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实习报告范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报告目录

1. 铜绿山矿概况 (1)

2. 矿床地质 (1)

3. 铜绿山矿生产各大系统 (2)

3.1 开拓系统 (2)

3.2 提升系统 (3)

3.3 运输系统 (3)

3.4 通风系统 (4)

3.5 排水系统 (4)

3.6 坑排泥 (5)

3.7 供气系统 (5)

3.8 供水系统 (5)

3.9 矿区供电 (5)

3.10 充填系统 (5)

4. 铜绿山矿采矿方法 (6)

4.1 大直径深孔嗣后充填采矿法 (6)

4.2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 (6)

4.3 两步骤上向分层胶结充填法 (7)

5. 实习总结及致 (8)

1.铜绿山矿概况

铜绿山铜铁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距大冶市区约3公里,距市约30公里,附近有106国道、武—九铁路、大广高速等通过,交通十分便利。矿区面积约7.8平方公里,生产区面积3.5平方公里,矿山1958年建矿,1965年由冶金部重新上马建设,1970年试生产,1971年正式投产,是集采选的现代大型矿山,是全国6大铜基地之一。在1972年,三千年的古铜矿遗址被发现,铜绿山矿更是闻名中外。铜绿山铜铁矿是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下属的主力矿山,近年来矿山铜稳定在1万吨左右,铁精矿30万t、金600Kg、银5000Kg左右,等边深部勘探及Ⅺ号矿体开采工程投产后,年产矿山铜可达1.5万吨左右。

2.矿床地质

铜绿山矿矿床属于接触交代矽卡岩高中温热液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岩浆岩与三迭系接触带的云母透辉岩矽卡岩中,矿体产状复杂,厚度变化大。

矿床南起喻家山,北止大冶湖,东起熊家湾,西止柯锡太,面积约3.5平方公里。存在大小不等的12个矿体,分布南北长约2100米,东西宽约600米围。其中Ⅱ、Ⅴ号矿体已回采完,有工业储量的有Ⅰ、Ⅱ、Ⅲ、Ⅳ、Ⅴ、Ⅶ、Ⅺ号7个矿体。Ⅵ、Ⅻ号矿体位于矿区北部边缘,工作程度低,矿体边界未圈定,其余矿体规模很小,不具备工业价值,Ⅶ号矿体被铜绿山古矿遗址博物馆所压,为国家明令禁止开采矿体。

目前主要开采的是Ⅰ、Ⅲ、Ⅳ、Ⅺ号矿体。

Ⅰ号矿体分布于8—28线之间,矿体实际长400米,厚40—60米,最大延深-320米,一般延深32—-270米。

Ⅱ号矿体分布于8—18线之间,矿体实际长250米,平面宽7—90米,一般宽10—40米,最大延深-120米。

Ⅲ号矿体由四个平行矿体组成,最大延深达-830m,其中Ⅲ1、Ⅲ3号矿体位于地表或浅部,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采完,由于矿体太小,开采资料只有一个中段。Ⅲ4号矿体位于负500米左右,还未开采;Ⅲ2号矿体分布于2—13线之间,矿体走向北东—南西,实际长355米。

Ⅳ号矿体分布于9—35线之间,由五个矿体组成,分别是Ⅳ1、Ⅳ2、Ⅳ3、

Ⅳ4、Ⅳ5号矿体,Ⅴ号矿体在19米—负24米与Ⅳ1连为一体。矿体走向东—南西,实际长480米,平面宽4—40米,最大延深-590米。矿体产在岩浆岩与岩接触带,其形态、产状、延深受接触带控制。矿体多呈似层状、透镜状。

Ⅺ号矿体分布于0—8线之间,矿体形态复杂,有的中段呈长条形,有的中段呈纺锤状,还有的中段呈不规则的圆形、各种不同方向的“V”形。由于形态各异,产状变化较大。负76米以上总体走向20—40度,负88米中段以下总体有两组走向:一组60—70度,一组近南北—350度,向下至负305米中段两组走向则为290—310和350度左右,倾角70度左右,长约235米,宽6—65米,延深-447米左右。矿体受接触带控制,形态、产状随接触带的变化而改变,-305米中段见有角砾岩矿石。

3.铜绿山矿生产各大系统

3.1开拓系统

一期工程由有色冶金设计,以Ⅰ、Ⅱ、Ⅲ、Ⅳ号矿体为开采对象, 露天主要开采Ⅰ、Ⅱ号等矿体,对Ⅲ、Ⅳ号等大型矿体采用地下开采。露天采取汽车运输,南露天采用螺旋式开拓,北露天采用折返式开拓方式;地下开采采取下盘竖井开拓形式,阶段高度60米。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期工程可采矿量逐年减少,二期工程1985年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批准,采用全露天开采。北露天坑底标高为-290米,南露天坑底标高为-185米。建设规模为日采选矿石量4000吨,南北坑各采矿石2000吨。1991年,国务院批复实施古铜矿遗址原地保护政策,对原全露天开采方案进行修改。采矿建设规模为3500吨/日,其中-185米以上露天开采2000吨/日,负185米以下地下开采初期规模1500吨/日,露天结束后,地采达2500吨/日;控制性工程主井提升按3000吨/日设计(其中,矿石提升能力2500吨/日,废石提升能力500吨/日)。1998年建成投产,采用上盘竖井斜坡道联合开拓形式。阶段高度60米,每阶段划分四个分段。主要是开采-365米至-185米间的矿体。

鉴于2002年以后南露天即将消失,井下-185米,-245米中段转入残采,-305、-365米中段可采面积缩小,自2003年开始组织讨论、论证、设计三期工程(深部工程)。2004年4月确定采用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推荐的“延伸副井、

新掘盲主井、深部设破碎系统”方案。该工程于2010年6月主体性控制工程投产,主要是开采-365米以下的矿体。

延伸副井:延伸二期工程建成的副井由-531米至-893米。

新掘盲主井:在原二期主井附近自-365米至-862米新掘盲主井

深部设破碎系统:-785米掘砌破碎硐室及原矿仓和两个成品仓,-812米掘砌皮带道,将破碎后的矿石运至盲主井计量漏斗

3.2 提升系统

-245米、-185米的残矿开采由管缆井进行提升(回采车间)。

二期工程开采由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设计,设有主副井各一条,分别提升矿、废石和人员材料等,主井井筒净直径φ4.5m,井深527m,采用钢丝绳罐道,配8m3箕斗带平衡锤提升,在-425米设有破碎硐室,-452米设有皮带道。副井净直径φ5.5m,井深度达558m,设有两套单罐笼带平衡锤的提升系统,其中一套为4200mm×2175mm单层单罐带平衡锤的提升系统作为主提升系统,正常提升载荷为6.5t,提升大件时为11t,一次可提升45人;另一套为1190mm×930mm 单层单罐带平衡锤的提升系统作为交通罐系统,为临时下井人员服务,以节省电能,交通罐一次可以提升6人。

三期工程亦由有色院设计,采用延深副井、新掘盲主井、深部设破碎系统方案。副井延深至-893m标高,延深362m,井筒配置与上部相同。盲主井从-365m 水平至-862m标高,井筒净直径φ4.5m,井深497m,采用钢丝绳罐道,配8m3箕斗带平衡锤提升,JKMD-3.25×4落地多绳提升机(φ3.25m),781kW直流电机。矿、废石经运输中段运至盲主井旁侧溜井,-785m标高设破碎硐室,-812m标高设装矿皮带道,矿、废石经箕斗提升至上部矿、废石仓,再经-452m装矿皮带(延长现有装矿皮带)装主井箕斗提升出地表。

3.3 运输系统

-185、-245米由回采车间使用6t电机车牵引0.7m3翻转式矿车运至管缆井(轨距600mm )。

二期工程中段运输采用轨道运输。矿石运输采用10t电机车双机牵引4m3底侧卸式矿车运至主井车场,卸入主井旁侧矿石主溜井。废石则用6t电机车牵引0.7m3翻转式矿车运至主井车场,卸入主井旁侧废石主溜井。轨道型号30kg/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