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通论知识点整理
《现代汉语通论》复习资料

《现代汉语通论》复习资料《现代汉语通论》导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1.现代汉语的含义见教材*第2页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见教材第2-3页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方言见教材第4-5页3.1.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北方话、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北方方言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赣方言(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可以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两个方言片。
客家方言(客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福佬话)以福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可以分为五个次方言: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以建瓯话为代表、闵中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以话为代表。
粤方言(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3.2.九大方言区(新增):徽语皖南徽州一带方言,原属江淮官话。
晋语山西保留入声调的地区,原属北方方言。
4.现代汉语规范化见教材第6-7页语言规范的两层含义:形成规范、遵守规范语言规范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制定语言规范):保障人际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语言规范的可能性(实现语言规范的两个基本条件):建立合适的规范化标准、加强语言规范化的研究和教育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语音方面以北京音为基础,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语言规范化的持续性第二节现代汉语课程第一章语音第一节现代汉语语音概述1.语音的属性1.1.语音的三种基本属性:物理属性(与语音四要素的关系,详下)、生理属性、社会属性(语音的本质属性)见教材第14页1.2.语音四要素见教材第14-15页音高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音强主要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幅音长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以上属语音的韵律特征,与音色相对音色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动的形式——音色又分绝对音色和相对音色,相对音色主要取决于发音方法和共鸣器形状(结合以下元音、辅音的发音原理)1.3.语音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区别于其它声音的本质属性见教材第17页语音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现代汉语通论复习资料整合

现代汉语通论复习资料整合名词解释(要加例⼦)1、现代汉语:(狭义)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为标准⾳,以北⽅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话⽂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义的现代汉语包括⽅⾔)2、亲属语⾔:是指从同⼀原始基础语分化出来的独⽴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语⾔。
3、社会⽅⾔:每⼀个群体都有⼀些区别于其他群体的语⾔特点,从⽽形成语⾔的各种社会变体,这类变体我们称之为社会⽅⾔。
4、语⾳:是由⼈的发⾳器官发出来的具有⼀定意义、能起社会交际作⽤的声⾳。
5、《汉语拼⾳⽅案》:《汉语拼⾳⽅案》根据北京话的语⾳系统专门为汉字规范读⾳注⾳,为学习普通话⽽设计的⼀套拼⾳⽅案。
是⼀个⽤拉丁字母拼写现代汉语普通话语⾳的⽅案,1955年由国务院批准设计,1958年2⽉11⽇经第⼀节全国⼈民代表⼤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汉语拼⾳⽅案》共分成五部分: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及说明声调符号、隔⾳符号。
6、⾳素:是从⾳⾊⾓度划分出来的、构成⾳节的最⼩的语⾳单位或最⼩的语⾳⽚段。
7、辅⾳:发⾳时⽓流在⼝腔或⿐腔受阻碍⽽形成的⾳。
8、元⾳:发⾳时⽓流振动声带,在⼝腔或⿐腔不受阻碍⽽形成的⾳。
9、声母:⾳节中位于元⾳前头的那部分,⼤多是⾳节开头的辅⾳。
声母≠辅⾳10、韵母:⾳节中声母后⾯的部分。
韵母≠元⾳11、声调:⾳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的⾳⾼变化。
12、⾳位:某⼀特定语⾳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语⾳单位。
将没有区别意义功能的⾳素加以合并,得出的结果就是⾳位。
(如:⽐、波;⼤、地;关上啊)⾳位分为辅⾳⾳位、元⾳⾳位、声调⾳位。
辅⾳⾳位:从辅⾳中归纳出来的⾳位。
元⾳⾳位:从元⾳中归纳出来的⾳位。
声调⾳位: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位,⼜叫调位。
13、⾳变:普通话的⾳变可分为两类:⼀类是词语规范所要求的⾳变,主要表现在轻声和⼉化词中,我们称之为轻声、⼉化⾳变。
如“⽣(shēng)”在“学⽣(xuésheng)中读轻声;⽽“核(hé)”在⼉化词“枣核⼉(húr)”中读成[hú] 另⼀类是语流连读所发⽣的⾃然⾳变,如连读变调、连读变⾳,我们称之为语流⾳变。
现代汉语通论

(4)音色(又叫音质、音品,是声音的特色,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动形式)
音色的不同: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共鸣腔不同
2.生理属性: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
3.社会属性:
为什么说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1) 语音和意义的结合是由社会决定的,(一样的声音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如“shīshì”表示“施事、失事”等多种意义;同一个意义也可以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示,如“书”shū 在英语为book。必须由社会成员共同承认)
2.互补原则和归纳法:(有一些音素永远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出现,它们的分布环境形成了互相补充的局面,可以把它们归成一类,作为一个音位的不同变体)
3.音感差异原则和内省法:(普通话里[m]只能出现在音节的开头,[? ]只能出现在音节的末尾,[m]和[? ]存在着互补关系,但两者来源不同,听起来音感差异太大,当然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必须分立成两个。因此,互补分布只是把若干音素归并为一个音位的必要条件,不是充足条件。)
(7)粤方言,也称白话,以广州话为代表。
第一章 语音
一.语音的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1.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1)音高(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相对音高在语言中作用是构成声调和语调。(绝对音高:声带松,振动慢,声音低)
(2)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幅)
3.识别与描述元音p23
4. 识别与描述辅音p25
5. 韵母及韵母的分类(韵母的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p31
(韵母的音响类型:前响复元音韵母,后响复元音韵母、中响复元音韵母p33)
现代汉语通论

3、现代汉语跟英语比较有何特点?
答:(1)汉语属声调语言,不同类别的声调能区别词的意义。(2)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3)汉语语句的修饰语用在中心语的前边,英语的修饰语有的用在中心语之前,有的用在中心语的后边。
4、现代汉语跟古代汉语比较有哪些特点?
答:1)古代汉语有入声字,这些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已经消失,分别归入阴阳上去四声。2)现代汉语比古代汉语有较多的双音词,主要是名词。许多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成了构词语素。3)现代汉语的修饰语比古代汉语复杂。主要反映在书面语上边,如长修饰语、多项并列的修饰语都是“五四”以后出现的。
21、普通话有四种调类、四种调值。四种调值是根据它们的实际读音采用五度标记法得出的。四种调类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值分别是:55、35、214、51.
22、上声字在词语中实际发音往往不是完整的214调值。
1)上+阴平、上+阳平、上+去——上声字的调值是211.
2)上+上——实际读法是35+214.3)上+上/+上——实际读音是35+35/+214.如“小组/长”;上/+上+上——实际读音214/+35+214.如“小/老虎”。
30儿化的作用:区别词义、确定词性。
31、异读词指的是同一个词有几种不同的读音。1985年12月发表修订后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凡有异读的词语一律以《审音表》规定的读音为规范。
32、汉字中有一部分字字形相同,但表示的意义不同,它们的读音也有区别,这种字称为多音多义字。
33、语调是指句子的抑扬顿挫,它常通过句子中的各种停顿和重音来体现。
10、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
《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提纲-导论(自用)

《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提纲-导论(自用)导论现代汉语概述一、现代汉语的性质(一)汉语的定位P11.汉语意义2.汉语国际地位3.汉语历史(1)上古汉语(2)中古汉语(3)近代汉语(4)现代汉语(二)现代汉语的定性1.现代汉语定性(定义)P1 狭义、广义2.狭义现代汉语判定标准P2二、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和语际地位(一)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P2现代汉语历史来源(*书面语方面演变、口语方面演变)(二)现代汉语的语际地位1.世界语言谱系(1)谱系分类法定义及内涵P2(2)语言类型学内涵P3(3)世界语言语系P3印欧、汉藏、乌拉尔,闪含、阿尔泰,高加索+南岛、亚2.汉语的亲属语言P3(1)亲属语言定义(2)汉语亲属语言①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侗水语支、黎语支②苗瑶语族:苗语支、瑶语支③藏缅语族:藏语支、彝语支、景颇语支3.现代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联系三、现代汉语的变体(一)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1.汉语方言P3北方方言、南方方言(中部方言[吴、湘、赣]、南部方言[粤、闽、客家])2.汉语方言划分依据P33.汉语方言总体特征P34.汉语方言划分P4主流看法分为七大方言区:北方吴湘赣,客家及闽粤(1)北方方言(北方方言百七十(70%以上),东北、北京和冀鲁,胶东、中原、兰银(官)话,江淮、西南八次区。
(以北京话为代表))(2)吴方言(吴方言,上海话(代表),约占百分八点四(8.4%))(3)湘方言(湘方言,长沙话(代表),新、老湘语(方言片)百分五(5%))(4)赣方言(赣方言,南昌话(代表),使用占总二点四(2.4%))(5)客家方言(客家广东梅县话(代表),内差不大百分四(4%))(6)闽方言(闽方言,四点二(4.2%),闽南(次方言)厦门(代表)(闽)东福州,闽北建瓯中永安,莆仙(莆)田(话))。
(7)粤方言(粤方广州(话)百分五(5%))5.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P46.汉语方言的统一表现P4(二)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P5现代汉语社会变体(社会方言)含义1.性别变体2.年龄变体3.行业变体4.阶层变体5.社区变体(三)现代汉语的功能变体1.口语P52.书面语P53.网络语言P6四、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一)语言的规范与规范化P61.规范与规范化规范含义、规范化含义,语言的规范化含义2.语言为什么要规范化、基本条件(二)语言规范与动态意识P6语言规范要求(如何做)(三)现代汉语规范化的目标P6-7。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词 汇【圣才出品】

第3章词汇3.1复习笔记一、现代汉语词汇概述(一)词汇1.词汇的含义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词和语的集合体。
现代汉语词汇是现代汉语所有词和语的总汇。
广义的现代汉语词汇包括现代汉民族各方言所有的词语,狭义只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一一普通话中的词语。
2.词汇的构成(1)词汇的主体是成千上万的单词,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是“语”,“语”是指固定短语,包括熟语和专用短语两类。
(2)词汇其基本系统和多种组成成分构成。
基本系统,包括多义词和同音词、同义词和反义词、上下位词和类义词等。
(3)现代汉语的词汇有多种来源,其中包括传承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词和新造词语等,它们都是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4)根据不同的需求,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常用词通常被分为常用词、次常用词和通用词。
(二)词和语素1.词和语素的定义(1)词的含义词,指一定的语音形式跟一定意义相结合,并且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这句话有四层含义:①词的语音形式是固定的,这不仅指一个词的声韵调是固定不变的,而且也指词的内部结合紧密,不允许有停顿出现。
②词都有跟语音形式相匹配的完整而明确的意义。
③词还表现出一定的语法功能,所谓“独立运用”,不仅指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或者单独成句,更是指可以跟别的词语自由组合。
④在前面三个前提下,词还应该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这一方面跟短语区别开来,另一方面又跟语素区别开来(2)语素的含义语素是音义相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对一个语言片段,不断地进行切分,得到的最小语言单位,就是语素。
2.语素和音节、汉字的关系判断汉语语素,通常是从字形入手,同时结合字音和字义进行考察。
它们的关系大体上有下面几种情况。
(1)同一个汉字,可以代表不同的语素①汉字虽然相同,但读音不同。
②汉字和读音都相同,但是词性不同。
③汉字、读音和词性都相同,但是意义不同。
(2)一个语素可以是两个以上音节这主要有三种情况:联绵词、口语词和音译词。
(3)同一汉字是否为语素因场合而异一个汉字在不同场合,有的是语素,有的不是语素。
《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提纲-一章三节(自用)

《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提纲-一章三节(自用)第一章语音第三节音节分析:声母和韵母P17一、普通话的声母P17(一)声母的本音与呼读音P17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
普通话22个辅音有21个声母,b、p、m、f,d、t、n、l,g、k、h,j、q、x,zh、ch、sh、r,z、c、s。
1.本音定义P172.呼读音定义P173.声母呼读音发音规律P17(1)b、p、m、f + 元音o;(2)d、t、n、l、g、k、h + 元音e;(3)j、q、x + 元音i;(4)zh、ch、sh、r + 舌尖后元音i;(5)z、c、s + 舌尖前元音i。
(二)声母的分类P17-18普通话21个声母分类与其所归属的辅音的分类一致,可参看《普通话辅音发音特征表》(P15)。
具体方法及示例P18-19(三)零声母P19零声母音节:指没有辅音开头的音节。
1.半元音现象P192.半元音在汉语拼音方案的规定P19二、普通话的韵母P19-21(一)韵母的结构P19韵母结构可分为韵头、韵腹(核心、必不可少)、韵尾三部分。
1.韵腹(主要元音)定义及定位。
2.韵头(介音)定义及定位。
3.韵尾定义及定位。
4.普通话韵母结构类型(详见P19)(1)韵腹(元音);(2)韵头+韵腹(元音+元音);(3)韵腹+韵尾(元音+元音); (4)韵腹+韵尾(元音+辅音);(5)韵头+韵腹+韵尾(元音+元音+元音);(6)韵头+韵腹+韵尾(元音+元音+辅音)。
(二)韵母的分类P19-21韵母:一个音节声母后面的部分。
普通话中有39个。
韵母分类:1.单元音韵母: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
10个(舌面元音7个+舌尖元音2个+卷舌元音1个)。
2.复元音韵母:两个或三个元音组成的韵母。
13个。
P20(1)前响(主元音在前)复元音韵母ai、ei、ao、ou,4个;(2)后响(主元音在后)复元音韵母ia、ie、ua、uo、üe,5个;(3)中响(主元音在中)复元音韵母iao、iou、uai、uei,4个。
《现代汉语通论》完整版复习笔记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现代汉语通论》完整版复习笔记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导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现代汉语的性质(一)什么是现代汉语1.语言的属性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
语言既不是经济基础,也不是上层建筑,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和全民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最重要的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条性。
2.现代汉语的定性: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和语际地位1.汉语的定位汉语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
汉语是国内各民族之间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也是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汉语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文化的传播起过巨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1)汉语的历史发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汉语(公元3世纪以前)——包括秦、汉,往古可上溯到有文献可考(甲骨文字)的殷商时代。
中古汉语(公元4世纪到12世纪)——包括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几个朝代。
近代汉语(公元13世纪到19世纪)——包括元、明、清几个朝代,一般截止到鸦片战争时期。
现代汉语(始自20世纪)——一般从1919年五四运动算起(2)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形成过程: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语际地位(1)世界语言谱系:语言的谱系分类就是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语言的分类。
这种分类法依照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把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等。
世界语言的十大语系: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其他语系;[有些语言如日语、京语(越南语)、朝鲜语的谱系还待确定](2)汉语的亲属语言:亲属语言是指由同一原始基础语分化出来的独立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语言。
现代汉语通论复习提纲

现代汉语通论复习提纲《现代汉语通论》复习⼤纲(语法、语⽤部分)⼀、总体框架:第⼀章现代汉语语法概述第⼆章词类和功能分析法第三章短语结构和层次分析法第四章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第五章歧义现象分析第六章复句第七章语⽤⼆、各章重点第⼀章现代汉语语法概述⼀、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词、短语、句⼦等语⾔单位的结构规则。
⼆、语法的基本特征①抽象性——语法是从⽆数具体的语法结构组合中概括、抽象出来规则。
②⽣成性——根据语法规则可以产⽣出⽆限合法的结构(包括句⼦)。
③递归性——指在语⾔单位的组合过程中,语法规则可反复地⽆限地使⽤。
④系统性——语法是⼀个严密的系统⽹络。
⑤民族性——指⼀种语⾔的语法区别于别种语⾔语法的个性。
三、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汉语语法最根本的总特点是:不依赖于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主要借助于语序、虚词等其他语法⼿段来表⽰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这⼀总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①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影响。
②虚词的运⽤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
③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
④短语的结构跟句⼦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基本⼀致。
第⼆章词类和功能分析法⼀、词类的划分标准充当句⼦成分的能⼒语法功能实词与实词的组合能⼒词与词的组合能⼒实词与虚词的组合能⼒形态标志三标准形态形态变化意义——指语法上同类词所具有的概括意义和类别意义●在汉语词类的划分中,语法功能是主要标准,形态和意义只能作为辅助和参考的标准。
⼆、汉语的词类体系主体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实词数代词:数词、量词、代词修饰词:副词、区别词词类声⾳词:叹词、拟声词虚词关系词:介词、连词语助词:助词、语⽓词第⼀层第⼆层第三层三、需要掌握的语法要点(⼀)实词部分1、能指出具体词语的词性关键是要掌握每⼀类词的划类标准:名词:+[数量短语+ ~]动词:+[∽+宾 ]形容词:[很+∽]区别词:[+定]、—[很+∽]副词:[+状语]数词、量词、代词(⼈称代词、疑问代词、指⽰代词)、拟声词、叹词的辨别⽐较简单。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笔记

第四章语法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见教材第170-172页1.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所谓的词序不同实际上有三类不同层面的情况:a.语用的语序变化b.语义的语序变化c.语法的语序变化2.虚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
3.汉语词类根语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4.短语的结构跟句子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基本一致。
第二节词类和功能分析法1.词类及其划分标准:形态标准(形态标志、形态变化)、意义标准、功能标准见教材第174-176页2.实词与虚词的区别:能否充当句法成分见教材第176页3.体词与谓词见教材第177页4.各词类的语法特点及部小类见教材第177-184页第三节词类划分的理论与实践词类辨析重点动词和形容词,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形容词和副词,区别词与形容词、名词,区别词与副词,介词和动词,介词和连词见教材第187-190页(参见课后练习)第四节短语类型特点短语的结构类型重点短语(词组):偏正词组、述宾词组、述补词组、联合词组、主谓词组、同位词组、连谓词组、兼语词组短语(结构):量词结构、方位结构、介词结构、“的”字结构见教材第194-199页(参见课后练习)第五节层次分析法重点1.层次分析法的目的时揭示一个句法结构隐藏在线形排列背后的固有的层次特结构关系,其方法是逐层依次找出各层次的直接成份,并进一步说明直接成份之间的结构关系。
见教材第204页2.层次分析的三原则:结构原则、功能原则、意义原则见教材第206-207页(参见课后练习)第六节句型系统1.前后都有停顿,带有一定语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人们用来进行交际的基本语言单位就叫句子。
见教材第209页2.3.句型分析的原则和方法见教材第212-214页表示语气的因素不影响句型。
功能相同的词语互相替换不影响句型。
扩展一般不影响句型。
句子的特殊成分不影响句型。
语用位移不影响句型。
划分句型,还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句型系统是有层次的,因此,在确定某一个具体句子的句型时,也必须逐层进行,从第一层次开始,一直到最小的基本句型。
现代汉语通论笔记.

1.语言: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外部功能),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系统(内部结构),具有任意性(没有必然联系,约定俗成)和线条性(一次一个音)。
2.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族使用的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汉语历史:上古,中古,近代,现代4.白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
5.世界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6.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方言。
长江分南北方言。
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北京话)吴方言(上海话)湘方言(长沙话)赣方言(南昌话)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闽方言(福州话)粤方言(广州话)7.社会变体:性别,年龄,行业,阶层,社区变体8.现代汉语的功能变体:口语:灵活简短,变化多端,用词通俗易懂。
书面语:严谨规范,条理清晰,结构比较复杂,句子比较完整。
1.语音: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目的是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
2.语音跟其他声音的区别: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的意义,作用在于社会交际。
最主要区别在于语音代表了一定的语义,社会性体现。
3.语音属性:物理属性:物体振动,生理属性: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社会属性(本质属性)(1)物理属性:“音高,音色,音强,音长”音高:声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音高可分为“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
绝对音高由发音体的性质决定的,相对音高是由同一个发音体本身的松紧程度来决定的。
相对音高在语音中作用是构成声调和语调。
普通话四声差别由音高决定。
音强:声音的强弱,主要取决去发音体的振幅音长: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可起区别词义的作用。
音色:音质,音品,是声音的特色,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动的形式。
音素差别取决于音色。
汉语通论复习资料

汉语通论一、填空1.语言的三要素是指(语音)、(词汇 )和( 语法 )。
2.按其构造方式的不同,可将合成词分为(派生词)和(复合词)两大类。
3.书面语体包括:(1) (文艺)语体;(2) (公文)语体;(3) (科技)语体;(4) (政论)语体。
4.东汉许慎所编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完备的字典。
1.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公布的记音符号,已成为最通用的记音工具。
2.现代汉字有三种基本结构模式,即:(1)上下关系;(2)左右关系;(3)包围关系。
3.成语的特点主要体现为:结构定型形式整齐含义丰富4.词义的历时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1)词义的扩大;(2)词义的缩小; (3)词义的转移。
1.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2.国际音标具有以下特点:(1)精确性;(2)通用性;(3)实用性;(4)开放性。
4.按其构造方式的不同,可将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
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2.声音的四个构成要素是指音高音强音长音色3.基本词的特点主要体现为:(1)全民常用性;(2)历史稳固性;(3)构词能产性。
4.按照意义相同的程度,可把同义词分为两类:一类是等义,一类是近义.3.相同的语音形式表达不同的意义内容,就形成了同音词和多义词,不同的话音形式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内窖,就形成了同义词.1.语言符号主要具有两大特点:(1)任意性;(2)线性。
2.“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2.构词语素在词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区别的,表示实在的词汇意义的语素是词根,表示附加意义的虚语素是词缀。
二、选择1.四川话属于(川方言区)。
1.南京话属于(北方方言区)。
2.《汉语拼音方案》是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 字母制订的。
3.从文字的体制也即文字同语言的关系来看,汉字属于(语素文字)。
2.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语素 )。
2.决定汉语声调的声音要素主要是(音高)。
2.汉字所记录的语音单位一般是(音节)。
现代汉语复习笔记(知识点精心整理)

现代汉语第一章绪论一、现代汉语1、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普通话。
3、什么是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汉语具有一切语言的共同属性。
从结构上,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从功能上看,分为三个方面:1:人与人的关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认知世界的工具3:人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方言是局部地区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先秦就存在古代汉民族共同语。
春秋时代-称为雅言汉代-称为通语明代-称为官话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新中国-称为普通话1、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三项标准含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二、现代汉语七大方言1、北方方言(北京话,使用人口占汉族人口的73%)2、吴方言(苏州话,使用人口占汉族人口的7.2%)3、湘方言(长沙话,使用人口占汉族人口的3.2%)4、赣方言(南昌话, 使用人口占汉族人口的3.3%)5、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使用人口占汉族人口的3.6%)6、闽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人口的5.7%)五个次方言:1、闽东(福州话为代表)2、闽南(厦门话为代表)3、闽北4、闽中5、莆仙7、粤方言(广州话,使用人口占汉族人口的4%)三、现代汉语的特点1、语音方面: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现代汉语通论知识点整理.docx

现代汉语通论知识点整理.docx一.基本概念1.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词和语的集合体。
2.词:指一定的语音形式和一定意义相结合,并且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3.语素:音义相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4.义素:最小的不能独立运用的语义单位。
5.语义特征:词语中符合某种组合选择的有区别性特征的最小语义成分。
6.现代汉语最根本的特点:不依赖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借助于语序、虚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7.实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实词。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区别词,副词,叹词,拟声词等十类。
8.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虚词。
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四类。
虚词与实词相比有几个重要特点:封闭(实词每一类数量开放,虚词则是可数有限的。
)黏着(虚词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必须黏附在实词前后才能发挥作用。
)定位(大部分实词在结构组合时位置是不固定的,虚词的位置相对固定。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典型的实词,连词、语气词、助词是典型的虚词。
副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某些特点。
)9.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构成的句法结构单位叫短语。
它包括词组和结构两类。
10.词组:实词与实词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的短语。
11.结构:实词与实词的非结构组合以及实词与虚词的组合叫结构。
12.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
(语义指向可以合理解释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语义指向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释歧义现象。
)13.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密切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所构成的语言单位。
14.复句的三个特点:a.句法结构上互不包含b.关联词是重要的语法标志C.停顿是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重要的形式标志二.应用1.语素,音节,词,汉字的个数区分音节:从语言角度分析的结果;文字是书面记录的符号;语素是语言中构词的基本成分,音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词是音义结合且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现代汉语通论

基本概念:1、词:指一定的语音形式跟一定意义相结合,并且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2、语素:音义相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3、义素:最小的不能独立使用的语义单位。
4、语义特征:词语中符合某种选择的有区别特征的最小语义成分。
5、现代汉语最根本的总特点:不依赖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借助语气、虚词等其它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6、虚词:不能充当语法成分的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四类;虚词的重要特点:封闭(数量可数、有限)、黏着(必须依附在实词后发挥作用)、定位(虚词在与其他实词组合时位置相对固定)。
7、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构成的句法结构单位。
实词与实词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的短语叫词组;实词与实词的非结构组合以及实词与虚词的组合叫结构。
8、语义指向: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
9、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密切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所构成的语言单位。
区别单句和复句的方法:①句法结构上互不包含。
②关联词语是重要的语法标志。
③停顿是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重要的形式标志。
应用能力:1、语素、音节与汉字的关系:①一素一音一字——单音字②一素一音异字——异体字(繁简字)③一素一字异音——异读字④异素同字同音——同音同形词⑤异素异音同字——多音多义字⑥异素同音异字——同音异形字⑦儿化同形替代法:首先必须同时替换,其次必须意义一致。
例:清洁(清扫保洁):两个音节、两个汉字、两个语素星星(星光辰星):两个音节、两个汉字、两个语素猩猩:两个音节、两个汉字、一个语素花儿(花朵鸟儿):一个音节、两个汉字、两个语素蝴蝶:两个音节、两个汉字、一个语素注意“音节语素化”现象:a、联绵词例:鸳鸯——鸳侣蟾蜍——蟾酥蛤蜊——文蛤蜥蜴——巨蜥b、外来词2、区别词与语素的方法:①详见词与语素的定义②语素的意义不太明确也不太稳定。
如“亲切”的“亲”和“切”就无法单独理解③语素不能独立运用,如“美丽”和“人民”中的“丽”和“民”不能单独使用;而“美”和“人”可以单独使用,所以它们不是语素而是词了。
《现代汉语通论》完整笔记教学内容

导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现代汉语的性质(一)什么是现代汉语1.语言的属性►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
►语言既不是经济基础,也不是上层建筑,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和全民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最重要的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条性。
2.现代汉语的定性: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和语际地位1.汉语的定位►汉语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
►汉语是国内各民族之间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也是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汉语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文化的传播起过巨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1)汉语的历史发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汉语(公元3世纪以前)——包括秦、汉,往古可上溯到有文献可考(甲骨文字)的殷商时代。
中古汉语(公元4世纪到12世纪)——包括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几个朝代。
近代汉语(公元13世纪到19世纪)——包括元、明、清几个朝代,一般截止到鸦片战争时期。
现代汉语(始自20世纪)——一般从1919年五四运动算起(2)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形成过程: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语际地位(1)世界语言谱系:语言的谱系分类就是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语言的分类。
这种分类法依照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把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等。
世界语言的十大语系: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其他语系;[有些语言如日语、京语(越南语)、朝鲜语的谱系还待确定](2)汉语的亲属语言:亲属语言是指由同一原始基础语分化出来的独立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语言。
《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提纲-一章六节-音位和音位归纳法(自用)

《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提纲-一章六节(自用)第一章语音第六节音位和音位归纳法1.音位P31定义:指某一特定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分析前提条件:(1)须在一个具体音系之中进行。
(因不同音系有不同的语音结构和音节结构的特点。
)(2)音位分析的单位必须落实到语音的最小单位——音素。
音位必须在一个具体的音系中考察不同的音素间有无区别意义的功能,凡是不能作为最小对立体的音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音位。
归纳某一音系里的全部音位,实际上就是全面寻找最小对立体的过程。
音位与音素的关系:一般与个别。
同一音位的不同音位变体(不同音素)通常使用国际音标加方括号[]来表示,而音位则用双斜线//来表示。
(注:以下涉及国际音标的内容均力求采用书籍原文中式样,如有讹误,请多指正。
)一、音位归纳的基本原则1.归纳音位的目的:把语言里数目繁多的音素归并为一套数目有限的音位系统。
P312.归纳音位的基本方法:比较与替换。
看不同的音之间有无区别意义的功能,以确定最小对立体。
P313.音位划分基本原则P31(1)对立原则P31同语音环境,两音素互换后产生意义差别,则两音素对立。
对立音素必定属于两不同音位。
例:普通话中l[l]与n[n]。
(具体详见P31)(2)互补原则P31-32一具体音系中,各不相同几音素如不形成对立关系,彼此呈互补分布状态,这几音素即成互补关系,当归纳为同一音位。
P31·音位变体:属于同一音位中的不同音素。
可分“条件变体”与“自由变体”两类。
·条件变体:受语音环境制约的音位变体。
属同一音位的各不同音素只出现于各自不同的条件与语言环境中,彼此形成互补关系的,称之为“条件变体”。
例:普通话中[a]、[A]、[ɑ]。
(详见P31)·自由变体:不同音素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可无条件自由变读。
如不同音素在同一语音环境中自由出现,不受语音条件的限制,也不构成互补关系,且变读不产生意义区别,就属于同一音位中的自由变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本概念1.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词和语的集合体。
2.词:指一定的语音形式和一定意义相结合,并且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3.语素:音义相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4.义素:最小的不能独立运用的语义单位。
5.语义特征:词语中符合某种组合选择的有区别性特征的最小语义成分。
6.现代汉语最根本的特点:不依赖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借助于语序、虚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7.实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实词。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区别词,副词,叹词,拟声词等十类。
8.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虚词。
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四类。
虚词与实词相比有几个重要特点:封闭(实词每一类数量开放,虚词则是可数有限的。
)黏着(虚词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必须黏附在实词前后才能发挥作用。
)定位(大部分实词在结构组合时位置是不固定的,虚词的位置相对固定。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典型的实词,连词、语气词、助词是典型的虚词。
副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某些特点。
)9.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构成的句法结构单位叫短语。
它包括词组和结构两类。
10.词组:实词与实词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的短语。
11.结构:实词与实词的非结构组合以及实词与虚词的组合叫结构。
12.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
(语义指向可以合理解释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语义指向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释歧义现象。
)13.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密切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所构成的语言单位。
14.复句的三个特点:a.句法结构上互不包含b.关联词是重要的语法标志C.停顿是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重要的形式标志二.应用1.语素,音节,词,汉字的个数区分音节:从语言角度分析的结果;文字是书面记录的符号;语素是语言中构词的基本成分,音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词是音义结合且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一个汉字可代表不同语素。
读音词性意义都可不同。
乐:快乐;音乐·一个语素可以是两个以上的音节。
联绵词口语词音译词·同一汉字是否是语素因场合而异马匹马达2.语素类别:a成词能力成词语素:既能独立成词,又能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
不成词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
b成句能力自由语素:能独立运用。
不自由/粘着语素:不能独立运用。
C位置:定位语素:组合时位置固定。
不定位语素:组合时位置不固定。
“最1”是名词性语素,用在“世界之最”里,不能单独回答问题,所以是不成词的。
“最2”是副词,是虚词,虚词按排除法,是词。
·成词不一定成句,不成词的一定不成句·意实往往不定位定位语素可分位置3.词根词缀区别:语素分为两大类:词根和词缀。
词根是词语结构体的基本构成部分,意义比较实在。
词意的主要承担者。
不定位。
词缀是词语结构体的附加成分,没有具体的意义,主要起构词作用。
4.单纯词、合成词和单音词、多音词的关系单纯词:只有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合成词: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
单音词:一个音节构成的词。
多音词: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
a单音节一般都是单纯词,但有例外,如“花儿”之类,就是单音节的合成词。
b多音节的一般是合成词,但有例外,如,多音节音译词连绵词,口语词之类的是单纯词。
5.构词法:(用语素构成词的方法)6.上下位词和类义词所谓上下位词,就是具有上下位关系的词,上位词和下位词具有种和属的关系,种和属的关系本质上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上位词的适用对象大于下位词的适用对象,下位词表示的对象特征比上位词表示的对象特征更为丰富。
类义词:表示同类概念的一组词。
例如“牛”“人”都属于动物类,就具有同类关系。
类义词表示同一类事物,同类关系和上下位关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纵向看是上下位词,从横向看是类义词。
如“风,云,雨,雪”同属气象类,它们是类义词,而它们和“气象”之间又是上下位次。
7.反义词:意义相反或相对立的一组词。
构成反义词的一对词或一组词必须属于同一个意义范畴。
三.语法1.词性区分A.名词:①大多可以受数量短语的修饰②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决不能作补语,除了少数名词,一般不能作状语。
③不能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④一般不能重叠。
B.动词:①主要作谓语②多数动词(及物动词)能带宾语③能受否定副词“不”修饰,除了心理动词,一般不能受程度副词“很”修饰④动作动词多数能重叠⑤绝大多数动词可以带“着””了”“过”C.形容词:①多数能够受否定副词“不”和程度副词“很”的修饰②常作谓语定语补语③不能带宾语④部分形容词能够重叠D.区别词:只能修饰名词表示事物的特征和分类的词。
不能作谓语,主语,宾语,也不能受数量短语修饰,否定时用“非”E.副词:只能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
程度,范围,时间,否定,语气副词。
副词可充当状语,它的词汇意义实际上就是语法意义,并且具有封闭,黏着,定位等虚词的特点,兼具有实词和虚词的特点。
F.拟声词:可重叠,单独成句,在句中主要作状语,重叠式加“的”,还可作谓语补语定语。
G.叹词:一般不进入句子结构,独立成句,又是课作谓语或定语,重叠以后也可作状语H.量词:名量词动量词I.代词:人称指示疑问代词动词详细分类见笔记2.介词连词的区分介词:主要语法作用是引进和谓词有关的对象,跟名词组合成介词短语,主要作状语,也可以作补语。
①构成的介词短语表示跟动作有关的对象:拿把将连替②构成的介词短语表示动作的方式:照依据凭按照遵守为了③构成的介词短语表示动作的处所:在于当临趁到连词:语法作用是把两个词,短语,分句或句子连接起来,以显示两者逻辑关系。
根据其所连接的对象,连词可以分为①只连接词和短语的有:和与同跟或②只连接分句或句子的有:即使既然尽管宁可要么如果尚且③既能连接词或短语,又能连接分句或句子的有:并并且而而且3.直接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的目的是揭示一个句法结构隐藏在线形排列背后的故有的层次结构关系,其方法是逐层依次找出各层次的直接成分,并进一步说明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三大原则:结构功能意义3.句类系统:按照句子的语气功能划分出来的类型系统分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类句型系统:按照句子的结构模式划分出来的类型系统结构格局句式系统:按照句子的局部特点划分出来的类型系统特征特点“把被”句前两个是关系分类、穷尽性分类。
后一个是特征分类、举例性分类。
句型特点:1句型是抽象的,有生成性的2句型是成系统的,有层次的3.句型成分的结合是有序列的,有层次的。
句子与短语的区别:句子前后都有停顿,带有一定的语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人们用来进行交际的基本语言单位。
①短语同句子的区别,不在量,而在质。
②短语实现为句子时,对语境的依赖程度同本身结构的复杂性呈反比。
词、短语——句子备用单位——使用单位静态单位——动态单位组合关系——实现关系见图4.句式系统:a 受事性主谓谓语句大主语是受事。
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这种事情我知道。
转换成普通主谓句:→我知道这种事谁的话他也不想听。
(和受事主语相关的动词不一定就是小谓语的谓语动词,它甚至还可能不在小谓语中,移位以后,大主语也不一定就成为某个动词的宾语。
这可以通过大主语的移位来证实。
)→他谁的话也不想听。
这个人我认识他。
(有些句子由于结构限制,大主语如果要移位,句法结构上要作一些变动):→我认识这个人。
b 领属性主谓谓语句小主语从属于大主语。
●他身体很好。
转换(可在大小主语之间插入“的”字变成一般主谓句)●他嘴角干裂了。
→他的嘴角干裂了。
他的身体很好●他一向身体很好。
(中间可加入状语)●他那天嘴角干裂了。
他们俩手拉着手。
c 关涉性主谓谓语句大主语是后面谓语的与事,即关涉的对象。
转换(与述宾型谓语的普通主谓句转换,可在大主语前面加上介词“对,对于,关于”形成句首状语)管理工作我是外行。
→对于管理工作,我是外行。
这件事情领导自会安排。
→关于这件事情,领导自会安排。
d.周遍性主谓谓语句:大主语是疑问代词的任指活用,或者是表示周遍性意义的词语。
大主语和小主语可以换位,而意义不变。
难复原。
什么他都不吃→他什么都不吃。
哪儿我们也不去→我们哪儿也不去。
任何困难我们都能克服→我们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e名词性主谓谓语句主要用来表示价格和情状。
雪糕两块一支。
一月的草原白雪一片。
e 双主谓句主语和谓语都是主谓短语。
他们这样草率结婚生活肯定不会美满。
干部队伍年轻化关系重大。
6.歧义歧义分为口头歧义和书面歧义。
口头歧义主要由同音词造成。
书面歧义可分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
组合歧义可以分为语法组合歧义和语义组合歧义。
歧义类型:1 语音歧义2 词汇歧义3 语法歧义(1)层次组合(2)结构关系4 语义歧义5 语用歧义(一)语法组合歧义:A.词类不同饭不热了(adj/n)自行车没有锁(adv/v)这篇文章你给我看看(v/介)他爬过那座山没有(趋向动词/动态助词)B词和短语同形他要煎饼(n/述宾短语)存粮多一点好(n/述宾)C结构关系不同:①述宾关系或偏正关系:进口彩电学习文件表演节目复印材料②偏正关系或联合关系:学校医院祖国人民奶油面包文学语言③同位关系或偏正关系:他们部队你们学校我们工厂④述宾关系或述补关系:想起来说下去⑤偏正关系或主谓关系:生活苦难文学规范语音标准(也涉及词性不同,如生活困难是偏正时困难时n,是主谓关系时,它是adj)D.结构层次不同:(见图)(二)语义组合歧义a语义角色不同: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这个人既可能是施事,也可能是受事)提拔团长(团长既可能是受事,也可能是结果)b语义指向不同:他在火车上写字。
我们学校就去了二十几个人(他在车上)←→(字在车上)(去的人多)←→(去人少)c.语义特征不同死了三天了Va[+完成-持续-状态]等了三天了Vb[-完成+持续-状态]看了三天了Vc[+完成+持续-状态] 挂了三天了Vd[+完成+持续+状态] 7排歧方法:语音排歧:轻声、重音。
词汇排歧:词语替换。
语法排歧:①层次分析法包括:层次(停顿)、结构关系eg.新园林生活进口彩电没有穿破的衣服②变换分析法:eg. 山上放着炮语义排歧:①语义角色:(施事,受事,与事)盼的是爸爸给的并不多②语义指向:(前后指)在火车上写字③语义特征:(完成,持续状)挂了三天了语用排歧:上下文语境交际语境四.阐述题:(一)汉语的词如何确定:A区别词和语素:①语素的意义不太明确,也不太稳定,例如“亲切”,其中的“亲”和“切”单独的意义就不太好理解②语素不能独立运用,例如“美丽”和“人民”,其中的“丽”“民”不能独立运用,也不能和其他词语组合;“人”和“美”似乎可以独立运用,其实,这是它们已经是词了,不再是语素了。
作为语素,它永远属于构词平面,一旦可以独立运用,就进入词汇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