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抒情方式课件(共25张ppt)
合集下载
经典课件,独创!!诗歌鉴赏之抒情方式
练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②古 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 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这首诗写了“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 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 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 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 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 凄凉之情。
注意区分借景抒情 与托物言志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托物言志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释:
1、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 疾苦、怨愤。 2、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 《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 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 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托物言志,用蝉来警戒自己,要 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 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
①高难饱——古人认为蝉栖高树,餐风饮露,所 以难以饱腹。 ②“徒劳”句——虽带恨声,但也徒然(没有人 同情)。 ③疏欲断——蝉通宵悲鸣,最后鸣声稀疏、无法 继续下去。 ④碧无情——碧树对蝉的悲鸣无动于衷。 ⑥“薄宦”句——薄宦:微薄的官职。梗:树枝。 泛:漂浮。喻行踪依然漂泊无定。 ⑥芜已平——杂草丛生,荒芜到快要平没了。 ⑦举家清——全家清苦。连上句意谓:多劳你的 鸣声使我警觉,使我全家也和你一样坚守操守, 过着清苦的生活。
问:这首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答:以乐景写哀情。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 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唯有如 此美景,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 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 情更加浓厚。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PPT课件
问: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3分)
6
答: ①选择“一鸟”“数帆”等意象,融情于景 , 营造了凄凉的意境; ②以“谁与问”对应“独上江城”,直抒胸臆 ,表达凄凉心境。
7
二、间接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 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 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分为借景抒 情、情景交融、即景抒情、以景作结//托物言 志、借物抒怀 //用典抒情//即事感怀。
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
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
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②? 请君暂上凌烟阁③,若个④书生万户侯? 【注】①吴钩:吴地所产宝刀。②关山五十州:指 当时唐朝廷不能控制的地区。③凌烟阁:在长安,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绘开国功臣24人画像以示 表彰。④若个:哪个。 • 诗中李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表达了什么 感情?
归有光《项脊轩志》
18
下列诗句(句子)哪些属于以景结情?并说 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李白 《送友人》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之广陵》
16
(2)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是诗歌的一种结构技巧,它 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 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 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 • 效果:以景结情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
6
答: ①选择“一鸟”“数帆”等意象,融情于景 , 营造了凄凉的意境; ②以“谁与问”对应“独上江城”,直抒胸臆 ,表达凄凉心境。
7
二、间接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 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 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分为借景抒 情、情景交融、即景抒情、以景作结//托物言 志、借物抒怀 //用典抒情//即事感怀。
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
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
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②? 请君暂上凌烟阁③,若个④书生万户侯? 【注】①吴钩:吴地所产宝刀。②关山五十州:指 当时唐朝廷不能控制的地区。③凌烟阁:在长安,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绘开国功臣24人画像以示 表彰。④若个:哪个。 • 诗中李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表达了什么 感情?
归有光《项脊轩志》
18
下列诗句(句子)哪些属于以景结情?并说 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李白 《送友人》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之广陵》
16
(2)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是诗歌的一种结构技巧,它 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 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 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 • 效果:以景结情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
高考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课件(共56张PPT)
2024年可用课件
12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归年?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浓丽的春日 画面,极言春光融融。诗人以乐景写哀 情,反衬出自己浓厚的思乡之情。
2024年可用课件
13
《谢亭送别》唐代谢诨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2024年可用课件
6
情景关系:
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感情寄寓在自然景 物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 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 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没有一 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 之情悠悠难尽,随水长流。可谓“不着一 字,尽得风流”,意韵含蓄深远。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
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
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
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
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首尾两句,既是景
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合
一体,“妙合无垠”202。4年可用课件
11
乐景哀情
古人这样说它的作用: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倍增其哀乐”
2024年可用课件
17
④移情于景
•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 同喜同悲。比如《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
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
又如:赠别二首(其二)(唐 杜牧) 多情却似
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
垂泪到天明.
• 【析】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 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人乎?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ppt课件
E 借人抒情:对写/移情于人/想象、虚写)
F 无理之妙
G 铺陈
最新版整理ppt
2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诗人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 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的一种文章笔法。
最新版整理ppt
3
直
登幽州台歌
接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抒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情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
了诗人端居在外的悲愁孤寂和思乡念亲的愁
情。
最新版整理ppt
7
寓情于景: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者处境而产生
的强烈感情,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
自觉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 描写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
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
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
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
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
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最新版整理ppt
11
途中见杏花 唐·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姻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首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何作用?试加以简析。
①借代。以“红艳”代“杏花”,突出了杏花的娇 艳与热烈。
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描绘了一枝红杏出墙,
交加声这样凄清孤寂之景,抒发了诗人漂 泊羁旅的愁苦和思乡念亲之情。
诗歌鉴赏·抒情方式全版.ppt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 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 乐、悲伤等感情。
最新.课件
14
3、借古讽今: (喻今、伤今) 借古人、古迹来抒发情感。
答题格式: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借 古代的××事(人、古迹)来讽喻现实 的中的人(多指当权者)的××行 径。
•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说说诗歌是如何抒情的。
• 答: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用宁可在枝头枯萎也
不愿意飘落风中的菊花寄托了自己宁死不屈,坚守民族
大义的高尚气节。
最新.课件
13
借托 景物 抒言 情志
区别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 是某种物。
的特点,你认为怎样,说明理由。
最新.课件
2
直接抒情
判断直接抒情的方法—— 判断方法:诗人在其诗歌中比较直 观地袒露襟怀,不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饰地抒发激 情,诗句中有直接表明情感的字、 词、句。
最新.课件
3
如:
杜甫 :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
独破受冻死亦足” ,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
愿为天下贫寒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 情操。
最新.课件
15
例:
阅读下面的诗歌,说说它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参考答案:这首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借六 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台城曾经的繁华奢靡
景象与现在的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的鲜明对比, 告诫当朝统治者要吸取六朝因纵情作乐、奢 靡浮华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寄托了吊古伤今的
最新.课件
14
3、借古讽今: (喻今、伤今) 借古人、古迹来抒发情感。
答题格式: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借 古代的××事(人、古迹)来讽喻现实 的中的人(多指当权者)的××行 径。
•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说说诗歌是如何抒情的。
• 答: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用宁可在枝头枯萎也
不愿意飘落风中的菊花寄托了自己宁死不屈,坚守民族
大义的高尚气节。
最新.课件
13
借托 景物 抒言 情志
区别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 是某种物。
的特点,你认为怎样,说明理由。
最新.课件
2
直接抒情
判断直接抒情的方法—— 判断方法:诗人在其诗歌中比较直 观地袒露襟怀,不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饰地抒发激 情,诗句中有直接表明情感的字、 词、句。
最新.课件
3
如:
杜甫 :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
独破受冻死亦足” ,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
愿为天下贫寒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 情操。
最新.课件
15
例:
阅读下面的诗歌,说说它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参考答案:这首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借六 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台城曾经的繁华奢靡
景象与现在的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的鲜明对比, 告诫当朝统治者要吸取六朝因纵情作乐、奢 靡浮华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寄托了吊古伤今的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的抒情方式》精品课件36张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的抒情方式》精 品课件3 6张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的抒情方式》精 品课件3 6张
存在问题
❖ 缺少文化积淀,没有一定的诗歌鉴 赏术语储备,答题“踩”不到点上。
❖ 脑中有一点诗歌鉴赏术语,但不能 准确、规范的运用诗歌鉴赏术语, 答题思路很混乱,不易得分。
❖ 不太懂得情和景之间的关系。不懂 “诗家语”。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的抒情方式》精 品课件3 6张
诗歌新题型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的抒情方式》精 品课件3 6张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
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东晋扬州 刺史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窃视,唯作‘咄咄怪事 ’四字而已。”
(2)作者通过写……内容,营造了…… 氛围,抒发了……感情
(3)起到了……效果或有……好处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的抒情方式》精 品课件3 6张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的抒情方式》精 品课件3 6张
(1)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四句诗一句一景,通过写城下的茂盛的
野草,随意流淌的泉水,无人欣赏的落花和 鸟鸣,营造出寂静、空旷、荒凉的意境,抒 发了诗人的感伤之情。 (3)本诗句句是景,但句句含情,具有良好 的艺术效果。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的抒情方式》精 品课件3 6张
方法指津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的抒情方式》精 品课件3 6张
答题策略和复习训练策略
第一,首先默默吟诵,整体品赏,感受诗歌的滋味
、情味。
第二,过好释义关。毕竟古诗还是文言文,且语言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的抒情方式》精 品课件3 6张
存在问题
❖ 缺少文化积淀,没有一定的诗歌鉴 赏术语储备,答题“踩”不到点上。
❖ 脑中有一点诗歌鉴赏术语,但不能 准确、规范的运用诗歌鉴赏术语, 答题思路很混乱,不易得分。
❖ 不太懂得情和景之间的关系。不懂 “诗家语”。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的抒情方式》精 品课件3 6张
诗歌新题型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的抒情方式》精 品课件3 6张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
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东晋扬州 刺史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窃视,唯作‘咄咄怪事 ’四字而已。”
(2)作者通过写……内容,营造了…… 氛围,抒发了……感情
(3)起到了……效果或有……好处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的抒情方式》精 品课件3 6张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的抒情方式》精 品课件3 6张
(1)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四句诗一句一景,通过写城下的茂盛的
野草,随意流淌的泉水,无人欣赏的落花和 鸟鸣,营造出寂静、空旷、荒凉的意境,抒 发了诗人的感伤之情。 (3)本诗句句是景,但句句含情,具有良好 的艺术效果。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的抒情方式》精 品课件3 6张
方法指津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的抒情方式》精 品课件3 6张
答题策略和复习训练策略
第一,首先默默吟诵,整体品赏,感受诗歌的滋味
、情味。
第二,过好释义关。毕竟古诗还是文言文,且语言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抒情方式+课件
●【答案】
●①这两首词都运用典故,化用了前人的诗文名句。
●②《南乡子》“槛外长江空自流”以景结情,写出了长 江奔流不息,从来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宇 宙永恒而人生短暂的惆怅之情。
●③ 《 桂 枝 香 · 金 陵 怀 古 》 “ 至 今 商 女 , 时 时 犹 唱 , 后 庭 遗曲”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 的不满。
常见题型 (1)直接提问,即题干有明确要求。如: ①该诗主要是用什么方法来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②试分析某句(某联)的抒情方式(方法)。 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注意: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 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 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
●②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 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 别绪的浓重。抒发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无奈。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① 王安石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②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
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
晋代衣冠成古丘③。
逼真传神,生动形 满面尘灰烟火色,
象,如临其境
两鬓苍苍十指黑
刻画人物,鲜明表 十年生死两茫茫, 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不思量,自难忘。
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抒情是古代诗歌创作中
运用最广泛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一、直接抒情
也叫直抒胸臆,就是不需要任何“附着物”,以第一 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自己 的态度的抒情方式。
●①这两首词都运用典故,化用了前人的诗文名句。
●②《南乡子》“槛外长江空自流”以景结情,写出了长 江奔流不息,从来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宇 宙永恒而人生短暂的惆怅之情。
●③ 《 桂 枝 香 · 金 陵 怀 古 》 “ 至 今 商 女 , 时 时 犹 唱 , 后 庭 遗曲”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 的不满。
常见题型 (1)直接提问,即题干有明确要求。如: ①该诗主要是用什么方法来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②试分析某句(某联)的抒情方式(方法)。 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注意: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 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 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
●②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 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 别绪的浓重。抒发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无奈。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① 王安石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②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
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
晋代衣冠成古丘③。
逼真传神,生动形 满面尘灰烟火色,
象,如临其境
两鬓苍苍十指黑
刻画人物,鲜明表 十年生死两茫茫, 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不思量,自难忘。
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抒情是古代诗歌创作中
运用最广泛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一、直接抒情
也叫直抒胸臆,就是不需要任何“附着物”,以第一 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自己 的态度的抒情方式。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抒情方式+课件46张
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
诗歌中景与情的几种关系:
结构关系
触景生情 融情于景 情景交融 以景结情
乐景写乐情
内在关系 哀景写哀情 (以景衬情) 乐景写哀情
哀景写乐情
要注意的地方
一、写景的句子常和常用的描写手法相联系(如感官形
间接
抒情
声色、视角的变换、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等)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注意的地方
一、注意物象的特点,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
间接 抒情
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二、深入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
三、要记住一些常用的物象的内涵。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情和物
➢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
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色彩。
②术语:托物寓理
诗人塑造具体的诗歌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品 格、情操、志向、理想)。
间接
《题西林壁》
抒情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李凭箜篌引(节选)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侧面描写
通过对周围人物或 环境的描写来表现 所要描写的对象。 这里通过“行者”、 “少年”、“耕 者”、争吵的人见 到秦罗敷的反应来 侧面烘托出秦罗敷 的美丽动人。
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 态的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 或“动静结合”,相辅相成
诗歌表达方式—抒情课件
“B.悲“秋感”到呼做应梦,般增愉添无悦限”人分生析况不味当。,从全诗来看,诗人当时的心 态是淡定中透着无奈与伤感。
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① 杜牧 谁怜贱子启穷途,太守封来酒一壶。攻破是非浑似梦,削平身世有如无。 醺醺若借嵇康②懒,兀兀③仍添宁武④愚。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 【注】①卢中丞:字子强,歙州刺史。酝:指酒。②嵇康:嗜酒,工诗文,谓已 “性复疏懒”。③兀兀:昏沉貌。④宁武:春秋时期卫国大夫,谥号为“武”。 《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 不可及也。”
送杨山人归嵩阳高适不到嵩阳动①十年,旧时心事已 徒然。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夷门二月 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
忘帝力。②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春长相忆。
【注释】①动:近。②传说尧时有老人击壤于道,歌曰“吾日出而作,日入 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老人所唱的歌,后人称《击 壤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近十年未到嵩阳,人 事变迁老友难相见,诗人的心境也产生了很大变化B.五六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 节、地点,景象凄凉残败,使诗人不由得泪下沾衣。C.诗歌中说的“不我招”体
现B(出“诗景人象对凄杨凉山残人败自”在错超,然从的诗田歌园看隐,此居处生描活写的欣的羡是D初.本春诗春写景诗,并人无与“友凄人分凉别残时, 祝败友”人之前感路) 顺利,并深切地表达了别后相忆之情。
三山:地点,今福建泉州。 端仁:即陈岘[xiàn],字端仁,闽县人。 状元陈诚之之子,绍兴二十七年(1157 年)王十朋榜进士。曾先后任平江守、 两浙转运判官、福建市舶。淳熙九年 (1198年)在四川安抚使任上罢职回家。
给事:官名,陈端仁。 题意:在壬子年间,辛弃疾在三山被召, 给事陈端仁为他设宴饯行,辛弃疾在饯 行宴上所作之词
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① 杜牧 谁怜贱子启穷途,太守封来酒一壶。攻破是非浑似梦,削平身世有如无。 醺醺若借嵇康②懒,兀兀③仍添宁武④愚。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 【注】①卢中丞:字子强,歙州刺史。酝:指酒。②嵇康:嗜酒,工诗文,谓已 “性复疏懒”。③兀兀:昏沉貌。④宁武:春秋时期卫国大夫,谥号为“武”。 《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 不可及也。”
送杨山人归嵩阳高适不到嵩阳动①十年,旧时心事已 徒然。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夷门二月 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
忘帝力。②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春长相忆。
【注释】①动:近。②传说尧时有老人击壤于道,歌曰“吾日出而作,日入 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老人所唱的歌,后人称《击 壤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近十年未到嵩阳,人 事变迁老友难相见,诗人的心境也产生了很大变化B.五六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 节、地点,景象凄凉残败,使诗人不由得泪下沾衣。C.诗歌中说的“不我招”体
现B(出“诗景人象对凄杨凉山残人败自”在错超,然从的诗田歌园看隐,此居处生描活写的欣的羡是D初.本春诗春写景诗,并人无与“友凄人分凉别残时, 祝败友”人之前感路) 顺利,并深切地表达了别后相忆之情。
三山:地点,今福建泉州。 端仁:即陈岘[xiàn],字端仁,闽县人。 状元陈诚之之子,绍兴二十七年(1157 年)王十朋榜进士。曾先后任平江守、 两浙转运判官、福建市舶。淳熙九年 (1198年)在四川安抚使任上罢职回家。
给事:官名,陈端仁。 题意:在壬子年间,辛弃疾在三山被召, 给事陈端仁为他设宴饯行,辛弃疾在饯 行宴上所作之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答:一二两句采用了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反衬出全诗抒发了羁 旅异乡的感慨,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
• 画菊 郑思肖(宋末诗人) •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说说诗歌是如何抒情的。
• 答: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用宁可在枝头枯萎也 不愿意飘落风中的菊花寄托了自己宁死不屈,坚守民族 大义的高尚气节。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
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
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 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达了相思之苦。
直接抒情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请简析这首诗的抒情特点。 答题规范:本诗歌采用的是直接抒情的方式, 诗中的“独怆然而涕下”直接表现了诗人想着 天地之浩大,人之渺小,而感时伤事的情怀。
答题格式: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借 古代的××事(人、古迹)来讽喻现实 的中的人(多指当权者)的××行 径。
例:
阅读下面的诗歌,说说它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参考答案:这首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借六 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台城曾经的繁华奢靡
• 秦观的《踏莎行》中"可堪孤馆闭春 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一句,写的是 寂寞孤馆,料峭春寒,杜鹃啼血,日 暮斜阳,而这些景致里无不透着强烈 的落寞和凄婉,在这重重的凄厉中, 诗人贬官失意,所不堪忍受的悲苦和 无奈虽不着一字,却通过此情此景泄 露,让人读来倍觉心酸。
情景交融(融情于景)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
答:诗中一二两句使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 手法。借“朝雨”之景烘托出诗人送别友 人时的忧伤之情;借“杨柳”增添了浓厚 的离别、留恋之情。
2、托物言志
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 度和对人生的感悟。托物言志的“志”可 以指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答题格式:采用了××手法,借物的××特 点,表现了诗人××的志向(追求)
答题规范:诗歌采用××方式,诗中××句表达了
诗人××感情。
间接抒情
•段委婉地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来说这 样的诗句中往往没有直接表明情感的 词、句。
间接抒情
• 1、借景抒情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借春天到来的景物描写抒发对春雨 到来的喜悦之情。
的特点,你认为怎样,说明理由。
直接抒情
判断直接抒情的方法—— 判断方法:诗人在其诗歌中比较直 观地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 情,诗句中有直接表明情感的字、 词、句。
如:
杜甫 :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
独破受冻死亦足” ,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 愿为天下贫寒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 情操。
例: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抒情特点。
答:这首诗主要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中三 四句借蝉声远传,不需要凭借某种外物自能声 名远播的特点,表达出作者高尚的品格和自信 的人生态度。
练习巩固: • 绝句二首 杜甫
•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 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分析诗歌中的一、二两句的作用。
练习:
• 绝句 李清照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说说这首诗在抒情上的特点。
答:这首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作 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 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
借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典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抒 (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
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 抒发感情。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 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以乐景写哀情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分析诗中一二两句。
景象与现在的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的鲜明对比, 告诫当朝统治者要吸取六朝因纵情作乐、奢 靡浮华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寄托了吊古伤今的
感慨。
课外练习6 读诗歌,分析诗歌的抒情技巧
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参考答案:本诗的抒情方式为怀古伤今。以今昔对比的 手法着重渲染昔日的繁华,而衬托出今日的凄凉, 以此表达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抒情方式课件(共25张p pt)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①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 托物言志 ③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借古抒怀、咏史抒怀)
④借典抒情
诗歌鉴赏——抒情方式课件(共25张p pt)
常见提问方式:
1、说说下面的诗歌采用了哪种抒情手法? 2、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分析下面的诗歌。 3、有人认为某诗在表达情感上体现了“曲折通幽”
情
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
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
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
山居秋暝 王维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 尾联化用王孙典故,本来《楚辞·招隐士》 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 “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 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借托 景物 抒言 情志
区别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 是某种物。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 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 乐、悲伤等感情。
3、借古讽今: (喻今、伤今) 借古人、古迹来抒发情感。
• 画菊 郑思肖(宋末诗人) •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说说诗歌是如何抒情的。
• 答: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用宁可在枝头枯萎也 不愿意飘落风中的菊花寄托了自己宁死不屈,坚守民族 大义的高尚气节。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
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
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 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达了相思之苦。
直接抒情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请简析这首诗的抒情特点。 答题规范:本诗歌采用的是直接抒情的方式, 诗中的“独怆然而涕下”直接表现了诗人想着 天地之浩大,人之渺小,而感时伤事的情怀。
答题格式: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借 古代的××事(人、古迹)来讽喻现实 的中的人(多指当权者)的××行 径。
例:
阅读下面的诗歌,说说它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参考答案:这首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借六 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台城曾经的繁华奢靡
• 秦观的《踏莎行》中"可堪孤馆闭春 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一句,写的是 寂寞孤馆,料峭春寒,杜鹃啼血,日 暮斜阳,而这些景致里无不透着强烈 的落寞和凄婉,在这重重的凄厉中, 诗人贬官失意,所不堪忍受的悲苦和 无奈虽不着一字,却通过此情此景泄 露,让人读来倍觉心酸。
情景交融(融情于景)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
答:诗中一二两句使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 手法。借“朝雨”之景烘托出诗人送别友 人时的忧伤之情;借“杨柳”增添了浓厚 的离别、留恋之情。
2、托物言志
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 度和对人生的感悟。托物言志的“志”可 以指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答题格式:采用了××手法,借物的××特 点,表现了诗人××的志向(追求)
答题规范:诗歌采用××方式,诗中××句表达了
诗人××感情。
间接抒情
•段委婉地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来说这 样的诗句中往往没有直接表明情感的 词、句。
间接抒情
• 1、借景抒情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借春天到来的景物描写抒发对春雨 到来的喜悦之情。
的特点,你认为怎样,说明理由。
直接抒情
判断直接抒情的方法—— 判断方法:诗人在其诗歌中比较直 观地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 情,诗句中有直接表明情感的字、 词、句。
如:
杜甫 :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
独破受冻死亦足” ,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 愿为天下贫寒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 情操。
例: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抒情特点。
答:这首诗主要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中三 四句借蝉声远传,不需要凭借某种外物自能声 名远播的特点,表达出作者高尚的品格和自信 的人生态度。
练习巩固: • 绝句二首 杜甫
•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 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分析诗歌中的一、二两句的作用。
练习:
• 绝句 李清照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说说这首诗在抒情上的特点。
答:这首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作 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 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
借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典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抒 (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
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 抒发感情。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 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以乐景写哀情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分析诗中一二两句。
景象与现在的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的鲜明对比, 告诫当朝统治者要吸取六朝因纵情作乐、奢 靡浮华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寄托了吊古伤今的
感慨。
课外练习6 读诗歌,分析诗歌的抒情技巧
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参考答案:本诗的抒情方式为怀古伤今。以今昔对比的 手法着重渲染昔日的繁华,而衬托出今日的凄凉, 以此表达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抒情方式课件(共25张p pt)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①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 托物言志 ③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借古抒怀、咏史抒怀)
④借典抒情
诗歌鉴赏——抒情方式课件(共25张p pt)
常见提问方式:
1、说说下面的诗歌采用了哪种抒情手法? 2、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分析下面的诗歌。 3、有人认为某诗在表达情感上体现了“曲折通幽”
情
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
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
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
山居秋暝 王维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 尾联化用王孙典故,本来《楚辞·招隐士》 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 “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 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借托 景物 抒言 情志
区别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 是某种物。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 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 乐、悲伤等感情。
3、借古讽今: (喻今、伤今) 借古人、古迹来抒发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