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论文:浅谈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之策略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https://img.taocdn.com/s3/m/61fbfb5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8c.png)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展开探讨。
首先介绍了数学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然后探讨了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融入方式以及对教学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施策略的讨论,阐明了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总结,可以看到数学文化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旨在促进数学文化与教学的融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兴趣,为未来的数学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数学文化、高中数学课堂、融入、教学、影响、案例分析、实施策略、价值、展望未来、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数学课程也在向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培养方向发展。
数学文化的融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思考和探究。
将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中,成为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1.2 研究意义数统考试,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提高我国的数学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促进学生对数学历史、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及数学发展的全面认识,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再只是停留在公式和计算的层面,而是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研究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提高数学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深入研究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对于促进我国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浅谈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教学策略
![浅谈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52e4e2e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6.png)
浅谈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教学策略数学是一门学科,拥有其独特的数学文化,这种文化不仅是数学研究的方式,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部分。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一、渗透方式1. 引导学生探究数学思维特点和规律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数学思维特点和规律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感知、理解和学习数学文化,在实际中发现数学文化的内涵,建立对数学的初步认识。
2. 推广数学文化知识在数学课堂中,引入一些数学历史、名人、数学实践成果等数学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的发展史和数学的发展趋势。
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 加强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文化的核心,数学课堂可以通过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等方式加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应用。
4. 增加数学文化元素的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数学文化元素的应用,教师可以将数学文化元素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感知数学文化的美妙之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动力。
二、教学策略1. 多种教学法的运用通过使用多种教学法,教师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度。
教师应该注意灵活运用教学法,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法。
2. 引导学生探究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和探究精神,解决实际问题。
3. 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使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究数学。
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趣味性的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4. 增强学生应用能力数学是应用学科,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https://img.taocdn.com/s3/m/0cd5f6c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7.png)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一、数学文化的概念及其教学意义数学文化是指包括数学史、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成就等在内的一切和数学相关的事物。
它反映了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数学家们的思维方式,展示了数学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独特魅力。
在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可以使数学不再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和概念,而是与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联系紧密的知识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数学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
融入数学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基本概念和定理的传授,往往忽视了数学的内在逻辑和历史背景。
而通过数学文化的融入,可以从数学的发展历程入手,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脉络,理解数学中的思想和方法,通过数学文化的视角深入学习数学知识,使之更加深刻和生动。
融入数学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
数学文化不仅与数学专业有关,还涉及到众多其他学科的内容,如历史、物理、哲学等。
通过数学文化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广阔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数学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问题、思想和方法,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和创新能力。
二、数学文化的融入方式1、数学史知识的融入数学史是数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数学家们的贡献以及数学的应用情况。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可以通过讲解一些数学历史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数学成就,如古希腊的几何学、古印度的代数学、中国古代的算术等。
通过这些历史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发展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数学思想是数学文化的核心内容,融入数学思想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精神。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数学中的一些重要思想和原则,如证明方法、数学推理、数学建模等。
通过这些思想的介绍和讨论,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成就是数学文化的结晶,将一些数学成就的介绍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简要论述髙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原则与策略
![简要论述髙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原则与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49a8bd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5.png)
简要论述髙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
化的原则与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原则与策略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文化的理念、思想、方法等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首先,要把数学文化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数学文化的内涵,掌握数学文化的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其次,要把数学文化的方法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数学文化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此外,要把数学文化的知识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数学文化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最后,要把数学文化的思维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数学文化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应采取一些策略,如:一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网络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是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如讲座、竞赛、演讲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四是采用多种教学资源,如书籍、论文、文献等,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通过以上原则与策略,可以有效地将数学文化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https://img.taocdn.com/s3/m/620b5e1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fd.png)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数要求、格式要求等。
背景介绍可以从数学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阐述。
数学文化的概念涵盖了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等内容,是数学学科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文化在教育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更是备受重视。
通过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本文将探讨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融入方式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作用,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其具体的应用效果,最终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为推动高中数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教育意义。
数学文化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学习兴趣。
通过了解数学的历史、发展和应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增强数学知识的内化和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文化的融入可以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启发他们对数学的探索和创新。
通过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发展历程,学生可以更全面地认识数学的多样性和普适性,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有助于推动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通过深入挖掘数学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可以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培养优秀数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字数:341】2. 正文2.1 数学文化的概念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与社会、历史、文化等其他领域的交叉和融合。
在数学文化中,数学不再是一种孤立的学科,而是与人类社会、文化紧密相关的一个内容丰富的学科。
数学文化不仅包括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定理,还包括了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史的研究、数学方法的探索等内容。
数学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发展过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本质。
浅谈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教学策略
![浅谈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2db912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d.png)
浅谈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教学策略数学文化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是数学知识在人文历史、科学哲学等方面的延伸和融合。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渗透方式1. 以历史文化为起点,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
通过讲解数学史的精彩故事和数学家的传奇人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对数学文化的认识。
2. 结合文学艺术,讲述数学故事。
适当引入数学题材的文学作品、音乐、绘画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
3. 利用科学哲学的思辨,引导学生探讨数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哲学思考,让学生不仅了解数学知识,更能够理解数学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和哲学内涵。
4. 增加数学文化的阅读内容。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文化读物,如数学文化杂志、名家论文、科普读物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二、教学策略1. 融入数学文化元素,设计富有文化内涵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数学史、数学哲学、数学文化等相关知识,使学生既学到数学知识,又能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
2. 组织数学文化活动,拓展学生数学视野。
开展数学文化节、名人讲座、专题研讨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3.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数学文化材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鼓励学生多读数学文化书籍,参与数学文化活动,提高对数学文化的自觉认识和理解。
4. 鼓励学生探索数学文化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释文学、历史、艺术等领域的问题,培养学生广泛联系、跨学科思维的能力。
三、建议1. 加强教师自身数学文化素养的提升。
教师应多读数学文化相关书籍,积极参与相关学术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数学文化知识和内涵。
2.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数学文化资源。
学校图书馆应扩充数学文化书籍的种类和数量,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满足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不同需求。
浅谈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教学策略
![浅谈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082b44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e.png)
浅谈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教学策略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与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数学与社会文化的交融。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方式和教学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教学策略进行浅谈。
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题目设计与分析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数学问题作为教学案例,来引导学生了解数学问题的由来和历史渊源。
教师也可以设计和分析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数学题目,引导学生从数学问题中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二、数学名人及其成就的介绍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一些著名的数学家及其成就来渗透数学文化。
通过了解数学名人的成就和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科学的崇敬之心。
三、数学历史的讲解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数学历史事件,比如古代数学成就、数学思想的演变等,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文化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通过了解数学历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意义。
针对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策略:一、情境化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化教学,将数学知识与社会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案例,或者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例如图片、视频等,来展示一些与数学文化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数学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问题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有效策略论文
![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有效策略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329863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c.png)
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有效策略论文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有效策略论文数学教学被视为逻辑严密、推导细致的教学典范,它是一个系统化、科学化、完备化的教学体系。
数学教学更注重向学生传授经典的理论,而忽视了数学教学的文化内容;更注重向学生生硬地灌输数学定理和公式,而忽视了讲解数学概念、方法的演绎过程。
这导致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面临许多困惑,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因此,要在数学教学中有机地融入数学史、数学文化,还原数学知识的本来面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字的本质是抽象的、精准的、确定的,并具有应用性及丰富的文化美。
但传统数学教学过于注重逻辑推理和演绎,忽略了概念和原理的形成及发展。
教师为了讲解数学知识而阐释概念,对数学概念及原理的发展过程、应用价值较少进行说明。
因此,有必要把数学史、数学文化和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把数学视为文化范畴来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深厚的文化底蕴、认知数学智慧的精髓思想,进而形成自己独有的数学思维。
一、数学文化的具体内涵及特征1.数学文化的具体内涵(1)数学文化是一种多元性的文化不同的学科对数学有不同的定义,这也体现了其多元性。
从哲学文化角度来看,数学是一种哲学,古希腊许多数学家也是哲学家。
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一般规律的学科,其理论具有普遍性,适用于包括数学在内的具体学科。
而数学中也蕴含着许多哲学思想,如直线和曲线两者是对立的,但直线可以是半径无穷大的圆,半径为无穷大的圆又可以是直线,两者相互转化又达成统一,这就反映了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
从符号文化角度来看,数学是一种高级的符号语言。
数学赋予了符号活生生的内涵,如代表任意小的符号E就是极限的本质,这些抽象的符号反映了现实事物。
从科学文化角度来看,数学是一门精密的科学,数学是其他科学的基础,为其他科学提供了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应用广泛无处不在。
从工具文化角度来看,数学被认为是所有知识工具的源动力。
工具是完成任务或促进事物发展的一种手段,数学不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还提供了达到目的的方法。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https://img.taocdn.com/s3/m/141c590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9.png)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一、数学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数学文化是指数学在特定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产物,它包括了数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概念,以及数学对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的认识、体现和应用。
数学文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形态,它渗透在人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文化的融入可以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使数学教学内容更加有深度和广度。
数学文化的融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数学文化的融入,学生可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数学文化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的内涵和意义,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和数学综合素养。
1. 注重数学知识的历史渊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历史渊源,向学生介绍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的数学家,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在学习平面几何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古希腊的几何学、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等,让学生了解几何学的起源和发展。
通过了解数学知识的历史渊源,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和意义,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探索数学文化的符号和语言数学是一门表达与传递思想的学科,它有着自己的符号和语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符号和语言,让学生了解数学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
在学习代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代数符号的来历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代数符号的特点和使用规则。
通过了解数学的符号和语言,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拓展数学知识的应用领域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的方方面面。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浅谈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教学策略
![浅谈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a5cdd0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4.png)
浅谈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教学策略随着数学文化的发展,其正逐渐成为高中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渗透方式。
数学文化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此,笔者将在以下两个方面阐述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教学策略。
一、渗透方式1.通过历史故事,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有关于数学历史的故事不能仅仅被视为课本上的一些内容,而应该被用来与课堂上教授的数学知识相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听取有趣的数学历史故事时顺带掌握思维方式和技巧,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2.通过学习外语,了解数学知识的国际化数学在全球都是通用的语言,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国际化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英语角和其他渠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的英语表现和其他国际化的数学知识。
3.通过参加数学竞赛提高学生兴趣和技能数学竞赛是学生提高数学能力的极佳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让他们亲身体会到数学的美妙,同时为他们打开通往数学高峰的道路。
二、教学策略1.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有着很强的好奇心。
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新奇的问题或者有趣的数学实验来吸引学生,让他们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2.增强学生时间意识数学中不可避免要涉及到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与时间和空间相关的实例,以帮助学生提高时间意识,并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3.鼓励学生提问和解答问题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有很多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给予他们明晰的答案。
综上所述,数学文化渗透方式多种多样,如何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操作,做到点滴渗透。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兴趣,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浅谈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教学策略
![浅谈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0e8e90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6.png)
浅谈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教学策略数学文化是一种反映数学实践、数学思想和数学历史的综合性文化形态。
它是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提高学生数学文化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如何渗透数学文化呢?一、教师的示范与激发教师是数学文化课堂教学最直接的传递者,特别是高中生的年龄比较大,他们对于教师的认同必须建立在教师的学术水平上。
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专业水平与素养。
一为展示自己的学术素养,二为将数学思想和文化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去。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探究数学文化的内涵。
二、案例教学与解题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案例教学和解题方法是渗透数学文化的有益途径。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拓展性强、多样性丰富的数学题目,如毕达哥拉斯定理的几何证明、圆周率的求法、费马点探究等。
这些内容既能充分展示数学文化,又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领略到数学之美。
三、情境教学与思维拓展情境教学是增强学生思维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教学中,可以考虑根据不同情境来渗透数学文化,如中国古代的“九章算术”、“珠算”等数学思想可以融入到教学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思考、分析和评价,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从情境中思考出解法和方法,使数学文化得到很好的渗透。
四、资源整合与课程设计教师可以通过文献、网络、博物馆等渠道,整合一些有关数学文化的信息,然后根据课时的安排,设计相应的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程要安排有条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数学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拍摄课堂实录、制作课件等手段,将教学内容通过多种形式表达出来,更好地渗透数学文化。
总之,数学文化渗透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具有很高的教育、文化和实践意义。
教师应从自己的教学和素质出发,不断探索和实践,利用多种形式、途径和方法,让数学文化从课堂中渗透进学生的心灵,深刻理解数学文化的内涵,增强数学文化的素质。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https://img.taocdn.com/s3/m/ba42e35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3.png)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数学文化是指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地区形成的、以数学为核心的文化现象。
数学文化既包括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也包括与数学有关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审美情趣等。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是十分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本文将从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和途径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1.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融入数学文化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数学家们的生平事迹、数学成果的产生和应用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介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和勾股定理的故事,可以引起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兴趣,激发他们想要深入了解这一定理的愿望。
2. 增强数学知识的可理解性数学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融入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历史事件、名人事迹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同感和理解程度。
在学习圆的性质时,适当介绍一些有关圆周率的历史、计算方法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 提高数学素养融入数学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
通过了解数学的发展过程、数学家的探索历程等,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在学习解方程的过程中,适当介绍一些有关代数方程的历史以及解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1. 通过数学文化展示数学知识的美感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可以通过数学文化展示数学知识的美感。
在学习数学函数的过程中,可以介绍一些与函数相关的数学名言名句,以及与函数相关的艺术作品、音乐作品等,从而体现函数的美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2. 通过数学文化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方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可以通过数学文化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方式。
在学习数学定理的证明过程时,可以介绍一些数学家解决问题的经典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家是如何思考问题的,从而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浅谈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教学策略
![浅谈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d44400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4.png)
浅谈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教学策略数学文化是指数学领域中的思想方法、发展历程、重要人物以及数学的应用等方面的文化,它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文化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从数学文化的渗透方式和教学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介绍数学发展的历史和重要人物。
在教授相关数学知识的可以适当地介绍一些数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数学家们的贡献。
在教学解析几何时,可以简要介绍笛卡尔坐标系的发明者笛卡尔以及他的数学成就,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第二,引入数学的应用背景。
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可以应用于生活、工作等各个领域。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教学函数的图像时,可以引入一些函数在物理、经济等领域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实际意义。
讲解数学概念的来龙去脉。
在讲解数学概念时,可以适当介绍该概念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这个概念的形成背景和演变过程。
在教学平行线的性质时,可以简要介绍欧几里得的平行公设和非欧几何的发现历程,引发学生对平行线概念的思考和探究。
第二,鼓励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数学文化重在思维方法的培养,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并鼓励他们尝试各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数学文化不仅包括数学知识,还包括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数学的应用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使他们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数学建模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浅谈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教学策略
![浅谈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55fc4f9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e.png)
浅谈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教学策略数学文化是指与数学相关的思想、方法、概念、技能和实践,涵盖了数学的发展历史、数学家们的贡献以及数学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和意义。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浅谈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教学策略。
数学文化渗透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来展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介绍不同文化中数学的应用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状况,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通过了解数学家们的贡献和成就,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且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文化渗透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来实现。
在课程设计中,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数学文化相关的内容,如数学中的名定、公式和定理等。
在讲解这些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这些名定、公式和定理的由来和发展历程。
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可以提到中国古代数学家张丘建的贡献和中国古代勾股学派的研究成果。
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文化渗透可以通过教学方法的运用来实现。
传统的数学教学大多是注重记忆和计算技巧的,而数学文化渗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
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并通过解方程的方法来解决。
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数学问题的背后文化背景,例如讲解一些与方程相关的历史事件或者数迷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不仅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够加深他们对数学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52bfec2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2.png)
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摘要:高中阶段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时期,在这一阶段通过学习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学习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
而高中数学作为高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习,它不仅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还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但是在高中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过分的讲解知识内容,却没有将数学文化有效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导致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不到数学的重要性,所以对数学的学习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从而影响了高中数学教育功能的体现和发挥。
为此,本文首先将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意义进行简要介绍,并提出有效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旨在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促使学生学习成绩和数学核心素养同时得到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文化;课堂教学;策略;意义前言:就目前高中数学教学而言,理论知识教学是重点,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导致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因此,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有效的融入数学文化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对高中数学教学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
如何将数学文化一点一点的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是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当下的首要任务。
1.数学文化融入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分析1.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众所周知,高中阶段的数学抽象程度、复杂性和知识点相比初中阶段增加了很多,使得高中生学习起来任务重、难度大,再加上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只重视对教材文本中理论知识和数学公式的讲解,并通过练习题训练的方式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这导致高中生对数学学习十分厌恶和排斥,给高中数学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培养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目前教师必须要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力。
而针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渗透数学文化可以完美的实现这一目标,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的特点和重要性的同时,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学习兴趣有所增长,从而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浅谈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融合策略
![浅谈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融合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3de291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6.png)
浅谈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融合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比较注重讲授知识点、解题策略和具体过程。
以适应高考需求,所以往往忽略对数学文化的渗透。
文章从数学史料的引入、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数学美的鉴赏、数学的实际应用四个方面论析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融合策略。
众所周知,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将数学的文化价值体现出来。
数学文化到底是什么呢。
虽然不同的专家学者有各自不同的观点、但主要分成广义和狭义两种。
从广义上理解,数学文化是指数学本身;从狭义上理解。
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方法、观点、数学语言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因此。
教师加大对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无疑将加深他们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那么。
数学文化应怎样融入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策略。
一、导入数学史料、激发学生兴趣数学史是传播数学文化的有效途径。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是历史的积淀。
学生通过数学史的学习,可以感受数学发展的波折和乐趣;通过对古代数学专著的引用、可以启发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并很好地应用数学知识。
笔者在引入“弧度制”这节内容时,特别讲述了弧度制的历史由来,弧度制思想起源于印度。
瑞士数学家欧拉提出了严格的弧度定义。
“弧度”一词是汤姆生于1873年6月5日在一次数学考试题目中首次使用。
并最终被人们广泛接受的。
弧度制通过历史演变、阐明了其存在意义就是为了统一进位制和简化公式及运算、为后续学习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作铺垫。
通过简要介绍弧度制的发展缘由、作用和对后续学习的帮助、让学生了解其在数学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学生更自然地接受新知识二、学习数学思想。
体会知识形成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了数学的实质、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
自然也是数学文化的一部分。
每一种数学思想的产生都有其丰富的数学文化背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将这种文化背景进行深度挖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
以概率思想为例,它是通过进行大量的随机实验后,观察实验的结果,从而得到具备稳定性的统计结论、最终再去解释随机现象。
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融入
![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融入](https://img.taocdn.com/s3/m/54209f18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d.png)
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融入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数学文化的重要意义与价值,把数学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于教学各个环节,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数学文化和数学教学进行融合,让学生在接受数学文化洗礼的基础上,促进其学习兴趣的产生,增强学习动机。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文化在高中阶段,很多知识的学习都是更加抽象的了这也就考验着学生的理解能力,本身数学学科也是侧重于逻辑推理和理解的。
所以学生一定要从深层次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文化也许一直是教师所忽略的地方其实将数学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本文将对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一)能够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学目标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确立来开展教育工作。
但是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高中数学教学目标不够完善,进而影响到教学成果以及学生的发展,而在教育部的要求下,高中数学文化教育需要得到重视。
这主要是由于运用数学文化对文化内容深入剖析,能够进一步优化当前的数学教学目标,该目标的确定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也有助于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进一步降低高中数学教学的难度。
(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兴趣的提升就当前的高中数学来讲,学科的思维性和逻辑性较强,但其中的文化渗透不足,导致实际教学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很多学生都是为了成绩而学习。
学生的这种学习心态使得教学效果难以提升,而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文化教育能够使枯燥的理论变得更为生动化,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兴趣的提升。
这主要是由于数学文化教育中包含许多数学历史教育,这些数学历史中的人物和情节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别样的吸引力,因而可以迅速将学生引入学习场景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能够更深层挖掘数学本质和价值传统数学教学完全是基于应试制度而开展的工作,教师并不会对一些数学理论进行深入解析,使得学生对于数学本质和价值不够了解,即使达到了传授知识的效果,但是并没有发挥出数学育人效果。
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5f007a9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3.png)
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数学文化如何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在首先介绍了背景信息,即数学文化的重要性和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分析了这一研究的意义,即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在首先设定了教学目标,明确了通过数学文化融入教学的目的。
接着通过历史故事引入数学,利用数学文化展示数学之美,结合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以及开展数学文化活动等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在总结了前文方法的有效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后以简洁的结束语表达对数学文化融入教学的积极态度。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数学文化,高中数学教学,融入,有效途径,历史故事,数学之美,实际问题,数学思维,数学文化活动,方法有效性,未来发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数要求、格式要求等。
的内容如下:1.2 研究意义数要求。
以下是关于的内容: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学文化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通过数学文化的融入,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文化融入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数学的历史和发展,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研究如何将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教学,对于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 正文2.1 设定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是高中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设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的。
在融入数学文化的教学中,设定教学目标更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需要明确学生所需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这些知识和技能应当与数学文化的融入相结合,使学生既能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又能体会数学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教学目标还应当包括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数学文化与高中数学教学结合的对策分析
![数学文化与高中数学教学结合的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55c14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d.png)
数学文化与高中数学教学结合的对策分析摘要:数学文化能够证明数学科目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和获得的成果,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需要进一步探索数学文化,了解数学知识中的文化底蕴,了解数学文化中各个数学家的参与过程。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文化的传输至关重要,教师要加强对数学文化教育的重视,避免单一地传授数学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了解。
独立于数学文化传输之外的数学教学容易使数学教学内容失去内涵,也不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理解数学知识。
本文探讨了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文化;渗透;一、在课堂上塑造数学情境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情境来渗透数学文化。
首先,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进行探索,通过在数学情境中加入数学文化,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使学生对数学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并且,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情境中的数学文化和数学知识,引导其自主进行探索和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持数学课堂的热情。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史中的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渗透。
学生在倾听数学故事的同时,可以了解数学文化,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在选择数学历史故事时,可以选择数学家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过程;学生在了解故事时,可以感受数学家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学习其解题思路和技巧,加深对数学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数学家总结出数学结论的过程,强调数学家在探索数学知识中的仔细观察能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与数学历史故事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感受数学文化,充分调动其学习兴趣。
最后,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大部分数学文化和数学知识都源自于生活,所以,在建立情境时,教师可以加强与实际的结合,创造学生比较熟悉的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能力。
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探讨
![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e126ce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f.png)
㊀㊀㊀㊀㊀146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1 9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探讨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探讨Һ殷永霞㊀(江苏省镇江中学,江苏㊀镇江㊀212000)㊀㊀ʌ摘要ɔ数学是世界上最美的艺术,它具有世界上最棒的逻辑体系和最华丽的公式,这两者的相互结合让数学得到了升华.但是,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为了升学率,很多老师急功近利,新课的讲授草草了事,甚至将公式㊁定理直接交给学生强记,教学内容迅速转向能提高分数的试题,使本来就略显枯燥的数学学习更加乏味㊁无趣.新课标要求教师能够多运用核心素养方面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那么,在数学教学方面,数学文化就能在其中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它能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从多个层次去了解并热爱数学.ʌ关键词ɔ数学文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提高同学们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就是让教师改变课堂中的教学策略.比如,教师应更加注重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态度,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数学学习中,进而轻松掌握数学学习的技巧和策略.当然,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中,它属于一种更加高端㊁更加先进㊁更加贴近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而与之相对的传统高中数学的教学,则更加偏向于应用和计算,注重其实用性,弱化了理论性的存在,传统教学虽然在短期的数学学习中也颇具成效,但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在新高考背景下,题海战术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也将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对他们终身学习有益的素质教育.本文将谈一谈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的若干教学策略.一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学校和教师不敢大胆去改革和尝试同学们进入高中就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会面临高考,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无论是学校㊁教师,还是家长㊁同学,都不敢轻易放松㊁放宽对于数学学习的认真程度.对学校和教师来说,同学们的升学率自然是很重要的,他们不敢㊁也没有信心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怕适得其反.所以,教师依旧使用固化的模式,运用 题海战术 ,这无疑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教师带领学生只会埋头苦读,对于问题也只是囫囵吞枣,浅尝辄止,这也大大地削减了同学们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的一方,只能让学校和教师牵着鼻子走.所以,这也反映了目前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教育改革的推进在不同地区已经呈现出不同层次的发展表现.对于教育改革要求比较严格的城市,它们对于改革的推进明显要比重视程度比较低的城市的发展效果好,但是,后者为什么不主动借鉴经验发展呢?一方面,就是因为学校畏畏缩缩,不敢去推行,怕影响升学率,这是由于功利化思想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的思想仍然偏向于传统化,本人对于数学文化的掌握也不是很好,私底下也认为传统的教学优于新型数学文化的教学.(二)应试教育的弊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同学们依赖刷各种题目,但是,往往不能正确地理解该题目背后的内涵和深意,浪费了过多的精力在做题上,从而影响了数学文化的推进;再者,家长也会在教师的要求下加强对于孩子的管理,大量缩减㊁甚至完全压榨了孩子的娱乐时间.学生在课堂上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他们需要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在课堂上的学习负担也随之加重.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的学生,他们课上和课下需要去记忆的知识点太多,缺少时间让他们去正确地了解数学㊁学习数学文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学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甚至使学生很难接触到数学文化,这样,就会使课堂变得死板,没有办法让学生去融会贯通课堂知识背后相关联的数学文化.二㊁让数学文化融入高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一)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省教育厅在不久前发表相关数学课堂教学的红头文件: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更多地去添加有关数学文化的学习内容,让在新时代中培养起来的新青年具有核心素养的能力.核心素养,是一个新青年应当具备的,因为它是个人品德素质衡量的标尺,是个人文化和个人修养衡量的标尺,并且它还是在新时代的要求下,教育发展中所要考核的内容之一,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数学文化就是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形式的重要表现之一.在近些年的高考试题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诸多关于数学文化的试题类型: 勾股数 ,几何图形的表达方式,如 阳马 堑堵 鳖臑 等,具有数学文化体现的数学知识点.所以,我们掌握数学文化一定是具有其存在意义的.(二)为同学们转换思维提供不同方式的数学学习综合上文的内容我们了解到,现阶段,同学们的课业负担过重,这对于他们的学习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这样的情况会让每个同学的思维固化,丧失了其应该具有的开阔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拓展能力.而数学文化的融入将会让同学们在学习之余,既普及了很多知识,又能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转换思维发现数学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三)能够更好地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有著名学者说,将数学文化渗入数学课堂的学习中,是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知道,在很多普通高校中,数学课程的讲授效果并不是很好,这种情况是很普遍并且常见的,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欠缺是主要因素.但是,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地去更改教学方法㊁教学策略,将. All Rights Reserved.㊀㊀㊀147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1 9数学文化引入数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媒介,使抽象化的数学学习更加容易理解,这样不仅能增进数学文化的传播,还能让学生喜欢上数学.三㊁让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的策略(一)教师要主动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在课程中自然导入数学文化教师作为数学课程的讲授者,将数学文化导入到课程中的步骤如下:第一步,需要教师自身有过硬的文化积累,这样才能够在传统教学和新型教学中自如地切换,并且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能够对数学文化的知识点讲解信手拈来.但是,对于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不是很完备的老师来说,学校应该积极组织经验交流㊁新课标的学习,等等.第二步,在教学中,教师要多运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当今时代的高科技因素作为辅助,为我们的数学文化的学习润色.比如,教师可以在课件制作中加入对相关数学文化的理解,加入一些图片的讲解㊁视频的播放,以同学们比较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现,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数学文化.[1]例如,2020年全国高考Ⅱ卷第4题:北京天坛的圜丘坛为古代祭天的场所,分上㊁中㊁下三层,上层中心有一块圆形石板(称为天心石),环绕天心石砌9块扇面形石板构成第一环,向外每环依次增加9块,下一层的第一环比上一层的最后一环多9块,向外每环依次也增加9块,已知每层环数相同,且下层比中层多729块,则三层共有扇面形石板(不含天心石)(㊀㊀).A.3699块㊀㊀㊀㊀B.3474块C.3402块D.3339块教师在分析讲解这道题时,除了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决以外,不妨给学生看一看天坛的空中拍摄视频.同学们在惊叹我国古代建筑的神奇㊁壮观中,油然而生爱国主义情怀,教师还可以讲一讲古代帝王称为九五之尊的缘由,因此才会在这幢建筑中出现如此多的9.这样的试题不仅可以活跃课堂,让学生接受新鲜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长大以后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可谓一举三得!(二)在教材中深入剖析数学文化我们要发展数学文化,这种改革和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完成的,所以,要立足于同学们的学习能力,立足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去教学.教师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度的分析,比如,某一单元㊁某一节内容的某一框,甚至细化到某一道题,这道题体现了什么样的数学思维,这些思维可以和我们生活中的什么数学文化相联系,又能够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体现,等等.对于数学文化的挑选还应该更加精细,要择优㊁择精.例如,在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的学习中,学生首先能够学习一些立体几何的公理㊁定理,再随着对立体几何的掌握程度越来越深入,教师就可以给同学们加入一些比较难学的知识点.如具有数学文化代表的几种立体几何模型: 阳马 堑堵 鳖臑 等,它们不仅在高考试题中是高频背景,还是古人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摸索出来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数学文化的几何模型.而这些都是在我们必修教材中的 相关链接 部分才能了解到的,一不小心,就会错过数学文化的传播机会,因此,要重视对于教材内容中数学文化的剖析这一环节.[2]再如,2020年山东新课标高考试卷第4题:日晷是中国古代用来测定时间的仪器,利用与晷面垂直的晷针投射到晷面的影子来测定时间.把地球看成一个球(球心记为O),地球上一点A的纬度是指OA与地球赤道所在平面所成角,点A处的水平面是指过点A且与OA垂直的平面.在点A处放置一个日晷,若晷面与赤道所在平面平行,点A处的纬度为北纬40ʎ,则晷针与点A处的水平面所成角为(㊀㊀).A.20ʎ㊀㊀B.40ʎ㊀㊀C.50ʎ㊀㊀D.90ʎ教师在讲解这道题之前,可以先介绍古人是如何记录时间的,如古代十二时辰㊁更㊁漏壶㊁日晷,等等,其中日晷是怎么测量时间的?有什么不足之处?日晷的放置有什么要求?另外,要向学生介绍地球的经度和纬度是如何规定的,它们和立体几何中的线面角㊁二面角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都解决以后,学生再来看这道题就很容易了.通过这道题的分析,学生不仅了解了很多测量时间的知识,还有一些地理知识,以及它们和数学知识的联系;不仅让学生感叹于古人的聪慧,还让学生进一步确认了数学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更加坚定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决心.结束语综上所述,我们很清晰地了解到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和学习中的重要性,虽然数学文化渗入课堂教学的路程仍然道阻且长,但是,我们对发展数学文化的教学是有信心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主动承担起自己应该尽到的一份职责,激发同学们对于数学文化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到数学文化的意义所在,帮助我国的数学文化的发展向前迈进,助推我国的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能尽快完成.ʌ参考文献ɔ[1]张玉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94.[2]王元峰.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探讨[J].才智,2019(26):12.. All Rights Reserve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在高中数学课程中融入数学文化是当前高中数学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和基本理念。
但在教学实践中,高中数学的数学文化渗透仍然问题诸多。
本文从案例教学的角度,对数学文化如何融入教学试验性地进行实践性的探索,并总结出具体的教学策略,试图为“数学文化”教育的实践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途径。
具体策略主要有:从历史的角度设计教学,让学生了解数学创造的真实过程;从思想方法的角度设计教学,让学生感悟思想方法的美妙;从数学应用的角度设计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关键词】:数学文化,课堂教学,策略近几年来,高中数学教育理论有个新的转向即如何引导高中数学教学从应试型向文化型教学转变。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文化是高中数学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
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1从标准的表述可以看出,数学的文化价值已作为数学教育中的一个新的基本理念被提出。
数学文化渗透应贯穿和渗透于高中数学的每个模块,立足于课堂教学。
但在教学实践中,高中数学的数学文化渗透仍然问题诸多。
笔者曾与很多同事交流过数学文化的问题,大多教师表示中学数学教育需要数学文化教学,但是在学校、社会片面地关注升学率、分数教育现实面前,实施数学文化教育无异于纸上谈兵。
事实上大多数教师仅认可这种观点却无行动。
对于“如何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在数学文化教育中如何实施教学策略”等相关问题,均没有时间也没有动力去作深入的思考。
笔者尝试从案例教学的角度出发,选择自己认为相对容易开发的概率统计模块2,对数学文化如何融入教学试验性地进行了一些实践性的探索,并从中总结出一些教学策略,试图为“数学文化”教育的实践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途径。
一、从历史的角度设计教学,让学生了解数学创造的真实过程由于数学结果缺少直观性,数学普遍被认为太抽象、太复杂、太枯燥、太难懂,所以人们通常对数学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实际上,这是人们的一种误解。
数学中有许多重要的概念、思想和方法都来源于人类的现实需要,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可以找到数学与社会互动的相应素材。
数学史就是我们寻找素材,进行教育加工的非常重要的资源库。
“数学史可以提供整个课程的概貌,不仅使课程的内容互相联系,而且使它们跟数学思想的主干也联系起来。
”3在概率统计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数学史,选取与教材中的概念、定理、思想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相关知识,追寻历史故事、引入史实,数学名题等,解释数学知识的现实(是什么)和来源(为什么),让学生了解数学创造的真实过程,启迪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必修3)第二章《统计》中的线性相关一节时,按照《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我把历史上发展近十年才逐渐完善的最小二乘法加工浓缩为一个故事,一边讲述,一边和学生一起探求最小二乘法的原理。
以下是几个主要教学环节。
(用PPT 展示):1.最小二乘法的历史背景1801年1月,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了一颗从未见过的小行星。
据说刚发现不久,他就病倒了,等病好时,已过了几个月,那颗小行星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当时有名的天文学家都加入了对这颗小行星的寻找,却徒劳无获。
1801年9月,高斯决定用数学方法寻找这颗小行星的踪迹。
3个月后,天文学家在高斯预测的轨道位置再次发现了这颗小行星。
高斯因为此事名声大震,但他却拒绝透露计算小行星轨道的办法。
师:我们试想高斯测得了这样一组数据:(,)(1,2,3,,)i i x y i n =。
如何根据这些观测数据来估计小行星的位置呢?有学生直观的想法就是把i x ,i y (1,2,3,,)i n =的平均值点作为小行星的估计值。
师:我们举个例子来看这种想法可行吗?例如对一段公路,进行测量,假设n 次实际测量值为12,,,n x x x ,可是每次测量都有一定的误差,这些误差或正或负,或大或小,应该如何估计公路的实际长度。
大家说取平均值可以吗?师:可以,说说为什么?生1:设这段公路的真实长度为a ,则所有数据的误差平方和为21()ni i x a =-∑,然后当其最小时,可求得a 就是各测量值的平均数。
师追问:这里i x a -为什么要加平方?直接把每个i x a -求和最小可以吗?生1:因为误差有正有负会抵消掉。
师:就是说,从整体上看待所有的误差,不能让误差因符号抵消掉。
那么先变成绝对值i x a -,再求和,可以吗?生1:与方差定义类似,有绝对值不太好算,转化为平方和,才能使计算可行。
师:讲得非常好。
最小二乘的思想就是要使得观测点和估计点的距离的平方和达到最小。
这里的“二乘”指的是用“平方”来度量观测点与估计点的远近。
在古汉语中称“平方”为“二乘”,“最小”指的是参数的估计值要保证各个观测点与估计点的距离的平方和达到最小。
(用PPT 展示):2.最小二乘法的来龙去脉8年后,直到高斯系统地完善了相关的数学理论,才将他的方法公布于他的著作《天体运动理论》中,这就是“最小二乘法”。
师:我们回到测小行星的问题上来。
这里的观测点是二维的,该如何表示观测点和估计点的距离的平方和呢?设观测值(,)i i x y 的估计值为ˆˆ(,)i i xy 生2: 22ˆˆ()()i i i i x xy y -+- 师:特别当各个i x 和相应的估计值ˆi x相等时,就等于2ˆ()i i y y -。
假设把这组数据画散点图,发现它们在一条直线附近,我们就称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做回归直线,记为ˆybx a =+。
我们怎样来求这条直线的方程? 学生畅所欲言,把他们的想法列举出来:(1)回归直线是过散点最多的直线;(2)回归直线是使上下点基本平均分布的直线;(3)回归直线是过两个端点的直线;(4)回归直线是经过样本中心的直线;(5)回归直线是各点与之距离最小的直线;(6)多画几条直线,取它们的斜率、截距的平均数作为回归直线的斜率、截距。
然后思考以上各种方法是否合理?有无道理?哪条“最合适”?如何用数学方法得到回归直线?引出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这时,学生很自然的会认为,回归直线应该从整体上看各点与之距离最小的直线,而不能仅看几个观测点。
师: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从整体上看最近?生:21ˆ()ni i i y y=-∑ 最小 因为估计值点ˆˆ(,)i i x y 均在回归直线上,21ˆ()n i i i y y =-∑=21()ni i i y bx a =--∑最小。
老师在散点图中可以作图示说明。
然后推导出回归系数1221n i i i n i i x y nx y b x nx a y bx ==⎧-⎪⎪=⎪⎨-⎪⎪=-⎪⎩∑∑ 从回归系数中发现很有意思的事情是:估计得到的直线ˆybx a =+一定经过观测点的中心(,)x y 。
师:如果施化肥量x kg 和水稻产量y kg 之间的回归方程为ˆ 4.75257y x =+.解释回归系数b(4.75)的意义。
师:当x =28kg 时,代人方程ˆ 4.75257yx =+=390有什么意义? (用PPT 展示):3.最小二乘法的优先权风波但早在1805年,法国科学家勒让德(1752~1833)发现了作为解决线性方程组的最佳方法,即最小二乘法,勒让德由此严斥高斯剽窃别人的研究成果,从而引起了二者之间的优先权之争,在这个过程中,高斯的数学成就一度遭人质疑和责难。
事实上,最小二乘法最早是为解决线性方程组用的。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有许多个方程而且其系数不是整数而是计算到很多位小数的实数。
勒让德第一个发表了最小二乘法思想,并影响了统计学。
高斯没有引用勒让德的结果,也设计了对方程组的系统消去法使得方程组更容易求,而且高斯详尽阐述了最小二乘法为合理的根据,使得勒让德那里只是处理测量数据的代数方法逐渐渗透到统计数据分析的领域。
师:在高斯宣布自己发明了这一方法时,引起了与勒让德的发明优先权之争。
原来高斯早先发现了一个误差函数()xϕ描述了“如果观察误差是ϕ,由此推导出了最小二乘法。
其中()x由许多小的、独立的误差相加组成的,正误差与负误差同样的可能,并且集中点靠近零”4。
即高斯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时,在误差分析中发现,线性模型的所有无偏估计类中,最小二乘估计是唯一的方差最小的无偏估计,也就是说误差的分布是“正态”的。
这一点由于立刻得到许多按经验得出的证据的支持,特别是弗里德里希贝塞尔对几百颗星球作了三组观测,并比较了按照正态规律在给定范围内的理论误差值和实际值,结果表明它们非常接近一致。
正因为高斯发现了最小二乘法理论中的重要结果,使得最小二乘法对统计学就像微积分对于数学的影响一样深远,所以后人经常把最小二乘法归功于他。
(用PPT展示):4.最小二乘法在统计中的影响由于最小二乘法之与线性模型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它获得了统计学家的高度评价。
如有统计史家认为,最小二乘法之于统计学的重要性,犹如微积分之于数学。
也有学者称最小二乘法是十九世纪统计学的“中心主题”。
如今,线性模型已经成为理论结果最丰富、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回归模型。
这样的数学课新颖有趣,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主动学习。
真实的历史背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现实情境,使最小二乘法的教学主题容易为学生接受,也揭示出最小二乘法思想的源头,从而为更好地理解最小二乘法奠定基础。
同时数学家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启发学生学习数学要亲自投入,勇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讨论交流中共同进步。
数学家的成功让学生意识到追求真理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若能为人类文明做出一些贡献,那更是一个非常幸福的事情。
二、从思想方法的角度设计教学,让学生感悟思想方法的美妙形式化是数学的特征之一。
学生看到的数学大多是教材中的数学,这里的概念是已经准确定义的,这里的定理也已经是严密的逐字推理的,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文本是高度抽象化的形式符号,这些数学符号晦涩难懂,如果课堂上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哪会有兴趣去思考,也不会有激情去积极建构数学知识,更谈不上去欣赏数学的冰冷美丽了。
因此对一些基本的核心概念,不仅要注意知识的结果,更要还数学于本来面目,让学生在原始的火热思考中领会数学的本质。
这样的教学才能产生强大的引力场。
概率统计中有大量动手操作性的实验学习活动,就是教学的引力场源。
“学数学就是做数学”。
教学中应设计丰富多彩的师生互动,穿插数学实验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数学化过程中“再创造”,鼓励学生亲身经历并进入数学的生成发展过程,使课堂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如在教学随机事件的概率时5,教师可以设计下面的数学实验:(1)在画有等距平行线的纸上,随机地抛掷一枚牙签;(2)两个学生一组,进行试验,每组试验20次,并记录牙签与平行线有交点的次数;(3)将全班数据逐组进行汇总成频率表,并完成下图(用线连接各点):(4)观察累积数据的频率表和折线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以上第(4)环节是本节内容的难点,需要把对数据、图表的直观印象转化为抽象的概率定义,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计算出累积各组数据的频率,然后绘制出折线图,从数或形两个角度观察累积数据的频率体现出了一定的“稳定性”,即规律性,使得我们能够从图表中大致判断出事件概率的范围、具体大小,并形成概率的统计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