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小学三年级语文实用阅读答题技巧+训练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30篇精编)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30篇精编)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 观日出看日出须早起。

四点钟还不到,我就起身,沿着海边的大路,向着东山走去。

我走得很快,不久,便爬上了山顶。

残(cán)云已经散尽了。

几颗晨星在那晴朗的天空中,闪耀(shuò)着渐渐淡下去的光辉(huī)。

东方的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xiá)光。

天涯的朝霞变浓变淡,粉红的颜色渐渐变为桔红,以后又变成鲜红了。

而大海和天空也像起了火似的,通红一片。

就在这时,在那水天融为一体的苍茫远方,一轮红日冉(rán)冉升起。

开始时,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一个弧(hú)形的金边儿。

但是,这金边儿很快地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

到后来,就不是冉冉升起了,而是猛地一蹦就出了海面。

于是那辽(liáo)阔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耀(yào)眼的金光。

1.全文有个自然段,"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光"是在第个自然段讲到的内容。

2.请在文中找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浓--()慢--()3.阅读短文最终一个自然段,完成下面题目。

(1)联系上下文,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说明(选上的在上面打√)露(露水看见显现)蹦(出跳照)(2)本自然段共有话。

第二句的意思是讲。

第七句的意思是讲。

(3)本自然段第三到第六句话合起来是在写,这几句话是依据顺序来写。

二, 时间老人和流浪汉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

时间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电子嬉戏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一无全部我真后悔呀流浪汉说时间老人看他哭得可怜,摸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端详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请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确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好吧!"时间老人说完便消逝了。

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附答题小技巧)

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附答题小技巧)

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附答题小技巧)
知识点:
一、阅读题答题的步骤是:一读、二问、三查、四答。

通过认真阅读,然后动脑问问文章是写什么的?如果是写人、写景、写物的文章,那么接着就要问一问,文中的人,物,景有什么特点?接着第一时间去看题目,如果题目中加入了特点,全文一定会围绕着题目中的特点来展开,如果题目中没有特点,再去文中找中心句,找关键词,找出特点来。

特点找到了,宝贝你就成功一半了,阅读题大部分都是围绕人、景、物的特点来出的。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在每张试卷中都会考到。

分数比例大约是 4 分或 6 分,还是瞒重要的。

怎样把分数得满分?而且不但对提分有用,就是对以后我们提高各学科的分析理解能力,帮助都是大的很的。

下面我们来学吧: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在试卷上写上固定“题帽” :本文指;
第二步:把词语放入文中有句子里,然后找到这个词语描写的主人公;
第三步:读读带有词语的句子前后的语句,理解意思后,完整认真地答题。

三、找中心句
中心句是文章的“ 王” ;中心句是文章的“领导” ;
找到了中心句,围绕着中心句来分析理解说话答题,才是阅读题满分的关键。

中心句最爱出现在哪里?
1、题目;
2、开头;
3、结尾;
4、比较少出现的中间,出现在文中主要是过渡句。

[精]小学三年级语文实用阅读答题技巧+训练题及答案

[精]小学三年级语文实用阅读答题技巧+训练题及答案

[精]小学三年级语文实用阅读答题技巧+训练题及答案小学三年级语文实用阅读答题技巧+训练题及答案第一部分:词语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二、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第二部分:句子一、句子分析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修辞的分析:(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3)答题格式:修辞+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A、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花式:把XX比作(把XX拟人化)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性,表达了(人物)……B、排比:有气魄、加强语气、趁热打铁等;答题花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洁,更有气魄,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性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D、对比:强调了……突出了……E、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F、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G、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H、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加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三、仿写句子公式: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2022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含答案、解析)部编版

2022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含答案、解析)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一、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 ,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二、寓言的结构:故事+教训三、寓言考点:1、添加标题2、概括内容3、揭示预意4、表达感悟5、写作训练四、阅读方法:1、把握寓言中的“故事”首先要把寓言当成故事去读,弄清楚寓言故事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有时是采用拟人手法写的植物、动物等),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它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2、领会寓言的寓意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含义。

3、归纳寓意的常用方法:(1)看寓言的题目寓言的题目一般都是对寓言内容的高度概括,通过搞清题目的意思,从而弄清寓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归纳寓意的方法。

(2)看寓言的开头和结尾(3)看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训练——【寓言故事】归纳寓意【主题阅读1】吹牛的小蚂蚁①一只小蚂蚁向同伴们讲述他乘坐落叶船历险的故事。

小蚂蚁东东听了,说:“在小溪中旅行算什么?我昨天一个晚上就游遍了整个地球。

什么尼罗河、太平洋,我游起来胜似闲庭信步。

”②同伴们听了,都惊讶不已:东东的本领可真大呀!③一天早晨,下了一场大雨。

雨过天晴,小蚂蚁东东和伙伴们去户外活动筋骨,呼吸新鲜空气。

这时,小蚂蚁们看到一泓(hóng)清水中有一片漂亮的树叶。

如果用它来做书签,那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④可谁去把它捡回来呢?大伙儿自然想到了小蚂蚁东东,想到了这位周游过世界的大英雄。

于是,大家一致推荐东东,相信他一定能取回树叶。

小蚂蚁东东望着这滩清水,犹豫了好一阵子。

最后。

他只得硬着头皮向前爬。

谁知刚跨入水中,东东就被水淹没了。

他在水中拼命挣扎,大呼“救命”。

⑤树上的喜鹊见了,赶忙衔来一根树枝。

抛进水中,小蚂蚁东东费尽力气,颤抖地沿着树枝爬上来。

2023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含答案、解析)部编版

2023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含答案、解析)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1、童话:童话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像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

扬善抑恶,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2、弄清故事的几大要素。

童话故事和记事类文章一样,它也有几大要素,我们在阅读童话故事时,必须弄清它们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么发展的,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扮演什么角色。

弄清了这些要素,这个故事我们也基本上读懂了。

3、重视童话的现实意义。

①童话里的人物、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绝不是胡思乱想、随意编造的,而是以社会现实为基础的。

例如,社会上有冻死孩子的事情,才出现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的童话。

善与恶、苦与甜、笑与哭等情景在童话里的出现无一不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所以我们在阅读童话时,绝不能小视它的现实意义。

②童话总是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来反映现实生活,提示某种道理,对儿童进行多方面的教育。

在阅读时,我们要通过童话中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去领悟做人或生活的道理。

如《小青石》一文就是把小青石当作人来写,让它会说、会想、有感情,通过小青石的变化,思想的转变,说明了一个深刻的做人道理——为大众服务的生活才是最有意义的。

4、寓言和童话的区别。

童话和寓言的区别寓言和童话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

相似之处是它们的故事是虚构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都具有教育意义。

不同的是,寓言比较短小,语言简练、朴素,重在教训和讽刺,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童话是一种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

有幻想,才有童话,它以少年儿童认识、理解的人或物为描写对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童话有诗一般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5、词语解释(1)结合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义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训练——【童话】道理、词语解释【主题阅读1】蜗牛和青蛙一不小心都掉到了一口井里。

[全]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参考答案.doc

[全]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参考答案.doc

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参考答案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参考答案篇一春风把一粒花种吹到一面墙的阴影里。

不久,种子变成了一棵小花苗。

大墙外边,小树、小草都长得生机勃勃,只有小花苗又瘦又小,它难过得哭起来。

"你干吗哭呀?"蜜蜂问。

"我见不到阳光,长得太小了。

""别难过,我替你把大墙推倒!" 蜜蜂用力推起来。

大墙纹丝不动!小蜜蜂只好飞走了。

"你不是也有手和脚吗?靠自己的力量,攀到阳光里去呀!"墙顶上小蜗牛说。

是呀,自己细细的藤,就是手和脚呀!小花苗擦去泪水,鼓足勇气,沿着墙壁开始往上爬了......有一天,它终于爬上了高高的墙顶。

阳光下真温暖!小花苗使劲长,满身披上绿叶,开岀金黄色的花朵。

孩子们从大墙下走过,都说瞧这棵小花能爬上那么高的大墙真勇敢。

1、全文共有()个自然段,其中第()段是小花苗和蜜蜂的对话。

2、把最后一段缺少的标点在文中补齐。

3、在大墙的阴影里,小花苗(),它靠自己的()爬到墙顶上以后,小花苗(),孩子们夸小花苗 ()。

4、写岀下面词的反义词温暖 --- ()难过——()5、假如你是小花苗,爬上了墙顶,你会说些什么?参考答案:1、全文共有(6 )个自然段,其中第(3 )段是小花苗和蜜蜂的对话。

2、略3、在大墙的阴影里,小花苗(又瘦又小很难过),它靠自己的(力量)爬到墙顶上以后,小花苗(见到了阳光/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花朵),孩子们夸小花苗(真勇敢)。

4、温暖——(寒冷)难过——(高兴)5、我能靠着自己的力量爬上墙顶,我真高兴。

我明白了,不能什么事都靠别人,要学会靠自己的力量。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参考答案篇二在香港的中国百货公司买了一个石湾的陶器。

我从前旅行时总是反对购买那些沉重易碎的物品,这一次忍不住还是买了,因为那陶器是一个赤身罗汉骑在一匹向前疾驰的犀牛上,气势雄浑,非常生动,很能象征修行者勇往直前的心境。

2020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阅读技巧及解答1(完美版)

2020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阅读技巧及解答1(完美版)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11.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5.某段起什么作用:(1)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照应文章标题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B、揭示文章主旨C、照应前文D、照应题目E、引人深思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2020—2021年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技巧及解答1(精品复习资料).doc

2020—2021年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技巧及解答1(精品复习资料).doc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11.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 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5.某段起什么作用:(1)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照应文章标题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B、揭示文章主旨C、照应前文D、照应题目E、引人深思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三年级下册语文 阅读技巧及解答1(2)

三年级下册语文 阅读技巧及解答1(2)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11.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5.某段起什么作用:(1)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照应文章标题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B、揭示文章主旨C、照应前文D、照应题目E、引人深思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统编版春学期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阅读技巧及解答1

统编版春学期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阅读技巧及解答1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上下文。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五、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十七、巧设悬念。
公式: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十八、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十九、记叙线索。
公式:1、分析线索种类:1、以“物”为线索;2、以“事”;3、以“人”;4、以“时间”;5、以“感情”。2、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

小学语文简单实用的阅读答题技巧(附1-6年级训练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简单实用的阅读答题技巧(附1-6年级训练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简单实用的阅读答题技巧(附1-6年级训练题及答案)词语◆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句子一、句子分析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修辞的分析:(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3)答题格式:修辞+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A、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把XX比作(把XX拟人化)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B、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D、对比:强调了……突出了……E、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F、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G、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H、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三、仿写句子公式: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高分阅读】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修辞手法(阅读技巧+例文分析+阅读讲义)(含答案)

【高分阅读】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修辞手法(阅读技巧+例文分析+阅读讲义)(含答案)

阅读理解专题讲解——专题三修辞手法阅读技巧一、阅读技巧❖ 1.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

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作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比喻词。

(2)分类①明喻: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犹如,如:小明养的橘猫胖得像头猪。

②暗喻:本体,喻体出现,比喻词:是,变成,成了,构成……例 1:勤奋是狂风暴雨后开出的海棠。

例 1:小明养的橘猫简直就是头猪,又胖又爱睡觉。

【注意:】1.注意本体和喻体,不是所有的“像、好像”都是充当比喻词的。

如:天好像要下雨了。

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两种不同的事物在某些方面又有相似之处。

如:你长得好像你妈妈呀!3.本体和喻体的感情色彩必须保持一致。

对于要赞美的本体,就要采用褒义色彩的喻体,对于要批评的本体,就要用贬义色彩的喻体。

如:小偷的看着她的钱包,眼睛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一眨一眨的。

(像老鼠一样眯成一条缝)2.拟人(1)定义拟人就是把物赋予人的行为或情感。

(2)分类:把动物、植物、事物人格化如:小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如:小鸟飞上枝头,唱起了动听的歌。

3.夸张(1)定义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2)分类扩大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缩小夸张:这个小小的房间连一只脚都放不下。

超前夸张:看着妈妈的肚子,爸爸仿佛看到了婴儿的微笑。

❖一般答题技巧: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

【突出(引申义)】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对象)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征)[突出(引申义)]夸张:突出(写作对象)的(特点),揭示其本质,使读者印象更加鲜明而强烈。

二、阅读训练(一)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写出它的好处。

1.明月高挂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2.岸边的花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点缀在湖面之上。

3.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精]小学三年级语文简单实用的阅读答题技巧+训练题及答案

[精]小学三年级语文简单实用的阅读答题技巧+训练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简单实用的阅读答题技巧+训练题及答案主要题型及其解题方法第一部分:词语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二、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第二部分:句子一、句子分析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修辞的分析:(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3)答题格式:修辞+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A、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把XX比作(把XX拟人化)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B、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D、对比:强调了……突出了……E、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F、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G、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H、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三、仿写句子公式: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_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五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_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五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_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五篇)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篇一可是鲁班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待在亭子里不走啊。

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的呢?一天,天气热极了,鲁班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塘边玩,每个孩子的头上都顶着一张荷叶。

鲁班问他们:“你们为什么顶着荷叶呢?”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鲁班拿过一张荷叶,仔细地瞧了又瞧。

荷叶圆圆的,上面有许多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

鲁班的心里一下亮堂起来。

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

好啦,好啦他高兴地喊起来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又很轻巧后来,他又把它改成了可以活动的:用的时候,就把它撑开;用不着时,就把它收拢。

这就是最早的伞。

1、给文中第二段缺少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

2、用“△”画出鲁班造伞时的动词。

3、找到文中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把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__。

4、找出表示鲁班造出“羊皮伞”时心情的词语:__________。

你还能再写出与它相近的表示心情的词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5、填一填,再按照这个顺序讲故事。

很久以前,鲁班为大家建了许多__________,大家可以____________。

但是,鲁班想继续改进,把亭子做得更__________。

一天,他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到了启发。

回家后,他用________劈成细条,扎成_________,又把________蒙在架子上。

鲁班造的_____,既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篇二1、选择()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

用“√”表示。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技巧及解答3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技巧及解答3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技巧及解答3第一部分基本步骤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快速浏览全文,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不管生词难句。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

浏览题目,然后带着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到有目的的阅读。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第二部分基本知识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总分总顺序(包括总分、分总)、参观或游览顺序、事物的不同方面或不同类别顺序。

2,表达方法有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小学一般只出现前三种)3,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一般只会考“倒叙”)4,描写有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

5,人物描写有五种;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

6,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画图表、引资料、下定义……)7,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反复……)8,感情一般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恋、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9,品质一般有;诚实、守信、勤奋、专心、坚强、善良、执着、勇敢、团结、爱国……坚贞不屈、机智勇敢、临危不惧、舍己为人、乐于助人、顾全大局、知错能改、大公无私、艰苦朴素、铁面无私、以身作则、纯洁善良、见义勇为……第三部分基本方法一、概括全文内容1,本文写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本文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找出每大段的段意串起来。

二、概括中心思想1,本文表现了谁的怎样的精神。

2,本文表达了谁对谁(什么)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某句话是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1,中心句,突出中心(或点明中心)2,过渡句,承上启下3,总起句;总领全文、引起下文4,其他作用;和开头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四、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的好处;内容真实可信。

(完整版)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答题方法及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1_582

(完整版)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答题方法及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1_582

(完整版)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答题方法及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1_582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答题方法及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第一章: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的12个步骤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章开头: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2.在中间: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3.末尾:总结全文,篇末点题,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人在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对于“归纳主要内容”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三、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四、某个词能不能换成“___”,或者删去,为什么?1.不能。

2.这个词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换掉/去掉后就缺少了_____________。

五、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1.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2.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2020—2021年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技巧及解答4(精品资料)

2020—2021年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技巧及解答4(精品资料)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模板1.文章体裁是什么?此文是一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要会找六要素。

3.如何找文章的中心句?文章的中心句就是能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

捕捉文章的中心句,首先要熟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再找出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

其次,是要掌握文章中心句子的特点。

那么如何找中心句呢?一般在开篇,或结尾,一般是议论性总结性的句子。

1)从题目去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

2)从总起句去找。

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3)从结尾上去找。

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从反复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5)从议论句上去找。

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

6)从哲理性句上去找。

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7)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

有的句子中意义含而不露,蕴藏着深长的意义,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8)从过渡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往往用过渡句来点明中心句。

4.如何概括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途径1)借助题目。

2)要素归纳法。

3)摘录主要句子。

4)合并段意。

格式1:1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

2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3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格式2:①简略式:人物+事件②详尽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6.划分段落?(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关键还是看文章的意思。

最新2020年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技巧及解答4

最新2020年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技巧及解答4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模板1.文章体裁是什么?此文是一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要会找六要素。

3.如何找文章的中心句?文章的中心句就是能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

捕捉文章的中心句,首先要熟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再找出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

其次,是要掌握文章中心句子的特点。

那么如何找中心句呢?一般在开篇,或结尾,一般是议论性总结性的句子。

1)从题目去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

2)从总起句去找。

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3)从结尾上去找。

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从反复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5)从议论句上去找。

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

6)从哲理性句上去找。

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7)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

有的句子中意义含而不露,蕴藏着深长的意义,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8)从过渡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往往用过渡句点明中心句。

4.如何概括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途径1)借助题目。

2)要素归纳法。

3)摘录主要句子。

4)合并段意。

格式1:1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

2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3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格式2:①简略式:人物+事件②详尽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6.划分段落?(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关键还是看文章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语文实用阅读答题技巧+训练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词语
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二、动词理解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第二部分:句子
一、句子分析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修辞的分析: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3)答题格式:修辞+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
A、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把XX比作(把XX拟人化)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B、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D、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E、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F、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G、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H、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三、仿写句子
公式:
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第三部分:段、篇章词语
一、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二、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
A、开篇点题(照应文章标题)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引起下文
D、渲染气氛
E、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F、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上文,总领下文。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
A、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C、照应题目
D、照应开头
E、照应全文
F、引人深思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
①写人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这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第四部分:写作技巧
一、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二、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三、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四、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五、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③……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六、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七、巧设悬念
公式: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八、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九、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十、称谓变化
公式: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为了孩子们能够做好阅读理解,王老师今天为大家准备了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大家一起来做做试题。

一路花香
印度有个挑水工,每天都要到远远的小溪边去挑水。

他有两只水罐,一只水罐有条裂缝,另一只水罐完好无损。

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到主人的家,而那只破损的水罐到达目的地时,里面只剩下半罐水了。

这样日复一日过去了两年。

那只完好的水罐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而那只有裂缝的水罐却感到十分惭愧。

一天,它在小溪边对挑水工说:“我想向你道歉。

”挑水工问:“为什么呢?”“过去两年中,在你到主人家的路上,水从我的裂缝中渗出,我只能运半罐水。

你尽了自己的全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破水罐答道。

挑水工说:“在我们回主人家的路上,我希望你注意小路旁那些美丽的花儿。


当他们上山时,那只破水罐看见太阳正照着路旁美丽的鲜花,这美好的景象使它感到一丝快乐。

但到了小路的尽头,它仍然感到伤心,因为它又漏掉了一半的水。

于是,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

但挑水工说:“难道你没有注意吗?刚才那些美丽的花儿只长在你这一边。

那是因为我早知道你的裂缝,并且利用了它。

我在你这一边撒下了花种,于是每天我们从小溪边回来的时候,你就浇灌了它们。

两年中,我常摘下这些美丽的花,插在我主人的花瓶里。

如果没有你,主人哪能每天欣赏到美丽的花朵呢?”
1.结合短文填词语。

()的水罐()景象()的回报
2.印度的挑水工有两只水罐,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3.挑水工发现水桶有裂缝后是怎么做的?
4.理解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挑水工说的话。

答案:
1.破损(完好无损)美好应有
2.完好的水罐:骄傲自大;有裂缝的水罐:善良自卑。

3.例:挑水工不仅没有换掉有裂缝的水桶,还有效利用了水桶的这个裂缝。

他在有裂缝的水桶那一边的道路旁撒上了花籽,并且每天用有裂缝的水桶来浇灌它们,不久小路旁就开满了鲜花。

4.例:很多人都存在着弱点或缺陷,但不要因为有弱点或缺陷而感到自卑,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