.糖基化可发生在血红蛋白的α链或β链上C.测定采用动脉血标本D.可根据其所带电荷不同而将其分离E.反映的是过去6~8周的平均血糖浓度29.下列关于糖化白蛋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映过去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B.是血清果糖胺的主要成分C.是糖尿病近期控制水平的监测指标D.可替代糖化血红蛋白E.当患者有急性全身性疾病时,能更准确地反映短期内平均血糖的变化30.测定血胰岛素水平的用途,不包括A.对餐后低血糖进行评估B.确认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胰岛素治疗C.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状况D.结合胰岛素抗体分析胰岛素抵抗机制E.鉴别糖尿病类型31.血糖测定的参考方法是A.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耦联法B.葡萄糖氧化酶-氧电极法C.葡萄糖脱氢酶法D.己糖激酶法E.邻甲苯胺法32.餐后2小时血糖值的临床意义,不包括A.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能力B.监控FPG已控制良好但仍未达到治疗目标的糖尿病患者C.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D.是HbAlc的主要决定者E.可大样本量筛查糖尿病患者33.关于血糖测定,正确的是A.动脉血糖>毛细血管血糖>静脉血糖B.血糖测定受饮食影响,但不受取血部位影响C.全血血糖不受红细胞比容影响D.血糖测定不受检测方法影响E.测定血浆或血清血糖与全血血糖一样可靠34.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时,不会影响测定结果的物质是A.尿酸B.氟化钠C.谷胱甘肽D.胆红素E.维生素C35.下列关于尿糖的说法,错误的是A.血糖浓度高于肾糖阈时能导致糖尿B.反映了机体即时的糖含量C.尿糖的测定是快速、便宜、非侵入性的D.能用于大量样本的筛选E.尿糖浓度能较灵敏、特异地反映血糖的水平B型题(1~3题共用备选答案)A.邻甲苯胺法B.己糖激酶法C.葡萄糖氧化酶法D.葡萄糖脱氢酶法E.同位素稀释-质谱法1.血糖测定的参考方法是B2.可用于葡萄糖干化学检测的方法是C3.不适合尿液样本检测的方法是C(4~6题共用备选答案)A.血浆白蛋白B.尿酮体C.全血乳酸D.IAAE.餐后2小时血糖4.怀疑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时需检测C5.怀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需检测B6.TIDM可伴有哪一项指标阳性D(7~10题共用备选答案)A.FPG <6.1mmol/L,2小时PG<7.8mmol/LB.FPG介于6.1~7.0mmol/L之间,2小时PG<7.8mmol/LC.FPG <7.0mmol/L,2小时PG介于7.8~11. 1mmol/LD.FPG≥7.0mmol/L,和(或)2小时PG≥11.1mmol/LE.FPG<6.1mmol/L,2小时PG介于7.8~11.1mmol/L7.正常糖耐量A8.空腹血糖受损B9.糖耐量损害C10.糖尿病D(11~ 14题共用备选答案)A.HbAlc 介于5.7%~6.4% B.HbAlc介于4%~6%C.HbAlc 介于6%~7% D.HbAlc介于7%~8% E.HbAlc介于8%~9%11.糖尿病前期A12.血糖控制较差E13.血糖控制一般D14.血糖控制较理想C(15~18题共用备选答案)A.空腹血糖B.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C.糖化白蛋白D.HbAlcE.空腹胰岛素15.反映机体即时葡萄糖水平的是A16.反映机体2~3周前血糖平均水平的是C17.反映机体6~8周前血糖平均水平的是D18.反映机体长期血糖平均水平的是B(19~ 20题共用备选答案)A.ICAB.FPGC.IAAD.GADAE.IA-2A19.胰岛素抵抗时可能与哪个有关C20.从T2DM中鉴别成人隐匿性免疫性糖尿病的是D(四)简答题1..简述OGTT试验及其意义。

生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A、仅在内表面B、仅在外表面C、仅在两层之间D、仅在外表面与内面E、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整个脂质双层三种形式均有2、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脂质分子的亲水端:A、均朝向细胞膜的内表面B、均朝向细胞的外表面C、外层的朝向细胞膜的外表面,内层的朝向双子层中央D、都在细胞膜的内外表面E、面对面地朝向双分子层的中央3、人体O2、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作用E、出胞作用4、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膜是属于:A、主动转运B、单纯扩散C、易化扩散D、入胞作用E、吞饮5、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由于:A、单纯扩散B单纯扩散、C、易化扩散D、出胞人用E、细胞外物入胞作用6、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静息状态下,Na+,K+通道都处于关闭状态B、细胞受刺激刚开始去极化时,就有Na+通道大量开放C、在动作电位去极相,K+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较慢D、Na+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E、Na+,K+通道被称为学依从通道7.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A.2个Na+移出膜外B、2个K+移人膜内C、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人膜内nD、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人膜内E、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人膜内8.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D.膜上Na+—K+泵的作用E.膜上ATP的作用9.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而出现兴奋的同时和以后的一个短的时间内,兴奋性周期性变化是: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10.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逆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B.顺浓度差使细胞膜外的K+转入膜内C、阻止水分进入细胞D.建立离子势能储备已是神经、肌肉等组织具有兴性的基础11.以下关于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B.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一般表现为锋电位D.刺激强度越大,动作电位幅度也越高E.受刺激后,细胞膜电位的变化也可称为复极化12.静息电位的实测值同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相比:A、前者大B、前者小C、两者相等D、前者约大10%E、前者约大20%13.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A.K+B.Na+C.ClD.Ca2+E.Mg2+14.人工地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A.先减小后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减小D.增大E.不变15.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A、钠的平衡电位B、钾的平衡电位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D.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E.锋电位与超射之差16.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A.K十B.Na+C.ClD.Caz+E.Mg2+17.人工地增加细胞浸浴液中Na+的浓度,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将:A、先减小后增大B.不变C减小D.增大E.先增大后减小18.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形成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的Na+浓度高于膜外B.细胞受刺激兴奋时,Na+通道开放造成Na+外流C、大量Na+外流使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D.达到Na+的平衡电位时,Na+外流停止E.Na+通道失活,K+通道进一步开放,动作电位自然出现下降支19.阈电位是指:A.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B.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C.超极化到刚能引起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D.造成膜对Na+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E.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20.单根神经纤维受到刺激而兴奋,当它的兴奋性处于低常期时,相当于其动作电位的:A.阈电位B.去极相C超射时期D、负后电位E.正后电位21.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峰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A.相对不应期B.绝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加相对不应期22.单根神经纤维受刺激而兴奋,当它的兴奋性处于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时,相当于动作电位的:A、阈电位B.去极相C.超射时期D.负后电位E.正后电位23.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A.阈电位B.时值C.阈强度D.刺激强度的变化率巳刺激的频率24.刺激阈指的是: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的最短作用时间B.保持一定的刺激强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C.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E.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25.下列有关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B.传导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C.在有髓纤维是跳跃传导D.有髓纤维传导动作电位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完整版)人体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人体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新陈代谢2、反射3、阈刺激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选项,其分支学科是运动生理学的是。

A.生物学B.生理学C.动物学D.体育科学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 B.血液和淋巴液C.组织液D.细胞外液3、维持机体稳定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正反馈调节B.自身调节C.神经调节D.负反馈调节4、下列生理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B.分娩C.排便反射D.减压反射5、内环境与体内细胞的关系是。

A.细胞的生存环境B.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C.物质交换的场所D.细胞排泄废物的通道6、运动会时,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是由于。

A.自身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调节7、体液是。

A.细胞内的液体B.细胞外的液体C.细胞内液加细胞外液D.血液8、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B.细胞内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C.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D.细胞内代谢水平稳定9、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B.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C.分泌激素的细胞有内分泌功能D.体液调节不一定是全身性的10、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B.反应C.神经冲动D.正反馈调节三、填空1、细胞外液包括位于组织、细胞间隙中的和血液中的。

2、运动员听到枪声起跑属于调节。

3、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至少包括、、和三个特征。

4、与神经调节相比较,体液调节的作用具有、和的特点。

5、反射弧由感受器、、、、五个缺一不可的部分组成。

四、判断题1、运动生理学对指导人们合理地从事体育锻炼或科学组织运动训练有重要的意义。

()2、正反馈是不可逆的和不断增强的过程。

()3、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绝对不变。

()4、刺激的阈值越小,说明组织的兴奋性越低。

()5、负反馈是不可逆的、不断增强的过程,直到整个过程迅速完成为止。

()答案二、选择题1、B2、D3、D4、D5、B6、D7、C8、C9、B 10、A三、填空1、组织液;血浆2、神经;3、核酸;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4、缓慢、广泛;持久5、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四、判断1、对2、对3、错4、错5、错2012人体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名词解释1、单纯扩散2、主动转运3、等长收缩二、单项选择1、环绕肌原纤维的横管系统是。

(完整版)植物生理学习题大全——第7章细胞信号转导

(完整版)植物生理学习题大全——第7章细胞信号转导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一. 名词解释细胞信号转导(siginal transduction):指细胞偶联各种刺激信号与其引起的特定生理效应之间的一些列分子反应机制。

信号(signal):对植物来讲,环境就是刺激,就是信号。

配体(ligand):激素、病原因子等化学信号,称为配体。

受体(receptor):能够特异地识别并结合信号、在细胞内放大和传递信号的物质。

细胞表面受体(cell surface receptor):位于细胞表面的受体。

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 receptor):位于亚细胞组分如细胞核、内质网以及液泡膜上的受体。

跨膜信号转换(transmembrance transduction):信号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通过受体将信号传递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受体激酶:位于细胞表面的一类具有激酶性质的受体。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s):将作用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到细胞内,使之产生生理效应的细胞内信使。

级联反应(cascade):在连锁的酶促反应中,前一反应的产物是后一反应的催化剂,每进行一次修饰反应,就使调节信号产生一次放大作用。

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PK):一类催化蛋白质磷酸化反应的酶。

第一信使(first messenger):能引起胞内信号的胞间信号和环境刺激,亦称为初级信使。

蛋白质磷酸化作用(protein phosphorylation):是指由蛋白激酶催化把磷酸基转移到底物蛋白质氨基酸残基的过程。

双信使系统(double messenger system):胞外刺激使PIP2转化为IP3和DAG两个第二信使,引发IP3/Ca2+和DAG/PKC两条信号转导途径,在细胞内沿两个方向传递,这样的信号系统称之为双信使系统。

二. 缩写符号HK:组氨酸激酶RR:应答调控蛋白RLK:类受体蛋白激酶CaM:钙调蛋白CDPK:钙依赖型蛋白激酶PIP2: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4-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LC:磷脂酶C IP3:三磷酸肌醇DAG:二酰甘油PKC:蛋白激酶C PK:蛋白激酶PP:蛋白磷酸酶三. 简答题1. 细胞接收胞外信号进行信号转导的步骤。

生理学题库+答案(完美排版)

生理学题库+答案(完美排版)

生理学题库+答案第一章绪论1.在体内的控制系统中,哪一种控制系统极少见?A.非自动控制系统B.负反馈控制系统C.正反馈控制系统D.前馈控制系统2.“反馈信号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发生改变”的是何种控制系统的特点A.非自动控制系统的活动特点B.负反馈控制系统的活动特点C.正反馈控制系统的活动特点D.前馈控制系统的活动特点3.维持高等动物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A.细胞外液的稳态B.机体外的稳态C.社会环境的稳态D.自然环境的稳态4.可兴奋细胞是指细胞受刺激后A.能产生电紧张电位的细胞B.能产生膜电位的细胞C.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D.能产生局部电位的细胞5.“控制过程不可逆,促进某些生理过程进一步增强,直至完成为止”是下列哪一项反馈的特点?A.负反馈的特点B.正反馈的特点C.是前馈的特点D.机体没有这种调节6.人体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A.研究在安静环境中人体各部分的正常活动过程B.研究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人体各部分的正常活动过程C.研究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人体各部分的异常活动过程D.研究在安静环境中人体的异常活动过程7.关于负反馈调节特点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负反馈可使某种生理或病理过程不断增强B.负反馈机制正常体内较少见C.负反馈破坏系统的平衡或稳态D.负反馈的控制反应方向是双向的8.食物在口腔中咀嚼引起的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神经一体液调节9.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B.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C.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10.排尿反射的完成是一种()A.自身调节B.负反馈调节C.体液调节D.正反馈调节11.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A.排尿反射B.排便反射C.血液凝固D.减压反射12.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B.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C.激素所作用的细胞称为激素的靶细胞D.体液调节不一定都是全身性的13.体液调节的特点是()A.迅速B.准确C.持久D.短暂14.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A.全身性体液调节B.自身调节C.神经调节D.局部性体液调节15.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第二章1.关于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细胞膜是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膜B.细胞膜是细胞接受其他因素影响的门户C.细胞膜的结构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D.水溶性物质一般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脂溶性物质则不能2.条件反射的特征是()A.种族遗传B.先天获得C.数量较少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3.物质在特殊细胞膜蛋白质帮助下顺电化学递度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属于()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胞吐)4.在一般生理情况下,钠泵每活动一个周期可使()A.2个Na+移出膜外B.2个K+移入膜内C.3个Na+移出膜外,同时2个K+移入膜内D.2个Na+移出膜外,同时3个K+移入膜内5.经载体易化扩散的跨膜转运的特征之一是A.转运的方向始终是逆浓度梯度的B.载体与溶质的结合不具结构特异性C.此类物质转运的转运速率会出现饱和现象D.化学结构相似的溶质经同一载体转运时,不会出现竞争性抑制6.关于易化扩散的叙述,错误的是()A.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B.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K+、Na+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C.作为载体的膜蛋白质与被转运物质之间有高度的结构特异性D.通道蛋白质对被转动的物质没有特异性7.细胞每次兴奋的锋电位与锋电位不会发生叠加,这是因为A.细胞每次兴奋时存在兴奋性的绝对不应期B.细胞每次兴奋时存在兴奋性的相对不应期C.细胞每次兴奋时存在兴奋性的超常期D.细胞每次兴奋时存在兴奋性的低常期8.细胞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B.膜在兴奋时Na+的通透性增大C.膜上ATP的作用D.膜上钠泵的作用9.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A.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B.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C.细胞外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D.细胞内高Na+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10.细胞膜在静息情况时,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A.K+B.Na+C.Ca2+D.Cl-11.静息电位大小接近于()A.Na+平衡电位B.K+平稳衡电位C.Na+平衡电位与K+平衡电位之和D.锋电位与超射之差12.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A.K+B.Na+C.Ca2+D.Cl-13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值减少称作()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超极化14.安静时膜电位处于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超极化15.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静息状态下,Na+、K+通道处于关闭状态B.细胞接受刺激开始去极化时,就有Na+通道大量开放C.在动作电位去极相,K+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较慢D.Na+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16.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A.阈下刺激,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B.阈上刺激,出现较低刺激幅度更大的动作电位C.动作电位的传导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变小D.各种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各不相同17.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A.局部电位B.阈电位C.锋电位D.后电位18.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简便指标是()A.阈电位B.时值C.阈强度D.强度-时间变化率19.大多数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发生反应的共有表现是产生()A.神经冲动B.收缩C.分泌D.动作电位20.电紧张性扩布的特点是()A.跳跃传导B.通过局部电流传递C.随扩布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弱D.不随扩布距离的增加而衰减21.关于有髓神经纤维跳跃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以相邻朗飞结间形成局部电流进行传导B.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快得多C.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D.不衰减扩布22.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A.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B.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C.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末池D.横管、纵管和肌浆网23.骨骼肌中横管的作用是()A.Ca2+的贮存库B.将兴奋传向肌细胞深部C.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D.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24.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A.前负荷B.后负荷C.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和D.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差25.下列哪一种膜蛋白被激活时,可以使细胞内Na+浓度下降?A.钠通道B.Na+-Ca2+交换体C.钠泵D.Na+一H+转运体26.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锋电位上升支的形成,是由于A.大量的Na+快速内流B.大量的Ca2+快速内流C.大量的Na+快速内流和膜去极化之间的正反馈所致D.大量的K+快速外流27.在强直收缩中,肌肉的动作电位()A.不发生叠加B.发生叠加C.幅值变大D.幅值变小28.关于神经细胞的锋电位的降支形成机制,正确的叙述是A.氯通道迅速关闭和K+快速外流形成降支B.钠通道迅速关闭和K+快速外流形成降支C.钙通道缓慢关闭和K+缓慢外流形成降支D.钠通道缓慢关闭和K+快速外流形成降支29.阈刺激能使神经细胞产生的跨膜离子流是A.少量Na+内流超过K十外流B.大量Na+内流超过K十外流C.少量Ca2十内流超过K+外流D.大量Ca2+内流超过K+外流30.下列属于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是()A.动作电位通过纵管传向肌细胞深部B.肌浆网释放Ca2+到肌浆内C.终池中的Ca2+逆浓度差进入细胞浆内D.横管释放Ca2+到肌细胞浆内31.白细胞吞噬细菌是属于()A.主动转运B.易化扩散C.被动转运D.入胞作用(胞纳)32在哺乳动物的细胞膜上普遍存在的离子泵是A.钠泵B.钙泵C.钾泵D.氯泵33静息电位的数值变大称作()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超极化34.关于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细胞膜是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膜B.细胞膜是细胞接受其他因素影响的门户C.细胞膜的结构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D.水溶性物质一般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脂溶性物质则不能35.K+通道和Na+通道阻断剂分别是:()A.箭毒和阿托品B.阿托品和河豚毒素C.四乙胺和河豚毒素D.四乙胺和箭毒36.在骨骼肌收缩过程中,能与细肌丝结合的是()A.Na+B.K+C.Ca2+D.Mg2+37.就单根神经纤维而言,与阈强度相比刺激强度增加一倍时,动作电位的幅度()A.增加一倍B.增加二倍C.减小一倍D.保持不变38.在刺激作用时间无限长的情况下,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是()A.阈强度B.基强度C.时值D.阈下刺激39.在前负荷不变的条件下,后负荷在何时肌肉收缩的初速度达最大值()A.为零B.过小C.过大D.无限大40.下列哪一类细胞不能产生动作电位?A.感光细胞B.腺体细胞C.神经细胞D.肌细胞41.关于局部反应的特点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局部反应呈电紧张传播B.局部反应不符合“全或无”定律C.局部反应可总和D、局部反应有不应期4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A.组织内液B.细胞外液C.机体内液D.细胞内液43.兴奋是指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的何种电位A.电紧张电位B.局部反应C.阈电位D.动作电位44大多数的可兴奋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共有的特征性表现是A.电紧张电位B.局部反应C.阈电位D.动作电位?45.证明横纹肌的肌丝滑行理论最直接证据是A.肌肉收缩时暗带长度变短,明带发生缩短,同时H带相应变宽B.肌肉收缩时暗带长度变长,明带发生缩短,同时H带相应变窄C.肌肉收缩时暗带长度变短,明带长度不变,同时H带相应变窄D.肌肉收缩时暗带长度变短,明带长度不变,同时H带相应变宽46.抑制下列哪一种膜蛋白的活动,可以使细胞外K+浓度升高?A.钠泵B.Na+-H+转运体C.钾通道D.Na+-H+转运体47.关于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钠泵活动与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无关B.钠泵活动是生物电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C.钠泵活动能维持胞质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D.钠泵活动可为其它物质转运间接提供能量48.关于离子通道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B.通道本身功能状态的受控特性C.离子经通道的跨膜速率极快D.某该物质经通道扩散的最终结果是在膜两侧的浓度差不消失第三章1某一体重60kg健康成年人,其体液量为()A.25kgB.36kgC.45kgD.56kg2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A.氯化钾B.氯化钠C.碳酸氢钾D.钙离子3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下列哪项形成()A.球蛋白B.白蛋白C.氯化钠D.纤维蛋白原4蛋白质的浓度在体液中的分布是()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B.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5与血液凝固密切相关的成分是()A.白蛋白B.球蛋白C.纤维蛋白原D.肾素6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因素是()A.血浆白蛋白减少B.血浆血蛋白增多C.血浆球蛋白增多D.血浆球蛋白减少7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A.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B.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C.与血浆容积的百分比D.与白细胞容积的百分比8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A.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B.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D.血细胞比容改变9、0.9%NaCl溶液与血浆相同的是()A.胶体渗透压B.K+浓度C.Na+浓度D.总渗透压10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大小与红细胞发生哪些现象有关()A.凝集的快慢B.叠连的快慢C.运动的快慢D.溶血的多少11把正常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增快人的血浆中去,会出现下述哪种情况()A.不变B.减慢C.增快D.先不变,后增快12如将血沉增快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正常人的血浆中去,血沉会出现下述哪种情况() A.不变B.减慢C.加快D.先不变,后加快13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移动的主要因素是()A.中心静脉压B.细胞外晶体渗透压C.血浆和组织间的胶体渗透压D.脉压14嗜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变形运动B.吞噬作用C.产生抗体D.凝血作用15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A.雄激素B.促红细胞生成素C.雌激素D.红细胞提取物16柠檬酸钠抗凝的机制是()A.与血浆中的Ca2+结合形成可溶性络合物B.去掉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C.破坏血浆中的凝血酶原激活物D.与血浆中的Ca2+结合而沉淀17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D.β-型地中海贫血18可加强抗凝血酶Ⅲ活性的物质是()A.柠檬酸钠B.草酸钾C.维生素KD.肝素19慢性少量失血引起的贫血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D.β-型地中海贫血20内源性凝血的始动因素是()A.凝血因子Ⅳ被激活B.因子Ⅻ被激活C.血小板破裂D.凝血酶的形成21可使血液凝固加快的主要因素是()A.血小板破裂B.血管紧张素增加C.肾素分泌增加D.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2引起血块回缩的因素是()A.纤维蛋白B.血小板收缩蛋白C.凝血酶D.肝素23机体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尿液24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A.血清B.体液C.细胞外液D.血浆25肾性贫血是()A.缺乏铁质B.缺乏维生素B12C.缺乏叶酸D.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26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A.肾和肝B.脾和肝C.胸腺和骨髓D.淋巴结27血小板聚集的第二时相由下列哪一种因素所引起()A.外源性ADP的释放B.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DPC.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D.受损伤组织释放ADP28凝血过程中,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区别在于()A.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始动因子不同B.凝血酶形成过程不同C.纤维蛋白形成过程不同D.因Ca2+是否起作用而不同29以下哪种凝血因子不属于蛋白质()A.因子ⅠB.因子ⅡC.因子ⅣD.因子Ⅹ30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L,静脉注入0.9%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A.不变B.升高C.下降D.红细胞皱缩31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A.红细胞膜上受体的类型B.红细胞膜上特异凝集原的类型C.红细胞膜上特异凝集素的类型D.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32、ABO血型系统的凝集素是一种天然抗体,它主要是()A.IgGB.IgAC.IgMD.IgD33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血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是() A.A型B.B型C.O型D.AB型34某人失血后,先后输入A型血、B型血各150ml均未发生凝集反应,该人血型为()A.A型B.B型C.AB型D.O型35ABO血型系统中有天然的凝集素;Rh系统中()A.有天然凝集素B.无天然凝集素C.有天然D凝集素D.有抗D凝集素36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A.供血者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B.供血者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浆所凝集C.供血者血浆不与受血者的血浆发生凝固D.供血者血浆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凝集37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会使A.红细胞内水分增多B.红细胞外水分增多C.循环血容量增多D.血压升高38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A.血浆白蛋白B.大分子物质C.血浆晶体物质D.氯化钾39除了下例()凝血因子由损伤组织释放或暴露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在于新鲜血浆中。

生理学第七章题库

生理学第七章题库

生理学第七章题库一、单选题(共1680 题,每题 1 分)1.血液中的葡萄糖主要通过下列何种方式进入组织、细胞?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吞饮E.渗透正确答案: B2.机体摄入并吸收的糖远超过它的消耗量时,主要转变为下列哪种物质而贮存起来?A.肝糖原B.肌糖原C.脂肪D.蛋白质E.组织脂质正确答案: C3.一般情况下,机体所需能量由糖提供A.40%~50%B.50%~60%C.60%~70%D.50%~70%E.80%以上正确答案: D4.葡萄糖进行无氧酵解时,最终分解为A.丙酮酸B.乙酰乙酸C.γ氨基丁酸D.乳酸E.二氧化碳正确答案: D5.下列哪种物质既是重要的贮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A.葡萄糖B.脂肪酸C.磷酸肌酸D.二磷酸腺苷E.三磷酸腺苷正确答案: E6.糖原贮存量最多的器官组织是A.肝B.腺体C.脑组织D.肌肉E.结缔组织正确答案: D7.在体内氧化时,1g脂肪氧化所释放的能量约为1g糖或蛋白质的A.1.5倍B.2倍C.2.5倍D.3倍E.3.5倍正确答案: B8.关于糖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我国人膳食中,糖的比例最大B.糖的消化产物葡萄糖可以糖原形式贮存起来C.肝糖原能维持血糖水平的相对稳定D.肌糖原作为能源贮备,有应急的功用E.1g糖氧化时释放的能量要比等量的脂肪或蛋白质氧化时释放的能量多正确答案: E9.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是A.辐射B.传导和对流C.不感蒸发D.发汗E.辐射十传导十对流正确答案: D10.体内氧化所释放的能量,迅速转化为热能者占总量的A.10%B.30%C.50%以上D.70%以上E.90%以上正确答案: C11.关于呼吸商的下列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机体摄入氧的量与呼出的二氧化碳的比值B.计算呼吸商时,氧和二氧化碳量的单位用mol或L均可C.脂肪的呼吸商为 1.00D.蛋白质呼吸商为0.7E.糖的呼吸商为0.80正确答案: B12.长期处于病理饥饿状态下的病人,呼吸商趋向于A.0.7B.0.8C.0.82D.0.85E. 1正确答案: B13.正常人能量代谢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是最低的A.完全静息时B.熟睡时C.外界温度为20℃时D.室温为18~25℃时E.进食12h以后正确答案: B14.对能量代谢影响最为显著的是A.寒冷B.高温C.肌肉运动D.精神活动E.进食正确答案: C15.基础代谢率简略法测定计算原理是A.食物的氧热价×每小时耗氧量÷体表面积B.食物的氧热价×每小时耗氧量÷体重C.食物的氧热价×每小时耗氧量÷身高D.食物的卡价×食物的氧热价÷体表面积E.食物的个价×每小时耗氧量÷体表面积正确答案: A16.食物的氧热价是指A.1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B.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C.体外燃烧1g食物所释放的能量D.氧化1g食物,消耗1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E.食物氧化时,消耗1mo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正确答案: B17.我国20~30岁年龄组正常男性的基础代谢率为A.119 kJ/m2 ?h(28.5 kCal/m2 .h)B.158kJ/m2 ?h(37.7kCal/m2 ?h)C.232kJ/m2 ?h(55.5kCal/m2 ?h)D.288 kJ/m2 ?h(68.9 kCal/m2 ?h)E.377 kJ/m2 ?h(90.0 kCal/m2 ?h)正确答案: B18.剧烈的肌肉运动时,机体的耗氧量可达安静时的A.4~6倍B.6~8倍C.8~10倍D.10~20倍E.20~30倍正确答案: D19.患下列哪种疾病时,对基础代谢率影响最明显A.红细胞增多症B.甲状腺功能亢进C.阿狄森病D.白血病E.糖尿病正确答案: B20.机体进行各种功能活动,最终不转化热能的是A.血液流动B.胃液分泌C.神经传导D.激素分泌E.骨骼肌对外做功正确答案: E21.摄取混合食物,呼吸商通常为A.0.7B.0. 75C.0.8D.0.85E. 1正确答案: D22.基础代谢率的实测值与正常值相比较,正常变动范围是A.±5%B.±5%~10%C.±10%~15%D.±20%E.土20%~30%正确答案: C23.临床用简便方法测定能量代谢必须取得的数据是A.食物的热价B.食物的氧热价C.非蛋白呼吸商D.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E.一定时间内的二氧化碳产生量正确答案: D24.下列有关基础代谢率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男子的基础代谢率比女子高B.幼儿的基础代谢率比成人高C.老年人的基础代谢率比成年人的低D.基础代谢率同体表面积之间具有比例关系E.体重相同的人,基础代谢率较为接近正确答案: E25.下列哪项环境温度下,安静时的能量代谢最为稳定A.0~10℃B.10~20℃C.20~30℃D.30~40℃E.40~45℃正确答案: C26.实验研究中,常以下列哪项的温度作为深部温度的指标A.口腔B.食管C.血液D.小肠E.肝脏正确答案: B27.体内温度最高的器官是A.肾B.十二指肠C.脑D.肝E.胰腺正确答案: D28.正常人的腋窝温、口腔温和直肠温按温度由高至低排列顺序为A.口腔温,腋窝温,直肠温B.腋窝温,口腔温,直肠温C.口腔温,直肠温,腋窝温D.直肠温,腋窝温,口腔温E.直肠温,口腔温,腋窝温正确答案: E29.温度敏感神经元数量较多的部位是A.大脑皮层运动区B.视前区/下丘脑前部C.下丘脑后部D.中脑E.网状结构正确答案: B30.人在寒冷环境中主要依靠下列哪种方式来增加产热量A.寒战性产热B.非寒战性产热C.温度刺激性肌紧张D.肝脏代谢亢进E.全部内脏代谢增强正确答案: A31.在常温下,皮肤的物理散热速度主要决定于A.皮肤温度B.环境温度C.环境湿度D.皮肤和环境温度差E.风速正确答案: D32.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机体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形式是A.辐射散热B.传导散热C.对流散热D.蒸发散热E.辐射和对流散热正确答案: D33.机体处于炎热环境中时A.完全靠增强散热维持机体B.血热的逆流交换作用增强C.血体表层发挥隔热器作用热平衡D.交感神经紧张度增加E.机体代谢率明显降低正确答案: A34.促进机体产热的最主要的激素是A.生长素B.糖皮质激素C.甲状腺激素D.胰岛素E.肾上腺素正确答案: C35.支配小汗腺的神经是A.肾上腺素能纤维B.胆碱能纤维C.肽能纤维D.交感神经节前纤维E.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正确答案: B36.关于温度敏感神经元,下列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视前区一下丘脑前部中的热敏神经元在温度信息的整合中起重要作用B.视前区一下丘脑前部存在着冷教神经元C.局部脑组织温度变动0.3℃以上,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才会发生变化D.此类神经元全部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E.脑干网状结构中以冷敏神经元为主正确答案: C37.不感蒸发量每日约A.400 mlB.600 mlC.800 mlD.1000 mlE.12000 ml正确答案: D38.在体温调节中起调定点作用的可能是A.PO/AH区的温度敏感神经元B.延髓的温度敏感神经元C.网状结构的冷敏神经元D.弓状核的冷敏神经元E.脊髓温度敏感神经元正确答案: A39.下列有关行为性体温调节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有意识的进行B.以生理性体温调节为基础C.创造人工气候环境不属于此调节范畴D.是对生理性体温调节的补充E.跑步御寒是该调节的一个例子正确答案: C40.一般情况下,皮肤散热量占散热量的A.50%B.60%C.70%D.80%以上E.90%以上正确答案: D二、多选题(共420 题,每题 1 分)41.精神性发汗见于A.额部B.足趾C.手掌D.腋窝正确答案:ABC42.寒冷环境中无风情况下,机体的隔热包括A.衣着B.脂肪组织C.居住的房屋D.体表的空气层正确答案:ABD43.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包括A.年龄B.性别C.体温D.肾上腺皮质的功能状态正确答案:ABCD44.测定正常女子月经周期中基础体温可发现A.黄体期体温较高B.排卵期体温较低C.卵泡期与黄体期体温接近D.月经期体温下降约0.2~0.3℃正确答案:ABD45.汗液的特点为A.NaCI浓度一般低于血浆B.乳酸浓度高于血浆C.含少量的糖D.无蛋白质正确答案:ABD46.辐射散热与下列哪几项因素直接有关A.风速B.皮肤与环境的温差C.皮下脂肪D.有效体表面积正确答案:BD47.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经皮肤的散热形式有A.辐射B.传导C.对流D.蒸发正确答案:ABC48.影响皮肤温度的因素有A.环境温度变化B.情绪激动C.蒸发散热D.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性正确答案:ABCD49.人体的脂肪通常贮存的部位有A.肌间质B.皮下组织C.内脏器官周围D.胃肠系膜正确答案:ABCD50.当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维持体热平衡的途径有A.提高代谢率B.寒战C.皮肤血管扩张提高皮肤温D.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正确答案:AB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共1680 题,每题 1 分)1.血液中的葡萄糖主要通过下列何种方式进入组织、细胞?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吞饮E.渗透正确答案: B2.机体摄入并吸收的糖远超过它的消耗量时,主要转变为下列哪种物质而贮存起来?A.肝糖原B.肌糖原C.脂肪D.蛋白质E.组织脂质正确答案: C3.一般情况下,机体所需能量由糖提供A.40%~50%B.50%~60%C.60%~70%D.50%~70%E.80%以上正确答案: D4.葡萄糖进行无氧酵解时,最终分解为A.丙酮酸B.乙酰乙酸C.γ 氨基丁酸D.乳酸E.二氧化碳正确答案: D5.下列哪种物质既是重要的贮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A.葡萄糖B.脂肪酸C.磷酸肌酸D.二磷酸腺苷E.三磷酸腺苷正确答案: E6.糖原贮存量最多的器官组织是A.肝B.腺体C.脑组织D.肌肉E.结缔组织正确答案: D7.在体内氧化时,1g脂肪氧化所释放的能量约为1g糖或蛋白质的A.1.5倍B.2倍C.2.5倍D.3倍E.3.5倍正确答案: B8.关于糖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我国人膳食中,糖的比例最大B.糖的消化产物葡萄糖可以糖原形式贮存起来C.肝糖原能维持血糖水平的相对稳定D.肌糖原作为能源贮备,有应急的功用E.1g糖氧化时释放的能量要比等量的脂肪或蛋白质氧化时释放的能量多正确答案: E9.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是A.辐射B.传导和对流C.不感蒸发D.发汗E.辐射十传导十对流正确答案: D10.体内氧化所释放的能量,迅速转化为热能者占总量的A.10%B.30%C.50%以上D.70%以上E.90%以上正确答案: C11.关于呼吸商的下列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机体摄入氧的量与呼出的二氧化碳的比值B.计算呼吸商时,氧和二氧化碳量的单位用mol或L均可C.脂肪的呼吸商为 1.00D.蛋白质呼吸商为0.7E.糖的呼吸商为0.80正确答案: B12.长期处于病理饥饿状态下的病人,呼吸商趋向于A.0.7B.0.8C.0.82D.0.85E. 1正确答案: B13.正常人能量代谢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是最低的A.完全静息时B.熟睡时C.外界温度为20℃时D.室温为18~25℃时E.进食12h以后正确答案: B14.对能量代谢影响最为显著的是A.寒冷B.高温C.肌肉运动D.精神活动E.进食正确答案: C15.基础代谢率简略法测定计算原理是A.食物的氧热价×每小时耗氧量÷体表面积B.食物的氧热价×每小时耗氧量÷体重C.食物的氧热价×每小时耗氧量÷身高D.食物的卡价×食物的氧热价÷体表面积E.食物的个价×每小时耗氧量÷体表面积正确答案: A16.食物的氧热价是指A.1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B.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C.体外燃烧1g食物所释放的能量D.氧化1g食物,消耗1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E.食物氧化时,消耗1mo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正确答案: B17.我国20~30岁年龄组正常男性的基础代谢率为A.119 kJ/m2 ?h(28.5 kCal/m2 .h)B.158kJ/m2 ?h(37.7kCal/m2 ?h)C.232kJ/m2 ?h(55.5kCal/m2 ?h)D.288 kJ/m2 ?h(68.9 kCal/m2 ?h)E.377 kJ/m2 ?h(90.0 kCal/m2 ?h)正确答案: B18.剧烈的肌肉运动时,机体的耗氧量可达安静时的A.4~6倍B.6~8倍C.8~10倍D.10~20倍E.20~30倍正确答案: D19.患下列哪种疾病时,对基础代谢率影响最明显A.红细胞增多症B.甲状腺功能亢进C.阿狄森病D.白血病E.糖尿病正确答案: B20.机体进行各种功能活动,最终不转化热能的是A.血液流动B.胃液分泌C.神经传导D.激素分泌E.骨骼肌对外做功正确答案: E21.摄取混合食物,呼吸商通常为A.0.7B.0. 75C.0.8D.0.85E. 1正确答案: D22.基础代谢率的实测值与正常值相比较,正常变动范围是A.±5%B.±5%~10%C.±10%~15%D.±20%E.土20%~30%正确答案: C23.临床用简便方法测定能量代谢必须取得的数据是A.食物的热价B.食物的氧热价C.非蛋白呼吸商D.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E.一定时间内的二氧化碳产生量正确答案: D24.下列有关基础代谢率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男子的基础代谢率比女子高B.幼儿的基础代谢率比成人高C.老年人的基础代谢率比成年人的低D.基础代谢率同体表面积之间具有比例关系E.体重相同的人,基础代谢率较为接近正确答案: E25.下列哪项环境温度下,安静时的能量代谢最为稳定A.0~10℃B.10~20℃C.20~30℃D.30~40℃E.40~45℃正确答案: C26.实验研究中,常以下列哪项的温度作为深部温度的指标A.口腔B.食管C.血液D.小肠E.肝脏正确答案: B27.体内温度最高的器官是A.肾B.十二指肠C.脑D.肝E.胰腺正确答案: D28.正常人的腋窝温、口腔温和直肠温按温度由高至低排列顺序为A.口腔温,腋窝温,直肠温B.腋窝温,口腔温,直肠温C.口腔温,直肠温,腋窝温D.直肠温,腋窝温,口腔温E.直肠温,口腔温,腋窝温正确答案: E29.温度敏感神经元数量较多的部位是A.大脑皮层运动区B.视前区/下丘脑前部C.下丘脑后部D.中脑E.网状结构正确答案: B30.人在寒冷环境中主要依靠下列哪种方式来增加产热量A.寒战性产热B.非寒战性产热C.温度刺激性肌紧张D.肝脏代谢亢进E.全部内脏代谢增强正确答案: A31.在常温下,皮肤的物理散热速度主要决定于A.皮肤温度B.环境温度C.环境湿度D.皮肤和环境温度差E.风速正确答案: D32.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机体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形式是A.辐射散热B.传导散热C.对流散热D.蒸发散热E.辐射和对流散热正确答案: D33.机体处于炎热环境中时A.完全靠增强散热维持机体B.血热的逆流交换作用增强C.血体表层发挥隔热器作用热平衡D.交感神经紧张度增加E.机体代谢率明显降低正确答案: A34.促进机体产热的最主要的激素是A.生长素B.糖皮质激素C.甲状腺激素D.胰岛素E.肾上腺素正确答案: C35.支配小汗腺的神经是A.肾上腺素能纤维B.胆碱能纤维C.肽能纤维D.交感神经节前纤维E.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正确答案: B36.关于温度敏感神经元,下列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视前区一下丘脑前部中的热敏神经元在温度信息的整合中起重要作用B.视前区一下丘脑前部存在着冷教神经元C.局部脑组织温度变动0.3℃以上,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才会发生变化D.此类神经元全部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E.脑干网状结构中以冷敏神经元为主正确答案: C37.不感蒸发量每日约A.400 mlB.600 mlC.800 mlD.1000 mlE.12000 ml正确答案: D38.在体温调节中起调定点作用的可能是A.PO/AH区的温度敏感神经元B.延髓的温度敏感神经元C.网状结构的冷敏神经元D.弓状核的冷敏神经元E.脊髓温度敏感神经元正确答案: A39.下列有关行为性体温调节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有意识的进行B.以生理性体温调节为基础C.创造人工气候环境不属于此调节范畴D.是对生理性体温调节的补充E.跑步御寒是该调节的一个例子正确答案: C40.一般情况下,皮肤散热量占散热量的A.50%B.60%C.70%D.80%以上E.90%以上正确答案: D二、多选题(共420 题,每题 1 分)41.精神性发汗见于A.额部B.足趾C.手掌D.腋窝正确答案:ABC42.寒冷环境中无风情况下,机体的隔热包括A.衣着B.脂肪组织C.居住的房屋D.体表的空气层正确答案:ABD43.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包括A.年龄B.性别C.体温D.肾上腺皮质的功能状态正确答案:ABCD44.测定正常女子月经周期中基础体温可发现A.黄体期体温较高B.排卵期体温较低C.卵泡期与黄体期体温接近D.月经期体温下降约0.2~0.3℃正确答案:ABD45.汗液的特点为A.NaCI浓度一般低于血浆B.乳酸浓度高于血浆C.含少量的糖D.无蛋白质正确答案:ABD46.辐射散热与下列哪几项因素直接有关A.风速B.皮肤与环境的温差C.皮下脂肪D.有效体表面积正确答案:BD47.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经皮肤的散热形式有A.辐射B.传导C.对流D.蒸发正确答案:ABC48.影响皮肤温度的因素有A.环境温度变化B.情绪激动C.蒸发散热D.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性正确答案:ABCD49.人体的脂肪通常贮存的部位有A.肌间质B.皮下组织C.内脏器官周围D.胃肠系膜正确答案:ABCD50.当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维持体热平衡的途径有A.提高代谢率B.寒战C.皮肤血管扩张提高皮肤温D.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正确答案:AB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