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论文

合集下载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8篇)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8篇)

第1篇:我国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一、前言中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关键阶段,是教育发挥影响和作用最大的阶段,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对基础教育认识的深化发展,基础教育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被广泛关注的问题,逐渐从接受、认识走向探索、发展。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更科学地认识、更系统地探索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状况,笔者在中国知网期刊论文电子杂志全文数据总库中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关键词,浏览了48篇有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教育问题的文章,拣选其中32篇研究成果显著论点鲜明见解独到有力的文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归纳整理后,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总体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展望。

总体看来,1999年至2005年左右,学者们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探索相对集中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界定、现状、成因,以及初步的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至今,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提升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化专业化模式的探索,也有更多的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资料,提供更为专业的论点。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概述(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界定首先涉及心理健康的标准,从1999年起教育部逐渐颁布一系列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研究者们首先定睛于如何界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以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如美国奥尔波特六个标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十条标准为依托,从不同侧重点具体把握从不同需要把握如何划定心理健康的标准。

如杨建飞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5]中提出应系统综合地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有研究者提出应结合我国传统价值观和正确的主导社会价值观来本土化心理健康的标准[1]。

笔者认为,处于不同的研究目的或者适用不同教育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把握基本标准下有所侧重有所添加,才能使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更好地服务于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心理学的特点发展策略论文

教育心理学的特点发展策略论文

教育心理学的特点开展策略论文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内容相对复杂的学科,它的复杂之处在于不仅要研究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还要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心理活动,然后综合两者的研究结果得出结论。

正是由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较为复杂,导致对其的研究开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任何一个学科的开展历程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漫长的研究历程,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开展,才能逐渐的积累丰富的教学经历,方便教育者实现零散到细化的归类,这样才能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实现教育心理学的完善和开展[1]。

(1)教育心理学在未来的开展道路上会更加偏向综合化,因为它同时具备了人文和自然两学科的特点,而我国未来的教育心理学开展方向必然会结合各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再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来形成一套适合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开展的综合化学科理论,目的在于促进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开展。

(2)心理学的特点是人研究人,那么教育心理学的特点就是研究整体的身心统一的人。

在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渗透到教育心理学中之后,就大大的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以往是只研究一个具有信息加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人,这个人在各个方面是否完整并不重要。

而现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侧重于研究一个具有需求、富有潜力和具备高素质社会品质的完整的人。

由于两个研究方向的变化使得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格的健全开展,还要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的高效化问题,这种从研究简单的人到研究完整的人的转变预示着我国未来的教育心理学将面临着一项艰巨的研究任务[2]。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它的优质开展不仅能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优化教学质量,而且还能通过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现象来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特征,从而帮助教学者转变教学模式来更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

然而通过对各大院校的调查分析,不难看出大局部高校并没有将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纳入学科研究的重点,忽略了教育心理学在研究学生心理问题方面的优势,单纯的依靠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过多的效仿自然科学和人文根底的教学思想,而不是将两者的教学模式结合自身的特点来形成一套属于自身的教学模式[3]。

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论文

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论文

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论文课堂教学应合理运用学生的心理,对课堂的违纪行为作出最小干预、言语干预、反复提醒、咎由自取递进的模式干预,营造一个理想的课堂环境,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课堂,还教师一个轻松的心情。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论文篇一《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摘要:课堂教学应合理运用学生的心理,对课堂的违纪行为作出最小干预、言语干预、反复提醒、咎由自取递进的模式干预,营造一个理想的课堂环境,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课堂,还教师一个轻松的心情。

关键词:课堂教学;心理学;运用对一个教师来说,他的主要活动是上课,是和学生们进行交流,而在职业类学校,教师们所接触到的学生大部分是一些所谓的“问题生”,有的成绩不佳,带有严重的厌学情绪,有的非常有个性,能把青春期的叛逆性发挥到极致,所以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教师来说是一件斗智斗勇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学生听从教师的安排与指挥,并不完全是困难的事。

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这在课堂教学中同样适用。

如果教师能在开学的第一节课就和学生们约法三章,接下来的工作便能顺利很多。

约定的内容可以是:上课迟到进来要喊报告;作业要独立完成,按时上交;上实验课的时候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尤其是在涉及用电安全、学校财务损坏等问题时,一定听从教师指挥,否则要承担相应的后果等。

与学生达成协议,教师首先要遵循三条原则:首先,课堂规则的数目不宜过多;第二,课堂规则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有意义的,公正的;第三,对规则要有清晰的解释,并明确教给学生。

在确立相应规则时也可以让学生共同来参与,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我相信这样的做法对以后的执行工作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一些优秀教师给了学生主动权,让他们参与制定课堂规则,但教师们要始终明白自己才是最终的领导者与决定者。

他们确定了这些规则并要求学生去执行。

教育学家认为,遵循课堂规则和程序可以算作学生的第二天性。

2023年教育心理学论文1500字(精选5篇)

2023年教育心理学论文1500字(精选5篇)

2023年教育心理学论文1500字(精选5篇)教育心理学论文1一、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存在着差异,教师仅仅依靠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多更好的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合理的去因材施教,提高工作效率。

在大学的辅修课程里,有关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课程,而作为教师,站在一个教书育人的知识传授者的角度上,我们学习教育心理学时,在准确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之前,首先要保证我们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试问一个心智不健康的教师,又怎么成为一名瘦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呢?教师应该具备比普通人更良好地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除了能促进生理健康以外,更与工作主动性、效率息息相关,只有处在良好地心理条件下,才能发挥工作最大潜能,取得积极地工作成果,教师的心理健康首先表现在有健全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在给学生传授学术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自身的品德修养。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对教师和学生起到的重要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去看,高校教育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去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这其中包括知识学习的掌握,思想品德及人格的塑成等等,一个学生的心理情况、人际关系、朋友圈以及生活状况都会对学生本人的心理健康成长产生深刻影响,它往往会关系到学生的成才与前途,教师在施教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也会影响到学生,试想一下,一名本性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孩子可能由于老师对他性格片面批评而变得沉默寡言、悲观堕落。

教师了解了学生心理的特点和个性发展,就可明智地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将其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例如,根据对学习动机的规律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反馈、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等手段,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功机;依据学习迁移的规律,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编、教学程序的安排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迁移,使教学产生最佳效果。

在学校的素质教育学习中,教师扮演的不仅仅是学习上的良师,更是生活中的益友,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尊重学生的感情,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所以教师作为伴随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角色,具备出色的心理学教育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育心理学论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篇一1.教学思想的局限性思想是领导教学方向的核心表现,虽然我国的教育制度进行了大力的改革和创新,使得教学安排和计划更加人性化、灵活化,但是有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太深,虽然教育制度进行了改革,但是古板老旧的教学思想却在脑海里根深蒂固,以至于在新的制度下用旧的教学思想去思考,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2.教师身份的狭义性现在的教育制度已经呼吁广大教师“以学生为教学基本”,转变教学方式,由于过去教育将教师的身份定位过高,从而导致教师与学生不能达到一种亦师亦友,默契合作的关系,这也是由于教师对自身的身份定位过于狭义,即教师就是教学过程的主导人,学生必须要听从教师的命令。

3.教学手段的单一性现代很多学校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基本是照本宣科,书本概念,死记硬背,而学生无论如何必须要记住这些概念,而是否会用,有怎么用,完全看学生自己体悟能力。

部分教师觉得教学应该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一个过程。

而对自身的教学手段没有进行反思和修正,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大,学生也没有学习的欲望。

4.教学目标的主观性人在看待与自身有关的事物,通常会把事物引发的不利问题归咎于事物本身,而不会想到是自身对事物的影响造成的。

而有些教师教学也是如此,根据成绩以及学生表现主观判断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被定为“九等”的学生将会对自己感到自卑,对学习丧失兴趣和热情,甚至还会引发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这是教师对教学目标过于主观化看待导致的。

二、以教育心理学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1.了解学生心理,为教学打好基础学生心理是学生行为和思考动向的一个参考,而当教师发现学生出现异常行为或心理问题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动向分析,对症下药。

为了解学生的心理,教师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观察:思想方面,学生的思想是学生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关注自身发展、对个人目标的选择趋于理性和务实的体现。

而对学生思想的观察主要包含学生是否对近期国家大事有充足的了解、是否懂得礼貌和传统美德,价值取向和生活追求是什么,是否染上恶习等;情绪,学生的情绪是学生心理特点的直接表现,例如有些学生胆子较小,上课害怕回答问题,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有的学生进行学习计划,但是行为懒惰,结果只是纸上谈兵,这是缺乏自律的表现;有的学生受不起挫折,遇到困难就犹豫、逃避甚至放弃,这是缺乏自励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反应学生进取心和能力的重要因素,有的学生满脑袋记着概念、理论,但是考试时用不出来,不会用,这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体现,而有的学生学不进去,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意志薄弱,不能围绕一个目标作长期不懈的努力,浅尝则止半途而废。

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思考研究论文3篇

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思考研究论文3篇

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开展思考研究论文3篇教育心理学不仅是经典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支,还是心理学众多分支中开展最为广泛和快速的一支。

其实,在教育心理学的开展过程中,它已经逐步获得了独立性,不再局限于普通心理学的范围。

因此,大多数当代重要的心理学理论,都对教育心理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另外,随着实际生活和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化,对教育心理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促进其研究课题发生转变。

[1]1.教学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不够系统和完善国内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除了囊括学习心理之外,还涉及教师心理、教学心理、品德心理以及心理安康等方面[1]。

然而,这些方面的先后顺序和重视程度并没有得到合理的排序,导致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较为,构造调理不够清晰、明确。

例如,现阶段,国内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人员中,局部研究人员比拟关注学习心理,某些研究人员重视品德心理,还有一些研究人员重视教学心理,相关的研究工作没有到达一致。

据目前情况来看,教育心理学的内容过于繁多,其体系不够清晰。

致使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没有清晰、权威、主流的理论指导;第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不够统一,主题形式过多;第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和途径不断变化,详细情况难以把握。

[2]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式没有得到充分创新针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途径方面而言,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坚持实证主义,重视自然科学的客观性,利用庞大的实证量化剖析,根据各种各样的数据,展现教育主体和客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波动[2]。

另一种,坚持现象主义,普遍觉得个体的心理活动并不可以通过自然现象来进展观察和测试,应通过数量较大的非自然定性方式,展现教育主体和客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波动。

在教育心理学开展的全部过程中,大体上只存在这两类教育研究途径。

[3]3.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教育实践没有严密相联在教育心理学的深化过程中,其理论与教育实践没有严密相联、密切结合,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理论研究与时间运用并没有充分结合。

教育心理学论文2000字

教育心理学论文2000字

教育⼼理学论⽂2000字 作为教师,应该增加教育理论学习,尤其是教育⼼理学的学习,研究⾃⼰的教育对象,把⾃⼰学到的教育理论尝试着运⽤于教学实践中。

下⾯是店铺给⼤家推荐的教育⼼理学2000字论⽂,希望⼤家喜欢! 教育⼼理学论⽂2000字篇⼀ 《浅谈教育⼼理学在各科教学中的应⽤》 摘要:学⽣学习、掌握知识主要是通过学⽣本⾝的⼼理活动实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运⽤教育⼼理学原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的⾃信⼼,顺应⼼理过程规律,促进学⽣对知识的掌握,提⾼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育⼼理学;教学;应⽤ 学⽣学习、掌握知识是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实现的,更确切地说是通过学⽣本⾝的⼼理活动实现的。

如果教师顺应⼼理过程规律将促进学⽣对知识的掌握,提⾼学习效果;反之,⼀味题海战术、加班加点、补课等,未必能达到效果。

所以,研究如何从学⽣的⾓度⼊⼿发掘学⽣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对实现课堂教学的⾼效率尤为重要。

在近⼏年的从教⽣涯中,我深深地懂得了⽼师除了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良好的表达能⼒及外在形象外,还要具备很好的教育⼼理学知识。

因为对于初中⽼师来讲,要抓住学⽣只凭知识渊博、表达能⼒好、外在形象等还不能满⾜当今的教学活动,除了具备上述条件外,只有抓住学⽣的⼼理,了解学⽣⼼⾥动态,才能抓住学⽣,也就能掌握学⽣的⼀切,从⽽驾驭学⽣就会得⼼应⼿,教学效果也就事半功倍,那么研究教育学⼼理,在各科教学活动中就成了⼀个关键环节。

⼀、建⽴融洽的师⽣关系“亲其师,信其道” 众所周知,⽆论是成年⼈还是未成年⼈,⼈性中最本质的渴求就是希望得到别⼈的赏识,社会的肯定。

现代⼼理学研究表明,强化尤其是正强化对于消除紧张与焦虑,使⼈体验到⾃我满⾜,引起⼼理愉悦进⽽调节⾃⼰的⾏为有显著作⽤。

所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如能善于发现学⽣⾝上的闪光点,给他们更多的赞赏与信任,变“批评训斥”为“赏识提醒”,那我们的转化⼯作也许会事半功倍。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范文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范文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范文摘要:学生学习、掌握知识主要是通过学生本身的心理活动实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顺应心理过程规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学应用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是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实现的,更确切地说是通过学生本身的心理活动实现的。

如果教师顺应心理过程规律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效果;反之,一味题海战术、加班加点、补课等,未必能达到效果。

所以,研究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发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对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尤为重要。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中提出一些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从而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积极的思维。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说: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内在兴趣,就会渴望获得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

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许多具体的做法:1.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知识的社会意义。

学生一旦理解了知识的社会价值,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

2.培养学生对每门课程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定式,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有趣的、变换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比如,运用幻灯、电视、电影、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呈现教材,还可以通过模拟教材内容的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教学。

4.组织学生参加课内外实践活动和学科兴趣小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和学好知识的乐趣。

5.教师要以自身对所教学科的兴趣和热情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

教师应通过言语和行动向学生传递良好的信息,让学生知道教师喜欢所教学科、喜欢学习和钻研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了乐趣和满足,使学生受到影响,产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随着教学改革与示范建设的逐步推进,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一: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论文一、教育心理学在军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来提升教师、指导学员,了解学员的心理活动特点,从而不断提高军校教学质量是当前军校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量沟通和调研表明,目前军校学员多为90后,并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自尊心强、好面子,同时,渴望得到关注;(2)由于对第一任职需求认识不足,没有就业压力,又被限制考研等原因,部分学员学习价值理解有偏差,求知欲不足;(3)三年级学员已经初步了解第一任职需求,对军事装备内容格外关注;(4)信息化程度高,接受新事物速度快,习惯网络交流和学习等;(5)军事训练较多,课下复习时间少,知识前后衔接困难等。

针对学员以上特点,我们依据教育心理学理论,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激发学员学习动机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将皮格马利翁效应引入心理学和教育学,该概念旨在教师对学生有积极良好的期望,学生的成绩就会有明显提高,从而证明教师的期望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根据这一理论,作为军校教员,我们应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毅力。

针对90后学员自尊心强,渴望得到关注的特点,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心理上的尊重,激发学员的内在学习动机。

首先,面对学员出现的问题,要充分运用“赏识”教育手段,积极正面引导,少批评、少指责;其次,尽快记住每个学员的名字和特点,并在提问和点评作业时直呼其名,这样,让学员觉得你是真正注意到他,不是表面文章,学生才会接纳你的想法;再次,发自内心地关心学员、爱护学员,对于学员确实存在的毛病,可以在作业点评时提醒他们,既解决问题,又不失他们的面子;另外,遇到有学员因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表明,上述措施的确可以满足学员心理特点,激发学员内在学习动机。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1500字(优秀7篇)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1500字(优秀7篇)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1500字(优秀7篇)心理健康的论文篇一《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需要一些技巧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让学生迅速参与,发生改变。

能够运用心理学理论训练感染力和推动力,学会把心理学转化为简单易懂的教学形式:针对的讲,提升学生的兴趣,你让学生动心;灵活的讲,提升学生的思考,你让学生动脑;互动的讲,提升学生的参与,你让学生动身。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都会让人觉得特别形象生动,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例如,课程的开场,可以通过自我介绍和暖身,前台的展现和后台的实用分析操作相结合来设计课程。

在自我介绍中,不必提自己曾经有多少光环,获得过多少荣誉,而是轻描淡写而又非常动情的讲述教师自己的经历和故事,从故事中让人产生了对心理学的憧憬和思考,也能让人感觉到老师确实能够在学生和课程中间架起一座沟通和交流的桥梁,这也是自我介绍环节的作用。

当然“讲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也可以借助其他方式,如视频音频等引人思考。

而暖身活动环节的设计则非常重要,它影响着团队的凝聚力、动力和信赖感,是否能让学生打开心灵自我开放。

比如:手指操、落手指、猫和老鼠、乒乓球、金龙拍拍操、记者采访、用手问好、四方块游戏等等。

从暖身活动引申它们在其他课程内容下的应用,比如和人际沟通交往哪个知识点结合、和情绪的哪个方面结合、和压力的其中一部分结合来应用。

并且在活动后需要分享的四个F,即Fact:刚刚做了说了画了什么;Find:对自己的发现是什么;Feeling:感受到什么;Future:对未来的影响是什么。

通过活动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注意力,动身动心。

备课程: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展现形式。

在内容设计上,主题、对象、时间都需要明确和控制。

关上电脑和ppt,从学生角度出发,无限接近学生的需要,通过自我辩驳或实地调查不断筛选,找到最好的答案。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轻理论的系统传授,重心理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学会例如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调适、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提升人格魅力、大学生涯规划、学习心理、调控情绪、提升人际交往、处理好恋爱与性、压力与挫折应对、珍爱生命等等方面,能够有效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心理潜力和能量,并且使他们在心灵上都得到成长和提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c证论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c证论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c证论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c证论文—心理学毕业论文摘要:中学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心理素养养成的重要时期。

我们用过了解可以发现,中学时期的学生的内心是非常敏感和矛盾的,心理也是比较薄弱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中学生来说是迫在眉睫,不可或缺的。

本文主要从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基本原则、策略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文: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健康是指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及社会适应状况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或者说身强体壮。

1999年教育部13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但长期以来,许多人只是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却是少之又少.但是,我们知道,只有同时关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健康的中学生.因此中学教育也必须重视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文主要从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基本原则、策略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生活节奏加快,中学生周遭的一切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承受的心理压力不见得会比他们的父母辈要少,据我观察,,认为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美好。

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中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能够在考试中去个好一点的成绩,回家后只要有父母一句认可的肯定或者加菜的奖励就会欣喜若狂,比较重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

现在,物质丰裕了,还有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小康家庭,家长平时没有较多精力去管理小孩,过分宠爱小孩,基本上对于自己小孩的要求是有求必应,导致有的小孩对受表扬、鼓励表示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在中学时期,更是表现为任性,叛逆,心理不正常的各种症状。

关于教育心理学论文

关于教育心理学论文

关于教育心理学论文教育心理学虽然即有教育学来源于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部分,属于应用心理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一:高校教育心理学发展趋向【摘要】高等教育作为公共事业,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其教育的社会性最终将实现对人的社会化转变。

因此,从当前高校宏观心理学的研究发展来看,无论是在心理学教学评估还是应对社会性教育实践,都需要进一步梳理心理学发展规律,如将传统的教师评价转向由学生自我评价为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实现“中国梦”教育复兴目标。

简言之,以构建高校教育心理学为契机,积极拓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路径,并从教育可持续发展中强化教育心理学的构建价值。

【关键词】高等教育;社会性;教育心理学;构建标准;中国梦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在担负社会职能过程中,将越来越倾向于人才培养的社会性,以“科教兴国”为战略主体的高等教育,无论在管理体制的深化上还是解决当前教育社会性问题中,都需要从高等教育的社会性评估机制中来推进教育秩序的稳步发展。

高等院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对于每一位受教育者来说都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尤其是在构建自我人格、增强受教育者社会意识上,教育心理学的宏观引导功能将成为解决受教育者心理问题的主要依据。

高等教育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实践中,探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向,从高等教育社会性基础上来探讨未来发展路径,通过深入探析宏观心理学、微观心理学的时代精神和特点,从而为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提供积极的改革环境。

一、宏观心理学向微观趋向的转变随着高等院校教育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在宏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过程中,针对受教育者的智力、知识、能力发展需求,将趋向受教育者自身人格特征及素质的养成。

也就是说,对于传统高等教育宏观心理学的深入研究,将更多地围绕大学生心理发展趋势和特点,进一步深入到受教育者的心理构成要素研究上,促进教育心理学的细化发展,以微观层面来探索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从而形成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中心。

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

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

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教育心理学论文1900字(一):基于教育心理学下的小学数学学习分析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各学科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发生了改变。

小学数学不仅是数学学科的基础,同时也是小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能够有效发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状态,从而采取相应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就需要教师能够结合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细致分析。

本文阐述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教学措施分析。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小学数学;策略分析引言:数学被称为万学之基,其原因就是通过数学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转换自身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数学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小学生重新改变对生活的认知,同时也可以帮助其思维能力逐渐向更加理性化的形式转变。

而在此过程中,也有很多学生无法适应这种转变,甚至对数学产生各种畏惧心理、厌恶心理。

只有教师能够充分发掘学生身心特点,才能够对症下药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帮助学生重新树立对数学学科的认知,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心态中健康成长。

一、数学教育心理学中小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障碍首先,由于小学数学存在大量的知识点,且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并不强烈,这就导致了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畏惧心理。

这种畏惧心理,主要原因是由于小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由于某一个知识点没有充分领悟,而导致了后续学习的吃力。

或者在每次考试测试的过程中都在某一类型题上犯错扣分,从而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就会让学生在面对数学时产生自卑和畏惧的心理,一旦学生形成这种心理,就会导致其难以充分發挥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联想能力,限制了其在数学学科上的发展。

其次,对于部分数学成绩处于中游的学生而言,往往会对某一类知识点出现不在乎的轻视心理,这种心理的产生原因很简单,通常是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以很轻松的完成了知识点的听讲和认知,然而却在后续的知识巩固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课后作业,课后复习等环节进行加深理解,从而导致了对这类知识点的掌握一直处于较为模糊的状态。

教育心理学本科论文

教育心理学本科论文

教育⼼理学本科论⽂教育⼼理学本科论⽂(通⽤16篇) 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简称之为论⽂。

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教育⼼理学本科论⽂,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理学本科论⽂篇1 摘要:⾃从⼈类迈⼊新世纪以来,国际的竞争⽇趋加剧,⽆论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还是综合国⼒的较量,归根结底是⼈才的竞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校⼤学⽣的思想意识带来了巨⼤的冲击。

⾼校思政课是⾼校对学⽣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引导学⽣树⽴正确的世界观、⼈⽣观与价值观。

⽽⼈的⼼理活动对⾼校思政课的成效有着⼗分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校思政课中要运⽤教育⼼理学的理论进⾏创新,以提⾼⾼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校思政课;教育⼼理学;运⽤ ⼀、引⾔ 《中国教育改⾰与发展纲要》曾经明确指出:“谁掌握了⾯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

”⼤学⽣才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栋梁之材,⾼校只有培养出⾼素质的⼈才,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度重视与引导下,⾼校思政课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从整体上来看,⾼校学⽣的思想信仰以及价值观是积极、正⾯的。

然⽽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信息发展⽇益膨胀,各种思想价值观互相交融,这对于思想活跃、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社会阅历有限的⾼校学⽣来说,如果不加以引导,容易在思想上产⽣迷惘甚⾄⾛⼊歧途,这就给⾼校思政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教育⼼理学作为⼀门独⽴的学科,是⼼理学与教育的产物,符合⾼校思政课教学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

因此在⾼校思政课教学中要以教育⼼理学为突破⼝,着眼于⾼校学⽣的思想实际,探讨有效的教学途径。

⼆、教育⼼理学视阈下的⾼校思政课教学概述 (⼀)教育⼼理学概述 教育⼼理学是⼼理学的⼀门分⽀学科,是⼼理科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主要是研究教学情境中的教与学的基本⼼理规律,如今已经有着百年的历史。

⽽教与学的相互作⽤是⼀个系统过程,包含学⽣、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是存在⼼理规律的。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3篇论文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3篇论文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3篇论文教育心理学的应用3篇论文(一)一、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载体的必要性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成熟的关键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的介入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身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载体十分必要。

1心理咨询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化心理咨询遵循尊重性、平等性、保密性和交互性的原则,通过技巧性的对话方式使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形成一种协调、融洽和和谐的心理气氛或条件,并且可能在短时间内使这种关系达到相当密切的程度"成功的心理咨询,会使咨询者与来访者达成认知上的共识、感情上的沟通、思想上的统一、心理上的共鸣"[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心理咨询为载体,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调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积极能动性,提高他们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日常行为习惯。

大学生身心协调"情绪稳定,就会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建立起理解"信任"融洽"和谐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且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坚定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言行举止。

2心理咨询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心理咨询通过测试"自由联想"疏泄等手段和方法,可以很好地掌握大学生的内在心理冲突与危机以及人格特点和行为障碍,从而有效地疏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心理矛盾与压力。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通过技巧性的方式与学生会谈并且注重倾听,对学生暴露出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不急于作出判断,而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恰当方式,从而使学生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活动是将外界教育信息通过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和外化五个部分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心理咨询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可以得到充分尊重,从而使大学生很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大学心理教育论文范文3篇

大学心理教育论文范文3篇

大学心理教育论文范文3篇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教育论文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主观层次上对主观体验的积极方面进行研究,主要对幸福、满足、乐观、快乐等方面进行研究,重点在于使人们满意自己过去的生活,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幸福,对未来保持乐观的态度,主要是对人类主观上的幸福感的研究;二是对个人层次方面的个人特点进行研究,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工作能力、勇气以及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技巧,对美丽事物的感知能力,做事的毅力,处理事情的宽容,发明创造的能力,洞察力以及个人的才能和智慧等等,想要培养或加强这些方面,必须具备来自个体的积极情绪;三是对群体层次组织系统积极方面的研究。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积极社会、学校、家庭的建立,从而达到提高群众美德、增强群众责任感、提升职业道德的目的。

积极心理学是根据消极心理学而产生的,保留了消极心理学好的方面,舍弃了消极心理学不好的方面,对消极心理学进行批判的同时,应用消极心理学大部分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对人类积极心理的研究,对人类的优点和价值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采取的方法更加科学,使心理学家更容易挖掘人的潜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人类的活力。

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使人们对生活的信念更加坚定,帮助人们寻找获得幸福生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在消极心理学影响下大学生心理教育出现的问题(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误解来自于消极的态度一直以来,我国心理学始终采取消极的取向来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

主要研究的对象是非健康的或者是病态的,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操作性定义为测量有没有具体的精神疾病,致使理论学者和理论实践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误解,他们基本都认为只要学生的心理健康就说明心理不会有任何的问题,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的心理疾病。

这种对心理的理解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对当代大学生的潜能意识的开发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的核心目标,这就使得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都集中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处理方面上。

教师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

教师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

教师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职业规范的需要,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教师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教师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篇一《做心理健康的快乐教师》摘要: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职业规范的需要,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面对心理问题,教师要掌握调适的方法,正确认识自我,调整积极心态,学会心理减压,充分挖掘潜能,争做心理健康的快乐教师。

关键词:快乐教师心理健康心理调适教育部2002年14号文件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

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

因为教师的心理问题,不仅仅影响自身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可能“造就”一大批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甚至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2992名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有51.2%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的不安感和无法入睡等,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1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部分教师的确存在着不健康的消极的心理问题,这与教师职业和现代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

对于出现的心理问题,教师要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力争成长为心理健康的快乐教师。

一、认识自我,找准人生坐标苏轼曾说:“人之难知,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

”知人难,知己更难。

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是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之一。

教育心理学结课论文参考模版

教育心理学结课论文参考模版

教育心理学结课论文参考模版摘要: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对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将探讨教育心理学的多个重要方面,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认知发展、个体差异以及教师的教学策略等,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认知发展;个体差异;教学策略一、引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而心理学为理解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教育心理学则将两者有机结合,关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以促进教育效果的提升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类型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源于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热爱,如对知识的好奇心、追求个人成长等;外部动机则来自于外部的奖励或压力,如好成绩带来的表扬、避免惩罚等。

(二)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学习任务的难度和价值、家庭和社会环境等都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三)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提供及时的反馈和鼓励、帮助学生设定明确且合理的学习目标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学生的认知发展(一)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特点和发展任务。

(二)认知发展的个体差异学生在认知发展速度、认知风格(如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因材施教。

(三)促进认知发展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教学、合作学习等方法,能够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促进其思维能力和认知结构的完善。

四、学生的个体差异(一)智力差异学生的智力水平存在差异,表现为一般智力因素(如智商)和特殊智力因素(如音乐、空间、语言等能力)的不同。

(二)非智力因素差异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性格、动机等也会对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教育心理学科研论文(最新范文6篇)

教育心理学科研论文(最新范文6篇)

教育心理学科研论文(最新范文6篇)本文收集了六篇最新的教育心理学科研论文,涉及到不同的研究主题,包括孩子的研究焦虑、学生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心的关系、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心理治疗在学生情绪管理中的作用等。

1. 研究焦虑对孩子研究的影响:以低年级学生为例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旨在研究研究焦虑对孩子研究的影响以及缓解焦虑的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问卷调查和观察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研究结果表明,孩子过高的研究焦虑会对其研究效率产生消极影响。

同时,本文提供了一些有效的缓解焦虑的方法。

2. 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自尊心的关系研究本文通过对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际观察,研究了学生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心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心对于其研究成绩和学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本文提出了一些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心的方法。

3. 母语和外语教学中阅读策略培养的比较研究本文通过对母语和外语教学中的阅读策略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了不同语言环境下阅读策略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在语言环境的不同情况下,研究者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同时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方法。

4. 初中生情绪问题调查与心理治疗方案本文通过对初中生进行情绪问题调查,发现现今社会的研究压力对于学生的情绪问题有非常大的影响。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心理治疗方案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情绪问题。

5.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成功案例分析本文通过对几个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依靠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社会各方的关注和支持。

6. 家长参与幼儿园学前教育的调查研究本文通过家长参与幼儿园学前教育的调查研究,探讨了家长参与幼儿园学前教育的作用和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家长参与幼儿园学前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互动和沟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论文浅谈建构主义教学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论关键词】建构主义英语学习合作式教学学习理论课堂活动设计【论文摘要】教育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起源于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强调学习是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启示我们:在外语教学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和师生互动的合作教学方式。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能力是在完成一系列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实现的,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语言技能,还可以通过在完成交际任务的相互协作中体验教育的价值,实现人格的提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营造合作友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现代课堂交际活动的设计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引言教育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是以往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行为主义对语言教学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它只关心可观察到的反应行为,忽略了学习者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反应,而认知主义强调学生对外部刺激的加工处理和内化吸收,认为学习是使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学习者的知识的过程。

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建构,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来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和理解。

行为主义“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认为教师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认知主义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学生互动”的模式转变,这就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合作者,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及其应用。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对外语教学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英语教学的改革也应该以这一理论为指导,从教学方法、模式和教学理念上改进英语教学。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由以上所述的“学习”的含义可知,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

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首先,学习不是教师传递知识,而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要对外部刺激进行加工,选择有意义的刺激进行加工处理,加工的过程中,要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多次对比、相互作用而最终建构而成。

每一次的加工,都是对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不断丰富、不断充实、不断完善和不断建构。

其次,学习过程不仅包括通过运用已有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理解,同时还包括在建构的过程中,不单是提取记忆系统中的信息,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

不同情境下对知识的理解是不同的。

学习的本质就是借助学习情境,实现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到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并把情境创设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在情境化的背景中真正做到了从做中学,为学习者自主选择和自主发展提供了空间。

这样,学习就有了主动性。

再者,不同的人即使看到同一事物,进行加工时也会产生对事物不同方面的想法,在用自己的方式建构时,对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

不同的学习者之间通过合作可以更快和更全面地了解新的事物,会教学中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传统教学是想尽办法如何把知识体系传递、灌输给学生,而不顾及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愿望尤其是学习经验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这就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真正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仅要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方式进行积极、主动的建构,还要通过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互相启发、相互学习,从而促进每个人对知识的掌握。

三、建构主义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现在建构主义理论在实际教育中已经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形成了一些可促进学生心里发展的具体教学方法。

其中相对比较成熟的主要包括探究式学习,支架式教学和随机通达教学等。

每一种教学都会根据所教内容的不同而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是无论哪种教学模式或框架都对教学有一定的指导和启发作用。

建构主义有四个比较明显的特性,而这四个特性放在英语教学中有着很大的帮助,下面以英语教学为例,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谈谈其对英语教学的启发和指导。

1、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对客观特质的假设与推测。

因此,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对知识意义的把握建立在自己经验之上,要以研究的方式来学习。

建构主义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其目的在于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以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目标,注重塑造、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展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外语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时间才能培养和提高。

外语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想、多说、多做,激发学生的独立意识和交际意识,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建构外语新知识的主体,适时适量地引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从而使外语学习成为一项轻松有趣、人人都想参与的活动。

还要尊重其个体差异,从他们的原有知识和经验背景出发,联系实际,为其提供更多的交流观点和问题结果的机会,提供富有个人意义的学习经验。

这样才能使学习更好地掌握学习外语的能力。

2、情境性:设置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情景。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情景性,强调真实情景下的学习,老师可灵活地运用情境引导学生,使学生能通过实践,对单词,句型等有更好的理解和运用。

老师在与学生对话中,可多用手势语、眼神及表情,使学生能触景生情,还能使气氛活泼、生动,消除学生畏惧的心理,可以大胆、自然地开口说英语,也可以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灵活教学,建构主义认为真实或接近真实的环境有利于学习者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使之意识到他们所作的事情是有意义的。

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才会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索和语言的实践应用。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自体验应用语言、探求新知,从而开发其潜能。

在整个教学活动由“教师讲授为中心”向以“问题讨论为中心”的转变。

3、群体性:注重开展合作学习与综合性学习的活动。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体社会互动和语言应用的结果,知识不仅存于个人头脑中,也存在于社会之中,为众人所享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过程。

这个过程应该是在尽可能的自然环境中同伴间互动、合作发生的。

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核心价值是“合作学习”。

由于学习者对事物的理解不同,因此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学习者都是按照自己独有的方式对事物理解之后进行建构。

因此,个人与其他学习者合作能够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

把学习者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完成任务。

这一理论强调集体性任务,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从而完成共同的目标。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见证并参与了同伴之间的思维活动,这样有助于学习者建构起对事物更深层次的理解,因而通过合作学习使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

4、转变性:转换教师角色。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环境的设计者、知识的管理者、学生的学术顾问,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基于这样的理论,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过去的语言灌输者变成导入者、观察者、语言顾问和指导者等,在任务的每个阶段中,教师有着不同的角色,从而使枯燥的英语课堂充满了生命力。

四、结束语建构主义教学是教学史上一次积极、适应时代的革新。

为外语教学开拓了新的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提供了更有效的习得方法,它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思想,对我国的外语教学必定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的教育体制下的广大英语教师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去汲取新的教学理论的精华,大胆地引进和创新,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技术开展新的课堂教学,把教学过程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真正地在教学中实行素质教育。

作为新体制下的学生必须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在学生生活中大胆的设想,用心的切合实际思考,做到与课程同步,还需要采取新的认知加工策略,需要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把每一次的学习当做是自己的舞台,把握住课堂的活动和小组合作机会,让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

英语的学习不会是ABC……XYZ组成的枯燥甚至难懂的单词,英语学习者才不会怕英语,对英语产生抵触心理,相信在建构主义引导下的英语的课堂能够不断改进、创新;英语学习者能从中体会到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才能更有乐趣。

参考文献:1、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教育传播与技术,1996年第三期(总第12期)。

3、彭聃龄,《认知心理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6、潘玉进.《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启示[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7、卢仲衡《教育心理学论文集》出版社: 地质出版社出版年一共4032字摘要292字正文3411字关键词5个文献7篇(这些书你们图书馆不一定有,你去具体看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