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别
中外建筑史—中西方建筑差异

中外建筑史—中西方建筑差异
中外建筑史是指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建筑领域发展的历史。
中西方建筑有许多差异,包括设计风格、材料选择、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1. 设计风格:中西方的建筑设计风格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强调平衡和谐,注重对自然的模仿和尊重。
西方建筑则注重个性和创新,强调自由表达和个人意愿。
2. 材料选择:中国传统建筑多使用木材、砖瓦和石材等天然材料,强调材料的质感和纹理。
西方建筑则更多地使用现代材料,如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等,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3. 结构: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多采用悬挑结构和木结构,注重平衡和静态力学。
西方建筑则采用更多的框架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更注重动态力学和抗震性能。
4. 功能: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功能和象征意义的结合,如建筑布局和空间规划与人的居住习惯和传统文化有关。
西方建筑则更注重功能分区和空间利用效率,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中西方建筑在设计风格、材料选择、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建筑也相互影响和交流,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建筑文化。
中西方古建筑的风格差异

哥特式建筑风格
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且带尖。 特点是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 大量采用垂直线条和尖塔装饰,有强烈的上升趋 势,还大量采用高浮雕技术,使整个建筑更显得 轻巧玲珑,光彩夺目。排斥象征神权至 上的哥特建筑风格,提倡 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 式,特别是古典柱式比例 ,半圆形拱券,以穹隆为 中心的建筑形体等。
西式屋顶则分为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 式、巴洛克式。
单檐庑殿顶 故宫弘义阁
硬山式屋顶
3、建筑结构不同
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 采用最为普遍。 斗拱——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
---独特的单体构成
一般有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 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 屋顶。
巴洛克建筑风格
外形自由,富有动 感,追求富丽的装 饰和雕刻,并注重 强烈的色彩反差。
三、中西方古建筑风格的差异
1、建筑材料不同
中国古建筑绝大多数 采用的是木结构,而 西方古建筑却更多采 用的是石材。
木制建筑 VS 石制建筑
2、建筑屋顶不同
---屋顶的构造不同
中国建筑的屋顶构造使用插接、榫接等方式,并利用斗 拱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发展;西方建筑的屋顶构造则为 拱券、穹顶。 中式屋顶的构造方式灵活,便于修葺,讲究的是工艺; 而西式屋顶的构造方式庞大笨重,难于建造,注重的是 技术和人力。
---屋顶的造型不同
中国建筑的屋顶造型追求线条美,多种形式的飞 檐赋予了屋顶丰富的造型,或轻盈、或朴实、或 威严。
西方建筑的屋顶造型追求形体美,仿人体建造, 运用几何学,具有形式感和雕塑感。
中式屋顶有多种造型,以等级为基准,有硬山顶、 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Chinese hipped roof)等。 庑殿式最高级,只有皇家重要建筑、宫殿或大殿才使 用;而硬山式规格最低。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见证。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西建筑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既体现在建筑风格、结构形式上,也体现在建筑观念、设计理念上。
本文将探讨中西建筑文化差异的一些方面。
一、建筑风格与结构形式中西建筑在建筑风格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传统的中国建筑注重空间的开敞,倡导“天人合一”的理念。
中国古建筑常常以园林为基础,注重园林景观的营造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比之下,西方建筑更加注重建筑的精细和细节。
西方建筑在材料使用上更加多样化,常常运用石材、玻璃等材料,注重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设计的精密度。
西方建筑也更加讲究对称美和几何形状的运用,建筑整体呈现出更加规整和严谨的特点。
二、建筑观念与设计理念中西建筑在建筑观念和设计理念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封闭性和内向性,强调保护和守护。
南方的传统建筑常常面向庭院,建筑与自然环境形成一种亲切的关系。
这种内向性的建筑观念反映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家是一方天地”的思想。
相比之下,西方建筑注重开放性和外向性。
西方建筑常常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建筑与外部环境融为一体,打造开放、透明的空间。
这种开放的建筑观念反映了西方社会中个人和社群的自由和开放精神。
三、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中西建筑在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上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借助于建筑构件或装饰物来表达特定的象征意义。
比如,古代宫殿常常使用屋顶上的脊兽来表达权势的象征,传统庭院建筑的建筑结构也蕴含着传统道家的哲学思想。
而在西方建筑中,建筑本身就成为了一种象征。
比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象征着法国的现代科技实力和人民的勇敢精神;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则成为了西方建筑的典范,代表着古希腊文明的辉煌。
结语中西建筑文化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建筑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中西建筑在风格、结构、观念和象征意义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的不同特点与内涵。
中西方建筑结构差异的比较

中西方建筑结构差异的比较:
1、建筑材料上的差异中西方传统建筑材料有3种:土、木、石,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以木为主,西方的建筑材料则更多的是以石为主,中国人是将石与土用于建造基座和墙体,西方人则是将木用于屋顶上,这就使得中西方建筑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也表达着不同的情感,中国的建筑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人自己的情感,西方的建筑则是一种上帝神灵的情感,偏向与宗教方面的。
2、建筑结构上的差异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具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是讲究对称的艺术效果;第二是以木材为主要的构架;第三是独特的个体造型。
西方的建筑并不着力与追求建筑的结构美,而更追求建筑的雕塑美,西方建筑中最多的就是石柱与走廊,这抽象的表现了人体美。
3、建筑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中国的建筑具有强烈的绘画效果,注重意境美的营造,不太注重建筑的造型和透视效果,但往往更加注重建筑群在空间上的那种透视效果,这样可以给人一种延伸、曲径通幽的感觉,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含蓄美以及追求和谐的心态。
西方建筑相较于中国传统建筑,便更加倾向于造型的雕塑化,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的和谐与统一。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广州陶粒广东陶粒 编辑:ejdnchh。
中西方建筑差异

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体现了某个地区和族群的生活方式、历史传承和审美趣味等方面的特点。
建筑在人类生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社会活动、文化交流等的重要场地。
在东西方文化背景下,中西方建筑之间有着很多的差异,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方面进行分析。
一、历史传承的差异西方地区的建筑与中西方地区的建筑相比,其历史沉淀较浅,西方的文明主要起源于希腊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化。
其建筑风格以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文艺复兴等为主,而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北京紫禁城、三峡古镇、长城、南京夫子庙等古建筑具有千年历史传承,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底蕴。
二、建筑风格的差异中西方建筑风格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建筑风格上,中式建筑的特点是在材料色彩、造型、比例等方面强调平衡、和谐,注重“意境”和“意象”,强调以人为本,其主要的特色表现在建筑的结构和装饰上;而西方建筑的特点则是开阔、高大,注重对称、比例、几何美学,以功能为导向,重视技术,其主要的特点体现在材料使用、建筑造型和细节处理等方面。
三、建筑材料的差异中西方建筑在材料选择和使用上有很大的差异。
传统中式建筑喜欢使用木材、砖瓦和灰泥等天然材料,视物理和气候因素选择材料,从而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而西方建筑则更加注重使用现代化的材料,例如混凝土、玻璃和钢铁等。
西方建筑使用材料不仅具有现代感,而且更耐久,花费更低,更适合工业化生产和快速建设的需求。
四、建筑功能的差异中西方建筑的功能也存在差异。
中式建筑内饰和布局关注故事情节和神话传说,突出的是文化上的价值,重视营造历史和文化气息;而西方建筑更多地突出功能性、实用性,室内装修注重个性化、深度定制,更注重人的服务性需求。
总之,中西方建筑的差异受到了文化、历史、环境等多种方面的影响。
中式建筑注重天人合一、景色宜人,视觉效果和联想上更容易想到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而西方建筑更讲究简洁、现代化、实用性,这也是现代人所倡导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中外建筑的差异

中西建筑差异正文:古代世界建筑笼统得可分为七个体系,分别为欧洲建筑、中国建筑、古埃及建筑、伊斯兰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美洲建筑等。
其中有的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如果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美洲建筑等。
而其余的三个体系,数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相对影响较大。
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屹立于东亚大陆,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占世界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建筑就是中华文明之树中非常美丽的一支。
中西建筑的不同一、建筑材料的不同1.中国传统建筑在材料上以木材为主中国古代建筑很早就采用了木架结构的方式。
现在保存下来的古建筑绝大部分也是木质结构,即使一些砖筑的佛塔和地下墓室,虽然用的是砖石结构,但他们的外表仍然模仿着木结构的形式,可见木结构在中国古建筑所占的统治地位。
木架结构,即采用木柱与木梁构成房屋的骨架,屋顶的重量通过梁架传到立柱,再通过立柱传到地面。
墙在房屋的架构中不承担主要重量,只是隔断作用。
所以汉语中有“墙倒屋不塌”、“拆东墙补西墙”之说。
从大量的木架构的古建筑中,可以看到他们的木构架具有三种基本方式,即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
1).抬梁式结构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主要形式。
这种构架的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的水平铺作层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数层叠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
相邻屋架间,在各层梁的两端和最上层梁中间小柱上架檩,檩间架椽,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骨架。
房屋的屋面重量通过椽、檩、梁、柱传到基础(有铺作时,通过它传到柱上)。
抬梁式构架至迟在春秋时已经有了。
目前所见最早的图像是四川成都出土东汉庭院画像砖。
唐代它已发展成熟,并出现了以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和山西平顺天台庵正殿为代表的殿堂型和厅堂型两种类型。
《营造法式》的大木作部分主要讲的是抬梁式构梁,明确提出较重要建筑的构架有殿堂型、厅堂型两个类型,并用图说明两者的差别。
中西古建筑差异对比

特殊的规定。例如古代的明堂辟雍、帝王陵墓、大型祭坛,和佛教
中西方差异 建筑中的金刚宝座、戒坛、大佛阁等。
中
西
西方建筑
古
建
筑
中国古代建筑
差
异
对
比
总结
contents
中西方差异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 •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
中 西
西方建筑 •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
•万神庙是继希腊神庙艺术
•的又一发展,其特点是充分
•利用拱券技术,这种建筑结 中
•构最初来自伊特鲁里亚人 西
•的建筑,罗马人使希腊柱式 古
•结构与拱券创造性结合在一 建
•起,作为拱券式殿堂建筑,它 筑
•是世界上最大的圆顶建筑之 差
•一。
异 对
比
contents
中西方差异 西方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
总结
中西古建筑差异对比
总结 中国古代建筑
西方建筑
中西方差异
contents
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
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
中西方差异 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
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能,使得中国与西方 中
对 比
顶天立地的石头。如果说柱子是西方建筑艺术的“基本词
汇”,那么屋顶则是其“主要句式”。屋顶的不同,导致了
其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
式、巴洛克式等等。
contents
中西方差异 •古罗马人沿袭亚平宁半岛
中西方建筑的区别

中西方建筑的区别建筑是各个国家和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中西方建筑在风格、构造和文化内涵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结构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探讨中西方建筑的差异。
一、建筑风格中西方建筑风格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建筑形式和装饰上。
在中国建筑中,我们常见到的是传统的斗拱、飞檐、琉璃瓦等特色装饰。
古代中国人注重建筑的层次感和比例美,通过飞檐、斗拱等装饰来突现建筑的庄重和威严。
相比之下,西方建筑更加注重简洁和对称。
希腊柱式、拱门和尖顶等装饰成为西方建筑的特色。
除了装饰风格的差异,中西方建筑的庭院布局也存在巨大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倡导“四合院”的布局,将建筑围绕一个中心庭院布置,形成内有天地之内的空间。
而西方建筑通常采用开放式的布局,注重建筑和环境的对话,大面积使用落地窗和露台,使室内外景观有机结合。
二、建筑结构中西方建筑的结构形式也存在很大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普遍采用木结构,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通过榫卯结构将木料和木构件连接起来。
这种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韧性,能够抵御地震等自然灾害。
相比之下,西方建筑更多采用石头、砖块和混凝土等材料,通过砌筑或浇注实现建筑的坚固和稳定。
在建筑结构上,中西方也存在着不同的设计理念。
中国传统建筑追求“虚实结合”,即将建筑分为实体部分和虚幻部分,在视觉上给人以层次感和变化感。
而西方建筑更加注重形式和功能的一致性,追求简约和实用,遵循“形式从功能而来”的原则。
三、文化内涵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影响了建筑的风格和内涵。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的是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反映了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
建筑中的象征意义和精神内涵较为丰富,从屋顶上的装饰到院落布局都带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比之下,西方建筑更加注重个体的需求和生活方式。
建筑被视为功能的延伸,体现了西方人追求人权、自由和民主的思想。
总结起来,中西方建筑在风格、结构和文化内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中方建筑注重庄重、威严和天地合一,强调层次感和象征意义;西方建筑则更加简约、实用和自由,强调个体需求和功能性。
中西传统建筑差异

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
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用,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语言”。
不同的语言,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信念。
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
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所以,西方建筑的“基本词汇”是柱子,即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石头。
如果说柱子是西方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那么屋顶则是其“主要句式”。
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式、巴洛克式等等。
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
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
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句式”,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
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
不仅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
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飞檐的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还有就是中国人对建筑的态度是以新为贵,而外国人则对古老建筑充满尊崇与敬意还有就是西方建筑充满着宗教神秘主义的情绪,而中国的建筑则是儒家文化的反映。
另外这里有一篇比较系统的,或许更清晰一些。
不过大体说起来也就是这么几点,下面的要概括一些。
陈安国:中外城市建筑文化对比中西建筑形式上的差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
浅析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记录和见证者,作为凝固了的文化艺术品,从未间断过对人们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从文化特质、哲学体系、艺术风格、审美观念、建筑历史等方面来看,中西方建筑文化存在许多明显差异。
1.中国的宫室建筑带有权力中心思想的印记中国大型宫室建筑的特点是中轴对称,中轴线上的宫室巍峨宏伟,有多层级纵深,两旁有附属性建筑,左右对称。
这体现着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君臣秩序、尊卑长幼之节。
皇家建筑是帝国形态的象征。
普通人家建筑也严格地体现着封建家长的权威地位——家长住上房堂屋,子孙住厢房偏厦。
即使最偏远乡村中的房子也遵守着宫殿建筑中蕴含的等级体系与社会思想文化准则。
2.中国重视“内宇宙”修炼的思想在园林建筑中的痕迹园林建筑体现了中国士大夫的思想追求和艺术情趣。
重视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之学,涵泳性情,默思玄览,修炼“内宇宙”,在笔墨纸砚则为书画,在草木土石则为园林。
他们将内心修养作为宇宙中最广大最重要的学问。
中国古代除了李白、徐霞客等寥寥数人,并无太多探险家,大约与士大夫重视“内宇宙”修炼而不重视对“外宇宙”的探索有关。
反映在建筑上就表现出内容和形式的华丽、精巧。
他们将“内宇宙”又投影在园林建筑上。
苏州园林玲珑精致,咫尺之间变幻多重景观,譬如狮子林中的假山曲径,极尽曲折回环之能事。
3.中国建筑的围墙文化中国建筑喜欢用一堵坚实的围墙把建筑封闭起来。
作为家天下的皇帝,更是给“国家”(以国为家)修了一座世界上最大最长的围墙。
此处可隐约窥见中国内敛、保守的思想因子。
4。
中国建筑中的“天人合一”徽派建筑模山范水、师法自然,建筑和周围山川景物、地理形势融合无间,让水土成为建筑的有机部分,让建筑浑融而化入山川。
中国建筑讲究风水堪舆之学,大概与“天人合一”的思想问有某种内在的隐秘关联。
5.西方建筑文化发展与中国文化的迥异之处经历了风格迥异的不同历史时期,西方建筑在每一发展阶段的特征都十分显著,而中国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变迁的痕迹则微乎其微,只有专业人士才能从斗拱的层数多寡等细微之处判断出一座中国古代建筑的年代。
浅谈中西方传统建筑差别

浅谈中西方传统建筑差别浅谈中西方传统建筑差别简介:中西方传统建筑具有极为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别分别体现在各种不同的建筑形式上。
建筑文化的性质和特征更是决定了传统建筑在整个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而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异,恰恰给了世界建筑更为多元化的发展空间,使得世界建筑可以沿着不同的轨道向着不同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
中国与西方国家都有其各自的传统建筑。
由于地域和发展历史不同等诸多原因,中西方传统建筑具有极为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别分别体现在各种不同的建筑形式上,如宫殿建筑、民居建筑、装饰装修色彩等方面。
一、同样是宫殿建筑,中外对其有着不甚相同的文化追求和文化意蕴。
1.中外传统等级观念有差别从宫殿的布置方式看,中国宫殿有着严格的主次内外之分。
以紫禁城为例,其外朝和内寝是完全分隔开的,内寝因是后妃所居,所以呈完全封闭状态,建筑密集,安排有各种功能的房屋,俨然是一个个独立的小天地。
建筑的等级甚至在并列于大台基上的外朝三大殿上也反映出来:太和殿级别最高,用重檐庑殿顶;中和殿是皇帝大朝的准备用房,就只用单檐四角攒尖顶;最后的保和殿是宴请重臣和举行殿试之处,其地位比中和殿重要,于是用了重檐歇山顶。
而外国宫殿中各种用房的设置没有十分明显的等级差,像凡尔赛宫内,国王起居之处与贵族大臣们的休息办公同处一个楼面,仅室内装修有些差别。
楼中央著名的大楼梯完全没有像太和殿台基那样,特别设有皇帝专用的丹陛。
另外,由于习俗的不同,西方不存在男女有别的封建伦理,相反的,王公大臣均要携带夫人去出席国王的宴会、舞会等各种娱乐活动,因此,宫殿建筑的公共活动大厅特别多,这些听的室内布置较为亲近宜人,并且可与室外的花园直接相通,格调较为明亮开敞。
2.中国重群体而外国重单体由于文化传统和建筑观念的差异,中西城市中的宫殿所采取的设计方法是很不相同的。
西方皇宫强调的是建筑物的单体,即以某一主要的宫殿作为王室权力的象征——例如法国路易十四时的凡尔赛宫——而中国宫殿强调的是群体吗,它必须通过一连串空间和实体的组合交替,来烘托某一特定的主题。
中西方古代建筑之比较

中西方古代建筑之比较中西方古代建筑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和相似之处。
1. 建筑风格:中古时期,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以木质建筑为主,如寺庙、宫殿、长廊等。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悬山脚、翼角、斗栱、角梁等独特的建筑元素,并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而西方古代建筑多以石材建造,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神庙、剧场和古城堡等。
西方建筑注重对称美和几何规则,建筑形式更加规整。
2. 建筑技术:中国古代建筑在木结构工艺方面非常擅长,尤其在榫卯结构和斗拱悬臂结构方面达到了独特的高度。
中国的传统建筑技术还包括模嵌、彩画、瓦雕等装饰技术。
而西方古代建筑则在石材建造、圆顶建筑和拱形结构方面较为出色。
西方建筑中常见的石柱、石拱和石雕等装饰技术也很精湛。
3. 宗教和哲学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受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礼、仪、道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传统建筑中雕刻的花纹和图案常常以儒家和道家的哲学思想为主题。
而西方古代建筑则受到基督教的影响,教堂和宗教建筑是其重要代表,被认为是神圣和庄重的场所。
4. 建筑规模和功能:中国古代建筑注重规模的宏大和装饰的精致,宫殿、寺庙往往具有壮丽的气势和华美的装饰。
这种规模和装饰往往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统治者的权力象征。
西方古代建筑更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如古罗马的公共浴场、劇場和公共广场等,这些建筑为公众活动提供了场所。
同时,西方古代建筑也更注重城市规划和城市建筑。
中西方古代建筑在建筑风格、建筑技术、宗教和哲学影响以及建筑规模和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和相似之处。
这些差异和相似反映了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对建筑的不同追求和表达方式。
中外建筑的异同点

中外建筑的异同点一、引言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更是文化、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的载体。
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其中中外建筑之间存在着许多异同点。
本文将从建筑形态、材料、装饰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中外建筑的异同点。
二、建筑形态1. 中式建筑中式建筑以宫殿式建筑为主要代表,常见于中国传统宫廷、园林等场所。
其特点是呈现出“重檐歇山顶”的屋顶形态,采用木构架结构,外墙常用灰瓦或琉璃瓦覆盖。
2. 西式建筑西式建筑以教堂、城堡等为代表,具有欧洲传统风格。
其特点是采用石材或砖块等坚实材料作为主要结构材料,呈现出高大壮观的立面形态。
三、材料1. 中式建筑中式建筑以木材、瓦片为主要材料,常用的建筑技术有斗拱、榫卯等。
这些木质结构不仅具有优秀的抗震性能,而且还可以适应中国气候的特点。
2. 西式建筑西式建筑以石材、砖块等坚实材料为主要结构材料,常用的建筑技术有拱形、穹顶等。
这些结构具有很好的承重性能和耐久性。
四、装饰1. 中式建筑中式建筑在装饰方面,强调对称和精细雕刻。
常见的装饰元素有龙凤图案、云纹等,色彩以红色为主要色调。
2. 西式建筑西式建筑在装饰方面,注重对称和线条感。
常见的装饰元素有花卉图案、雕刻等,色彩以浅色系为主。
五、功能1. 中式建筑中式建筑通常用于宫殿、园林等场所,强调对自然环境的融合和与人文环境的协调。
2. 西式建筑西式建筑通常用于教堂、城堡等场所,强调对权利和宗教的象征意义。
六、结论中外建筑在形态、材料、装饰、功能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式建筑注重对称和精细雕刻,采用木质结构和瓦片覆盖;而西式建筑则注重线条感和承重性能,采用石材或砖块作为主要结构材料。
此外,中式建筑强调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协调,而西式建筑则强调权利和宗教的象征意义。
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建筑风格的可能性。
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差异

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在历史、风格、材料、结构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以下是对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之间差异的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中国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观念的影响下形成独特风格。
中国建筑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较大,儒家文化注重礼仪和秩序,因此中国的建筑注重对称美、社会秩序、色彩的搭配,讲究本体和周边环境之间的协调。
中国古代建筑更多使用木材、瓦、砖和土等自然材料。
西方建筑比中国建筑要年轻,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影响了整个西方建筑的发展。
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注重平衡、对称、秩序和科学,这些特点也影响了继承它们的现代西方建筑。
西方建筑更多地使用石材、玻璃、钢铁和混凝土等人造材料。
二、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追求的是自然和谐、质朴、以及色彩鲜艳,建筑造型大都严格遵从统一规范并讲究寓意和象征,如角楼、庙宇和宫殿等,在进行设计时会借助天地人三合、五行相生等哲学思想,呈现出朴实、富有艺术性和文化性的特点。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对称的布局和装饰常常用于表达美学价值和文化精神。
西方建筑强调的是实用性和功能性,主张“形式追随功能”,并注重表达现代主义的工业化、机械化思想。
现代西方建筑追求高质量的空间设计和功能性的组织结构,其装饰追求现代性、简洁、成熟、沉稳和富有节奏感,常常是从不同角度、尺度、比例与形式出发,经由逐步洗炼和意念深化,最终达到空间实用性、美感和艺术紧密融合的建筑风格。
三、结构体系中国传统建筑特点是采用木构造和斗拱结构体系,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柔性、平衡与适应性。
斗拱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是基于自然力学优化过的结构应答形态,能充分利用弯曲强度,在节能和保温等方面表现出色。
而木构造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结构形式,形成来自中国自然环境中最丰富、最多样的建筑样式。
相反,西方在古典时期大量使用的石材、玻璃等材料强化了它的结构稳定性和坚韧性。
因此,作为现代大多数建筑的混凝土和钢结构体系,被广泛地应用于西方建筑中,为建筑带来了坚固、耐磨和宽敞的空间。
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

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中西方建筑文化是各自民族、地域和历史背景所孕育出的独特文化成果,展现了人类智慧和审美情趣的不同侧面。
中国古代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秉承着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和哲学思想,而西方建筑则在古代罗马和希腊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设计理念和材料选择三个方面探讨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
一、建筑风格中西方建筑风格是两种文化的风格差异的体现,它们分别反映不同民族的建筑传统和审美观念。
中国古代建筑讲究的是“藏、拟、隐、真”和谐统一的理念。
如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常采用弧形造型,带有一定的曲线美,其庄重、典雅、尊贵的气质让人感到庄重而又不失华丽。
而西方建筑风格则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反映了西方人个性化的思维方式。
例如,欧洲的哥特式建筑以其高大、宏伟、精细雕刻的特点而闻名,体现了西方人对宗教信仰的虔诚与敬畏。
二、设计理念中西方建筑文化在设计理念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古代建筑追求的是“天人合一”、“天人合象”的思想,力求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与此不同,西方建筑设计强调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建筑房屋通常会在周围营造一个独立的空间,与自然形成一定的区隔。
西方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追求对称、平衡、对齐和创新,倡导体现个体意识和核心价值观。
三、材料选择中西方建筑文化在材料选择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使用木材、砖瓦、石材等天然材料,注重利用自然材料与环境相融合,形成独特的建筑风貌。
而西方建筑则更多地采用钢铁、混凝土等工业化材料,这些材料在工程上更为耐久和稳定,方便建筑师实现更大胆的设计理念。
另外,中西方建筑文化在色彩运用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色彩的含义和象征,喜用红、绿、黄等暖色调,代表着繁荣、希望和喜庆。
而西方建筑则更注重色彩的实用性和装饰效果,喜用白色、灰色等中性色调,给人一种简洁、明亮的感觉。
总结起来,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体现在建筑风格、设计理念和材料选择上。
中西方古代建筑异同

中西方古代建筑的异同中西方建筑的差异主要是体现在建筑材料和建筑艺术风格上的差别,而这一差别是中西方在政治文化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作用下的结果。
中西方古代建筑在建筑材料上有明显的差异。
古代西方建筑多以石为材料,以砖墙结构为主。
教堂是西方建筑的典型,也是西方建筑的精华。
教堂是为上帝建造的,此目的不因时间和领导者的更替二发生改变。
因此,古代西方教堂建筑时间最长可达百年。
石制建筑群强调永恒与崇高,具有超越性的艺术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人们对神权的崇拜。
例如古希腊的神殿、柱式建筑,体现了建筑的永恒、伟大、崇高,这些建筑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反,中国古代建筑以木为材料、以木结构即框架结构为主。
最常见的典型中国建筑有柱、梁,这些建筑建造更新速度快,体现实用、美观等特点,但由于历代政权更迭、天灾人祸,木制建筑很难幸免,因此保留时间不太久远,不具备永恒性。
中西方古代建筑在艺术风格上也有较大差异。
西方古代建筑肩带、空旷,体现其对人感性的挖掘。
中国古代建筑自成一体,有集体美感,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这是受其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的影响。
中西方建筑在建筑空间的布局上有明显差别。
西方古代建筑广泛使用柱廊、门窗,以外部空间包围建筑,体现建筑实体形象。
而中国古代建筑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其园林更是曲折、变化多端,具有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之美。
中西方建筑的差异都是由其特殊的文化、环境因素所导致。
西方的柱式建筑体现多神宗教之间、人神之间的关系,随着后期环境的变化,西方建筑追求封闭、高耸的形式,这体现出神的神秘与威严,人神关系疏远。
中国古代建筑在礼教制度和宗法思想的影响下,建筑也遵循等级制度,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皇宫大院、四合院便是其例。
中西方古代建筑都借助其建筑的形式来表达其对建筑艺术、思想文化的探索,虽在各方面有所差异,但都推动者各自建筑史的发展与进步。
中西方古建筑的风格差异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16:43:5316:43:5316:43M onday, January 18, 2021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1.1.1821.1.1816:43:5316:43:53Januar y 18, 2021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1年1月18日 下午4时43分21.1.1821.1.18
相信相信得力量。21.1.182021年1月18日星期 一4时43分53秒21.1.18
谢谢大家!
生活中的辛苦阻挠不了我对生活的热 爱。21.1.1821.1.18Monday, January 18, 2021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6:43:5316:43:5316:431/18/2021 4:43:53 PM
特点: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木建 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砖石 建筑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明清风格——“形体 简练、细节繁琐”
特点:官式建筑由于斗拱( bracket)比例缩小,出檐深度 减少,柱比例细长,生起、侧 脚、卷杀不再采用,梁坊比例 沉重,屋顶柔和的线条消失, 因而呈现出拘束但稳重严谨的 风格,建筑形式精炼化,符号 性增强。
西式屋顶则分为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 式、巴洛克式。
单檐庑殿顶 故宫弘义阁
硬山式屋顶
3、建筑结构不同
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 采用最为普遍。 斗拱——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
---独特的单体构成
一般有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 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 屋顶。
中西方古建筑的风格 差异
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异

建筑规律的发展是客观的,由于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名族文化,传统观念,生活理念以及建筑价值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中西方的建筑有着严格的差异。
在建筑研究中应该运用整体思维,进行纵横的比较分析。
中西方传统建筑在各自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形态,在对东西方文化差异与传统建筑异同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差异。
一.中西方建筑布局的差异: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讲究的是对称的有规律的走向,传统中国的四合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采用均衡对称方式的前提下,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
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
其实中国传统建筑无论大小通常都有这样预定规划,遵循着礼制观念,有着对称的和谐之美。
西方的建筑通常是围绕着一座或几座有市民公共活动中心性质的教堂进行发展布局,街道或自由曲折,或作放射状自发的伸展,城市外围形状一般也不规则,商店、作坊满布全城,面向大街。
因此可以说欧洲建筑的布局是“广场式”的。
庭院的内敛性,是中国人自古内敛沉静、含蓄之个性的体现;广场的开放性,是西方人活跃、好动个性的体现,他的布局也体现了不同的名族文特征。
二.中西方建筑结构的差异: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特点有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独特的单体造型,讲究对称美,黄金分割美等艺术效果。
中国传统的建筑在建筑结构上的一个特征是“框架式结构”体系,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
在框架结构的基础上体现出对称,黄金风格等多种的艺效果,而在中国的建筑结构上,庞大的屋顶当然需要承托的构件。
中国的工匠采用了一种名叫斗拱的小木块构件。
“在柱子上梁枋与屋顶的构架部分之间,可以看到有一层用零碎小块木料拼成的构件,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梁坊上,支挑着申出的屋檐,这种构件称为斗拱,它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上的一种特有的构件”西方的传统建筑,并不执着于结构之美,而是追崇一种雕塑般的建筑美,显示宏伟壮观的景象。
中西方在建筑上的差异有哪些

9
中西方现代建筑设计融合
中西方现代建筑设计融合
1
中西方现 代建筑设 2 计融合
3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西方现代建筑设计也在不断融 合
一方面,中国的现代建筑设计逐渐吸收了西方的设计 理念和技术;另一方面,西方的现代建筑设计也在借 鉴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和设计理念
这种融合为中西方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创意, 使得现代建筑设计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
1
引言
引言
建筑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 映了社会的物质需求,还体现了人们的 精神追求
中西方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地理 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在建筑上也表现出 诸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从中西方建筑的风格、材料、功 能、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深 入了解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独特之处
2
中西方建筑风格差异
3
中西方建筑材料差异
中西方建筑材料差异
1.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 ,通过斗拱、榫卯等结构连接, 形成了独特的木结构体系。此外 ,中国还大量使用砖、瓦等材料 ,用于建造城墙、房屋等
中西方建筑材料差异
2. 西方传统建 筑材料
西方传统建筑以石材 为主要材料,通过石 材的堆砌和雕刻,形 成了独特的石结构体 系。此外,西方还使 用混凝土等现代材料 ,用于建造高层建筑 和现代建筑
4
中西方建筑功能差异
中西方建筑功能差异
1. 中国传统建筑功能
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多样,包括 宫殿、寺庙、园林、民居等。宫 殿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寺庙是信徒祈福的地方,园林 是文人雅士休闲娱乐的地方,民 居则是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
中西方建筑功能差异
2. 西方传统建筑功能
西方传统建筑的功能也多样,包括教堂、 城堡、宫殿、市政厅等。教堂是基督教信 徒礼拜和祈祷的地方,城堡是军事防御和 政治统治的地方,宫殿是国王和贵族居住 的地方,市政厅则是市政机构办公的地方
中国古代建筑和 西方建筑的区别

中国古代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区别
1. 建筑风格: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主要表现为“木、瓦、石”的结构和“黄、绿、红”的颜色;而西方建筑则以欧式、洛可可、古典主义等建筑风格为代表,具有不同的风貌特点。
2. 建筑材料:中国古代建筑多采用木材和石材建造;而西方则大量使用砖、石、水泥等材料。
这也为两种建筑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 建筑结构:中国古代建筑通常采用“梁柱结构”,即采用大梁和横梁承载压力,而横梁与立柱相垂直支撑重量。
而西方建筑的结构则较为坚固,多采用“框架结构”的形式,即用一种坚固的框架来支撑楼体的重量。
4. 室内设计:中国古代建筑的室内设计强调空间的开放性和连贯性,一般设计为中厅式结构,使人们能够在不同的房间之间流通自如。
而西方建筑更强调私密空间,强调房间的独立性和功能分区。
5. 艺术表现:中国古代建筑在色彩、图案和雕刻方面崇尚自然和美学,注重在建筑的各个细节中融入艺术元素;而西方建筑则更强调古典美学,往往在建筑表面采用仿古的雕刻和装饰。
6. 文化价值:中国古代建筑被誉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具有浓郁的文化特色;而西方建筑则大多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等文化,强调贵族和宗教地位,具有更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和西方建筑在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室内设计、艺术表现和文化价值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也反映了两种建筑文化的不同发展历程和独特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别
作者:王树京贾铮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8期
摘要:中西方传统建筑具有极为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别分别体现在各种不同的建筑形式上。
建筑文化的性质和特征更是决定了传统建筑在整个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而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异,恰恰给了世界建筑更为多元化的发展空间,使得世界建筑可以沿着不同的轨道向着不同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
关键词:建筑文化、传统、差别
中国与西方国家都有其各自的传统建筑。
由于地域和发展历史不同等诸多原因,中西方传统建筑具有极为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别分别体现在各种不同的建筑形式上,如宫殿建筑、民居建筑、装饰装修色彩等方面。
一、同样是宫殿建筑,中外对其有着不甚相同的文化追求和文化意蕴。
1.中外传统等级观念有差别
从宫殿的布置方式看,中国宫殿有着严格的主次内外之分。
以紫禁城为例,其外朝和内寝是完全分隔开的,内寝因是后妃所居,所以呈完全封闭状态,建筑密集,安排有各种功能的房屋,俨然是一个个独立的小天地。
建筑的等级甚至在并列于大台基上的外朝三大殿上也反映出来:太和殿级别最高,用重檐庑殿顶;中和殿是皇帝大朝的准备用房,就只用单檐四角攒尖顶;最后的保和殿是宴请重臣和举行殿试之处,其地位比中和殿重要,于是用了重檐歇山顶。
而外国宫殿中各种用房的设置没有十分明显的等级差,像凡尔赛宫内,国王起居之处与贵族大臣们的休息办公同处一个楼面,仅室内装修有些差别。
楼中央著名的大楼梯完全没有像太和殿台基那样,特别设有皇帝专用的丹陛。
另外,由于习俗的不同,西方不存在男女有别的封建伦理,相反的,王公大臣均要携带夫人去出席国王的宴会、舞会等各种娱乐活动,因此,宫殿建筑的公共活动大厅特别多,这些听的室内布置较为亲近宜人,并且可与室外的花园直接相通,格调较为明亮开敞。
2.中国重群体而外国重单体
由于文化传统和建筑观念的差异,中西城市中的宫殿所采取的设计方法是很不相同的。
西方皇宫强调的是建筑物的单体,即以某一主要的宫殿作为王室权力的象征——例如法国路易十四时的凡尔赛宫——而中国宫殿强调的是群体吗,它必须通过一连串空间和实体的组合交替,来烘托某一特定的主题。
尽管也存在着某一中心的单体建筑,但从整体来看,它并不占压倒一切的优势,就好比故宫的太和殿,如果将其单独放置在郊外的山水之中,他就并不显得很宏大,有些著名的寺院大殿并不比它小多少,它的艺术感染力与两翼伸展四五百米的凡尔赛宫是
不能相比的。
但是,由于在他前边建造了五座门楼,以及有众多庭院空间的铺垫,它的艺术魅力和气质就大大加强了。
二、关于中西方传统的民居建筑
从平面上看,中国古代的四合院似乎与古希腊、古罗马的围柱式庭院民居甚为相似,而实际上他们的设计意念却大相径庭。
西方住宅的庭院主要为解决通风采光等实际问题而设立,因而院子周围密布着许多房间、餐厅、游戏室,甚至工厂、作坊等,而中国住宅是一句门和堂的分立来构思的:堂是房屋的主体,门是一种标志,是轴线上建筑序列的起首,门和堂之间必须有一个过渡,过渡多少是从意念上而来的。
另外,西方住宅为了充分利用庭院空间,常常围绕院子增建楼阁,以增加使用面积。
这种做法在前后有别,宾主有序的中国住宅中是行不通的,如果一个院子不够,就在后面增加一个;如果大家族聚居一起,就在主轴线旁分出支轴线,成为多组院落的并列组合。
例如明清时期浙江东阳县卢宅,按照十数条轴线排列着数千间房间,范围竟达15公顷,占据了县城的一大片地方。
然而住房虽多,但仍严格遵循“门堂之制”,前后有序地排列在每一条中轴线上。
这与西方住宅为了求得最大的使用面积,向上发展成为行列式的多层公寓之做法,是完全相背的。
作为血族一家的居住空间,无论古今中外,有具有一定的私密性,所以,空间的内向和含蓄是一般民居的共性。
民居绝不可能像广场那般开敞。
然而,这种私密和内向的程度却是有差别的。
无疑,以中国与西方相比,必更是封闭的,这种封闭性,尤以北方民居为典型。
三、中外建筑色彩对比
从中外建筑的装饰色彩上看,中国是以一种色彩为主,其余少数几种色彩并用;西方则是百彩竟艳,虽然不同时代以不同的装饰色彩为主色调,但没有贯穿始终的单一色调。
中国建筑中的色彩与中国的哲学、政治和伦理紧密结合起来,被用来分尊卑贵贱,划分社会等级,色彩被伦理化了。
而西方建筑中一般没有这种现象。
中国建筑中的色彩虽然丰富多彩,但又显得较为单一,并形成了一定的模式,而西方建筑中的色彩,因处于多元化的社会文化中,所以显得变幻多端,异彩纷呈。
同时,由于宗教文化的不同影响,大致而言,西方建筑色彩往往充满宗教激情,甚至富于非理性的迷狂因素;中国建筑色彩出宫殿形象比较热烈之外,一般显得清素与优雅,比较富于理性精神。
其宗教建筑的色彩之狂乱程度也不及西方那么强烈。
四、中外宗教建筑文化的差异
中国的宗教建筑多采用平面纵横铺开的布置,匍匐于大地水平发展。
以主体建筑为中心聚合着数量很大的门厅、墙垣及小品,庭院层层推进却不崇尚高峻挺拔。
西方则组成垂直向上的狂烈的线条,给人以竖向发展的强烈印象,表达了遥接天国,与神交谈的意蕴,这以中世纪哥特式教堂最为典型。
中国主要承重结构以木材制作,框架式结构使墙体不受力,可四周开设门窗(大殿前后多设门窗,左右为封闭型实墙),故店内光线比较明亮,神秘感不强。
西方则采用石结构、砖结构或混凝土结构,建筑坚固耐久,外观壮实厚重有力,相对封闭,故其内部空间既高大而光线暗淡,又具有浓重的威慑信徒心胸的神秘精神氛围。
中国受宗法等级思想的影响较大,虽是宗教建筑,却具有颇为鲜明的伦理特色。
造型、开间、色彩、布局等均有较严格的规定,比较理性,表现出一种严密的结构之美。
西方则注意建筑体积和里面形象的树和比较吗,具有丰富的雕塑等造型艺术成分,其装饰色彩往往光怪陆离,动感强烈,情绪偏于迷狂。
小结
回顾世界发展历史,为了解决吃饭、穿衣、住房子这三件大事中“住”的问题,人类先民几百年、几千年甚至上万年以来,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智慧。
在世界文化系统里面,建筑无疑成为最具有特色的表现形式。
与此同时,建筑文化的性质和特征更是决定了它在整个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主要表现在可居性、同构性、民族性、地域性等方面。
可以说,它是人类生活方式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建筑文化则是任何一个人的生存时刻不可离开的生存文化。
而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异,恰恰给了世界建筑更为多元化的发展空间,使得世界建筑可以沿着不同的轨道向着不同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
懂得了这些差异,我们当代建筑师在从事建筑创作的过程中方可求同存异,设计出真正适合我们国家的优秀的建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