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必读书目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https://img.taocdn.com/s3/m/4b4bc63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4.png)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为了在中医学领域取得进步和深入学习中医理论,有一些经典著作被认为是必读的。
这些书籍包含了中医多年的智慧和经验,为中医师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本文将介绍六本学中医必看的经典著作,分别是《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本草纲目》、《针灸大成》和《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是由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一部中医经典。
该书集中了众多的疾病论述和治疗方法,被誉为中医临床治疗的指南。
书中详细描述了各类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临床中医师来说是一本宝贵的参考书。
《金匮要略》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所编写的另一本重要的中医著作。
这本书主要关注疾病的病理机制和诊断方法,强调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原则。
《金匮要略》中收录了大量的经方和针灸治疗方法,对于学习药物和针灸疗法非常有价值。
《温病条辨》是唐代医学家吴鞠通所著的一本专门论述温病的著作。
《温病条辨》详细描述了温病的病机、病症和治疗方法,对于学习温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这本书在中医学界广泛流传,并为后来的医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本草纲目》是明代著名中医学家李时中编纂的一本草药学著作。
该书收录了大量的草药,并详细描述了它们的性味、功效和用法。
《本草纲目》对于学习中药学和药物配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是中医药学必备的著作之一。
《针灸大成》是唐代著名针灸学家戴思聪撰写的一部关于针灸学的巨著。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针灸学的理论和实践,包括针灸的原理、经络的走向和针灸治疗的方法。
《针灸大成》为针灸师提供了广泛的知识和技能,是学习针灸学的重要参考书。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灵魂。
该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医学典籍,由不同的医学家撰写而成。
《黄帝内经》主要论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阴阳学说、经络理论、病理机制和治疗原则。
这本书对于理解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本草纲目》、《针灸大成》和《黄帝内经》是学习中医必读的六本经典著作。
中医经典书籍
![中医经典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d805043a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62.png)
中医经典书籍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医积累了大量的经典书籍,这些书籍不仅记录了中医的诊疗经验,还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人文关怀。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中医经典书籍,它们是中医学术的瑰宝,对后世影响深远。
1.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该书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是学习中医不可或缺的经典。
2. 《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由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典范。
书中详细论述了伤寒及其他杂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和治疗方法,对后世中医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同样出自张仲景之手,主要总结了古代治疗杂病的经验,书中记载了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是中医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书。
4.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专著,记载了多种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方法。
该书对中药的分类、配伍和炮制等方面有着详细的描述,对中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5. 《温病条辨》《温病条辨》由清代医学家吴又可所著,是温病学派的经典之作。
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温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和治疗方法,对温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6. 《难经》《难经》是一部专门讨论中医疑难问题的专著,书中对许多中医理论中的难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对理解中医理论的深层次问题有着重要的帮助。
7.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由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集大成之作。
该书详细记载了近两千种药物的性能、功效、用法和用量,对中药学的发展和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中医经典书籍不仅为中医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现代人的健康养生提供了指导。
它们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书目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73a9f7f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6.png)
以下是一些中医临床必读的丛书书目,这些书籍综合了中医理论、临床实践和经验,对于学习和研究中医临床非常有帮助:
1.《中医基础理论丛书》:例如《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
这些经典著作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对于理解中医的思想体系和方法论非常重要。
2.《中医诊断学丛书》:例如《医学四诊类证直诀》、《证候学》、《辨证论治原理》等。
这些书籍系统介绍了中医的诊断方法和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3.《中医方剂学丛书》:例如《本草纲目》、《中药学》、《方剂学》等。
这些丛书涵盖了中药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方剂的配伍和应用,对于中药的临床应用十分重要。
4.《中医内科学丛书》:例如《伤寒论》、《温病条辨》、《金匮要略》等。
这些书籍详细介绍了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病机、辨证与治疗方法,对于中医内科临床实践非常有参考价值。
5.《中医外科学丛书》:例如《千金方》、《伤寒杂病论》、《针灸甲乙经》等。
这些书籍系统介绍了中医外科疾病的特点、
辨证与治疗方法,对于中医外科的学习和实践非常重要。
6.《中医妇科学丛书》:例如《金匮要略》、《丹溪心法》、《妇人良方》等。
这些丛书介绍了中医妇科疾病的病机和治疗方法,对于中医妇科临床实践非常有参考价值。
这只是其中一部分中医临床必读的丛书书目,还有更多的经典著作和专著可供深入学习和研究。
对于初学者来说,建议选择一部系统介绍中医临床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教材,并结合经典著作进行学习和实践。
另外,师承传统中医临床医生,亲身实践和经验的传授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dd8f7df0c77da26925c5b092.png)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中医博大精深,中医教材当然很重要,是入门之书,学完教材之后,可以建立一个中医知识的大体框架,然而距离中医临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中医书籍浩如烟海,还要看很多课外书。
现为同学们推荐一些中医书籍。
1、《名老中医之路》,此书很多名医的成长之路值得借鉴,比如说他们是如何成才的,主要学了哪些中医著作。
2、《新编中医入门》董汉良著,金盾出版社。
该书主要构建中医基本框架,并对每一部分如内、外、妇、儿等介绍了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及其参考书目。
书很薄,内容丰富。
3、《中医临床传统流派》黄煌著,相当于中医医学史,可以对古代中医有个大体的认识。
4、《医古文》段逸山著。
学中医,古文是障碍之一。
中医书很多,所以看书要精挑细选,先要用尽量少的书尽快建立一个基本框架,然后再广泛涉猎,所以在学校这几年时间很关键,工作之后想看书都可能没时间。
以下我分类列举书目,同学们要在每一个类别中先选其中的一本,看完所有类别,这样才能尽快建立一个框架。
一般而言,1990年是中医的转折点,1990年之后中医转向衰败,所以1990年之后写的中医书,很多都是纸上谈兵,除了几位名家著作之外,好书不多。
壹、四大基础:一《中医基础理论》二、《中医诊断学》(一)四诊:1、清代·《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2、清代·林之瀚《四诊抉微》(二)望诊:1、民国·曹炳章《辨舌指南》2、清代·汪宏《望诊遵经》(三)切诊:1、现代·李士懋《濒湖脉学解索》2、民国·张山雷《脉学正义》3、清代·赵文魁《文魁脉学》4、晋·王叔和《脉经》(四)辨证:1、现代·孙其新《谦斋辨证论治学: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2、现代·欧阳锜《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2、现代·姚乃礼著《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3、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现代·姚乃礼《中医证侯鉴别诊断学》(五)断生死:现代·周信有《诀生死秘要》三、《中药学》1、现代·颜正华《药性歌括四百味》1、明代·龚延贤《药性歌括四百味》1、现代·王绪前《临床中药用药鉴别速览》2、清代·吴洛仪《本草从新》3、民国·张山雷《本草正义》4、民国·张山雷《脏腑药式补正》四、《方剂学》1、清代·《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2、现代·丁光迪《增订中药配伍运用》3、现代·刘子民《汤头趣记图释》4、现代·陈潮祖《中医治法与方剂》附:四小经典1、明·李时珍《濒湖脉学》2、明代·龚延贤《药性歌括四百味》3、清·汪昂《汤头歌诀》4、清·陈修园《医学三字经》贰、四大经典一、黄帝内经类:1《内经知要》明·李中梓《内经知要》2、现代·王洪图(高考状元,内经倒背如流)《内经讲义》(本科教材)或《王洪图内经讲稿》3、现代·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黄帝内经灵枢校郭霭春,被誉为“黄帝内经”研究整理第一人。
中医必读中医药籍书目录
![中医必读中医药籍书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a0bc760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e.png)
中医必读中医药籍书目录一、精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灵枢》)、《伤寒论》(张仲景)、《金匮要略》(张仲景)、《温病条辨》(吴瑭)、《温热经纬》(王士雄)、《神农本草经》。
二、专科医籍1.内科《诸病源侯论》(巢元方)、《千金要方》(孙思邈)、《脾胃论》(李杲)、《景岳全书》(杂症篇)(张介宾)、《丹溪心法》(朱震亨)、《医学心悟》(程钟龄)、《医宗金鉴》(内科部分)(吴谦等)、《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董建华)。
2.外科《外科正宗》(陈实功)、《外科证治全生集》(王洪绪)、《疡科心得集》(高锦庭)、《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吴谦等)、《中医外科学》(朱仁康)。
3.妇科《傅青主女科》(傅山)、《女科证治准绳》(王肯堂)、《景岳全书•妇人规》(张介宾)、《妇人大全良方》(陈自明)、《济阴纲目》(武之望)。
4.儿科《小儿药证直诀》(钱乙)、《小儿病源方论》(陈文中)、《儿科痘疹方论》(陈文中)、《活幼心书》(曾士荣)、《幼科发挥》(万全)、《幼幼集成》(陈飞霞)、《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儿科学》(汪受传)、《实用中医儿科学》(江育仁、张奇文主编)。
5.针灸科《针灸甲乙经》(皇甫谧)、《针灸聚英》(高武)、《针灸大成》(杨继洲)。
6.骨伤科《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吴谦等)、《中医骨伤科古医籍选》(孙树椿、阙再忠)、《伤科集成》(丁建华)。
7.眼科《秘传眼科龙木论》、《银海精微》、《审视瑶函》(傅仁宇)、《目经大成》(黄庭镜)、《眼科金镜》(刘耀先)、《证治准绳》(王肯堂)、《中医眼科全书》(唐由之)。
8.耳鼻喉科《外科正宗》(耳鼻喉部分)(陈实功)、《医宗金鉴》(耳鼻喉部分)(吴谦等)、《景岳全书》(耳鼻喉部分)(张介宾)、《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王永钦)。
三、推荐书目《素问集注》(张隐罨)、《素问注释汇粹》(程士德)、《灵枢经注证发微》(马莳)、《灵枢经白话解》(陈璧琉、郑卓人)、《伤寒来苏集》(柯琴)、《伤寒论条析》(李荫岚)、《金匮要略心典》(尤在泾)、《金匮要略释义》(黄树曾)、《难经》、《古今医案按》(俞震)、《本草备要》(汪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等)、《景岳全书》(张介宾)、《素问玄机原病式》(刘完素)、《脾胃论》(李杲)、《儒门事亲》(张从正)、《丹溪心法》(朱震亨)、《医贯》(赵养葵)、《理虚元鉴》(汪绮石)、《西溪书屋夜话录》(王旭高)、《医述》(程杏轩)、《石室秘录》(陈士铎)、《杂病源流犀烛》(沈金鳌)、《类证治裁》(林佩琴)、《医林改错》(王清任)、《血证论》(唐宗海)、《外感温热论》(叶天士)、《本草纲目》(李时珍)等。
中医必读的名著_励志书籍
![中医必读的名著_励志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90c6df5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8.png)
中医必读的名著中医必读的名著有哪些?你们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必读的名著,希望能帮到大家!中医必读的名著《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
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介绍及论证了从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内容广博,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
网友评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学中医者该好好阅读。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是上古,先秦,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网友评论: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读医书不能脱离成书的时代背景。
《伤寒论》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
他在《内经》,《难经》等著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确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指导临床实践的医学经典。
网友评论:仲景先师的毕生巨著,它出现就是中医学发展的最高成就。
面对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我们理所应当,也该抱着真正求学的心态来钻研祖先们留下来的医术,继续将它们传承和发扬,而不是一味地否定。
《难经》《难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医学、掌握传统理论真谛的必读之书。
最值得阅读的中医药学十五大名著
![最值得阅读的中医药学十五大名著](https://img.taocdn.com/s3/m/f89d399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5.png)
最值得阅读的中医药学十五大名著1.《黄帝内经》成编於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经典著作。
系统的阐述了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养生以及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内容。
2.《难经》是继《黄帝内经》后的又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
它以问答的形式,人体的生理、病理、经络、针灸、诊断治疗等,还创造性地提出“独取寸口”及有关奇经的论述。
3.《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
成书于两汉期间。
全书收载365味中药。
该书所记载的麻黄平喘、黄连止痢、大黄通便、常山截疟等,不仅是医药史上的最早记载,而且目前中医学仍在使用。
4.《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博采众方,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与一体。
此书因战乱佚散,后经人整理成《伤寒论》、《金匮要方》两本书。
《伤寒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5.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
6.《五十二病方》: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中出土了一批帛书医籍,经整理定名为《五十二病方》。
据考证,它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方书。
书中收载临床各科医方283首,还记述有汤、丸、散等剂型。
7.晋代王叔和著《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8.葛洪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天花等传染病的候症和传染途径,其炼丹术的记载则成为我国制药化学的开端。
9.隋代《诸病源候论》,列病候1720个,为中医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学专著。
10.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使脏腑辨证更完善。
11。
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提出了以五脏为纲的儿科辨证方法。
12.陈自明的《妇人良方》系统地总结了妇产科的诊治经验和理论。
13.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
14.明代《普济方》载方61739首,为我国现存载方最多的古方书。
15、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方剂11096首。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 全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 全](https://img.taocdn.com/s3/m/b81f5c7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7.png)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全中医必读百部名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黄帝内经》2. 《难经》3. 《伤寒杂病论》4. 《神农本草经》5. 《备急千金要方》6. 《四圣心源》7. 《脉经》8. 《医宗金鉴》9. 《脾胃论》10. 《奇效良方》11.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2. 《丹溪心法》13. 《中藏经》14. 《华佗遗书》15. 《肘后备急方》16. 《刘涓子鬼遗方》17. 《痈疽神秘验方》18.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19. 《太平圣惠方》20. 《圣济总录》21. 《普济方》22. 《古今名医方论》23. 《医方考》24. 《医方集解》25. 《审视瑶函》26. 《重楼玉钥》27. 《针灸大成》28. 《小儿药证直诀》29. 《证治准绳》30. 《温病条辨》31. 《肘后备急方》(东晋葛洪)32. 《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33. 《神农本草经》(秦汉时期)34. 《伤寒论》(东汉张仲景)35. 《中藏经》(唐代)36. 《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订)37. 《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38. 《脉经》(晋王叔和)39. 《唐本草》(唐苏敬等23人)40. 《千金翼方》(唐孙思邈)41. 《外台秘要》(唐王焘)42. 《证类本草》(宋唐慎微)43. 《明医杂著》(明王纶)44. 《本草纲目》(明李时中)45. 《古今医统大全》(明徐春甫)等。
这些名著都是中医领域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当然,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和经验性很强的学科,除了阅读名著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学习,积累临床经验,提高医术水平。
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自学书籍
![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自学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299406f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5.png)
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自学书籍
1.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基础,是中医学术的总纲。
2. 《伤寒论》: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经典之一,对于研究中医证候有重要意义。
3. 《本草纲目》:是中药学的启蒙读物,对于中药的分类、性味、功效等方面有全面的介绍。
4. 《针灸大成》:是中医学中的针灸学经典,对于学习针灸有重要意义。
5. 《生命的智慧——中医基础理论》:是一本系统、全面地阐述中医基础理论的入门级教材,适合初学者阅读。
6.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是一本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内容丰富、系统,适合有一定中医基础的人阅读学习。
7. 《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是一本介绍中医基础理论及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的教材,适合有一定临床实践基础的人阅读。
8. 《中医保健学概论》:是一本介绍中医保健理论、方法及其实践应用的教材,适合对中医保健感兴趣的人阅读。
适合初学者看的中医书籍
![适合初学者看的中医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87b48c8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c.png)
适合初学者看的中医书籍适合初学者的中医书籍中医是中国古老的医学体系,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关注。
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中医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适合初学者阅读的中医书籍推荐。
1. 《中医基础理论》:这本书是中医的入门必读之一。
它系统地介绍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经络等。
通过阅读这本书,初学者可以对中医的整体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中医诊断学》:这本书介绍了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技巧。
它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以及脉诊、舌诊等具体内容。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这本书,了解中医的诊断过程和方法。
3. 《中医治疗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医的治疗方法和技巧。
它包括针灸、草药、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这本书,了解中医的治疗原理和方法。
4. 《中医养生学》:这本书介绍了中医的养生理论和方法。
它包括饮食调养、运动保健、心理调节等方面的内容。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这本书,了解中医的养生观念和方法。
5. 《中医药学》:这本书介绍了中医药的基本知识,包括中药的分类、性味归经、药物的配伍禁忌等方面的内容。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这本书,了解中医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6. 《中医文化》:这本书介绍了中医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它包括中医的发展历程、名家经典等方面的内容。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这本书,了解中医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价值。
以上是一些适合初学者阅读的中医书籍推荐。
通过学习这些书籍,初学者可以初步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初学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医书籍进行阅读。
希望这些推荐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书目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1ddd112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c.png)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书目中医临床必读丛书是指那些对于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并且涵盖了中医理论、诊断与治疗、中药学等领域的著作。
这些书籍不仅对于中医临床医生的知识积累和学术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可以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医理论与实践。
以下是一些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的书目: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之一,是中医学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它包含了医学、哲学、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于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基本指导作用。
2.《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所著的中医经典,详细论述了中医对于热病的诊断与治疗。
这本书从细致入微的病机分析,到经验丰富的配伍方药,都对于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是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一部中医临床经典,主要论述了中医对于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它详细叙述了各类疾病的病机、症状和治疗原则,为中医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4.《温病条辨》《温病条辨》是明代吴鞠通所著的一部中医临床著作,系统地总结了中医对于温热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它包括了温热病的病机、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等内容,对于中医临床医生的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5.《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中所著的一部中医药学经典,系统总结了各类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
这本书详细论述了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对于中医临床医生的药物选择与配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6.《医学入门》《医学入门》是宋代丁谦所著的一部中医临床著作,是中医教育与临床实践的重要参考书籍。
它包括了中医基本理论、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医临床实践的基础教材之一。
7.《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是宋代钱乙所著的一部中医临床著作,详细论述了中医对于各类疾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等内容。
它对于中医临床医生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上是一些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的书目。
这些著作涵盖了中医理论、诊断与治疗、中药学等领域的内容,对于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_自学中医入门必看书书单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_自学中医入门必看书书单](https://img.taocdn.com/s3/m/07005a3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d.png)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_自学中医入门必看书书单
中国医术博大精深,那自学中医的话要看哪些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一起来看看。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启蒙类
1.《人体使用手册》
2.《求医不如求己》
3.《小说中医》
4.《思考中医》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经典著作
1.《黄帝内经》
2.《伤寒》
3.《金匮》
4.《温病》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黄帝内经作者简介
《黄帝内经》为古代医者托黄帝之名所作,其具体作者已不可考。
总而言之,《黄帝内经》非自一人一手,其笔之于书,应在战国,其个别篇章成于两汉。
《淮南子·修务训》言:“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
”因此,《黄帝内经》之所以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书中所言非虚。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黄帝内经简介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
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
它的问世,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标志着祖国医学由单
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了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
※本文作者:※。
中医十大名著以及四小经典简介
![中医十大名著以及四小经典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4bab3e0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7.png)
中医经典著作共有十部这十部经典,是中国医药学的理论基础,自古至今,对中医临床、教学、研究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十部经典著作是:《素问》、《灵枢》、《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藏经》、《脉经》、《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
一、《素问》与《灵枢》合称《黄帝内经》,它列“四大经典”之首,为学习中医者的必读之书,也是世界各国研究我国古代文明史、医学史的重著作。
《黄帝内经》记述了大量中国古代天文、气象、物候等学科的知识,为各有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素问》和《灵枢》各九卷、八十一篇。
《素问》内容包括人体藏象(解剖生理)、经络等中医理论及病历病机、诊断、辩证、治疗、预防、养生以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运用、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内容。
《灵枢》与《素问》内容相近,尤详于经络俞穴、针灸等。
二《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对人体生理作了重要阐释;全书以阐明《内经》的要旨为主,在《内经》的基础上,提出了八十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内容涉及到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其中一至二十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喻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
三、《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草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合和”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开本草学先端”。
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
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
通俗易懂的中医书籍
![通俗易懂的中医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b8eecb0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a.png)
通俗易懂的中医书籍
1.《黄帝内经》:世界上最古老、最著名的中医经典,在中医发展和
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2.《诸病源候论》:是《伤寒杂病论》的基础,详述各种疾病的起因、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3.《本草纲目》:是一部收集药物的类书,介绍了大量的中草药、动
物药等药物的性质、功效及应用。
4.《针灸大成》:是中医针灸的经典著作,包括了针灸治疗基本理论
及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
5.《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详细介绍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的书,以
病案为主要内容,讲述了各种病例的诊治过程和经验教训。
6.《中医基础理论》:是一本介绍中医基本理论的教材,包括中医五
大基本理论:阴阳、五行、气血、经络、脏腑。
7.《中医辨证论治学》:是一本介绍中医辨证论治方法的书籍,以临
床治疗为背景,探讨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和实践。
8.《外科正宗》:是一本介绍中医外科治疗方法的书籍,包括了中医
外科的基本理论和治疗方法,对外科疾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9.《中药学》:是一本介绍中药学基础和应用的书籍,主要介绍了中
草药的分类、性味归经、功效、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10.《毒物药理学》:是一本关于中药毒理学的著作,主要介绍了中
药毒性的种类、作用机制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中医类书籍
![中医类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52863f2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b.png)
中医类书籍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丰富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
以下是一些中医类书籍的相关参考内容: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古代医学经典之一。
该书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
其中,《素问》主要讨论对人体生理、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理论,而《灵枢》则专注于解释经络、脏腑、气血等方面的内容。
2.《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著名药物学巨著,由明代李时中编撰而成。
该书系统收集和归纳了几千种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治疗方面的知识,在中医临床实践和药物研发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千金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医学领域的著名书籍之一,由唐代孙思邈所写。
该书收录了孙思邈研究中药方剂和经验的心得体会,既提供了众多药方的配方和应用,又强调了个体化治疗和根据病情调整方剂的重要性。
4.《针灸大成》《针灸大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针灸学著作,由明代崔玉贞编撰而成。
该书详细讲解了针灸的理论基础、操作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在中医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对临床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治疗方面的重要著作,由清代张仲景所写。
该书主要讨论了寒热病的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对中医师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6.《温病条辨》《温病条辨》是中国古代温病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医内科学的重要参考书。
该书由明代时期的吴鞠通所编写,主要阐述了温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辨证论治等方面的内容,是了解温病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7.《医学入门》《医学入门》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家丹波维所著的医学入门书籍,该书系统讲解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辨证施治等方面的知识,是学习中医理论基础的重要读物。
8.《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现代中医学教材的重要参考书籍之一。
该书综合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中医五脏六腑学说、阴阳学说、经络学说等方面的内容,是学习中医理论和基础知识的重要指导书。
自学中医入门书籍顺序
![自学中医入门书籍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2a1c8d7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5.png)
自学中医入门书籍顺序摘要:1.导语2.中医入门书籍推荐3.学习中医的重要性4.结语正文:导语: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和养生。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对于指导我们日常的保健养生具有很高的价值。
那么,对于想要自学中医的朋友来说,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入门书籍呢?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一些自学中医的入门书籍,并谈谈学习中医的重要性。
中医入门书籍推荐:1.《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是学习中医的必读书籍。
该书详细阐述了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基本理论,为后世中医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伤寒杂病论》:这是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的一部临床医学巨著,被誉为“医圣之书”。
书中详细论述了伤寒、温病、疫病等多种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和治疗方法,对提高中医临床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金匮要略》:该书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内容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对中医临床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4.《本草纲目》:明代李时中所著的本草学著作,书中详细介绍了当时已知的各种草药的性能、功效、用法和禁忌,是学习中医方剂和草药的必备书籍。
学习中医的重要性:学习中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能够提高我们的健康素养,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养身体、预防疾病。
此外,掌握一定的中医知识还能够为我们的就业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结语:对于想要自学中医的朋友来说,选择合适的入门书籍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阅读以上推荐的书籍,大家可以逐步了解和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习中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学习和积累。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https://img.taocdn.com/s3/m/3f1e0a3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d.png)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以学中医必看的六本为标题,这里将介绍六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中医相关书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医知识。
1.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圣经。
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的总结和发展,包括了中医的理论体系、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黄帝内经》,可以深入了解中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伤寒论》:《伤寒论》是中医临床经典之一,由张仲景所著。
它记录了伤寒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参考书。
阅读《伤寒论》,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和技巧。
3.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中所著的药物学著作,被誉为中医药的百科全书。
它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等方面的知识,并对中药进行了分类和归纳。
阅读《本草纲目》,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中药的性能和应用,提高中药的运用能力。
4. 《针灸大成》:《针灸大成》是中国古代针灸学经典之一,由明代华陀所著。
它系统地介绍了针灸的原理、穴位、操作方法和常见病症的治疗等内容。
阅读《针灸大成》,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针灸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提高临床应用的水平。
5. 《医学入门》:《医学入门》是一本面向初学者的中医学入门教材,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它详细介绍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常见病症的治疗等内容。
阅读《医学入门》,可以帮助初学者快速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知识,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6.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重要的临床学科之一,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它系统地介绍了中医诊断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四诊合参、望闻问切等诊断技术。
阅读《中医诊断学》,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中医诊断的要点和技巧,提高诊断准确性。
通过阅读以上六本书籍,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中医学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
这些书籍是中医学习者和从业者的必备工具书,也是研究中医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关于中医药的书籍
![关于中医药的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4dc82d7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a.png)
关于中医药的书籍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世界上最为古老和发达的医学体系之一。
许多人对中医药感兴趣,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知识,这时候阅读一些中医药书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中医药书籍推荐:
1.《黄帝内经》:是中医药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有“中医圣经”之称,包含了中医药学、针灸、推拿、气功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2.《伤寒杂病论》:是中医药领域中一本较为重要的医学著作,涵盖了传统中医药学中的许多方面,是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的重要读物。
3.《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药物学著作,由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中主编,内容包括了药物的来源、性味、功效、应用、剂量等方面。
4.《针灸大成》:是一部关于中医针灸的经典著作,详细介绍了针灸的理论、临床应用、操作技巧等方面。
5.《中药大辞典》:是一本介绍中医药学知识的辞典,内容包括了中药的基础知识、药物的功效、配伍、使用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以上是一些关于中医药的经典书籍推荐,希望能够对大家了解中医药有所帮助。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https://img.taocdn.com/s3/m/6d37f03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7.png)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以学中医必看的六本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人们的健康带来了福祉。
想要学习中医,必须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
下面我将介绍六本学中医必看的经典著作,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本是《黄帝内经》。
这是中医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医的圣经。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涵盖了中医的基本理论、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黄帝内经》,可以了解中医的起源和发展,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
第二本是《伤寒杂病论》。
这是张仲景所著的一部中医经典,被誉为中医的救命经。
《伤寒杂病论》主要介绍了疫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学习《伤寒杂病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各种急性疾病。
第三本是《本草纲目》。
这是明代李时中编写的一部草药学著作,收录了大量的草药信息和药物治疗方法。
学习《本草纲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和应用,为中医治疗提供重要的药物支持。
第四本是《针灸大成》。
这是明代卢九华所著的一部针灸学经典,系统地介绍了针灸的原理、方法和技巧。
学习《针灸大成》可以帮助我们掌握针灸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巧,提高针灸治疗的准确性和疗效。
第五本是《医学入门》。
这是清代吴昆所著的一部中医入门教材,内容简明扼要,适合初学者阅读。
《医学入门》介绍了中医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第六本是《方剂学》。
这是一本关于中药方剂的著作,由于方剂在中医临床中的重要性,学习方剂是学习中医的必要环节。
《方剂学》介绍了方剂的分类、配伍原则和应用方法,对于掌握中医方剂的配伍规律和应用技巧非常有帮助。
以上就是学中医必看的六本经典著作的简要介绍。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著作,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为将来的中医学习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中医必读书目
《内经》——黄帝、岐伯
《难经》——扁鹊
《伤寒杂病论》——张仲景
《千金方》——孙思邈
《神农本草经》——神农
《本草纲目》——李时珍
《景岳全书》——张景岳
《温病条辨》——吴鞠通
《相火论》——朱丹溪
《脾胃论》——李东垣
《针灸甲乙经》、《针灸资生经》、《针灸大成》
医学有三条线路:
一条是《内经》演绎出的针灸一路
一条是《内经》与《神农本草经》结合演绎的中药一路
一条是西医一路
能贯通三路的哲理只有《内经》、《易经》,生命一切演化的道理也全在这两部经典上。
其余都是其引申、发挥,相于一定的范畴而得。
《内经》是中医源头,主要是言道——信息《易经》主要是言信息——现象
易医
所有各论如《伤寒论》、《温病条辨》、《相火论》都是《内经》的推演
我们师法这些论
现在借《易经》过来补上中医本来的缺憾,知道易医的关窍去推演观照于诸论,再以诸论的启发为辅佐去对付疾病。
这是极大的渊源救应,必可复兴中医并且笼罩西医。
正如:佛学自佛灭度之后不久,只剩小乘佛教且衰微,龙树大士到龙宫取多部失传经典,并以中观之法重建大乘佛教,佛教重光。
诊治过程:
诊病治病
现象——————信息变化怎么改变信息————————获得现象信息规律枢机——信息
一个环节错误或者接不上,就不能成功
1、怎么通过耳目之所能感知,观察色脉等,或者借助于西医诊断手段,以深入获得最根
本的、关键的病变信息。
这一环目前有严重缺失,往往抓不住真正的信息,而被纷杂的现象所干扰,只能获得粗浅信息甚至错误信息。
2、信息与规律这一环由于《内经》之道不通,缺失。
3、规律与信息枢机这一环由于不通经典之用且缺乏针灸、用药本领,几乎缺失。
4、信息变化导致现象变化这一环中医几乎忽略掉了,因为通常并不需要具体知道其推演
过程。
而西医的研究几乎全在此。
这样的情势,偶尔在某一点能接通的就是智者良医了,其次偶尔能暗合、能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