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混凝土梁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是指利用型钢和混凝土进行组合施工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
相比传统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具有更好的抗震性、刚度和承载力,同时还具备较好的防火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1.准备工作:确定施工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时间表。
根据施工图纸,准备所需材料和设备,包括型钢、混凝土、脚手架、钢筋等。
2.基础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和图纸,在施工现场进行基础施工。
首先进行基坑开挖和土方处理,然后进行基槽排版和基础浇筑。
浇筑混凝土前,需进行地基处理,包括打夯和灌浆等。
3.立柱和梁的预制:根据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预制型钢柱和梁。
具体包括切割型钢、修整焊缝和进行防锈处理。
预制完成后,对型钢柱和梁进行质量检验和保护措施。
4.柱、梁与基础连接:将预制的型钢柱和梁与基础进行连接。
首先进行沉降调整和校正,然后用螺栓、焊接等方式固定柱与地基之间的连接。
连接完成后,进行质量验收和强度检测。
5.楼板和墙体施工:使用钢筋网格和型钢等材料,进行楼板和墙体的施工。
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制作模板,然后进行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
楼板和墙体施工完成后,进行质量验收和检测。
6.安装和配管:安装型钢混凝土结构的附属设备和配管,包括电力系统、给排水系统、通风系统等。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和连接,完成后进行功能测试和质量验收。
7.完善和保护:对施工完成的型钢混凝土结构进行完善和保护。
具体包括清理现场、除锈涂漆、防水处理和安全警示标识等。
同时,对于结构的稳定性、承载力和安全性进行全面检测和评估。
1.材料质量: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的型钢和混凝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和验收。
预制构件的制作要求严格,确保焊缝质量和型钢表面的防锈处理。
2.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进行施工,确保型钢和混凝土的相互作用和结构的稳定性。
特别是在连接柱、梁与基础时,要保证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H型钢混凝土主梁与横梁连接施工工法(2)
H型钢混凝土主梁与横梁连接施工工法H型钢混凝土主梁与横梁连接施工工法一、前言H型钢混凝土主梁与横梁连接施工工法是在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一种连接方式。
通过采用特定的工艺和技术措施,可以确保连接部位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
本文将对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H型钢混凝土主梁与横梁连接施工工法的特点主要包括:1. 结构紧密:通过采用精确的连接方式和材料,使连接部位的结构变得紧密,提高整体结构的刚性和稳定性。
2. 承载能力强:连接部位采用高强度材料,并结合特定的施工工艺,可以提高连接的承载能力,确保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施工简便:该工法可以与其他施工工艺相结合,不会增加额外的施工难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效率。
4.维护成本低:连接部位采用耐久材料和结构设计,可以降低日后的维护成本,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三、适应范围H型钢混凝土主梁与横梁连接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建筑结构,特别是在大跨度和重载条件下,可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该工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桥梁、航空场馆等领域。
四、工艺原理H型钢混凝土主梁与横梁连接施工工法的施工工序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进行具体设计,其中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工艺原理:1. 结构设计:根据实际承载要求和施工条件,设计合理的连接结构和尺寸,确保连接部位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2. 材料选择:选择高强度和耐久性的材料进行连接,确保连接部位的强度和耐久性符合设计要求。
3. 焊接技术:采用合适的焊接技术,确保连接部位的焊缝牢固、无缺陷,并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要求。
4. 补强措施:根据实际需要,采用适当的补强措施,如加固钢板、钢筋混凝土包覆等,提高连接部位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五、施工工艺H型钢混凝土主梁与横梁连接施工工法的具体施工工艺如下:1.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准备合适的连接材料,包括钢材、焊接材料等。
型钢混凝土梁模板加固施工工法(2)
型钢混凝土梁模板加固施工工法一、前言型钢混凝土梁模板加固施工工法是一种用于加固现有混凝土梁模板的方法,通过将型钢嵌入模板中,可以大大增强梁模板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本文将对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型钢混凝土梁模板加固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增强承载力:通过将型钢嵌入混凝土梁模板中,可以有效增强梁模板的承载力,提高整体的强度和刚度。
2. 提高抗震性能:加固后的梁模板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有效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
3. 简便施工:该工法施工简便,使用的材料和设备易于获得,适用于各类混凝土梁模板的加固。
4. 经济实用:相比于传统的梁模板加固方法,使用型钢混凝土梁模板加固施工工法可以提供更经济实用的解决方案。
三、适应范围型钢混凝土梁模板加固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混凝土梁模板的加固,无论是新建还是已有的建筑物,都可以使用该工法进行加固。
特别适用于需要增强梁模板承载力和抗震性能的场所,如大型工业厂房、高层建筑、重要设施等。
四、工艺原理型钢混凝土梁模板加固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将型钢与混凝土梁模板进行牢固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加固结构。
具体的工艺步骤包括:选取合适的型钢材料、设计型钢连接方案、制作型钢连接件、预埋型钢连接件、清理梁模板表面、涂抹粘结剂、安装型钢连接件等。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实现型钢与混凝土梁模板的强力连接,从而达到加固的目的。
五、施工工艺1. 材料准备:选取型钢材料、粘结剂和连接件等。
2. 设计连接方案:根据梁模板的形状和结构特点,设计合适的型钢连接方案。
3. 制作连接件:根据连接方案制作型钢连接件。
4. 预埋连接件:按照设计要求将连接件预埋在梁模板中。
5. 清理梁模板表面:清理梁模板表面的灰尘和油污。
6. 涂抹粘结剂:将粘结剂涂抹在型钢与梁模板接触面上。
7. 安装型钢连接件:将型钢连接件与梁模板连接起来,确保连接牢固。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 50204-92条文说明目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模板工程第三章钢筋工程第四章混凝土工程第五章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第六章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第七章冬期施工第八章工程验收;附录一普通模板及其支架荷载标准值及分项系数附录二温度、龄期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曲线附录三冬期施工热工计算附录四常用施工记录表格。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
本条为新增加的条文。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范围与原标准相同,包括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与房屋有关的常用构筑物,如烟囱、水塔、斗仓等,只是在文字上作了必要的修改。
根据《建筑结构设计通用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 GBJ83-85的规定,对“建筑”来说,一般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而本标准适用的斗仓,就很难说是房屋的附属构筑物。
因此,将原条文中的“建筑”改为“房屋和一般构筑物”。
本标准中混凝土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与《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 GBJ10-89取得一致。
第1.0.3条本条为本标准的主要编制依据。
第1.0.4条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是一本综合性强、牵涉面广的标准,不仅有原材料方面的,如水泥、钢筋、砂石、外加剂等,尚有半成品、成品方面的,如预应力锚具、夹具、连接器、预制构件等,也与其他分项施工技术和质量评定方面的有关标准、标准有密切关系。
因此,凡本标准有规定者应按照执行,凡本标准无规定者,尚应按照有关的现行标准、标准的规定执行。
同时考虑到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前一分部或分项工程的质量如不符合要求,势必影响后一分部或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
因此,对混凝土结构各分部或分项工程的施工,必须在前一分部或分项工程的质量进行合格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分部或分项工程的施工,如不合格,应及时进行处理或返工。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钢筋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结构材料,在施工和验收过程中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及验收标准,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和建筑工程师有所帮助。
一、施工标准1. 基础处理:在进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必须对基础进行认真的处理,确保基础坚固平整。
基础底板需刷涂防水材料,以防止地下水渗漏影响基础的稳定性。
2. 模板支撑:模板在施工前应经过检查,确保完好无损。
支撑结构要合理稳固,模板表面光滑平整,符合设计要求。
3. 钢筋安装:钢筋在安装前需进行清洁处理,确保表面无灰尘和锈蚀。
钢筋的直径、数量、间距等要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并采取防止移位的措施。
4.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采用配合比要符合设计要求,浇筑过程中要采取振捣、均匀浇灌等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
5. 养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后,必须进行良好的养护工作,包括及时浇水、覆盖湿布等措施,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二、验收标准1. 基础验收:基础施工完成后,需进行验收,包括观察基础底板是否均匀平整、无渗水迹象等,确保基础质量符合要求。
2. 混凝土验收: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进行混凝土的抗压、抗弯等性能检测,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3. 钢筋验收:钢筋在安装完成后,需进行验收,包括尺寸、数量、间距等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4. 结构验收:整体结构完成后,需进行结构的综合验收,包括结构的稳定性、承重性能等,确保整体结构符合设计要求。
总结: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及验收标准是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施工人员和验收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要求,达到预期效果。
同时,建议建筑相关从业人员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为建筑工程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型钢混凝土梁柱施工方案.
0 1 0 1-2 800-1200mm型钢混凝土柱施工方案(一)结构柱模板设计及施工本工程框架柱模板均采用覆膜木胶合板,沿模板短边设置 50×100 方木,木枋与九夹板之间用钉子钉牢,模板就位后用短钢管临时固定,柱模板用柱箍加固。
(1) 对于截面小于 800mm 的柱模板加固采用双向 “十”字形排列的对拉螺栓相结合的方法。
示意图如 1-1:1-1 800mm 以下方柱模板支设示意图18mm 厚的复合木多层覆膜面板钢管箍@500mm木枋M16对拉螺栓管方柱模板支撑示意(2)柱模每边设置两道对拉螺栓从而确保模板的刚度。
示意图如 1-2:18mm 厚的复合木多层覆膜面板PVC 套管 48钢管M16对拉螺栓木方0 2 ~ 0 8800~1200图 柱子模板支撑示意图柱模板支设示意图(3)对于单边截面大于 1200mm 的柱模,该长边再增设一道拉杆,其余做法21 00 00 于 1同上,如图 1-3 所示。
M16对拉螺栓18mm 厚的复合木多层覆膜面板PVC 套 管木方48钢管栓 螺 拉 对 根 两 , 0 ~ 8栓 螺 拉 对 根 , 8 等 于 小柱子模板支撑示意图图 1-3 单边截面大于 1200m 柱模板示意图(4)异型柱模板(核心筒体剪力墙)工程的异型柱模板支设见示意见图 8.2.1-4。
图 1-4 异型柱模板支设示意图(5)劲性型钢混凝土柱模板。
本工程有大量的方形、圆形型钢柱,柱的模板设计同普通方形、圆形柱模板,但其加固方式不同,型钢柱模板加固螺杆焊接固定于柱箍筋上。
如图8.2.1-5所示。
图8.2.1-5型钢柱模板支设示意图(二)柱钢筋绑扎(1)工艺流程:套柱箍筋→竖向受力筋连接→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2)施工要点:1)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进行直螺纹连接。
2)采用直螺纹连接柱钢筋。
3)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做好皮数杆,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保证箍筋间距,如图2-1。
型钢梁混凝土施工方案
型钢梁混凝土施工方案混凝土结构在建筑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型钢梁作为一种常用的结构材料,其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型钢梁混凝土结构不仅具有承载能力强、抗震性能好等优点,还在施工速度和工艺上有一定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型钢梁混凝土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准备、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等内容,旨在为相关施工人员提供参考。
施工准备在进行型钢梁混凝土施工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清理施工场地,确保场地平整、无杂物。
其次要对所需的材料进行准备,包括型钢梁、混凝土、模板等。
同时还需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工期安排、人员配备、安全措施等。
工艺流程1.基础准备:首先进行基础的准备工作,包括制作基础模板、浇筑基础混凝土等。
2.安装型钢梁:在基础完成后,按照设计要求将型钢梁安装到指定位置。
注意梁的连接牢固,垂直度和水平度要符合要求。
3.设置支模:根据设计要求设置好支模,确保支模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4.浇筑混凝土:待支模设置完成后,开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注意浇筑过程中的振捣和养护。
质量控制在型钢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施工人员应严格执行设计规范要求,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型钢梁的水平度和垂直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浇筑质量要达标;•支模的设置要牢固可靠,确保施工安全。
结语型钢梁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中。
在进行型钢梁混凝土施工时,施工方案的制定和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才能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内容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4—92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5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建标[1992]651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390号和建设部建标[1991]727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修订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自一九九三年五月一日起施行。
原《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4—83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
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五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390号和建设部建标[1991]727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4—83进行修订而成。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总结了近年来国内的工程实践经验,结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的修订情况,提出修订稿,改名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经过反复修改,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八章和五个附录。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根据《建筑结构设计通用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GBJ83—85规定,修改了有关的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采用了新的混凝土强度分级方法,用混凝土强度等级取代了混凝土设计标号,相应修改了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的确定原则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的方法等;增加了预拌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无粘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方面的内容;调整了钢筋焊接接头、绑扎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和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补充了与抗震有关的要求和预应力锚夹具连接器性能要求和检验方面的内容;修改了模板侧压力的计算公式和有关施工允许偏差的规定;增补了混凝土蓄热法养护热工计算的内容;删除了原规范中一些不适用的规定和附录等。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总则第 1.0.1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不适用于特种混凝土或有特殊要求的钢筋混凝土工程。
第 1.0.2条对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的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凡本规范有规定者,应按照执行;无规定者,应按有关现行的国家标准、部标准执行。
第 1.0.3条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应在前一分部或分项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
第 1.0.4条抗震设防地区的钢筋混凝土工程,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处,尚应符合《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8)的有关规定。
第 1.0.5条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时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防火等,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第二章模板工程第一节一般规定第 2.1.1条模板及其支架的材料宜选用钢材、木材,也可采用新型材料。
钢材应符合《普通碳素钢钢号和一般技术条件》(GB700-79)中的3号钢标准。
本材应符合《木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6-83)中的承重结构选择标准,其树种可按各地区实际情况选用,材质不宜低于Ⅲ等材。
第 2.1.2条模板及其支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一、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二、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三、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等工艺要求;四、模板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
第 2.1.3条组合钢模板、大模板、滑升模板等的设计、制作和施工尚应符合有关专业标准。
第 2.1.4条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涂隔离剂。
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不宜采用。
第 2.1.5条模板及支架应妥善保管维修,钢模板及钢支架应防止锈蚀。
第二节模板的设计第 2.2.1条模板及其支架均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
第 2.2.2条钢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应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TJ17-74)的规定,钢材的容许应力值可提高25%;采用弯曲薄壁型钢应符合《弯曲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TJ18-75)的规定,钢材容许应力值不予提高。
型钢混凝土施工工艺
五、劲钢(管)混凝土结构工程1 总则1.0.1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非地震区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9度的多、高层建筑和一般构筑物的劲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与验收。
1.0.2 本工艺规程依据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以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及其他有关标准编制。
1.0.3 劲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除应符合本工艺规程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及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劲钢(管)混凝土结构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配置型钢构成的组合结构。
它具有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双重优点,与钢结构相比,它节省钢材,增加构件及建筑物的刚度,与混凝土结构相比,它减小截面,减轻重量增大构件的延性,并具有更高的强度,充分发挥了钢(受拉)和混凝土(受压)两种不同材料的特点。
2.1.2 零件组成部件或构件的最小单元,如节点板、翼缘板等。
2.1.3 部件由若干零件组成的单元,如焊接H型钢、牛腿等。
2.1.4 构件由零件或由零件和部件组成的钢结构基本单元,如梁、柱、支撑等。
2.1.5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高强螺栓和与之配套的螺母、垫圈的总称。
2.1.6 抗滑移系数高强度螺栓连接中,使连接件摩擦面产生滑动时的外力与垂直于摩擦面的高强度螺栓预拉力之和的比值。
2.1.7 焊钉(栓钉)焊接将焊钉(栓钉)一端与板件(或管件)表面接触通电引弧,待接触面熔化后,给焊钉(栓钉)一定压力完成焊接的方法。
2.2 符号2.2.1 材料性能E——弹性模量;G——剪切模量;A——线膨胀系数;ρ——质量密度。
2.2.2 作用和作用效应P——高强度螺栓设计预拉力;ΔP——高强度螺栓预拉力的损失值;T——高强度螺栓检查扭矩;T c——高强度螺栓终拧扭矩;T0——高强度螺栓初拧扭矩。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第 1.0.1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及验收不适用于特种混凝土或有特殊要求的钢筋混凝土工程第1.0.2条对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的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凡本规范有规定者,应按照执行;无规定者,应按有关现行的国家标准部标准执行第一节一般规定钢材应符合普通碳素钢钢号和一般技术条件(GB700-79)中的3号钢标准本材应符合木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6-83)中的承重结构选择标准,其树种可按各地区实际情况选用,材质不宜低于等材一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二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三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及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等工艺要求;四模板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第二节模板的设计第2.2.2条钢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应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TJ17-74)的规定,钢材的容许应力值可提高25%;采用弯曲薄壁型钢应符合弯曲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TJ18-75)的规定,钢材容许应力值不予提高木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应符合木结构设计规范(GBJ5-73)的规定,当木材含水率小于25%时,容许应力值可提高15%其他材料的模板及支架应符合相应的有关规定计算模板及其支架的荷载组合表2.2.3一模板自重及其支架自重;二新浇筑混凝土重量;三钢筋重量;四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的重量;五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六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七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荷载计算见附录一一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为模板构件跨度的1/400;二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为模板构件跨度的1/250;三支架的压缩变形值或弹性挠度,为相应的结构自由跨度的1/1000第2.2.6条为防止模板及其支架在风荷载作用下倾倒,应从构造上采取有效措施当验算模板及其支架在自重和风荷载作用下的抗倾倒稳定性时,风荷载按工业及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TJ9-74)的规定采用,模板及其支架的抗倾倒系数不应小于1.15第三节模板的安装第2.3.1条大型竖向模板和支架的支承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如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必须有防水措施;对冻胀性土,必须有防冻融措施第2.3.3条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梁,跨度等于及大于4米时,模板应起拱,如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第2.3.4条整体式多层房屋和构筑物,应采用分段分层支模的方法,安装上层模板及其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下层楼板应达到足够的强度或具有足够的支架支撑;二如采用悬吊模板桁架支模方法时,其支撑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三上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的立柱,并铺设垫板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时,支架的模垫板应平整,支柱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第2.3.6条采用分节脱模时,底模的支点应按模板设计设置,各节模板应在同一平面上,各支点高低差不得超过3毫米一模板必须固定在承重焊接钢筋骨架的结点上;二安装钢筋模板组合体时,吊索应按模板设计的吊点位置绑扎第2.3.8条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3%8的规定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表2.3.6整体式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表2.3.9预制构件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表2.3.10注:L为构件长度(毫米)第四节模板的拆除一不承重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整体式结构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表2.4.1注:如需预先估计拆模时间,可参见附录三二承重模板,应在及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达到表2.4.1的规定强度,方可拆除一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不变形,棱角完整时,方可拆除二芯模或预留孔洞的内模,应在混凝土强度难保证构件和孔洞表面不发生坍陷和裂缝时,方可拆除三承重底模,其构件跨度等于和小于4米时,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标号的50%;构件跨度大于4米时,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标号的70%,方可拆除第2.4.3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模板的拆除,除应符合第2.4.1条或第2.4.2条的规定外,不承重模板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承重模板应在结构或构件建立预应力后拆除第2.4.4条在拆除模板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时,应暂停拆除经过处理后,方可继续拆除第2.4.5条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标号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计算荷载当承受施工荷载大于计算荷载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第一节一般规定第3.1.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热轧钢筋热处理钢筋碳素钢丝刻痕钢丝和钢绞线的质量,应分别符合国家标准(GB1499-79)和冶金工业部标准(YB2005-78YB255-64YB256-64YB286-64)的规定第3.1.2条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每拥(盘)钢筋均应有标牌进场时应按炉罐(批)号及直径(d0)分批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查对标牌外观检查,并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作机械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的检验预制构件的吊环,必须采用未经冷拉的级热轧钢筋制作,不得以其他钢筋代换第二节钢筋的冷拉和冷拔第 3.2.1条冷拉钢筋可用热轧钢筋加工制成冷拉级钢筋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拉钢筋,冷拉级钢筋可用作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筋冷拉钢筋的机械性能应符合表3.2.1的规定冷拉钢筋的机械性能表3.2.1注:表中冷拉钢筋的屈服点值,系参照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试行)中冷拉控制应力采取单控时的数值如有条件采取双控时,其数值可根据该设计规范提高钢筋直径大于25毫米的冷拉级钢筋,冷弯弯曲直径庆增加1d0冷变后不得有裂纹裂断或起层等现象第3.2.2条钢筋的冷拉方法可采用控制应力和控制冷拉率两种方法用作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筋,宜采用控制应力的方法不能分清炉批的热轧钢筋,不应采用控制冷拉率的方法冷拉控制应力及最大冷拉率表3.2.3冷拉时应检查钢筋的冷拉率,如超过表3.2.3的规定,应进行机械性能试验第3.2.4条采用控制冷拉率方法冷拉钢筋时,冷拉率必须由试验确定测定同炉批钢筋冷拉率的冷拉应力,应符合表3.2.4的规定,其试样不应少于4个,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批钢筋实际采用的冷拉率测定冷拉率时钢筋的冷拉应力表3.2.4冷拉多根连接的钢筋,冷拉率可按总长计,但冷拉后每根钢筋的冷拉率,应符合表3.2.3的规定注:如钢筋强度偏高,平均冷拉率低于1%时,仍应按1%进行冷拉采用控制应力方法冷拉钢筋时,对所使用的测力计,应定期维护校核一应分批进行验收,每批由不大于20吨的同级别同直径冷拉钢筋组成;二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和局部缩颈作预应力筋时,应逐根检查;三从每批冷拉钢筋中抽取两根钢筋,每根取两个试样分别进行拉力和冷弯试验,如有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第3.2.1条的规定时,应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做各项试验;如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冷拉钢筋为不合格品注:1.计算冷拉钢筋的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应采用冷拉前的截面面积;2.拉力试验包括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三个指标第3.2.7条冷拔低碳钢丝分为甲乙两级甲级钢丝主要用作预应力筋,乙级钢丝用于焊接网焊接骨架箍筋和构造钢筋甲级钢丝应采用符合级热轧钢筋票标准的圆盘条拔制冷拔低碳钢丝的机械性能应符合表3.2.7的规定:冷拔低碳钢丝的机械性能表3.2.7一逐盘检查外观钢丝表面不得有裂纹和机械损伤;二甲线钢丝的机械性能应逐盘检验从每盘钢丝上任一端截取两个试样,分别做拉力和反复变曲试验,并按其抗拉强度确定该盘钢丝的组别;三乙级钢丝的机械性能可分批抽样检验以同一直径的钢丝互吨为一批,从中选取三盘,每盘各截取两个试样,分别做拉力和反复弯曲试验如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应在未取过试样的钢丝盘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再做各项试验;如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丝应逐盘试验,合格者方可使用注:拉力试验包括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两个指标第三节钢筋的加工第3.3.1条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一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二冷拔低碳钢丝在调直机上调直后,其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抗拉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一级钢筋末端需要作180°弯钩,其圆弧变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0)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0)的3倍(见图3.3.3.1);用于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时,其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0)的3.5倍;二级钢筋末端需作90°或135°弯折时,级钢筋的弯曲直径(D)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0)的4倍;级钢筋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0)的5倍(见图3.3.3.2)平直部分长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图3.3.3.1 钢筋末端180°弯钩示意图图3.3.3.2 钢筋末端90°或135°弯折示意图三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0)的5倍(见图3.3.3.3.3)表3.3.3.3 钢筋弯折加工示意图第3.3.4条用级钢筋或冷拔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其末端应做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平直部分,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需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弯钩的形式,如设计无要求时,可按图3.3.4(b)(c)加工;有抗震要求的结构,应按图3.3.4 (a)加工图3.3.4 箍筋示意图(a)135°/135°;(b)90°/180;(c)90°/90°加工钢筋的允许偏差表3.3.5第四节钢筋的焊接钢筋及钢板的T型连接,宜采用埋弧压力焊或电弧焊钢筋焊接的接头形式,焊接工艺和质量验收,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84)的规定焊工必须有考试合格证一冷拉钢筋的闪光对焊或电弧焊,应在冷拉前进行;二冷拔低碳钢丝的接头,不得采用闪光对焊和电弧焊第3.4.4条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钢筋接头,均应焊接普通混凝土中直径大于25毫米的钢筋和轻骨料混凝土中直径大于20毫米的级钢筋及直径大于25毫米的级钢筋,均应采用焊接接头第3.4.5条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直径30倍的区段范围内(不小于500毫米,见图3.4.5),一根钢筋不得有二个接头构件全长钢筋应尽量少设焊接接头,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非预应力钢筋1.受拉区--不宜超过50%;2.受压区和装配式结构节点-不限制二预应力筋1.受拉区--不宜超过25%;当采用闪光对焊且有保证焊接技师的可靠措施时,可放宽至50%;2.受压区和后张法的螺丝端杆--不限制构件全长钢筋应尽量少设焊接接头图3.4.5 焊接接头位置区段示意图(a)闪光对焊接头;(b)电弧焊接头第3.4.7条直接承受中重级工作制吊车的构件中,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接头,也不宜采用焊接接头,且不得在钢筋上焊有任何附件(端头锚固除外)如设计允许采用闪光对焊,对非预应力筋和预应力筋均应除去焊接的毛刺和卷边在钢筋直径的45倍区段范围内,焊接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不得超过25%需要进行疲劳验算的构件,不得采用有焊接接头的冷拉级钢筋第3.4.8条装配式框架结构预制柱的钢筋接头,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表3.4.8的规定预制柱钢筋外露长度表3.4.8注:焊缝长度参照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84)规定第3.4.9条焊接网和焊接骨架的焊点,应按设计要求施焊,当设计无要求时,遇有下列情况,钢筋相交点可不必全部焊接:一当焊接网的受力钢筋为级钢筋时,网内焊点的数目和位置,可根据运输和安装条件决定;二当焊接网的受力钢筋为级或冷拉级钢筋时,如焊接网只有一个方向为受力钢筋,网端边缘的两根锚固横向钢筋的全部相交点,必须焊接;如焊接网的两个方向增多为受力钢筋,则沿网四周边缘的两根钢筋的全部相交点,均应焊接,其余的相交点,可根据运输和安装条件决定;三当焊接网的受力钢筋为冷拔低碳钢丝,而另一方向的钢筋间距小于100毫米时,除网两端边缘的两根锚固横向钢筋的全部相交点必须焊接外,中间部分的焊点距离可增大至250毫米注:承受重复荷载并需进行疲劳验算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非预应力筋,不得采用焊接网及焊接骨架焊接网和焊接骨架的允许偏差表3.4.10第五节钢筋的绑扎及安装一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铁丝扎牢;二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受力的钢筋,须全部扎牢;三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及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四柱中的竖向钢筋搭接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应及模板成45°(多边形柱为模板内角的平分角:圆形柱应及模板切线垂直);中间钢筋的弯钩应及模板成90°如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浇筑小型截面柱时,弯钩及模板的角度最小不得小于15°绑扎网和绑扎骨架的允许偏差表3.5.2一搭接长度的末端及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变矩处;二受拉区域内,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级钢筋可不做弯钩;三直径等于和小于12毫米的受压级钢筋的末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受力钢筋的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0倍;四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五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表3.5.3的规定:钢筋绑扎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表3.5.3注:d0为钢筋直径;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除应符合本表要求外,在受拉区不得小于250毫米,在受压区不得小于200毫米轻骨料混凝土均应分别增加50毫米;当混凝土标号为150号时,除冷拔低碳钢丝外,最小搭接长度应按表中数值增加5d0一焊接网的搭接头,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变矩处;二焊接网在受力钢筋辨方向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表3.5.4的规定;三焊接网在非受力方向的搭接长度,宜为100毫米焊接网绑扎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表3.5.4注:d0为受4力钢筋直径当混凝土标号为150号时,除冷拔低碳钢丝外,搭接长度应按表中数值增加5d0搭接长度除应符合本表要求外,在受拉区不得小于250毫米,在受压区不得小于200毫米轻骨料混凝土均应分别增加60毫米0毫米),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受拉区痘得超过25%;二受压区不得超过50%焊接网在构件宽度内,其接头位置应错开在受力钢筋直径30倍区段范围内(不小于500毫米),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不得超过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50%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表3.5.6注: 轻骨料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接钢筋轻骨料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12-82)规定混凝土标号大于200号的预制构件,保护层厚度可按照本表减少5毫米,但墙板和环形构件,应保持不小于10毫米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厚度:应按设计要求施工在侵蚀性环境中的构件,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设计要求采用为了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必须厚度,应在钢筋下设置水泥砂浆垫块或塑料卡第3.5.7条安装钢筋时,配置的钢筋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绑扎或焊拉的网筋网和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和开焊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5.7的规定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表3.5.7续表第一节一般规定第4.1.1条用水泥普通碎(卵)石砂和小配制的干容重为1900至2500千克/立方米的混凝土为普通混凝土用水泥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和水配制的干容重小于1900千克/立方米的混凝土为轻骨料混凝土注:采用普通砂作细骨料的的轻骨料混凝土,为砂轻混凝土;采用轻细骨料的为全轻混凝土第4.1.2条配制混凝土所用的水泥,可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77);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77)必要时亦可采用快硬硅酸盐水泥(GB199-79)或其他水泥并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参照附录二选用第4.1.3条水泥进场时,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并应对其品种标号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检查验收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为一个月)时,应复查试验,并按其试验结果使用一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79);二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79)轻骨料应符合下列标准:一粉煤灰陶粒和陶砂(GB2838-81);二粘土陶粒和陶砂(GB2839-81);三页岩陶粒和陶砂(GB2840-81);四天然轻骨料(GB2841-81);五轻骨料试验方法(GB2842-81);第4.1.7条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得大于经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注:混凝土实心板,允许采用最大粒径为1/2板厚的颗粒级配,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50毫米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均不得用海水拌制在预应力混凝土中,不得掺用加气剂,亦不宜掺用引气型外加剂氯盐的掺用,应符合本规范第7.3.3条和第7.3.4条的规定第4.1.10条采用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中,可掺用混合材料,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符合下列标准:一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GB203-78);二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79);三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GB2847-81)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第4.2.1条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应保证结构设计所规定的标号和施工和易性的要求,并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节省水泥的原则在特殊条件下,还应符合抗冻性抗渗性等要求第4.2.2条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混凝土的试配强度,考虑到现场实际施工条件的差异和变化,应按混凝土标号参照下式进行配合比设计(公式4.2.2)式中 R配--混凝土的试配强度;R标--混凝土标号;0--施工单位的混凝土标准差的历史统计水平(千克力/平方厘米)配合比设计方法,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JGJ55-81)执行注:1.施工单位如具有30组以上混凝土试配强度的历史统计资料时,0可按下式求得:式中 Ri--第i组的试块强度;-n组试块强度的平均值2.施工单位如无历史统计资料时,0可按下表取值:n 取值表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表表4.2.4注:本表所列水灰比,普通混凝土系指水及水泥(包括外掺混合材料)用量之比;轻骨料混凝土系指水及水泥的净水灰比(水:不包括轻骨料1小时吸水量;水泥不包括外掺混合材料);表中最小水泥用量(普通混凝土包括外掺混合材料;轻骨料混凝土不包括外掺混合材料);当用人工捣实时应增加25千克/立方米;当掺用外加剂,且能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时,水泥用量可减少25千克/立方米;标号为100号的混凝土,其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可不受本表的限制;寒冷地区系指最冷月份的月平均温度在-5~15之间;严寒地区则指最冷月份的月平均温度低于-15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表4.2.6注:本表系指采用机械振捣的坍落度,采用人工捣实时可适当增大;需要配制大坍落度混凝土时,应掺用外加剂;曲面或斜面结构的混凝土,其坍落度值,应根据实际需要另行选定;轻骨料混凝土的坍落度,宜比表中数值减少1~2厘米一碎石最大粒径及输送管内径之比,宜小于或等于13;卵石宜小于或等于12.5,通过0.315毫米筛孔的砂应不少于15%,砂率宜控制在40~50%;二最小水泥用量宜为300千克/立方米;三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8~18厘米;四混凝土内宜掺加适量的外加剂注:泵送轻骨料混凝土的原材料选用及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第三节混凝土的拌制一水泥外掺混合材料±2%;二粗细骨料±3%;三水外加剂溶液±2%注:各种衡器应定期校验,经常保持准确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雨天施工时,应增加测定次数第4.3.2条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即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筒中起,到卸料止),可按表4.3.2采用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秒) 表4.3.2注: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全轻混凝土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砂轻混凝土可用自落式搅拌机搅拌,但搅拌时间均应延长60~90秒轻骨料宜在搅拌前预湿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的加料顺序是:先加粗细骨料和水泥搅拌1分钟,再加水继续搅拌;采用自落式搅拌机的加料顺序是:先加1/2的用水量,然后加粗细骨料和水泥,无效关搅拌1分钟,再加剩余用水量继续搅拌第四节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第4.4.1条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应符合浇筑时所规定的坍落度如有离析现象,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运送的容器应严密,其内壁应平整光洁粘附的混凝土残渣应经常清除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表4.4.3的规定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分钟) 表4.4.3注:掺用外加剂或采用快硬水泥拌制混凝土时,应按试验确定;。
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
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一、施工前准备1.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施工队伍组成、施工任务分工和项目进度计划等。
2.施工材料准备:准备好型钢、混凝土、配筋、脚手架、模板等材料。
3.施工设备购置和调试:购置并调试好混凝土搅拌机、型钢切割机、吊装设备等施工设备。
4.现场准备: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安全。
二、型钢加工1.型钢定位:根据施工图纸要求,将型钢定位并加以固定,确保型钢施工精度和安全。
2.型钢切割:根据设计要求,将型钢进行切割、开槽、钻孔等加工,以便后续的型钢连接和固定。
3.型钢打磨:对型钢的切割面进行打磨,确保其表面平整光滑,提高型钢的连接质量。
三、基础施工1.基础定位:根据设计要求,在场地上进行基础定位,并确保定位的准确性。
2.基础开挖: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础开挖,并保证基础的平整和稳定。
3.模板搭设:搭设基础模板,保证模板平整,并进行支撑和加固。
4.钢筋布置:按照设计要求,在模板中布置好钢筋,并进行搭接和固定。
5.基础浇筑:进行基础混凝土浇筑,确保浇筑质量和强度。
四、柱、墙、梁施工1.柱施工:在基础上进行柱的浇筑,确保柱的位置和强度。
2.墙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墙体的砌筑或浇筑,确保墙体的垂直度和平整度。
3.梁施工:在柱和墙上进行梁的浇筑,确保梁的位置和强度。
五、楼板施工1.楼板模板安装: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楼板模板的搭设,并进行支撑和加固。
2.钢筋布置:在模板上布置好楼板钢筋,并进行搭接和固定。
3.楼板浇筑:进行楼板混凝土的浇筑,确保浇筑质量和强度。
六、型钢连接和固定1.型钢连接:根据设计要求,将型钢进行连接,采用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
2.型钢固定:将已连接好的型钢进行固定,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七、收尾工作1.清理施工现场:清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和杂物,保持施工现场的干净整洁。
2.整理施工材料和设备:对施工材料和设备进行清点和整理,妥善保管。
3.竣工验收:进行竣工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型钢混凝土梁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1、工艺流程型钢梁对接→钢梁清理→焊接定位钢筋→焊接锚固钢板→型钢梁支撑体系及底模的架设→连接安装梁下部主筋→连接安装梁上部主筋→绑扎内箍筋→连接安装内箍筋外的纵向钢筋→安装绑扎梁腰筋→外箍筋绑扎→挂保护层垫块→隐蔽验收→侧模安装→梁、板砼浇筑。
2施工工艺型钢与钢筋的连接,型钢安装就位,校正无误,并连结牢固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普通钢筋的绑扎、连接、锚固。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钢筋绑扎,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绑扎基本相同。
3型钢梁侧模的安装为保证梁的截面尺寸,除竖向均采用钢管加固外,在梁高的方向上主楞到梁底距离依次是:150mm,1100mm,主楞材料为不小于φ48*3.0圆钢管;穿梁螺栓水平间距每隔700mm设置φ16钢筋对拉螺栓加固,按此安装方法计算,可以满足型钢梁截面在浇筑混凝土时的受力要求,之于此方式考虑,主要因为避免与型钢混凝土梁的拉筋同时在型钢梁上过多钻孔削弱型钢受力性能。
4剪力钉做法型钢腹板全长栽焊剪力钉;A19@300,L≧65mm;型钢伸入支座同墙宽,型钢当与暗柱主筋有冲突处,应切割U行豁口,主筋通过后补焊同级别钢板。
剪力钢筋焊接接缝为三级。
剪力钉的焊接应按照工厂所制定的焊接工艺进行,必要时应保括预热工序。
当温度低于0℃或钢板表面潮湿时不应进行焊接,对于有影响焊接质量的物质必须清除干净。
将剪力钉焊在钢梁上的其位置误差应符合设计要求;焊接工艺试验除选择电流、电压、焊接时间和焊枪;剪力钉焊接前,应除去锈蚀、油污、水份及其它不利于焊接的物质。
焊接瓷环使用前在150℃的烤炉中烘干2小时。
钢梁上翼缘应处在平焊位置,焊接部位应打磨清理,范围大于2倍剪力钉直径;剪力钉施焊时,与钢板要保持垂直,焊枪保持稳定不动,直至焊接金属完全固化。
剪力钉焊接程序原则上从翼缘长度方向中心逐渐向两边展开,接地导线尽可能对称于被焊杆件。
对焊接剪力钉的质量检验应包括外观检查和锤击弯曲检验。
外观检查应观察剪力钉的熔化长度、焊缝饱满度、焊缝宽度、高度以及剪力钉与底金属结合程度。
以H wm、H wmin分别代表焊缝沿剪力钉轴线方向的平均高度和最小高度,D w、D分别代表焊缝的平均直径和剪力钉直径,则应满足:H wm≥0.2D;H wmin≥0.15D;D w≥1.25D,方为合格。
焊接剪力钉时,每日每台班开始焊接前或更换一种焊接条件时都必须按规定的焊接工艺试焊两个剪力钉,进行30°弯曲试验,即用锤击或套筒把剪力钉从原来轴线弯曲30°,其焊缝和热影响区没有肉眼可见的裂缝为合格,若有一个破坏应重新焊两个进行试验,若仍不合要求,应调整焊接工艺参数重新试焊,直到合格为止。
若试验的剪力钉未发现破坏现象,则该钉可保留在弯曲位置。
剪力钉焊接中,对没有获得完整360°周边焊的剪力钉,可采用小直径低氢焊条进行补焊。
补焊时要求预热温度50~80℃,焊缝长度至少应在缺焊处每端扩出10mm,补焊焊脚尺寸6mm,缺陷长度90°或其他不合格的剪力钉应从构件上拆除。
5焊接工程:(1)平焊:1)选择合格的焊接工艺,焊接电速度,焊接电弧长度等,通过焊接工艺试验验证。
2)清理焊口:焊前检查坡口、组装间隙是否符合要求,定位焊是否牢固,焊缝周围不得有油污,污物。
3)烘焙焊条应符合规定的温度与时间,从烘箱中取出的焊条,放在焊条保温桶内,随用随取。
4)焊接电流:根据焊件厚度、焊接层次、焊条型号、直径、焊工熟练程度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焊接电流。
5)引弧:角焊缝起落点在焊缝端部,宜大于10mm,不应随便打弧,打火引弧后应立即将焊条,焊缝区拉开,使焊条与构件间保持2~4mm间隙产生电弧。
对接焊缝及对接和角接组合焊缝,在焊缝两端设引弧和引出板,必须在引弧板上引弧后再焊到缝区,中途接头则应在焊缝接头前方15~20mm处打火引弧,将焊件预热后再将焊条退回到焊缝起始处,把熔池填满到要求的厚度后,方可向前施焊。
6)焊接速度:要求等速焊接,保证焊缝厚度、宽度均匀一致,从面罩内看熔池中铁中与熔渣保持等距离(2~3mm)为宜。
7)焊接电弧长度:根据焊条型号不同而确定,一般要求电弧长度稳定不变,酸性焊条一般为3~4mm,碱性焊条一般为2~3mm为宜。
8)焊接角度:根据两焊件的厚度确定,焊接角度有两个方面,一是焊条与焊接前进方向的夹角为60°~75°;二是焊条与焊件左右夹角,其有两种情况,当焊件厚度相等时,焊条与焊件夹角均为45°;当焊件厚度不等时,焊条与较厚焊件一侧夹角应大于焊条与较薄焊件一侧夹角。
9)收弧:每条焊缝焊到末尾,应将弧坑填满后,往焊接方向相反的方向带弧,使弧坑甩在焊道里边,以防弧坑咬肉。
焊接完毕,应采用气割切除引弧板,并修磨平整,不许用锤击落。
10)清渣:整条焊缝焊完后清除熔渣,经焊工自检(包括外观及焊缝尺寸等)确无问题后,方可转移地点继续焊接。
(2)立焊:基本操作工艺过程与平焊相同,但应注意以下问题:1)在相同条件下,焊接电源比平焊电流小10%~15%。
2)采用短弧焊接,弧长一般为2~3mm。
3)焊条角度根据焊件厚度确定。
两焊件厚度相等,焊条与焊条左右方向夹角均为45°;两焊件厚度不等时,焊条与较厚焊件一侧的夹角应大于较薄一侧的夹角。
焊条应与垂直面形成60°~80°角,使电弧略向上,吹向熔池中心。
4)收弧:当焊到末尾,采用排弧法将弧坑填满,把电弧移至熔池中央停弧。
严禁使弧坑甩在一边。
为了防止咬肉,应压低电弧变换焊条角度,使焊条与焊件垂直或由弧稍向下吹。
(3)横焊:基本与平焊相同,焊接电流比同条件下平焊的电流小10%~15%,电弧长2~4mm。
焊条的角度,横焊时焊条应向下倾斜,其角度为70°~80°,防止铁水下坠。
根据两焊件的厚度不同,可适当调整焊条角度,焊条与焊接前进方向为70°~90°。
6焊接检查:焊接质量检查分为焊接的施工检查和验收检查。
施工检查是在焊接前、焊接中、焊接后对焊接设备、焊接材料、焊工技术、焊接状况、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等进行的一系列检查。
焊接的验收检查是在焊接工作结束后,对焊接区进行的质量检查。
A、施工检查(1)焊接前的检查;检查项目包括焊接设备、母材、焊条、焊剂、焊接工艺和焊工技术水平等。
1)焊接设备的检查。
要检查焊机附属装置、安全防护装置、夹具回转装置、操作性能等是否满足焊接工作的要求。
2)母材的检查。
包括母材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物力和化学性能,以及有无各种缺陷(如夹杂物、夹层、表面不平,光洁度、表面划痕等);焊缝坡口尺寸、根部间隙、接头表面状况(有无氧化膜、锈、润滑油物质等);定位焊接质量、反面垫板、引弧板设置等是不符合要求。
3)焊条焊剂的检查。
包括保管和干燥的程度、外观是否正常,核对焊条的成分和性能等是否符合要求,以及需要烘烤的条件等。
4)焊接时母材预热温度、焊后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等的检查。
根据上述检查确定焊前需进行必要的试焊工作。
(2)焊接中的检查;在焊接过程中要检查母材预热温度、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焊接质量、运条方法、焊接位置、层间温度等,是否符合工艺规程的规定要求。
(3)焊后检查:焊后检查包括温度、后热方法及加温速度、后热时间、冷却速度等是否符合规定的条件。
B、验收检查焊接的验收检查也就是对焊接的质量进行检查,可分为非破坏性检验和破坏性检验两种。
破坏性检验是将被检查部分进行切断、弯曲、拉伸或者给予其他进行塑性变形的试验的方法。
非破坏性检验是不损伤焊接区进行检查焊接质量的一种方法,即属于无损伤。
除在必要时,一般只做无损探伤检查。
(1)焊缝质量检查分三级,其检查项目、检查数量和检查方法要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要求。
(2)焊接质量检查应在焊缝冷却到常温以后进行,低合金结构钢的焊缝应在焊接完成24h以后进行。
1)外观检查: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检查焊接区的缺陷。
焊缝的焊波应均匀,不得有裂纹、未熔合夹渣、焊瘤、咬边、烧穿、弧坑和针状气孔等缺陷,焊接区无飞溅残留物。
2)焊缝的位置、外形尺寸必须符合施工图纸和现行国家现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要求。
7质量标准主控项目1)焊条、焊丝和焊剂等焊接材料与母材的匹配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范》JGJ81的规定。
焊条、焊条,焊丝和焊剂等在使用前应按说明书及焊接工艺文件的规定进行烘焙和存放。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和烘焙记录。
2)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
持证焊工必须在其考试合格项目及认可范围内施焊。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焊工合格证及其认可范围、有效期。
3)施工单位对其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后热处理等,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应根据评定报告确定焊接工艺。
检查数量:每批同类构件抽查10%,且不少于三件。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或使用放大镜、焊缝量规和钢尺检查。
4)型钢具体做法如下:8 型钢梁的安装与校正(1)吊点的位置取决于型钢梁的跨度,一般在上翼缘处开孔作为吊点,用专用吊具,二点平吊或串吊。
吊升过程中必须保证使钢梁保持水平状态。
常用的起重机械是汽车式起重机,对重量很大的钢梁可采用双机抬吊。
(2)型钢梁的校正主要为标高、垂直度、轴线和跨距等。
1)检验型钢梁的轴线以跨距为准,采用经纬仪检查,或者在型钢梁上面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拉通线采用吊线坠的方法检验各型钢梁的轴线位置。
2)型钢梁跨度距的检验,用钢尺量测,跨度较大时应用弹簧称拉测,防止下垂,拉力一般为100-200N。
3)型钢梁标高的校正,主要是对梁高低方向的移动,可用千斤顶或起重机等。
轴线和跨距校正是对梁水平方向的移动,可用撬棍、钢楔千斤顶等。
(5)当天安装的构件,应形成空间稳定体系,,确保安装质量和结构安全。
(6)要注意日照、焊接、等温度引起的热影响,导致构件产生的伸长、缩短、弯曲所引起的偏差,施工中应有调整偏差的措施9梁、板混凝土浇筑1、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底板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
2、在梁柱接头处和梁型钢翼缘下部等混凝土不易充分填满处,要仔细进行浇筑和捣实。
型钢混凝土结构外包的混凝土外壳,应满足受力和耐火的双重要求,浇筑时要保证其密实和防止开裂。
3、梁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在浇筑型钢混凝土梁的混凝土时,应首先保证型钢下翼缘板以下混凝土浇捣的密实度。
因此应采用从型钢梁一侧下料振捣,使混凝土缓慢地从下翼缘板底挤向梁的另一侧,待混凝土高度超过下翼缘板面50 mm后,改用两侧双人同时下料振捣,待混凝土超过上翼缘板面100 mm后,再从梁的跨中部位向两侧延伸下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