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失败原因分析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及意义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2ab131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8.png)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及意义洋务运动的概述洋务运动是指清朝自1851年至1894年期间,通过学习西方科技,筹资,引进外国专业人士等方式,试图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运动。
在这一运动中,中国有意识地试图学习西方的文化、哲学、政治和科技等领域的知识。
这个运动是一种现代化尝试,但是没有成功。
失败的原因外部原因1.殖民主义的威胁当时西方列强势力膨胀,中国面临着外来侵略的威胁,这使得中国政府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以抵御外敌。
但是,这种现代化建设并没有达到想象中的效果。
2.西方教科书的有限性中国政府在学习西方科技时,主要是通过引进西方教科书,但这些教科书的知识有局限性,无法达到中国政府学习的效果。
内部原因1.中国的落后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封建时代,社会制度和观念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同时,中国的教育水平和科技水平也比西方国家低得多。
这导致了中国政府在学习及应用西方科技时出现了很多的困难。
2.官僚主义和贪污现象官僚主义和贪污现象是中国政治体系和社会法制的一个普遍问题。
这种现象不仅导致了洋务运动筹资问题,也使得洋务运动的推行方式受到了严重的冗余和拖延。
3.传统观念的限制中国传统观念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难以适应新的时代潮流以及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这导致了洋务运动的许多计划不能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接受和理解,使洋务运动在实践上遭受了不少的失败和挫折。
意义虽然洋务运动失败了,但是这一运动的意义却远远超过了成败得失。
1.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这个事件让中国认识到了自己的落后和不足之处。
虽然洋务运动失败,但是它依然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为后来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2.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洋务运动让中国知识分子对于西方的文明和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热爱科学创新,探索世界先进文明的积极精神。
3.对于近代化的探索有着重要意义虽然洋务运动失败了,但这对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它为以后近代化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和教训,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拓宽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视野。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d420e9cb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c.png)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引言:19世纪末,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开启了洋务运动,这是一场推动中国现代化的重要运动。
然而,尽管洋务运动在一开始积极地引进了西方的技术和思想,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本文将探讨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一、缺乏整体规划与连贯性洋务运动在中国各地开展,但没有足够的统一计划和连贯性。
各地的洋务运动在发展过程中互相牵制,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指导。
此外,清朝政府在推行洋务运动时也没有制定明确的长远目标和发展计划,导致洋务运动的各项措施无法形成有效的整体。
二、高昂的经济负担与商业利益的干扰洋务运动需要大量资金来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但清朝政府财政紧张,无法承担如此巨大的经济负担。
政府不得不依赖商人的支持,然而商人往往追求个人商业利益,很少愿意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做出积极贡献。
商人们往往只关注短期经济利益,忽视了对洋务运动的长远投资。
三、科技创新的缺失虽然洋务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技术和设备,但可惜的是没有形成自主的科技创新能力。
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并没有真正吸收和消化西方的先进技术,而只是机械地引进。
缺乏科技创新的推动力,使得中国在产业上无法实现真正的转型和发展。
四、政府官僚体系的腐败与阻碍清朝政府的官僚体系普遍腐败,庸官成风。
在洋务运动中,许多官员腐化堕落,只为自己谋取个人利益,对推动洋务运动缺乏真正的投入和支持。
这种腐败现象限制了洋务运动的有效展开,使得许多措施无法得到切实的执行。
五、与传统文化的冲突洋务运动的推行使中西文化产生了冲突。
尽管洋务运动试图引进西方的现代化思想和技术,但中国社会仍然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无法真正接受和适应西方的理念。
许多中国人对洋务运动持保守态度,担心现代化会破坏传统社会秩序和价值观。
六、外部势力的干扰与压力洋务运动发生在一个国际竞争激烈的时代,中国处于列强的包围之中,受到外部势力的干扰和压力。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使得洋务运动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进一步削弱了中国在洋务运动中的自主权和控制力。
[总结范文]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总结范文]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18345cf689eb172ded63b755.png)
[总结范文]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试题: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答案: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期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
因为改革只吸收西方先进技术,但没有学习借鉴西方的先进技术,必定会走上失败。
【相关阅读】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历史好处从其”自强”、“求富”目标并未实现上说洋务运动最终是失败的。
洋务运动虽然作出了不少成绩,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其根本原因是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宗旨,即只改经济制度,不改政治制度。
根本败因:只新其貌、而不新其心。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
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侮。
洋务派反对守旧派,认为守旧派“陈甚高,持论甚正”,然而“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
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之变”。
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有哪些
![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598c08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8.png)
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有哪些洋务运动的破产,较为广泛的说法,是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而标志的。
下面店铺分享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一起来了解吧。
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洋务运动是由清朝部分官僚发起和主持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运动,其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图“自强”“求富”。
洋务派:洋务运动的主持和参加者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派在中央以军机大臣兼衙门大臣奕訢、文祥等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及沈葆桢、丁汝昌等为代表。
洋务运动历时30余年:1861年1月清朝设立各国事务衙门;同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军械所,这是洋务运动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1895年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洋务运动到此结束。
洋务运动的内容:一是从图强御侮和平息内乱出发,努力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二是从求富图强出发,大力开办民用工业。
一、洋务运动失败的外部原因——列强不允许中国“自强”1.资本主义国家构筑侵略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在整个十六、十七世纪,中国反对西方殖民侵略的斗争一再取得重大胜利,甚至是一些明朝的残余势力,如郑成功等也战胜了号称“海上马车夫”的强国的荷兰。
中国取得这些胜利,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中国拥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能够集中全国力量反对外国侵略;二是西方殖民者还处于工厂手工业阶段,生产力与东方封建国家相比并不占绝对优势。
侵略中国的失败,使西方殖民者意识到,中国太大太强了,要使中国屈服,必须做好侵略准备。
为此,在整个十八世纪及十九世纪中期,西方侵略者都在做这项工作——构筑侵略中国的前沿阵地。
2.资本主义国家用武力中断中国的自强之路洋务运动期间的清政府,可以说无岁不在战争之中。
帝国主义国家,用侵略战争的方式,中断中国的自强之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中国国内挑起战争,进而鼓动它国干涉中国内政,典型的事件是支持阿古柏侵略新疆,最终迫使清政府派左宗棠劳师远征,历时数年,前后耗掉协饷五千二百三十万两之巨。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联合侵略,以及由此造成的中国国内连绵不绝的战争,致使清政府在财政经济上限于破产的境地,是造成洋务运动失败的重要外部原因之一。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76a8677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a1.png)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1. 导致洋务运动兴起的外部压力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值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侵略的高峰期。
中国在军事、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因此,为了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国发起了洋务运动。
然而,洋务运动的失败也与这种外部压力有关。
中国在经济和技术层面上领先的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促使了中国政府推行洋务运动。
然而,由于洋务运动的推行是被动的,缺乏内外结合的综合国力,因此最终以失败告终。
2. 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洋务运动在推行过程中存在许多局限性,这也是导致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首先,官僚体制的腐败和腐朽是洋务运动无法克服的障碍。
传统的官僚体制对于现代化改革的推行是保守和抵触的,无法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另外,洋务运动在组织和管理方面也存在问题。
洋务机构和企业管理体制混乱,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3. 洋务运动的内部矛盾洋务运动的内部矛盾也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洋务运动兴起后,中国政府引进了大量的西方资本和技术,但这些资本和技术对中国来说造成了一定的依赖。
同时,西方列强的利益也无法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完全契合,导致了中国政府与西方资本和技术的矛盾。
此外,洋务运动涉及的领域众多,各项工作之间的协调和管理也存在问题,导致了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4. 洋务运动的社会矛盾洋务运动的推行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这也是导致它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洋务运动引进的西方资本和技术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对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农民来说,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改善。
这导致了农民对洋务运动的不满和反抗,并对社会稳定和政府统治造成了威胁。
此外,洋务运动也引发了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劳动条件的恶劣和剥削现象的存在使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和对抗。
5. 洋务运动的经济问题洋务运动在经济方面也存在问题,这也是导致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首先,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023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教训是什么
![2023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教训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f74e6c6a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2.png)
2023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教训是什么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洋务运动并不触动腐败的社会制度,只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引入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因此不可能取得根本性成功。
2、洋务企业的利润,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洋务派没有成为真正的企业家、资本家,而是形成了垄断企业,以此作为自己在旧的统治制度中争权夺利的资本
3、洋务派办的企业,管理方式落后,导致成本高、亏损大、产量低、质量劣,形成营私舞弊,贪污中饱,用人惟亲,冗工滥食的局面。
这是用封建制度经营新式企业的必然后果。
实践证明,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就完全办不好近代新式企业。
历史教训:
洋务运动”。
失败原因:30余年的洋务运动遭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阻挠,通过各种渠道破坏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失败之原因
![洋务运动失败之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962aabb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b.png)
洋务运动失败之原因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现代化尝试,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基础。
但是洋务运动的失败,也为晚清王朝埋下了更深重的危机,促使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更为动荡的时期。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清朝政府官员普遍持有保守的思想观念,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包容万象,足以应对现代化的挑战。
曾国藩等人也持有这一观点,在洋务运动中缺乏对现代文明的了解和认识,对洋务运动的推动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他们重大器械和武器生产,却忽视了教育、科技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二、国家实力不足洋务运动初期,大量使用外国专业人员对中国工业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外国专家仅在基础建设方面提供了帮助,而中国的选人标准低,缺乏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的人才。
加上中国的国力有限,难以支撑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从而无法推动洋务运动的全面发展。
三、各地官员反复无常清朝中央政府虽然大力推动洋务运动,但各地官员对此的态度却常常反复无常。
一些地方官员甚至为了贪污私利而破坏洋务发展,对洋务事业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此外,历次政变的发动,也加速了洋务运动的停滞和退步。
四、洋货抵制运动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五德,“礼”是其中一项,它强调的内容包括吃、穿、用皆应“循经习俗”,“不可失祖宗之业”,这导致了一些人对洋货的抵制,人们不愿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这种思想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开展而愈发强烈,导致了抵制洋货的运动在各地兴起。
综上所述,洋务运动的失败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下造成的。
不过,洋务运动不管其成败,都有其历史价值,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全面改善了中国的经济状况。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d145f40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74.png)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不过洋务运动最后还是失败了,下面小编就整理了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希望对你有用。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
因为改革只吸收西方先进技术,但没有学习借鉴西方的先进技术,必定会走上失败. 洋务运动爆发的原因国内背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痛定思痛,意欲图强。
在此之前一些学者就提出了学习西方国家的优点以增强国力,例如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因为清政府用领土,主权以及一系列经贸特权暂时满足了外国侵略者的要求,国内的农民战争也进入低潮,因而呈现了暂时“稳定”的局面,即所谓“中外和好”的“和局”。
但是在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头脑比较清楚的当权者,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以及在中枢执掌大权的恭亲王等人,并没有因为这种“和局”的出现而减少他们对清政府统治的危机感。
简述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简述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ff27566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65.png)
简述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简述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洋务运动是晚清统治者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狭隘束缚下为抢救国
家危亡而展开的一场大规模改革运动,其视野较国民党的白衣改革浅薄,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社会模式,促进现代化的进程,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洋务运动未能圆满完成,失败了。
(一)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经济原因。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落后,改革以及社会改变的费用很高,政府内部财政紧张,洋务运动无法有效的得到资金支持。
2、政治原因。
晚清政府实力脆弱,无法克服内部矛盾,不能够统一行动,给洋务运动的实施带来了影响。
3、思想文化上的原因。
洋务运动认为旧文化旧思想是中国反抗现代文明的主要障碍,但这种“洋化”思想仍然没有在中国深入流传,对洋务运动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
1、传统文化的改革必须温和,这样可以让国民更加容易接受,不会引起恐慌和阻碍改革的进程。
2、政治上必须团结一致,思想上也要保持一致,避免内部矛盾,以促使改革顺利进行。
3、时机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改革的环境不是特别好时,最好先等待改善才开始改革。
通过洋务运动的失败我们可以总结到:需要恰当的时机,改革方
向明确;政治动员力量强;资金投入有力,社会文化必须有机融合,这样的条件才能促进改革的持久稳定和进程的成功完成。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以及失败原因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以及失败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dd1f513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c.png)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以及失败原因洋务运动是中国晚清时期国家现代化的一次尝试。
它启发了中国对外开放和学习西方技术的意识,然而由于一系列失败原因,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一、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1. 引进西方科技:洋务运动促使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科技。
通过派遣留学生和聘请外籍专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业知识迅速传入中国。
这为中国后来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基础。
2. 促进工业化: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发展。
在此期间,中国建立了大量的洋务工厂和机构,从事纺织、造船、冶炼等行业。
洋务工厂为中国创造了就业机会,并提高了国内生产力。
3. 提高军事实力:洋务运动致力于改革中国的军事体制。
通过引进海军技术和建设现代化军队,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提升。
这提供了保卫国家和增强国际地位的重要条件。
4. 推动文化变革: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文化变革。
在这一时期,西方的教育理念、艺术和文学形式等开始传入中国,为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带来了一定的刺激。
二、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1. 缺乏系统规划:洋务运动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划。
虽然引进了许多西方科技和理念,但这些知识并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和应用,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
2. 技术依赖:中国在洋务运动中依赖外国技术和专家。
这导致了中国本土技术的衰退,没有形成自主创新的能力。
当外籍专家离开后,中国面临无法自主维持和发展的困境。
3. 财政困难:洋务运动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清朝政府财政困难。
部分投资被用于巨额赏赐和官员贪污,导致洋务运动的经费短缺,无法持续发展。
4. 社会保守思想的阻碍:中国封建社会保守思想的阻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一些保守势力对西方科技和文化持观望态度,甚至反对改革,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三、洋务运动的启示尽管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它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从洋务运动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1. 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自主创新和掌握核心技术对国家现代化至关重要,不能依赖外国技术和专家。
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https://img.taocdn.com/s3/m/5b29f2d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61.png)
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洋务运动虽然没有让中国真正富强起来,但是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让中国出现首批近代企业,那为什么还是会失败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希望大家喜欢!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洋务运动本身的局限性。
洋务运动本身是一场以维护封建王权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说到底也就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虽然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但是运动只改经济并不改政治,这就导致这场运动并不是一场彻底的改革运动,清政府的腐败根本不能调动政府职责去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这场运动注定是要以失败而告终的。
其次洋务运动缺少必要的经济基础。
洋务运动一开始打着自强的口号发展军事和工业,创建新式的军队,后来缺少经费,洋务运动便打出求富的口号,开始大力发展工商业,寻求解决的办法,但是这种做法并没有给我国的经济带来多么明显的改善,因为当时我国广大农村依然是停留在小农经济阶段,生产力非常落后,这样的生产模式根本就承载不了那么多的新式工业。
加上广大老百姓对洋务运动缺乏了解,而朝廷内部也还有顽固派一直在给运动制造阻力,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洋务运动最终走向失败。
洋务运动的影响介绍洋务运动的开展,涉及了军事、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所以在分析它对中国的影响时,也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在军事方面的影响:洋务派在军事方面继承了魏源的思想,主张以“自强”和“求富”为目的的“师夷长技”,也就是学习西方来遏制西方。
为此洋务派做了三个方面的事情:首先是建立了近代的军事工业,其次是建立了以北洋舰队为首的三支水师,最后还建立了军事学堂。
当然对于陆军配备的武器装备和训练等,也制定了改进计划。
1885年,设立了统领海军、海防事宜的海军衙门。
这一系列的改进,促使了清政府军队的战斗实力的提高,在一定时期内有力的抵制了侵略势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化的进程。
其次是在近代经济方面的影响:洋务运动虽然以兴办军工企业为主,但是对于这一方面而言,最主要的方面还是资金,以及原料和原料的运送等。
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及历史作用
![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及历史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63ca31c0b4c2e3f57276348.png)
2创办民用工业
3办新式学堂
派留学生
• 参考文献: 《近现代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洋务运动新治》 徐泰来 1987年版;
1984版;
/view//4876.htm ; /Article/20081201160534.asp.
四.历史பைடு நூலகம்用:
1办军工,建近 代海军
冲 击 传 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传播了 近代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 , 统 诱导了中国 民族 资本主义的产生, 观 念 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 定的抵制作用,发展了工人阶级队 推 伍 动 培养了一批人才,传播了近代的科 学文化。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近 代 化 有利于中国 军事近代化。
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及历史作用
一.历史背景: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 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通过采 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企图摆脱内忧外患 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二.代表人物:
三.失败原因:
1.洋务运动自身的封建性缺陷导致其只是 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没有改变腐朽 的封建制度 ; 2.洋务运动对外国有着强烈的依赖性而西 方列强却并不希望中国富强; 3.外界势力(保守派、太平天国运动)的 阻挠与破坏使洋务运动的进行维艰 ; 4.洋务企业自身内部管理的局限性与腐朽 性 。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8991820a7cd184254b35358e.png)
失败的根源
• 洋务运动的推动者没有也不想去触动传统思想。其实何 洋务运动的推动者没有也不想去触动传统思想。 止他们不去触动封建思想, 止他们不去触动封建思想,连他们本人也是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思想的 信徒。 信徒。那时保守派与洋务派的分歧不在根本的思想认识 上,而在于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与做法上。例如,对于铁 而在于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与做法上。例如, 路的不同态度。当然,与保守派相比, 路的不同态度。当然,与保守派相比,洋务派还算进步 他们毕竟睁开了半只眼睛,主张“师夷之长” 的。他们毕竟睁开了半只眼睛,主张“师夷之长”。尽 管这种“ 完全是技术性的。但是, 管这种“长”完全是技术性的。但是,洋务派并没有从 根本上摆脱封建传统文化。这才是洋务运动失败, 根本上摆脱封建传统文化。这才是洋务运动失败,中国 早期现代化进程极为缓慢的根本原因。 早期现代化进程极为缓慢的根本原因。
这是一场不彻底的运动? 这是一场不彻底的运动?
• 洋务运动开始的这个时期大约正是日本发生巨 变的明治维新时代。这就是说, 变的明治维新时代。这就是说,中国近代工业 的起步并不比日本晚。 的起步并不比日本晚。但为什么洋务运动与明 治维新的结果却完全不同呢? 世纪初期, 治维新的结果却完全不同呢?到20世纪初期, 世纪初期 日本这个“蕞尔小国” 日本这个“蕞尔小国”已成为一个工业和军事 强国, 强国,而号称地大物博的中华帝国仍然积贫积 只有挨打被侵略的份儿。 弱,只有挨打被侵略的份儿。这其间的差别当 然是制度上的。 然是制度上的。明治维新是一场和平式的资产 阶级革命,君主立宪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民主制, 阶级革命,君主立宪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民主制, 而洋务运动只是封建制度下的经济振兴。 而洋务运动只是封建制度下的经济振兴。政治 制度不变就不会有经济起飞。 制度不变就不会有经济起飞。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8e75282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17.png)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洋务运动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场重要改革运动,其性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识:性质:1.引入西方技术和制度:洋务运动是清朝政府为应对外国侵略而推行的一项改革运动。
其主要内容是引进西方技术、制度和观念,以增强中国的国防实力和现代化发展。
2.改革经济与军事:洋务运动致力于发展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这涉及的范围包括修建工业企业、开设近代工厂、改良军队组织结构等方面。
3.引发社会变革与思想觉醒: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为中国人带来了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并激发了社会的觉醒和改革意识。
失败原因:1.反动势力的挑战:洋务运动在推行过程中遭遇了来自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包括官僚集团、地方势力和传统文化带来的阻力,使得改革难以推进。
2.整体推进不力:洋务运动缺乏整体愿景和相互协调的改革措施。
一些洋务局的管理失当,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执行机构,导致改革过程中的混乱和内耗。
3.缺乏民众支持与参与:洋务运动主要由清朝政府主导,缺乏民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这导致改革运动没有建立起强大的社会基础,阻碍了改革的成功。
教训:1.综合改革与整体推进:洋务运动的失败表明,单一的改革措施和局部的发展可能无法取得明显成效。
因此,未来的改革应综合考虑各个领域的需要,使改革举措具有整体性和相互协调性。
2.社会参与与民众动员:改革过程应鼓励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民众动员,以确保改革的可持续性和社会基础。
3.教育与人才培养:洋务运动中的失败也暴露出清朝时期中国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的薄弱性。
未来的改革应重视教育的提升和培训优秀人才,以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4.敢于面对问题与自我反思:改革的过程中,应勇于面对问题和困难,并进行持续的自我反思和调整。
只有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在改革过程中取得成功。
总之,洋务运动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运动,但由于内外因素的作用,以及一些制度和执行层面的问题,最终失败了。
论洋务运动失败原因
![论洋务运动失败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9ec4cd35376baf1ffc4fad10.png)
论洋务运动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甲午战争之后,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第一,洋务派欲以先进的生产方式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是注定要失败的。
第二,洋务派所建立的近代工业,受制于封建体制的束缚和侵略势力的压迫,使洋务运动举步维艰,最后导致破产。
第三,企业中近代的生产力与腐朽的封建管理方式不相适应,使之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当年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就注定了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派其实是地主阶级希望用新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封建社会并不适应这样的先进的生产方式。
所以当一系列矛盾产生之后,洋务运动的失败就成为了必然。
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而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并趁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所以洋务运动的宗旨就没有摆正,失败也是必然。
洋务运动是清廷在内外交困之际所采取的一种自保性质的改革。
当时,外有列强环伺,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在这种情况下,清廷的一部分当权官僚决定首先把“心腹之害”的太平天国镇压下去,而后再设法抵御被认为是“肢体之患”的外国侵略。
为此,他们开始实行所谓的“自强新政”,主要内容就是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首先是军事技术),一方面企图通过与西方搞好关系,以争取军事支援,另一方面也想通过此举实现中国的工业化,最终达到“自强”的目的。
这些想法当然是不错的,可是,一开始,洋务运动就在体制和技术之间出现了脱节的现象。
按照张之洞的说法,洋务运动之学习西方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即坚持大清帝国的整个体制和意识形态不变,仅仅学习西方的技术,学习他们船坚炮利的一面。
岂不知,“体”和“用”在很多时候都是不可分离的。
正如严复所说:“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在近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在近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9ca12f09e314332396893c4.png)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在近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1.失败的原因(1)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它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牟取暴利,使企业难以发展。
(2)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仇视一切洋务活动,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3)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仅凭地方上几个热心洋务的总督、巡抚运作,力量即分散又有艰,难成大业。
(4)洋务派企图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2.地位和作用:对中国的早期近代化起了推动作用。
(1)洋务派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创办了一些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国的经济近代化由此发端。
(2)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国家近代化生产方式,并培养了一大批近代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客观上促进了本国封建经济的解体,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3)洋务派还筹划海防,并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使中国的国防近代化和教育近代化也开始进步。
(4)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而不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是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向富强的。
【例】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没有坚决抵抗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B.没有从本跟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C.利用封建生产方式精英近代企业D.封建顽固派极力阻挠和破坏解析:解答时,关键是根据内因、外因的关系界定四个选项:A、B、C、D四项所示内容都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但A项属于外因,C项是由B项决定的,D项同样属于外因。
答案:B。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be80a8c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64.png)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运动是中国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推行的一项现代化运动,旨在通过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来改善国家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发展。
然而,该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下面是一些可能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1.经济限制:洋务运动开始时,中国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弱。
在清朝时期,中国的贸易逆差和外债问题严重,财政极其困难。
因此,无论是从国际市场购买先进设备,还是引进外国专业人才,都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
这对一个财政困难的国家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2.文化冲突:洋务运动在中国社会引发了巨大的文化冲突。
许多中国人担心与西方国家的接触会导致传统文化被西方文化所替代。
特别是在军事方面,传统的军事观念与西方军事理念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使得中西方之间的理解和协作变得困难。
3.内部官僚体系:洋务运动的实施受到清朝官僚体系的严重阻碍。
在清朝统治下,官僚主义盛行,贪污腐败现象严重,这使得实施洋务运动变得困难。
许多官员对引进洋务持怀疑态度,甚至妨碍了这些措施的推行。
4.外国势力的干预:在洋务运动期间,中国正处于列强争霸的时期。
许多西方国家利用洋务运动来干涉中国事务并谋取自身利益,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国政府推行洋务的困难。
而且一些西方国家还通过技术垄断和掠夺性的贸易方式来削弱中国的经济基础。
5.缺乏国内先进技术和设计能力:洋务运动主要依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然而,中国自身的科学技术和设计能力并不发达,这限制了洋务运动的成功。
即使洋务洋套来到中国,由于中国缺乏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技术人员,外国引进的设备也难以得到充分利用。
6.政治动荡: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正经历军阀混战和战乱不安的时期。
这些政治动荡对洋务运动的推行产生了极大的阻碍。
在这种不稳定的环境下,各地政府和统治者更关注自身权力和利益的维护,而忽略了洋务运动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洋务运动之所以失败,既有外部因素的影响,如经济限制、文化冲突和外国势力的干预,也有内部因素的制约,如官僚体系和政治动荡。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ab28988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68.png)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导言洋务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尝试,旨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以增强国家的实力。
然而,尽管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本文将从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两个方面,探讨认识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它是在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背景下,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一系列努力。
该运动始于甲午战争后,有着复兴国家的强烈愿望。
1. 引进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洋务运动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来增强国家的实力。
在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崛起,科学技术和工业手段对国家实力的提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因此,中国政府决定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来加速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2. 加强军事实力与国防能力洋务运动致力于加强中国的军事实力和国防能力,以此来对抗列强侵略。
中国在甲午战争后遭受了严重的打击,这使得国家意识到必须重视军事和国防建设。
洋务运动为此提供了一个机会,通过引进西方军事技术和训练方法,来加强国家的防御能力。
3. 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洋务运动不仅仅关注科学技术和军事实力的引进,它还注重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运动期间,中国尝试引进西方的法律制度、铁路、邮政、矿产开发等,以加速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尽管洋务运动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以下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1. 传统观念的束缚中国在洋务运动期间依然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
尽管一些进步的思想和理念被引进,但中国大部分人民仍然秉持传统观念和习俗。
这使得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无法被充分理解和利用,导致了实施时的困难和阻力。
2. 外部压力和干涉洋务运动发生在列强侵略的背景下,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十分脆弱。
列强在各个方面对中国施加压力和干涉,使得洋务运动面临巨大的阻力和挑战。
列强的干涉不仅使得洋务运动的推动受到限制,也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分裂,削弱了运动的推进力度。
清末洋务运动失败原因简析
![清末洋务运动失败原因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44f12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a.png)
清末洋务运动失败原因简析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一、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至90年代,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朝晚期。
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内部腐败和外部列强侵略使得国家处于崩溃边缘。
同时,西方列强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成果逐渐显现,与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倡导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推行现代化改革,以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国家经济。
二、洋务运动的时间洋务运动具体发生时间为1861年至1895年,期间经历了清朝同治、光绪两个皇帝。
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和内部动荡的严峻局面,推行现代化改革的呼声逐渐高涨。
洋务派在这样的背景下崛起,推动了一系列现代化改革措施的出台。
三、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主要包括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地方官员和恭亲王奕訢等皇室成员。
这些人都是中国现代化改革的积极推动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建立现代化军队和工业体系,以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四、洋务运动的目的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国家经济。
背后的哲学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为基础,吸收西方先进的技术和制度,以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洋务派认为,只有通过现代化改革,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才能摆脱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振兴。
五、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洋务运动主要内容包括:1.军事改革:洋务派建立了现代化的军事工业和海军,以提高国家的国防实力。
同时,他们还派遣留学生到西方学习军事技术和战略,为中国的现代化军队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2.工业发展:洋务派兴办了一系列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如铁路、电力、煤炭、钢铁等,以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这些企业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也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3.教育改革:洋务派创办了一批现代化的学校和技术学院,推广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了大量的现代化人才。
这些人才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是由清朝部分官僚发起和主持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运动,其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图“自强”“求富”。
洋务派:洋务运动的主持和参加者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派在中央以军机大臣兼总理衙门大臣奕訢、文祥等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及沈葆桢、丁汝昌等为代表。
洋务运动历时30余年:1861年1月清朝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同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军械所,这是洋务运动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1895年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洋务运动到此结束。
洋务运动的内容:一是从图强御侮和平息内乱出发,努力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二是从求富图强出发,大力开办民用工业。
从中法战争结束到甲午战争爆发的九年,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段最好的时期。
在此期间,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都处于和平状态。
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年,效果明显。
例如:当时日本共有工业资本7000万元,银行资本9000万元,年进口额1.7亿元,年出口额9000万元,年财政收入8000万元,这些指标除了进口量与中国相当外,其它都低于中国,说明当时日本的经济实力和中国一样并不强盛。
从军事上看,日本在甲午战前的一二十年里,竭全国之力提升军事实力,尤其重视海军建设,到1893年,拥有军舰55艘,排水量6.1万吨,与中国海军主力北洋舰队相当(中国还有广东、福建水师)。
日本常备陆军22万人,总兵力不到中国的一半,武器装备也相差不大。
很显然,中日军事力量对比,不像鸦片战争时大刀长矛对坚船利炮那样悬殊,有的方面如海陆军总量中国还略占优势。
当时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
英国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
”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共进行了五次对外战争,中法和约是唯一一个没有割地赔款的和约。
当时的环境应当说对中国的自强相当有利。
由于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的伟大产物——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中国仍然签定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宣告了这场运动的彻底失败!
洋务运动最终失败。
因为其"自强"、“求富”目标并未实现。
洋务运动虽然作出了不少成绩,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宗旨,即只改经济制度,不改政治制度。
根本败因:只新其貌、而不新其心。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洋务运动时中国在制度方面的不足,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部分官员试图以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力主兴办洋务,在中央的代表有奕欣,在地方的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被称为洋务派。
而另一部分官僚(以满清贵族为主)则坚决反对采用西方科学技术,
被称为保守派,以倭仁为代表。
而慈禧也只是暂时支持洋务派。
这样的局势,很有可能随时变动,是对运动非常不利的。
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
因为改革只吸收西方先进技术,但没有学习借鉴西方的先进技术,必定会走上失败.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正在于其“脱亚入欧”,全盘西化,既变“体”又变“用”。
而洋务运动的失败正在于其“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只变“用”而不变“体”,“只想新其貌、而不想新其心”。
其实,对洋务运动的这个错误,当年不少人国人既已看出,除了早期民主思想家呼声之外,有些大臣也一再提醒朝廷不能舍本逐末。
如长期担任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的文祥,在死前不久即1875年上《密陈大计疏》,指出:“说者谓各国性近犬羊,未知政治,然其国中偶有动作,必由其国主付上议院议之,所谓谋及卿士也;付下议院议之,所谓谋及庶人也。
议之可行则行,否则止,事事必合乎民情而后决然行之。
自治其国以此,其观他国之废兴成败亦以此。
”认为议院制度清国“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
据袁伟时先生考证,这是中国最高层第一次主张吸取民主宪政精神,改进本国的施政。
再如两广总督张树声1884年在自己的《遗折》中更是把民主制度视为救国的根本:“夫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
育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
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他恳请清廷下决心“采西人之体,以行其用”。
这些建议揭示了西方富强的真谛,指出了中国应“采西人之体”的正确方向,如被采纳,中国近代史可能因此而改写。
但这些意见都被拒绝。
政治上的专制导致经济上的垄断。
在洋务运动中,大清国通过行政保护,垄断市场,压制民办企业。
官营企业内部实行专制管理办法,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政府创办,财政补贴,腐败丛生,浪费严重。
官办官营,是大清国洋务运动失败的关键。
洋务运动的失败证明,只搞经济改革不搞政治改革,试图在不触动专制
制度的前提下,建立“大清特色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真正实现国强民富的。
洋务运动的失败告诉我们,“中国特色”有足够的资本可以自吹自擂,但固守“中学为体”,拒绝从善如流的民主体制,是不可能领跑于世界的。
马克思在《论波兰问题》中说:“历史上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如果你对现实感到迷惑,你就去读读历史,其实一切都发生过。
如果你对历史感到迷惘,你就来看看现实,其实历史正在发生。
另外还有新旧文化的冲突,中国和西方基督教世界在文化方面的差异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
首先,中国是一个“人治”的国家,孔子说:“其人存,则其政举。
其人亡,则其政殆。
” 中国人自古认为治理好国家要靠得到贤人,墨子也说:“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可见这种政治制度完全是建立在依靠人治的基础上。
而西方基督教世界认为,人自从在伊甸园里犯了罪就变得软弱罪恶,任何人都不可靠,因为人性本恶,这就是“原罪说”。
所以西方治理国家靠的是法制。
然而中国人是没有信仰观念的。
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
” 正是这样,中国人对信仰的观念非常淡薄。
历史上虽然出现过道教、佛教、景教,但仍只是作为一种哲学思想而存在。
并没有在任何时候成过气候。
当佛教兴盛时,则出现“会昌灭佛”,当道教兴盛时,则又有武则天禁止。
可见,宗教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主导地位的。
这样就势必导致广大国民道德性差,没有约束,没有秩序。
所以,如果要在中国进行洋务运动,广大人民的国民性、从众而不敢做先驱、缺乏社会秩序是一块很大的绊脚石。
洋务运动的失败、新旧文化的冲突,让一部分国人认识到:要改革,就要从根本上进行。
仅仅浮于表面,而不改变本身已经腐朽庞大的政治制度、漏洞弊端百出的旧式文化,是绝对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