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知识点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https://img.taocdn.com/s3/m/1c1d637702768e9951e73811.png)
• 1.实验者: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 • 2.实验材料:果蝇。 • 说明:①相对性状多、明显;②培养周期 短;③成本低;④易饲养;⑤染色体数目 少,便于观察等。
• 3.相对性状; • (2)F1全为红眼→红眼是显性性状; • (3)F2红眼∶白眼=3 ∶ 1→符合分离定律, 红眼和白眼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 (4)白眼性状的表现与性别相联系。
•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平 行关系,意在考查考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能力。所谓平行关系即两者的行为要表现 一致。基因突变是DNA上的某一位点发生 变化(微观变化),而染色体(宏观)没有变化, 所以答案选A。 • [答案] A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 A.细胞中DNA都在染色体上 • B.细胞中每个染色体都只有1个DNA分子 • 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基因的行为 一致 • D.以上叙述均对
• 答案:一、1.染色体 染色体 • 2 . 染 色 体 平 行 (1) 完 整 性 和 独 立 性 形态结构 (2)染色体 基因 染色体 (3) 父方 母方 同源染色体 (4)非等位 非 同源 • 二、1.红眼 1/4白眼 • 2.XWXW ,XwY,XW ,Xw ,Y ♂XW 、 Y,♀ XW、Xw, 白眼雄性 • 3.测交 • 4.染色体 • 5.多 线性
• 4.理论解释 • (1)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 • 性染色体: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染 色体。 染色 常染 性染 果 色 染色体组 体总 色体 • (2)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蝇 成 体 数 数 数 雌 6+XX(同 3对 1对 果 4对 型) 蝇 雄
• (3)遗传分析图解:假设控制果蝇白眼的基 因(用w表示)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 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 [答案] C • [解析] 根据本节“技能训练”内容的学 习可知,DNA主要位于染色体上,但在细 胞器——叶绿体、线粒体中仍部分存在,故 A答案不正确。正常情况下。细胞内的每 一条染色体只含有一个DNA分子,但在进 行分裂的细胞中,在复制后的染色体上, 每一条染色体却含2个DNA分子,故B选项 不正确.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故基因的 行为与染色体行为一致,故C正确。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全部重要知识点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全部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4e1784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5a.png)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全部重要知识点单选题1、如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甲病和乙病相关基因分别用A/a,E/e表示,其中有一种疾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男性人群中隐性基因a占1%。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Ⅱ—5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00%B.Ⅱ—6乙病致病基因来自于I—1C.Ⅲ—7为甲病患者的可能性是1/303D.可通过遗传咨询以确定Ⅲ—7是否患有甲病答案:C分析:根据1号、2号正常,其女儿患甲病,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根据1号、2号正常,其儿子患乙病,可判断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A、通过遗传图谱的分析,可以判定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1的基因型是AaX E Y,I-2的基因型是AaX E X e,Ⅱ-5的基因型是aaX E X-,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2,A错误;B、Ⅱ-6乙病致病基因来自于I-2,B错误;C、男性人群中隐性基因a占1%,Ⅱ-3的表现型是正常的,其在正常男性中为Aa的概率是(2×99%×1%)/(1-1%×1%)=2/101,Ⅱ-4是Aa的概率是2/3,计算可得出Ⅲ-7是aa的概率是1/303,C正确;D、通过遗传咨询可以预测子代发病率,不能确定Ⅲ-7是否患有甲病,D错误。
故选C。
2、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
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与2 .3 .4互为等位基因,与6 .7 .8互为非等位基因B.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8C.1与3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与2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D.1分别与6 .7 .8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答案:B分析:由图可知,图中为一对同源染色体,1与2 .5与6 .3与4 .7与8为相同基因,1(或2)与3或4可能是等位基因,5(或6)与7或8可能是等位基因。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考点剖析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考点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3a15b40975f46526d3e10d.png)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考点汇总考点一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概念及数量变化2.联会和四分体(1)联会: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该时期已完成复制,染色单体已形成,即一对同源染色体含4条染色单体。
(2)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图中含有两个四分体,即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减数分裂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对数。
3.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1)姐妹染色单体:同一着丝点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图中的a和a′、b和b′、c和c′、d和d′。
(2)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
如图中的a和b(b′)、a′和b(b′)等。
(2)曲线模型:考点二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2. 比较与判断染色体、DNA的变化模型4. 减数分裂中据细胞质分裂情况判断细胞名称5.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分析正常情况下产生配子种类时应特别注意是“一个个体”还是“一个性原细胞”。
(1)若是一个个体,则可产生2n种配子,n代表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或等位基因的对数。
(2)若是一个性原细胞,则一个卵原细胞仅产生1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4个(2种)精细胞。
例如YyRr基因型的个体产生配子情况如下:6.细胞分裂图像的判断——三看识别法(1)以上判别方法仅适用于二倍体生物。
(2)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产生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以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存在,而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是以非同源染色体存在。
(3)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最本质的差别在于是否有同源染色体的行为或数目变化,有变化即为减数分裂,无变化则为有丝分裂。
(4)有丝分裂过程始终存在着同源染色体,而减Ⅱ则无同源染色体。
萨顿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考点三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XY型性别决定方式:染色体组成(n对):雄性:n-1对常染色体+ XY雌性:n-1对常染色体+ XX性比:一般 1 : 1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多数昆虫、一些鱼类和两栖类。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2f7a984dd88d0d233d46a28.png)
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的婚配图解
亲代 女性正常 男性患者
X dX d
XDY
配子
Xd
XD
Y
子代
XDXd 女性患者
X dY 男性正常
1
:
1
(ZW型性别决定方式正好与XY型正好相反)
亲代
配子 子代
♂ zz
Z
X
♀ zw
Z W
♂ zz
1 :
♀ zw
1
蛾类、蝶类、鸟类(鸡、 鸭、鹅)的性别决定属 于“ZW”型。
你的 色觉 正常吗?
色盲:先天性的色觉障碍病症,失 去正常人辨别某些颜色的能力。
患者由于某些细胞色素系统具有某种缺陷, 就有红色盲、 绿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和 全色盲之分.
色盲症发现的小故事
抗维生素D佝偻病
• 患者由于对磷、钙吸 收不良而导致骨发育 障碍。患者常常表现 为X型(O型)腿、骨 骼发育畸形(如鸡 胸)、生长缓慢等症 状。
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
1、交叉遗传 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女性色盲,她的什么亲属一定患色盲? 答案:D A、父亲和母亲 B、儿子和女儿
C、母亲和女儿
D、父亲和儿子
一个色盲男孩的父母、外祖父母、祖 母均正常,而祖父是色盲。那么,这个男 孩的色盲基因是由谁传给他的?
答案:由外祖母传给男孩。
P34页资料分析
思考
1、 X、Y染色体是 同源染色体吗? 2、性别受性染色体 控制而与基因无关吗?
3、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 色体上?
4、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 因还是隐性基因?
为什么红绿色盲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患者
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b)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总结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8de6a5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0.png)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总结基因和染色体是遗传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基因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染色体则是基因的载体。
下面是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知识点总结。
1. 基因的定义:基因是在染色体上的一段DNA序列,它携带着生物个体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每个基因编码一种特定的蛋白质或RNA分子,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发挥作用。
2. 染色体的定义:染色体是细胞中可见的染色体材料,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体结构上分为线型染色体和环状染色体两种。
3. 染色体的组成: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DNA是遗传物质,它携带着生物体的遗传信息;蛋白质则对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起到重要作用。
4. 染色体的数量:不同物种的染色体数量不同,人类有46条染色体,也就是23对。
其中,22对为体染色体,另外一对为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5.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一个染色体上可以包含多个基因,这些基因以线性的方式排列在染色体上。
不同的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编码不同的蛋白质和RNA分子。
6. 染色体的位置和功能: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布不均匀,有些位置上可寻找到多个基因,而其他位置上可能没有基因。
这与基因的功能有关,一些位置上的基因是关键基因,而其他位置上的基因则可能是辅助性的。
7. 基因组:基因组是指一个生物体所有基因的集合,它包括了生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基因组可以分为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两部分。
8. 染色体的复制和分离: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进行复制,从而形成一对完全一样的染色体。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被分离到两个新的细胞中。
9. 基因的表达: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产生的蛋白质或RNA分子在细胞中进行功能发挥的过程。
基因的表达受到染色体结构和外部环境的调控。
10. 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异常是指染色体结构或数量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遗传疾病的产生,如唐氏综合征、染色体畸变等。
总结:基因和染色体是起着重要作用的遗传学概念。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归纳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f52667328ea81c759f57878.png)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归纳(干货)★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1、部位: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三、受精作用及其意义:1、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受精作用的意义: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多样性及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随机性,导致后代性状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有重要意义。
1、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DNA、染色体的变化四、细胞分裂的鉴别: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第三节、伴性遗传1、概念: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2、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人类红绿色盲患者:男性X a Y 女性X a X a正常:男性X A Y 女性 X A X A X A X a(携带者)遗传特点:人群中发病人数男性大于女性;交叉遗传现象。
3、X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特点:(1)人群中发病人数女性大于男性(2)连续遗传现象4、Y染色体遗传:遗传特点: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仅在男性个体中遗传5、遗传病类型的鉴别:1)先判断显性、隐性遗传:。
必修2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必修2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d4da8cc9ec3d5bbfd0a7457.png)
必修2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减数分裂)一、基本概念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二、知识梳理1.减数分裂的概念:范围时期特点结果2.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各时期形成细胞的名称: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3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征: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4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区别5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DNA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同源染色体的对数(表格、曲线图)6绘图: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图(怎么表示等位基因)7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8生殖细胞形成的种类和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关系9减数分裂的意义10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和实验证据11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三、典型例题【例1】右图表示处于分裂过程中某阶段的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1和2, 3和4分别互称为②1和2, 3和4分别构成一个③a与a’,b与b’,c与c’,d与d’分别互称为④a与b或b’、与c或c’、与d或d’互称为⑤1与3或4,2与3或4互称为【例2】下列关于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②在次级卵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③着丝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裂④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DNA含量不变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⑦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二次的末期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 D⑥⑦【例3】图为细胞减数分裂,请根据图中染色体的形态特点,绘出该细胞分裂后的子细胞图中染色体的形态特点【例4】下图甲、乙是同一种生物两个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是减数分裂,乙是有丝分裂;B、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C、乙细胞有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甲细胞的亲代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例5】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后产生种精子,基因型;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体经减数分裂最后产生种精子,基因型为;【例6】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②和③ B.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C.③所示的细胞中不可能有基因重组D.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四、目标检测1.(02年上海高考)精原细胞增殖的方式是A 无丝分裂B 有丝分裂C 减数分裂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2.假设动物某精原细胞的2对等位基因(Aa、Bb)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该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时,可表示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和基因变化的是图中的 B3、二倍体生物某细胞中有6 条6种不同形态的染色体,基因组成为AABBCCDDEEff,该细胞可能是A 肝细胞B 精细胞C 初级精母细胞D 次极卵母细胞4.性染色体为(a)XY和(b)YY之精子是如何产生的A.a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b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B.a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b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C.a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b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D.a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b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5、男性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是①23对②23个③46个④92个⑤每个染色体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⑥每个染色体都不含姐妹染色单体⑦23种形态⑧24种形态A.④⑥⑦B.④⑥⑧C.①⑤⑧D.③⑤⑦6.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知识点,其中错误的是:A. 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DNA分子数目相同B. 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C. 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DNA分子数目相同D. 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数目相同7.基因型为Rr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RR、rr、Rr的分开,分别发生在: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④精子细胞变形形成精子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③②D.②③①8.假设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并供给含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15N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比例为:A.0 B.25% C.50% D.19.某生物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2N、DNA数是2C,该生物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和DNA数分别是A.N、N、2N和C、C、2C B.2N、2N、4N和2C、4C、4CC.2N、2N、2N和4C、4C、4C D.4N、4N、8N和4C、4C、4C10.下列关于细胞增殖表述正确的是①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②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均不含同源染色体 ③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DNA 与细胞质DNA 平均分配 ④二倍体生物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时,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 ⑤二倍体生物减Ⅱ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的倍数,不含同源染色体 ⑥二倍体生物减Ⅱ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的倍数,含有同源染色体 A .①④⑥ B .①④⑤ C .②④⑤ D .②③⑥11.右图示某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等位基因A 和a 位于染色体的位置(不考虑互换和突变)可能是A .A 位于①上,a 位于⑤上B .A 位于⑤上,a 位于⑦上C .该细胞只有a ,分别位于⑤和⑧上D .该细胞只有A ,分别位于②和⑥上 12.一对夫妻中,男性色觉正常,女性色盲,婚后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 的色觉正常的儿子,产生这种染色体变异的细胞和时期分别是A .卵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 .卵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 .精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 .精子、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13.下图是人体一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染色体(实心)和DNA (空心)在A 、B 、C 、D 四个时期的统计数据,那么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 A .甲图处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含有两个四分体 B .在乙图所示的细胞中,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4 个姐妹染色单体 C .丙图所示过程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 D .该器官一定是动物的睾丸14.某动物的卵巢中有初级卵母细胞6000个,每个细胞中有染色体20条,若这些细胞都可进行减数分裂生成,那么生成的卵细胞的个数和种类分别是A.6000和220B.24000和220C.6000和210D.24000和21015.(96上海)选择 右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 它属于下列何种细胞A.肝细胞B.初级卵母细胞C.第一极体D.卵细胞16.右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分裂产生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 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3个极体中染色体组成是A .都是2、4B .都是1、3C .1个极体是1、3,另2个极体都是2、4D .1个极体是2、4,另2个极体都是1、317.在下图中,能表示人的受精卵在分裂过程中DNA 含量变化以及精细胞在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分别是A .①和②B .①和③C .②和③D .④和③18.(多选)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时,发现某人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 ,可能是由于该病人的亲代在形成配子时:A .次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B .次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C .初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D .初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19.(多选)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叙述正确的是A.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B.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分别发生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过程中C.精子细胞经变形成为精子不属于减数分裂过程D.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也有减数分裂发生 20.(多选)一动物的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进行减数分裂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内可能有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 分子数分别是A .4、8、8B .2、4、8C .8、16、16D .8、0、821.下图为某动物精巢内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内DNA 相对量的变化曲线图(②--⑤),请根据图回答(设该动物细胞核中有20个DNA 分子)。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总结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5adde1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d.png)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总结1.基因是生物体内存储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基因由DNA序列组成,每个基因都编码了一种特定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物体体内功能的主要实现者,也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生物体细胞核内DNA分子的有序排列。
它们是基因的携带者。
3.人类细胞核内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体染色体,另外一对是性染色体。
体染色体存在于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中,性染色体决定了一个人的性别。
4.在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是高度有序的,每一对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产生两个完全一样的染色体。
这样保证了细胞遗传物质的准确传递。
5.除了体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会发生减数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6.染色体上的基因以线性的方式排列。
一个染色体上可以有数千个基因,它们之间紧密相连并占据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
7.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存在于两种不同的形式,称为等位基因。
未见的基因通常被表示为大写字母,而显性基因通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8.染色体突变是指基因在染色体上发生的改变。
这种突变可以是染色体上的一个片段的改变,也可以是染色体的整个结构的改变。
染色体突变可能会导致基因的丧失、增加或改变,并有可能带来一系列的遗传疾病或其他异常。
9.染色体异常是指在染色体结构、数量或排列方面的变化。
例如,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遗传疾病可能与染色体异常有关。
10.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发生的改变。
基因突变可能是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或倒位突变等。
这些突变有时会导致基因的功能改变,进而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
总结来说,基因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DNA分子的有序排列,它们是基因的携带者。
基因和染色体密切相关,基因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而染色体是基因的物理位置。
研究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对于理解遗传学、生物进化和疾病发生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4ddd4051ed9ad51f11df24a.png)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本章知识网络结构图部分概念1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2、染色单体:染色单体是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的两条相同的子染色体3、姐妹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的两条相同的子染色体,这两条子染色体叫姐妹染色单体4、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是指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大小、形态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5、四分体:四分体特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含有4条染色单体的每对同源染色体,称一个四分体6、精原细胞:睾丸里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曲细精管,曲细精管中有大量的原始生殖细胞,叫做精原细胞7、卵细胞:巢内部有许多发育程度不同的卵泡,位于卵泡中央的一个细胞就是卵细胞8、受精作用:两性生殖细胞成熟以后,精子与卵细胞相遇并相互识别后,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9、伴性遗传:决定某些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故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10、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11、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
12、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便于描述人为的划分为五个时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
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1)、通过有丝分裂,每条染色体精确复制成的两条染色单体并均等地分到两个子细胞,使子细胞含有同母细胞相同的遗传信息。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可以区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不同时期的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
间期是DNA合成和细胞生理代谢活动旺盛的时期,占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
前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高度螺旋化成染色体。
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这两条染色单体有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着。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汇总大全(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汇总大全(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fcb94c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05.png)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汇总大全单选题1、家蝇Y染色体由于某种影响断成两段,含s基因的小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获得XY'个体,不含s基因的大片段丢失。
含s基因的家蝇发育为雄性,只含一条X染色体的雌蝇胚胎致死,其他均可存活且繁殖力相同。
M、m是控制家蝇体色的基因,灰色基因M对黑色基因m为完全显性。
如图所示的两亲本杂交获得F1,从F1开始逐代随机交配获得F n。
不考虑交换和其他突变,关于F1至F 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所有个体均可由体色判断性别B.各代均无基因型为MM的个体C.雄性个体中XY'所占比例逐代降低D.雌性个体所占比例逐代降低答案:D分析:含s基因的家蝇发育为雄性,据图可知,s基因位于M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上,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之间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A、含有M的个体同时含有s基因,即雄性个体均表现为灰色,雌性个体不会含有M,只含有m,故表现为黑色,因此所有个体均可由体色判断性别,A正确;B、含有M s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雄性,基因型为M s M s的个体需要亲本均含有M s基因,而两个雄性个体不能杂交,B正确;C、亲本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为mX,雄性亲本产生的配子为XM s、M s0 .Xm、m0,子一代中只含一条X染色体的雌蝇胚胎致死,雄性个体为1/3XXY’(XXMsm)、1/3XY’(XM s m),雌蝇个体为1/3XXmm,把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分开考虑,只考虑性染色体,子一代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3/4X、1/40,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含有X,子二代中3/4XX、1/4X0;只考虑常染色体,子二代中1/2M s m、1/2mm,1/8mmX0致死,XXmm表现为雌性,所占比例为3/7,雄性个体3/7XXY’(XXM s m)、1/7XY’(XM s m),即雄性个体中XY'所占比例由1/2降到1/4,逐代降低,雌性个体所占比例由1/3变为3/7,逐代升高,C正确,D错误。
高中生物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清单
![高中生物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e96ac79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3.png)
高中生物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清单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说明:1.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真核生物的细胞增殖方式,原核生物通过二分裂的方式增殖。
2.组成高等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一般有两种类型,即体细胞和生殖细胞。
真核生物体细胞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最普遍)和无丝分裂,有性生殖细胞的产生靠减数分裂。
一、预言:1.科学家:与孟德尔同时代的德国动物学家魏斯曼。
2.理论预测:在精子和卵细胞成熟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特殊的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染色体数目得以恢复正常。
3.证实:其他科学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证实了魏斯曼预言的过程—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二、场所:有性生殖器官,以哺乳动物为例:雄性在睾丸,雌性在卵巢。
三、过程:(一)精原细胞的增殖: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每个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精子的形成:(二)卵子的形成-与精子形成的区别:(三)观察-【探究·实践】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半五、结果-产生配子:(一)配子的特点-染色体组合具多样性1.【探究·实践】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一对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时期)。
(二)配子的结合-受精作用:1.定义:卵细胞与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与此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进入。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定,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f188a05964bcf84b9d57b77.png)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第1节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的细胞的减少一半。
2.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
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
4.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5.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6.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7.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结束时。
8.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9.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精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
10.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做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做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11.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12.经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第二章第2节1.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总结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12bace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1.png)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总结1.基因的定义: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性状的单位,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可以理解为染色体上的一段DNA序列。
2.染色体的定义: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细长线状结构,包含了遗传信息的全部或部分。
人类细胞核中有46条染色体,其中23对是一样的,称为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中,其中一根来自父亲,另一根来自母亲。
3.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DNA序列。
世代交替中,染色体通过有丝分裂等方式复制,从而使得基因得以传承。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会在一定程度上重新组合,这样可以实现基因的重新排列和多样性的产生。
4. 基因位点:基因位点是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
同一个基因位点上可以有多个等位基因(allele),这些等位基因决定了基因在个体中的表达差异。
5.转座子:转座子是一类能够自由移动到宿主染色体上的DNA片段。
转座子在染色体间移动时,可能会影响基因的位置和顺序,从而引起基因组结构的变化和基因表达的改变。
6.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指的是染色体内的基因组结构发生改变。
包括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等形式。
这些变异可能会导致基因的异常表达,进而引起遗传病等疾病。
7.染色体显性和隐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表现出显性或隐性遗传方式。
显性基因是指只需一个等位基因即可表现出来的性状,而隐性基因需要两个相同等位基因才能表现。
8.染色体与遗传性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的不同区域上的基因决定了不同的遗传性状。
例如,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了一些与性别相关的特征。
9.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或功能的改变。
基因突变可能发生在染色体上的任何一个位置,影响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总而言之,基因和染色体是遗传学研究中的两个核心概念。
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DNA序列,负责控制个体的遗传性状。
染色体则是遗传物质的细胞核载体,容纳了基因并在细胞分裂时传递给下一代。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总结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d71f71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e.png)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总结基因和染色体是遗传学研究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系统地总结一下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
一、基因的定义和特点基因是指控制遗传性状的遗传单位,是由DNA分子组成的。
基因是生物体内的功能单位,它控制着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遗传特征的表现。
基因具有以下特点:1. 遗传性:基因是遗传物质的一部分,可以从父母传给子代。
2. 稳定性: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不会发生突变,除非受到外界的影响。
3. 可变性:基因可以发生突变,从而导致遗传特征的变化。
4. 多态性:同一基因在不同个体中可能存在不同的变异形式,称为等位基因。
二、染色体的定义和特点染色体是一种细胞器官,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遗传信息的载体。
染色体是细胞分裂和遗传过程中的重要结构,它们能够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染色体具有以下特点:1. 遗传性: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一部分,可以从父母传给子代。
2. 稳定性:染色体在遗传过程中不会发生突变,除非受到外界的影响。
3. 可变性:染色体可以发生染色体畸变,从而导致遗传特征的变化。
4. 数目多样性:不同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不同,同一物种中不同个体的染色体数目也可能不同。
三、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遗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是染色体上的一段DNA序列,它们位于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称为基因座。
2. 基因的遗传是染色体的遗传:基因是染色体上的遗传单位,染色体的遗传也是基因的遗传。
因此,基因和染色体的遗传方式是相同的。
3. 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的数目不一定相等: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的数目不一定相等,有些基因可能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而有些基因则分布在不同的染色体上。
4. 染色体的畸变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染色体畸变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遗传特征的变化。
例如,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等畸变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梳理(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梳理(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2a9f4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e8.png)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梳理单选题1、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 B)对无节律(X 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
在基因型为AaX B 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 B X b类型的变异细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B.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答案:D分析:本题以果蝇为例,考查了减数分裂的过程与变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等物质的行为变化规律,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A、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 B Y,进行减数分裂时,由于染色体复制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复制,即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是AAaaX B X B YY,而基因型为AAX B X b的细胞基因数目是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说明其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即该细胞不是初级精母细胞,而属于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B、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经过了间期的DNA复制(核DNA加倍)和减一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核DNA减半),该细胞内DNA的含量与体细胞相同,B错误;C、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A与a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错误;D、该细胞的亲本AaX B Y没有无节律的基因,而该细胞却出现了无节律的基因,说明在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节律的基因发生了突变,D正确。
故选D。
小提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进而影响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或者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进而产生异常的细胞,考生要能够根据所给细胞的基因型或者染色体组成,判断出现异常细胞的原因。
2、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法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B.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验证,得到的实验结果不一定与预期相符C.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利用类比推理法得出的推论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答案:C分析:假说-演绎法是指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基础上演绎推理并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类比推理法是指将未知的和已知的作比较,根据惊人的一致性推理并得到结论。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总结(1)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总结(1)](https://img.taocdn.com/s3/m/a4ee23e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1.png)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过程概括: 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导致DNA 含量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细胞经历两次分裂,最终细胞内DNA 减半两次,染色体减半一次。
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与体细胞相比,细胞内的DNA 含量减半,染色体数减半。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1.精子形成过程:减数分裂(连续分裂两次),再经过变形。
2.减数分裂的特点:在减数分裂前,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最后形成四个精细胞。
1.场所及细胞名称的变化(1)场所⎩⎨⎧高等动植物:有性生殖器官内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睾丸(2)细胞名称的变化2.染色体的变化 (1)间期一部分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此时的染色体呈染色质丝的状态。
(2)减数分裂过程 ①减数分裂Ⅰ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并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减半②减数分裂Ⅱ时期 分裂图像 染色体行为 间期 通常没有或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 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一分为二(3)同源染色体、联会与四分体的概念①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来源: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行为:减数分裂Ⅰ中进行配对②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③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重要概念】1.图解相关概念A与B的关系?(同源染色体)A与C的关系?(非同源染色体)a与a′的关系?(姐妹染色单体)a与b′的关系?(非姐妹染色单体)A和B合称什么?(四分体)2.联会和四分体的相互关系联会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过程,而四分体是联会的结果,是同源染色体的特殊存在形式。
由上图可知: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高二生物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
![高二生物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79d31e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f.png)
高二生物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
基因和染色体是生物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以下是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
1. 基因和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而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
但在配子中,基因只有一个,染色体也只有一条。
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也就是说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这是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这一观点可以通过果蝇杂交实验等实验证据得到支持。
3. 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且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 伴性遗传也是基因和染色体的一个重要关系。
伴性遗传是指某些遗传性状或基因只存在于某个性染色体上,并随着该性染色体遗传给后代的现象。
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可以通过一些口诀来记忆,例如“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以上知识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查阅高中生物教材或咨询专业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本章知识网络结构图部分概念1、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2、染色单体:染色单体是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的两条相同的子染色体3、姐妹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的两条相同的子染色体,这两条子染色体叫姐妹染色单体4、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是指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大小、形态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5、四分体:四分体特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含有4条染色单体的每对同源染色体,称一个四分体6、精原细胞:睾丸里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曲细精管,曲细精管中有大量的原始生殖细胞,叫做精原细胞7、卵细胞:巢内部有许多发育程度不同的卵泡,位于卵泡中央的一个细胞就是卵细胞8、受精作用:两性生殖细胞成熟以后,精子与卵细胞相遇并相互识别后,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9、伴性遗传:决定某些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故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10、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11、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
12、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便于描述人为的划分为五个时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
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1)、通过有丝分裂,每条染色体精确复制成的两条染色单体并均等地分到两个子细胞,使子细胞含有同母细胞相同的遗传信息。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可以区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不同时期的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
间期是DNA合成和细胞生理代谢活动旺盛的时期,占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
前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高度螺旋化成染色体。
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这两条染色单体有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着。
并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
(高等植物的纺锤体直接从细胞两极发出,高等动物及某些低等植物的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而行成的)梭形的纺锤体出现,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细胞核分解,核仁消失,核膜逐渐解体.中期:细胞分裂的中期,纺锤体清晰可见。
这时候,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的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在上面,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
这个平面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上赤道的位置,所以叫做赤道板。
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清楚。
后期:染色体分裂成单染色体,每一条向不同方向的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染色体到达两极后解螺旋形成染色质丝,细胞一个分裂成两个,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建。
有丝分裂记忆口诀:有丝分裂并不难,间前中后末相连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2)、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相同.不同的特点是:1.动物细胞有中心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了一个新的中心粒,因而细胞中有两组中心粒.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在这两组中心粒的周围,发出无数条放射线,两组中心粒之间的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丝.2.动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的中部并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每部分都含有一个细胞核.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了两个子细胞13、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核内出现细长、线状染色体,细胞核和核仁体积增大。
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两两侧面紧密相进行配对,这一现象称作联会。
由于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有4条染色单体,称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DNA的片断交换,【中期】各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双双移向细胞中央的赤道板,着丝点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细胞质中形成纺锤体。
【后期】由纺锤丝的牵引,使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各自发生分离,并分别移向两极。
【末期】到达两极的同源染色体又聚集起来,重现核膜、核仁,然后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这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原来的一半。
重新生成的细胞紧接着发生第二次分裂。
注:1.染色体复制是在的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的,一旦复制完成,精原细胞就称作初级精母细胞。
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第一次减数分裂成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第一次减数分裂成为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
3.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目的是实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
DNA分子数目减半。
【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紧接,也可能出现短暂停顿。
染色体不再复制。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有时还伴随细胞的变形。
【前期】染色体首先是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之中。
而后再次聚集,核膜、核仁再次消失,再次形成纺锤体。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到细胞中央赤道板上。
注意此时已经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了。
【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离,两条姊妹染色单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
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这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末期】重现核膜、核仁,到达两极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初级性母细胞相比减少了一半。
至此,第二次分裂结束。
注:1.第二次减数分裂的目的是着丝点分裂,实现染色单体分离。
分裂结果是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分子数目减半。
2.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第二次减数分裂成为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必须再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形态变化才成为精子。
结果是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和变态发育最终成为四个精子。
3.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经过第二次减数分裂成为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第一次分裂产生的一个极体再分为两个极体。
不久,三个极体都会退化消失。
结果是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只成为一个卵细胞。
部分知识点详解知识点一:染色体与染色单体之间的关系①染色体的是以着丝点来计数的,有一个着丝点就有一条染色体。
②染色单体是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的两条相同的子染色体,这两条子染色体叫姐妹染色单体,染色单体存在的时期是染色体复制以后,着丝点分裂以前的一段时期。
知识点二:同源染色体与四分体之间的关系①同源染色体是指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大小、形态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先联会形成四分体后再分离。
②四分体特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含有4条染色单体的每对同源染色体,称一个四分体。
③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四分体的个数。
四个概念的比较可列表如下: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精巢)中形成的,睾丸里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曲细精管,曲细精管中有大量的原始生殖细胞,叫做精原细胞。
雄性动物性成熟以后,睾丸里的一部分精原细胞就开始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子。
每个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因为精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 ,DNA 分子数为2a )退化消失知识点五: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基本相同,都经染色体复制形成初级性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都会出现联会、四分体和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现象,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发生染色单体分离动能力,可游到卵细胞表现,便于受精。
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使卵原细胞的细胞质更多地集中在卵细胞中,使受精卵内有大量的细胞质。
细胞质内的卵黄,是受精卵最初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可见,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对发育是有利的。
知识点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减数分裂要连续进行两次细胞分裂,但是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里只含有母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即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
而有丝分裂则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也分裂一次,分裂后所形成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没有变化。
二是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主要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之中,并且前期比有丝分裂的前期更为复杂。
1概念:两性生殖细胞成熟以后,精子与卵细胞相遇并相互识别后,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精子头部进入卵的细胞质以后,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使染色体组合在一起。
这样,在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知识点八: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的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减数分裂使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合子(受精卵),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保证了同种生物亲、子代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也就保证了物种的稳定,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点九:萨顿的假说 1、假说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在染色体上。
2N 、2C 生物体(雄) )2、假说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的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
(3)雌雄配子结合成为受精卵,进而发育成个体。
故体细胞核中的基因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4)由自由组合定律可知,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凑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知识点十: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注意:①比较科学发展的不同时期对同一事物的认识,知道孟德尔所说的一对遗传因子为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不同对的遗传因子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②现代解释对分离定律发挥作用的时间做了明确阐述,即发生于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③掌握自由组合定律时应抓住以下两点:a.同时性:同源染色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