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药会影响血糖吗
利尿剂抵抗 - 血糖控制抵抗
![利尿剂抵抗 - 血糖控制抵抗](https://img.taocdn.com/s3/m/dd11e23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1e.png)
利尿剂抵抗 - 血糖控制抵抗简介利尿剂抵抗是指利尿剂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或失去了利尿效应的情况。
而血糖控制抵抗是指血糖控制手段失去了对患者血糖水平的有效控制能力。
本文将探讨利尿剂抵抗和血糖控制抵抗的关联以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利尿剂抵抗与血糖控制抵抗的关系利尿剂抵抗和血糖控制抵抗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一方面,利尿剂的使用可能导致血糖控制的困难。
各类利尿剂中,袢利尿剂和噻嗪类利尿剂最常导致血糖控制的抵抗。
这是因为这些利尿剂的使用会导致血液中钾离子的丢失,因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对血糖的调节作用。
另一方面,血糖控制抵抗可能导致利尿剂的抵抗。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其血糖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而高血糖状态会增加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从而干扰利尿剂的作用。
对健康的影响利尿剂抵抗及血糖控制抵抗对健康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首先,利尿剂抵抗可能导致液体潴留,进而导致血压增高和水肿。
同时,血糖控制抵抗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也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肾脏的功能。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控制和利尿剂的选用非常重要。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情况综合考虑,合理选择利尿剂以及血糖控制手段,避免利尿剂抵抗和血糖控制抵抗的出现。
预防和处理为了预防和处理利尿剂抵抗和血糖控制抵抗,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针对利尿剂抵抗,应选用具有最小钾丢失作用的利尿剂,如螺内酯类和保钾利尿剂,并在用药过程中监测患者的血钾水平。
2. 对于血糖控制抵抗,应加强生活方式管理,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减轻体重。
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可以选择胰岛素替代疗法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以实现血糖的有效控制。
3.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积极沟通和合作非常重要。
医生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和治疗方案。
结论利尿剂抵抗和血糖控制抵抗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对健康会带来负面影响。
预防和处理利尿剂抵抗和血糖控制抵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加强生活方式管理。
呋塞米诱导的药物性糖尿病及高胰岛素血症1例报告
![呋塞米诱导的药物性糖尿病及高胰岛素血症1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363163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3.png)
糖尿病新世界DIABETES NEW WORLD[作者简介]方潇婷(1988-),女,硕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为重症医学、中医内科学、肾脏病学。
[通信作者]王庆(1981-),男,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重症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呼吸病学,E-mail:**************。
呋塞米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具有安全性的高效利尿药。
然而,在个别心力衰竭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利尿治疗中出现了诱导血糖升高的不良反应。
该文中1例男性非糖尿病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在使用呋塞米辅助渗透性脱水以降低颅内压治疗后,出现随机血糖较基线血糖水平升高4倍,最高单日随机血糖波动于11.2~34.7mmol/L,血糖升高水平远高于现有报道的病例,并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随机血糖水平在停用呋塞米后逐渐恢复至原基线血糖水平。
该文针对患者病例特点,从血钾、基因多态性、葡萄糖代谢、血清抵抗素及肾功能5个方面对呋塞米引起血糖升高及高胰岛素血症的可能机制做分析。
从药物处方、饮食处方、肾功能保护3方面对该病的治疗做出总结,现报道如下。
1病历概况患者,张某,男性,51岁,2021年1月13日因“高血压脑出血”入院,行“左侧基底节区血肿钻孔引流术”。
术后予血肿腔内溶栓,联合甘露醇、呋塞米(20mg/次,2次/d,静脉注射)脱水以减轻脑水肿,瑞芬太尼、右美托DOI:10.16658/ki.1672-4062.2021.18.042呋塞米诱导的药物性糖尿病及高胰岛素血症1例报告方潇婷,王庆,安志鹏,肖绍坚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福建福州350122[摘要]1名男性非糖尿病的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血糖波动于6.0~9.0mmol/L,在使用甘露醇联合呋塞米(20mg/次,2次/d,静脉注射)减轻脑水肿治疗5d 出现随机血糖进行性升高,最高单日随机血糖波动于11.2~34.7mmol/L,需普通胰岛素约36U/d 泵入控制血糖;C 肽释放试验提示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
利尿药的药理与使用
![利尿药的药理与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938feb4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9.png)
发展历程
早期利尿药
主要为汞剂和植物提取物,如洋地黄 、毛花苷C等,但由于副作用大,现 已少用。
现代利尿药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医药化学 和药理学的发展,合成了一系列高效 、低毒的利尿药,如噻嗪类、袢利尿 药等。
市场需求
01
02
03
适应症广泛
利尿药可用于治疗多种疾 病,如水肿、高血压、心 力衰竭等,市场需求量大。
感谢您的观看
通常采用保钾利尿剂和排钾利尿剂联合应用,以 减少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限制钠盐摄入
在利尿剂治疗的同时,应限制钠盐摄入,以减少 水钠潴留。
腹腔穿刺放液
对于大量腹水患者,可采用腹腔穿刺放液以缓解 症状。
肾脏疾病治疗
利尿剂治疗
01
对于水肿型肾脏疾病患者,可采用利尿剂治疗以减轻水肿症状。
控制血压
02
对于高血压型肾脏疾病患者,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应用利尿剂可
长效利尿药
针对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研发具有更长半衰期和稳定血 药浓度的长效利尿药物,以减少服药频率和方便患者使用。
特异性利尿药
针对不同病因和病理生理过程,开发具有更高选择性和特 异性的利尿药物,以实现对特定疾病或症状的更精准治疗。
利尿药在治疗领域的拓展应用
心血管疾病
利尿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治疗高血压、心力衰 竭等。未来将进一步探索其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尿液浓缩与稀释
肾脏可根据体内水分和电 解质平衡需要,对尿液进 行浓缩或稀释。
利尿药作用机制
抑制肾小管重吸收
调节电解质平衡
利尿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钠、氯等离 子的重吸收,减少水分的重吸收,从 而增加尿量。
利尿药在增加尿量的同时,可调节体 内电解质平衡,如排钠保钾或排钾保 钠等。
实用总结聊聊利尿剂的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实用总结聊聊利尿剂的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b2ca392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e.png)
实用总结聊聊利尿剂的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许多人用利尿剂来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肾病、肾性酸中毒等病症,但它也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甚至引起严重的危害。
一、利尿剂的不良反应
1.过度排出钾离子:利尿剂会导致过度排出钾离子,长期使用会出现
低血钾或血钾异常,引起心律失常或心肌损伤。
2.过度排出水分:利尿剂的作用是过度排出水分,长期和大剂量使用
可导致血液凝结,降低血容量,出现低钠或低水分血症。
3.过度排出酸碱平衡:利尿剂可导致血中酸碱平衡失调,长期使用可
能引起酸中毒,引发神经系统疾病和营养不良。
4.降低钙离子:长期使用利尿剂可能引起血液中钙离子过低,导致低
钙血症,血管收缩受损,甚至出现心力衰竭等病症。
5.肝肾功能受损:利尿剂可导致肝肾毒性反应,引起肝肾功能受损,
严重时可能出现肾功能不全。
6.造成脱水:长期使用利尿剂可能引起脱水,表现为易疲乏、头晕、
头痛、腹泻、腰疼等症状。
7.改变血醇:利尿剂会改变血液中的醇的含量,长期大剂量使用会引
起血糖水平异常,出现血液醇酸不平衡现象。
8.其他不良反应:使用利尿剂还可能出现便秘、失眠、口渴、发热等
不良反应。
服用双克等利尿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服用双克等利尿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f6c72fe90066f5335a8121e3.png)
服用双克等利尿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摘要】临床上常用利尿剂双氢克尿噻等,除了具有治疗各种类型的水肿外,还有辅助降压作用。
但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特别是长期应用时密切观察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各种不同病情下的用药症状,做到合理应用,恰到好处。
【关键词】利尿剂低血钾低血钠低血氯临床上常用的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又名双克)、呋塞米(又名速尿)、氨体舒通(又名螺内酯)等,除了具有治疗各种类型的水肿外,还有降压作用,常与其它降压药伍用,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药物,还可用于尿崩症患者的治疗。
双氢克尿噻,又名氢氯噻嗪,主要是通过抑制肾髓袢升支皮质部,通过对钠和氯的再吸引,促进肾脏对氯化钠的排泄,从而产生利尿作用。
一般用量每次口服25毫克,每日2—3次,心脏性水肿开始量每日12.5—25毫克,注意调整洋地黄剂量;用于抗高血压,每日25—75毫克,早晚各一次,症状控制后可减至每日25—50毫克或隔日维持。
口服后1小时出现作用,约2小时达高峰,维持12—18小时。
如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则宜在进餐时或饭后30分钟内服用,这样既减轻胃肠道反应,又可延长药物在胃内的排空时间,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长期服用双克等利尿药可致低血钾、低血钠和低血氯。
服药期间特别是初期,应常查血电解质含量,如发现口干、厌食、全身无力、倦睡、肌痛、心律不齐等症状,应及时减量或停药,并应多食含钾食物如蔬菜、水果、土豆、番茄等。
如血钾降低应口服10%氯化钾10毫升,每日3次。
近年来研究发现排钾利尿剂也排镁,且尿镁排泄大于尿钾,因此在补钾的同时应适当补镁,则是非常有益的。
另外,长期服用双克等不可突然停药,以免病情复发,应逐渐减量。
糖尿病、痛风以及肝肾功能减退者,宜慎用,因为它会引起血糖、尿酸升高。
服用此类排钾利尿剂,每天用50—100毫克双克仅使血钾平均减低0.67mmol/L,如果病人摄入钾量在日常饮食中能得到补充,又无特殊病理情况,短时间使用,或虽长期使用用量又不大时,则不至于引起低血钾或不降低体内总钾量,无需常规补充钾盐。
利尿剂的副作用
![利尿剂的副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76652ea866fb84ae55c8d14.png)
利尿剂的副作用关于《利尿剂的副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都了解这针对心衰病人而言,利尿药毫无疑问如同她们的一根稻草一样。
由于利尿药里边所带有的成份,人身体素质心衰病人身体血尿酸的排出来,使病人的肾脏功能系统功能获得减轻,进而对心脏具有维护功效。
但是药三分毒,长期性应用利尿药還是有很多副作用的。
下边给大伙儿介绍一下利尿药的副作用都有哪些?利尿药,是有液體储留心力衰竭(心衰)病人医治对策的关键成分.单单使用呋塞米或单单使用卡托普利医治比照实验发觉,液體储留常出現再用卡托普利医治的心衰病人,并非用利尿药者.多管理中心实验所列入的病人均是病症和液體储留获得了良好控制,用单一利尿药医治不可以长期维持临床医学平稳的心衰病人,且利尿药和血管紧张素2变换酶抑制剂(ACEI)协同运用,出現临床医学失偿还的机遇降低。
因而,利尿药是心衰治疗不能缺乏的药品。
速尿、有利排尿酸等高效率利尿剂和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环戊氯噻嗪等)均系排钾利尿剂,即在有利排尿、降血压、消肿、清除肝腹水等医治功效以外,也有丢钾的副作用,有的还可在低钾血症的基本上引起心律失常,乃至身亡。
那麼,排钾利尿剂有没有别的副作用呢?有,且不良影响远在丢钾以上,已造成医疗界广泛关心。
一是排钾利尿剂还可排钾排镁,造成低钠血症、低镁血症,并可从而引起或加剧心律失常。
改正心律失常,除要补钾外,不要忘记了补钠补镁。
二是速尿和有利排尿酸关键在近区小管代谢,能竞争地抑止血尿酸的代谢,进而造成血尿酸浓度值上升,出現高尿酸血症,乃至引起或加剧痛风。
三是速尿、有利排尿酸静脉迅速滴注或长期性很多应用,可造成内耳外体细胞损害,乃至出現一过性或永久药物中毒性耳聋。
若另外应用其他耳毒副作用药品(如链霉素、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其副作用还会继续提升。
四是长期性很多应用排钾利尿剂,可因利尿剂对肾脏功能的立即毒副作用功效或迟头型过敏症状造成亚急性间质性肾炎,主要表现为尿少(﹤400ml/日),人眼或显微镜镜下血尿、蛋白尿()、血肌酐及血尿素氮上升,乃至亚急性肾功能衰竭而严重危害性命。
吃利尿药的副作用
![吃利尿药的副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0d5bc3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66.png)
吃利尿药的副作用利尿药是一类促进肾脏排尿功能从而增加尿量的药物,但是很多人都不清楚吃利尿药的副作用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吃利尿药的副作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吃利尿药的副作用1、利尿药的副作用有血压下降利尿药引起血压的变化常见于老年人、血容量不足、同时应用扩血管药物或大剂量静脉应用襻利尿药的情况下。
在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利尿药情况下加用ACEI时,为避免首剂低血压的发生,需要从小剂量开始,必要时在停用利尿药1~2天后加用ACEI。
2、利尿药的副作用有血尿酸升高、痛风是大剂量长期应用利尿药的不良反应。
在心力衰竭患者比较常见。
应定期测定血尿酸水平,必要时加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呤醇。
3、利尿药的副作用有糖耐量减低也是大剂量长期应用利尿药的不良反应。
应尽量减少用药剂量以避免之,对于剂量不能降低的患者,应注意适当减轻体重、增加活动量。
4、利尿药的副作用有脂质代谢紊乱为大剂量长期应用利尿药的不良反应。
表现为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升高,必要时采用调脂药物治疗。
5、利尿药的副作用有氮质血症常见于药物引起循环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如大剂量使用利尿药、或与其它扩血管药物合用时。
在心力衰竭患者,与利尿药有关的氮质血症比较常见,治疗的方法包括适当减少利尿药或ACEI的剂量,必要时适当扩容。
利尿药的分类高效利尿药也称为髓袢利尿药,常用药物有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托拉塞米等。
※ 呋塞米※ 【体内过程】呋塞米(furosemide,速尿)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约为60%,约30 min 起效,1~2 h 达高峰,持续6~8 h。
静脉注射5~10 min 起效,30 min 达高峰,t1/2 约1 h,维持4~6 h,血浆蛋白结合率约98%。
大部分以原形经近曲小管有机酸分泌系统分泌,随尿排出,反复给药不易蓄积。
由于吲哚美辛和丙磺舒与此药相互竞争近曲小管有机酸分泌途径,同用时会影响后者的排泄和作用。
【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强大、迅速而短暂。
降压药的不良反应
![降压药的不良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7d33532758fb770bf78a5584.png)
降压药物存在的不良反应降压药物;不良反应【论文摘要】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ACEI类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α、β联合受体阻滞剂、中枢激动剂、外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是临床上常用的几种降压药物。
虽然这些降压药物在过去的一些时间里被证明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不良反应的存在,它们也会对人体的一些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虽然降压药物在过去的一些时间里被证明有一定的效果,而且益处远大于它们的不良反应,但以下列出的这几类药由于不良反应的存在确实会对人体的一些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现分几大类介绍如下:1 利尿药有些利尿药会引起体内的离子钾丢失。
它会引起虚弱、乏力、腿脚抽搐等症状。
多吃一些富含钾离子的食物可以缓解钾的丢失,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也可以把含有钾的溶剂或药片与利尿药一起服用来预防缺钾,像阿米洛利、氨苯蝶啶、螺内酯这几类药都具有保钾作用,它们可以自己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安体舒通一起使用。
有些人在长期使用利尿剂之后也有可能得上痛风,但是这种不良反应不常见而且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来控制。
利尿药也可以升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控制饮食、合理应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来控制血糖。
只要有医生合理的指导,血糖一般都不会升得太高,但也会有极个别的人出现性功能减退的表现[1]。
2 β-受体阻滞剂醋丁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纳多洛尔、吲哚洛尔、普萘洛尔、噻吗洛尔会导致失眠、手脚发凉、乏力、抑郁、心率减慢还有哮喘样症状,也有可能引起性功能减退。
如果病人有糖尿病同时服用胰岛素,就应该对所出现的症状做密切检测。
3 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可以引起皮疹、味觉缺失、干咳等。
少数情况下可以引起肾衰。
4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这种药物偶尔可以引起头晕等症状。
5 钙通道阻滞剂地尔硫卓、尼卡地平、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可以导致心悸、踝关节肿胀、便秘、头痛、头晕,总之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很大差异。
噻嗪类利尿药会产生的不良反应
![噻嗪类利尿药会产生的不良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0b84444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8.png)
噻嗪类利尿药会产生的不良反应大家知道噻嗪类利尿药是一种降压药,可单独用于治疗早期高血压。
知道服用噻嗪类利尿药会产生哪些不良反应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噻嗪类利尿药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噻嗪类利尿药的不良反应服用噻嗪类利尿药有一些不良反应,大致如下:①低钠血症、低氯血症和低钾血症性碱血症:尤其以低钾血症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预防可采取间歇疗法或与留钾利尿药合用,或及时补充钾盐。
②高血糖症:长期服用可致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停药即可恢复。
糖尿病患者服用会使血糖增加,但不严重,因此,糖尿病患者并不绝对禁用该类药。
③高尿酸血症:噻嗪类药能干扰尿酸由肾小管排出,使血中尿酸水平升高,对痛风患者可加重病情。
④氮质血症:由于噻嗪类药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血容量,加重氮质血症,对于肾功能严重损害者,会诱发肾衰竭。
⑤升高血氨:该类药有弱的抑制碳酸酐酶的作用,长期应用会导致血氨升高。
对肝功能严重损害者,有诱发肝功能异常的危险。
⑥高脂血症:可使血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⑦过敏反应:如光敏性皮炎、血小板减少及坏死性脉管炎等。
噻嗪类利尿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上常用的噻嗪类利尿药分为两种类型:噻嗪型和噻嗪样利尿药。
前者包括氢氯噻嗪、苄氟噻嗪等;后者包括吲达帕胺、氯噻酮等。
药代动力学:氢氯噻嗪的生物利用度为60%~70%,持续时间为16~24h,95%经肾脏排泄,清除半衰期9~10h;苄氟噻嗪的生物利用度为90%,持续时间12~18h,30%经肾脏排泄,清除半衰期9h;氯噻酮的生物利用度为65%,持续时间48~72h,65%经肾脏排泄,清除半衰期50~60h;吲达帕胺的生物利用度为93%,持续时间24h,经肝脏代谢,清除半衰期18h。
噻嗪类利尿药的药理作用1、利尿作用:噻嗪类能增强NaCl和水的排出,产生温和持久的利尿作用,但长期服用可导致低血钾,噻嗪类药物的作用依赖于前列腺素的产生,其作用效果也可被非甾体类抗炎药所抑制。
八类药物或致糖友血糖波动
![八类药物或致糖友血糖波动](https://img.taocdn.com/s3/m/32e4b41e770bf78a642954a3.png)
八类药物或致糖友血糖波动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8年第8期今年七十多岁的李大爷有十几年的糖尿病史,最近几年,他又患上一些其他老年人常见病。
现在他每天需要吃好几种药物,他担心这些药物会引起血糖波动,导致血糖控制不佳。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张杰说,对于糖尿病患者,药物的选择尤其是多种疾病联合用药要非常慎重,很多药物都可能引发药源性糖代谢紊乱。
服用口服避孕药后发生糖耐量损害的概率会增加,这主要是由于避孕药中合有炔诺酮和炔诺孕酮。
服用炔诺孕酮,可能使血糖轻度升高,导致隐性糖尿病变为显性,对女性糖尿病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这类药物有泼尼松、甲泼尼龙、倍他米松、丙酸倍氯米松、得宝松、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
糖皮质激素可促进糖原异生、减慢葡萄糖的分解以及减少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导致血糖升高和糖耐量降低。
老年人生长激素水平较低,采用生长激素治疗可使体内的脂质构成发生有益的变化,但使用后可能会引起关节痛、腕管综合征,而且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在功能上是相互拮抗的,如果长期使用生长激素,可使外周组织产生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地西泮、阿普唑仑、硝西泮等镇静药物会间接改变儿茶酚胺分泌,具有明显的升高血糖的作用。
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能抑制胰岛素释放,使血糖升高。
另外苯妥英钠是肝药酶的诱导剂,与口服降血糖药物合用时,可使降糖药代谢加速,从而减弱其降血糖作用。
利尿药中,噻嗪类利尿药对糖耐量的影响最大,髓袢利尿剂对其影响较小,而保钾利尿药对糖代谢无影响。
噻嗪类利尿药与引起低血钾有关,低钾可使胰岛素分泌减少并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使血糖升高。
B受体阻滞剂对糖、脂代谢均可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其可通过作用于B 2受体,抑制胰岛素分泌,并影响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引发或加重胰岛素抵抗。
如氯霉素可增强磺脲类药物的作用,引发低血糖反应。
磺胺类药物联用降糖药物,也可引发低血糖反应。
利尿剂高血糖高胆固醇原理
![利尿剂高血糖高胆固醇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b16903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1.png)
利尿剂高血糖高胆固醇原理
利尿剂是一类能够增加尿液生成与排泄的药物,常用于治疗高血压、
水肿等疾病。
然而,一些利尿剂的使用可能导致高血糖和高胆固醇,其原
理如下:
1.利尿剂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利尿剂的使用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
或降低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这主要是由于利尿
剂降低了肾小管内Na(钠)的重吸收,引起了体内Na的丢失,从而激活
了醛固酮分泌,并降低了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2. 醛固酮水平的调节:一些利尿剂通过抑制醛固酮受体(aldosterone receptor)而降低醛固酮的合成和释放。
然而,醛固酮是
一种能够增加肝脂合成和胆固醇合成的激素,因此醛固酮的降低会导致胆
固醇水平的升高。
3.利尿剂的影响下的代谢调整:利尿剂的使用可能改变体内的代谢调节。
例如,一些利尿剂可增加血液中的葡萄糖生成和胆固醇合成。
此外,
利尿剂还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和血清脂质代谢的改变,
进一步影响血糖和胆固醇水平。
总结起来,利尿剂导致高血糖和高胆固醇的原因主要有:胰岛素抵抗、醛固酮的降低和代谢调节的改变。
然而,利尿剂的具体使用情况和患者的
身体状况也会影响高血糖和高胆固醇的发生程度。
因此,在使用利尿剂时,医生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以确定最佳的
治疗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监测和调整血糖和胆固醇水平。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及利尿药的应用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及利尿药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1a181b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f.png)
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抑制Na+-Cl-共同转运体,抑制Cl-和Na+的重 吸收,增加尿液中Na+、Cl-和水的排泄。代表性药物有氢氯噻嗪等。
03
保钾利尿药
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抑制K+-Na+共同转运体,减少K+的排泄,
增加Na+和水的排泄。代表性药物有螺内酯、氨苯蝶啶等。
利尿药的作用部位
噻嗪类利尿药通过抑制Na+Cl-共同转运体,减少NaCl的 重吸收,增加尿液中Na+、Cl和水的排泄;
保钾利尿药通过抑制K+-Na+ 共同转运体,减少K+的排泄, 增加Na+和水的排泄。
03
利尿药的适应症与禁忌 症
适应症
高血压
利尿药是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 物之一,尤其适用于盐敏感性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和老年
剂量个体化
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不同,因此利尿药的剂量应个体化。在剂量调整过程中,医生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
在调整利尿药剂量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等 ,并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应避免剂量过大导致过度利尿,引发其他并发症。
详细描述
部分利尿药可能导致头痛、乏力、恶 心等不适症状,少数情况下还可能引 起性功能减退。在使用利尿药过程中, 如出现严重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05
利尿药的应用建议
利尿药的联合应用
联合用药原则
利尿药的联合应用应遵循相加作 用原则,即两种利尿药的作用机 制应相同或相近,以达到协同作
用,增强疗效。
常用联合用药方案
患者应避免使如低钾、低钠等, 因此严重电解质紊乱患
格列美脲片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
![格列美脲片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4a6be0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7.png)
格列美脲片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格列美脲片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属于双胍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它通过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格列美脲片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且在控制2型糖尿病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在使用过程中也伴随着一些副作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格列美脲片的作用机制。
格列美脲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发挥降糖作用:1. 抑制肝糖原的合成:格列美脲片通过抑制肝脏内糖原合成酶的活性,减少肝脏释放葡萄糖的速率,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
2. 提升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格列美脲片能够增加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并提高受体的敏感性,从而增加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血糖水平。
3. 促进糖代谢:格列美脲片能够增加脂肪细胞脂肪酸的氧化分解,降低肝脏产生和分泌的三酰甘油,减少糖脂代谢异常引起的血糖升高。
格列美脲片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在临床上可以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它可以通过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的需求量,从而达到良好的糖尿病控制效果。
此外,格列美脲片还可以改善血脂代谢,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使用格列美脲片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易出汗等症状。
对于乙酰胺、酮体酸中毒、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的患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格列美脲片可能会增加血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此外,格列美脲片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也需要注意。
例如,与某些利尿剂合用可能增加乳酸中毒的风险;与某些降糖药物合用可能增加低血糖的风险;与某些抗生素合用可能降低格列美脲片的疗效等。
总的来说,格列美脲片作为一种降糖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注意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螺内酯等利尿剂副作用
![螺内酯等利尿剂副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d5ac314af1ffc4ffe47ace7.png)
螺内酯等利尿剂副作用螺内酯服用螺内酯片一般只会出现常见的副作用,此类副作用一般并不严重,然而,少见以及罕见的副作用是比较严重的,患者若出现此类副作用最好就医治疗。
服用螺内酯片是会有副作用的,具体有:1.常见的有:(1)高钾血症,最为常见,尤其是单独用药、进食高钾饮食、与钾剂或含钾药物如青霉素钾等以及存在肾功能损害、少尿、无尿时。
即使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高钾血症的发生率仍可达 8.6%~26%,且常以心律失常为首发表现,故用药期间必须密切随访血钾和心电图;(2)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胃痉挛和腹泻;尚有报道可致消化性溃疡。
2.少见的有:(1)低钠血症,单独应用时少见,与其他利尿药合用时发生率增高;(2)抗雄激素样作用或对其他内分泌系统的影响,长期服用本药在男性可致男性乳房发育、阳痿、性功能低下,在女性可致乳房胀痛、声音变粗、毛发增多、月经失调、性机能下降;(3)中枢神经系统表现,长期或大剂量服用本药可发生行走不协调、头痛等。
3.罕见的有:(1)过敏反应,出现皮疹甚至呼吸困难;(2)暂时性血浆肌,酐、尿素氮升高,主要与过度利尿、有效血容量不足、引起肾小球滤过滤下降有关;(3)轻度高氯性酸中毒;(4)肿瘤,有报道5例患者长期服用本药和氢氯噻嗪发生乳腺癌。
倍他乐克用于治疗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是需要坚持服用控制病情发展的。
但是,许多人在用药的时候,都会很担心长期服用倍他乐克会不会带来很大的副作用。
那么,针对这个问题,下面请百济药师对此作出解答。
倍他乐克是医保类处方药,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心律失常、甲状腺机能亢进、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在临床上深受患者朋友的青睐。
但如果在服用时,不注意其剂量调整的话,很容易导致副作用的出现。
长期服用倍他乐克副作用大吗?服用倍他乐克产生副作用的发生率约为10%,通常与剂量有关,某些副作用对身体有害。
偶有关节痛、肝炎、肌肉疼痛性痉挛、口干、结膜炎样症状、鼻炎和注意力损害以及在伴有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出现坏疽的病例报道。
利尿药有哪些副作用
![利尿药有哪些副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db7436abe23482fb4da4c9a.png)
利尿药有哪些副作用*导读:利尿药是指作用于患者的肾脏,促进其体内电解质和水的排出,使尿量增加、血容量减少及水肿消除的一类药物。
……根据利尿药的作用强度和作用部位,一般可将其分为以下3种类型:①强效利尿药:包括速尿和利尿酸等。
②中效利尿药:包括双氢克尿噻等。
③弱效利尿药:包括氨苯喋啶、安体舒通和乙酰唑胺等。
在临床上,利尿药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
一般可根据利尿药消肿、降压、强心及解毒的功效,用它来治疗由心脏病、肝病或肾病,而引起的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腹水等症状。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长期用利尿药对人体会造成多种潜在的不良影响。
因此,临床用此类药物时,医生和患者都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那么,患者用利尿药时容易出现哪些不良反应呢?可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速尿、利尿酸和噻嗪类利尿药均能促进尿中钾离子和镁离子的排泄,容易使患者因缺钾或缺镁导致心律失常。
可引起高血脂症:长期口服速尿或噻嗪类利尿药,可使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并使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从而容易诱发或加重患者的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可引起高尿酸血症:有些利尿药如利尿酸、速尿等,在其发挥药效的过程中可抑制尿酸的排出。
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可使患者出现高尿酸血症,甚至诱发痛风。
可引起血糖升高:噻嗪类利尿药可降低患者对碳水化合物的耐受性。
长期应用这类药物,可使患者的血糖升高,从而引起一过性高血糖。
有耳毒性反应:尿少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静脉注射速尿或利尿酸等利尿药物时,容易出现一过性或永久性耳聋。
这些利尿药如与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合用,还可加重患者的耳毒性反应。
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有些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噻和氨苯喋啶等,若长期联合应用,可对患者的肾脏产生毒性反应,或使患者出现迟发型过敏反应,形成急性间质性肾炎,严重的还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可引起渗透性肾病:低钠、脱水或肾血流量减少的患者,若长期或大剂量地应用渗透性利尿药如甘露醇等,可出现肾皮质淤血及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从而形成渗透性肾病。
利尿剂的副作用
![利尿剂的副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d6020b0011ca300a7c3902f.png)
利尿剂的副作用1、有血压下降利尿剂引起血压的变化常见于老年人、血容量不足、同时应用扩血管药物或大剂量静脉应用襻利尿剂的情况下。
在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利尿剂情况下加用ACEI时,为避免首剂低血压的发生,需要从小剂量开始,必要时在停用利尿剂1~2天后加用ACEI。
2、有血尿酸升高、痛风是大剂量长期应用利尿剂的不良反应。
在心力衰竭患者比较常见。
应定期测定血尿酸水平,必要时加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呤醇。
3、有糖耐量减低也是大剂量长期应用利尿剂的不良反应。
应尽量减少用药剂量以避免之,对于剂量不能降低的患者,应注意适当减轻体重、增加活动量。
4、有脂质代谢紊乱为大剂量长期应用利尿剂的不良反应。
表现为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升高,必要时采用调脂药物治疗。
5、有氮质血症常见于药物引起循环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如大剂量使用利尿剂、或与其它扩血管药物合用时。
在心力衰竭患者,与利尿剂有关的氮质血症比较常见,治疗的方法包括适当减少利尿剂或ACEI的剂量,必要时适当扩容。
1、应选择合适的病人适量补钾,每天1-3克,或合并使用保钾利尿剂。
鼓励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及水果,如芹菜,香蕉,桔汁等。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病长期治疗,利尿剂历经40余年的考验,目前仍被作为一线用药。
但治疗中,应选择合适的病人,注意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2、有糖耐量降低或糖尿病禁用根据有无伴随疾病决定是否应用氢氯噻嗪,有糖耐量降低或糖尿病,一般不宜应用氢氯噻嗪;伴有高尿酸血症或有痛风者也不宜应用氢氯噻嗪,否则病情恶化;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大于290μmol/L者也不宜应用。
3、利尿作用较弱很少单独使用在高血压急症时,宜用短效利尿剂如速尿。
高血压因往往终身治疗,常用长效利尿剂如吲达帕胺indapmide,副作用较少。
氢氯噻嗪与钙拮抗剂或ACEI合用,可用小量,每日6.25-12.5mg/日。
螺内酯安体舒通,spironolactone常用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病人,氨苯蝶啶triamterene利尿作用较弱很少单独使用。
利尿药及脱水药--第一节 利尿药(3)
![利尿药及脱水药--第一节 利尿药(3)](https://img.taocdn.com/s3/m/f063dbb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3.png)
利尿药及脱水药--第一节利尿药(3)不良反应】1.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低血镁、低氯碱血症等。
2.潴留现象如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主要是药物减少细胞外液容量,增加近曲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所致,痛风者慎用。
3.代谢性变化与剂量有关,可致高血糖、高脂血症。
致肾素、醛固酮的过度分泌。
对血脂可使血清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o)量增加,同时伴有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减少,有报道同时应用β受体阻断药可防止利尿药引起的LDL-cho的升高。
还可降低糖耐量,使血糖升高,可能是抑制了胰岛素的分泌或抑制肝PDE,因此使cAMP中介的糖原分解作用加强,糖尿病者慎用。
4.高敏反应如发热、皮疹、过敏反应。
5.其他可增高血尿素氮,加重肾功能不良。
无尿及对磺胺过敏者禁用本类药物。
(三)低效利尿药包括留钾利尿药及乙酰唑胺。
螺内酯螺内酯(spironolactone)又名安体舒通(antisterone),化构与醛固酮相似,具有抗醛固酮作用,已知醛固酮从肾上腺皮质释放后,能进入远曲小管细胞,并与胞浆同受体结合成醛固酮-受体复合物,然后移入胞核,并诱导特异mRNA的形成,后者促进一种能调控管腔膜对Na+、K+通透性的蛋白质的合成等。
螺内酯可与醛固酮竞争醛固酮受体,最终阻碍蛋白质的合成,因此螺内酯能抑制Na+-K+交换,减少Na+的再吸收和钾的分泌,表现出排Na+留K+作用。
螺内酯的利尿作用不强,起效慢而维时久,其利尿作用与体内醛固酮的浓度有关。
仅当体内有醛固酮存在时,它才发挥作用。
对切除肾上腺的动物则无利尿作用。
由于其利尿作用较弱,抑制Na+再吸收量还不到3%,因此较少单用。
常与噻嗪类利尿药或高效利尿药合用以增强利尿效果并减少K+的丧失。
【不良反应】久用可引起高血钾,尤当肾功能不良时,故肾功能不良者禁用。
还有性激素样副作用,可引起男子乳房女性化和性功能障碍,致妇女多毛症等。
氨苯蝶啶及阿米洛利氨苯蝶啶(triamterene,三氨蝶啶)及阿米洛利(amiloride,氨氯吡脒)虽化构不同,却有相同的药理作用,它们的化学结构如下:二药作用于远曲小管及集合管,阻滞Na+通道而减少Na+的再吸收,因而可发挥较弱的利尿作用。
临床分析血糖波动原因解析
![临床分析血糖波动原因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980663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62.png)
临床分析血糖波动原因解析血糖是人体中重要的代谢指标之一,其波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在临床实践中,分析血糖波动的原因是非常关键的,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就临床分析血糖波动的原因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饮食因素饮食是最直接的血糖波动因素之一。
进食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消化和吸收后转化为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
血糖升高的速度和峰值高度与食物的种类和摄入量有关。
高糖和高淀粉食物会使血糖迅速升高,而低糖和低淀粉食物则使血糖升高较为缓慢。
此外,饮食中脂肪、蛋白质的摄入也会影响血糖波动。
高脂饮食可引起血糖上升,并延缓胰岛素的作用,进而导致血糖波动。
在饮食方面,我们应该选择合理的食物种类和摄入量,避免剧烈的血糖波动。
二、胰岛素分泌异常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胰岛素分泌异常会导致血糖波动。
胰岛素分泌过多或作用不足都会引起血糖异常。
胰岛素分泌过多称为胰岛素高血糖症,常见于胰岛细胞瘤等疾病。
胰岛素过多会加速身体对血糖的利用,导致血糖过低,引起低血糖症状。
胰岛素作用不足则会导致血糖升高,如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等。
三、身体活动身体活动对血糖波动有一定的影响。
运动时,身体的代谢率增加,血糖消耗增多,导致血糖下降。
相反,久坐或休息时,身体代谢率降低,血糖消耗减少,导致血糖上升。
身体活动对血糖波动的影响因个体差异较大,在临床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评估和指导。
四、药物因素某些药物的使用也会引起血糖波动。
例如,一些口服降糖药物,如胰岛素促泌剂和胰岛素敏感剂,通过不同途径调节胰岛素的分泌或作用,因而影响血糖水平。
此外,一些药物如激素类药物、利尿药、肾上腺素类药物等也可影响血糖波动。
五、情绪因素情绪因素对血糖波动有较明显的影响。
精神紧张、焦虑、激动等负面情绪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使血糖升高。
而情绪放松、愉悦等积极情绪则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尿药会影响血糖吗
一、利尿药会影响血糖吗二、常见升高血糖药物三、糖尿病用药注意事项
利尿药会影响血糖吗1、利尿药会影响血糖吗
利尿药会影响血糖。
各种利尿剂作用机制、效能不同,注意事项各有不同。
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用适当的利尿药及适当的剂量和用法,用药剂量应个体化,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根据反应调整剂量,以减少水电解质紊乱的不良反应。
2、利尿药的不良反应
利尿药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也可直接损害肝脏。
因此如使用不当可出现血容量不足、低钠、低钾、低氯、低钙、低磷、低镁及代谢性酸中毒或碱中毒等。
此外,各种利尿药尚有各自不同的不良反应:如听力减退、高尿酸血症、肾石症、肾功能减退和渗透性肾病等。
特别是老年人、孕妇、哺乳妇女、糖尿病、痛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剂量和用法,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3、利尿药的作用
利尿药是指一类能促进体内电解质(钠离子为主)和水分排出而增加尿量的药物,利尿剂主要通过影响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功能而实现利尿作用,但是主要是影响肾小管的重吸收。
饮水、含乙醇或咖啡因饮料以及茶碱等均有轻度利尿作用。
利尿药主要用于治疗水肿性疾病,与降压药合用治疗高血压,还可促进某些能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毒物中毒时的排泄。
利尿药在心衰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仍作为一线药物广泛用于各种心力衰竭的治疗。
常见升高血糖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