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2个生字,正确读写“涕泪”、“洛阳”;

2、了解诗的内容和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诗人与写作背景。

同学知道的唐朝最著名的诗人有谁?(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王维、孟浩然等)。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名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简介: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本是襄阳人,后迁徙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李商隐和杜牧,世称“诗圣”、也被称为杜工部、杜拾遗,他的代表作有《春望》“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杜甫

在古典诗歌中影响非常深远,他的诗被称为“史诗”。

2、教师吟诵古诗学生说感受。

3、导入课题:这首诗是我国伟大诗人杜甫所作,题目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理解诗题的意思。

5、知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使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积极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乡南归。他亲眼看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这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得流泪。

忽然有一天传来了收复蓟北的喜讯,如春雷炸响,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于是喷薄而出人生第一首快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并板书生字新词。

1、蓟北涕泪喜欲狂巫峡襄阳洛阳

2、指名读课文,学生评议,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四、再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自由说。

2、汇报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在剑外传扬,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再看夫人和孩子,哪还有一丝忧伤?我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在大晴天里防声歌唱,纵情饮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五、三读古诗,体会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和思想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诗,体会。

诗中哪些词句体现了诗人“喜欲狂”的心情,用~~画出来。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生汇报

六、品读古诗,背诵古诗。

1、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吗?说说你的看法。

2、如果当时流落他乡的是你,听到这种好消息,你会怎样表达你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七、比较《示儿》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的异同。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爱国情怀,但表达的方式不相同:

《示儿》————→悲《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喜

九、教材拓展

1、读古诗《春望》,想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还知道杜甫的哪些诗?

十、作业:

自找一首杜甫的诗,自学后背下来。

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喜欲狂

爱国情怀

六年级上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一、说教材 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诗。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文化的好教材,又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首诗显著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词藻,难懂的典故。针对以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涕、洛”,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会背诵这首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 二、说教法 设计学生读书、自学、质疑、教师释疑的环节,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多读,反复品味。(这一教法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习惯。) 三、说学法 回忆学习古诗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古诗应掌握的一些知识。(意在激活学生的记忆信息为古诗的自学提供思路)并鼓励他们采取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突出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例如:弄懂诗句的意思,串词成句,串

句成篇。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训练中学会体会诗的感情。)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学了。 四、说教学程序 1、解诗题、知诗人,了解时代背景。 (1)首先从检查学生的预习导入,问学生谁了解杜甫?谁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找学生说。不过课上还是要强调一下诗人、写作背景 介绍诗人:杜甫,唐代大诗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个人享有“诗圣”之称。家乡是洛阳。(这里有必要让学生回忆“朝代歌”,“夏商周,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以此让学生对诗所反映朝代有所感知。对朝代有个时间概念,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与营养。) 时代背景;当时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失地相继被收复,诗人听到这一喜讯后写下了这首诗。因为长达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让诗人流落四川的剑外,无时无刻不盼望早日结束战乱,结束背井离乡之苦,回洛阳安居。 (2)进而解诗题,题目:,“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题目的意思是听到唐王朝的军队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

初中语文文言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与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与赏析 【原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今译】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注释】 官军:唐王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 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 初闻:乍听到。 涕泪:眼泪。 却看;回头看。 漫卷:胡乱地卷起。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春天。

巴峡: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 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 襄阳:在今湖北省襄樊市。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课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靖边一小任春青 课前交流: 每个人都有他的喜怒哀乐,但表达的方式不同,咱们就采访采访,高兴时每个人的表现。比如老师我,最向往调到一小,当听到调到一小这个消息时你猜我会怎样?你再想想我是怎样手舞足蹈的?除此之外,我还会把这个消息告诉?这就是我,敢于表达自己心情的我。我又想问,通常你们难过的时候,会咋样表现? 一、赏析古诗,感受作者。 我们这些俗人大都这样直白的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但唐代诗人杜甫,这个被人称为诗圣的使诗人,他是通过诗来表达心情的,现在让我们听听他的古诗,感觉一下他的心情。 师:(课件出示《春望》、你感受到了杜甫的什么心情?《月夜忆舍弟》这是什么样的心情?《春夜喜雨》这又是什么样的的心情?师配乐深情并茂背诵。 (评:教师的朗读给学生做了很好的示范,潜移默化地把学生带入到情景当中。)

我们在他的诗里,感受到了他的喜怒哀乐,你对杜甫了解多少? 师: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杜甫的另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像老师这样把课题读好。(课件出示课题)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出示整首诗,介绍诗的体裁形式。(这首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是一首七言律诗。)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这首七律,要求: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 (生自由读古诗。) 师:再读给同桌听听,互相纠正。 (生同桌互读,互相纠错。) 师:谁敢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指名学生读) 师:有一句话老师是这样读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háng)听出来有什么不同? (强调“裳(cháng)”的读音)。

师:在这里就读“裳(cháng)”,古人上为衣,下为裳(cháng),请同学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齐读“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háng)”)师:在这首诗里还有一个词与我们现在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听:“却看妻子(qīz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强调“妻子”的读音。) 师:现在生活中妻子(qī zī)指老婆。古诗中的妻子(qīzǐ)你猜是什么意思呢? 师:谁把这首诗完整的读一遍做到字正腔圆。(师指名读古诗。) 师:齐读这首诗。(生齐读) 三、初步感受诗人写作时的内心感受: 师:不知不觉这首诗已经读了好几遍了,你读到诗人心情如何?(喜)读着这首诗,我觉得有两个带喜的成语在里面,你们看,红色的部分,(出示课件)概括出“喜极而泣,欣喜若狂”两个词语,并板书两词。 师:“欣喜若狂”就是?读诗句:漫卷诗书喜欲狂,(板书:漫卷诗书)平常酷爱读书的杜甫,此时随意的把心爱的书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母鸡》

《母鸡》 【设计说明】 《母鸡》是老舍先生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态度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赵镜中先生曾经说过:“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的策略;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比教会学生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更重要。”当前的阅读教学要体现由“教课文”向“教课程”的转型,因此,在教学预设时,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不教自能读书”的理想境界。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联系上下文、借助想象等方法理解重点语句,进一步训练“圈”、“写”、“问”等读书习惯。 2、体会鸡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感受母爱的伟大。 3、有进一步了解老舍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要求: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找工具书注上意思,难读的句子划起来多读几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理清情感变化 (一)揭题,初知课文。 1、我们这节课一起去学习老舍先生写的《母鸡》,读题。 2、走近老舍,介绍老舍。 出示课件:走近老舍 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幽默大师,是中国语言的巨人,他的文章富有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他的一生写了一千多篇作品,约七八百万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情感变化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前后有什么不同,划出课文中语句。

% 2、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 3、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变化的学生回答。(板书:看见……) 4、检查预习情况 按要求将下列词句分成两组,再读一读,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没完没了发了狂负责慈爱细声细气如怨如诉勇敢可恶 下毒手一声也不哼吵得受不了消瘦挺着脖子半蹲我一向讨厌母鸡 没完没了细声细气如怨如诉可恶下毒手吵得受不了发了狂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负责慈爱勇敢一声也不哼消瘦半蹲挺着脖子你发现什么(主要发现词语是有情感的,随着作者的情感的变化,所用的词语自然而然发生了变化。) ( 4、指着板书,梳理情感线索。 理解“一向”。说说讨厌它的什么后来却不敢再讨厌,如果换一种说法,可以怎么说(喜欢、感动、尊敬) 5、作者为什么偏偏要说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呢这是一种什么情感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去品味。 二、重点研读,感悟母鸡伟大 (一)找出作者不敢讨厌母鸡的原因。学生发言,课件出示: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生齐读。 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在写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呢(5—8自然段) (二)研读第5自然段,引领读书方法。 1、自由读一读第五自然段,你读出了什么划划让你有感觉的词语。(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 、 2、交流。学生回答,老师随机让学生在文中划一划,写一写批注。 重点句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说课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一、说教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诗。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文化的好教材,这首诗显著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词藻,难懂的典故。针对以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涕、洛”,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会背诵这首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 二、说教法 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多读,反复品味。(这一教法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 三、说学法 回忆学习古诗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古诗应掌握的一些知识。(意在激活学生的记忆信息为古诗的自学提供思路)并鼓励他们采取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突出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例如:弄懂诗句的意思,串词成句,串句成篇。让学生

在反复的读的训练中学会体会诗的感情。)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学了。 四、说教学程序 1、解诗题、知诗人,了解时代背景。 (1) 介绍诗人:杜甫,唐代大诗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个人享有“诗圣”之称。家乡是洛阳。(这里有必要让学生回忆“朝代歌”,“夏商周,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以此让学生对诗所反映朝代有所感知。对朝代有个时间概念,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与营养。) 时代背景;当时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失地相继被收复,诗人听到这一喜讯后写下了这首诗。因为安史之乱让诗人流落四川的剑外,无时无刻不盼望早日结束战乱,结束背井离乡之苦,回洛阳安居。 (2)进而解诗题,题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题目的意思是听到唐王朝的军队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以上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教案

《闻官军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杜甫的资料,了解他们生活年代的情况,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从而理解诗意。 3.在读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态,想像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从中感受到杜甫诗歌语言的遒劲刚健,思想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兴趣,提高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提高欣赏水平。 教学难点: 通过查阅资料、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孩子们,你们喜欢背诵诗歌吗?你们都会背哪些诗人的诗歌?谁能为我们背一背杜甫的诗歌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看来咱们班的孩子啊,个个都是小诗人。 一、赏析《春望》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首诗作为礼物送给大家,希望孩子们喜欢。(课件出示《春望》师配乐深情并茂背诵。简介诗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an)。 【诗文解释】 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听老师诵读你感受到了……(示意学生举手说感受。) 师总结:是啊,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浓浓的爱国情。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是谁呢? 2.这就是杜甫,你了解他吗?(CAI:杜甫的画像)谁能简单地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 杜甫的诗一贯是沉郁忧愁的,可以说在他的脸上很少看见笑容,可是有一天,一个特大的喜讯从天而降,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被打开了,于是倾泻而出他的生平第一快诗——生齐读:《闻官军收》。 3.字面识题。 知道这个题目的意思吗?谁来说说。 重点讨论交流“”。师:这个和我们现在的一样吗?谁来说说。我们现在的指的就是省省。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特别正音涕、子、裳、还、即。 (1)官军收复了为什么如此触动了诗人呢?让我们走近杜甫,走进这首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五通镇中心校郑勇 设计理念: 中华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仍是传唱不衰。而作为入选教材的古诗,语言更是高度凝练,节奏感强,学生学习起来更是朗朗上口,易于背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于发展。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好运用……”,“应让学生在积极中东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安史之乱迫使诗人一家过着艰辛的逃亡生活,几经辗转后流落到四川梓州。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想到患难与共的妻儿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诗人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以轻快奔放的语言、饱含深情的笔墨,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诗的主题抒发了诗人忽闻叛乱已平息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所以在“爱国”这个主题上,抓住“喜悦”这个切入点是本课的关键。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以读代讲,以讲促读”,通过情境创设,引领学生走进诗人,走进诗人的生活,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流离之悲、闻讯之喜。通过对话、感悟、对比的教学策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好发展。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古诗,读出诗歌韵味,理解诗歌的意思。 2、在品词析句中感受格式的艺术魅力。 3、感受诗人内心的喜悦,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领学生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闻讯的喜悦。 难点: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品词析句,从而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背景音乐等,并制作成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并了解杜甫及安史之乱的相关信息,并进行课前预习。 教学流程: 一、对话诗人解诗题 1、出示杜甫像,认识诗人。 2、说一说,关于杜甫你了解多少? 3、齐读诗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设计意图:从诗人的相片引入,通过学生的交流中认识诗人、了解诗题,意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

反思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教学本课,我力求使自己的课堂呈现出语文味来。 一、让古诗沉浸在浩瀚的文化中。 杜甫作为诗圣,在当时文坛中的影响可见一斑,因此让孩子亲近诗人,是我想做的第一件事。你对杜甫了解多少?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阅历、工具书、文化积淀学语文,是语文课该做的事。于是学生知道了李杜,知道了他们的诗各有千秋,李的浪漫,杜的写实;知道了杜甫的沉郁顿挫;知道了诗人颠沛流离的生活处境,读杜甫的诗就能了解当时的历史。 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学艺术海洋中一枝俏丽的奇葩。让诗歌的学习沉浸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让学生受到熏陶,受到感染,用一诗的学习兴趣唤醒学习其他诗歌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我们语文学习的目的。 二、让古诗的理解在情境中生发。 学生在前一天预习了整首诗,对全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抓住妻子、衣裳、青春的古今异义,我就放手让学生说了,学生逐字逐句理解的时候,能差不多说到位,我就没再去唠叨。可课后,经提醒我知道我错了,学古诗不能满足于仅仅理解诗的意思,更不能满足于仅仅把诗句中逐字意思简单串联。比如初闻涕泪满衣裳学生说刚刚听到就激动得泪水沾湿了衣服。可是单单听这句话,是别扭的,是什么让诗人情绪如此反常?脱离了对杜甫曾经悲的感悟,摆脱了当时的情境,这样的理解是可笑的。如果学生走进情境,就不会就字论字,简单地把单个字的意思联起来说说了事。他们头脑里会出现:杜甫一听到这个好消息,高兴得手足无措,万分激动,不由任泪水沾湿了衣服! 学古诗,学语言,学表达,作为师者,我应该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在头脑中想像画面,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走进画面让学生利用各自的文化积淀表达诗歌的意思。这样的课堂才是诗意的,才是有语文味的。 反思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作者寓居在梓州时,听到唐朝军队平定了叛乱。这个天大的喜讯时候欣喜若狂,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七律诗。作者喜是因为祖国重新得到统一,这种喜之情包含着杜甫浓浓的爱国之情。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杜甫是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课堂上第一个环节让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介绍杜甫或背诵杜甫的诗,对杜甫有初步的认识。在学习第二句诗句初闻涕泪满衣裳时,我问学生此时的诗人流出什么样的眼泪,学生说高兴的泪,还有呢,为了了解时代背景及诗人更深处的情感,就让学生相机学习杜甫的一篇名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一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理解诗句,了解内容。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乃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诗。 5、读短信,用诗填空。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词典、字典正确理解字、词及诗句的意思,初步认识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深刻领悟杜甫内心的变化,体会其一腔爱国之情。 2.诵读古诗,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欣赏水平。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亲近与热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品词析句,提高对古诗的欣赏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杜甫。(出示杜甫像) 2.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出示: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齐名,人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共留有诗作1400多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4.今天我们要学习杜甫的一首新诗。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诗题。 题目的意思看懂了吗?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谁来帮帮他? 闻:听到。官军:朝廷的军队。收:收复。河:黄河 整个题目的意思是——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两岸的消息

其实,杜甫的想法跟你是一样的。(配图)介绍:指着地图这样说:安史之乱时,叛军占领了这里:河南、河北。而诗人也由老家洛阳流落到四川的剑外。当唐王朝军队平定叛乱,相继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传到四川的剑外时,诗人是欣喜若狂,心中早已计划好回乡的路线,那就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出示: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读一读这两句,想一想,哪个字能体现作者这种迫不及待地心情?(指名读) 从巴峡到巫峡,走的是水路,需要乘船从两山之间经过,所以用“穿”。从襄阳到洛阳,走的是陆地,就用“向”。 从四川剑外到河南洛阳,至少2000里。在作者眼中,似乎一下子就能回到老家。这是因为? 5.把书捧起来,让我们通过朗读,来分享杜甫的“喜若狂”。 五、补充材料,读出诗境: 1.作者“喜欲狂”的原因是什么呢?蓟北被收复,诗人就那么高兴吗?让我们走进安史之乱的杜甫。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这次战乱,使无数的百姓无家可归,冻死饿死病死的更是数不胜数。 2.这里的几句诗,就写于“安史之乱”时期,真实的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 生: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zú)。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yāo)折。”(《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师:刚刚进门就听到家人在号啕大哭,原来小儿子已经活活饿死。作为父亲,我是多么惭愧。生: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小学语文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比尾巴1.认识6个生字和9个认读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背诵课文。 3.知道课文写了哪几种小动物,并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背诵课文。 2.知道课文写了哪几种小动物,并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 2.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一、复习检查 1.出示音节:shu0 du3n xi4ng bi3n qu8 zu@ 2.读字卡片:子 二、谈话导入

电脑出示北京动物园门口图。你们看这是哪儿呀!老师今天带你们到动物园看一看好吗?电脑出示6种小动物。你们看看有几种小动物呀!他们都是谁呀?板书: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它们来到一起想玩儿一个“比尾巴”的游戏。这几个小动物是怎样比尾巴的,它们的屐收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小声读课文,注意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要求: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和会认字,把生字和要求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3.同桌的两个学生轮流读,相互正音。 4.教师出示卡片,检查6个生字和9个会认字的字音认读情况。对于学生难读准的“长、伞”、“短、兔、松、鼠”的音,应多读,重点指导。 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大家看看这课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一、二自然段。 自己出声读读这两段,读后你发现了什么? 认识问号。 师讲:第一自然段中的每句话最后都是这样的标点符号“?”。这个标点叫问号。凡是句尾有问号的句子就表示问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赏析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前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全诗八句。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的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注释】 ⑴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涕:眼泪。

⑷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⑹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⑻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翻译】 在剑南外忽然听到官军已经收复河南、河北一带,高兴得连泪水都沾湿了我衣裳,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都不知道去哪了,我随意地用手卷起书本,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我忍不住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纵情高歌,开怀畅饮,一路春光可以伴我回故乡了。我准备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又直下襄阳回到洛阳。 【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一教案

识字1 教学目标: 1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 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 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 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 开火车读生字。 5 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 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 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 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 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 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 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 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 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 1 认读字音。 2 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 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 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 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 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 教学反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一、说教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诗。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文化的好教材,这首诗显著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词藻,难懂的典故。针对以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涕、洛”,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会背诵这首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 二、说教法 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多读,反复品味。(这一教法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 三、说学法 回忆学习古诗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古诗应掌握的一些知识。(意在激活学生的记忆信息为古诗的自学提供思路)并鼓励他们采取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突出教给学生一些

方法,(例如:弄懂诗句的意思,串词成句,串句成篇。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训练中学会体会诗的感情。)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学了。 四、说教学程序 1、解诗题、知诗人,了解时代背景。 (1) 介绍诗人:杜甫,唐代大诗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个人享有“诗圣”之称。家乡是洛阳。(这里有必要让学生回忆“朝代歌”,“夏商周,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以此让学生对诗所反映朝代有所感知。对朝代有个时间概念,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与营养。) 时代背景;当时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失地相继被收复,诗人听到这一喜讯后写下了这首诗。因为安史之乱让诗人流落四川的剑外,无时无刻不盼望早日结束战乱,结束背井离乡之苦,回洛阳安居。 (2)进而解诗题,题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题目的意思是听到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 Teaching plan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Qual ity Course published by PEP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 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 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先进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只有在课堂上扎根生长, 并开花结果,新课程所预示的教育远景才能实现。以下是小泰为大 家整理的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 迎阅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 3.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啊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这位新朋友可调皮了,你们看它来了,就在我们的课堂上呢! 师:看完了这段视频,你找到了新朋友了吗? 师:你能来说说小松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吗?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师:我们认识了小松鼠,如此可爱的一个小生灵在作者笔下又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呈现在大家面前呢?你们想知道吗? 师:那就打开课本读一读,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手画下自己不认识或是不理解的字词,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生读课文 师:刚才老师看同学们读书读得很投入,大家都读了几遍?告诉老师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字词拦路虎”? 生举手 师:同学们,字词拦路虎并不可怕,不是有句话说“集体的力量大”吗?下面咱们同学就以小组为单位,依靠集体的力量,扫清这些字词障碍,如果小组仍旧解决不了的,我们可以提到班级上来,老师和大家一起解决。 生小组活动

杜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

杜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 篇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教学本课,我力求使自己的课堂呈现出“语文味”来。 一、让古诗沉浸在浩瀚的文化中。 杜甫作为“诗圣”,在当时文坛中的影响可见一斑,因此让孩子亲近诗人,是我想做的第一件事。“你对杜甫了解多少?”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阅历、工具书、文化积淀学语文,是语文课该做的事。于是学生知道了“李杜”,知道了他们的诗“各有千秋”,李的浪漫,杜的写实;知道了杜甫的“沉郁顿挫”;知道了诗人颠沛流离的生活处境,读杜甫的诗就能了解当时的历史。 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学艺术海洋中一枝俏丽的奇葩。让诗歌的学习沉浸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让学生受到熏陶,受到感染,用一诗的学习兴趣唤醒学习其他诗歌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我们语文学习的目的。 二、让古诗的理解在情境中生发。 学生在前一天预习了整首诗,对全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抓住“妻子”、“衣裳”、“青春”的古今异义,我就放手让学生说了,学生逐字逐句理解的时候,能差不多说到位,我就没再去“唠叨”。可课后,经提醒我知道我错了,学古诗不能满足于仅仅理解诗的意思,更不能满足于仅仅把诗句中逐字意思简单串联。比如“初闻涕泪满衣裳”学生说刚刚听到就激动得泪水沾湿了衣服。可是单单听这句话,是别扭的,是什么让诗人情绪如此反常?脱离了对杜甫曾经“悲”的感悟,摆脱了当时的情境,这样的理解是可笑的。如果学生走进情境,就不会就字论字,简单地把单个字的意思联起来说说了事。他们头脑里会出现:杜甫一听到这个好消息,高兴得手足无措,万分激动,不由任泪水沾湿了衣服! 学古诗,学语言,学表达,作为师者,我应该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在头脑中想像画面,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走进画面让学生利用各自的文化积淀表达诗歌的意思。这样的课堂才是诗意的,才是有“语文味”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瞧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注词释义】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就是叛军的老巢。 妻子:妻子与孩子。漫卷:胡乱卷起。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纵酒:纵情饮酒。 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长江三峡之一)。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放歌:放声高歌。【参考译文】 在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瞧夫人与孩子都没有了愁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禁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且纵情饮酒, 明媚的春光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走巴峡穿巫峡,然后经襄阳而转向那旧都洛阳。【摘要题解】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 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

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文本赏析】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就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喜欲狂”,这就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却瞧妻子”、“漫卷诗书”,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就是愁眉苦脸,而就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就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 此时作者情感宣泄如奔流直下,语言明快爽朗,率性而写,不作妆饰,句句有喜色,被清人浦起龙称为老杜“生平第一快诗”。 【佳句集锦】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露从今夜白,月就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4、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5、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 6、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一、古诗导入,质疑课题 1、师:同学们您们喜欢唐诗么?(喜欢)那老师来采访一下,您喜欢哪首唐诗?老师也很喜欢唐诗,今天也为大家带来了两首,如果您也喜欢就与老师一起打她们读出来吧!(课件出示《绝句》《春夜喜雨》)您们知不知道这两首诗的作者就是谁?(杜甫,教师相机板书) 2、对诗人杜甫您了解多少呢?(学生汇报) 3、老师也带来了杜甫的简介。谁能为我们大声的介绍一下呢? 4、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来积累一首杜甫的诗吧!(课件出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齐读课题,您有什么疑问?(教师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到诗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古诗,指导诵读 1、师: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古诗,要注意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读有节奏。 2、指名读诗,纠正字音(如:衣裳、妻子、漫卷、即),指导朗读(平长仄短) 3、不同形式读诗: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竞赛读、齐读。 4、师:诗读到这里,您从诗中感受到的作者怎样的情绪? 生:高兴,激动,喜悦,愉快······ 师:您就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呢? 生:喜欲狂(教师相机板书)

师:什么就是喜欲狂啊? 生:高兴地简直要发狂 师:作者高兴的要发狂啊!读到这里您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生:作者为什么高兴地要发狂呢? 生:作者狂刀什么程度呢? ······· 师:作者究竟因何而喜,为何而狂呢?这就不得不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您就会有切身的体会,公元755年,安禄山与史思明相勾结,攻入长安争夺统治政权,唐玄宗抵挡不住便逃出长安,这就就是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变得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社会的最底层开始了她八年之久的逃难生活,在这八年里她度日如年,思乡难归,她亲眼瞧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瞧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象,让我们通过她的一首诗再回到那段过去(出示《春望》指名朗读)这位爱国的诗人及时瞧到了这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的流泪啊!而“忽传收蓟北”的胜利喜讯如春雷炸响,诗人能不“喜欲狂”么? 三、围绕“喜欲狂”,品悟诗情 1、师:让我们在一同回到诗中,进口诗中的字词,从哪些字词您可以瞧到组着高兴地要发狂呢? 2、学生汇报,并相应的解释诗句,教师随机指导 预设: ①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一听到。满:洒满,沾满。刚刚一听到收复家

人教版部编版最新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包含:教学计划、总目标) 一年级春季最新教材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目录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的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3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课3-4篇、口语交际(间隔安排)、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各单元内容安排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必将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在本册教材中,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就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等,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还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课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有篇新课文《动物王国开大会》,文章很长,但故事情节有趣,真正体现了生活阅读。通过童话故事,来了解如何写通知,学生很容易理解。口语交际不光是听和说,还要发挥想象力。新课本的“口语交际“栏目,不是新增的,但内容有些变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 本册识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200个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有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认识的字。书后生字表(一),列出了全册要认识的字,生字表(二),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2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2篇Teaching record of "Wen Guan Jun receives H enan Hebei"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 2、篇章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师(吟诵):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生鼓掌) 师:这首诗叫什么名字?作者是谁?老师刚才的吟诵怎么样? 李秋华:这首诗名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是杜甫。 王娟:老师吟诵得非常棒! 师:棒在哪里?老师非常喜欢听大家表扬。许晴云。 许晴云:谢谢老师。老师表达出了杜甫听说官军收付蓟北后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

师:能不能具体谈一下? 许晴云:我查过资料,当时因为安史之乱的暴发,杜甫带着全家整天逃难,一路上吃饭和安全都成问题,现在忽然得到官军收复蓟北,也就是叛军基本被消灭的消息,当然非常高兴。老师刚才就表达出了这种激动和喜悦的心情! 武学青:老师朗诵得好,不过如果我来读的话会更好。 师(做拱手状):愿闻其详。 武学青:谢谢老师,谢谢大家。我朗诵的时候会一边快步走一边挥舞着胳膊,最好还要被什么东西绊一下,摔个仰八叉。 (生笑) 师:那么请你给大家朗诵一遍。 (武学青按照刚才说的方式激情朗诵) 师(再次做拱手状):这位高才吐字清晰,感情真挚,动作表情活灵活现,真把杜甫演活了,佩服佩服。因为提前已经将这首诗背会,所以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吟诵,如果如果你认为自己吟得好还可以请同桌欣赏欣赏。 (生自由吟诵,同桌互相鉴赏) 师:现在哪位小杜甫有信心到前面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水平?请大家注意表情、语气、动作和节奏,朗诵完之后还要向大家传授自己的诀窍。 麻晓蕙(吟诵后说):这首诗我之所以朗诵得这么好(生笑)是因为我跟爷爷学过古诗的读法。这是一首七言诗,七言诗的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