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_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不同、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
(二)主要知识点1.中西画家描述自然景物空间表现手法差别。
2.中国山水画“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思维方式和“因心造境”的艺术创作特点。
3.西方风景画再现视觉真实性和画面空间深度的绘画手法特点。
4.中国山水画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表达了画面空间的深度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中国山水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中国绘画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手法。
2.西方风景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了解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空间表现原理。
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
二、教学过程导入:师:首先请大家欣赏两幅作品,《千里江之图》和《乡间村道》,用一分钟的时间,请大家坐到你最喜爱的画后面。
等候。
2分钟好,时间到,大家都己选择坐下了,那么,我到想问一下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每组找三个人2分钟师:咱们说的都不错,其实这两幅作品都有它各自的优点,只不过这是两幅东西方不同的绘画形而矣,他们到底有哪些各自的特点,咱们这节课来共同探讨一下:首先,看下绘画工具各是什么?中国山水画:毛笔,宣纸,墨汁,中国颜料等西方风景画(油画):油画笔,油画布(纸),油画颜料等 1分钟师:展示图片:《乡间村道》和《千里江山图》大家看一下这两幅作品,我想请同学用最简单的词来概括这两幅作品的各自特点:生:“真”“长”师:他用了什么方法把这幅风景表达的这么“真”呢?展示图片(乡间村道)找学生回答生:焦点透视法:特点:近大远小透实远虚、色彩、明暗。
2分钟师:思考那么《富春山居图》如果再用焦点透视法,还能否看的了这千里江山呢?生:多点透视(散点透视)(视线的移动) 1分钟师:这也就是中国的独特的散点透视法,请看视频《散点透视法》1分钟师:通过看视频,大家知道中国山水画构图是散点透视法,那么,空间关系表现上,中国画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它的深度的呢?同时展示图片(郭熙早春图)学生观看视频《三远法》 2分钟师:请同学们表述一下什么是“三远法”,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美术《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2)》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东西方艺术泾渭分明,它们的不同主要在于中国艺术侧重写意性而西方艺术则强调写实性。
对中西艺术作一个较全面的分析和比较使我们对于中西艺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这种比较同时有助于两种伟大的艺术的交流和发展。
不管哪一种艺术只有相互交融和吸收才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使学生初步了解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二、三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的不同。
2. 能力目标:让学生认识了解中西绘画的差异,更加深刻的理解中西文化艺术的内涵。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进一步理解中、西方文化的特点以及对东西方艺术的影响,从而使学生更加喜爱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艺术。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画的“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手法;西方的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表现原理。
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欣赏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往往以“逼真”为评价标准,对山水画与风景画的观察方法与表现手法不太了解,导致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出现无法表达自己的鉴赏感受。
五、教学方法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与学生合作探究、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陶冶情操,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六、课时安排1 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多媒体展示《自然风景》,导出课题。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以自然风光为描绘对象的绘画题材在中国称之为山水画,在西方称风景画。
中西画家又是怎样表现的大自然呢?哪些是山水哪些是风景?(多媒体展示)这些作品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就从4 个方面来比较《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首先,让我们了解下中西方画家表现风景常运用的工具材料。
中国画用什么工具呢?风景画用什么工具呢?其次,我们来比较《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观察方法的不同。
多媒体展示《千里江山图》分析中国山水画家的观察方法。
高中美术_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执教教师:一、自主探究学习欣赏视频:1、在欣赏过程中你看到了几种艺术表现形式?(山水画、油画、摄影)2、他们有什么样的共同之处么?(三种艺术方式都是表现的自然景观)3、大家是怎么样把三种艺术形式区分开来的?(颜色、笔触、感觉)二、教学目标欣赏两幅作品,分析不同。
带着问题学习新课。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中西方美术作品的审美理念与绘画方法的不同,从而进一步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艺术鉴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2、教学重点:①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三远法”;中国绘画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手法。
②了解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
3、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三、精讲点拨,合作解疑活动一:1、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体会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感受。
通过聆听大自然,学生可以听到鸟叫、溪水、风、树的声音。
在静下心来感受大自然的同时,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
活动二:欣赏《威尼斯大运河》与《寒江独钓图》,探索中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追求怎样的创作理念?1、通过朗读诗句,体会作者是怎么样的感受?(萧条、孤独、寂寞、寒冷)2、诗画结合,大胆表达自己对画的感受——“诗情画意”(了解什么是意境。
并体会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3、贝洛托的《威尼斯大运河》是怎样的景色呢?谈个人的感受。
(西方风景画是自然的写照。
景物是真实的描绘。
(活动三:欣赏作品《乡间村道》与《千里江山图》,小组讨论在观察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1、通过时间,地点,视点三点对比观察2、了解焦点透视: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实远虚。
3、视点手指游戏:发现一个道理,当我们的视线放到一个物体上时,周围其他物体是容易虚化的。
4、小故事体现了画家怎样的创作思维方式?“搜尽奇峰打草稿”。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三远法;完成连线活动四:欣赏《渔庄秋霁图》与《甘草车》,分析讨论中西风景画的表现手法。
高中美术_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鲁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6)教学设计:本节课整体是以“微课导入新课-----新知识讲授----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课堂练习-----教学反思”为线索展开的。
(5)学情分析:授课班级为高一年级学生,这时期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
多数学生来自于城镇,城镇学生艺术基础很弱,但学生能够在理论指导下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
本课内容学生平时接触较少,这就需要教师做好课前准备,运用各种技术手法,制定必要的导学案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
(8)效果分析: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思考动手中学习,能更好掌握学习内容。
技术的多样性运用,使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学生对掌握学习方法的兴趣越来越浓,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大幅度提高,创设了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初步了解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
(中西画家描绘自然景物的空间表现手法差别,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思维方式及空间艺术手法的运用)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比较学习,并使学生掌握自主探究合作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身心愉悦的学习,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唤起学生对绘画艺术及对大自然和学校的热爱。
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对世界优秀文化的认同。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山水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中国绘画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手法。
西方风景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了解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空间表现原理。
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
中西方艺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中国艺术追求写意性,意在表达其神韵,以线条和水墨作为基本的造型手段,而西方艺术追求写实性,也就是对现实事物的模仿再现,主要以块、面、明、暗和色彩为造型手段。
(7)评测练习第四课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学案导学)一、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的不同,从而进一步的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
高中美术西方绘画教案
高中美术西方绘画教案【篇一:高一美术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第4课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
2、主要知识点中西画家描绘自然景物的空间表现手法差别。
中国山水画“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思维方式和“因心造境”的艺术创作特点。
西方风景绘画再现视觉真实性和画面空间深度的绘画手法特点。
中国山水画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表达了画面空间的深度感。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山水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中国绘画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的手法。
西方风景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了解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空间表现原理。
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
4、教学准备挂图、教参、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多媒体展示两幅作品:中国画: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西方的油画霍贝玛的《乡间村道》(请学生观看然后回答:从空间角度看两幅作品有何不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讨论回答,引出课题《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二)新授:⑴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乡间村道》的空间符合视觉的真实,色彩真实,像照片一样。
《千里江山图》的空间感更加辽阔,色彩亮丽。
由此导出知识点:中西方的透视:西方→焦点透视(知识点介绍)中国→散点透视(知识点介绍)(2)多媒体出示分别介绍两幅作品作者。
(3)设问:为什么中国的山水画不采用科学的焦点透视,空间感却比西方的更加辽阔?导入:中国山水画的独特空间表现手法:①虚实相生②三远法(4)多媒体展示:西方风景油画《干草车》、《德累斯顿十字教堂》(介绍作者以及背景)中国山水画《早春图》、《溪山行旅图》、《渔庄秋霁图》(介绍作者以及背景)设问:画面的完整度上来观察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西方的风景画画面形象色彩逼真、完整。
中国的山水画却多有留白处。
为什么?由此导出知识点:中国山水画的独特空间表现手法:①虚实相生出示:《溪山行旅图》由其介绍“虚实相生”(介绍其特点,多媒体出示相关知识点。
高中美术_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东西方艺术泾渭分明,它们的不同主要在于中国艺术侧重写意性而西方艺术则强调写实性。
对中西艺术作一个较全面的分析和比较使我们对于中西艺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这种比较同时有助于两种伟大的艺术的交流和发展。
不管哪一种艺术只有相互交融和吸收才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使学生初步了解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二、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的不同。
2.能力目标:让学生认识了解中西绘画的差异,更加深刻的理解中西文化艺术的内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进一步理解中、西方文化的特点以及对东西方艺术的影响,从而使学生更加喜爱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艺术。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画的“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手法;西方的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表现原理。
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欣赏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往往以“逼真”为评价标准,对山水画与风景画的观察方法与表现手法不太了解,导致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出现无法表达自己的鉴赏感受。
五、教学方法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与学生合作探究、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陶冶情操,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六、课时安排 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多媒体展示《自然风景》,导出课题。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以自然风光为描绘对象的绘画题材在中国称之为山水画,在西方称风景画。
中西画家又是怎样表现的大自然呢?哪些是山水哪些是风景?(多媒体展示)这些作品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就从4个方面来比较《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首先,让我们了解下中西方画家表现风景常运用的工具材料。
中国画用什么工具呢?风景画用什么工具呢?其次,我们来比较《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观察方法的不同。
多媒体展示《千里江山图》分析中国山水画家的观察方法。
高中美术_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中国山水画_美术_高中_一、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了解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的不同,从而进一步地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
(二)主要知识点1.中西画家描绘景物的空间表现手法差异。
2.中国山水画“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思维方式和“因心造境”的艺术创作特点。
3.中国山水画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表达了画面空间的深度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山水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中国绘画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手法。
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清明节去哪旅游了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哪里的景色让你印象深刻?你们描绘的太美了,(没关系,这节课我给大家当导游)我们中华大地有千山万水,中国画里有万水千山!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畅游中国传统山水画。
(板书:中国传统山水画)(二)教学过程师:有一幅山水画,它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出,惊艳了世界;2017年再次在故宫博物院展出,人们需要排三个多小时队,才能欣赏画卷5分钟;更震撼的是它的作者绘成这幅名垂千古的杰作时,年仅18岁。
大家能猜出这幅画的名字吗?生:师:对,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它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千里江山图》),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课件视频介绍《千里江山图》)为什么它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画面给你的直观感受是什么?你来谈谈。
生:师:这样一幅旷世名作,它的作者竟然是一个跟我们年纪相仿的18岁翩翩少年,王希孟的内心一定充满了豪情壮志?才装得下千里江山!也许当我们慢慢变老的时候,我们对这个世界就变得谦卑,可能画出来的就不再是千里江山,也许是百里江山,十里江山,富春山,所以,同学们,你若不勇敢,青春便会老去。
你再来谈谈你的见解。
生:师:这幅画设色艳丽,以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为主,是青绿山水画的杰出代表,虽然以青绿为主色调,但注重手法变化,色彩或浑厚,或轻盈,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彩如宝石般光彩耀人。
高中美术_中西绘画特点比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水果篮》及细节图引导学生分析西方的构图方法。
展示霍贝玛《乡间村道》和毕沙罗《巴黎蒙马特大道》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西方的透视方法展示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使学生明白中过的透视方法与西方不同察,完成对形象的刻画。
3、提升感悟中西审美追求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留白欣赏两幅作品片,体验中国画中的诗情画意,以及高度概括的语言和超凡脱俗的境界。
加深对中国绘画意境的深刻理解,使学生对中国笔墨的魅力在理性上有一个更加清晰地认识。
(四)、知识回顾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中西绘画特点的比较。
回忆知识点,形成框架,从感性到理性,从体验再回到夯实基础。
巩固知识点,利用循环导学法,将一个个的知识点环环相扣。
(五)、小结引导学生体会中西融合的发展趋势中西绘画各有渊源,自成体系,差异甚巨。
剖析中西绘画差异不是为了争优劣竞高低,而是认识彼此因差异所形成的互补性及各自在文化生态中的位置。
作为高中生,我们应该立足和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和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
分析中西绘画的不同,体会中西艺术的融合与发展。
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维度,培养学生思辨的哲学思想。
学情分析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和发现,引导学生主动搜集分析处理相关信息,创设比较的教学情境。
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质疑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教学目的。
加强与学生的交互性学习,高中生具有更强烈的求知欲和思辨性,切合高中生思维特点和学科特性,提高元认知级问题的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效果评估《中西绘画特点比较》这堂课结束以后,我感觉初步达到了教学设计的预期效果。
从教学目标来说:通过“两条主线,一个对比”的教学设计,整体思路比较清晰,从学生回答问题和小测反映出,学生们的学习思路也比较清晰,知识内容表述有序,圆满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高中美术_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视频导入我们这节课就通过对比在观察方法、空间表现、画面追求上有什么不同。
(点题)(缺少过渡)师:视频播放《千里江山图》教师介绍作品画面开首高山之巅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崇山峻岭,依山临水,布置以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并穿插捕鱼、驶船、行路、赶脚、游玩等人物活动,绿柳红花点缀其间。
形像精细,刻画入微,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
这幅画好在哪里呢?九百年了,色彩还是这么鲜艳,秘诀是什么?这些颜色都是从宝石或者药材里面提取的,上等的宝石,上等的阿胶,都是用来画画的…。
(德育)这幅作品不仅包含着画家的匠心,也传达出中国人的做人理念,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
想一下画家站在哪一个角度进行绘画的? 这幅作品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师:他是站在哪个位置画的呢?有同学看出来的吗?其实我也不知道,看着有时是俯视、平视?我很好奇,难道是是王希孟坐在飞机看着画的吗?不是……师:同学们看这幅作品有什么样的感受?画面场景是宏大还是狭小啊?所以他的观察点是不固定的,在山水画中这种观察方法叫做散点透视。
与焦点透视相对,不像西方画家固定在一个位置画目之所及的风景,它的优点就在于不受时空限制,画家可以在同一幅画中自由变换角度,看A点风景很好画下来,B点也很好也画下来,就像清代画家石涛说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就是这个这样,回到家根据所画的再次创作,比如《千里江山图》王希孟将自己看作巨人,面对自然如作盆景观,千里江山也可尽收眼底。
师:那画面怎么表现千里江山空间呢?师:虚实相生师:山水画家们为了让画面更生动发明了“三远法”来表现画面空间。
这三幅作品分别是?高远、平远、深远?深远,自山前而窥山后。
1、山水是如何表达深远的?山之深远的表达?左侧悠悠谷壑以及蜿蜒曲折的小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水之深远的表达?水欲远、尽出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
高中美术_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课时:1教学目标:通过图片与视频的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中西美术在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上的不同;通过典型作品的分析,让90%以上的学生理解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的呈现方式。
比如西方风景画再现视觉真实性和画面空间感的绘画特点,中国山水画“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思维方式和“计白当黑”的艺术创作特点。
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山水画的“三远法”;中国绘画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的手法。
西方风景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空间表现性。
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
“虚”与“实”3、小结4、中西绘画在处理画面空白的区别西:光色彩真实与理想不留白中:留白,使无画处皆成妙境5、自然景观真实再现如临其境情感、理想西方风景画的创作理念:小结:小结:中国画的创作理念:不求形似而是追求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
审美观察透视表现中国山水画写意诗画意境主观三点透视虚实相生西方风景画写实栩栩如生客观焦点透视光感与色彩学情分析通过图片与视频的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中西美术在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上的不同;通过典型作品的分析,让90%以上的学生理解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的呈现方式。
比如西方风景画再现视觉真实性和画面空间感的绘画特点,中国山水画“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思维方式和“计白当黑”的艺术创作特点。
教学反思这节课内容较多,但是同学们的兴致很高;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新授中我把重点放在中国山水画的讲解上,中国绘画尤其是山水画讲究“意境”和“计白当黑”,这部分又很不容易理解;因此我设计了欣赏京剧的传统剧目“打鱼杀家”的故事和照片,然后请让全体学生根据老师的旁白,用肢体语言体会“计白当黑”。
“意境”则通过《寒江独钓》与诗词的结合,以音乐的渗透让学生体味山水画的“意境”。
通过<干草车》与《照片》的对比,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那些相同与不同。
比较照片和油画、中国画:真实?理想?意境?最后总结:中西绘画在处理画面空白的区别西:光色彩真实与理想不留白中:留白,使无画处皆成妙境西方风景画的创作理念:自然景观真实再现如临其境情感、理想效果分析在新授中我把重点放在中国山水画的讲解上,中国绘画尤其是山水画讲究“意境”和“计白当黑”,这部分又很不容易理解;因此我设计了欣赏京剧的传统剧目“打鱼杀家”的故事和照片,然后请让全体学生根据老师的旁白,用肢体语言体会“计白当黑”。
高中美术_高中山美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各自的艺术特点。
2.了解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作品不同的观察方法、空间表现、
审美追求,掌握一定的欣赏方法。
3.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兴趣,感受美好,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以及对西方风景画的爱好,愉悦西方风景画的美丽色彩所带来
的不同艺术感受。
主要知识点:
1.中西画家描绘自然景物的空间表现手法差别。
2.中国山水画“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思维方式和“因心造境”的艺术创作特点。
3.西方风景绘画再现视觉真实性和画面空间深度的绘画手法特点。
4.中国山水画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表达了画面空间的深度感。
重点分析:
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西人物的造型特点,但山水画与风景油画在绘画手法、空间表现上较前者有很多不同之处,重点在于中西绘画在观察方法、空间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比较,中国山水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中国绘画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的手法。
西方风景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了解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空间表现原理。
难点分析: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空间表现手法及中国山水画意境的表达。
高一美术教案 《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第4课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
(二)主要知识点1、中西画家描绘自然景物的空间表现手法差别。
2、中国山水画“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思维方式和“因心造境”的艺术创作特点。
3、西方风景绘画再现视觉真实性和画面空间深度的绘画手法特点。
4、中国山水画使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表达了画面空间的深度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中国山水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中国绘画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的手法。
2、西方风景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了解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空间表现原理。
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
(四)教学准备挂图、教参、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多媒体展示两幅作品:中国画: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西方的油画霍贝玛的《乡间村道》(请学生观看然后回答:从空间角度看两幅作品有何不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讨论回答,引出课题《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二)新授:⑴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乡间村道》的空间符合视觉的真实,色彩真实,像照片一样。
《千里江山图》的空间感更加辽阔,色彩亮丽。
由此导出知识点:中西方的透视:西方→焦点透视(知识点介绍)中国→散点透视(知识点介绍)(2)多媒体出示分别介绍两幅作品作者。
(3)设问:为什么中国的山水画不采用科学的焦点透视,空间感却比西方的更加辽阔?导入:中国山水画的独特空间表现手法:①虚实相生②三远法(4)多媒体展示:西方风景油画《干草车》、《德累斯顿十字教堂》(介绍作者以及背景)中国山水画《早春图》、《溪山行旅图》、《渔庄秋霁图》(介绍作者以及背景)设问:画面的完整度上来观察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西方的风景画画面形象色彩逼真、完整。
中国的山水画却多有留白处。
为什么?由此导出知识点:中国山水画的独特空间表现手法:①虚实相生出示:《溪山行旅图》由其介绍“虚实相生”(介绍其特点,多媒体出示相关知识点。
高中美术-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教学反思
(10)课后反思
本课从比较中、西表现空间透视的不同入手,运用微课导入环节,尝试展开中西文化在自然关系方面的差异讨论。
示范法讲解了不同的空间观察方法;比较法来讲述中西绘画的“短处”与“长处”;让学生理解中国绘画中审美主体对大自然的创造性理解。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感受到山水画的意境是精神生命与自然相融合的特点。
还采用了动手实践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课文重点效果很好。
特别是微课的运用恰当高效,让教师有许多的时间和学生互动,提高了课堂效率,如果在节奏上更紧凑点课堂效果会更好,还需要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1)教法:材料分析法、图片欣赏法、合作探究法(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比较学习法(3)教学流程和活动导入大家好!很荣幸,给我们同学来上美术课,今天我带来了一些美术作品与同学们一块来欣赏。
导入:泰山风景欣赏师:中西方的画家们是如何来表现泰山的呢?(欣赏作品)这节课我们一块来学习《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⑴师:展示两幅作品:中国画: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西方的油画霍贝玛的《乡间村道》提问:从空间角度看两幅作品有何不同?生:回答教师总结:《乡间村道》的空间符合视觉的真实,色彩真实,像照片一样。
《千里江山图》的空间感更加辽阔,色彩亮丽。
《乡间村道》在他的画中,描绘的是一条极为普通的泥泞村路,上面印着许多深浅不同的车辙,两旁排列着细而高的树木,彼此参差错落,既是十分对称的又是富有变化的。
通过两排树木高低不一、疏密有致的组合和排列,创造出了一个透视感极强的空间。
画面上的地平线很低。
原野上一条泥泞的林间小道伸向远方,路面上有车辙的痕迹。
路两旁的细高的小树富有节奏感。
小道的另一头,一个村民正牵着一头牲口站着,在右边的一条叉道上,有两个一边谈话一边走着的农村妇女;右侧近景上是一块种植园,一个农妇在修剪枝条。
较低的地平线,使天空留出的位置就多了,画家有更多的可能去描绘云蒸霞蔚的美丽的上空。
远处可见高耸的教堂和红色的房屋。
天空辽阔深远,云彩富有动感。
画面上点缀着几个人物。
画家成功地运用了焦点透视,构图稳定均衡。
整个画面带给我们的是清新、舒展,让人仿佛闻到了这宁静乡间淡雅的泥土气息。
这幅画在美术技法上一直被用作古典的示范作品。
凡是一幅好的风景画,总是情与景相交融的。
霍贝玛的《林间小道》就给观者心灵以舒畅的美感,极目远望使人心旷神怡,轻松愉快。
成行的树枝是错落有致的,近景的深色树丛与种植林疏密相间,在远处,左旁有一座教堂的尖顶,右旁是两幢高顶茅舍,这一切都经过画家的精心构思。
严格的透视消失点,把观众的心情也带向远处。
《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 被称为北宋少年天才.他18岁画这幅画,20岁就病逝.作品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现藏故宫博物院。
作品以长卷形式,用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作。
作品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和浩淼的江河湖水,有山岭、坡岸、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景物繁多,气象万千。
画家在构图上利用散点透视,将景物大致分为六部分,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各部分之间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沟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
由此导出知识点:一、中西方的透视:西方→焦点透视。
表现方法:近大远小,近实远虚中国→散点透视。
表现方法:虚实相生,三远法设问:为什么中国的山水画不采用科学的焦点透视,空间感却比西方的更加辽阔?导入:中国山水画的独特空间表现手法:虚实相生多媒体展示:西方风景油画列维坦作品中国山水画作品设问:请同学们再来分析两幅作品的完整度有何不同?(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西方的风景画画面形象色彩逼真、完整。
中国的山水画却多有留白处。
为什么?由此导出知识点:中国山水画的独特空间表现手法:虚实相生出示:《溪山行旅图》由其介绍“虚实相生”中国画家的方法是用画面中描画处与空白处的交替层次变化,一层一层地形成山水形象的前后关系:山若实,水则虚;树若实,云则空;远若实,近则虚。
师:提问学生指出《溪山行旅图》中的虚实关系?生:(回答略)师:通过这种画处与不画处、虚与实的层次交替,形成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虚实相生的绘画意境。
②三远法引入北宋郭熙的《林泉高致》话语:山有三远。
至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至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至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出示:《溪山行旅图》表达了作者豁达开朗的心情,和坚韧不拔、坚不可摧的精神。
表现出自然与生命的和谐相融。
行旅队体现出商人的勤劳。
《早春图》、《渔庄秋霁图》空间表现手法:②三远法设问:观察三幅作品,回答分别属于哪三远。
(学生讨论)总结知识点:①→深远、②→平远、○3→高远。
二、比较一下:三、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创作理念有何不同?中国画家的创作理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造过程。
欣赏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尔的作品《干草车》《干草车》是一幅英国农村风景画。
画面的前景是一条小溪,一辆拉着干草的大车正涉水行进。
大车的前方是为阳光所照射着的树丛和茅屋,它们构成了这幅画的中景;远景则是笼罩在阳光下的一条茂密的林带和广阔的田野。
明亮的蓝天飘着银白色的云朵。
一切显得是那么真实、宁静、和谐、优美而又充满生气,就连大车涉水而过时,惊动了小狗的狂吠声,我们似乎也能听到。
画中对空气的表现和绿树上的光泽感,则尤其使人感到钦佩。
师:这幅作品给同学们什么样的感受呢?生:1、真实2、空间深远西方画家的创作理念:追求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美景,歌颂美好的大自然四、鉴赏中国山水画的两个要点:(1)“意境”之美。
出示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介绍作作品)教师具体介绍:意境的由来活动:通过对意境的理解给这幅画(独钓寒江)配上一首诗:《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学生体会总结: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特点,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造过程。
(2)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
笔法墨法选一幅作品运用所学的知识说你的理解生:师:总结,不管是中国山水画还是西方风景画,他们都有完整的绘画体系和巨大的影响力,都是合理的,都是有意义的,都是人作为审美主体对大自然的创造性理解。
课堂练习: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相关练习题,学生巩固知识。
小结:(多媒体展示知识点,随音乐欣赏优秀作品。
)透视手法西方→焦点透视四、鉴赏中国山水画的方法:(1)“意境”之美。
(2)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
(4)学生学习效果评测表学情分析1、学生对中国山水画虽然比较熟悉,但是并不懂得从哪个角度来进行欣赏,对西方风景画就更是陌生了。
2、教师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
中国山水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中国绘画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的手法。
3、让学生总结出西方风景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了解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空间表现原理。
授课效果分析在班里积极学习、主动参与讨论、交流和展示的学生居多,占到80%以上。
整个课堂气氛较为活跃,课堂检测效果较好,基础知识巩固、落实效果好。
学生能够进行全方位训练和提升,基本理解了中西方山水画的创作手法和意境等的不同。
绘画作品仅仅靠观看,尤其是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很难把握,学生建议如果有时间就亲自动手画一画,为了巩固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准备以后增加一次中国山水画的临摹课。
教材分析1.相关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本课是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鉴赏》第2单元中的第4课《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这一单元共有六课,包括中西方人物画的比较,花鸟画和静物画的比较,人物画的比较,园林的比较等,这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节课内容对于下一节课的学习也非常有利。
2. 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
(三)主要知识点1、中西画家描绘自然景物的空间表现手法差别。
2、中国山水画“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思维方式和“因心造境”的艺术创作特点。
3、西方风景绘画再现视觉真实性和画面空间深度的绘画手法特点。
4、中国山水画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表达了画面空间的深度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中国山水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中国绘画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的手法。
2、西方风景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了解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空间表现原理。
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
测评练习1、比较一下: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创作理念有何不同?中国画家的创作理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造过程。
三、欣赏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尔的作品《干草车》《干草车》是一幅英国农村风景画。
画面的前景是一条小溪,一辆拉着干草的大车正涉水行进。
大车的前方是为阳光所照射着的树丛和茅屋,它们构成了这幅画的中景;远景则是笼罩在阳光下的一条茂密的林带和广阔的田野。
明亮的蓝天飘着银白色的云朵。
一切显得是那么真实、宁静、和谐、优美而又充满生气,就连大车涉水而过时,惊动了小狗的狂吠声,我们似乎也能听到。
画中对空气的表现和绿树上的光泽感,则尤其使人感到钦佩。
四、鉴赏中国山水画的两个要点:(1)“意境”之美。
出示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介绍作作品)(2)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
笔法墨法选一幅作品运用所学的知识说你的理解。
课后反思4月17号,学校举行了教学能手比赛。
我执教的课题了《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遗憾的是时间太短,从通知到讲课只有不到一天的时间,做完课件后时间更紧了,只到一个班熟悉了一遍课,来不及思考就正式开始讲课了,遗憾自然是数不胜数。
一、没有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思路。
在知识拓展、提升过程中,发挥了教师点拨、引导作用,师生共同探究没有发挥。
二、在课堂上,有应付的成分,大多数时间是按照自己的预设进行推进,没有注意用眼光与学生交流,师生用对话的方式思考、解决问题,在启发学生思维做的不好,总是是急于“赶”问题。
教育是生命化的教育,只有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并用包容、关爱、激励的方式才能促进每一个生命健康、快乐成长。
三、没有及时给予学生鼓励,认可每一个学生的表现,缺乏学生与学生、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氛围。
教师的教学智慧是学生知识生成、能力提升、情感升华的源泉,抓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巧设情景以激活学生思维,课堂便会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四、虽然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但是这节课并不是那么完美如语言的运用上显得还比较生硬,教学各个环节锤炼的还远远不够。
时间紧是一个方面,对美术教学的把握太偏重于特长生的培养,总而言之,我通过这一节课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收获还是很多的,最关键的一点是寻找到了自己今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课标分析3、本课《课程标准》:以中国山水画为例,认识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
基于此,我将学生的学习目标解读为:(1)欣赏图片,简述中国山水画“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思维方式和“因心造境”的艺术创作特点。
4、结合上一节课中西方人物造型特点的异同,比较出西方风景绘画再现视觉真实性和画面空间深度的绘画手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