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黑龙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黑龙江 农业 生态 经济 系统 的
= 扰和恢复能 。合理配置农作物种群 , { 建 合理 的 时空 结 构 , j 化 农、 ! 经济 列。 优 1 态 鄢 紫 奕 东北 林 业 大 学 黑 龙 江 哈 尔 滨 1 0 2 0 5 6 系统 是 十分 必要 的和有 益 的 。 3 、产 业 结构 市、自治 区相 比有 一 的优 势 ,但 由于 纬度 定 【 章摘要】 文 产 业结 构 是 农 业 生 态 经济 系 统 的调 控 对 黑龙 江省 的 农 业生 态经 济 系统 的 高 ,低温 寒冷 季节 漫 长 ,旱涝 灾 害 频繁 ,土 丰体 , 它所反映 出的一个系统的协调程度。 随着省 结 构 和 功 能进 行 了 分 析 。 通 过 分 析 表 地 自然生产力低,高产稳产农田少 , 如表 2 ,黑 龙 江 产 业结 构 以第二 产 业 为 主 , 内人 口不 断增 加 ,城 乡建设 用地 增 多 ,人均 明 :黑龙 江省 农业 生 态 经 济 系统 的 农 业 第三 产 业基 础 薄弱 , … 产业 发展 落 后 。 第 第 自然资 源相 对 丰 富 ,蓰业 生 态 经 济 系统 耕 地面 积逐 年 减 少。 拿省 现有 耕地 15 .万 16 1 广: 内部 , 业 种植 业 占绝对 优 势 , 林业 相 对 主 要 以 第二 产业 为主 带 动 经 济 发展 ,农 公顷 , 林面 积 为 20 万公 顷 , 别 占总 森 07 分 卜 足, 渔业 发展 滞 后 。第 : 产、 二 内部 , 业 丁 村 人 力 资 源 相 对 短 缺 , 农 村 经 济 欠 发 地 面 积 的 2 .7 53 %、4 . 1 42 %。说 明黑 龙 江农 占绝 对 优势 。 产业 结 构 的单 一 , 产 力水 平 牛 达 ,生 态功 能和 经 济 功 能 处 于 不 够 林调 J牛 产 的水源 近 逐年 递 减 , 而且 速度 很快 , 的低 _, 品 经济 的不 发达 , 直接 使 得 黑 F商 这 的状 态 ,仍 有 很 多 方 面 需要 改 善 。 对 降 雨降 水也有 当 的依赖 , 土地 资源 也受 尼江 整 个 农 业 牛态 经济 系统 处 于 低 层 次 的 到 严重 的破 坏 , 需要 走 可持 续农 业 的发展 道 【 关键 词 】 运 作 状态 , 系统 内物 质 的 循环 、 能量 和 价 值 路。 黑龙 江 ;农业生 态经 济 系统 ;结构和 的流 动 不 通 畅 ,而这 也 是 系统 功 能 低 下 的 2 、农 业种 群 结构 功 能 根本原【 。 黑 龙江 省 农 业 以 种植 业 为 _ ,本 文 主 乇 要 以种 植 业结构 来 分析 农业 种群 结 构 。 表 如 研究 区域 情况 1 ,种植 业 内部粮 食 作物 占 9 .4 09%,经济 作 三 、黑龙江农业 生态 经济系统 的功 能 分 析 黑 龙 江 省 位 于 中 国的 东 北 部 ,是 中 国 物 占 54%和其 它 作物 总共 35%,明显 表 .7 .9 1 、黑龙江农业生态经济 系统 的经济功能 位置 最北 、 度最 高 的省份 ,土地 总 面积 为 现 出粮 食作 物 比重 过大 , 纬 经济 作 物和 其它 作 经济 功 能 是 指 农业 生态 经 济 系 统 从 系 4. 5 4万平 方 公里 , 占全国 陆地 总 面积 的 4 物 较小 的状 况 。粮 食作 物 以水 稻 、小 麦 、 . 统 内 外获取 生态 资源 和 经济 资源 , 经过 系 再 9 %,全省 耕地 面积 1 .8 17 万平方 公 旱 ,约 占 米 为主 ,三 者 比重 达 7 .4 8 2 %,其 它作 物 谷 统 中的 投入 产 出链( 加] 转换 成社 会 昕需 网) - 全国耕面积的9 曙伞国第 1 , 日照时 子 、高 梁 、豆类( 豆 、蚕豆 、黄 豆 、扁 豆 ) %, 位 年 碗 、 要 的实 物产 品 与服务 的 能 力和作用 , 主要 其 数 为2 2 ./ l , 太 阳总辐 射量 存 2 .9 薯 类等 作物 所 占比重 为 2 .6 6 14J  ̄ 年 , 5 48 1 7%;经 济作 物 日的 是通 过 资源 开 发利 肘 ,为 社 会提 供粮 2 .0 J l, 均 降雨黾 3060 m之 间 , 以油料 为丰 ,比重达 4 .1 806/n 年 7~7r a 3 0%,甜 菜 、麻类 、 农业总 产值 954 元 ,农林 牧渔 从业 人 员 药材 和炯 草 各 占 1 . 、79%、85% 和 食 、能 源等其 他产 品与服 务 。农业 经济 功 能 1.亿 22 .2 .4 要满 足农 村 内外 消 费需 求 l发挥对 农业 生态 讦 787万人 。黑 龙江 是 国家 重要 的 粮食 生 9. 4 9%。 其它作 物 中瓜果 类 和饲 料 作物 r绝 .7 经济 系 统 发展 的 丰 导性 和 驱 云性 作 用 。 J J 基地 ,为 响应 同 家的政 策 ,达 到生 产千 亿斤 大 多数 , 比重 达 6 .60 黑龙 江粮 食 作物 内 92 U。 / 黑 龙 江 省 农 业 经济 功 能 在 发挥 作用 的 粮食 的 日标 ,同时 义要保 证生 态 、经济 、社 部 种群 结 构 复 杂 ,有 利 于 作 物 间 的 轮换 干 4
生态系统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生态系统概论1、生态学起源洪堡《植物地理学随笔》关注的是什么决定了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相对多度。
达尔文《物种起源》“是什么驱动力决定着这一草坪上每种植物种类与比例”恩斯特.赫克尔首次提出“生态学Ecology”坦斯利 1935 首次提出“生态系统ecosystem”,定义强调了生态系统中无机成分与有机成分以及生物有机体之间物质交换的重要性。
G.Evelyn Hutchinson(G.伊芙琳.哈钎森) “现代生态学之父”Raymond Lindeman(莱曼德.林德曼)“十分之一定律”Odum兄弟,能流,开创了“生态系统”研究的热潮,创建了能值理论与方法。
20世纪中叶,“生物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观点形成了以Robert MacArthur(侧重于研究较小等级的生态学系统)和Eugene Odum为首的两大学派。
广泛应用数学模型工具。
20世纪50-60年代酸雨等环境问题,导致环境生态学兴起,开始了生态系统定位研究。
《寂静的春天》1962 蕾切尔.卡逊2、生态系统的特性:(1)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2)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物种数目越多,自我调节能力也越强。
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调节也就失去了作用;(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能量流动是单方向逐级递减的,物质流动是循环式的,信息传递则包括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构成了信息网;(4)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的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最大能值和这些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的巨大损失。
因此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5-6个;(5)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育过程,其早期发育阶段和晚期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特性4、反馈:指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过程5、生态系统生态学:指研究(1)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变化与演替,(2)系统内部组分之间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3)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反馈,(4)人为影响与调控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原理、过程机理及管理技术的科学。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复习课件
(2)自身调节 (3)生态退化: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农业 和森林病虫害剧增,恶性杂草大量繁殖。 物种: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消失。 气候变化: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增加;降水减少;空气湿度降 低等。
受损生态系统的表现系原统有的的结动构态、平功衡能被发打生破障碍 形成波动性破坏或恶性循环
特别提醒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过程
方向 特点
单向
物质循环
循环流动 收支平衡
读“某森林中食物网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该森林内的生态系统是平衡的,它具有哪些特征? (2)如果该森林内蛇大量减少,但鹰的数量变化并不大,说明生 态系统具有________作用。 (3)如果该地森林被大量砍伐,可能带来哪些后果? (提示:从生态、物种和气候三个方面归纳)
【答案】AB。
要点二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我国 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等半湿润、 北方农牧交错区,绿洲边缘区等
分布
湿润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
形成 原因
自然原因:地形陡峻,土质疏松, 植被稀少,降水集中,多暴雨、风 力等。人为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 用方式,毁林毁草、乱垦选答案: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②土地荒漠化;③水土流失;④受损生 态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要点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 1.几个概念 (1)种群:一个物种可以以个体形式独立存在,同一个物种在一 定空间内集合在一起,形成种群。 (2)生物群落:在一个区域内所有不同的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 构成生物群落。 (3)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03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2、用生态经济效益的理论指导加强生态经 济管理
(1)充分认识“生物入侵”的危害。 (2)要看到生态经济问题影响的远程关联性。 当前世界上出现很多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 益而影响全面生态经济效益的问题,而且它们 许多也都是具有远距离的地域渊源的。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四、生态经济评价
(一)、生态经济评价的内容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1、经济分析类方法
(1)效益——费用分析法
效益费用分析是判别和度量一个建设项目或规划对象 的经济效益和费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评价方法是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对经济——环 境系统进行分析的方法,其评价过程可分四个步骤:
首先确定开发项目对各种重要的环境影响; 其次,对环境影响加以量化; 第三,对这些数量变化进行估价,并以货币价值表示, 最后,才是经济分析,即用某种形式的效益——费用分析进行综 合评价。这种方法对于复杂的生态经济系统而言,目标并不单 一,而是多目标的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三) 生态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方法
• 由于生态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综合评价目标的多重性 ,完全恰当而适用的评价方法,目前尚未问世。但是 ,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系统分析与人的 经验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结合不同 的生态经济系统类型和问题,现代的一些评价方法和 技术,还是可以选用的。本节介绍下列三类方法:第 一类是以经济分析为特点的方法,如效益费用分析法 ,投入产出法和效益风险法;第二类是以系统分析为 特征的方法,重点介绍多目标决策分析法和动力学方 法;第三类为熵值分析法。这些评价方法的共同特点 是:理论性较强,应用范围广和比较全面综合。
3、保护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使其风险最小
这是衡量生态系统结构有序或优化的原则,也是衡量生态经济综 合效益好坏的另一标志。一定的生态环境质量既是生态经济系统 的发展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系统风险最小的原则, 实质上反映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可靠程度,也是生 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发展的必要条件。 • 综上所述,生态经济效益的评价原则,可概括为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的三统一,即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和生态 环境风险小。将它们综合在一起,便是生态经济系统的综合效益 最大。
生态经济
基本概念
按照生态系统的上述定义, 我们既可以从类型上去理解,例如森林、草原、荒漠、冻原、沼泽、河流、海 洋、湖泊、农田和城市等;也可以从区域上理解它,例如分布有森林、灌丛、草地和溪流的一个山地地区或是包 含着农田、人工林、草地、河流、池塘和村落与城镇的一片平原地区都是生态系统。整个地理壳便是由大大小小 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镶嵌而成。生态系统是地理壳的基本组成单位,它的面积大小很悬殊,其中最大的生态系统 就是生物圈,它实质上等于地理壳。
生态经济区划、规划与优化模型:用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观点指导社会经济建设,首先要进行生态经济区 划和规划,以便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特点发挥其生态经济总体功能,获取生态经济的最佳效益。城市是复杂 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人口集中,生产系统与消费系统强大,但还原系统薄弱,从而生态环境容易恶化。农村直 接从事生物性生产,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稳定、保持生态平衡、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据不同地区城市和农 村的不同特点,研究其最佳生态经济模式和模型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的经济。生态经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即包括物质代谢关系,能量转换关系及信息反馈关系, 又包括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关系,具有生产、生活、供给、接纳、控制和缓冲功能
基本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态经济基本理论: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条件与生态需求, 生态价值理论,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等。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内容总结归纳
第一章: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1. 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观察与描述,到现代的实验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2. 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生物科学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推动了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还为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3. 生物伦理与人类未来:生物科学的发展引发了许多伦理问题,如基因编辑、克隆技术等。
我们需要在追求科学进步的同时,关注生物伦理问题,确保人类的未来。
第二章:细胞的分子组成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
2. 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主要由蛋白质、核酸、脂质和糖类等分子组成。
这些分子在细胞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3. 细胞的代谢:细胞通过代谢过程,将外界物质转化为能量和生物大分子,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
第三章: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1. 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通过DNA分子在生物体内传递,DNA复制是遗传信息传递的基础。
2. 遗传信息的表达:遗传信息通过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化为蛋白质分子,发挥生物学功能。
3. 遗传变异与进化: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等机制,生物种群逐渐适应环境变化。
第四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1. 生命的起源:关于生命的起源,目前有多种假说,如化学进化论、生命起源的热液喷口理论等。
2. 生命的进化:生物通过进化过程,逐渐适应环境变化,形成多样性的生物世界。
进化论是生物科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3.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人类起源于非洲,通过漫长的进化过程,逐渐形成了现代人类。
人类进化过程中,智力、语言和工具使用等特征逐渐发展。
第五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系统。
2.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生物个体等不同层次的结构。
农业生态学第三章--系统结构
第一节 概述
二、合理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标志 1. 生物适应环境 2. 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配合 3. 各组分之间量比关系协调 4.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5. 有较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一、农业生态景观与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1. 景观多样性(landscape biodiversity) 2. 边缘效应与生态交错带 (1) 城郊农业 (2) 基塘系统与滩涂养殖 (3) 农户庭院经济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结构
第一节 概述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物种结构(species structure, 组分结构) 时间结构(temporal structure) 空间结构:水平结构(horizontal structure)
垂直结构(vertical structure) 营养结构(nutritious structure , 食物链结构)
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二、自然条件对水平结构的影响 1. 种植业与温度的关系。如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作物和耕 作制度。 2. 耕地复种指数与温湿度的关系。如从东到西的变化。 动物种类与气候的关系。干旱、寒冷(骆驼、牦牛、藏 绵羊、黄牛)与湿润地区(水牛、大象等)的动物种类不 同。
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
2. 地形变化与垂直结构 (1) 大尺度地形变化: 如四川、云南高原:从低热层(甘蔗、冬春季蔬菜、热带性果树、药 材等) 中暖层:发展粮、油、生猪、蚕桑、烤烟等);高寒层:细毛羊、冷杉、 铁杉等。 (2) 小尺度地形变化: 如四川江津县大桥乡:山顶松杉带帽;半山果棕缠腰;沟坝田土间套; 低洼地养四大家鱼。又如广东潮州市官塘区秋溪乡的农业生产布局, 坡顶用材林,坡腰经济林、果树,坡脚果树,旱地蔬菜、旱粮,水 田水稻,低洼地养鱼等。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第三章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1、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如马尔萨斯(1802年)、李嘉图(1817年)和穆勒(1900年)等,他们也较早地在著作中提出过人类消费的物质限制,即人类的经济活动范围存在着生态边界。
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早期的反思——《寂静的春天》*一服清醒剂——《增长的极限》*全球的觉醒——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我们共同的未来》*重要的里程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二、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内涵(一)对发展和可持续的理解1.发展的内涵•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数次跃迁①发展=经济增长•仅仅是指经济领域的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②发展=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一定的社会经济改革③发展=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环境保护④发展=可持续发展•发展并非是纯经济性的,是一个广泛的综合的概念;•发展是受限制的a.经济因素的制约b.社会因素的制约c.生态因素的制约(是最基本的)2.可持续性的内涵该过程在一个无限长的时期内,可以永远地保持下去,而系统的内外不仅没有数量和质量的衰减,甚至还有提高。
•对可持续性的理解与应用领域有关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持续的环境等。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布伦特兰夫人提出的概念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1989年UNEP第15届理事会通过并得到接受和认同两个根本点a.人类要发展—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b.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体现了代际公平•该概念是目前最有权威和被引用最广泛的局限性a.仅强调了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未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b.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忽视了当代人之间的关系c.基本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能力如何度量的问题2.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1)着重于自然属性的定义“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更新能力”,即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再生能力的发展。
高中生物 第三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三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第一节农业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一.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就是包括生物组分的物种结构(多物种配置)、空间结构(多层次配置)、时间结构(时序排列)、食物链结构(物质多级循环),以及这些生物组分与环境组分构成的格局。
物种结构:生物物种是生态系统物质生产的主体。
不同生物种类的组成与数量关系的格局构成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时间结构:指在生态区域内各生物种群生活周期在时间分配上形成的格局。
∙空间结构:空间结构是指生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和水平格局变化,构成空间三维结构格局。
水平结构:指在一定的生态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所占面积比例、镶嵌形式、聚集方式等水平分布特征。
垂直结构:指生物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格局。
在地上、地下和水域都可形成不同的垂直结构。
营养结构:指生态系统中生物间构成的食物链与食物网结构。
食物网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
二.合理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标志1.生物适应环境2.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配合3.组分之间量比关系协调4.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5.有较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一.农业生态景观与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一)景观多样性农业景观是由多种类型的在景观上有差异的农业生态系统的集合所组成的区域。
对于景观多样性来说:(1)只有多样生态系统的共存,才能保证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2)只有多种生态系统的共存,并与异质的立地条件相适应,才能使景观的总体生产力达到最高水平;(3)只有多种生态系统的共存,才能保障景观功能的正常发挥,并使景观的稳定性达到一定水平。
(二)边缘效应与生态交错带( ecotone)在景观中不同斑块连接之处的交错区域为生态交错带。
在生物圈中,有如下一些交错带类型:.城乡交错带:1:2.干湿交错带3.农牧交错带:4.水陆交错带:5.群落交错带: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一、农业生态景观与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二、农业生产的三种农业区位(一)自然区位:自然条件差异为农作物与牲畜结构安排的重要因素。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归纳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归纳
生态系统是环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部分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
由生态群落、生态位、生态圈等组成。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紧密
相关,下面对其进行归纳:
1. 生态系统结构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四个部分。
在生
物圈中,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物与非生物环
境相互作用,形成各种生态关系,包括食物链、生态圈和生态位等。
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质量和物种多样性也不同。
2.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如物质转化、能量流动、生境提供、
气候调节、水文循环等。
生态系统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维
持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存。
生态系统还可以维持水、气、土地等资
源的稳定,提供各种生态服务。
同时,生态系统还可以调节气候、
调节水文循环,保持全球的生态平衡。
3. 生态系统的保护
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生态系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人们应该尽可能地减少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干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保护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密不可分,只有正确地认识和保护生态系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业生态学》课程笔记
《产业生态学》课程笔记第一章产业生态学概述一、产业生态学的产生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然而,传统的生产方式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产业生态学应运而生。
产业生态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科学家们开始关注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寻求一种能够实现经济与环境兼容发展的新模式。
产业生态学的核心理念是将人类社会视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生态学的概念产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通过资源循环和能源高效利用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兼容和可持续发展。
它要求转变传统的环境保护观念,将环境因素全面系统地纳入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开发过程中。
产业生态学的基本思想是循环经济,即通过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延长资源使用寿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循环经济的三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
三、产业生态学的发展历程产业生态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 起源阶段(20世纪80年代):产业生态学的概念首次被提出,科学家们开始关注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寻求一种能够实现经济与环境兼容发展的新模式。
2. 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产业生态学逐渐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相关理论和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在这一阶段,产业生态学开始应用于实践,如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和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
3. 成熟阶段(21世纪初至今):产业生态学得到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相关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
同时,产业生态学开始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四、产业生态学的研究意义产业生态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 理论意义:产业生态学为研究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有助于深化对可持续发展规律的认识。
第三章 生态经济学
之 处 。现 代 经 济 学 和 生 态 学 之 间联 系 的 概 况 , ( 见
C Sa z  ̄ 人 ( 9 7 : 9 7 ) 只 是 他 们 常 常 相 Otn a 19 a 1 — 6 不 似 的 形 式 . 有 他 们 描 述 现 实 的 方 法 ; 同 在 于 还 不 “ 实 ” 它 们 谈 及 还 是 已 经 谈 及 的 。 使 它 们 共 现 是 即
“ 态 经 济 学 研 究 生 态 系 统 和 经 济 活 动 的 相 互 生 作 用 ” 。 为 了这 个 目的 , 态 经 济 学 涉 及 了三 个 层 次 生
的 考 虑 ( 31 图 . ):
进 行 分 析 的 根 本 。 们 的类 型 以及 能 被 分 析 的第 他
二 , 三 的经 济 考 虑 为 基 础 。 这 些 内 容 主 要 是 从 第
第三章
生 态 经 济 学
第三章
3 1 引 言 .
生态经济 学
经济学 和生态学 之 间历史上 的相似之 处 , 以
及 在 经 济 理 论 中对 历 史 趋 向 的 仔 细 的 分 析 ( 别 特
是 重 农 主 义 者 ) 明 确 这 两 个 学 科 共 享 许 多 共 同 ,
在 这 个 章 里 . 们 提 出 生 态 经 济 学 和 可 能 对 我 IP 策 的 潜 在 意 义 。虽 然 生 态 经 济 学 表 面 上 与 P 政 产 品 无 关 . 它 为 研 究 环 境 — — 经 济 问 的相 互 作 但 用 提 供 了一 个 大 体 上 综 合 的 框 架 。 就 这 点 而 论 , 能 发 现 洞 察 各 种 环 境 政 策 是 有 价 值 的 。 这 对 于 IP 策 的 例 子 可 能 有 很 大 的 帮 助 , 如 : 政 策 P 政 例 在 发 展 期 间 . 如 在 本 章 的 前 部 分 所 看 见 的 , 一 正 这 背 景 似 乎 已 经 被 忽 略 了 。 一 章 也 为 这 一 内 容 的 这
描述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描述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如土壤、水、空气)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单元。
生态系统包括各种生物体,它们之间通过能量和物质的循环产生复杂的相互关系。
以下是一个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和功能:1. 生物群落(Biological Community):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由各种不同种类的生物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这些生物之间形成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包括共生、竞争、掠食、共生等。
2.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iodiversity):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内不同种类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
高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力,因为各个物种可以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发挥不同的生态角色。
3.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每个生物种在生态系统中都占据着一个特定的生态位,即在环境中的角色和功能。
生态位包括生物体的生活方式、食物来源、生境和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4. 生态系统结构(Structure):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不同种类生物的数量、分布和相互关系。
这包括植物的层次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5. 能量流动(Energy Flow):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从一个生物转移到另一个生物。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捕获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然后被食物链上层的消费者所利用。
6. 物质循环(Nutrient Cycling):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如碳、氮、磷)通过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循环。
这包括生物体的生命周期、死亡和腐解,以及地球大气层和土壤之间的物质交换。
7. 非生物因子(Abiotic Factors):这包括影响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组成,如气候、土壤、水域和地形。
这些因子对生物体的分布和生存条件有着重要的影响。
8. 生态系统动态(Ecosystem Dynamics):生态系统是动态的,它们经历着季节性和长期的变化。
这包括气象变化、植被生长和动物迁徙等。
生态系统的功能在于维持生物多样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土壤保持和提供人类社会所需的生态服务。
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及特征
3.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具有层次性 第二层次为城市社会经济系统与城市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开放 第三层次指城市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向外部系统的全方位开放。
小镶嵌:指各功能分区内部组成要素按土地利用所形成的微观空间组合形式。如:居住区内,由道路、居住单元、小片绿地和其它设施组成。
镶嵌式结构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城市规划质量与系统功能效率的一个重要标准。
(五) 城市生态系统的高“质量”性 1.物质、能量、人口等的(1996年)
资源利用链结构各由一条主链和副链构成。主链中: 各类资源经初加工,生产出一系列中间产品,再经深加工 后生产出可供直接消费的最终产品。副链:废弃物如果加 以重复,综合利用,即为资源链的副链。
二、资源利用链结构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命与环境之间,环境要素之间都 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中城市人群与环境之间的关 系是此种结构的主要内容。
3.生态位 自然生态系统能提供自然生态位; 城市生态系统所能提供自然生态位、社会生态位、经济生态位。 4.系统的功能 自然生态系统表现出极高的生态效率; 城市生态系统整个系统的生态效率极低。
5.调控机制 6.系统的演替 城市生态系统的演替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系统能动地创建、改造、拓展的结果,也是城市人类集聚的发生、发展、兴盛、衰亡的过程。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 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 2.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3.城市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由自然规律和人类影响叠加形成
(二) 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 4.人类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5.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人类活动影响着人类自身
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不能自动耦合,必 须通过人类活动实现的,尤其是人类的劳动 过程,通过技术中介使它们相互偶合为整体。 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总是一定的生态系 统中进行的,必定会影响、改变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状况又反过来影响人类活动和经 济系统。
二、生态经济系统的特性
1.生态经济系统的融合性 生态经济系统的融合性,体现在生态经济系统 的再生产是自然再生产、经济再生产和人类自身再 生产,这三个再生产过程的相互交织。 经济系统是以人为主体,人的再生产需要消耗 一定的物质资源,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支撑;人总 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活动,影响或改变生态系统 的运行。保证人的再生产,就必须投身于经济活动 中去,这就使人的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 经济运动是在生态环境中进行的,又使这两种运动 交织在一起。
2.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有序性
首先,生态系统的有序性是生态经济系统有序 性的基础。如果我们不知四季的变化,如何安排农 时。 其次,生态系统的有序性和经济系统的有序性 必须相互协调,并融合为统一的生态经济系统有序 性。生态系统的有序性是整个运动有序性的基础, 经济系统的有序性又影响生态系统的有序性。制度 是经济系统有序性的保障条件,违法乱纪,必然导 致经济系统的无序化,譬如乱砍乱伐、肆意排放废 弃物,必将影响生态系统的有序性。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是个典型的经济-生态 有机系统,包括工业经济生产系统、高密度 的人口消费系统和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分解 还原系统三个亚系统。其中经济生产系统是 城市存在的经济基础。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是 人工生态系统,它并不能独立存在。
3.城郊生态经济系统
它的最大特征是以城市为主要服务对象 建立起来的农村生态经济系统。
3.生态经济系统的动态演替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去,这就使人的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
经济运动是在生态环境中进行的,又使这两种运动
交织在一起。
2.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有序性
?
首先,生态系统的有序性是生态经济系统有序
性的基础。如果我们不知四季的变化,如何安排农
时。
?
其次,生态系统的有序性和经济系统的有序性
必须相互协调,并融合为统一的生态经济系统有序
性。生态系统的有序性是整个运动有序性的基础,
经济系统的有序性又影响生态系统的有序性。制度
是经济系统有序性的保障条件,违法乱纪,必然导
致经济系统的无序化,譬如乱砍乱伐、肆意排放废
弃物,必将影响生态系统的有序性。
3.生态经济系统的动态演替性
?
无论生态系统还是经济系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经济系统的演替,大的是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演替;
下)、掠夺型生态经济系统演替(突出表现在工业
革命以来)、协调型生态经济系统演替(今后社会
发展方向)。
三、生态经济系统的分类
? 1.农村生态经济系统 ? 它又包括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林业生
态经济系统、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渔业生 态经济系统。其中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是农 村生态经济系统的基础,它的最主要特点是 利用绿色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 为化学潜能和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数都已经是复合的生态经济系统。
? 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不能自动耦合,必 须通过人类活动实现的,尤其是人类的劳动 过程,通过技术中介使它们相互偶合为整体。
? 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总是一定的生态系 统中进行的,必定会影响、改变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状况又反过来影响人类活动和经 济系统。
二、生态经济系统的特性
1.生态经济系统的融合性
生态经济系统的融合性,体现在生态经济系统 的再生产是自然再生产、经济再生产和人类自身再 生产,这三个再生产过程的相互交织。
?
经济系统是以人为主体,人的再生产需要消耗
一定的物质资源,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支撑;人总
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活动,影响或改变生态系统
的运行。保证人的再生产,就必须投身于经济活动
? 2.城市生态经济系统
?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是个典型的经济-生态 有机系统,包括工业经济生产系统、高密度 的人口消费系统和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分解 还原系统三个亚系统。其中经济生产系统是 城市存在的经济基础。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是 人工生态系统,它并不能独立存在。
? 3.城郊生态经济系统
? 它的最大特征是以城市为主要服务对象 建立起来的农村生态经济系统。
? 4.流域生态经济系统
? 其范围根据研究的范围而定,可以是小 流域,也可以是大流域,包括上述三种生态 经济系统的综合性生态经济系统,如长江三 角洲地区。
第二节 生态经济系统结构
? 一、生态系统结构
? 1.生态与生态系统
?
生态是指生物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一定空间
的统一,它反映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功能。
资源的供给。而凡是人类活动可以达到的生态系统,
一般地也不是纯粹的自然生态系统,而是被纳入人
类经济活动的范围,并打上人类劳动的印记。因此,
在其中不仅有自然力的投入,而且有劳动力的投入,
由劳动力和自然力的结合来共同创造财富,在进行
自然再生产的同时进行着经济的再生产。因而,我
们通常所见到的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实际上大多
态学无论从内涵还是外延都有了变化。
?
最重要的变化是: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激增和
范围日趋广阔,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关系出现了问题,
怎样使人与自然、人类在发展经济和保护自身生态
环境之间得到协调和持续发展,这促使生态学的研
究内容和任务扩展到人类社会、渗入到人类的经济
活动,并成为当代各国政府指导有关发展和建设决
策的理论依据。
?
Tansley 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他指出:“所
谓生态系统,包括整个生物群落及其所在的环境物
小到一个企业的发展变化,由一个小作坊发展到现
代大公司。
? 生态系统的演替,地球从一个荒漠的星球发展 到今天;小到一缸清水,慢慢长出绿藻、昆虫,由 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逐渐发展为更为复杂的生态系 统。
?
生态经济系统的演替,是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
交织在一起的演替,大体经历了原始型生态经济系
统演替(生产力水平极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
第三章 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
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的特征、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掌 握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结构组成、生态系统的垂直结 构和食物链、生态经济系统的物流循环,认识生态经 济系统的基本矛盾。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生态经济系统 的基本矛盾。
? 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耦合,是通过它 们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进行的, 此外还存在着价值流沿交换链的循环与转换。
? 耦合在物理学上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 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
? 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交织”、耦合的必然 性在于:
?
经济活动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进行,并依赖生态
?
这个概念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从静态上看,
生态是生物与其所处的生存环境状态的一种表征;
从动态上看,生物可随着其生存条件的变化而发生
变异,并以此反作用于环境。尤其动态理解具有更
大的现实意义。静态是揭示生物与其所处环境的状
况;动态则进一步揭示其发展变化。
?
生态学在创立之初,只是为研究生物有机体与
其生活场所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但到了今天,生
第一节 生态经济系统基本概念
? 一、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 ? 生态经济系统是由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
通过技术中介以及人类劳动过程所构成的物质 循环、能量转化、价值增殖和信息传递的结构 单元和复合系统。 ? 生态经济系统具有独立的特征、结构和 机能,有其自身运动(物质运转、能量转换、 信息传递、价值转移)的规律性。
?
生态学的定义为: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
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
的协调发展。
? 随着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研究的深入,系 统论成为研究生态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即把 生物与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
? 所谓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内以一定规律 结合起来的、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全部因素所 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