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说课
说课课件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L/O/G/O
课题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机械制图》第二章 第一节 柳燕君 主编 高等教育主版社出版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国家规划新教材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能力 地位 目标 作用 1、通过三视图确定立体的尺寸、方位关系 1、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是《机械制图》的魂 2、培养善于观察、实践探究能力 2、承上启下的作用
知识 主要 目标 内容
(了解) 1、三投影面体系 2、三视图的形成 (掌握) 3、三视图的关系及投影规律 (掌握)
情感 职教 态度 理念
1、培养学生勇于发现、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 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 2、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教学 难点
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位的区分
投影关系
讨论:三个视图分别反映物体的哪些尺寸? 主视图反应物体的 长 和 高 ; 俯视图反应物体的 长 和 宽 ; 左视图反应物体的 高 和 宽 ; 结 论 ①尺寸关系:每个视图只反映物体的 两个 尺寸 ②投影规律 主、俯视图 长对正 主、左视图 高平齐 俯、左视图 宽 相等 三图尺寸有联系
长 宽 高
实体2在实体1的(上、下)面
√ 实体2与实体1的(前、后)表面平齐 √
实体2在实体1的(左、右)端
对三视图方位关系的应用。
√
1、根据实体1想象三视图
2、根据三视图想象实体2 长度:实体2比实体1(长、短) 宽度:实体2比实体1的(宽、窄)
√
由最简单的立体入手,实现立体 与三视图的转换,对所学知识的 综合应用。
板书设计
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
高 平 齐 长对正
三面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说课稿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说课稿授课教师:科目:电子技术基础工作单位:机械工程高级技工学校各位评委你们好!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和大家交流、探讨的机会。
我说课的题目是:三面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一、说教材《三面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第五版《机械制图》中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第一章我们学习了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了图纸的规格、图线的种类及绘图工具的使用等。
今天这部分内容是学习正投影作图的开始,也是后面章节学习的理论基础。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对自己的专业、课程还比较陌生,充满了好奇心,也正是由于他们初次接触三面视图,他们的空间想象力比较弱,空间的概念比较缺乏。
二、说教学目标针对着以上分析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立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三视图的形成过程,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及三视图与物体方位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对三视图形成过程的理解以及对投影规律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严格规范的绘图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负责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协作的精神。
三、说重点难点1.重点在以上几个教学目标中,对三视图形成过程的理解为本节课的重点,只有真正理解这个过程才能进一步探索它的投影规律,也为今后的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
2.难点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从空间结构向平面图形转化,他们的空间概念比较缺乏的特点,把对投影规律的探索及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确立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结合以上的重点难点在教法学法上本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按照“教师向同学演示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学生自主地探索发现投影规律”的模式,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很好地实现师生互动。
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直观生动的立体模型给同学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带着问题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机械制图说课-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 重点 难点
三视图的 投影规律
准确读取三视图上的已知数 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还原出 模型形状。
三视图长 宽高的对 应关系
根据口诀“长对正,高平 齐,宽相等”将三视图里 的数据进行一一对应。
情感 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 制图课的热情, 增加其求知欲, 培养专业兴趣。
看懂并学会画 简单模型的三 视图。
通过设置以下情景,学生思考得出结论:立体的一面、两 面投影均不能完整的反映模型形状,从而引出三投影面体系,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投影面
投影面
引入实物模型,激发学生兴趣
拿出自制的三投影面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指导学生自 己动手制作。
新知探究,老师讲解和示范作图
目标1:三 投影面体 系的组成
目标2:三 视图的形成
课堂小结,总结知识,表扬学生
总结本节课的每一点知识,并点名表扬每一位回答问题 的同学,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说出三投影面体系的组成 2、三视图是如何形成的 3、三视图的位置关系 4、投影规律及方位关系。 5、实现从简单实体到其三视图的转换 6、由三视图正确判断立体的尺寸、方位关系 7、增强学生空间三维意识,提高其空间想象力
知识 目标
教学 目标
能力 目标
培养学生的 空间想象能 力。实现平 面和立体的 相互转换
说教法
1.分组讨论法:增强学生兴趣和竞争意识 2. 讲 述 法:讲清要点发挥教师主导地位 3、示范绘图法:消除学生对绘图的陌生感 4.实物引导法:加深学生所学知识的印象 5.多媒体教学法:直观形象,节省绘图时间
多种方法并用 提高教学效果
目标3:三 视图的关系 及投影规律
完成教学目标 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说课稿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说课稿科目:高中通用技术《识图与制图》课题: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通用技术课是一门包罗万象、综合性强的学科。
他涉及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美术等诸多学科的知识。
现行省编高中劳技城市版的《识图与制图》便与数学、物理及美术有诸多联系。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一节便是《识图与制图》的第一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
这一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制图的一些基本规定及绘图工具与用品的使用和正投影与视图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为了将物体大小完全表达清楚,本节安排了三视图的内容。
三视图与前面所学的正投影法有紧密的联系,其形成的理论基础实质是正投影法。
三视图是机械制图的重点内容,是表达一个立体物(机体)形状大小的基本方法,后面将要学的剖视图、零件图等内容都是三视图做基础的,故本节教学在第一章及整个机械制图学习中都具有极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1、思想品德目标:严格按制图标准画图,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风,增强学生间相互帮助、协调工作的能力。
端正实践操作态度。
2、身心健康目标: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注意眼、手、脑的协调操作,增强安全意识。
3、审美情趣目标: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创造美,注意操作环境美,追求模型制作美。
4、基础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能运用三视图知识结合立体图看懂物体(机体)的三视图。
5、操作技能目标:能根据三视图及立体图,灵活运用切、挖、锯等方式制作立体模型。
三、说教学设计1、教学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三视图的形成及位置关系,投影关系和与物体对应的方位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结合立体图看懂三视图。
3、教育结合点:通过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模型的制作,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两人合作做模型,增强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并培养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良好学风。
4、教法选用:根据本节课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知识。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说课课程教案
教学过程
• 导入课题
• 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引出课题。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跨越学科界限,从诗歌中提炼出隐含的制图知识。增强了 学生的人文意识,使学生体会到制图中的“美”。
• 思考:诗人是怎样观察庐山的?从不同方 位。(学生观察思考,猜想并交流。)
授课 一、三视图的形成
几个不同的物体,只取它们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如果不 附加其他说明,是不能确定各物体的整个形状的。如图3-4所 示。
图3-4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同一投影面上可以得到相同的投影
因此,要反映物体的完整形状,必须根据物体的繁 简,多取几个投影面上的投影相互补充,才能把物体 的形状表达清楚。
2. 三视图的形成
按正投影法并根据有关标准和规定画出的物体的图形,称为视图。正 面投影(由物体的前方向后方投射所得到的视图)称为主视图,水平面投 影(由物体的上方向下方投射所得到的视图)称为俯视图,侧面投影(由物 体的左方向右方投射所得到的视图)称为左视图。
为了把空间的三 个视图画在一个平面 上,就必须把三个投 影面展开摊平。展开 的方法是:正面(V)保 持不动,水平面(H)绕 OX轴向下旋转90°, 侧面(W)绕OZ轴向右 旋转90°,使它们和 正面(V)展成一个平面, 如图3-6b、c所示。这 样展开在一个平面上 的三个视图,称为物 体的三面视图,简称 三视图。
图3-7 三视图的“三等”对应关系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主左视图高平齐
主俯视图长对正
俯左视图宽相等
主、俯视图中相应投影的长度相等——长对正; 主、左视图中相应投影的高度相等——高平齐; 俯、左视图中相应投影的宽度相等——宽相等
3.方位关系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说课
奋进小组
课堂表现(10分 ) 团结小组
个人努力(10分) 组长: 得分:
学生姓名:
让学生学会客观的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
四
教学过程
1 我学会了
自评互评 5 课堂小结
2 我还有哪些知识没掌握?
一 二
学生:体会心得 教师:总结评价 将教学的三个目标 再一次完美结合, 首尾呼应。
一 二
三
五
END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得到启示,每一种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去观察,观察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相同。
四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2 导入任务
•1. 一个视图能完整地表达物体的结构形状 吗?能反映物体几个方向的形状? •2.怎样才能反映物体的完整形状?
一 二
例图:
三
五
END
四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2 导入任务
三
五
END
四
教学过程
看 板书设计
§2-1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一、三视图的形成 1.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三面、三轴、一点 2.三视图的形成及名称 正面——V——主视图 水平面——H——俯视图 侧面——W——左视图 3.三投影面体系的展开 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 二、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1.视图的位置关系
肯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学习的动力 源于自身的需求
重点难点
二 三 四 五
END
掌握正投影特性,三视图 的成图原理和规律,能绘 制物体的三视图。
三视图长 宽高的对 应关系
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投影 规律——“长对正,高平 齐,宽相等” 。
二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一、说教材内容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六单元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第一课时“正投影与三视图”,本单元总的内容思路是:设计图样的绘制——常见的技术图样——计算机辅助制图(选学)。
本小节教学内容是正投影三视图的画法原理与画法。
教材按顺序讲述了正投影的原理,三视图的构成,在案例分析中用形体基本快叠加的方式等,使学生了解简单组合形体三视图的画法和基本线段(包括实线、虚线、细点划线等)的应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草图绘制、透视效果图、正等轴测图基础上的深入学习,为后续尺寸标注和机械加工图的学习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视图是一种重要的技术语言,用于表达设计意念、设计结果和设计交流,是机械加工图的核心内容。
通过三视图的学习和训练,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技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根据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正投影的投射原理;2)能绘制简单形体的三视图。
过程与方法:1)经历学习投影的原理和三投影体系的建立,让学生建立起更好的空间概念;2)经历三视图的绘制过程,让学生学会利用技术图样来表达设计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2)培养学生的技术交流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草图绘制、透视效果图、正等轴测图的学习和练习,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设计图样的绘制方法,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期望。
学生正投影和三视图还很陌生,不了解正投影的基本特性和三视图的投影规律,良好的绘图习惯还没有养成,空间想象思维能力还很薄弱。
但高中学生的思维敏捷,可塑性好,发展潜力大,有部分同学学习兴趣浓厚,喜欢动手画图和动脑思考,具备一定的识图和绘图能力。
教师结合讲解、示范和训练,以促进学生掌握三视图的制图规范,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四、重点与难点:根据课程目标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说课稿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分析。
一、教材分析1、本书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类)第二版《机械制图》是职中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它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后,能掌握识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 具有实践性、直观性的特点.本课《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是《机械制图》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习正投影作图的重要内容,也是为后续物体的投影作图打基础的关键课题。
内容从自投影开始,描述其规律,进而分析三视图的形成,让学生充分认识三视图,会学独立绘制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一已经接触到了三视图概念,但认识很肤浅,利用学生对实践操作的浓厚兴趣,正确引导学生对本专业所要求三视图的知识进行全面的认识。
因没有专业基础知识和操经验,在举例是因多选择他们身边熟悉的物体。
三、教学分析1、教学目标根据学生以上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三投影面体系的名称;掌握三视图及其投影规律能力目标:建立学生的空间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绘制简单三视图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提高学生制图信心和兴趣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机械制图》是学生能学到实际绘图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因此,学生能否建立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使本课重点。
因此,本课教学重点:掌握三视图形成及其投影规律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3、教学策略采用探究式和引领式教学方法,利用图片、动画、模型展示三视图的特征及规律,最后采用例题讲解的形式,使学生掌握三视图。
我们从学生最容易接受的简单立体几何体出发,让学生接受并了解三视图。
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树立起学生的制图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制图兴趣和能力。
学生按照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思路进行学习。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教学设计《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是学习机械制图的基础,也是看画物体三视图及检查图样的重要依据。
教学思路:本节课使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加强内容直观性,师生互动性,重视教学目标:1、理解三视图形成过程2、掌握三视图投影规律及三视图之间的各种关系3、通过学习初步学会看简单形体的三视图4、通过师生互动,创设情景,启发诱导,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学生智力开发和综合能力培养,注重问题情景的设置,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力。
教学重点难点:1、三视图的形成过程2、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讲解中通过实物模型演示和比较直观的动画演示,加强直观性,化静为动,加强师生互动,让人人都参与,都有获取知识的成就感,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为今后其它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启发引导、自主探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复习提问]:首先请同学们考虑下列问题:1、投影法分为哪几类?2、什么叫正投影法? [学生回答]:1、投影法分为两大类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平行投影法又分为:正投影法和斜投影法。
2、在平行投影法中,投影线与投影面垂直时,称为正投影法。
[导入新课]动画演示:不同形体向同一投影面投影过程。
设问:一般情况下如果只用物体的一面投影能不能完整的反映物体的结构形状?对照学生回答得出结论:不同形状的物体可以得到相同的投影,所以仅用物体的一面投影不能准确的表达物体的结构形状。
动画演示:不同形体向两个投影面投影过程。
设问:如果用物体的二面投影能不能完整的反映物体的结构形状?对照学生回答得出结论:物体的二面投影仍不能准确的表达物体的结构形状。
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就可以解决刚才所遇到的问题。
[教学目标]:见多媒体投影。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的教学课件
B
C
投影体
正投影
a
c
b 投影面
a b
c
投影面
投影特性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斜投影
平行投影法
中心投影法所得的投影不能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但 平行投影法所得到的投影是反映物体的实际形状和大小 的。
这种投影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AEBCDab
e
c
H
d
⑵积聚性
当直线或平面垂直于投影面时,
其投影积聚为一点或一条直线,这 种投影性质称为积聚性。
A
C B
E D
c
a(b)
d
H
e
3.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⑶类似性
A C
B
a bc
H
E
D d
e
归纳正投影的三个特性如下: 1.当几何要素与投影面平行时—— 其投影表现出真实性 2.当几何要素与投影面垂直时—— 其投影表现出积聚性 3.当几何要素与投影面倾斜时—— 其投影表现出类似性
3.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正投影的特点:
(1) 物体的位置规定在观察者与对应的投影 面之间,也就是始终保持人——物体——投影面 这个相对位置关系。
(2) 投影线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投影面。
(3) 人与物体以及物体与投影之间的距离, 不影响物体的投影。
3.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V
正投影法
上页 下页 返回
课堂练习:
水平投影面上所得到的视图;
左视图—— 从物体的左面向右面看,进行投影,在
侧投影面上所得到的视图。
3.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在画视图时,规定将可见轮廓 线画成粗实线,不可见轮廓线画成 虚线;确定圆心的中心线,对称中 心线画成点画线。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说课稿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说课稿《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以下是我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本课题的教材选自《机械制图》中的项目二。
《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强实践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也是机械专业的必修课。
因此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将投影规律列为重点,把利用实体绘制三视图确定为难点。
同时为了能更好的为后期的课程和学科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绘图能力及工作作风。
我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2)通过对任务的学习掌握读图和简单的绘图方法2、过程与方法(1)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利用实体绘制三视图(2)任务驱动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度和团队合作意识(2)让学生充分了解自我价值和行业价值(3)养成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二、说教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采取了演示、类比启发、讲练结合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来展现既获取理论知识又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告别教师满堂的教学方法,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说学法1、学情分析:本课题的授课对象是37名同学组成的2016级数控班,这个班的学生没有养成良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机械制图看懂零件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也有部分同学学习兴趣浓厚,喜欢动手画图和动脑思考,具备一定的识图和绘图能力。
2、学习难度:根据对本知识点的授课从中我发现本课题,抽象思维的很难建立,绘图习惯不好养成,学习兴趣不也好培养,同时对专业常识的积累也很重要。
3、学习方法:我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根据对本知识的处理我还用了以下三种方法:(1)自主探究法:课前要求学生先预习,自主学习新内容。
培养自觉学习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2)勤学多练法: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养成勤学多思的好习惯。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说课PPT
(三)学做一体
(1)请学生观察三面墙 的位置关系和用教具演 示三视图的展开过程, 引出三投影面体系和三 视图形成的相关知识。 (2)向学生展示图片并 提出问题,在引导下让 学生得出三视图的关系 和投影规律。 (3)根据简单实物模型,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 出三视图。
说教学过程
(四)巩固练习
对学生采取分小组练习 的模式,通过合作的形 式模仿、学习正确的思 维方法,再把学到的方 法运用到实际中,经过 理解、消化、运用,将 最终持知识转化为能力。
09
说教学反思
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指 导思想,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学习任务,让学生 “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有效地融入到学 习情境之中。本次教师采用动画展示、融入情境、 团队合作等教学模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让学生自主的加入到学习中来。但是部分学生 在学习方位关系以及三视图绘制中特殊情况和线条 的处理存在一定疑虑,在后续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 空间思维的锻炼和培养。
07
说学法
说学法
在选择合适的教法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学法的渗透。在遵循“让学生主 动参与,自主探究”的理念指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分 工与合作,对三视图的方位关系进行总结,并实练绘制简单立体的三视 图,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认知水平较高的同学受到鼓励后在团队中发挥起带头作用,让学生在合 作中互相学习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各有所得,共同进步。
(五)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完成后,根 据板书的纲领性内容 以及练习情况做出小 结,简要叙述本次课 程的重点以及需注意 的环节,利用板书和 与学生一问一答的过 程来回顾本节课的重 点和难点。
(六)布置作业
三视图及投影规律说课稿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说课稿王光锋2015.3.31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向各位阐述我对本课的构思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选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高教第三版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该课程属于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该节课是在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两种投影法的基础上对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进一步的研究,在内容上起到一个延伸的作用。
学好三视图为以后学习视图投影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是制图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对学生以后学习几何视图投影和零件视图的识读都是至关重要的。
2、教学内容与教材处理由于本节课是对三视图投影规律的进一步研究,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在教学内容与教材处理上先复习投影法,从而引入新课,便于学生的理解以及更好的掌握。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及学生的基础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利用正投影特性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养成严谨、细致、的技术行为习惯(3)情感目标:在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中,体会将空间物体转化为平面图形的几何美,获得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视图的形成过程。
难点:三视图与物体方位的对应关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特点:中专一年级机械专业学生,男生较多且好动,传统的理论教学已适应不了他们较差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满足不了他们的好奇心,面对如此的情况,我们将平时的理论教学转为多元化的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特点:理论基础较差,缺乏学习主动性,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具有初步的空间想象力,读图能力和专业知识有限。
三、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上述的学情分析,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拟定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视图形成及投影规律教案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教案课程:《机械制图》课型:理论教学课题:《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三投影面体系的构成和各个投影面和投影轴的名称及代号;2.理解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概念;3. 掌握三视图的成图原理,以及每一视图的名称;4. 理解并掌握每个视图之间的位置关系、投影关系和方位关系。
能力目标:1.学会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2. 掌握建立三投影面体系的专业能力;3. 初步具备识读和绘制简单形体三视图的基础;4.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并根据三视图描述实物原型;5.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逻辑思维,学会分析判断的方法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会从做中学,学中做;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认识三投影面体系的构成和各个投影面的名称及代号;2. 三视图的形成;3. 三视图之间的位置关系、投影关系和方位关系。
难点:1. 空间想象力的培养;2. 三视图投影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行动导向教学法。
教学准备:PPT,厚纸皮若干、剪刀、小透明胶、胶水。
教学反思:§3-2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情境二观察下图,大家能区分这两款手机吗?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代号V。
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代号H。
从物体的前面向后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主视图。
(1)位置关系物体的三个视图按规定展开,摊平在同一平面上以后,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对应关系可以归纳为:可以看出: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右方位。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前、后、左、右方位。
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前、后方位。
)归纳总结、三视图的形成是应用正投影原理,从空间三个方向观察物体的结果。
14说课课件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三
五
H
END
四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3) 三视图的展开
讲授新课 3 探索未知
展开原因:为了将三个视图画在一张图纸上,须将三个投影面展开到一个平面上。 ° 展开方法:以V面为基准,沿Y轴剪开,将H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 ;将W面绕OZ轴向
° 右旋转90 。
一 二
V V W
W
三
五
END
H
四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视图之间的尺寸关系
个方向的尺寸?
一 二
高 长 宽
三
五
END
四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视图之间的方位关系
讲授新课 3 探索未知
物体又有几个方位? 每一视图能反映物
体几个方位?
一 二
三
五
END
四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视图——高平齐 左、俯视图——宽相等 强调:画图与读图的依据 整体局部都要三等
一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二 三 四 五
END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 思考,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建立空间想象 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技术交流 中三视图的重 要地位。 形成科学的思维 方式
理解三视图的 形成过程。
熟练掌握三视图 的投影规律。
一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二 三 四 五
END
讲授新课 3 探索未知
一 二
三
五
END
四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3 探索未知
跑
道 一 二
X
YW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说课稿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说课稿教师姓名:XX任教班级:16XXXXXXXXX说课时间:2017.3.20XXXXXXXX 机电职专《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说课稿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叫XX,现任教于XXX机电职专,任教班级为16XXXX,所教课程为《机械制图》。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中国劳动出版社全国中职机械类通用教材《机械制图》,“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是本书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掌握了投影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物体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为以后学习识图和绘制三视图奠定基础。
二、学生分析该班学生都是高中毕业,清一色男生,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回答问题积极主动,逻辑思维能力较强。
因此,我采用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和练习的方法教学。
三、教学目标利用正投影特性掌握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和投影规律,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学会将空间物体转化为平面几何图形。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三视图的形成过程;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2、教学难点: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五、教学工具多媒体、实物模型、三角板等六、教法、学法分析1、本节课通过三幅有趣的图片,展示多媒体课件与实物,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2、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来调动学生,使其处于高度的参与状态;4、课堂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的教学原则。
七、课时本节课所用课时为一学时,45分钟。
八、具体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首先通过三幅有趣的图片入手,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问一问,然后从学生熟悉的古诗《题西林壁》入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跨越学科界限,从诗歌中提炼出所隐含的制图知识,让学生思考:诗人是怎样观察庐山的?引出本节课题。
王璐课改课《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教案及课件
王璐课改课《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教案及课件王璐课改课《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教案及课件《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机电科王璐准备工作:发纸和模型将三个三投影面蓝红面向后摆主到讲台上。
教学目标:掌握三视图的画法及投影规律,画出模型的三视图教学重点:三视图的形成教学难点:三视图的投影规律课型:新授导入:(↓)这是今年8月26日发布在网上的一则招聘信息,招聘的岗位是:机械测绘员。
学历要求为中专,性别不限,月薪1600。
现在,优秀的测绘技术员的工资,平均一个月为2000至3000,而他的工作只是测测画画,比起机械加工工人的辛苦,测绘员的工作轻不轻松?这样的工作,大家想不想要?好,今天起,老师就要帮助大家,毕业之后都可以得到这样一份轻松地工作。
那么测绘员是做什么的呢?(↓)大家请看,这位同学便在对零件模型进行测绘,这些同学呢,在进行零件测绘比赛,像这样对零件的尺寸进行测量,并绘制出它的图样,即为测绘。
在机械图样中,主要包括轴测图和三视图。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上完这堂课之后,要求大家可以(↓)画出所发模型的三视图(↓)本堂课大家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为:三视图是怎么来的以及怎么画(↓)较难掌握的内容为:三视图的投影规律(2分钟) 1、复习巩固要画出模型的三视图,需要结合前面学过的部分知识,我们先对这些知识进行一下回顾(点击)第一个问题:图线的选择情况,我找同学依次起来回来。
(↓)我们在画可见轮廓线时,一般会使用哪种线型呢?(结合模型说可见轮廓线)(↓)粗实线,粗实线的宽度取0.5~2mm 之间(↓)有的时候模型的部分轮廓线会被挡住,那么在画这些不可见轮廓线的时候,我们一般会选用哪种线型呢?(结合模型说什么是不可见轮廓线)(↓)对啦,为了将可见与不可见的轮廓线进行明显地区分,我们将不可见轮廓线用细虚线来绘制,细线的宽度为粗实线的一半。
(↓)在绘制对称图形时,我们往往要先画出它的对称中心线,请问!对称中心线我们选用的线型是……(结合图形说对称图形)(↓)细点画线。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说课课件
2)、 导入新课:
导入方式: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引出课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跨越学科界限,从诗歌中提炼出隐含的制图知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意识, 使学生体会到制图中的“美”。
提出问题:诗人是怎样观察庐山的?思考:从不同方位。(学生观察思考,
猜想并交流。)
4、练习反馈 (10分钟)
为了使学生深入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同时也为了掌握学生对 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练习可以发现学生在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找 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5、布置作业。(1分钟)
每组选1个基本几何体,画出它的三视图。适当的课后练习,让学生 从今天所学的内容上去对其进行分析,巩固所学,又为后续学习打下 基础。
宽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2、三视图的方位对应关系
上
左 下 后 左 前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右
下 前
上
上
右 后 下
前
后
左
右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简明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投影法和三视图在 绘制机械图样中的重要作用。为使学生对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有更深刻 的记忆,总结三句顺口溜: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收 获
教学反思
收获:
针对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很重
要。 本节课围绕着重难点展开,以任务驱动教 学法为主线,通过行动导向、提问引导、多媒 体教学、小组讨论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能使大部分同学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 及课堂活动中去,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积 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效果好。
中职机械制图教案: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全2课时)
江苏省XY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1教案编号:教学内容2.分面进行投影教师讲述:就是把物体放在所建立的三投影面体系,使物体的主要面与V面保持平行位置。
用正投影法分面进行投射,分别得到物体的三个投影,称为物体的三面视图或三视图(教师可用模型演示讲解)3.投影面展开摊平教师讲述:为了把三视图画在同一张图纸上,就必须把三个互相垂直相交的投影面摊平成一个平面。
展开时,正投影面V的位置不变,使水平投影面H绕X轴向下旋转900,侧投影面W饶Z轴向右旋转900,与正面V成一个平面,展开后的三个投影面就在同一图纸平面上了。
(教师可用模型演示这一过程)投影面展开后Y轴被分为两处,分别用YH(在H面上)和Yw(在W面上)表示。
在实际画图时,通常不画投影面的边线和投影轴,各投影面和视图的名称也不需要标注,可由其位置关系来识别。
(二)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通过分析三视图间的对应关系,来找出投影规律1.三个视图的形成(教师主要讲解三个视图的形成和名称)。
2.三视图间的位置关系。
主视图反映物体前、后和该方向的内部形状;俯视图反映物体上、下和该方向的内部形状;左视图反映物体左、右和该方向的内部形状;以主视图为主;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
教学内容画三视图时必须以主视图为主按上述关系排列三个视图的位置,叫做按投影关系配置视图。
这个位置关系是不能变动的,并且视图之间要互相对正,不能错开,更不能倒置。
3.物体形状在三视图上的对应关系(用模型和三视图对应起来讲)(三)物体与三视图上的尺寸关系左、右(X方向)为长;上、下(Z方向)为高;前、后(Y方向)为宽。
教师讲述:每两个视图之间有一个相同的度量关系,即主、俯视图长度相等切长对正;俯、左视图宽度相等且宽相等;主、左视图高度相等且高平齐。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四)物体的六个方位在三视图中的对应关系教师讲述:物体在三投影面体系内的位置确定后,它的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也就在三视图上明确地反映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三投影面体系
为了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选取互相垂直的三个投影面,如图3-5所察者的投影面称 为正立投影面(简称正), 代号用“V”表示。
右边侧立的投影面称为 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 代号用“W”表示。
水平位置的投影面称为 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 代号用“H”表示。
可以看出: 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右方位。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前、后、左、右方位。 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 、前、后方位。
板书设计
•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
一、三投影面体系
•
正 面( V )
•
水平面( H )
•
侧 面( W )
•
二、三视图的形成
•
1、 三视图
•
主视图
•
俯视图
•
左视图
•
2、三视图的展开规定
.
授课 一、三视图的形成
几个不同的物体,只取它们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如果不 附加其他说明,是不能确定各物体的整个形状的。如图3-4所 示。
图3-4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同一投影面上可以得到相同的投影
因此,要反映物体的完整形状,必须根据物体的繁 简,多取几个投影面上的投影相互补充,才能把物体 的形状表达清楚。
.
图3-6 三视图的形成
三视图的展开
.
投影面展开摊平在同一平面上的三视图
.
第二节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二、三视图的关系及投影规律
1、位置关系 物体的三个视图按规定展开,摊平在同一平面上以后,具有明确的位置 关系,主视图在上方,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 方。 2、投影关系 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对应关系可以归纳为: 主视、俯视长对正(等长)。 主视、左视高平齐(等高)。 俯视、左视宽相等(等宽)。 这就是“三等”关系,简单地说就是“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对 于任何一个物体,不论是整体,还是局部,这个投影对应关系都保持不变 (图3-7)。 “三等”关系反映了三个视图之间的投影规律,是我们看图、画图和检 查图样的依据。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
• 机械类《机械制图》的第三章第二节
.
教学目标
• 一、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利用正投影特性掌握三视图的形成过程
和投影规律。 • 2、能力目标:学会分析物体三视图的关系及投影规律,
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 •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和方法,
体会将空间物体转化为平面图形的几何美,获得学习的愉 悦。 • 二、教学重点 • 1、理解采用三视图表达机件的原因和三视图的形成过程。 • 2、掌握三视图的位置和方位关系。 • 三、教学难点 •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的理解。
•
三、三视图的关系及投影规律
•
位置关系
•
投影关系
•
方位关系
.
.
图3-7 三视图的“三等”对应关系
.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主左视图高平齐
主俯视图长对正
俯左视图宽相等
主、俯视图中相应投影的长度相等——长对正; 主、左视图中相应投影的高度相等——高平齐; 俯、左视图中相应投影的宽度相等——. 宽相等
3.方位关系
三视图不仅反映了物体的长、宽、高,同时也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 右、前、后六个方位的位置关系。
.
2. 三视图的形成
按正投影法并根据有关标准和规定画出的物体的图形,称为视图。正 面投影(由物体的前方向后方投射所得到的视图)称为主视图,水平面投 影(由物体的上方向下方投射所得到的视图)称为俯视图,侧面投影(由物 体的左方向右方投射所得到的视图)称为. 左视图。
为了把空间的三 个视图画在一个平面 上,就必须把三个投 影面展开摊平。展开 的方法是:正面(V)保 持不动,水平面(H)绕 OX轴向下旋转90°, 侧面(W)绕OZ轴向右 旋转90°,使它们和 正面(V)展成一个平面, 如图3-6b、c所示。这 样展开在一个平面上 的三个视图,称为物 体的三面视图,简称 三视图。
.
教学过程
• 导入课题
• 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引出课题。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跨越学科界限,从诗歌中提炼出隐含的制图知识。增强了 学生的人文意识,使学生体会到制图中的“美”。
• 思考:诗人是怎样观察庐山的?从不同方 位。(学生观察思考,猜想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