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_教案
《暮江吟》教案教学设计

《暮江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暮江吟》,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培养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暮江吟》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诗句的赏析,感受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欣赏江景,激发学生对《暮江吟》的兴趣。
2. 初读诗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理解大意。
3. 理解诗意:通过提问、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4. 品析诗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品味诗句的美。
5. 体会感情: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赞美。
6. 总结发言: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2. 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3. 讨论教学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暮江吟》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暮江吟》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文、图片、动画等。
2. 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关于自然景色的图片或视频,用于教学。
3. 练习题:准备一些与《暮江吟》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江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暮江吟》的兴趣。
2. 初读诗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理解大意。
3. 理解诗意:通过提问、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4. 品析诗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品味诗句的美。
5. 体会感情: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赞美。
《暮江吟》教案

《暮江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理解《暮江吟》的诗意,领会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赞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暮江吟》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 理解《暮江吟》的诗意,领会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赞美。
三、教学难点:1. 《暮江吟》中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2. 古诗鉴赏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暮江吟》的课件和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暮江吟》的文本和诗词鉴赏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暮江吟》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暮江吟》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暮江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分享自己对《暮江吟》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暮江吟》的意象和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暮江吟》的诗意,解读诗句中的景象。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解读和欣赏心得。
5.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词鉴赏方法,分析《暮江吟》的艺术特色。
(2)学生自主欣赏其他古诗词,提高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暮江吟》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写一篇关于《暮江吟》的鉴赏心得。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江边夕阳的图片和音乐,让学生感受到诗中的情境。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3. 案例分析:选取其他相关的古诗词,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暮江吟》教案 4篇

《暮江吟》教案篇4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暮、瑟”2个生字,会写“暮、吟”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诗歌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重现诗句表现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暮江吟》原诗课件,并配以图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内容。
导语:同学们,也许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已经接触古诗了。
从最简单的“床前明月光”开始,古诗——这个随岁月沉淀下来的精品就已经深植于我们的脑海,充盈我们的童年时光。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平易、通俗,“老妪能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白居易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同学们请看PPT,上面的图片正切合了这首诗的意境。
请你们仔细观察,想象画面中的景色,初步感受这首美诗。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古诗,初步进入古诗的意境。
3.教师板书“暮江吟”三字,引导学生理解诗题。
明确:“暮”,草字头下面一个“日”,这个“日”表示太阳,太阳落到草丛中了,表示什么呢?(傍晚)所以诗题告诉了我们时间。
“江”指江边,交代了地点。
“吟”,即吟诗。
谁在吟诗呢?当然是诗人白居易。
这样,我们就完整地理解了诗题,同时也为理解诗歌打下了基础。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教师介绍诗人及古诗的创作背景。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白居易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44岁时,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居士”。
暮江吟 教案 暮江吟教案幼儿园优秀

暮江吟教案暮江吟教案幼儿园优秀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理解《暮江吟》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暮江吟》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展示《暮江吟》的诗意画面。
2.图片:与诗中描绘的景物相关的图片。
3.音乐:与诗情相符的轻音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美丽的夕阳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景色。
2.教师引出课题,告诉幼儿今天要学习一首关于夕阳的古诗——《暮江吟》。
(二)诗歌解析1.教师带领幼儿朗读《暮江吟》,让幼儿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引导幼儿理解诗意。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教师出示图片,展示夕阳映照在江面上的美景,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教师出示图片,展示露水和月亮的美丽画面,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三)诗歌欣赏1.教师播放音乐,带领幼儿欣赏《暮江吟》的诗意画面。
2.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中画面的感受。
(四)创意活动1.教师出示一幅空白的画卷,邀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在画卷上描绘《暮江吟》中的景色。
2.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创意,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创意活动中的作品,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创作能力。
3.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关于夕阳的古诗,并进行朗读和欣赏。
五、教学反思1.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暮江吟》这首古诗有了较深入的理解,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美。
2.在创意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提高了表达能力。
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幼儿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六、教学评价1.课后对幼儿进行访谈,了解幼儿对《暮江吟》的理解程度。
《暮江吟》教案设计

《暮江吟》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理解《暮江吟》的诗意和主题,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掌握一些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暮江吟》。
(2)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培养想象力。
(3)学会欣赏和评价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体会诗人高洁、脱俗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暮江吟》。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的意境和寓意。
(2)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吟诵教学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鉴赏能力。
4. 想象训练法: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描绘画面,培养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音乐等素材。
2. 参考资料:关于《暮江吟》的解读、诗歌鉴赏方法等。
3. 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课件,播放音乐,创设情境。
(2)引导学生吟诵《暮江吟》,感受诗歌韵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暮江吟》,理解诗文内容。
(2)完成学习任务单,记录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答疑问。
(2)引导学生从意境、主题、手法等方面欣赏《暮江吟》。
4.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1)介绍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方法,深入解读《暮江吟》。
5. 描绘画面(1)引导学生通过诗句描绘画面,培养想象力。
(2)分享描绘成果,体会诗歌的美感。
2024版暮江吟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

暮江吟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目录•教学目标与背景•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步骤•评价策略及反馈调整机制•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建议01教学目标与背景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暮江吟》。
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把握诗歌的整体意境。
教会学生抓住诗中描绘的景物,感受自然之美。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让学生在朗读、想象中体验诗人的情感,产生情感共鸣。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课程背景及意义《暮江吟》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深秋傍晚江边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习《暮江吟》有助于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学习《暮江吟》,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
010204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够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对唐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白居易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可能不太熟悉。
学生可能对诗歌中的一些意象和表达手法感到陌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愿意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朗读活动。
0302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暮江吟》诗文解读诗文原文提供《暮江吟》全诗,包括生字、多音字等标注。
诗文翻译对全诗进行逐句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创作背景介绍诗人创作《暮江吟》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境遇。
分析诗中出现的意象,如“残阳”、“江水”、“露珠”等,描绘其特征和象征意义。
意象描绘情感表达感受交流探讨诗人通过意象表达出的情感,如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人生易老的感慨等。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阅读《暮江吟》时的感受和联想。
030201意象分析与感受总结《暮江吟》的艺术特色,如语言凝练、意境深远等。
艺术特色分析诗人运用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举例说明。
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从《暮江吟》中学习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创作启示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对诗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深入剖析,如“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等,帮助学生理解其深层含义。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情感目标运用多媒体尽情欣赏美丽的风景,入情入境地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能力目标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提高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引诗入画,以画解诗,画出诗的意境,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古诗的意境美,受到美的熏陶,使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三、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室。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收获,我运用了“欣赏美景引入——指导学诗——体会意境——质疑深入探究——拓展延伸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欣赏画面引入。
1、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欣赏“残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图”。
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用自己话说说画面的内容。
(根据不同的话进行点评)同学们讲得很详细,语言也很美,但是有一个人比你们还厉害,他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两幅画面的意境描述得淋漓尽致。
相信吗?服气吗?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怎样讲的呢?2、观看多媒体(走进作者及课文内容)——了解诗人及作诗背景,想说,想画。
(二)指导学诗,体会意境1、理解题意。
(1)题目你是怎样理解的?(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叙事?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2、学生读诗自学,初步弄清诗的含义,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大胆想象,用彩笔绘画一幅《暮江吟》的图画。
这首诗只有四句,你能不能把它读懂?好!下面请同学们自学,一句一句弄懂每个词,每个诗句的意思,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和同学小声讨论,甚至可以离开座位和好朋友讨论,我们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暮江吟》教案设计

《暮江吟》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暮江吟》的诗意,掌握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暮江吟》的作者白居易,以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2.2 诗歌原文解析分析《暮江吟》的诗意,讲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2.3 诗歌韵律分析讲解诗歌的韵律特点,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3.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3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讲解关键词语和意象。
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5 总结提升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或背诵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4.3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暮江吟》的原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相关资料提供关于白居易和《暮江吟》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
5.3 多媒体资源利用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预习活动让学生预习《暮江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查阅生字词的含义。
6.2 课堂活动1)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促进学生互动。
3)诗歌创作: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6.3 课后活动1)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暮江吟》,加深对诗歌的印象。
2)诗歌分享: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人或朋友分享所学诗歌,提高文化素养。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暮江吟》优秀教案设计

《暮江吟》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学习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诗意,体会诗韵。
(2)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学会与人分享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解读诗意,体会诗韵。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相关背景资料。
(3)生字词卡片。
2.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诗文内容。
(2)收集有关古诗词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跟读。
(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古诗词资料,引发对《暮江吟》的兴趣。
2.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课文,讲解生字词。
(2)学生合作探讨,体会诗人的情感。
3.品味诗韵(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韵律美,感受诗歌的节奏。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的独特感悟。
五、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暮江吟》。
2.运用本课学习的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
3.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古诗词,传承传统文化。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字迹工整、生字词运用准确性、短文内容丰富性等方面。
3. 家庭作业评价:家长反馈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包括对古诗词的分享态度、背诵效果等方面。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学习效果是否良好。
2. 课堂互动是否充分,学生参与度是否高。
3.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求,是否有待调整。
八、拓展学习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词作品,扩大阅读面。
《暮江吟》教案教学设计

《暮江吟》教案教学设计《暮江吟》教案教学设计「篇一」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
2、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吟、瑟”2个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诗句。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一、学习《望天门山》1、学习诗的前两句:在预习中,你对“天门”和“楚江”有哪些了解?(“天门”指江北的西梁山和江南的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
“楚江”指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
)设问:想象一下,楚江的“开”与“天门”的“中断”有什么关系?(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两座山。
)放录像(长江的波涛汹涌)追问:你感受到了什么?小结:是啊,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它显示出的力量是神奇的,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想象着这幅动态的画面,读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气势来!再读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你有什么疑问吗?(既然长江波涛之大,竟能冲破天门,为什么这里又写“至此回”?)围绕上述问题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可以深入想一想,这句话突出描写的是谁的力量?小结: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连起来读读诗的前两句,感受一下“山”的雄姿和“江”的汹涌,两相辉映,这种大自然的杰作令人震撼,要努力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习后两句。
一望:“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再望:“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诗人李白在远望中看到了什么?(青山、孤帆、太阳)自己读读这两句诗,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作者这时望到孤帆从远处向天门山驶来,而且在阳光的映衬下,这幅画面很美,令作者很惊喜。
《暮江吟》的教案

《暮江吟》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理解《暮江吟》的诗意,领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暮江吟》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理解《暮江吟》的诗意,领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分析《暮江吟》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暮江吟》,理解诗意,掌握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2)收集与《暮江吟》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诗词,以便进行比较学习。
(3)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2. 学生准备:(1)预习《暮江吟》,初步理解诗意。
(2)搜集有关大自然的图片或视频,以便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大自然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自然的印象和感受。
(3)引入《暮江吟》,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暮江吟》,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自主背诵《暮江吟》,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3. 理解诗意(1)教师讲解《暮江吟》的诗意,引导学生领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意的理解和感受。
4.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暮江吟》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学生合作探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 应用与拓展(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进行语言实践。
(2)教师出示相关题目,学生进行练习和解答。
《暮江吟》教案

《暮江吟》的诗意解析
诗意概述
这首诗描绘了夕阳映照在江面上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逐句解析
第一句“一道残阳铺水中”,描绘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的景象;第二句“半江瑟瑟半江红”,形容江水一半碧绿 一半艳红;第三句“可怜九月初三夜”,表达了作者对初秋时节的喜爱;第四句“露似真珠月似弓”,用比喻的 手法描绘了露珠和月牙的形状。
教学方法反思
01
02
03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否有效,是否能够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文 内容。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否多样,是否能够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创新 之处,是否能够为今后的 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教学改进建议
通过诗中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 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共鸣。
02
教学内容
《暮江吟》的背景介绍
唐代背景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 品,反映了唐代的社会风貌和人 文精神。
创作背景
白居易在官场受到排挤,被贬为 江州司马,心情郁闷,创作了这 首诗,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 对自然的赞美。
针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对诗文背景和作者的介绍,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意境。
针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增强
可以通过配乐、朗读、角色扮演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 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诗中的情感和美感。
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可以设置更具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 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结词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体 验。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优秀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1、理解古诗优美的语言,了解唐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铺、瑟瑟、可怜、似”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3、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意境、潜词造句的体验,有感情的背诵古诗,默写《暮江吟》。
4、引导学生由书本走向生活,通过广阔的生活空间、网络空间去获取资料。
培养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诗词。
学习重点:学习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诗句概括的景物,体会其中的诗味。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的愉快心情。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搜集描写夕阳的诗词;2、温习《夕照》;3、准备水彩笔教师准备:1、描写夕阳的一些诗词、文;2、欣赏的《暮江吟》教学课件;3、自谱的乐曲一首《暮江吟》(歌曲附后)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谈话入课1、今天来给同学们上课,心理上免有点惶恐。
不知道同学与一个陌生的老师第一次上课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激动?忐忑?还是像老师一样的惶恐?能不能给佘老师一点信心和鼓励呢?2、哪同学跟老师一起做。
(1)用手按住自己的胸口,在大声的对自己说:“我能行!我最好!”(2)同学俩俩用手搭在彼此的肩膀上,对对方说:“你能行!你最好!”(3)闭上眼睛,在心理用肯定的语气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行!”3、怎么样?这会是不是信心十足了?我们来做个诗词接龙的游戏,就是老师说上句,你能接出下句诗。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4、看来老师是难不倒你们了,哪位同学来出出题呢?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关于《暮江吟》的教案

关于《暮江吟》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2)理解《暮江吟》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对古诗进行欣赏和评价。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暮江吟》的意境;(2)学会通过古诗来感受自然美,培养审美能力;(3)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对古诗进行欣赏和评价。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暮江吟》;(2)理解《暮江吟》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对古诗进行欣赏和评价。
2.2 教学难点:(1)理解《暮江吟》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2)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对古诗进行欣赏和评价。
三、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1)熟悉《暮江吟》的诗意和背景;(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具;(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
3.2 学生准备:(1)预习《暮江吟》;(2)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写作。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多媒体展示《暮江吟》的自然景观,引起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2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朗读《暮江吟》,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2)指导学生正确地背诵《暮江吟》,并提醒他们注意字的书写和发音。
4.3 理解诗意(1)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回答问题的方式,理解《暮江吟》的诗意;(2)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4.4 文学鉴赏(1)教授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分析、比较、联想等;(2)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对《暮江吟》进行欣赏和评价。
五、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暮江吟》;(2)写一篇关于《暮江吟》的赏析文章,可以是感受、欣赏或评价;(3)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运用所学的文学鉴赏方法进行欣赏和评价。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古诗教学只有多读多悟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下面给大家带来了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篇1《暮江吟》:《暮江吟》这首古诗,是白居易在前往杭州赴任途中所写,展现了一幅色彩绚烂的秋江暮景图。
在教学这首诗时,我设计如下的学法步骤:知诗人,破诗题;懂字义,解句意;体诗境、悟诗情。
大部分同学通过学习理解了诗意,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节课从总体上讲我还比较满意,自己觉得有以下几个地方做的不够好:一、在破诗题、介绍完作者后应介绍一下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二、学生回答问题后应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这节课上我的评价方式有些单一,缺乏激励性,有时还不及时。
三、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四、朗诵古诗的时间不充足,应采用多种方式诵读。
《题西林壁》: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时,我课前先布置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有关于题壁诗的,有关于苏轼生平的,还有苏轼的其他著作等,以便于课前预习的资料查阅,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诗歌的背景、相关的内容,更有助于诗歌学习。
由于这首诗的诗句意思浅显,学生看看注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思。
因此,教学本诗时,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对诗中所蕴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用讨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探讨这首诗的含义,使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
”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比如对一个同学,我们应该怎样看?只看到他的缺点呢,还是只看到他的优点呢?还可以举出其他事例,告诉同学们今后应如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站在不同角度会看见不同的事物的例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
《暮江吟》优秀教案

《暮江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理解《暮江吟》的诗意,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暮江吟》的意境。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2)培养学生懂得珍惜美好生活,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 理解《暮江吟》的诗意,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解读《暮江吟》的意境,感受诗人笔下的美景。
2. 学会欣赏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暮江吟》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暮江吟》的文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暮江吟》的配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学生齐声朗读《暮江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暮江吟》,理解诗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讨论诗中的美景。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暮江吟》的意境。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欣赏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暮江吟》的优美诗句,提高文学素养。
(2)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感受古诗的魅力。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中的美景。
(2)学生谈谈自己对美好自然的珍惜和环保意识。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暮江吟》的诗意和美景。
(2)学生课后拓展学习,欣赏更多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写一篇关于《暮江吟》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播放配乐、图片展示等手段,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情境。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暮江吟》教案【优秀8篇】

《暮江吟》教案【优秀8篇】师: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读句很多,大家能背几首吗?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8篇《《暮江吟》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最大的乐趣哦。
明确背景,体会情感:篇一(同学们读得真好,短短几分钟就能读得通顺、流畅、有节奏了,可我们似乎还缺少了点东西,缺少什么呢?对了,缺少点情感。
俗话说:诗言志。
诗人写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他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缘由)PPT示背景(指名读):当时朝廷政治昏暗,斗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
让我们带着诗人那种轻松畅快的心情,随同诗人一起赏景抒情——齐读《暮江吟》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学习《暮江吟》,学会本诗生字。
②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了解此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①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②能背诵,默写全诗。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此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复习学过的古诗,预习本课,了解诗人教师准备:课件,诗签[教法]①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②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③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流程(课前)导入激趣(看图猜,背古诗)一,感受美,进入美的环境1,解题。
师问:诗题交代了些什么生答:交代了时间(暮——傍晚),地点(江边)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感知诗文,欣赏试吟。
①指名读。
②检查对三个生字瑟,残,吟的认读情况。
③生教读。
二,赏析美,展示美的画面(一)介绍挑战赛规则。
(二)第一关:看美景,说其意1,在观察讨论中领悟一番诗中有哪些景物你认为什么景物最美为什么(教师适时点拨) 2,汇报交流。
第二关:找字词,解其意1,请同学们把重点的字词和不理解字词找出来,同桌或上下位解决,不能解决再提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暮江吟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复现诗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温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下面我来考考大家,我念一句,你们背整首古诗。
“离离原上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吟”是前鼻音)
(二)解题,知作者。
(接上)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日”,这个“日”表示的就是太阳。
太阳落到草丛下了,这个“暮”表示什么意思。
(傍晚)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
你还能知道什么?(地点:江边。
吟:吟诗)
那么是谁傍晚的时候在江边吟诗呢?(白居易)
既然大家都曾认识这位伟大的诗人,你能说说他的“字”和“号”吗?
(三)熟读古诗,整体感知。
1.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白居易在此吟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齐读。
大部分同学都读得很好,但还有部分同学读得不通顺,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诵。
2.学生自由大声练读。
(可站、可坐、可配合手势,可以摇头晃脑,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等,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但是要读准诗中的生字,读通顺诗句。
)(个别汇报读,师生评:字音读准了,证明你已有收获;读得真流畅,学习力强;读出了古诗的韵味,你真是个小诗人……)3.教师范读。
师:你们注意老师是怎么停顿的。
4.学生个别读(比比谁读得好)、齐读。
(四)明确背景,体会情感。
(同学们读得真好,短短几分钟就能读得通顺、流畅、有节奏了,可我们似乎还缺少了点东西,缺少什么呢?对了,缺少点情感。
俗话说:诗言志。
诗人写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他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缘由)
(指名读):当时朝廷政治昏暗,斗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
让我们带着诗人那种轻松畅快的心情,随同诗人一起赏景抒情——齐读。
(五)品读探究,深入理解。
1.画景物:听着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唐代,与诗人一起欣赏江边美景。
下面我们再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将这江边的美景图描绘出来。
诗人在不同的时间里,各写了哪些景物?找出来,用笔画出来。
(板书:残阳、江、露、月)2.品诗句:这些常见的景物,为什么能让诗人流连忘返呢?让我们跟随诗人的笔墨,一起走近江边。
齐读一二句。
你觉得诗人笔下的太阳是怎样的?(火红的、摇摇欲坠的、疲惫的、金光闪闪的)
同学们口中的夕阳真美啊,你们真是白居易的知己啊!
在这两句中有一个动词,你能找出来吗?“铺”。
平日我们描写阳光用什么动词?(照、射、洒)换上这些词好不好?换词读一读。
换好不好?
“铺”字多用在何处?(引导“铺”字组词:铺床、铺路)
“铺”——(简图)(夜晚妈妈帮你铺床,盖被子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得出:温暖,柔和,舒服,亲切)(学术说法: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像是有人拿了一块红绸子从天边慢慢地铺了过来,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大家跟着来,用他的方法读读。
齐读
在夕阳的映照下,江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这里的瑟瑟是什么意思?“瑟瑟”指碧绿色的玉石,诗中形容江水没有被夕阳照到时所呈现的青绿色。
)(删除,课堂不讲)
这里写到“半江瑟瑟半江红”,在你的想象中,江水红得像什么?绿得像什么?
(生:红得像一块红绸子。
似乎有人把红墨汁倒进了江中。
江水另一半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让生尽情说,答不到也没关系。
)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呀!一个“瑟瑟”,一个“红”字写出了夕阳斜照在江上,那种鲜明的色彩美,这样一红一绿强烈的色彩对比,使画面变那么鲜艳、明快。
你能否将这种奇特的美感读出来?
夕照下的江水半绿半红,这是多么美丽的奇观啊,那么,江面为什么会呈现出半绿半红的景象呢?(引导、简图)(教师边演示课件边小结——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
诗人很善于使用色彩的对比,他多像一个大画家,用他手中的彩笔,描绘出我们祖国自然风光的色彩美。
以上两句,不由得使老师想起了白居易的另一首著名的词《忆江南》。
这首词中也运用了色
彩对比的写法,同学们想想是那两句呢?(生答)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与“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在写法上多么相似呀!一个写了秋天、夕阳下的江水;一个写了春天、朝阳下的江水。
都描绘了奇特的美景,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
带着刚才的理解,想象着画面,再将这种神奇的美读出来。
三四句:多美的江边夕照图啊,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流连忘返,不觉天色已晚,此刻他又有什么新发现呢?齐读三、四句。
有一个词尽显了白居易当时的心情?——可怜。
为何说“可怜”?是不是很可怜的意思呢?(拆开组词:可以怜惜。
)
“可怜”:可爱;“真珠”:珍珠
什么可爱?哪些景物让你觉得很可爱?怎样的露珠、月亮让你觉得很可爱?
你能将这种可爱读出来吗?(个读、齐读)
老师觉得作者写得还不够可爱,在你们的想象中,那些亮晶晶的露水、皎洁新月还像什么?用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露似()月似()
()似()()似()
(露:宝珠、玛瑙、水晶。
月:像金钩。
像小船。
像眉毛。
像镰刀。
)从颜色、形状方面进行点拨。
江似明镜月似船。
同学说得多传神呀,多贴切呀!你们将天上的月与地上的露珠完全融合到了一起,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月夜图。
面对这样美的景色,诗人情不自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齐读)
(六)感情朗读
在白居易的眼里,远处的残阳美,近处的江水美,脚下的露水美,天上的新月美,这无不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前面讲到诗人是离开朝廷到外地任职,离开了朝廷,因为则不能追求功名利禄了,但他却没有丝毫失落感,转而流连于幽美壮丽的自然风光中,这是多么乐观、豁达的个性啊。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带着诗人这种轻松、闲适的心情,再次漫步江边。
(配乐齐背诵)
(七)读写结合,加深理解。
多么美丽的江景图啊!这种美景不描绘下来实在可惜了,让我们拿起笔,发挥想象,将这幅幽美的江景图描绘出来吧。
题:发挥想象,将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
(八)拓展延伸
学完这首诗,你觉得诗中哪种景色最美丽?你还能背背写这种景的古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