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对策探析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27b7e5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e7.png)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甘肃省中药材产业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产业之一,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悠久的历史传统。
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品种单一、产业链短、生产技术落后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从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政府支持政策和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
提出了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提高中药材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议加强技术创新,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未来,中药材产业有望在政府支持和行业自身努力下实现更大的发展,并为当地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共同构建中药材产业的良性发展生态,实现共赢局面。
【关键词】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对策、政府支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展望、发展方向、建议政府、企业。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我国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之一。
甘肃省自古以来就是中药材的重要产地,拥有着大量优质的中药材资源。
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和推广,甘肃省中药材产业也逐渐成为了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甘肃省中药材产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中药材生产存在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落后、乱种乱种、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速度,也影响了其产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对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也将探讨政府在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以及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这些研究成果,希望可以为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促进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壮大。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探讨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通过本研究,可以全面了解甘肃省中药材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推动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13220e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1.png)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甘肃省地处中国西北腹地,是中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农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市场开发不足、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中药材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中药材产业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支持,如良好的灌溉系统、健全的道路交通、完善的仓储和运输系统等。
然而,甘肃省的中药材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对于中药材的种植、采摘、运输和储存造成了困难。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主要是加大对中药材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尤其是在中药材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
同时,政府还可以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增加对中药材产业的投入,推动中药材基础设施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中药材品牌建设滞后中药材市场品牌效应的提升是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之一。
然而,目前甘肃省中药材品牌建设滞后,产品知名度低,市场影响力也不强。
为进一步提高甘肃省中药材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应加强中药材品牌建设。
政府应该对中药材产业进行品牌战略规划,推动中药材品牌的认证、标准化和宣传。
同时,为了使品牌营销效果更好,企业也应该积极开展品牌推广活动,加强自身品牌合法性和形象塑造。
三、中药材质量安全问题仍然突出中药材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制约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甘肃省也不例外。
中药材存在刻薄造假、不按需使用农药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并给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要解决中药材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加强中药材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管理。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质量安全规章制度,加大对中药材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监管力度,加强中药材流通和销售的监管。
同时,消费者也应该增强对中药材质量安全的重视和认识,增加对中药材产品的检测和筛查,为中药材质量安全的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51fa929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09.png)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甘肃省作为中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具有丰富的中药资源,但在中药材产业发展
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存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足的问题。
甘肃省地处西部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导致中药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受限。
对策之一是加大投入,提升中药材资源的
开发技术和利用能力,加强科研力量,推动中药材资源的综合利用。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药材的物流运输能力,降低中药材的运输成本。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存在品牌建设不足的问题。
甘肃省中药材的市场认可度和知名度相
对较低,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品牌。
对策之一是加强中药材品牌建设,通过加强中药材的宣
传推广,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品牌形象,提高市场份额。
与中医药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
开展科研攻关,推动中药材的创新和研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存在监管不严、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一些中药材生产企业对产品质
量管理不严,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影响市场形象和发展。
对策之一是加强中药材质量监管,完善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手段,加强对中药材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提高产品的
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
加强中药材生产企业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其对质量管理的重视和能力,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大投入、加强品牌建设、加强质量
监管和拓宽市场空间等对策,可以推动中药材产业的良性发展,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
持续发展。
甘肃农村药材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甘肃农村药材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ff6238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e.png)
甘肃农村药材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概述甘肃是中国的农业大省,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和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甘肃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农村药材产地之一。
药材作为中医药领域的核心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市场需求。
本文将对甘肃农村药材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甘肃农村药材发展现状1. 药材资源丰富:甘肃地处我国的西北地区,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条件,适宜众多药材植物的生长。
甘肃的农村地区分布着丰富的中草药种植资源,如黄芪、当归、灵芝等。
2. 品种多样:甘肃农村地区的药材种类繁多,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在中医药领域,甘肃农村药材以其丰富的种类和高品质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3. 传统种植模式:甘肃的农村地区一直以传统的种植模式进行药材的生产,主要依靠自然生态环境进行种植和生长,较少使用化肥和农药。
二、甘肃农村药材发展面临的问题1. 种植技术落后: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种植模式,甘肃农村地区的药材种植技术相对落后,缺乏科学的种植管理和控制手段。
2. 品质不稳定:由于气候和土壤差异,甘肃农村药材的品质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
这影响了药材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 经营管理不规范:甘肃农村药材的经营管理以家庭农场和小规模企业为主,管理手段和标准不一致,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和市场拓展。
三、甘肃农村药材发展未来趋势1. 优化种植技术:甘肃农村药材发展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科研力度,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药材的种植效率和品质稳定性,以满足市场需求。
2. 建立规范化种植基地:甘肃农村药材种植应该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建立起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药材种植基地,提高药材的质量和竞争力,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3. 加强品牌营销:甘肃农村药材发展需要加强品牌营销,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品质的甘肃农村药材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影响力。
4. 引进专业合作社:甘肃农村药材种植应鼓励农民参与到专业合作社中,借助其规模化、品牌化的经营模式,提高药材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0532a0a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2.png)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中药材市场逐渐成为一块增长迅猛的市场。
甘肃省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区和资源基地,具有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但发展中药材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现状1. 产业规模扩大近年来,甘肃省中药材产业逐渐发展壮大,2016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1.9万公顷,产值达到104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0.8%和7.1%,其中,板蓝根、黄芪、桑叶、人参等传统中药材产量较大,随着人们对中药材健康功效的认可,中药材市场逐渐扩大。
2. 品种结构逐步调整甘肃省中药材品种种类繁多,但品种结构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板蓝根、黄芪等品种上,而高桥、桃仁等品种的种植比例较低,市场供给不足。
随着人们对保健品、草本保健品等的需求增加,对品种结构的调整和丰富变得迫切。
3. 产业链不完整甘肃省中药材产业链仍然不够完整,主要体现在下游市场的医药制剂与中药材种植之间的协同不足,降低了中药材加工的附加值。
同时,标准化、品牌化等更高层次的产业链也需要进一步构建和完善。
1. 资源过度开发甘肃省中药材资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黄芪、桑叶、板蓝根等为代表的传统中药材产地已经被过度开发,产量减少,质量下降。
同时,一些不法商家采取激烈的竞争手段,以低廉的价格竞相收购中药材,导致资源疲乏,产业难以持续发展。
2. 产品质量不稳定甘肃省中药材生产加工技术水平较低,产品存在着质量不稳定、种植技术不标准、外观品质差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医药生产的质量和安全要求。
同时,中药材市场的竞争激烈,商家为获得更高的利润,常常采用低质次品充数、添加非法药物等手段,影响中药材品质和形象。
3. 缺乏品牌意识甘肃省中药材民营经济发达,但企业普遍缺乏品牌建设和市场调研等方面的投入,难以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形象。
同时,对消费者而言,其对中药材的了解和认识程度有限,往往依靠厂家的广告宣传和商品的价格来决定购买。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4e6982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b.png)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中药材资源。
中药材是甘肃省的重要特色产业之一,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资源保护不足、科技创新不够、市场开发不畅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需要加强资源保护。
中药材的生长环境对其品质和药效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要根据中药材的特点,合理规划种植区域,并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和措施,加强对中药材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需要加强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提高中药材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甘肃省应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中药材研究的创新发展,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需要加强市场开发。
中药材市场需求受到影响的因素很多,如行业标准的缺失、中药材质量安全问题等。
甘肃省应加强与市场主体的合作,制定中药材行业的标准和规范,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信誉,增加中药材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
中药材产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链,需要具备一定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人才进行管理和运营。
甘肃省应加大对中药材产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培养一批具备中药材生产和管理的专业人才,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源保护、科技创新、市场开发以及人才培养等问题。
通过加强资源保护、科技创新、市场开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对策,能够推动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f010a3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6c.png)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甘肃省是中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中药材产业对甘肃省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对策来解决。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面临着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过度采伐和不合理使用,一些中药材资源面临着枯竭和减少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加强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并推动中药材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受到严重破坏的中药材产区,可以采取恢复性种植和人工栽培的方式进行保护和恢复。
第二,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标准体系不完善。
中药材是一种特殊的农产品,其质量和安全性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目前,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标准体系还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建立统一的中药材质量标准和安全检测体系,加强对中药材的质量监管和控制。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加工和销售环节相对薄弱。
目前,甘肃省中药材主要以散装的形式出售,缺乏品牌和规模化加工企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推动中药材的加工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可以鼓励中药材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材加工技术和产品。
第四,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较低。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不规范,中药材的市场价值和价格波动较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建立中药材的市场化交易平台,促进中药材的价格透明化和市场规范化。
可以加大对中药材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对中药材的认可度。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这些对策包括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完善中药材的标准体系、推动中药材的加工和销售环节发展、提高市场化程度等。
通过采取这些对策,可以促进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为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d708d2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2.png)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甘肃省位于中国西部,是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之一、中药材产业是甘肃省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促进当地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在规模、科技水平和市场开发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首先,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生产规模相对较小。
虽然甘肃省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但是由于人工种植面积较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中药材种植的扶持力度,提供适当的补贴和技术支持,鼓励更多的农民参与中药材种植,并扩大种植面积。
其次,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科技水平相对滞后。
在中药材的种植、采摘、加工和质量控制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方法。
为了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政府应该加强对中药材产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在新品种选育、标准化生产和生产流程优化方面进行研究和推广,提高中药材产业的竞争力。
再次,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市场开发还相对薄弱。
虽然国内对中药材的需求量很大,但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中间环节缺失,导致中药材的行情波动较大,并且价格受到压制。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中药材市场的监管,建立中药材交易平台,提供详细的行情信息,提高市场的透明度,促进中药材市场的健康发展。
最后,甘肃省中药材产业还存在着资源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中药材资源是有限的,过度开采会导致资源枯竭。
同时,中药材的种植和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和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对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设立中药材产业的准入门槛,加强环保监管,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高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甘肃省中药材产业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是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和市场开发,完善产业链条和环保措施,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将会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促进中药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甘肃省的经济竞争力。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651fa6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22.png)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人们对中药材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中药材产业在我国已成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
作为中药材的主要产地之一,甘肃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但在中药材产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针对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现状分析1.资源浪费严重甘肃省地处中国西北,气候干燥,土地贫瘠,但却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例如黄连、阿胶、当归、何首乌等,这些中药材在当地生长茂盛。
目前在采摘过程中存在大量草率采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导致中药材资源的浪费严重,无法持续供应市场需求。
2.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不规范经营和管理,导致中药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着掺假、夹杂、冒充等问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损害了中药材行业的声誉。
3.科技水平落后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科技水平相对较低,传统的种植和加工方法仍占主导地位,缺乏对中药材进行研发、提取、制剂、贮藏等环节的科学技术支撑,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4.市场开发不足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在市场开发方面存在不足,产品销售主要以原料药为主,加工品和制剂较少,缺乏针对性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导致产品销售困难。
5.政策支持不力虽然我国在中药材行业的政策和支持力度不断增加,但在实际操作中,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政策支持,例如在资源保护、科研创新、销售渠道等方面缺乏相应政策的支持。
二、对策建议1.加强资源保护针对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甘肃省可加大对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力度,实行采伐配额,制定中药材资源保护规划,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防范非法采挖行为,保护生态环境。
甘肃省可加强对中药材产业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加大对中药材产品的抽检力度,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罚,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确保产品质量。
3.科技创新甘肃省可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科研投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中药材种植、加工、提取、制剂等方面的科技研究,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0ea0aad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c.png)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中药材资源丰富的重要产区之一。
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崛起和发展,甘肃省中药材产业也逐渐受到关注。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如产业链条不完整、质量标准不统一、市场开拓困难等。
对甘肃省中药材产业进行问题与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深入分析产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发展对策,有助于推动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地方产业升级。
本文旨在探讨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借鉴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为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启示和建议。
【研究背景】的分析,将为后续的研究与讨论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知识背景。
1.2 研究意义中药材产业是我国传统产业之一,自古以来就在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甘肃省作为我国中药材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中药材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
研究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该产业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为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战略思路。
研究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意义还在于保护和传承中药文化。
中药材不仅是一种药材,更是一种文化传统。
通过研究中药材产业,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药文化,推广中医药知识,促进中药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研究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保护和传承中药文化。
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策略,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对策,为中药材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通过研究,可以为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提升和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甘肃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中药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参考依据,为企业提供发展方向,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研究思路,为广大中药材从业人员提供专业的指导。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61eb00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e.png)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甘肃省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药材产地,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和传统中药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变化,甘肃省中药材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及原因分析1.资源短缺甘肃省地处西北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因此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
但随着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一些中药材资源出现了短缺现象,比如黄芪、当归等。
这主要是由于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不当,以及环境污染等原因导致的。
2.产业链不完善甘肃省中药材产业链不够完善,从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到销售环节,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种植环节存在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加工环节存在设施简陋、工艺落后、品质不稳定等问题;销售环节存在市场信息不畅、产品销售缺乏保障等问题。
3.质量安全问题部分中药材生长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存在药材含有有害物质或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一些中药材的生产加工环节存在工艺不规范、质量控制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问题。
4.市场营销困难甘肃省中药材产业面临着市场销售困难的问题。
一方面是由于中药材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是由于市场信息不畅、产品宣传不够等问题导致了中药材销售困难。
1.加强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甘肃省应该加强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规范中药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对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禁止盲目开采,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加大对中药材资源的人工栽培研究和推广力度,提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甘肃省应该加强中药材产业链的建设,从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到销售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完善中药材产业链。
加强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提高中药材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加强技术创新,推广高效的种植、加工技术,提高中药材产业的附加值。
加强中药材的市场开发和推广,完善中药材的销售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0a0f72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7.png)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人们对传统中药的认可和需求持续增长,中药材产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甘肃省作为中药材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中药材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甘肃省中药材产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结合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实际情况,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为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独特,气候条件多样,适宜种植众多中药材资源,如黄芪、当归、枸杞、灵芝等。
据统计,甘肃省中药材资源总数超过4000种,约占全国中药材总数的1/3以上。
这些中药材因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和市场需求,成为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
甘肃省虽然中药材资源丰富,但由于长期以来对中药材的开发利用相对滞后,导致了资源利用率不高,部分中药材品种甚至面临濒危。
中药材生产规模小,产业链条短。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大多数生产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技术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中药材加工技术落后且环保意识薄弱。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中药材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甘肃省中药材加工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加工环节中存在许多污染环境的问题。
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滞后。
由于中药材产业多数由一些小型的家庭农场和中小企业生产,它们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导致了产品竞争力不强,销售渠道单一。
1. 中药材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
甘肃省中药材资源虽然丰富,但由于长期的过度开采和生态环境恶化,导致了一些中药材资源的减少和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其可持续利用。
黄芪、当归等中药材的采收方式存在严重问题,导致了资源严重的流失和资源承载力下降。
2. 产业缺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以小而散的生产经营方式为主,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品的附加值不高。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a7124c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7.png)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甘肃省中药材产业是甘肃省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也是中国中药材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主要对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产业内部问题1.中药材基地规模不足。
甘肃省中药材基地的规模较小,供应不稳定,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对策:加强中药材基地建设,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
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等方式吸引更多农户参与中药材种植,实现规模化生产。
2.中药材质量不稳定。
由于生产环节管理不严格,加工方法不科学,导致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中药材的药效。
对策:加强中药材生产全程质量管理。
建立中药材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加强对中药材生产环节的监控和管理,确保中药材质量稳定。
二、市场问题1.销售渠道单一。
甘肃省中药材的销售主要依赖于批发市场和药材市场,渠道较为狭窄。
对策:拓宽中药材销售渠道。
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线上销售渠道,开拓直营店和加盟店销售渠道,扩大中药材的市场覆盖面。
2.品牌知名度低。
甘肃省中药材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较为困难。
对策:加强中药材品牌建设。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做好产品包装和形象展示,提升中药材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政策问题1.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政府对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政策优惠和扶持政策。
对策: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政策支持。
制定并落实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推动中药材产业升级。
2.监管不到位。
对中药材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市场乱象丛生,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
对策:加强对中药材市场的监管。
建立健全中药材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市场准入、质量检验和追溯体系建设,保障中药材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着产业内部问题、市场问题和政策问题。
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中药材基地建设和质量管理,拓宽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强化监管,可以推动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甘肃省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甘肃省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f1b97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2.png)
甘肃省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1.现状分析:甘肃省是中国中药材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有着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和加工历史。
该省中药材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庞大。
根据统计数据,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全国的比重超过10%。
其中,内地中药材占全省中药材产量的80%,主要包括党参、麻黄、黄芪、茯苓等。
另外,甘肃省还拥有丰富的藏药资源,如青藏高原特有的金露梅、冰菇等。
但是,甘肃省的中药产业发展较为滞后,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中药材种植主要以传统的粗放型种植为主,缺乏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
其次,中药材加工技术相对落后,加工环节中存在浪费、低效等问题。
此外,缺乏中药材的加工和深加工基地,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药产业的发展。
最后,中药产业的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相对较弱,缺乏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和科研人才。
2.特点分析:首先,甘肃省的中药材资源丰富,特别是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中药材的质量和功效较为优越。
这为甘肃的中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次,甘肃省的中药产业链较为完整,从中药材种植、采摘到加工、销售,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
这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然而,甘肃省中药产业也存在一些劣势。
首先,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相对较弱,限制了中药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
其次,中药产业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能力有待提升,中药企业的规模和知名度较低。
这些劣势可能制约了甘肃省中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发展建议:为了促进甘肃省中药产业的发展首先,加强中药材的种植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引导农民转变种植模式,促进中药材种植的规模化、标准化。
此外,还应注重中药材的质量安全管理,强化中药材的标准化种植和生产管理。
其次,加强中药材的深加工和加工技术的研发,提高加工工艺的效率和质量,减少研磨损失和浪费。
同时,建立中药材加工和深加工基地,提高中药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另外,加强中药产业的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建立高水平的中药研究机构,培养和吸引中药产业的科研人才,提升中药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931a14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d.png)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甘肃省是我国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之一,拥有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甘肃省中药材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问题分析1.资源过度开发甘肃省中药材资源丰富,但由于长期以来资源开发不规范导致资源过度开发,许多珍贵的中药材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过度开发也导致了许多中药材资源的减少,甚至一些宝贵的中药材已经濒临灭绝。
2.产业发展不平衡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中药材种植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缺乏市场竞争力。
另一些地区中药材产业规模较大,但仍面临着市场萎缩、价格波动等问题,导致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品种结构单一甘肃省中药材品种结构单一,许多中药材种植主要集中在一些常见的中药材上,而珍贵的中药材品种相对较少,种植面积有限,导致市场供应不足,价格波动较大。
4.技术水平落后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技术水平整体较低,种植技术、加工技术、储藏技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影响了中药材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二、对策建议1.加强资源保护为了保护甘肃省中药材资源,需要加强资源保护与管理。
一方面,加强对珍稀中药材资源的保护,严禁盲目开发和非法采挖;科学合理利用中药材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和利用中药材资源,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优化产业布局对于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来解决。
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引导和支持各地发展中药材产业,推动中药材生产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拓展中药材品种为了丰富中药材品种结构,需要通过引进、培育、推广珍贵而市场需求旺盛的中药材品种,鼓励农户和企业种植这些中药材,扩大供给,稳定市场价格,并激发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4.提升技术水平为了提升中药材产业的技术水平,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支持中药材种植技术、加工技术和储藏技术的创新与改进,提升中药材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a7de36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3.png)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一、研究背景中药材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而作为中药材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甘肃省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药材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针对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对策制定,对于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发展问题分析1.资源过度开发甘肃省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中药材的生长,中药材资源丰富。
由于长期以来资源开发管理不到位,导致了一些中药材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破坏了生态环境,甚至有些中药材资源已经面临濒危甚至灭绝的危险。
2.中药材市场乱象甘肃省中药材市场存在着价格波动大、产品质量不稳定、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这些乱象严重影响了中药材行业的健康发展,并且也降低了中药材的生产和经营效益。
3.科技创新不足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不足,研发能力薄弱,导致了中药材产业的技术含量低,产品创新能力不强,影响了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4.产业链条不完善甘肃省中药材产业链条不够完善,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环节,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不利于中药材产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三、对策建议1.加强资源保护针对中药材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甘肃省应当加强对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建立健全中药材资源的调查和监测体系,严禁滥伐滥采,防止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
2.完善市场监管加强对中药材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惩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提高市场竞争力。
3.加大科技投入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支持中药材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中药材产品技术含量和品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4.优化产业链条加强中药材产业链条的整合和优化,促进中药材种植、加工和销售的有效衔接,打破产业壁垒,提高中药材生产和流通效益。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6603a4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0.png)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甘肃省中药材产业作为重要的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升中药材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推动中药材产业与现代科技结合、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等对策。
最后给出了对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建议,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并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内容。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对策、资源保护、质量提升、品牌影响力、科技结合、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建议、发展趋势、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甘肃省位于中国西部,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中药材种植条件和资源优势。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在当前国家推进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加快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已成为甘肃省对外开放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中医药在国际上的日益重要地位,甘肃省中药材产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面临着资源短缺、质量不稳定、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药材产业的作用,促进甘肃省经济的转型升级,有必要对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现状的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为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支持,推动该产业迈向更加稳步的发展道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促进中药材产业的优化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656ef3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a.png)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甘肃省是中药材资源丰富的地区,但是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场体系不健全、产业链条不完整、品牌建设不足、技术研发进展滞后等。
本文将提出一些对策,促进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一、建立市场体系中药材作为传统产业,一直以来都是由生产者决定销售,中间环节参差不齐,导致市场体系不健全。
所以要建立起完善的市场体系,实现价格透明,提高中间环节的效率和效益,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建立一个全省统一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实现集中采购和统一销售。
中药材交易中心可以在每个市州设立,将中药材的生产、销售和管理集中到一个平台上,减少交易成本,提高市场透明度,增强公司品牌影响力。
二、完善中药材产业链中药材从种植、采摘、加工到销售,都是一个不断分工的产业链,而甘肃省中药材产业链条不完整。
所以,应该完善中药材产业链,提高中间环节的效率和效益,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中药材的种植应该重视发展规格化、标准化,有机化技术,并开展示范基地,引导中药材加工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从而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
此外还应该加强中药材的收储工作,建立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机制,加强中药材存储、运输、销售等环节中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三、加快中药材品牌建设甘肃省中药材品牌知名度较低,缺乏品牌打造以及营销推广,这也制约了中药材的市场销售。
所以应该加速中药材品牌建设。
中药材公司和加工企业要注重品牌建设,打造品牌形象,提高中药材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增强品牌营销能力,拓宽销售渠道,在市场上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优势。
四、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研究发展动力不足,缺乏创新思维。
因此应该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
中药材生产应该引进现代科技手段,探索新的种植、采摘、加工技术,提高中药材品质和品种。
同时,应该加强中药材生产与科学研究的紧密结合,从技术上支持中药材的创新和升级,帮助中药材产业保持竞争力。
以上几点是促进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整合资源、加强管理、科技创新等方面都需要做出努力,才能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甘肃省的支柱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振兴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对策探析摘要:甘肃省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如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适合中药材生长;中药材的品种丰富,品质高等。
然而,种植技术落后、品牌特色不突出、产品深加工和科技研发滞后等劣势也在制约着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本文从甘肃省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而提出了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对策中图分类号:f316/f427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z).2012.04.0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19-04甘肃省地域广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原产地和主产地,得天独厚的土地和气候条件为甘肃省发展中药材产业提供了无比优越的自然条件。
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药材产量居全国第2位,仅次于四川省。
甘肃省大宗中药材地道品种当归、大黄、黄芪、党参等年产量均占全国50%以上,引进的品种柴胡和板蓝根产量均占全国产量的40%以上,规模优势明显。
然而,全省中药材加工水平有限,年加工总量约8.5万吨,只占药材总产量的20%,加工产值约10亿元,只占药材总产值的30%左右,产品大多数以原料的形式销往外省,部分出口。
从中药材的产值和加工情况来看,尽管甘肃省中药材资源丰富,但是由于产品的深加工程度低和品牌特色不突出等现状的存在,中药材种植并没有真正成为当地老百姓的“摇钱树”。
一、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一)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1.中药材开发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甘肃地区的中药材开发历史悠久,汉代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对原产于甘肃地区的地道药材当归、大黄、甘草等有所记载,至唐代,作为国内也是国际上的第一部国家药典的《唐本草》中明确地指出当归、大黄等优质品种原产于“陇西”、“宕州”等。
甘肃省岷县、渭源、陇西分别被称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中国黄芪之乡”,定西市更是素有“千年药乡”之称。
另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我国现有中药材种类509种,植物药材439种。
而甘肃省进入流通领域的药材有350种,有276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品种,约占药材品种总数的50%。
目前甘肃省现有家种药材品种110种,约占药材品种总数的20%,其中地道药材有30余种,大宗地道药材10余种。
以定西地区为例,该地区家种药材主要有当归、黄(红)芪、纹党参、大黄、百合、天麻、杜仲、连翘、黄莲、云木香等;野生药材主要有猪苓、黄芪、九节菖蒲、羌活、丹参、辛夷、赤勺、山茱萸、防风、独活、川贝等。
2.种植面积大,优势产区已经形成截止2010年,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247万亩左右,产量达到50多万吨,产值30多亿元。
全省有70多个县区种植中药材,其中有20多个县(区)中药材种植呈现规模化发展态势,其中陇西、岷县、渭源3个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宕昌、漳县和武都3个县(区)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文县、临洮、民乐、华亭和西和5个县种植面积约5万亩以上。
驰名中外的甘肃地道中草药当归、大黄、黄芪、红芪、党参,种植面积均排在全国首位,而且品质优良。
目前甘肃省初步形成了河西走廊温带荒漠干旱栽培区、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温带半干旱栽培区、青藏高原东部高寒阴湿栽培区、陇南山地亚热带暖湿带栽培区四个特色鲜明、日趋合理的布局结构。
3.批发交易市场大量涌现,市场营销体系初步建立甘肃省中药材交易市场遍布全省各地,现有大型药材市场3家,即国家定点的陇西县文峰镇中药材批发交易市场、首阳镇中药材大型集散市场和兰州黄河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
位于安宁高新区的兰州黄河中药材市场是全国17家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同时也是甘宁青新西北四省区唯一的一家国家级中药材市场。
其中陇西县药材交易量占全国交易总量的20%以上,一些道地药材如柴胡、大黄、板蓝根、甘草、当归等品种交易量占全国的50%以上。
另外全县有千吨以上的大型仓储经营企业23家,仓储容积70万立方米,仓储能力5万吨,年交易量18万吨左右,交易额在10亿元以上。
此外,全省还有中小型药材集散市场和季节性产地市场20多家,主要分布在定西、陇南等主产区交通便利的城镇。
4.制药企业带动能力不断提高当前,甘肃省一批龙头中(藏)制药企业正在崛起,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兰州佛慈制药、奇正藏药集团、独一味药业。
以佛慈制药为例,现有344个品种的产品,有独家产品11个(中药保护品种4个,国家发明专利产品4个),公司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6240.60万元,净利润为5124.17万元。
截止2007年,全省有中(藏)药制药企业31家,实现产值14.3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52%,实现销售收入13.16亿元。
尤其是藏药产品系列开发在全国独树一帜,产品销量大,企业成长快。
奇正消痛贴、独一味胶囊等年销售额过亿元,产品远销港台亚欧等海外市场。
此外,一批以甘肃道地药材为主原料的特色产品如当归腹痛宁滴丸、贞芪扶正系列产品、苁蓉通便口服液、复方甘草含片、浓缩当归丸等,得到迅速开发,占领新兴市场,也将带动中药材需求量持续增加。
(二)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1.种植技术落后,质量不够稳定甘肃省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且种植面积大,主要集中在定西和陇南两市所辖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都在从事着中药材的种植,个别乡镇总耕地面积的85%都在种植中药材。
但是这种一家一户的小农种植方式,也使中药材的种植技术和种植模式难以得到改进,已经难以与现代农业所要求的产业化和标准化相适应。
“中药材生产特别讲究品种优良、产地地道和无污染,而近年来小药材市场繁荣,农民种植中药材追求产量忽视质量的现象比较普遍。
苗地不明、选育不规范,土壤监测,药材采收、贮藏等方面不按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操作,致使药材质量参差不齐。
”据调查,柴胡有10多个不同的植株类形,种子种苗以农户自繁自育为主,交易中假冒伪劣现象发生较多,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不够,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普及率不高,达标的gap基地还很少,生产中过多使用农药、化肥和一些类激素产品,使土壤结构受到破坏,造成微生物和化学污染加重,导致药材品质下降,安全水平降低。
2.中药材深加工程度低,转化增值能力较弱在中药材加工环节,加工企业普便存在着规模小、总体投入不足、加工增值率低等问题。
甘肃省除独一味、佛慈集团、大得利、奇正、和盛堂等几家有一定规模的中药生产企业工艺技术装备较先进、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外,绝大部分企业生产设备落后、规模小、精深加工开发不足、市场占有率较低。
现有的加工企业主要是产后清洗整理和饮片加工,浸膏提取企业只有2家。
据统计,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中药饮片加工企业仅有6家,全省中药材的深加工率不足30%,大部分中药材都是以原料或初级产品的形式供应市场。
部分切片生产企业和多数专业加工户,以家庭作坊方式组织生产,加工场所不合格,工艺落后,产品质量难控制。
3.科技研发滞后,专业人员不足目前,甘肃省专门从事中药材栽培、育种、资源保护利用和新产品开发研究等方面的科研机构较少,技术设备落后,科研力量薄弱。
导致全省专门从事药用作物栽培、育种和技术推广的专业人员匮乏,中药材良种研发滞后,药农自繁处育现象普通,经常出现多年来种植同一品种的现象且种植管理技术落后。
另外,对中药材的深加工和延长产业链条的科技研发投入不足。
大多数中药材加工企业产业链条短,局限在挑选、分级、切片、包装上,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4.资源保护与利用不够,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人烟稀少,自然条件严酷,珍稀野生药材产区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野生药材又多分布在位置偏远的高寒地带,给保护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过度采挖、乱采乱挖现象比较严重,导致一些稀有珍贵药材如甘南的冬虫夏草、川贝母、红景天、独一味,河西的肉苁蓉、锁阳、麻黄和陇南的山茱萸、杜仲、刺五加等资源濒临枯竭,加剧了市场供求矛盾,陷入“越挖越少、越少越贵、越贵越挖”的恶性循环之中。
同时,由于这些野生资源生物学习性独特,驯化栽培技术还不成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5.流通体系不建全,市场调控能力弱甘肃省的药材市场数量众多,但大多数规模小,分布不均,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以仓库最为集中的陇西文峰镇为例,仓储能力只有5万吨,仅占全省药材总产量的12%,容量明显不足,建设标准有待提高。
而国家定点的兰州黄河中药材专业市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配套设施设备不足,交易量小,只在兰州地区有一定影响力,无力拉动产业发展。
一些区域性交易市场,晒场面积小,拣选、切制设施落后,缺乏大型装载设备,再加上市场信息准确性、时效性较差,造成中药材结构性过剩、季节性过剩问题十分严峻,给中药材交易带来较大风险。
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甘肃省在大宗中药材及其初加工产品价格上的话语权,反而受制于省外大市场。
(三)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1.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共识,这给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带来广阔前景。
中药材是一种能循环生产,可持续供给的资源,因此发展中药材产业不仅能够加速偏远山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还能促进甘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建设特色农业意义重大。
甘肃省“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建设国家级中药种植、生产和加工基地,实现规范化种植和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提取物和成药加工,开发中成药、藏药、新药系列产品”。
新医药及生物产业已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
2.绿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的机遇国际上,“绿色革命”逐渐兴起,“回归自然”的观念已经逐步得到越来越多的理解与支持,加上合成药物带来的药害以及中药、天然药物在世界各地开展后取得的明显成效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都为中药(材)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
中药材作为国之瑰宝——中药的原材料,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必将迎来革命性的大飞跃。
3.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的机遇从国际市场看,目前全球植物药市场市值达160亿美元,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有120个国家和地区从中国购买天然药物。
甘肃中药材道地品种多以转口方式远销港、台、韩、日、新、马、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近千万元,且在一些东南亚和欧美国家的出口份额稳步上升。
从国内市场来看,在人口增长、老龄化、城镇化及收入增加等因素带动下,全国中药产品需求呈两位数增长,天然药物、生物制品备受关注。
甘肃省道地药材80%以上产品通过客商销往全国,生产的优质中药材、提取物、中藏成药都具有良好的品牌和声誉,受到国内消费者青睐,需求量将逐年增加。
这给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大好时机。