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站深基坑监测实施方案(总包版)

合集下载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深基坑施工是一种重要的地下建筑工程形式,为了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性,需要进行细致的监测和控制,以及有效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就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进行探讨。

一、监测目标深基坑施工监测的目标是对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参数和指标进行监测,主要包括:土壤位移、支撑结构变形、地下水位、沉降、裂缝变化等。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正。

二、监测方法1. 土壤位移监测采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如全站仪、陀螺仪等,对基坑周边的固定点进行位移监测。

监测时间周期为每日、每周和每月,并记录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2. 支撑结构变形监测选择适当的变形测量仪器,如倾斜仪、水平测量仪等,对支撑结构进行变形监测。

监测频次为每天、每班、每小时,并及时记录监测数据。

3. 地下水位监测使用水位计或压力传感器等仪器,对基坑内外地下水位进行监测。

监测频次为每天、每周,并记录监测数据。

同时,要与附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进行联动监测,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水位变动对周边环境无影响。

4. 沉降监测采用经验法和仪器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基坑区域和周边区域进行沉降监测。

经验法包括基坑周边建筑物的观测和技术交底,仪器法则使用精密测量仪器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5. 裂缝变化监测通过视觉观测和测量仪器相结合的方法,对基坑周边建筑物的裂缝变化进行监测。

监测频次为每日、每周,并记录监测数据,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三、监测数据处理在监测过程中,应将监测数据进行及时整理和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分析将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以便了解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整改。

2. 结果报告每次监测结束后,应编制监测结果报告,详细记录监测过程、数据和分析结果。

报告中应包括监测数据的图表展示和文字说明,以便后续工作的参考。

四、应急措施1. 监测告警在施工监测过程中,如发现土壤位移超出允许范围、支撑结构变形异常、地下水位剧烈波动等情况,应及时发出告警信号,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应对。

(完整版)深基坑监测方案

(完整版)深基坑监测方案

************工程基坑变形监测方案编制人:审批人:施工单位:**********************2014年10月17日目录1、工程概况 (1)2、监测目的及要求 (1)3、编制依据 (2)4、工程地质概要 (2)5、监测内容 (3)6、监测频率 (7)7、测量主要仪器设备 (9)8、监测工作管理保证监测质量的措施 (9)9、监测人员配备 (14)10、监测资料的提交 (14)基坑变形监测方案1、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2、工程地点:***************。

3、建设单位:****************4、设计单位:****************5、勘察单位:****************6、监理单位:*****************7、施工单位:*****************8、结构形式:*****************深基坑支护采用如下方案:1.1 基坑支护方案本工程基坑东侧采用钢筋砼排桩支护,北侧采用锚杆加土钉墙支护(详见专项施工方案)。

2、监测目的及要求2.1.监测目的在深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主动力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的变形,即使采取支护措施,一定数量的变形总是难以避免的。

这些变形包括:深基坑坑内土体的隆起,基坑支护结构以及周围土体的沉降和侧向位移。

无论那种位移的量超出了某种容许的范围,都将对基坑支护结构造成危害。

因此,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进行综合、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工程情况有全面的了解。

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2.深基坑工程监测的要求在深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中,为满足支护结构及被护土体的稳定性,首先要防止破坏或极限状态发生。

破坏或极限状态主要表现为静力平行的丧失,或支护结构的构造产生破坏。

在破坏前,往往会在基坑侧向的不同部位上出现较多的变形或变形速率明显增大。

深基坑施工工程监测方案-secret

深基坑施工工程监测方案-secret

深基坑施工工程监测方案-secret深基坑施工工程监测方案一、工程概况二、监测依据三、监测目的四、监测项目五、监测方法六、监测点布置及埋设要求七、监测点布置示意附图八、监测频率及报警值九、监测点的保护措施.十、监测仪器十一、监测数据记录、分析及信息反馈十二、监测质量保证措施.一、工程概况(一)设计概况按设计要求,***站主体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地连墙,安全等级为一级;控制周边地面最大沉降量w 0.1%H地连墙最大水平位移w 0.14%H( H为基坑开挖深度),且不大于30mm出入口及风亭基坑围护结构采用SMV工法桩,安全等级为二级;控制周边地面最大沉降量w 0.2%H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w 0.3%H(H为基坑开挖深度)。

本次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围护结构的变形、受力情况及基坑周边环境的监测。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根据图纸及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站区地表普遍分布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m1,岩性为杂填土,土质不均,结构松散,密实程度差。

本车站(含折返段)主体结构基底位于(⑥1 )粉质粘土。

出入口、风道结构基底位于(④5)淤泥质粉质粘土。

基坑开挖范围内土体主要为填土、粘性土、粉土及淤泥质土,土质松软,直立性差。

基坑主体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主体结构标准段及大小里程盾构井连续墙底插入⑦6粉土层以下的⑦5⑧1粉质粘性土中。

风亭及出入口围护结构为SMV工法桩。

本场地内表层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其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勘测期间水位埋深1.3m〜2.1m (高程-0.3m〜0.4m),赋存于第U陆相层及以下粉砂及粉土中的地下水具有微承压性,为微承压水。

勘测期间微承压水稳定水位埋深约为 1.45m〜2.2m (高程约-0.3m〜0.5m)。

(三)现场条件***站(含折返线段)位于**市**区**道与**路交口以北、***道东侧,站址以西主要为**东里六层住宅(砖混结构),距基坑最近处约15m站址东北边为**小区六层住宅,距基坑最近处约20m车站范围内的地下管线,主要有天然气、电讯、上水管、排水管及电力等管线。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为确保深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提出了一份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该方案包括监测目标、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监测频率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监测手段和措施,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保障工程质量,并最大程度地降低施工风险。

1. 监测目标深基坑施工监测的目标是全面掌握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沉降、应力等情况,确保基坑的稳定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具体目标包括:1.1 基坑变形监测:监测基坑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旋转位移等变形情况,及时了解基坑的形变趋势,判断基坑结构的稳定性。

1.2 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对周边建筑物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以判断基坑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1.3 周边地面沉降监测:监测周边地面沉降情况,评估施工对地下水位及地基的影响,保证周边环境的稳定。

1.4 轴力监测:监测基坑支护结构的轴力情况,判断结构的受力状态,及时调整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案。

2. 监测内容深基坑施工监测的内容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参数和指标。

具体监测内容包括:2.1 基坑变形监测:每隔一定时间对基坑内部和周边地表进行变形监测,使用全站仪或测斜仪进行测量,记录基坑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旋转位移等变形数据。

2.2 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对周边建筑物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使用测点标志和测斜仪等设备定期进行测量,记录建筑物的变形数据。

2.3 周边地面沉降监测:在不同位置设置监测点,使用水准仪或激光水准仪等设备进行地面沉降监测,记录地面沉降情况。

2.4 轴力监测:在基坑支护结构上设置应变片或应变计,监测支护结构的轴力情况,记录轴力数据。

3. 监测方法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深基坑施工监测采用了多种监测方法。

具体监测方法包括:3.1 全站仪测量法:通过使用全站仪对基坑内部的参考点和周边地表的监测点进行测量,获取基坑的变形数据。

3.2 测斜仪测量法:在基坑内部和周边地表设置测斜仪,并定期对其进行测量,监测基坑和周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宁波站深基坑监测方案(总包版)

宁波站深基坑监测方案(总包版)

宁波站基坑及地铁二号线铁路南站站监控技术方案1、工程概况1.1基坑工程概况宁波南站站房改造工程位于宁波站既有站场内。

里程范围为K146+904~K147+028;站房共设3层,地下1层,地上两层。

地铁2号线车站位于国铁车站下方为地下二层,与车站走向一致呈南北走向,属宁波火车站的地下交通配套工程,与国铁车站一体化共建。

如图1-1所示,拟建场地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现火车南站,北侧为现火车站南站北广场,北广场北侧为南站西路;场地南侧隔永达路为宁波市盆景园,东西侧均为现有铁路轨道。

2号线车站位于火车站(地下一层)南北联系通廊的地下,呈南北走向。

2号线有效站台位于国铁站场中心,2号线站台中心线轨面相对标高为-21.25m 。

2号线铁路南站设臵在铁路南站下方,为33.3米宽岛式站台地下二层车图1 铁路南站站位置图站(车站上方为国铁出站厅,即地下一层),局部设夹层,标准段为四柱五跨砼框架式结构,地铁车站结构外包宽度为43.7m,站中心底板埋设为21.16m,车站净长为249m。

车站主体基坑开挖深度约18.9~24m。

二号线宁波南站共设臵出入口4座,风亭8座。

并与规划中的地铁四号线换乘。

1.2地质状况1.2.1工程地质①1层:填土(meQ)杂色,以灰黄色为主,松散~稍密,成分杂,主要由碎块石、粘性土等组成,局部混少量建筑垃圾,碎块石大小混杂,均一性差。

碎块石径一般约5~15cm,大者大于30cm,一般上部碎石含量高,下部粘性土含量高。

表部局部地段以混凝土为主。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土质不均,厚度为1.3~2.4m,局部厚度可能较大,一般在暗塘地段。

①2层:粘土、粉质粘土(m34Q)灰黄色,可塑,下部渐变成软塑,厚层状构造,含有铁锰质斑点,粘塑性好,韧性高,干强度很高,无摇震反应。

岩性以粘土为主,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

该层场地局部分布,大部分地段缺失,物理力学性质较好,俗称“硬壳层”,具有中~高压缩性,顶板标高1.40~1.87m,厚度较小,为0.6~0.9m 左右。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一、项目概述深基坑工程是指土木工程中深度超过3米的基坑挖掘工程,其施工困难度大、风险高,需要进行持续而严密的监测工作。

本监测方案针对深基坑施工监测的全过程进行设计,旨在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二、监测目标1.地质监测:对基坑周边的地质环境进行监测,包括土层的稳定性、地下水位以及地下水流动等情况,提前发现地质灾害隐患。

2.结构监测:对基坑周边的建筑物、道路、管线等结构进行监测,及时了解其受力情况,避免因基坑施工引起的损坏。

3.地下水监测:对基坑内的地下水位、水压等进行监测,确保基坑的排水畅通,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

三、监测方法1.地质监测:采用地质勘探和地下水位监测等方法,对基坑周边的土层稳定性和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监测,并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估。

2.结构监测:采用挠度监测、应变测量以及烘箱干燥法等方法,对基坑周边的建筑物、道路、管线等进行结构监测,并记录监测数据,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地下水监测:设置地下水位探头、水压计等监测设备,对基坑内部的地下水位和水压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分析。

四、监测频率2.结构监测:在基坑开挖前、挖掘过程中和开挖完成后进行结构监测,根据需要可进行实时监测或定期监测,以确保结构的安全。

3.地下水监测:在基坑开挖前、挖掘过程中和挖掘完成后进行地下水位和水压监测,及时采取排水措施,确保基坑的排水正常。

五、监测报告1.地质监测报告:根据地质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地质监测报告,评估基坑周边的地质环境稳定性和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2.结构监测报告:根据结构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结构监测报告,评估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管线等的受力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3.地下水监测报告:根据地下水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地下水监测报告,评估基坑内部的地下水位和水压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六、监测责任1.施工方:负责监测设备的安装、维护和数据的收集及整理工作,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监测,并保证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一、前言深基坑施工是城市建设中常见的一项工程,由于其施工过程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需要进行监测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进行。

本文将介绍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二、监测目的深基坑施工监测的目的是通过对基坑周围土体变形、水位变化、支护结构变形等进行实时监测,以判断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风险,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工程安全。

三、监测内容与方法1. 土体变形监测通过安装变形监测仪器,如测站、刷卡仪等,定时测量监测点位的变形数据,包括沉降、位移等。

监测点位需根据基坑的情况进行设置,一般包括基坑四周、内外支护结构、重要附属设施等位置。

2. 土体水位监测通过设置水位测点,监测基坑周围水位变化情况。

水位监测需考虑地下水位、降雨情况等因素,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3. 支护结构变形监测通过在支护结构上安装变形仪器,监测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

常见的变形仪器包括支护边墙的倾斜仪、锚杆的应变测计等。

这些仪器能够实时监测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及时预警并采取安全措施。

四、监测频率与报告监测频率应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监测频率可逐渐提高,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监测报告应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提交,内容应包括监测数据、分析结果、问题和建议等。

五、应急措施在深基坑施工监测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或风险,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保护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应急措施可能包括停工、加固支护结构、调整施工方案等。

六、总结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对于施工过程的安全控制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对土体变形、水位变化、支护结构变形等的监测,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在实施监测过程中,应按照监测频率提交监测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来应对意外情况。

以上介绍了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深基坑施工的安全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严谨的监测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深基坑监测专项施工方案

深基坑监测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深基坑施工项目,基坑深度约8米,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

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包括地下管线、周边建筑物等。

为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深基坑监测专项施工方案。

二、监测目的1. 监测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和稳定性,确保施工安全;2. 监测周边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沉降,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3. 为施工提供实时数据,指导施工方案的调整。

三、监测内容1. 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2. 基坑围护结构竖向位移监测;3. 周边地下管线沉降监测;4. 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

四、监测方法1. 水平位移监测:采用测斜仪进行监测,测量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2. 竖向位移监测:采用水准仪进行监测,测量基坑围护结构竖向位移;3.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监测,测量地下管线沉降;4. 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监测,测量周边建筑物沉降。

五、监测频率1. 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每日监测一次;2.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每周监测一次;3. 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每周监测一次。

六、监测数据处理1. 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2. 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3. 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评估,为施工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

七、监测设备配置1. 测斜仪:用于监测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2. 水准仪:用于监测基坑围护结构竖向位移、地下管线沉降和周边建筑物沉降;3. 数据采集器:用于实时记录监测数据;4. 软件系统:用于监测数据分析和处理。

八、监测人员要求1.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监测设备的操作和维护;2. 监测人员应严格遵守监测规程,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3. 监测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和考核,提高监测技能。

九、监测安全管理1. 监测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误入;2. 监测设备应妥善保管,防止损坏和丢失;3. 监测人员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安全。

某某站深基坑及地铁二号线宁波南站站深基坑钻孔桩方案

某某站深基坑及地铁二号线宁波南站站深基坑钻孔桩方案

宁波站基坑及地铁二号线铁路南站站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1.1围护结构概况宁波南站站房改造工程位于宁波站既有站场内。

里程范围为K146+904~K147+028;站房共设3层,地下1层,地上两层。

地铁2号线车站位于国铁车站下方为地下二层,与车站走向一致呈南北走向,属宁波火车站的地下交通配套工程,与国铁车站一体化共建。

本基坑围护结构工程包括坑内工程桩(国铁工程桩、地铁工程桩、新增立柱桩);围护桩、搅拌桩止水帷幕及三重管旋喷桩阴角处理;地下连续墙;坑内旋喷桩加固;搅拌桩重力坝;便桥下搅拌桩加固(详见便桥专项方案);基坑降水(详见专项降水方案)等工程。

1.2编制依据1.2.1 宁波站深基坑及地铁二号线宁波南站站施工图1.2.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1.2.3《建筑基坑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 浙江省标准)1.2.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1.2.5《地下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施工建设指导意见》1.2.6 宁波站深基坑地质勘查报告(初勘)1.2.7 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9-20-2000》1.2.8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B29-38-2002》1.2.9 建筑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2.10 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94》1.2.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2.1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1.2.13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1.2.1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1.2.15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1.2.16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2.17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2—2002》1.2.1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2.19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1.2.20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2.21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1.2.22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1》1.3主要工程内容及数量表1-1 深基坑施工主要工程数量表2、地质状况2.1工程地质本工程所在场地位于宁波断陷向斜盆地中部,地形平坦开阔,地貌类型单一,属第四系冲湖积平原。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深基坑施工是指在建筑工地中挖掘较深的坑道,以便进行地下工程的施工。

由于深基坑施工涉及到地质条件、土壤力学和安全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施工监测方案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一、施工前准备在进行深基坑施工前,应先进行详细的工程勘察和地质勘探,以了解地下情况、土层状况和地下水位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过程和所需的监测参数。

二、监测设备和方法1. 地下水位监测为了及时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需要在基坑周边设置水位监测点,使用水位计等设备定期进行监测,并记录监测数据。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以保证基坑内部的稳定。

2. 基坑变形监测为了监测深基坑周边土体的变形情况,可以采用测量仪器和遥感技术。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激光扫描仪和遥感监测等。

这些监测设备可以实时记录基坑周边土体的位移和形态变化,并生成监测报告。

根据监测结果,可以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以减少变形对深基坑安全的影响。

3. 基坑周边建筑物的监测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情况。

可以采用测量仪器和振动监测系统来监测周边建筑物的振动情况。

通过实时监测周边建筑物的振动变化,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建筑物的受损。

三、监测结果处理和应对措施1. 数据分析和报告监测期间所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监测报告应当清晰明了地陈述监测数据、变化趋势及其对施工安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2. 应对措施根据监测结果和报告的分析,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比如,在地下水位上升时,可以增加排水量来维持基坑的稳定;在土体变形较大时,可以增加加固措施或调整施工工艺。

四、监测方案的调整和完善在施工过程中,如果监测结果发现有异常情况或超出了设计预期的范围,应及时调整监测方案,并完善施工措施。

监测方案的调整需要经过工程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估,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相应的操作。

深基坑开挖监测方案

深基坑开挖监测方案

深基坑开挖监测方案深基坑的开挖是一个复杂而风险较高的施工过程,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测,以确保开挖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下面是一个针对深基坑开挖的监测方案,旨在为开挖施工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控制:一、监测参数和目标:1.地表沉降监测地表沉降是深基坑开挖的一种常见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实时监测,以掌握沉降速度和变化趋势。

监测目标是确保地表沉降量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避免对周边建筑和基础设施造成损害。

2.周边建筑物倾斜监测3.地下水位监测4.地面周边土体应力监测二、监测方法和技术:1.地表沉降监测可以采用全站仪、GNSS定位仪等设备对基坑周边地表进行定位测量,通过测量点与基准点的位置变化,计算出地表沉降量。

监测频率可根据施工进展和工况的变化进行调整,以保证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周边建筑物倾斜监测可以采用倾斜仪、自动水平仪等设备对周边建筑物进行倾斜监测,通过监测倾斜角度和倾斜方向的变化,判断建筑物是否发生倾斜。

监测频率也可根据施工进展和工况的变化进行调整。

3.地下水位监测可以采用水位计、压力传感器等设备对基坑周边的井点和监测孔进行水位监测,及时获取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监测频率可根据施工进展和工况的变化进行调整。

4.地面周边土体应力监测可以采用应变计、标准屈光仪等设备对周边土体进行应力监测,通过监测应变值和变形分布,判断土体的力学性质和稳定状态。

监测频率可根据施工进展和工况的变化进行调整。

三、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1.监测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分析监测系统应能够实时采集、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并及时生成监测报告和预警信息。

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该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监测数据的比对分析监测数据应与设计值、历史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判断开挖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比对分析结果可用于优化施工方案和风险预警。

3.监测数据的可视化展示监测数据应以图形、表格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使监测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直观地了解监测结果,并及时做出决策。

深基坑监测工程施工方案

深基坑监测工程施工方案

深基坑监测工程施工方案一、引言深基坑工程是指在建设中需要挖掘深度超过一定限度的地下工程。

由于深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和土地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控制,以确保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本文将针对深基坑监测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监测方案2.1 监测内容•地表位移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周边建筑物变化监测•地基变位监测2.2 监测设备•测斜仪•水准仪•沉降仪•压力计2.3 监测频率•地表位移:每日监测•地下水位:每周监测•建筑物变化:每月监测•地基变位:每季度监测三、监测方案实施3.1 规划布点根据深基坑的具体位置和周边环境,确定监测设备的布点位置,并进行标记。

3.2 安装监测设备由专业技术人员安装监测设备,确保设备连接正确、稳定。

3.3 数据采集与传输监测设备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监测中心,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记录。

3.4 数据分析与报告监测数据进行专业分析,生成监测报告,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施工方案。

四、应急预案4.1 突发情况处理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停止施工并通知相关部门。

4.2 紧急措施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保障工程安全和周边环境稳定。

五、施工总结深基坑监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监测方案执行,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只有做好监测工作,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深基坑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

以上是深基坑监测工程施工方案的基本内容,希望对相关工程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一、引言深基坑施工是城市建设中常见的工程方式之一,它在地下挖掘深坑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监测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本文将针对深基坑施工监测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

二、监测目标深基坑施工监测的目标是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主要监测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基坑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需要时刻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以保证排水设施的有效运行。

2. 地表沉降监测:基坑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需要通过地表沉降监测来评估地表的稳定性,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3. 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施工过程中,基坑的开挖会对周边建筑物产生影响,需要对周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以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或采取加固措施。

4. 泥水平衡监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监测基坑内土体与水的平衡情况,及时调整降水方案以保证基坑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监测方法1. 地下水位监测方法:通过在基坑周边布设水位监测点,采集地下水位数据,并及时反馈给施工方,以便对排水设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2. 地表沉降监测方法:通过设置地表沉降点,利用沉降仪或全站仪等仪器,定期进行观测,并将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地表沉降的趋势和速率。

3. 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法:通过在周边建筑物设置变形监测点,使用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激光测距仪等,定期进行观测,并及时分析和评估变形情况。

4. 泥水平衡监测方法:通过监测基坑内的降水流量、土体渗透性等参数,评估泥水平衡情况,并及时调整降水方案,保持泥水平衡。

四、监测频率和数据处理1. 监测频率:根据不同的监测目标和工程进展情况,制定合理的监测频率。

一般来说,基坑施工初期和关键节点需要加大监测频率,以及时掌握工程变化情况。

2. 数据处理:监测数据应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处理,包括数据的存储、分析和报告。

监测数据应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基坑监测实施方案(DOC)

基坑监测实施方案(DOC)

基坑监测方案(DOC)————————————————————————————————作者:————————————————————————————————日期:海曙科技创业大厦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3.浙江省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4.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提供的《宁波天元大厦工程地质勘察报告》;5.《海曙科技创业大厦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6.宁波市城乡建委专家组编写的宁波市行业标准《宁波市软土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暂行技术规定》;二、工程概况宁波海曙科技创业大厦基地位于宁波市海曙区,位于中山西路的北侧,南临花池巷,东靠亨六巷,西到布政巷。

基地面积为8084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为59916平方米。

地上26层,地下2层,为剪力墙结构,采用孔灌注桩桩基础。

本工程±0.00相当于黄海高程3.8m,基坑开挖深度为约9.5m,基坑开挖面积6645m2,基坑四周延米350m。

地下室采用排桩加两道混凝土支撑的支护形式。

场地由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勘察。

结构部分由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一所设计。

三、监测人员主要监测管理人员表名称姓名职务职称主要资历一、总部1、项目主管蔡伟忠副院长高工88年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2、总工程师蒋建良总工教授高工83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3、项目负责张立勇岩土所所长工程师95年毕业于桂林工学院,在读研究生二、现场1、现场负责人许寅年项目经理兼技术负责高工83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后一直从事测量和监测技术工作监测员张水军质量员工程师98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监测员阮孟龙助工03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监测员郑斌助工04年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监测员彭易志助工02年毕业于南方冶金学院四、监测目的、内容、布设及要求(一)监测目的为了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施工,了解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安全状况,验证支护结构设计对整个基坑施工过程和内部结构进行施工监测非常必要,监测还可以发现在设计中因地质等因素而没有考虑到可能在施工中影响安全的状况为及时对局部进行加固调整施工提供依据,同时可以根据监测资料总结工程经验,为提高设计水平提供依据。

基坑检测的实施方案

基坑检测的实施方案

基坑检测的实施方案一、基坑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基坑检测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基坑的设计图纸进行认真审查,了解基坑的设计要求和技术参数。

其次,要对基坑周边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地下水位、土层情况等重要信息。

最后,要对基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进行充分的预案和应急措施的制定。

二、基坑检测的实施方案。

1. 地质勘察。

在进行基坑检测之前,必须进行地质勘察工作。

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地下水位的测定、土层的分析、地质构造的调查等。

通过地质勘察,可以了解基坑施工地点的地质情况,为后续的基坑检测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2. 基坑支护结构的检测。

基坑支护结构是基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基坑的安全和施工质量。

因此,在进行基坑检测时,必须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

主要包括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变形情况、裂缝情况等方面的检测。

3. 地下水位的监测。

地下水位是影响基坑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进行基坑检测时,必须对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进行持续的监测。

通过对地下水位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为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4. 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分析。

在进行基坑检测时,必须对基坑周边的建筑物进行影响分析。

主要包括基坑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周边建筑物对基坑的影响程度等方面的分析。

通过影响分析,可以有效地评估基坑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为基坑施工的安全和稳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5. 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与控制。

在进行基坑检测时,必须对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与控制工作进行全面的规划和部署。

主要包括对基坑支护结构、地下水位、周边建筑物等方面的监测与控制。

通过监测与控制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基坑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三、基坑检测后的总结与分析。

在进行基坑检测后,必须对检测结果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分析。

主要包括对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周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等方面的总结与分析。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为了确保深基坑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必须采用可行的监测方案。


基坑施工监测方案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施工管理方法,包括监测目标、监测位置、监测范围、监测方法等方面的具体安排。

本文将介绍深基
坑施工监测方案的具体内容。

1. 监测目标
深基坑施工监测目标是对基坑周围的地下环境进行监测,旨在确保
施工期间和施工完成后相关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稳定性。

具体监测目
标包括地下水位、基坑变形、建筑物沉降、周围结构的损伤等。

2. 监测位置
监测位置应该在基坑的四周及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以监测监测
目标涉及的范围为主。

监测位置的选取应该具有代表性,并且应该能
够反映出所监测对象的变化趋势和变化量,比如监测孔的安装位置等。

3. 监测范围
监测范围应该包括设计基坑周围的地下环境,具体包括基坑内外的
地下水位、地表沉降和周边建筑物的变形。

监测范围可以通过现场勘
察和文献资料分析等方式来确定。

4. 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包括实测法、观测法、统计法、数学模型法等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实测法和观测法。

实测法是在监测
点上安装相应的仪器,测量实际的物理量。

观测法是将监测目标的变化通过观测取得,比如地面沉降的观测通过地面标志物和水准仪器等来进行。

综上所述,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并且需进行全面的监测范围的规划和精细化的监测点选定。

同时,监测方案的实施应该符合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的要求,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和项目的成功交付。

宁波南站软土深基坑监测技术分析

宁波南站软土深基坑监测技术分析
施工 工 艺 和监 测 实 施 有所 借 鉴 。
2 监测 技术 方 案
具体 内容包括 围护结构顶部沉降与位 移 、 围护结构 测斜 、 坑外地表沉 降 、 立柱桩 隆沉 、 支撑轴力 、 坑 内外潜 水 水位及坑 内外 承压水位 、 坑 内土体 回弹 、 周边 管线及 建筑物变形监测等。 基坑变形部分报警值 , 见表1 。
表l基 坑变形报警值
大 深度2 4m) 的 四角 , 最 大挖 深为2 2m
新建 国铁站房基 坑分为5 区, 基坑 总面积2 8 0 0 0 m , 其 中, I - 1 区一次开挖面积为1 7 0 0 0 m , 基坑开挖 、 围护结 构及相关工程桩 由中铁 十七局项 目部负责先行施工 , 主
体结构至± 0 . 0 0 后, 由 中铁 建 设 项 目部 负 责 实施 I 一 2 ~ I 一 5 区基坑 开挖 等 工程 。 I 一 2 ~ I 一 5 区共 4 个小基坑 , 紧靠在I 一 1 区大基坑 ( 长度2 7 8 m, 宽度1 2 3 . 5 m, 最
Mo n i t o r i n g t e c hn o l o g y o f d e e p p i t i n s o f t s o i l i n Ni ng b o S o u t h S t a t i o n
HU Ch u n —x i a o
摘 要: 文章根 据 宁 波 南站软 土深基 坑 工程 的现 场 实际 和结 构 的特 点 , 拟 定 了基 坑监 测 的具 体 实施 方 案 、 数 据 分析 与 处
理模 式 , 研 究 了该基 坑 工程 变形 的规 律 , 及 时提供 监 测分 析 意见 , 做 到信 息化施 工和确 保 深基坑 安 全 。 关键 词 : 深基坑 ; 安全监测 ; 数据分析 ; 三 维 变形 中图 分 类号 : U 4 4 3 . 1 5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8 9 3 7 ( 2 0 1 3 ) 2 5 — 0 0 6 4 — 0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站深基坑监测方案(总包版)————————————————————————————————作者:————————————————————————————————日期:术措施---宁波站基坑及地铁二号线铁路南站站监控技术方案1、工程概况1.1基坑工程概况宁波南站站房改造工程位于宁波站既有站场内。

里程范围为K146+904~K147+028;站房共设3层,地下1层,地上两层。

地铁2号线车站位于国铁车站下方为地下二层,与车站走向一致呈南北走向,属宁波火车站的地下交通配套工程,与国铁车站一体化共建。

如图1-1所示,拟建场地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现火车南站,北侧为现火车站南站北广场,北广场北侧为南站西路;场地南侧隔永达路为宁波市盆景园,东西侧均为现有铁路轨道。

2号线车站位于火车站(地下一层)南北联系通廊的地下,呈南北走向。

2号线有效站台位于国铁站场中心,2号线站台中心线轨面相对标高为-21.25m。

技术措施---图1 铁路南站站位置图2号线铁路南站设置在铁路南站下方,为33.3米宽岛式站台地下二层车站(车站上方为国铁出站厅,即地下一层),局部设夹层,标准段为四柱五跨砼框架式结构,地铁车站结构外包宽度为43.7m,站中心底板埋设为21.16m,车站净长为249m。

车站主体基坑开挖深度约18.9~24m。

二号线宁波南站共设置出入口4座,风亭8座。

并与规划中的地铁四号线换乘。

1.2地质状况1.2.1工程地质①1层:填土(meQ)杂色,以灰黄色为主,松散~稍密,成分杂,主要由碎块石、粘性土等组成,局部混少量建筑垃圾,碎块石大小混杂,均一性差。

碎块石径一般技术措施---约5~15cm,大者大于30cm,一般上部碎石含量高,下部粘性土含量高。

表部局部地段以混凝土为主。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土质不均,厚度为1.3~2.4m,局部厚度可能较大,一般在暗塘地段。

①2层:粘土、粉质粘土(m34Q)灰黄色,可塑,下部渐变成软塑,厚层状构造,含有铁锰质斑点,粘塑性好,韧性高,干强度很高,无摇震反应。

岩性以粘土为主,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

该层场地局部分布,大部分地段缺失,物理力学性质较好,俗称“硬壳层”,具有中~高压缩性,顶板标高1.40~1.87m,厚度较小,为0.6~0.9m左右。

②1层:淤泥质粘土(m24Q)灰色,流塑,厚层状构造,含少量植物碎屑,粘塑性好,韧性高,干强度很高,无摇震反应,局部地段相变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及粘土。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层位较稳定,高压缩性,顶板高标-0.25~1.70m,厚度为2.4~4.3m。

技术措施---②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m24Q)灰色,流塑,薄层状构造,单层厚2~10m,层间夹粉土薄膜,粘塑性较好,局部岩性为淤泥质粘土,韧性高~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3.60~-1.59m,层厚3.0~4.8m。

②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m24Q)灰色,流塑,鳞片状构造,夹不规则粉砂薄膜或薄层,粘塑性较高,局部岩性为粘土或淤泥质粘土,韧性高~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6.85~-5.80m,层厚3.0~6.0m。

③1层:粉砂、含粘性土粉砂(al-m14Q)灰色,稍密,饱和,厚层状,混杂粘性土团块,粘性土含量经占10~15%。

韧性低,干强度低,摇震反应明显。

该层零星分布,主要分布于场地的东南侧及西北侧,本次场地内未揭露,顶板标高-9.69~9.60m,层厚2.5~3.5m。

技术措施---③2层:粉质粘土(al-m14Q)灰色,流塑,厚层状构造,粘塑性中等,性质不均匀,夹粉土团块较多,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

实测标贯平均击数为3击左右。

该层为③1层粘质粉土的相变层,零星分布,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12.19~-9.43m,层厚2.9~4.7m。

④1层:粘土、淤泥质粘土(m14Q)灰色,流塑,鳞片状构造,含粉团块,土质不均,局部岩性为淤泥质粘土。

韧性很硬,干强度很高,具油脂光泽,无摇震反应。

该层大范围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15.09~-10.35m,层厚2.0~4.7m。

④2层:粘土(m14Q)灰色,流塑~软塑,细鳞片状构造,土质较均一,韧性硬,干强度高,无摇震反应。

含少量半碳化物,粘塑性较好,岩性总体以粘土为主,局部为粉质粘土。

该层大范围分布,⑤层埋深较浅处缺失,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15.10~-14.09m,层厚4.6~7.3m。

技术措施---⑤1层:粉质粘土(al-l23Q)灰绿色、灰黄色,可塑,局部硬塑,少数呈软塑状,厚层状构造,含铁锰质结核,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震反应,岩性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为粘土。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中等压缩性,顶板埋深和厚度变化较大,顶板标高-20.40~-14.70m,层厚2.3~7.1m。

⑤2层:粉质粘土(al-l23Q)灰绿色、灰黄色,可塑,局部软塑,一般上段厚层状,下段薄层状构造,薄层厚2~6m,层间夹粉土薄膜,含铁锰质结核,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中等压缩性,顶板埋深和厚度变化较大,顶板标高-26.60~-20.99m,层厚1.6~9.5m。

⑥1层:粉质粘土(m23Q)灰色,软塑,局部流塑,薄层状构造,层厚2~6m,局部层面附粉土,部份地段下部为厚层状,粘塑性一般,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

局部粉粒含量较高。

技术措施---该层场区均有分布,层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具中偏高压缩性,顶板标高-30.53~-26.69m,层厚4.0~9.1m。

⑥2层:砂质粘土(m23Q)灰色,软塑,局部流塑,薄层状构造,层厚2~6m,局部层面附粉土,部份地段下部为厚层状,粘塑性一般,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

局部粉粒含量较高,相变为含粘性土粉砂。

该层场区仅零星分布,层位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中等压缩性,顶板标高-37.30~-34.49m,层厚2.5~4.1m。

⑥3层:粉质粘土(m23Q)灰色,软塑,局部可塑,厚层状构造,粘塑性较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

局部相变为粘土。

该层场区均有分布,层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具中偏高压缩性,顶板标高-38.83~-34.80m,层厚2.2~9.4m。

⑦层:粉质粘土(al-l13Q)灰黑色、灰黄色、灰绿色,可~硬塑,厚层状为主,韧性高~中等,干强度中等~高,无摇震反应,岩性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为粘土。

技术措施---该层场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中等压缩性,顶板标高-43.90~-41.03m,层厚一般6.1~12.4m。

⑧1层:粉砂(al13Q)浅灰色,中密,饱和,厚层状构造,局部地段上部夹粘性土薄层,砂土颗粒一般上细下粗,一般以粉、细砂为主。

该层全场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好,顶板标高-51.70~-48.09m,层厚1.0~3.7m。

⑧2层:细砂、中砂(al13Q)浅灰色,中密,饱和,厚层状构造,砂土颗粒一般上细下粗,上部以粉、细砂为主,下部以中、粗砂为主,含少量砾石。

该层全场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好,顶板标高-53.43~-51.35m,层厚3.7~6.1m。

⑨1层:粉质粘土(al-l22Q)灰绿色、灰兰色、灰黄色,可塑~硬塑,厚层状构造,粘塑性较好,韧性中等~高,干强度高,无摇震反应。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层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好,中等压缩性,顶板技术措施---标高-58.80~-56.65m,层厚6.1~14.3m。

⑨2层:粘土(al-l22Q)灰色,可塑,厚层状构造,韧性中等~高,干强度高,无摇震反应。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好,顶板标高-70.00~-64.13m,层厚4.0~10.0m。

⑩层:圆硕(al22Q)灰黄色、浅灰色,饱和,密实,厚层状,砾石径0.2~2.0cm为主,部分大于2cm,含量50~60%,余者细砂及少量粘性土,局部粘性土含量较高,相变为含粘性土圆砾。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层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好,顶板标高-75.85~-73.99m,层厚10.0~12.2m。

○11层:中风化凝灰质砂岩(K3)浅灰绿色,凝灰质结构,层状构造,岩石风化中等,岩质较硬,一般锤击不易碎,岩芯呈短柱状。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层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好,顶板标高-86.50~-84.79m,本次最大揭露厚度5.5m。

技术措施---1.2.2水文地质勘探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埋深0.9~1.2m,受气候影响,水位有一定的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

根据附近场地水质分析成果,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孔隙承压水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孔隙潜水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根据地下水含水层介质、水动力特征及其赋存条件,场地范围内与工程有关的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两类。

孔隙潜水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场区表部填土和粘土、淤泥质土层中。

表部填土富水性和透水性均较好,水量较大;浅层粘土和淤泥质土富水性、透水性差,渗透系数为1.0×10-6~4.07×10-7cm/s之间,水量贫乏,单井出水量小于5m3/d。

场地内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竖向渗补给和地表水的侧向入渗补给,多以蒸发方式排泄。

水位受季节及气候条件等影响,但动态变化不大,潜水位变幅一般在0.5~1.0m之间。

本次勘察测得潜水位埋深一般为0.9~1.2m,标高为2.10m左右。

孔隙承压水技术措施---根据本区钻探资料及附近水文地质孔资料,拟建场地埋藏分布有三层孔隙承压含水层,主要为浅部③1层含粘性土粉砂及⑥2层粘质粉土微承压水,深部承压含水层可划分为第Ⅰ含水组(Q3)和第Ⅱ含水组(Q2)。

(a)孔隙微承压水浅层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③1层含粘性土粉砂及⑥2层粘质粉土中,含水层厚一般为1~3m,局部夹较多粘性土薄层,透水性一般,水量相对较小,单井出水量在6~10 m3/d,砂质较纯、厚度较大的地段出水量相对较大,水位埋深在1.8~2.5m左右,渗透系数在4.2×10-6~3.79×10-5cm/s,水温在19℃左右,水质为微咸水,地下水基本不动。

(b)Ⅰ层孔隙承压水第Ⅰ层孔隙承压水赋存于⑧层粉砂、细砂层中,透水性好,平均渗透系数约30.5m/d,水量丰富,单井开采量500~1000 m3/d,含水层顶板埋深一般为48.0~55.0m左右,含水层厚度10~18m,层位稳定,水位埋深4.5~5.5m,动态变化不明显,基本不流动。

透水性较好,水温为19.5~20.2 ℃,水质为微咸水,水化学类型以CL·S04-Na·Ca型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